【角色混淆】
現在的社會問題很多,在諸多的問題當中,“角色混淆”致使社會脫序,呈現一片不安寧的感覺。
李登輝先生做臺北市長的時候,雖然以身作則,親自到街上去指揮交通,但這是領導角色的混淆。一個警察管理一條街的交通,一個市長應該好好管理二百萬市民的市政,市長怎么可以到街上去指揮交通呢?如此哪里還有市長的尊嚴呢?一個家庭里,男人有男人的角色功能,女人有女人的角色發揮,現在所謂的兩性平等,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兩性平等。但是現在的社會,女人出外打拼,卻把女強人的姿態帶回家,忽略了妻子的角色,這就是角色的混淆。
有個議員問日本首相佐藤榮作:您做什么宰相?百姓生活,蘿卜一斤多少錢您知道嗎?佐藤答:蘿卜斤多少錢是農業大臣的工作,首相不必管這種事,這不是我應該過問的,我跟您的角色也不一樣。
人的一生,有童齡的角色、青年的角色、壯年的角色、老人的角色。每個階段都有他所扮演的角色與應負的責任,叫一個老爸爸天天去賣菜、送報紙,賺錢回家養活兒女,這就是角色的不當。
分工合作,就是不讓角色混淆。有很多人,自己沒有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觀眾兼裁判,裁判兼球員,這都是角色混淆,所以會有球場暴力糾紛的發生。
有一天,祖父看到孫子不乖,就打了孫子一個巴掌。一旁的兒子看了,心里不平,就打自己的嘴巴。祖父覺得奇怪,問兒。
子:“您干嘛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兒子答:“您打我的兒子,我就打您的兒子。”這就是不懂得厘清角色的扮演。
現在的社會,不會扮演自己的角色,反而多管閑事,被批評為“狗咬耗子”。過去的寺院叢林“油瓶倒下來不要你扶”,主要就是要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混淆了,凡事都要撈過界,事情反而難做。如現在國民黨成為在野黨,因為沒有做過在野黨的經驗,民進黨現在執政,過去也沒有做過執政黨的經驗,所以常常兩黨交集,混淆了角色,讓百姓撲朔迷離,不知道誰是誰非。
不管任何團體、單位,都有領導人的角色與被領導的角色;領導的角色也不一定是偉大,被領導的角色也不一定就渺小。唐太宗君臨天下,八面成風,但是被領導的魏征,卻為人所歌頌贊美,其地位并不下于一代的君主;紅娘雖是一個Y鬟,但是在((西廂記》里她是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現在時代也非常開明,有最佳主角、最佳配角,甚至還有很多人做最佳的客串演出。
【單身貴族】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女性抱定獨身主義,她不想結婚,自己擁有一份杰出的職業,有厚實的經濟能力,人也能干,在社會上單打獨斗,獨立生活,我們就稱她為“女強人”。
女強人為時下許多年輕人所羨慕,因為她的生活無牽無掛,不必負擔家庭責任,每天可以駕著流行汽車,隨意到餐館飯店用餐,不但交友自由,去處也隨興;有些儀態萬千、面貌姣好的女士,更是女強人中的佼佼者了。
然而,女強人眼前看起來是非常的風光,但是她沒有未來性,也沒有依靠性,這是不能不注意的。說到“依靠性”,第一,她沒有結婚,沒有兒女,不和家族往來,只靠個人單打獨斗,萬一疾病來時,也需要親友的照顧。父母養兒育女,都可能發生“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悲涼景況,何況單身貴族,如果久病時,誰來照顧呢?第二,單身貴族沒有安全性。一個女人雖然勇敢機智,但是今日的社會,女人還是一個弱者。走夜路,男人敢,女人不敢;到一個冒險性高的地方,男人敢,女人不敢!所以雖然現在是男女平等,但是女人在先天上還是有一些不能和男人相抗衡的限制。
再如,單身貴族住在單身公寓里,萬一小偷、壞人打破窗戶,闖進了你的房間,那時你怎么辦呢?所以單身貴族有單身貴族的優勢,但單身貴族也有讓人掛念的地方。
佛教婦女發心當比丘尼,雖也單身,但是她沒有單身貴族的掛礙。因為女性出家當比丘尼,在教團里,她有很多的師兄弟彼此照顧,她有團體的關懷。即使年老了,她也有寺院團體給她依怙,讓她退休奉養,讓她頤養天年。所以她不必掛念年老時,有什么意外或個別的傷害,她也不必掛礙疾病時無助無伴,更不必掛礙年老色衰,無人青睞。所以真正的女強人,不是社會上的單身貴族,而是那許多出家的比丘尼!
當然,獨身的比丘尼也要發愿,對物質要有淡泊的性格,對人群要能和諧相處,對技能要加強訓練,對知識要不斷地自我進修。只要比丘尼在教團里能進德修業,能具備各種條件與能力,并且熱心服務社會,發愿廣度眾生,則比丘尼要比女強人更有安全保障,更有福氣喔!
