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刀斬小雞——小題大做
【第2句】:高價買來低價賣——盡做賠本事
【第3句】:【亂點鴛鴦譜】“亂點鴛鴦譜”比喻胡亂撮合姻緣。這句俗語源自明代馮夢龍話本小說集《醒世恒言》中的《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故事發(fā)生在北宋年間。杭州有一個叫劉秉義的人生有一兒一女,叫劉璞和慧娘,分別與孫寡婦女兒珠姨、裴九家兒子裴政訂親。此外,孫寡婦家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孫潤,是珠姨的孿生哥哥,也是自小便與徐家女兒文哥訂親。當時劉璞長到十六歲時,得了一場大病,久治不愈,劉家便想到要與孫寡婦女兒珠姨早日成親來沖喜。孫寡婦得知劉璞病重在身,不愿把女兒嫁入劉家,于是便將兒子孫潤扮為女裝冒充妹妹嫁到劉家。成親那天,劉家因劉璞不能起床,便讓女兒慧娘代兄與“嫂子”孫潤拜堂,還讓女兒晚上陪新娘過夜。但這一陪就出了問題。男扮女裝的孫潤與前來陪夜的慧娘正值青春年少,獨處一室后互相心生愛慕,順理成章地發(fā)生了男女關系。事發(fā)后,雙方都告到衙門,裴家告劉家悔婚,劉家告裴家誘奸。按當時的法律,悔婚和通奸都是犯罪行為,是要受處罰的。受理此案的杭州知府喬太守十分憐惜這些年輕人,一心想成全美事。經(jīng)過權衡利弊,喬太守想出了一個最佳方案,在征得四家同意后,以杭州府的名義給三對年輕人重新做媒。劉家的兒子劉璞與孫寡婦的女兒珠姨重新拜堂成親,慧娘因與孫潤已行過拜堂儀式,認定他們的婚姻合法有效,為彌補裴家公子裴政的損失,將徐家女兒文哥介紹給裴政。三對新人即刻在公堂上拜堂。這樣成就了三對情侶,一時被傳為美談。按當時的官情民俗,做到這一點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可作者馮夢龍卻出錯丫題目《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冤枉了喬太守。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寓意深刻的俗語——亂點鴛鴦譜,流傳至今。
【第4句】:【拋到東洋大海里拋得很遠】多指忘卻,損失。明代《二 刻拍案驚奇》:“張稟生沒計奈何,只得住手。眼見得這一項 銀子拋在東洋大海里了。”
【第5句】: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走到半路上,媽媽忽然想起忘帶電影票了,我說爸爸會帶來的。媽媽說:“編個草鞋戳了腳,他那個馬大哈要再忘了怎么辦?還是回去拿吧!”(江蘇·射陽)
【第6句】:針對社會上有些人愛吃野味兒的現(xiàn)象,外婆說:“吃盡美味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四川·忠縣)
【第7句】:【不夠塞牙縫】(慣)形容食物太少,根本不夠吃。也比喻消滅對手毫不費力。 也作“不夠填牙齒縫”。
【第8句】:【墻上畫烙餅——能看不能吃】(歇)比喻心愛的東西,能看見或想得到卻到不了手。
【第9句】:桌布蓋牛背——露頭角
【第10句】:【刀切豆腐——兩面光】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11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天地廣闊,人的活動不受限制。 明代《西游記》:“嚇得三藏跳下馬來,打個問訊道:‘老菩薩, 古人云:海闊縱魚躍,天高任烏飛。怎么西進便沒路了?”’
【第12句】:老鼠掉到大海里——失足不淺
【第13句】:背集市擺攤子——外行
【第14句】:【 賣瓜的不說瓜苦】不說自己的缺點,不說對自己不利的 話。類似的:賣酒的不說酒薄。劉云若《(舊巷斜陽)自敘》: “幽默雜志、論語社都有一條社章,是‘不說自己的文章不 好’。這是對的,賣瓜的誰肯說瓜苦呢?”
