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瞎炸煙】(慣)指本來不懂還亂說亂嚷。 也作瞎咋呼。 瞎咋唬。
【第2句】:【開一道口子,毀一座堤壩】(諺)堤壩:防水攔水的建筑物。指堤壩上如果開了口,水就會沖潰整個堤壩。比喻事情一旦開了先例,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3句】:過完廟會一個多月,親戚們送的方便面便吃完了,可我還要吃。媽媽笑著說:“你可真是老母豬拱蘿卜窖——拱不完不抬頭啊!”(河南·長葛)
【第4句】:【肉賤鼻子聞】(諺)價錢便宜的肉,要用鼻子聞聞,以防買下臭肉。 也泛指貨物賣價過于低廉,要格外當心,以防上當受騙。
【第5句】:【撐船撐到岸,幫人幫到底】(諺)撐船運送乘客,一定要送到對岸;幫助危難中人,一定要幫他徹底解除危難。指幫助人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
【第6句】:皇糧國稅——免不得
【第7句】:世界地圖吞肚里——胸懷全球
【第8句】:【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歇)沒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轉指盲目地。撞:本指撞擊鐘,轉指莽撞地行動。指盲目地東沖西撞或盲目行動。 也作沒眼先生出海——瞎撞。 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
【第9句】:【一個吹笛,一個捏眼】互相配合。或說:一個吹簫,一個捺 窟。西戎《年輕的一輩》:“閨女,沒想到你們兩個人一個吹 笛,一個捏眼,脾氣倒挺對呀!”
【第10句】:大門口的春聯——對紅
【第11句】:不叫的黃蜂——暗里叮人
【第12句】:【物不平則鳴】(諺)比喻人在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就會嗚叫呼冤。
【第13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釋義:男女成年以后應該結婚。例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三十出頭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終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賞老哥老嫂的臉?”
【第14句】:【哪個廟里沒有屈死鬼】(諺)屈死鬼:含冤負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廟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處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廟里沒有屈死鬼。 哪個廟都有替死鬼。
【第15句】:【事不經過不知難】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沒有親身經 歷,體會不到難處。《民國通俗演義》:“俗語有云:事非經過 不知難,蘧伯玉年至五十,才覺知非。”
【第16句】:【大路講話,草窩有人】見“路上說話,草里有人”。
【第17句】:【一心不二用】(諺)一個人的心思,不能同時用在兩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須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無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第18句】:兩個分力的尖角越小,合力越大:一個集體團結越緊,攻關力越強。
【第19句】:【拴著的馴馬拉五百,沒籠頭的野馬馱三千】(諺)馴馬:馴服的家馬。籠頭:用皮條編成的戴在騾馬頭上的套具。指家馬負重力小,野馬負重力大。比喻死守家門沒出息,出外闖蕩長才干。
【第20句】:【肚皮貼著脊梁骨】(慣)肚子里沒有一點食物,癟癟的。形容非常饑餓。 也作“肚皮餓得貼脊梁”。
【第21句】:【老婆不生孩子,反怨丈母娘不好】(慣)比喻事情沒做好,把責任推在他人身上。
【第22句】:【二則二,一則一】見“一是一.二是二”。
【第23句】:【 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容易找到,容易捉住。明代《二刻拍 案驚奇》:“通判即時差人押了妻子,竟到這江令史家里來 拿。通判坐在趙大家里立等回話。果然,甕中捉鱉,手到拿 來。”
【第24句】:【拿鴨子上架】見“趕鴨子上架”。
【第25句】:【腸里出來腸里熱】(諺)從親娘肚里生出的,親娘自然非常關切疼愛。指母親總對自己的親生子女格外關心。
【第26句】:【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釋義:比喻人心難測,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例句:現在是革命時代,只講干革命不講打天下,但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真正的革命派當然很多,假革命準又能保其無?
【第27句】:公雞對著麥克風叫——鳴(名)聲不低
【第28句】:【天下文章一大抄】抄錄模仿別人的文章,是社會的普遍 現象。此語既是對抄者的嘲弄,又是抄者的自慰。古華《浮 屠嶺》:“報紙上大塊文章看多了,他也就心有靈犀一點通, 懂得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奧妙。”
【第29句】:【黃鼠狼給雞拜年】釋義:比喻偽裝友好,別有用心。例句:珍兒聽到這里,擰著身子說:“快去你的吧!黃鼠狼給雞拜年,誰聽你那一套!”
