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包斷案——臉黑心正
【第2句】:三叔分家都兩年了,可由于不勤快,好吃懶做,到如今家里還是四壁空空的。奶奶看著三叔那不爭氣的樣子,數落道:“窮富沒扎根,就怕吃飽蹲。懶人能發,誰還用力扒?孩子,聽娘的話,快埋頭實干吧!”(山東·單縣)
【第3句】:見人張嘴跟著唱——盲從
【第4句】:【搔不著癢處】(慣)比喻沒有觸及要害。 也作“搔頭不知癢處”。
【第5句】:【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多得。例句:彎彎繞希望有個人出頭露面,能夠鉗住蕭長春,多報點產量,多分點麥子。不論怎么一個方法,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彎彎繞的要求僅僅是這個。
【第6句】:【人不識禮,多走百里】(諺)指人出門上路,不懂得禮貌地向人問路,就得多走許多冤枉路。也泛指待人粗野沒禮貌,必定自己吃虧。
【第7句】:【鼻子里插大蔥——裝象】(歇)象:諧“相”。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也作“鼻子插蔥——充象”。
【第8句】:【洗臉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淺】(歇)扎猛子:游泳時頭朝下扎到水里。譏諷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曉得風險有多大。
【第9句】:【只要槳花齊,不怕浪花急】(諺)槳花:用槳劃船時濺起的水花。劃船時只要大家動作一致,水浪再猛也不怕。比喻齊心協力,就能克服困難。
【第10句】:【風水不便,客人背纖】(諺)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
【第11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學三年級的表姐瑩瑩不小心把小狗貝貝帶進了一家商場。商場的保安叔叔沒有生氣,只是笑瞇瞇地摸了摸貝貝的頭,說:“親愛的貝貝,你怎么糊涂了,我們這兒是不準小狗帶小女孩進來的。出去時,千萬別忘了帶走你身邊的這位小姑娘啊!”(山西·平陸)
【第12句】:【有心打石石成磚,無心打石石原原】(諺)原原:原樣。一心一意打石,就能打成長方磚形;三心二意打石,石還是原樣。比喻做事決心堅定,就能成功;信心不足勢必半途而廢。
【第13句】:扁豆繞在竹竿上——有依靠
【第14句】:【臨死打哈欠——白張嘴】(歇)張嘴:本指張開嘴巴,轉指說話。 指白說,說了不起作用。
【第15句】:【冬至無霜,碓杵無糠】釋義:碓杵:搗糧用具。冬至日不見霜,來年要遭災荒。例句:冬至日無霜,主來歲荒歉。諺云:“冬至無霜,碓杵無糠。”
【第16句】:【哪個女子不懷春,哪個男子不鐘情】(諺)懷春:心懷著對異性的愛戀。鐘情:愛戀情感專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愛情上的追求。
【第17句】:【有同行的貨,沒有同行的利】(諺)同行(hang):同一行業。賣出同樣的商品,得到的利潤卻不相同。指經商中全靠個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18句】:【雞抱鴨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場。 也作雞孵鴨子——干著忙。 雞孵鴨子——白忙乎。
【第19句】:燎腚的猴子——坐立不安
【第20句】:太平間的氣氛——死氣沉沉
【第21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此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機會和平臺(條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來喻有才能者無施展的環境或機會。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韓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項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劉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奇才。此語源自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孝獻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這段話展開來講就是:東漢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荊州。