【第15句】:勢斷勁不斷,勁斷意不斷。
【第16句】:【拉下水】(慣)比喻用卑鄙的手段使人上鉤,迫使其同流合污。 也作拉人落水。 拖下水。 扯下水。
【第17句】:爸爸的工作很忙,顧不了家,家里的重擔全壓在了媽媽肩上。媽媽卻樂呵呵地不覺苦,還打趣說:“嫁給皇上當娘娘,嫁雞隨雞住草房。為這個家,再累也心甘啊!”(河南·泌陽)
【第18句】:【芒種前后,背夫逃走】(諺)芒種: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農(nóng)歷的五月上半月。背:躲避,瞞。芒種前后,妻子背著丈夫逃走,丈夫也不會知道。指芒種前后天氣熱,人容易熟睡不醒。
【第19句】:【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點。期刊:“你老覺得我難看,你可以搖搖頭,撇撇 嘴,說我丑人多作怪,馬不知臉長,但你沒有資格說我下 賤。”
【第20句】:鐵打的釘耙———把硬手
【第21句】:【五更】中國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餃子拜年。那么,“五更”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把夜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或梆子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一個時辰,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在秋分時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曉時分,正所謂“雞鳴五更”。
【第22句】:【罵人無好口,打人無好手】見“打起來沒好拳,罵起來沒好言”。
【第23句】:瘋狗跳院墻——逼的
【第24句】:墨里藏針——沒處尋;難尋
【第25句】:鄰居小弟弟是個又懶又饞的小家伙,他媽媽這樣說他:“遠叫不答應,近叫發(fā)迷瞪,聽見吃點啥,跑得腿肚疼。”(河南·蘭考)
【第26句】:【遠觀不如近睹】(諺)指遠距離觀望不如近處觀察認識得更全面。
【第27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釋義:比喻壞人本性不會改變。也比喻本事強的人到哪里都吃香,無能的人到哪里都吃虧。“行”又作“走”。例句:馮貴堂滿心歡喜,心里想:“可見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認識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會拾到金子;不認識金子的人.滿地黃金走,兩眼黑糊糊,我這算碰上朋友了!”
【第28句】:【燒香的趕起和尚來了】(慣)來廟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趕走。比喻做事違背情理。
【第29句】:滿園的蘿卜一個個都是頭
【第30句】:【秋后問斬】在影視劇或者小說當中,我們往經(jīng)常看到,對死刑犯人宣判之后,多數(shù)都要加上一句“秋后問斬”。這是為什么呢?古代處決犯人一般都在秋后問斬,為什么不在其他季節(jié)執(zhí)行死刑呢?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jié),象征肅殺。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因此執(zhí)行死刑也是選在肅殺的季節(jié)里,認為萬物都要在這個季節(jié)面臨死亡,所以處死犯人也是順應了天意。到漢朝時,將死刑的執(zhí)行以及重要訴訟活動限制在秋冬舉行,不僅僅是一種觀念,而且已經(jīng)被人們普遍接受了。
【第31句】:【朝中有人好做官】指有后臺,有靠山,能夠得到推薦、提 拔、庇護,容易升官,否則就很困難。反義說:朝里無人莫做 官。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俗語說得好,朝里無人 莫做官。大約這位洪觀察是朝內有入的了。”
【第32句】:【有的向燈,有的向火】(慣)指有人向著矛盾的這一方,有人向著那一方。
【第33句】:一道數(shù)學題,姐姐講了幾遍,我還是不明白。看姐姐焦急的神態(tài),我自嘲道:“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撥就亮。我呀,可能太笨了。”(河北·故城)
【第34句】:樂隊里的鑼鼓——任人敲打
【第35句】:崇禎皇帝上吊——走投無路
【第36句】: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地頭,媽媽望著田里正在耕地的牛對爸爸說:“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雪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現(xiàn)在正是耕地的好時候,我們可要抓緊啊!”(河南·許昌)
【第37句】:老鷹吃麻雀——連皮帶骨一起吞;一點不留
【第38句】:大船漏水——有進無出;有去無回
【第39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慣)曹營:東漢末曹操的軍營。漢:因劉備后來建立蜀漢國,故用來代指東漢末劉備一方。《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的盟弟關羽在與劉備失散后,被曹操收降,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向劉備。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40句】:【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夜貓子,貓頭鷹。叫,是正 常的現(xiàn)象;笑,是反常的現(xiàn)象。表示不吉利,或要警惕壞人 耍陰謀。海外梁容若《故鄉(xiāng)集》:“俗話說:不怕夜貓子叫,就 怕夜貓子笑。呻吟在床的病人,夜靜更深,聽見了夜貓子的 笑聲,病人立刻感到精神的死滅,看護病人的人,也就心灰 意冷了。”
【第41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42句】:【什么鑰匙開什么鎖】(諺)鑰匙不對眼子就開不了鎖。比喻具體問題必須用有針對性的具體辦法去解決,不可死搬硬套。
【第43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錯誤影響太大,無法挽回,貽害終生。 臺灣林海音《曉云》:“更告誡:社會是險惡的,談愛情要注 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不可漠視!”