【第30句】:【兒孫自有兒孫計,莫為兒孫作馬牛】(諺)子孫后代自會有他們的生活安排,前輩人不必為他們做牛做馬苦苦勞神費力。指前輩人為子孫后代苦心經營全是不必要的徒勞。 也作“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福:福分。
【第31句】:買眼藥進了石灰店——認錯了門
【第32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第33句】:【大姨媽】女生的月經來了,有許多隱諱之語,來代替使人害羞的月經一詞。如“例假”、“倒霉”等,還有一種隱諱之語叫“大姨媽”。那么,“大姨媽”的說法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面有一個愛情故事。據說在漢代,有個女孩叫佳兒,早年父母雙亡,就一直跟著姨媽家的人生活。年方二八之時,正是出嫁的好時候,上門說媒的人也就多了,佳兒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個姓李的書生。李姓書生也很愛慕佳兒姑娘,那時候人都很傳統,兩個人定了親,可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婚,兩個人獨處的機會不多。當兩人見面的時候,往往大姨媽也在家里忙活,兩人溫存的時候,自然怕人看見,說三道四。所以聽見腳步聲,佳兒就會說:“大姨媽來了,你快躲起來。” 終于到了結婚的日子,入了洞房,書生就急匆匆想要一盡云雨之歡,可惜日子不巧,佳兒就說今晚大姨媽要來。書生也是聰明人,知道一定有難言之隱,就忍住了。從此以后,就有了這個習慣說法,月經來了,就會說“大姨媽”來了。
【第34句】:【貧不學儉,而儉自來;富不學奢,而奢自至】見“富不學奢而奢,貧不學儉而儉”。
【第35句】:媽媽讓我做一道奧林匹克數學題,可我怎么也做不出來,就順口說:“唉!這道題怎么像打了個死結似的。”(浙江·桐鄉)
【第36句】:【金子還是金子換】雙方相當,不吃虧。清代《紅樓夢》: “你是個要強的人,俗語說的,金子還是金子換,誰知竟叫老 ,爺看中了!你如今一來,可遂了你素日心高志大的愿了。”
【第37句】:【 好漢不吃眼前虧】情況不利,不必硬拼。好漢,也說:光 棍。浩然《山水情》:“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虧的策略,更明 白胳膊扭不過大腿的正理明言。”
【第38句】: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
【第39句】:【砍三斧頭】(慣)原指唐初大將程咬金使的三板斧功夫。比喻事情開始先使出最厲害的招數,震懾住對方。
【第40句】:年三十夜撥算盤——滿打滿算
【第41句】:【鉆腦袋不顧屁股】見“顧頭不顧尾”。
【第42句】:【天時地利人和】做成事情,需要有三個條件:有利的時 機、環境、人際關系。浩然《艷陽天》:“辦什么事兒,得看天 時、地利、人和,不能憑三分鐘的熱度,胡干傻干。”
【第43句】:【拋到東洋大海里拋得很遠】多指忘卻,損失。明代《二 刻拍案驚奇》:“張稟生沒計奈何,只得住手。眼見得這一項 銀子拋在東洋大海里了。”
【第44句】:【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只手】見“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
【第45句】:【打破沙鍋——璺到底】(歇)璺:沙鍋等陶器上的裂紋,諧“問”。本指沙鍋性脆,一打破就從上裂到底,轉指對事情追問到底。 也作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罐——問到底。 打爛沙鍋——璺到底。
【第46句】:【騎著驢,還找驢】忘了所帶所用的,又去尋找。類似的: 背起娃找娃。楊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帶了,就是忘了 帶鹽,急頭賴臉往回跑,跑兩步才想起來,鹽拿在手里呢 ——真是騎著驢找驢!”