劉備勢單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諸葛亮主動請纓,與魯肅一道往東吳去覲見孫權,以“激將計”來游說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說:“值天下大亂,公據江東。吾主聚眾于南,與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掃北,乘勢南下,大破荊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無用武之地,故遠遁于此。望公量力而為,若能合吳越之眾,戳力拒之,事宜早決。否則,按兵束甲,俯首稱臣,北面而事之。觀公外似臣服,內實躊躇,當斷不斷,禍將至矣。”
【第22句】:張小泉的剪刀——名牌
【第23句】:【 瘦狗莫踢,病馬莫欺】指不可欺侮弱者或倒霉的人,要有 同情心。古華《芙蓉鎮》:“瘦狗莫踢,病馬莫欺,倒是胡玉音 覺得他落魄,有些造孽。”
【第24句】:白開水畫畫——清(輕)描淡寫
【第25句】:駕轅的騾子往后拉——倒退
【第26句】:斜角看電影——把人看扁了
【第27句】:【久聞大名,如雷灌耳】(慣)舊時見面的寒暄語。指對方名氣很大,讓人仰慕。 也作久聞高名,如雷灌耳。 久聞大名,如雷轟耳。
【第28句】:【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諺)只喝酒不吃菜肴就容易醉倒。
【第29句】:【在云端里過日子】(慣)形容提心吊膽。
【第30句】:【雞皮鼓能經幾敲】釋義:用雞皮做成的鼓面,經不住敲打。比喻人體質衰弱,經不住折磨。例句:笑君王儀容衰老,沒來由將精神消耗,連宵摟著如花貌,糴的糴糶的要糶,而今看看瘦了,笑你雞皮鼓能經幾敲。
【第31句】:手榴彈炸臭蟲——得不償失
【第32句】:【村無大樹,蓬蒿為林】釋義:蓬蒿:蓬草與蒿草。村里無大樹,蓬蒿便被視為林木。形容沒有出眾的人,稍有能力的人便很顯眼。例句:解結問僚佐:“河北何少人士?”答日:“英偉大賢,多出山澤;河北土平地均,蓬蒿才高三尺,不足成林故也。”按:今諺村無大樹,蓬蒿為林,當由此演。
【第33句】:【汗珠摔八瓣兒】(慣)形容非常辛苦、勞累。多指從事農業生產。 也作“一個汗珠摔八瓣兒”。
【第34句】:【騎馬一世,驢背上失腳】(慣)騎了一輩子馬,卻在騎驢時出了岔。 比喻經驗豐富的老手,在不該出錯的地方失手出錯。
【第35句】:鐘鼓樓上的麻雀——耐驚耐怕
【第36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話里有話)
【第37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討晦氣
【第38句】:爸爸小時候不認真讀書,現在出苦力掙錢,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他常常對我說:“小時讀書不用心,不知書中有真經。早知書中有真經,夜晚明燈到五更。”(四川·汶川)
【第39句】:【費周折】(慣)指經過許多曲折。
【第40句】:【滿腦袋高粱花子】(慣)從莊稼地里走出來,頭上還帶著高梁花兒。 形容人士氣。 也作“滿身高梁花子”。
【第41句】:【簸箕大的天,沒見過幾個】(慣)諷刺人沒見過大世面。
【第42句】:火車頭沒燈——前途無量(亮)
【第43句】:【 南瓜老來甜】指成熟的時候,情況最好。古華《浮屠嶺》: “反正他兩個的事在浮屠嶺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都說南瓜老 來甜,葛根老來粉,男女老來親。”
【第44句】:【露馬腳】現代人們用“露馬腳”來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關于露馬腳,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太祖朱元璋原是布衣,家境十分貧寒,參軍后與一位在軍中長大的姓馬的姑娘結婚。馬氏聰明賢惠,相貌也不錯。朱元璋當了皇帝,馬氏夫人被封為皇后。馬皇后苦盡甘來,盡享榮華富,但也有令她苦惱的隱衷。她深居簡出,每當與外人接觸時,總是長裙拖地,把雙腳蓋住。原來這位皇后,沒有纏足,長有一雙“天足”。在封建時代,女子大腳,本來就是一大忌諱,何況皇后呢?一天,馬皇后坐轎到金陵街頭,當然她不會忘記隱藏那雙“天足”,不料一陣大風掀起了轎簾,馬皇后的腳露出來了。消息不脛而走,轟動了金陵城。于是“露馬腳”一詞就像一陣風刮到了民間。這是“露馬腳”一詞來源的主流說法,影響很廣。
【第45句】:賈寶玉的通靈玉——命根子
【第46句】:打擺子———時冷一時熱
【第47句】:【開了飯店,不怕大肚漢】有了充分準備,不怕遇到困難。 類似的:賣飯的不怕大肚漢/賣酒的不怕大肚漢/賣布的不 怕扁擔量。成語:胸有成竹。《小說月報》( 1983,3):“我們 開飯店的不能念這本經,假如大家不吃不喝,我們只好關 門,開飯店的還怕大肚漢!”