【第44句】:【 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質量高,會受到歡迎。《北京日報》 (1985,4,18):“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安德路中學首屆民用 電器職業(yè)班畢業(yè)生受歡迎。”
【第45句】:【贊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諺)同是一張口,能贊揚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應該多做扶助人和贊揚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損傷人的事。
【第46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慣)六路:指上、下、左、右、前、后。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眼界開闊,聽覺靈敏。形容人機警靈敏,信息靈通,遇事能迅速作出反應。
【第47句】:鐵叉子刷牙——硬找渣(岔)
【第48句】:【知足不辱】(諺)知道滿足就不會貪婪,也就不會受到羞辱。指知足可以保持人格的尊嚴。
【第49句】:【端著金碗要飯吃】(慣)比喻不會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而處于困境之中。
【第50句】:王大叔家這幾天正蓋房子,恰巧村里要放電影。王大叔對家里人說:“咱這幾天正焦著麥,炸著豆,晚上誰也不許看電影!”(山東·寧陽)
【第51句】:【打是疼,罵是愛】(諺)指對后代或部下嚴格管教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也指夫妻之間的沖突常常是愛的表示。
【第52句】:突然起霧了,我問媽媽:“秋天為什么還有霧?”媽媽說:“春霧晴,夏霧熱,秋霧連陰冬霧雪。說不定天還晴不了。”(河南·內鄉(xiāng))
【第53句】:晚上,只要外面有什么動靜,爸爸就會馬上開門去查看。一天深夜,我被爸爸的開門聲驚醒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說:“你一有聲音就出去看,這院里住著這么多人,難道有人敢來偷東西不成?”媽媽在一旁聽見了,搶著說:“狗都有個睡覺時。”(貴州·印江)
【第54句】:【橫針不拈,豎線不動】(慣)形容女人十分懶惰,連針線活都不愿做。
【第55句】:【拉完磨殺驢】釋義:利用完了就迫害。例句:“你是唱的‘貴妃醉酒’?還是表演的‘太后罵殿’?咋拉完磨殺驢,跟我賀志彪干上了?!”