【第47句】:大伙都在搬磚頭,七歲的華華也擠在人群里湊熱鬧,有時還一次搬兩塊呢。她媽媽笑著對大伙說:“她是沒牙齒偏喜歡吃硬豆,我們想歇還歇不成呢!”(江蘇·寶應)
【第48句】:媽媽給哥哥買了一條褲子,我一看嚷嚷著也要媽媽給我買一條。媽媽說:“人家打鑼,你跟著拍镲,凈湊熱鬧。”(海南·萬寧)
【第49句】:【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釋義:比喻本事再大的人也難免有時疏忽。例句:兒子又說:“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誰辦事還能不灑湯漏水?人家給算錯賬,你悄悄叫人家重算算也就罷了。”
【第50句】:【軍無糧自亂】(諺)指行軍打仗,最要緊的是保證糧草的供給。 也作“軍無糧草,不戰自亂”。
【第51句】:【好漢怕賴漢,賴漢怕急漢】(諺)賴漢:死乞白賴、胡攪蠻纏的漢子。 急漢:生性急躁或被逼急了的漢子。指不要臉面的無賴、性急拼命的人是什么事都能做出來的。
【第52句】:【如入寶山空手回】(慣)比喻本來可以有很大收獲,結果卻什么也沒得到。
【第53句】:【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第54句】:【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諺)十步:形容地域不大。比喻到處都有出眾的人才。
【第55句】:【手里沒有金剛鉆,不敢攬這瓷器活】見“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
【第56句】:星期天,我們一家三口來到田頭。爸爸指著稻田對我和媽媽說:“秋天里多彎腰,來年有吃又有燒。今年哪,又是一個豐收年。”媽媽接過話茬兒:“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懶,這是你早出晚歸,辛勤耕作的成果啊!”(浙江·紹興)
【第57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至理BBB是勉勵人們要惜時如金。要知其來源,先要知其時間是怎么得來的,寸陰是多長時間。古代用日晷計時,日晷是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的計時儀器。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晷針垂直地穿過晷面中心,日晷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之勢,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上劃上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投影就會投向晷面,并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于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表盤,以此來顯示時刻。將晷面上的格子用“寸”來衡量,晷針投下的陰影,就叫“寸陰”。那么“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古人早就使用“寸陰”一詞了。如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南宋陳亮《上光宗皇帝鑒成箴》:“當效禹王,寸陰是惜;當效文王,日昃不食。”此處均是用“寸陰”代表光陰。將“寸陰”最早比作“寸金”的是唐代詩人王貞白,其詩云:“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后來元代詩人同恕《送陳嘉會》也這樣比喻:“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最完整的是清代周希陶編著的《重訂增廣賢文》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此,這句話就十分流行。
【第58句】:一根鐵絲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彎。
【第59句】:媽媽下崗了,心里很難過。奶奶勸她:“樹上的果子,自個長的;腳上的繭子,自個走的。今后你的路還長,自個兒的戲還要自個唱,可不能灰心啊!”(江蘇·丹陽)
【第60句】:【足幫足,手幫手】(慣)比喻親友之間互相幫助。
【第61句】:媽媽讓我跟她一起去拔瓜地里的雜草,我嫌天熱不想去。媽媽說:“走吧,苦干才能美吃。”(陜西·武功)
【第62句】:閹了的公雞——不啼(提)
【第63句】:【唐僧肉,人人想吃】《西游記》中寫妖怪都想吃唐僧肉,以 長生不老。借指誰都想得到好處,人人都想要。張恨水《八 十一夢》:“我聽了這些話,覺得這小子還是想吃唐僧肉那副 狂妄姿態。”
【第64句】:【說不出的才是真苦,撓不著的才是真癢】(諺)指悶在心里無可訴說的苦衷,才是最折磨人的。 也作“說不出的才是苦,撓不著的才是癢”。
【第65句】:【不怕寅時雨,只怕卯時雷】釋義:寅時:凌晨三時至五時。卯時:早晨五時至七時。不怕寅時下雨,但怕卯時打雷。例句:雷占:未雨先雷,船去步回。不怕寅時雨,只怕卯時雷。
【第66句】:【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指人全靠嘴巴能說會道。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掀門簾——光拿嘴對付。 狗掀門簾——全仗著嘴。
【第67句】:乘火車誤了點——趕不上了
【第68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69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歇)哼哈二將:佛教稱守護廟門的兩員神將,傳說一個叫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一個叫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比喻即使壓不住陣,也能起到威嚇作用。
【第70句】:干壩里的河沙——捏不到一塊
【第71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門前狂】(諺)百步王:在離家百步以內逞能。指狗只會在家門口狂吠,一離家門口就老實了。比喻沒見過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會膽怯。
【第72句】:【欠賬不昧,見官無罪】(諺)昧(mei):隱瞞。揭了債不能如期歸還,只要不昧著良心賴賬,就是告到官府也是無罪的。指欠錢能認賬,不算有罪。
【第73句】:娃娃看飛機——人小見識高
【第74句】:【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官】(諺)廚官:管理伙食的人。指即使連遭三年旱災,發生大饑荒,也不會餓死做飯的廚師。泛指務的什么營生,就會在這方面得便宜沾光。 也作“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
【第75句】:狗逮老鼠貓看家——就生避熟
【第76句】:閻王打判官——鬼打鬼
【第77句】:【把舌頭伸直了再說】話斥責人說話不利落,或不在理。類 似的:用搟面杖把舌頭搟搟。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 “你該用搟面杖把舌頭搟搟了吧?話內話外,咋這么多彎 兒!”