【大地的生命】
佛教里有一位菩薩,叫做“地藏王”。為什么叫“地藏”?有三個意義:一是“能生”;二是“能載”;三是“能藏”。
人的生存,人的擁有,實在要感謝大地。大地普載萬物,就是要我們能為社會大眾擔負責任;大地里藏有能源,金銀財富,各種煤鐵油礦。我們也要像大地一樣,給予社會成就各種資源,貢獻出力量;大地能生一切,就是要我們能為社會生出種種善事,生出好言好語、生出好人好事。
在過去的原始部落里,他們視大地為人類的母親,百般地愛敬;甚至奉若神明,不敢任意染污。但是現在的人類,竊占大地的生命、分割大地的生命、買賣大地的生命、濫墾大地的生命,造成你爭我奪。大地雖然無言,眼看著這些百般糟蹋大地生命的人類,未來一些因緣果報的賬目,真不知如何才能算得清楚。
因為人類過分傷害大地的生命,所以現在一些有良知的人挺身而出,從事環保工作,呼吁普世愛惜大地。聞臺灣政治人物也有此覺醒,提出立法,給予臺灣這塊美麗的大地有暫時休養生息的機會。如果大家都能有此共識,我們也懇請大地與人為友,繼續讓人類在大地上成長,繼續普載萬物、含藏能源,讓大地為人類創造生生不息的生機。
釋放被判刑坐監的人,刑期滿了,“釋放”的歡喜,不言可喻。
鳥籠里的飛禽,釋放以后,它能在天空中飛翔,那種獲得生命自由的喜悅,多么可貴。
人體每天排泄,就是釋放,假如身體里的污穢,如流汗、鼻涕、大小便溺等,沒有釋放出體外,不是要造成腸胃的疾病了嗎?甚至為了身體的需要,有時還要放血,以促進新陳代謝。
房屋關閉得太緊,就得打開窗戶,釋放一些新鮮空氣進來;地球釋放一些熱氣、能量,就好像月亮、太陽釋放一些光明給人,都會讓人感謝萬分。只是,如果釋放太多,成為地震,人們就要受災了。
花和草,所以受人喜愛,因為他們能釋放芬芳的香味;鳥雀所以令人憐惜,因為它能嗚叫,釋放動聽的歌聲。一些有人緣的人,我們喜歡親近他,因為他能釋放美好的語言,讓人聽了如飲甘露。
養在家中的鴿子,能放出去,也能回來;養慣了的猴子、松鼠,釋放以后,也會戀主。釋放,是很美好的事情,我們有金錢,可以將它釋放一些,拿來布施;我們有好的知識,釋放出來,可以教化他人;我們有好的語言,釋放出來,可以給人歡喜;我們有力氣,釋放出來幫助別人,從事一些服務。
有一位太太,不肯行善做好事,禪師舉起雙手問她:“如果這只手只能伸,不能曲,如何?”太太回答:“這是畸形。”
禪師再把手指握緊,問:“如果這只手只能握拳,不能伸開,。
如何?”太太回答:“這也是畸形。”禪師把握時機對這位太太說道:“太太,一個人如果不能釋放一點,布施給人,這也是畸形!”
大自然釋放多少風霜雨雪,讓我們感到春夏秋冬的可愛;地區政府釋放一些好的政策,如老人津貼、青年入學貸款、兒童保健、勞工福利等,都能使民眾獲益,自然心生歡喜。
即使現在的國際間,國與國外交往來,也是要釋放一點善意,爭取他國的友好,增加友誼。能釋放的人,都是品格高尚的人,都是內心富有的人才肯釋放。你擁有嗎?你肯釋放嗎?自由、慈悲,都是在你的一念釋放之下,才具善美!
【眾的重要】
佛教把人稱為“眾生”,意謂“眾緣和合而生”。世間上沒有個人單獨存在的時空,要存在,一定要靠大眾相互依存,有了大眾的因緣成就,個人才能存活。
如果沒有人民,沒有大眾,就不能成其為國。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也是要靠全國人民的“萬眾歸心”,才能“眾志成城”;假如國家的領袖,甚至一個團體的領導人,不能獲得“眾望所歸”,他就不能領導一方。就如《雍正王朝》劇中的一句話:“得民心者,可得天下也!”
眾,實在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意思。像“眾生平等”、“以眾為我”、“大眾第一”,都是說明有了“眾”,就能“眾擎易舉”,就能如佛經所云:任何一個法會,任何一個事業,都需要“眾成就”。
世間上,居高位的人,都是“得有眾望”的人,才能為眾所推舉;就如月亮高掛在天上,也是要靠“眾星拱月”。就拿音樂來說吧!音樂也是要有“眾樂齊奏”的和聲,才會動聽。
但是,重要的是,人也不能成為“眾矢之的”,不能為眾人所棄。大眾能成就一個國家、一個政權;大眾也能推倒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所以古代為政者,都是以眾人所需為需,以眾人所要為要。
今日的時代,已經不像古代的專制政權,孤家寡人就能唱獨角戲。一棟房子要靠沙石、磚瓦、鋼筋、木材等眾緣所成;一棵樹、一朵花,也要靠泥土、水分、陽光、空氣,才能成長。
但是,眾能成事,也能敗事,就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尤其現在民主時代,講究眾議的重要,講究集體創作,能夠和合眾緣,才能成事;如果你不合眾,所謂“眾怒難犯”、“眾口鑠金”,也會把你從高位拉下來。所以,眾是非常重要的,和合眾緣才能成事,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佛教的出家人稱為“僧”,就是“眾”的意思。三人成“眾”,有“眾”才能成為僧團;單木不能成林,要靠眾人聚集才能成為叢林。
叢林高山,群鳥聚集;過去的國家,也希望眾人來歸。但是,要得眾,先要得到人心;得人心,自能近悅遠來,這才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