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開言欺陸賈,出口勝隋何】(慣)陸賈、隋何:都是秦末漢初說客。 比喻能言善辯。含諷刺意。 也作“開口賽隋何,搖唇欺陸賈”。
【第2句】:【雞屁股拴線——扯蛋】(歇)扯:本指拉,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 蛋:諧“淡”。指沒有根據地瞎說,或漫無邊際地閑聊。
【第3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見“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4句】:【娃子不哭奶不脹】(諺)小孩子不哭著要吃奶,媽媽的奶就不發脹,想不起來喂奶。比喻沒有外界的刺激與干擾,自身樂得清靜。
【第5句】:【說嘴郎中無好藥】(諺)說嘴:自我夸耀。郎中:稱中醫醫生。指喜歡自我吹噓的醫生,往往沒有治病的本事。也泛指愛自夸的人,總沒有多少真才實學。 也作“說嘴大夫沒好藥”。
【第6句】:【張天師忘了咒一一符也不靈了】(歇)咒:迷信以為能除災或降災的密語。符:道士畫的一種圖形或線條,聲稱能驅使鬼神給人帶來禍福。指辦法或手段不靈驗了。含譏諷意味。
【第7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釋義: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論丈夫好壞,都要順從地跟他生活下去。 這是封建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 例句:你我是有情有義,可我們是階級兄妹,咱們決不搞舊社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一套。
【第8句】:【物極必反】(諺)指事物發展到極限時,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轉化。 也作物極則反,人急智生。 物極則反,泰極則否。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第9句】:【簾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來就放下來】(歇)形容態度、臉色等變化無常,想變就變。
【第10句】:【鵝蛋子——又圓又滑】(歇)本指鵝蛋外形圓、表面滑,轉以形容人圓滑。
【第11句】:【三禮拜六點鐘】(慣)三禮拜:指二十一日,是“昔”字。六點鐘:指酉時。昔、酉合為“醋”。吃醋的隱語。
【第12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觸即發】(歇)本指一觸動箭就發射出去,轉喻事態發展到非常緊張的地步,馬上就會發生嚴重的事情。
【第13句】:【拿雞毛去試火】(慣)比喻拿生命去冒險。
【第14句】:【兔兒爺】在民間,兔被神化了,玉兔不是凡間的家畜,而是廣寒宮里的神兔。神兔被稱為“兔兒爺”。那么,“兔兒爺”是從何說起呢? 關于“兔兒爺”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鬧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個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表達謝意,紛紛送東西給玉兔;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郎,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風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百姓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那天,家家都要供奉它,給它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它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它為“兔兒爺”、“兔奶奶”。 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捧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可見,人們對兔兒爺的神化和喜愛。