【第48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諺)舊指人的生死與貴賤,都由天命決定。
【第49句】:【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語比喻新上任的官員總是要先做幾件有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與“下馬威”異曲同工。這個俗語源于三國時期的火戰。據《三國演義》所描述,諸葛亮27歲出山當了劉備的軍師,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三次用火攻戰勝曹兵。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諸葛亮借來東風火燒赤壁,號稱83萬的曹兵慘敗,華容道隨曹操逃出去的僅剩十八騎。這“三把火”使諸葛亮名聲大震。當時,人們把這三把戰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為“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50句】:【步子邁得正,不怕影子歪】(諺)指為人處世大公無私,正道直行,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
【第51句】:【會推磨就會推碾子】事情道理相同,作起來不難。李準 《老兵新傳》:“沒有關系,好學,會推磨就會推碾子,都是里 邊冒煙的東西!”
【第52句】:爸爸是教師。前天,我在他抽屜里發現一張榮譽證書,是今年教師節市政府剛發的。我拿起就跑,在爺爺奶奶面前夸耀。爸爸知道后批評了我,他說:“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奉獻。”(河南·項城)
【第53句】:【耗子舔貓鼻梁骨】釋義:比喻自己送死。例句:郭鬼子膽大包天,要跟我比量比量,真他媽是耗子舔貓鼻梁骨,我張作霖從前清打到民國,多大的陣勢沒見過!
【第54句】:【先長的眉毛,比不上后長的胡子】(諺)眉毛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胡須是年長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須的長者,而不是先長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為的人,往往是后來者居上。
【第55句】:魚靠水,人靠集體。
【第56句】:【好事不在忙】(諺)指好的事情做起來不必急躁忙亂。
【第57句】:公雞打鳴——盡天職;嗓門高;天天如此
【第58句】:紅布包柑橘——里外都紅
【第59句】:【師范】中國歷來重視教育,而“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殿堂。那么,“師范”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師”的名稱,在夏、商、周時代就有了,而“師”的最早出現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師”之稱。春秋時期,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司馬遷用了“師表”一詞,他們都著重在師的表率作用這點上。西漢末年,楊雄在言論集《法言》中說:“師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個將“師”和“范”聯系起來,明確強調了教師所負有塑造教育對象的重大責任。《后漢書-趙壹傳》報皇甫規定:“君學成師范,縉紳歸慕。”“師范”第一次作為一個完整的詞出現了。后世有“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說法,也是強調德才兼備的為師。
【第60句】:【不栽桃李種薔薇】釋義:薔薇:花木名,枝有刺。不栽桃李樹,卻種薔薇花。比喻自找棘手的事睛。例句:黃人所謂不栽桃李種薔薇,但見荊棘滿林而已。
【第61句】:【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釋義:比喻行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例句:巴滿貢追上幾步,又氣又笑地攔住她:“你把話說明白呀!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赫哲人辦事都在明處。”
【第62句】:【雞配雞,鳳配鳳】釋義:比喻什么樣人配什么樣人。例句:秦書田聽到這里,微微紅了臉:“上級莫要取笑我們了。雞配雞,鳳配鳳……大隊能不能給我們出張證明,放我們到公社去登記?”