【第78句】:【瓦片也有翻身日】境遇總會好轉。瓦片,也說:屋瓦、鵝 卵石。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但終有一日,屋瓦也會翻 身,曾牛兩家,必為死敵。”
【第79句】:【一箭易斷,百箭難折】釋義:比喻個人力量孤單,經不起打擊。團結起來力量大。例句:肖元山默默點頭,像同意我的話。他又低聲自語道:“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第80句】:【橫針不拈,豎線不動】(慣)形容女人十分懶惰,連針線活都不愿做。
【第81句】:小紅家里很窮,今年又連遭不幸。前不久學騎車時摔折了右腿,近兩天又得了骨髓炎,鄉親們非常同情地說:“這風咋光往沒襖人身上刮呢?”(河南·內鄉)
【第82句】:【豆腐青菜,各人所愛】(諺)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追求不同,所走的生活道路也就不會一樣。
【第83句】:【生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郎中開藥方。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是驅寒治病的良藥。據傳,生姜是神農發現并命名的。一次,神農在南山采藥,誤食了種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樣,吃什么藥也不能止痛,就這樣他倒在一棵樹下。等他慢慢蘇醒過來時,發現自己躺著的地方有一叢尖葉子青草,香氣濃濃的,聞一聞,頭不暈,胸也不悶了。神農順手拔了一把,拿出它的塊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涼。過了一會兒,肚子里咕嚕嚕地響,泄過后,身體全好了。他想這種草能夠起死回生,我給它取個好名字吧。因為神農姓姜,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能夠使神農起死回生,很神奇。神農氏一生嘗百草,為民造福。
【第84句】:【遠女近地家中寶】(諺)遠女:遠嫁的女兒。近地:離家近的地。家中寶:指丑妻。舊指遠女少生閑氣,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種收方便,是農家過平安日子的基本條件。
【第85句】:【饒人不是癡漢】(諺)饒:饒恕,寬容。遇事能寬容別人,這不是癡呆的表現。指寬容是聰明人的行為。 也作饒人不是癡,過后得便宜。 饒人不是癡,癡漢不饒人。 饒人三分不為癡。
【第86句】:【千里為官,為的吃穿】(諺)為官:當官。離家千里去當官,不過是為了吃飯穿衣。舊指遠離家門做官為宦,無非是圖謀生計。 也作千里去做官,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為吃穿。 千里居官為吃穿。
【第87句】:【要星星不給月亮】(慣)要什么就給什么,比喻對所愛的人過分地嬌寵。多指對孩子溺愛。 也作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要仨不能給倆。
【第88句】:【眼里插棒槌】(慣)比喻使手段欺負人,讓人承受不了。
【第89句】:【吃的河水,管得寬】吃河水,不必關心河的寬闊。謂干涉 太多,多管閑事。或說:吃河水長大的,管得寬。周立波《暴 風驟雨》:“你吃的河水,倒管得寬,這是你說話的地方?也 不脫下鞋底,照照模樣。”
【第90句】:鄰居的小女兒琳琳非常能干,媽媽夸獎她說:“這真是‘栽花傍墻,養女像娘’啊!”(四川·儀隴)
【第91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一俗語在百姓當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處于中間狀態,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詞;也指滿足現狀,不求進取的中游思想。此語源自《后漢書·趙岐傳》注引《三輔決錄》,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西漢時,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書法度嚴謹,儀態端莊,為人推崇。另外兩位書法家趙襲和羅惲草書成就很高,然而卻狂妄自負,遭到眾人的鄙視。書法家張伯英在給朋友朱賜的信中稱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余。”此后,由專指書法推及生活諸事。
【第92句】:這幾天真忙,媽媽說:“這秋里,不但要摘棉花,收玉米,還得犁地種麥,累人啊!還不如春天清閑呢!”爸爸說:“金七月,銀八月,三春不如一秋忙。”(河南·虞城)
【第93句】:四方葫蘆——愣種(比喻魯莽的人)
【第94句】:百花爭艷——各放異彩
【第95句】:【春江水暖鴨先知】釋義:這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詩句。比喻首先體察和領受到。例句:雷公樂呵呵地說:“你們看,這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呵!”
【第96句】:坐山雕做壽——末日來臨
【第97句】:【頑妻逆子,無法可治】見“蠻妻拗子,無法可治”。
【第98句】:【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技藝要經常練習。不堅持練習,感 到手生,容易荒廢。類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紅樓夢》:“我在揚州,也聽得講究過,也曾學過,只是 不弄了,就沒有了,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第99句】:【打蛇先打頭】(諺)打蛇要先打它的頭部。比喻打擊敵人,要先打他的首腦機關。也比喻除惡要先除首惡。 也作打蛇打頭,擒賊擒王。 打蛇要打頭,擒賊要擒王。
上一篇:B站小視頻點贊最多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