【第15句】:【六部尚書】“尚書”是古代官職的稱謂,源自秦朝。據唐代,徐堅《初學記·諸曹尚書》介紹:這一稱呼來自秦代“諸曹尚書”。“曹”是分部門辦事的意思。秦代沒有“六部”,中央行政機構為“九卿”分別執掌。魏晉以后,實行行政部門改革,由尚書分曹治事,按照分工合并為“六曹”,“曹”漸變成后來的部。“部”的長官稱“尚書”。自隋唐時期開始,中央行政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自此,“六部”的名稱確定下來,一直到清朝沒有大的變化。 “六部”的名稱和分工如下:1.吏部:主管全國文職官吏的挑選、考查任免,調動,封勛。大致相當于現在的中組部、人事部。 2.戶部:主管全國戶籍、田畝、貨幣、賦稅、官員俸祿等。大致相當于現在的農業、財政、稅務、民政部門的職能。 3.禮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舉考試、接待外邦來賓。類似于現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禮賓司。 4.兵部:主管全國武職官員的選用和任免,以及兵籍、練兵、軍械、驛站、軍令等軍政大計。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 5.刑部:主管全國的司法、行政、刑獄等。具有現在的司法部、公安部、檢察院、法院的職能。 6.工部:主管全國的屯田、水利、工程、營造、交通等。大致相當于現在的水利部、建設部、交通部等職能部門。 尚書是官名。“尚”即執掌之義。“尚書”就是各部的正職長官,相當于現在的部長。副職稱“侍郎”。在六部之下設若干司,分掌本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司”的長官稱“郎中”,副長官稱“員外郎”。
【第16句】:【誰養孩子誰當娘,誰種土地誰收糧】(諺)指誰出力經營,成果理當歸誰所有。
【第17句】:【砍的不如鏇的圓】(諺)鏇(xuan):用車床或刀刃轉著圈地削。指用刀斧砍的不如鏇下的圓。 比喻編造的假話不如順情合理的話可信。也指做事死搬硬套不如靈活應付好。 也作“砍的不圓鏇的圓”。
【第18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此語指做事情適當調節,注意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理解“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能望文生義,它不是文官和武官之道,也不是文事和武事之道,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倆的賢明治國之道:有松有緊,一張一弛,寬嚴相濟。 此語典出《禮記·雜記下》,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隨老師觀看一年一度的年終祭祀活動。在這個節日里,老百姓狂歡亂舞,簡直像瘋了一樣。 子貢不明白百姓為什么這樣。孔子解釋說:“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理應放松一下。一張一弛,有勞有逸,這才是文王、武乇的治國之道。”
【第19句】:【半路上撿了個喇叭——有吹的】(歇)吹:本指吹氣演奏,轉指吹牛、說大話。譏諷人有了吹牛的資本或借口。
【第20句】:【老王的拳搗老王的眼】(慣)比喻自己人內部發生爭斗。
【第21句】:【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歇)荊州:古代行政區名,漢、三國時約轄今湖北、湖南二省之境,州治在今襄樊市,是歷史上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后,劉備趁曹操兵敗,以“借”為名占據了荊州,東吳多次派人討還,劉備以各種借口拒絕歸還。指不講信用,一旦借走就不歸還。常含譏諷意味。
【第22句】:【矮子群里撥不出將軍】(諺)指從平庸或素質低劣的群體中難以選出優秀的人才。
【第23句】:【紫禁城】一提起“紫禁城”,人們立刻想到皇宮,沒錯,紫禁城就是皇宮的舊城。 “紫禁城”這個名字跟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其中也蘊涵著象天法地、敬天法地的傳統義化內涵。古人認為“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于是紫禁城按照天宮的格式來建造。古人把恒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二十八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體現了帝王的至尊、皇權的至尊。 紫禁城的乾清官,位于宮城之中,是皇帝生活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們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自然等級森嚴,平民百姓也就無法進入,故而成了他們的禁區,便用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這就是“紫禁城”的含義。
【第24句】:【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此俗語初為“鳥瘦毛長,人窮志短”,比喻人到窮困之時,再也無計可施了。此典出自《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常言道‘鳥瘦毛長,人窮志短’,只得聚來十多個村童教書寫仿,漸漸粗茶淡飯,習慣了,絕不想分外受用,又常被春兒數說,追思往事悔之無及。如此苦熬十五年。” 說的是揚州城外曹家莊有個富人的公子叫曹可成,人才出眾,是個監生。 可他不會持家,揮金如土。他看上了本地妓女趙春兒,偷偷將父親家產抵押換錢,用五百兩銀子為趙春兒贖身。曹父一死,債主逼債,把曹家田房盡行盤算光了。曹公子只得在墳堂安身。趙春兒看他可憐,與他些銀子,他又被閑漢們哄騙一空。沒得飯吃,他才想到“鳥瘦毛長,人窮志短”,只得聚童教書,換些粗茶淡飯……后趙春兒看他真有悔過之意,將埋藏在地下的千余銀挖出供他求官。因他飽歷世故,深知甘苦,宦聲大振,直升知府,重整了曹家家業。