【第56句】:【雖有神藥,不如少年;雖有珠玉,不如金錢】(諺)縱然有神奇的藥可抗衰老,也比不上青春少年生氣勃勃;縱然有價值極大的珠寶玉石,也比不上銀錢在手能自由周轉。指珍奇的東西再寶貴,也不如順乎自然的事物好。
【第57句】:七月里的荷花——時鮮
【第58句】:狗戴禮帽——不像人
【第59句】:【 心記不如筆記】心記容易忘記,筆記能加強記憶。周立 波《暴風驟雨》:“蕭隊長記性原也不壞,但遇到當緊的事,就 用筆記下,心記不如筆記,他信服老百姓的這一句老話。”
【第60句】:【明人點頭即知,癡人拳打幣曉】(諺)指對悟性高的人,只需點頭暗示,他就會領悟你的意思;對愚蠢的人,縱然動起手來,他還是不會明白。 也作“明人點頭即知,癡人棒打不曉”。
【第61句】:【人老貓腰,樹老焦梢】(諺)貓腰:像貓一樣弓著腰。焦梢:樹枝的末梢焦黃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這和樹老了枝梢干枯一樣,都是自然的生理現(xiàn)象。 也作“樹老焦梢,人老貓腰”。
【第62句】:【春風不入驢耳】指聽不進去。成語:對牛彈琴。清代《醒 世姻緣傳》:“誰知對牛彈琴,春風不入驢耳,口里陽為答應, 背后依舊打點要做滑家的新郎。”
【第63句】: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第64句】:【說曹操,曹操就到】(慣)指非常湊巧,正提到誰誰就來了。 也作口說曹操,曹操就到。 講著曹操,曹操就來。
【第65句】:【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諺)患同樣疾病的,互相之間最能體貼;有同樣愁煩的,互相之間自會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運的人之間,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也作“同疾相憐,同憂相救”。
【第66句】:【好戲在后頭/有好戲看】戲曲演出,一場有好幾出戲,常將 好戲排在后面,以穩(wěn)住觀眾。謂事情剛開頭,還沒有結束, 熱鬧或麻煩的事情還在后面。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 “你先別打退堂鼓。不信,你就走著瞧,咱這個家,好戲還在 后頭呢!”
【第67句】:【不圖今年竹,但圖來年筍】短期不能收效,以后會有希望。 《北京短篇小說選》:“我們的書記倒沉得住氣,說:不圖今年 竹,但圖來年筍吧!”
【第68句】:爸爸貸款辦起了加工廠,媽媽在一旁嘮叨:“八字沒一撇,九字沒一鉤,款可沒少貸。”“只有舍得銀彈子,才能打下金鳳凰。”爸爸也不含糊地說,“銀彈子不在手,鳳凰飛來你瞪眼瞅。我這也是人馬未動,糧草先行。”(河南·新野)
【第69句】:晚飯后,媽媽從外邊走進屋說:“前院老張家那小子剛才讓公安局抓走了!”奶奶意味深長地說:“腳上的泡,自個走的。”(黑龍江·哈爾濱)
【第70句】:【無事不登三寶殿】(諺)三寶殿:佛殿,借指前往拜訪的人家。指專程來訪,總有緊要的事情。
【第71句】:【小米加步槍】(慣)指較差的后勤供應和落后的武器裝備。
【第72句】:【拉下臉來】(慣)指很生氣或不顧及情面。 也作“拉下臉皮”。
【第73句】:【雞孵鴨子,白忙活】為別人白忙一陣。特指為別人撫養(yǎng)子 女。成語:為人作嫁。電視劇:“給別人看孩子,看一個喜歡 一個,雞孵鴨子,白忙活!”
【第74句】:【男兒有淚不輕彈】釋義:男人不輕易落淚。例句:夏競雄的胸中也是波瀾起伏,但在女性面前,卻要男兒有淚不輕彈。
【第75句】:【若依佛法,冷水莫呷】(諺)呷(xia):喝。要是嚴格按照佛教教義的規(guī)程行事,就連冷水都不能喝了。泛指凡事都要靈活通變,不可拘泥。
【第76句】:【吃錯了藥/吃錯了耗子藥】做事反常,顛三倒四。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你吃錯藥了吧?她是我老婆,還是你 老婆?”
