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言驚醒夢中人】(慣)指一句話使人猛然醒悟。
【第2句】:【倒抽了一口冷氣】(慣)形容突然受驚時極度驚訝、緊張或恐懼的心情。 也作倒抽了一口涼氣。 倒吸了一口涼氣。 倒抽一口氣。
【第3句】:【農民觀天氣,商人觀市場】(諺)農民關心的是天氣變化,商人關心的是市場行情。指不同行業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敏感問題。
【第4句】:【當面鑼,對面鼓】釋義:當面把話講清楚。例句:“找文房四寶來!”何大學問大喊,“咱們當面鑼,對面鼓;白紙黑字,立下文書。”
【第5句】:【狗熊的舅舅——猩猩】(歇)猩猩:諧“惺惺”。形容聰明。也指聰明的人。
【第6句】:【孩子哭了,抱給他娘】(慣)比喻出了問題或有了矛盾交給上級處理。 也作“孩子哭了抱給他媽”。
【第7句】:【色膽大如天】(諺)指迷戀女色的人,膽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顧。 也作“色膽天來大”。
【第8句】:半夜里吃螢火蟲——心里明
【第9句】:眉毛上安燈泡——明眼人
【第10句】:【買不來有錢在,賣不了有貨在】(諺)買不來東西,錢還在;賣不出東西,貨還在。指買賣成交與否,全無所謂。泛指事情的成功不成功全沒關系,不必憂心。
【第11句】:進了美術展覽館——盡是好畫(話
【第12句】:【 過篩子過籮/過了粗籮過細籮】原指篩面粉。借指審查,篩 選,或經過嚴酷的考驗。徐光耀《平原烈火》:“大掃蕩的時 候,一塊過了篩子過籮,一塊吃苦共難,在生死關頭,你幫我 助,誰也沒有說過誰占了便宜,誰吃了虧。”
【第13句】:【氣兒不打一處來】極為生氣。或說:火兒不打一處冒。 老舍《四世同堂》:“胖菊子恰好由外面走進來,一眼看到曉 荷,她的氣兒不打一處來。”
【第14句】:【前人失腳,后人把滑】(諺)失腳:跌跤。把滑:提防滑跌。指前邊的人跌倒了,后邊的人就要穩住步子,以防再跌。比喻人要善于接受歷史教訓。 也作前人吃跌,后人把滑。吃跌:被絆倒。 前人跌倒,后人扎滑。扎滑:把滑。
【第15句】:人家的牡丹敬菩薩——借花獻佛
【第16句】:【自家掘坑自家埋】(慣)比喻自作自受,自討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個兒挖坑埋自己。
【第17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釋義:比喻好景不長。常用來說明某些事物雖然暫時還繁榮、興旺、強大,但很快就要衰弱沒落下去。例句:電影《藍色的海灣》中一位老工程師感慨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18句】:小雞下蛋——憋紅了臉
【第19句】:【老壽星】我國自古以來都把長壽老人尊稱為“老壽星”。民間有一“壽星圖”,形成了老壽星的固定像:長額突出,美髯長須,容光煥發,精神矍鑠,手托鮮紅的壽桃,懷抱一根龍頭拐杖,慈祥和善,笑瞇瞇地出現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現在,老人做壽,兒孫獻上壽桃,應該來自壽星圖。那么,“老壽星”源自哪里呢?據古書記載,“壽星”本是一種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極老人星”。由于它的“壽”字應了人的年歲長久,而星星猶如日月經天,永不泯滅,所以人們愛把“三壽”老人(即上壽100歲、中壽80歲、下壽60歲)統稱為“老壽星”。
【第20句】:稻場打網——撲空
【第21句】:【英雄所見略同】知識水平高的人,見解很接近。清代《孽 海花》:“英雄所見略同,可見這里頭是有這么一個道理,不 盡荒唐的!”