【第25句】:【泥人不改土性】(諺)比喻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第26句】:【臘雪是被,春雪是鬼】(諺)臘月下雪,像被子一樣覆蓋著麥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樣損害著麥田。 指立春前下雪,對麥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對麥田有害。
【第27句】:【買四兩棉花——紡一紡】見“稱上四兩棉花——紡一紡”。
【第28句】:【撐硬船兒】(慣)形容人態度生硬,架子大。
【第29句】:【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諺)饒:盡管。任憑你怎樣奸猾,還是把人家的洗腳水當湯喝了。指陰謀計劃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難免上當受騙。 也作饒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腳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隨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第30句】:【媳婦進房,媒人靠墻】(諺)新媳婦娶進門入了洞房,媒人就靠墻一邊站,沒用了。指娶親后容易把媒人忘記掉。 也作“媳婦進門,媒人出門”。
【第31句】:【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諺)指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難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謀定計自會高明。
【第32句】:【盧醫不自醫】(諺)盧醫:戰國時名醫扁鵲,家在盧地,故稱。盧醫為人治病是妙手,卻不能自治。指好醫生能醫人而不能自醫。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醫不自治”。
【第33句】:【離了張屠戶,吃不了連毛豬】 釋義:意謂沒有內行人,也難不住。 例句:“老弟,少了老子這張嘴怕還不行哩。”“你走嘛,離了張屠戶,吃不了連毛豬。”
【第34句】:【巖鷹不打窩下食】見“老鷹不吃窩下食”。
【第35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諺)身居高位,自己的行為端正,不發令下屬也會跟著你行事;自己的行為不正,縱然發令也沒人聽你的。指待人處事,關鍵是要以身作則。
【第36句】:【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諺)松樹的樹齡可達千年,柏樹的樹齡可達萬年,但都比不上槐樹的樹齡。指天下樹齡最長的要數槐樹。
【第37句】:肥馬好畫,瘦馬難描。
【第38句】:【敲開場鑼鼓】見“打開場鑼鼓”。
【第39句】:【老鴉啄柿子——揀著熟的開口】(歇)熟:本指成熟,轉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第40句】:天天練長跑,年老變年少。
【第41句】:【只揀有頭發的抓】(慣)比喻專門挑能夠撈到好處的事做。
【第42句】:【驚堂木】在舊戲舞臺上,縣官以上的地方官員的案頭都放有一塊“驚堂木”,案犯一到,驚堂木“啪”地一拍,問道:“有招無招!”動刑之前,驚堂木一拍:“大刑侍候!”那么,“驚堂木”源自何時,有何作用呢? “驚堂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開始使用。《國語·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這就講清了它的規格和作用。“驚堂木”的正式名稱叫“氣拍”,也有叫醒木、界方和撫尺的,俗稱“驚堂木”,是一塊長方體的硬木,有棱兒有角兒,取“規矩”之義,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 只有普通官員手中的那個小木塊才叫“驚堂木”,皇帝用的稱為“震山河”,表明他是一統江山的主人。宰相等一二品大員用的叫“佐朝綱”,元帥、將軍等高級武官用的叫“驚虎膽”。
【第43句】:【吃回頭草】(慣)原指牛羊等重回吃過的草地吃草。比喻重新做曾經放棄的事情。
【第44句】:英雄熱愛人民,人民熱愛祖國。
【第45句】:【老鷹抓小雞】(慣)形容動作快捷而兇猛。 也作老鷹捉小雞。 老鷹抱小雞兒。
【第46句】:【蹬渾水】(慣)比喻跟著人干壞事。
【第47句】:【老虎頭上拍蒼蠅】 釋義:比喻做事膽子大,敢去觸犯強橫的人。 例句:新嫂子在心里說,“瑞昌是余師傅的大徒弟,出名的‘獨角牛’,他是好惹的么?這不是‘老虎頭上拍蒼蠅’么!”