【第63句】:【心窄得放不下顆黍子】(慣)形容人心胸狹窄。
【第64句】:下雪那天早晨,媽媽送我上學。一位漂亮的阿姨穿著毛呢套裙,站在107國道邊等車,兩只手凍得不停地搓揉。媽媽見了對我說:“這可真是大雪天穿裙子——美麗動(凍)人。”(河南·信陽)
【第65句】:【水潑不進,針扎不透】釋義:形容十分嚴密。“水潑不進”又作“水潑不透”。例句:老實說,魏家橋大隊是他水潑不進,針扎不透的獨立王國——哈,你別介意,我可不是說你們那兒是“北京市委”。
【第66句】:【散了骨頭架】(慣)形容非常疲憊,渾身酸困。 也作“散了架”。
【第67句】:【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饒鈸三千】謂做事干脆徹底,不拖泥帶 水。清代《紅樓夢》:“不是我撒謊,若論除了姐姐,也還有人 手里管得起千數兩銀子;只是為他們為人,都不如你明白有 膽量,我和他們一說,反嚇住了他們。所以我寧撞金鐘一 下,不打鐃鈸三千。”
【第68句】:【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婦的房間。為什么把新娘新郎的房間稱為“洞房”呢?源出兩處。出處之一。傳說,這是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規定下來的。當時,群婚制度存在著極不利于團結的因素,經常發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時間一長,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間面臨著分裂的危機。黃帝提出建立一夫一妻制。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為夫妻的,舉行完結婚儀式后,將夫妻二人送進事前準備好的洞穴(房)里,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許亂搶他人男女。為了區分已婚與未婚,凡結了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發挽個結,人們一看,知道此人已結婚,其他男子不能再打此女主意。否則,按部落法規(族規)處治。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持擁護,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凡兒女們一結婚,舉行儀式后,就把他們送入洞房。出處之二。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尋歡作樂,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強選天下美女陪伴他。其中有一個俊俏聰明又勇敢的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稱為三姑娘。她不甘心過那種被奴役、蹂躪的生活,便以驚人的記憶力把宮中路徑記清了,在一個暴君大搞宴樂的日子偷偷逃離了阿房宮,直奔華山。當時,一位名叫沈博的儒生為避“焚書坑儒”的迫害,也逃到了華山。因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處日子久了,三姑娘同沈博相互愛慕,心心相印,產生了愛情。他們對天盟誓,結成了患難夫妻。兩人身處深山老林,荒無人煙,哪里有房棲身!他倆在一塊大青石底下,發現一個能容納兩人的石洞,他們就把這洞作為結婚的住房。雖然他們生活清苦,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甜蜜而幸福。后人很羨慕他們親密無間、與世無爭的夫妻生活,就把結婚用的新房叫做“洞房”了。 “洞房”雖簡陋,一旦成新婚的殿堂,便被詠唱不衰,宋入洪邁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最為有名。
【第69句】:眼睛盯著鼻尖——只看一寸遠:目光短淺
【第70句】:貓狗打架——世代冤家
【第71句】:【扁擔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時扁擔平放在肩,轉指雙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72句】:豬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氣了
【第73句】:【看不見,摸不著】(慣)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第74句】:鄰居大嬸同她公公吵架,張大爺路過這里,急忙過來勸說。沒想到不講理的大嬸卻向張大爺嚷道:“半天云里掛小豬——出來個挨刀鬼。”(河北·蔚縣)
【第75句】:【先道斷,后不亂】(諺)道:說。 指凡事先把條件講清楚,事后就不會發生麻煩,糾纏不清。
【第76句】:【人到難處才見心】釋義:困難時才能看出人的真心。例句:“老婆過去雖說很進步,可眼下受了災,日子困難,‘人到難處才見心’哩,她會不會變呢?”