【第22句】:【吃藥不瞞郎中】(諺)郎中:醫生。指求醫治病,必須訴以真情,不得隱瞞病情。比喻請求別人辦事,必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不可造假。
【第23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24句】:【渾身是藝難遮冷,滿腹文章不療饑】(慣)指人雖有才華,卻不能養活自己。
【第25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
【第26句】:媽媽下崗在家,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事也不干。姥姥說:“你這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嗎?”(河南·許昌)
【第27句】:【狼叼來喂狗】(慣)比喻得來的東西又被別人搶走了。 也作“狼叼來的肉喂了狗”。
【第28句】:頭上插扇子一大出風頭
【第29句】:【豆腐掉到灰窩里——吹不得,打不得】(歇)形容事情難辦,輕不得,重不得。 也作豆腐掉在灰窩——吹撣不得。 豆腐掉進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第30句】:【羊肉饅頭沒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慣)比喻好處沒得到,還惹下了麻煩。 也作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羊肉沒吃到,先惹一身騷。 羊肉沒吃到,弄得一身臊。
【第31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家常菜。豆腐不僅味美價廉,營養豐富,還具有相當的養生保健作用,自問世以來,頗受大眾的喜愛。中國是豆腐的故鄉,這種傳統美食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后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于世。”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發明權歸功于西漢淮南王劉安。有詩為證,明代一個名叫蘇平的人創作了一首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去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有沸湯中滾雪花。瓦缸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個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這首詩通俗易懂,只有兩個地方需要稍作解釋,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劉安;一是“蟾”,指明月。據說,劉安的這項發明得益于他的神仙夢。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煉丹之術,潛心煉丹欲求長生不老。眾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和他有關。劉安一生耽于修煉丹藥,他在一次煉丹過程中用磨制的豆汁來培育丹苗,結果豆汁與鹽鹵意外凝結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終走進了千家萬戶,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現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32句】:【一場秋雨一場寒】(諺)指入秋以后,每下一場雨,就會增添一番寒意。
【第33句】:【老房子著火——燒起來沒有救】(歇)比喻老年人感情沖動起來難以控制。
【第34句】:【人多講出理,田多長出米】(諺)人多了,集思廣益,就能爭辯出真理,就像種地多了打的米糧就多一樣。
【第35句】:【棋局既開,終有了時】(諺)一盤棋既然已經開局,不管下的時間長短,總有了結的時候。比喻事情既然開始做,或遲或早總有個結果。
【第36句】:土罐里的螺螄——在劫難逃
【第37句】:【法不傳六耳】(諺)六耳:一人兩只耳朵,六耳指三個人。指機密事只能你知我知,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第38句】:【買豬不買圈】釋義:選擇配偶,只看本人如何,不看家庭如何。例句:“買豬不買圈,咱要的是姑娘,看她家干啥?”
【第39句】:【急用賣得堂前地】(諺)堂前地:正屋前面的地。人在急用時,就連堂屋前的地也舍得賣掉。指人到窘困不得已時,任什么都舍得割愛。
【第40句】:【 壞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批評壞的,表揚好的。成語:賞 罰分明。電視節目:“開展這項活動,目的在于造成一種壞 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的氣氛。”
【第41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42句】:小蘭穿不好毛衣,直怨媽媽織得不合身。媽媽聽了,走過來三拉兩拽就給她穿好了。小蘭照照鏡子,高興得直笑。媽媽說:“你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襖袖,襖袖長怨你娘啊!”(河南·鶴壁)
【第43句】:【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拼個你死我活。葉紫《豐收》:“今朝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老子一定要看看你這個雜種的本事!”
【第44句】:【斷了線的風箏——下落不明】(歇)比喻人去向不明。 也作“斷了線的風箏——不知去向”。
【第45句】:【戲法人人都會,各有巧妙不同】(諺)指人人都會變戲法,但巧拙不同,自然效果兩樣。常比喻處事。 也作戲法人人會變,各自巧妙不同。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第46句】:拔了蘿卜栽上姜———茬比一茬辣