【第48句】:【牛打江山馬坐殿】(慣)比喻奮斗得來的勝利果實被別人享受。
【第49句】:【交白卷】(慣)1指考生在考場上什么也沒答上來就交了卷子。2指回答不出別人的提問,或任務沒完成。 也作“繳白卷”。
【第50句】:【春算命,夏郎中,秋道士,冬裁縫】(諺)郎中:醫生。春天是一年之始,算命的人多;夏天氣候炎熱易生病,醫生走紅;秋天收獲季節,道士化緣方便;冬天寒冷要添衣服,裁縫生意忙。
【第51句】:【揀有頭發的揪】(慣)頭發:比喻把柄、短處。比喻挑有把柄的或軟弱的欺負。 也作“揀有頭發的抓”。
【第52句】:【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歇)雜面:用綠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條,下在鍋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對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第53句】:【打背工】(慣)原指戲曲演員在舞臺上背對著觀眾念白,后指中間人在交易中瞞著當事人從中謀利。 也作打背弓。 打背公。
【第54句】:【一個模子鑄的】(慣)模子:用壓制或澆注的方法使材料成為一定形狀的I具。形容東西或人物一模一樣。 也作一個模子里倒出來的。 一個模子里磕出來的。
【第55句】:【舍命吃河豚】(慣)河豚:一種味道非常鮮美的魚,有劇毒。l指拼出性命品嘗河豚。2指為了得到美好的東西而不惜舍棄生命。
【第56句】:【君子不跟牛致氣】 釋義:品格高尚的人不同莽撞粗野的人斗氣。致氣:又作“治氣”。 例句:“算了算了!君子不跟牛致氣!”常景春白了辛鳳鳴一眼,忙掏出一包撕破口的大雞牌香煙,只抽出一支來,送到賈正手里。
【第57句】:【水長船高,泥多佛大】(諺)水位上升,船身自然就高;泥土加多,塑的佛像自然就大。比喻事物隨所憑借的條件的提升而提升。 也作“水長船亦高”。
【第58句】:【請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59句】:【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 釋義:黃鱔:魚類,生長在水邊泥洞里,形似蛇。比喻受到一次傷害,心有余悸,碰到類似的情況就害怕。 例句:“這個人就是這樣,啥事都鈍刀割肉,很不爽快。過去苦日子過多了,人又老實,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
【第60句】:【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諺)扶:扶持。就像土與土相扶持才能壘起高墻,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離不得眾人的協助。 也作“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
【第61句】:【胖子的褲帶——全不打緊】(歇)打緊:本指系緊褲帶,轉指事情要緊。指一點兒也不要緊,不必在意。
【第62句】:【千里為官,為的吃穿】(諺)為官:當官。離家千里去當官,不過是為了吃飯穿衣。舊指遠離家門做官為宦,無非是圖謀生計。 也作千里去做官,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為吃穿。 千里居官為吃穿。
【第63句】:【蘿卜快了不洗泥】(諺)蘿卜賣得快了,就連粘帶的泥也不洗。指熱門貨物不講質量。也泛指有銷路的東西往往偷工減料。 也作蘿卜快了不洗泥,蘿卜慢了代剝皮。 蘿卜快了不洗泥,柿子甜了不打皮。
【第64句】:【放馬后炮】(慣)馬后炮:象棋術語。比喻事過之后才采取行動,已來不及。
【第65句】: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
【第66句】:【百能百巧百受窮】(諺)在技藝上樣樣能樣樣巧的工匠,沒有不受窮困的。指技藝貴在精一,不在多能。
【第67句】:【一手托百家】(慣)一手:指一人。比喻一個人所做的事關系到眾多人家的利益。
【第68句】:【但得方便地,何處不為人】(諺)只要有對人行方便的條件和環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們的事情。 指人要有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69句】:【知星宿,衣不覆】(諺)舊指懂天象、知吉兇,會窮得衣不蔽體。
【第70句】:【有人愿意出柴,有人愿意點火】(慣)指有人想制造事端。
【第71句】:【棗不濟儉】(諺)儉:谷物歉收。 棗不能接濟歉收年。指棗一旦歉收,當年糧食也必然歉收;棗豐收,當年糧食也豐收。
【第72句】:【怕摔跤先躺倒】(慣)比喻怕受挫折而事先采取預防措施。
【第73句】:【摸著石頭過河】(慣)試探著做事情。形容做事謹慎、穩妥。
【第74句】:【老鼠拉秤錘——盜鐵】(歇)盜鐵:諧“倒貼”。指該收入的一方反而向該支出的一方提供財物。
【第75句】:【程咬金的斧子——就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將,古代小說《隋唐演義》、《說唐》中的人物.傳說慣使兩把很重的板斧,頭三下很厲害,后來就差勁兒了。比喻本領不怎么樣,就開頭幾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來表示自謙。
【第76句】:【一個人吃飽了,一家子都不餓】(慣)指過單身生活,無牽無掛。 也作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 一個人吃飽一家人不饑。 一個人吃飽一家人不鬧饑荒。