【第77句】:【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慣)比喻同甘共苦。
【第78句】:【開眼界】(慣)指見到從未見過的事物,增長見識。
【第79句】:飛機艙里伸出個巴掌來——高手
【第80句】:電燈照墻角——名(明)角
【第81句】:黃鼠狼拜月亮——裝神弄鬼
【第82句】:【躲一棒棰,挨一榔頭】(慣)比喻躲過了一場打擊,又遭受另一場打擊。
【第83句】:【和尚廟借梳子——走錯門】(歇)和尚不留發,用不著梳子。指找錯了地方或對象。
【第84句】:【破包子——露了餡】(歇)本指露出了包子里的餡兒,轉喻暴露出了隱秘。
【第85句】:媽媽一讓我學習我就犯困,媽媽無可奈何地笑著說:“你真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仨月。什么時候你也精神一次?”(河北·行唐)
【第86句】:【有錢使得鬼動,無錢喚不得人來】(諺)有錢的,連鬼也使得動;沒錢的,連人都叫不來。舊指金錢萬能,有錢沒有辦不到的事,無錢一事無成。
【第87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諺)富貴之后如果不回家鄉顯示一番,就像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誰也看不見的。舊指發達之后理應回故鄉顯耀榮華。 也作富貴若不歸田畝,如著錦衣黑夜游。 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
【第88句】:【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諺)故鄉的水,喝起來最甜;故鄉的月,看起來最圓。指熱愛故鄉的人會覺得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比別處美好。
【第89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見“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第90句】:【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釋義:雖不是親身經歷,但也知道一些。例句:誰都是在行的?孩子們這么大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
【第91句】:【 打騾子驚了馬】采取懲治行動,威脅到有關的人。類似 的:打黃牛,驚黑牛/打著羊駒驢顫。成語:懲一儆百。浩然 《艷陽天》:“就是對彎彎繞、馬子懷這些人,也不能不有一點 騾子馬也驚的影響吧?”
【第92句】:【矮子肚里疙瘩多】(諺)指身材短小的人心里的算計往往比常人多。 也作矮子心內三把刀。 矮子多心。
【第93句】:【襖子沒绱線——搞到夾層里去】(歇)襖子的里子邊上沒绱線,手或其他物件就容易進入夾層。比喻弄錯了或理解錯了。
【第94句】:【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寧死不低頭。類似的:寧愿站 著死,決不跪著生。成語:寧死不屈。韓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網》:“男子漢大丈夫,凍死迎風站,餓死挺肚兒行!你打 不起精神來,會讓鄉親們笑話!”
【第95句】:【滿堂兒女,當不得半席夫妻】(諺)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兒女很多,也抵不上個半席夫妻。指兒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間的相互體貼照料。 也作“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第96句】:【唱白臉】(慣)白臉:中國傳統戲曲中奸臣的臉譜,象征奸詐,泛指反面人物。比喻在矛盾和爭斗中充當強硬、蠻橫的角色。
【第97句】:【用著入朝前,用不著人朝后】用得著就熱情,用不著就冷 淡,沒有友誼和互助,對人態度以個人利益為轉移。類似 的:有事叫公公,沒事臉朝東。王朔《青春無悔》:“我發現你 這個人真是實用主義,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第98句】:媽媽叫我掃地,我卻被精彩的電視節目吸引了,三下兩下掃完了地。媽媽看了說:“你呀,真是屋大不掃邊,船大不洗舷。干什么事情都馬馬虎虎的,這怎么行呢?”(重慶·合川)
【第99句】:【七十三、八十四】民間有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七十三、八十四”對上歲數的人是一個忌諱的歲份。其實,“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年歲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過是我國歷史上兩個圣人歸天的虛齡罷了。一個是春秋時期的圣人孔丘,一個是故國時代的亞圣孟軻。正巧孔子年僅七十三虛歲時命歸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虛歲。因為孔孟都被尊為“圣人”,誰也不敢活過圣人,所以,他們歸天的年齡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實際上,在我們周圍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或八十四歲的,其實完全是一種巧合,如果比其他年齡段稍多一點的話,也是因為心理壓力過重導致的,并非迷信所致。
上一篇:青樹林家風家訓文案【509】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