【第47句】:狗皮糊墻——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48句】:【老鼠睡貓窩——送來一口肉】(歇)比喻送到嘴邊來的好東西。
【第49句】:【笑破不笑補】(諺)指人們嘲笑的是衣服破了不補的懶人,而不是穿補丁衣服的窮人。
【第50句】:【獨占鰲頭】見“占鰲頭”。
【第51句】:【成大事不記小仇】釋義:要成就大事業,就不能在小事上計較。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報仇。……他說,成大事不記小仇。”
【第52句】:為鼓勵我堅持練字,奶奶說:“練字不能怕麻煩。字怕習,馬怕騎,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再說,不怕慢,就怕站,堅持練下去總會有收獲的!”(內蒙古·開魯)
【第53句】:水泥電桿——鐵石心腸
【第54句】:【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諺)敵:抵擋。在對打中,一只手招架不過兩只手,一個人抵擋不了兩個人。指人多勢力大,少數人敵不過多數人。
【第55句】:墳頭兒不叫墳頭兒——土包子
【第56句】:【菜沒鹽無味,話沒理無力】(諺)做菜要是不放鹽,這菜吃起來就沒味道;說話要是不占理,就沒有說服力。指說話要人信服,必須有理有據。
【第57句】:張大娘雖然說話刻薄,卻樂于助人,大伙兒都說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冷面子熱心腸”。(貴州·金沙)
【第58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輕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種用來軋谷物、平場地的圓柱形農具,用石頭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轉指不知道掌握行為的分寸,亂來蠻干。
【第59句】:【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諺)相(xiang):觀察,審度。相馬,容易因馬瘦而致誤;相士,容易因其貧困而致誤。指選用人才要重在實質,不能只看表象。
【第60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慣)比喻外表看起來很體面,內心卻很骯臟或什么也不懂。
【第61句】:電梯失靈——上下兩難;上下為難
【第62句】:便桶底滲出水來——下流
【第63句】:【長痛不如短痛】(諺)本指長期受著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決心忍受一時劇痛徹底除掉病根。比喻為了避免長期的不快或麻煩,不如痛下決心予以解決掉為好。
【第64句】:爸爸讓哥哥去噴農藥,哥哥說:“我不會。”爸爸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當師傅了。”(河南·內鄉)
【第65句】:【卜一手穿針,一手捻線】(慣)比喻在雙方之間聯絡,為雙方接通關系。
【第66句】:【樹高干丈,葉落歸根】釋義:比喻人最終總希望回到故鄉;也比喻事情終究要歸結到某處。“千丈” 又作“干尺”。“葉落”又作“落葉”。例句:兀術道:“古人有言:‘樹高干丈,葉落歸根。’卿家若然思念家鄉,某家差人送你回國。”
【第67句】:糧棉大增產——豐衣足食
【第68句】:【重打鑼鼓另開張】敲鑼打鼓,慶祝重新開始。類似的:另 扎臺子另唱戲。成語:重整旗鼓、另起爐灶。浩然《艷陽 天》:“得,從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鑼鼓另開張。”
【第69句】:【敗家容易興家難】(諺)敗壞家業是很容易的,創建與振興家業卻是艱難的事。
【第70句】:白菜拌豆腐——清清白白
【第71句】:【拉硬套】(慣)指干重活或承擔重要的工作。
【第72句】:除夕看日歷——最后一天
【第73句】:高梁稈拴騾子——拉倒
【第74句】:頭發絲吊大鐘——千鈞一發
【第75句】:【人未傷心不得死,花殘葉落是根枯】(諺)指人如果沒傷害到心臟,還不至于死去,就像花根未枯,花瓣花葉不會凋落一樣。
【第76句】:出頭的鳥兒——先挨打
【第77句】:船底澆花——多此一舉
【第78句】:【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國聞名的老字號醬菜店,不僅它的咸甜適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稱贊,而且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書法結構勻稱、蒼勁有力,人人贊嘆。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嚴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六必居的掌柜為什么給自己的店鋪起個“六必居”的字號呢?傳說頗多,這里只錄比較可信的一則。最早六必居的后廠釀酒,前店除賣酒外,還賣些柴,米、油、鹽、醬、醋等六樣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為什么不賣茶,試想茶和前六樣混在一起容易串味。六必居是山西臨汾趙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創辦的。由于趙姓會經營管理,六必居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所以買賣開張后,生意很是興隆。后來又擴充了門面,買賣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樣子,想弄塊好匾。關于嚴嵩給六必居寫匾有種種傳說,最普遍的有兩種說法。一說嚴嵩在沒做官以前,閑居在家,時常來六必居喝酒,與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計都很熟悉。店里聽說他寫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請他寫了此匾。當時嚴嵩還是個小人物,所以沒有落款。另一說六必居的匾是嚴嵩做官以后寫的。據說嚴嵩愛喝六必居的酒,嚴府時常派人到六必居買酒。店掌柜想用嚴嵩的社會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價,就托嚴府仆人請嚴嵩為六必居寫塊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嚴嵩不能為一個普通店鋪寫匾,就天天在嚴嵩面前反復練寫“六必居”三個字。嚴嵩不知是計,看夫人寫不好,他就給寫個樣子,讓夫人照著去練,于是“六必居”大匾就這樣寫成了,所以沒有題名。自嚴嵩手書“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掛出后,原來無名的小醬園身價倍增,六必居的名聲很快傳遍北京城,來買東西的越來越多。由于醬菜賣得快,以后就專營醬菜了。