【第77句】:【懷里揣著個牛角——朝自己頂】(歇)頂:本指用角撞擊,轉指頂撞、為難。指頂撞或為難自己人。 也作“懷里揣牛角——朝里頂”。
【第78句】:一天晚上,我在做《社會》課本上的討論題,可是怎么也想不出個道道兒。爸爸看過之后說:“一塊磚頭難砌墻,一根木頭難蓋房啊!咱們一起來想想。”(山東·昌邑)
【第79句】:【搞一言堂】(慣)一言堂:舊時店鋪中掛的匾額,上面寫著“一言堂”三個字,以表示不二價。指領導干部作風不民主,一個人說了算,聽不進群眾意見。
【第80句】:沒牙老婆吃面筋——拉拉扯扯
【第81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鍋】(慣)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過日子不知計劃和節(jié)省。
【第82句】:【既敢撓熊毛,當然不怕咬】(諺)既有膽量在熊身上撓毛,就不怕熊咬。指既有膽量敢冒險,就不怕承擔可怕的后果。也指既敢做某件擔風險的事,就有幾分成功的把握。
【第83句】:【 好漢顧三村,好狗顧三鄰】謂應該照顧鄉(xiāng)鄰,幫助他人。 張孟良《兒女風塵記》:“沒說的!好人護三村,好狗護三鄰。 兄弟盡力而為。”
【第84句】:【忘在腦后】(慣)指把事情忘光了。 也作忘在脖子后頭。 忘到脖子后頭。 忘到脊梁后頭。
【第85句】:【發(fā)面饅頭——擱不住一咬】(歇)本指發(fā)面饅頭松軟,經(jīng)不住咬,轉喻人或某種勢力軟弱,經(jīng)受不住一次打擊。
【第86句】:【滿屋老鼠跑,必定有窟窿】借指事情有漏洞,有問題。《春 風得意》:“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滿屋老鼠跑,必定有 窟窿。要是沒人吃馬屁,拍馬的也就失業(yè)了。”
【第87句】:鴨子上架——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88句】:【十里不同俗】(諺)指一處有一處的風土民情,即使兩地相隔很近,也難求一致。 也作十里鄉(xiāng)俗不同。 十里鄉(xiāng)俗不一般。
【第89句】:車順道,馬識途,就怕趕車的打糊涂。
【第90句】:家里蒸年糕,剛一起鍋,我趁媽媽不注意,偷吃了一塊。媽媽問是誰吃的,我紅著臉說:“不知道。”媽媽說:“別瞞我,出門觀天色,出言看臉色。不用說,我也猜得著。”(江西·湖口)
【第91句】:【人受一口氣,佛受一爐香】(諺)人活著求的是氣順,就像佛要的是人們給它上香、對它敬重一樣。指人不能忍受的是對自己的無禮和壓制。 也作人爭一口氣,佛爭一股香。 人爭一口氣,神爭一爐香。 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
【第92句】:天氣連續(xù)降雨,媽媽從地里摘回來許多爛棉桃,媽媽嘆氣地說:“今年全完了,連投資都收不回來!”爸爸卻說:“沒關系,娶媳婦,孬好一輩兒;種莊稼,好壞一季兒。這季兒不行下季兒撈唄!”(河南·西華)
【第93句】:【賊偷易家】(諺)易:容易到手。 指賊偷東西,總揀易于上手的人家。 也作“賊偷方便”。
【第94句】:【青蛙跳井——撲咚】見“蛤蟆跳井——撲通”。
【第95句】:【寧窮一年,不窮一節(jié)】(諺)節(jié):民俗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等。寧可一年中天天過省儉日子,逢年過節(jié)也必須過得豐盛。
【第96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棗】(慣)比喻把好的讓出去,卻去尋找差的。
【第97句】:【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見“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
【第98句】:【取得真經(jīng)是唐三藏,闖下亂子是孫悟空】孫悟空保護唐僧 去西天取經(jīng),出了事都怪孫悟空,取經(jīng)的功勞都歸唐僧,事 出《西游記》。意為功勞歸自己,錯誤推旁人。或說:取得真 經(jīng)唐僧受,惹下禍來行者當。柳青《種谷記》:“說得好聽! 取得真經(jīng)是唐僧,闖下亂子就是孫悟空?我不去!”
【第99句】:【 流星不落地】流星在大氣層中即燒毀。借指人忙碌,不 得休息。《1983年佳作集》:“你又要啥?說,把人支得流星 不落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