【第77句】:【上眼皮只看見下眼皮】(慣)形容目光短淺,胸無大志。
【第78句】:【三眼銃打兔子——沒準】(歇)三眼銃:一種有三個槍眼的舊式火器,用于出殯時放禮炮。本指射擊沒有準確性,轉指說話、辦事沒有目標,沒個準頭。 也作“三眼銃打兔子——沒準頭”。
【第79句】:【穿一條褲子】(慣)1比喻互相勾結、包庇。2形容二者親密無間。 也作“合穿一條褲子”。
【第80句】:【瓜好吃不講老嫩,人對眼不講丑俊】(諺)對眼:合眼,合意。瓜只要好吃,老的嫩的無所謂;人只要對眼,丑的俊的不在乎。指人與人的結合,貴在情意相投,不在俊丑。
【第81句】:【馬勺上的蒼蠅——混飯吃】(歇)混:本指摻雜,轉指茍且地生活。指從事某種職業是為了混日子。
【第82句】:【吃人不見血】見“殺人不見血”。
【第83句】:【拉下臉來】(慣)指很生氣或不顧及情面。 也作“拉下臉皮”。
【第84句】:【睜著眼睛不見賊】(慣)指人沒有分辨能力,認不出壞人。
【第85句】:【桃花運】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歡或情事順暢謂之走“桃花運”。那么,為什么把男女情事與桃花連在一起?古人在贊美或祝賀某人婚姻時,常用“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天之詩”這樣的文案,其出處是《詩經》,在《詩經·周南·桃天》中有這樣的描寫:“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姑娘出嫁的情景,對她進行全面贊美,在桃花盛開的日子,有個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樣艷麗,她能生兒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孫像桃樹果實一樣繁茂累累,她嫁給這個新郎,非常適合做他的妻子。詩中借用桃花的嬌美和艷麗,形象而又貼切地贊美了這個美貌多情的女子。從此,桃花就和女人結下不解之緣,如唐詩“人面桃花相映紅”。現在有時甚至把緋聞和“桃色”聯系起來,叫“桃色”新聞。 弄清挑花與女人的緣分,這“桃花運”又從何說起呢?原來,“桃花運”一詞是傳統的算命術語,源于中國傳統命理學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數”,“桃花運”就是出于命理學中所謂的“運程”。 人生的“運程”,又叫“大運”,每十年便行一個干支;人生的歲數運程(流年)。這兩個結合起來便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運氣好壞。命理中的“桃花運”是根據“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處“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的位置而言。如果大運和流年行運到“沐浴”階段就是“行桃花運”。算命術認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運”。 “桃花運”帶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為真。當然,得遇“窈窕淑女”,還是“君子好逑”,不要放過機會。
【第86句】: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第87句】:【老貓喝燒酒——夠嗆】(歇)本指嗆得十分厲害,轉指夠受的。
【第88句】:【母豬不大,牌子不小】(慣)諷刺人本事不大,派頭卻不小。
【第89句】:【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歇)油水:本指所含的脂肪質,轉喻可以利己的好處。比喻可賺的錢不多,或可拿出的財物不多。 也作老鼠尾巴熬湯——沒什么油水。 老鼠尾巴——沒有多大油水。
【第90句】:【蘿卜花了肉價錢】 釋義:比喻成本過高,劃不來。 例句:“便宜?如果把所吃的谷子算上去,那就‘蘿卜花了肉價錢’不合算……”童少英將不合算的道理,算給越華聽。
【第91句】:【窮嫌富不愛】(慣)形容東西沒有價值,誰都不喜歡。 也作“窮嫌富不要”。
【第92句】:【看著星星想月亮】(慣)譏諷人貪心不足。
【第93句】:【餓死不吃瞪眼食】(諺)瞪眼食:瞪著鄙視的眼睛給人吃的飯。寧肯餓死,也不吃別人瞪眼施舍的食物。指寧可不要命,也不能舍棄人格。
【第94句】:【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諺)聽別人講說的次數再多,也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須經過實踐方為可靠。 也作“眼過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95句】:人怕引誘,塘怕滲透.
【第96句】:【易求者田地,難得者兄弟】(諺)勸人重兄弟之情,輕財產之利。
【第97句】:【貓老不逼鼠】(諺)逼:威懾。指貓老了,對老鼠就失去威懾力。比喻人到老年,就不再像青壯年時期那樣有威勢,有作為。
【第98句】:【光打雷不下雨】見“干打雷不下雨”。
【第99句】:【咬苦瓜尾巴】(慣)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難受。也比喻吃苦,過苦日子。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魅力值很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