【第79句】:【不怕路遠,只怕志短】(諺)比喻只要有志氣,有決心,就不怕艱難困苦。
【第80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歲可對 一生作出判斷。相關的:三歲定八十。臺灣梁實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認為 這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 蟲。”
【第81句】:【鐵匠沒樣,邊打邊像】邊做邊學,在實際中逐漸完成。類 似的: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好 吧,你去搞,鐵匠沒樣,邊打邊像,慢慢來,總有辦法的。”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形容人精明,細心觀察情況。語序 亦可換置。池莉《來來往往》:“他不得不謹慎行事,不得不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第82句】:【人惡鬼不纏】(諺)惡:強橫。人要是行為強橫,就連鬼也避著,不敢招惹。指無所畏懼的人,能鎮住邪惡小人,使其不敢侵犯。
【第83句】:魯班皺眉頭——別有匠心
【第84句】:佛爺的桌子——碰不得
【第85句】:【做東】朋友們聚會,主動大方者說:“今天我做東,請大家吃烤鴨。”這里“做東”是主人請客的意思。“做東”源自春秋時期,它的初起義是“主人”的意思。《左傳·僖公三十年》記載了春秋時期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文公以供應秦國后勤物資為由請求秦國撤兵。他派出燭之武對秦穆公說:“如果秦不滅掉鄭國,而讓鄭國成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來往往中缺乏資財食用,就可以由鄭國來供應,這樣做對秦國有利無害。”后來秦國果然撤軍,晉國軍隊無奈也只好作罷。“舍鄭以東道為主”,因鄭國在秦國東面,故稱東道國。在《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從有關主客之間禮儀的規定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后來,“東道主”便成了一個固定的名詞,我們所說的“房東”、“股東”、“東家”、“做東”等,其實都是從以上兩篇文獻中演化而來的。
【第86句】:【天下人管天下事】(諺)人世間的事情,就該由人世間的人去管。指對社會上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人人都有權過問,有權管理。
【第87句】:【大意失荊州】關云長鎮守荊州,因驕傲輕敵,荊州失守。 現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荊州,我們不靠圩邊走,奔南河底去。” 擔遲不擔錯意為要慎重,不可出錯。擔,也說: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靈柩、家小、箱籠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嘍羅怎了?寧可耽遲不耽錯。”
【第88句】:【又做巫婆又做鬼】巫婆假裝有鬼附身。借指弄虛作假, 兩面應付。又,也說:也。成語:裝神弄鬼。趙樹理《小二黑 結婚》:“又做巫婆又做鬼,兩頭出面裝好人。”
【第89句】:我在姥姥家玩,當我彎腰去系鞋帶的時候,姥姥家的那條狗卻跑了。我問:“這是怎么了?”姥姥說:“狼怕掂刀,狗怕彎腰,它以為你拾東西打它呢!”(河南·滑縣)
【第90句】:我準備上學時,天氣突然變冷了,可我并沒感到特別冷。看到別的小孩子都加了衣服,媽媽也讓我加件衣服,爸爸卻不讓。他說:“要想兒平安,三分饑與寒。”(河南·羅山)
【第91句】:親兄弟,明算賬。
【第92句】:【錯把紅土當朱砂】釋義:比喻看不準,把差的當成好的。例句:“那我也得親眼相看相看。”花三香嬉皮笑臉,“媒婆子一張嘴,裝罷神來又鬧鬼;我倒不是信不過小姑奶奶熱心腸兒,好心眼兒,就是怕小姑奶奶自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見過井口大的天,錯把紅土當朱砂。”
【第93句】:【亮底牌】(慣)比喻把別人不知道的底細公開出來。
【第94句】:爸爸把豬娃賒給鄰村一個人,媽媽擔心人家賴著不給錢。爸爸說:“討價還價是買賣,賒賬賴賬兩不怪(yipinjuzi.com)。不能怕賴賬就不敢做買賣。”(河南·輝縣)
【第95句】:【閑打牙兒】(慣)指閑聊天。也指費口舌,無意義地爭辯。 也作閑磕牙。 閑嗑牙。
【第96句】:【鵝食盆里不用鴨插嘴】(諺)指鵝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鴨插進嘴來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別人去搶奪。
【第97句】:腰里裝彈簧——能伸能屈
【第98句】:肥馬好畫,瘦馬難描。
【第99句】:【站得高,看得遠】謂眼光遠大。成語:高瞻遠矚。李英儒 《野火春風斗古城》:“站的高,看的遠,能從錯綜復雜比一團 亂線還要多的頭緒里,伸手扯出一根筋來。”
上一篇:經典諺語大全-民間諺語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