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魚兒得水,鳥兒投林——有了自由
【第2句】:我們村的小剛發了財,以前看不起小剛不來往的親朋好友,現在都來攀親。叔叔感嘆地說:“富居深山有遠親。人,眼皮薄啊!”(河南·西華)
【第3句】:【防人之心不可無】(諺)防范別人傷害自己的心不可沒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總要經常保持。 也作防賊之心不可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4句】:生鐵犁頭——寧折不彎
【第5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釋義:防止可能性極小的意外情況,勸人做事要格外謹慎。例句:“不能大意。”老常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第6句】:【嘴上沒把門的】(慣)形容人嘴不嚴,不該說的也隨便亂說。
【第7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討晦氣
【第8句】:早上,我無精打采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爸爸從后面趕上來催促道:“三斤重的豺狗子,卻長了條九斤重的尾巴,你拖呀拖地走得怎么這么慢?”(湖南·醴陵)
【第9句】:【往腦袋上扣屎盆子】(慣)比喻栽贓、陷害。
【第10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當。
【第11句】:【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釋義:比喻依仗勢力,橫行霸道。例句:貴他娘站在門口叫陣:“劉二卯!甭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你出來咱在大街上文案!”
【第12句】:【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釋義:比喻要認準對象,不要找錯了人。例句:你太會投機了!你當了一輩子狗頭軍師!你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啊!
【第13句】:【泰山】妻子的父親被稱為“泰山”。這一稱呼從何而來?出處有三。一說認為稱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唐六典》記載:“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頂,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見,泰山頂上確有丈人峰。這一說法到宋代又被確認,宋代晁說之在《晁氏客語》中也說:“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長,‘泰山’也成為妻父的尊稱。”這是唐宋資料所載,非傳說,后世便稱妻父為“泰山”。二說“泰山”之稱源自晉朝。清代趙翼著《陔余叢考》一書,其卷三十七說,晉人樂廣為衛瑜妻父,衛瑜尊其為“樂丈”,“樂”、“岳”諧音,“樂”訛為“岳”,“樂丈”訛為“岳丈”。其實,衛瑜尊其妻父樂廣為“樂丈”,名副其實,無可厚非。“樂丈”訛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約定俗成規律。后又從“岳丈”變為“岳父”。“岳”又使人聯想到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稱為“泰山”。為了與“岳父”相并稱,人們將妻母尊稱為“岳母”。為了與“泰山”相并稱,便將妻母稱為“泰水”。這圈子兜得也太遠了,不過,它的軌跡是樂丈——岳丈——泰山,落腳點還是“泰山”。三說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命中書令張說為封禪使,前往泰山修廟筑路。張說順便將女婿鄭鎰也帶了去,把修廟筑路的任務交給鄭鎰辦理。鄭鎰是個貪官,偷工減料,趁機大撈一把,贓銀翁婿二人平分。這當然得到張說的歡心,于是張說給鄭鎰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禪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卻像坐直升機一樣一下子升了四級,從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員,綠衫換成了大紅袍。工程完畢,唐明皇領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舉行封神大典。他見工程質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悅,正好又看見負責施工的鄭鎰的官服突然換了顏色,氣不打一處來,指著侍立在一旁的鄭鎰問群臣:“諸位愛卿,爾等可知鄭鎰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懾于張說的權勢,不敢直言。此時,一個叫黃幡綽的伶人靈機一動,當即用手指了指腳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著張說,一語雙關地說:“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礙于張說的面子,不便發作。此言一下子傳遍朝野,聽者無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戲稱他人妻父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戲稱變為尊稱。
【第14句】:小榮的媽媽告訴小榮的爸爸,說剛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輕輕晃動,小榮爸不以為意。小榮媽說:“一根柱子動,根根屋梁晃。可千萬不能大意啊!”(河南·輝縣)
【第15句】:【錢財通性命】見“財連于命”。
【第16句】:【東不成,西不就】(慣)指擇偶或擇業不順利,總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總是辦不成。
【第17句】:對牛彈琴——白費氣力;白費心;不
【第18句】:夫妻倆唱小調——唱一和
【第19句】:春天的氣候——天三變
【第20句】:飛機上作報告——空話連篇
【第21句】:核桃仁蒸蜂蜜——又香又甜
【第22句】:【臘雪是被,春雪是鬼】(諺)臘月下雪,像被子一樣覆蓋著麥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樣損害著麥田。 指立春前下雪,對麥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對麥田有害。
【第23句】:拔節的竹筍——天天向上
【第24句】:扳不倒兒掉在血盆里——紅人
【第25句】:星期天的上午,爸爸去樓下打籃球,我也連忙跟著去。下午,爸爸在電視機前看足球賽,我又在旁邊喊“加油”。媽媽看了笑著說:“大的做什么,小的跟著學什么;真是甘蔗荸薺——師傅徒弟。”(浙江·嵊州)
【第26句】:【豁牙子啃西瓜——凈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條條痕跡,轉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奧妙很多。
【第27句】:【 討飯也要隔過他家門】謂對方不值得交往,不去求他。馬 烽《劉胡蘭傳》:“人活得要有點骨氣!以后就是討吃要飯, 也要隔過他那個門!”
【第28句】:【爛肉煮不出香湯】(諺)比喻素質低劣的人,說不出品味高雅的話或做不成讓人贊許的事。
【第29句】:【揀日不如撞日】(諺)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與其挑個好日子辦事,不如現在就辦。
【第30句】:刀刃上抹鼻涕——難下手;下不了手:無法下手
【第31句】:家有一老,猶如一寶,有了疑問,問之便曉。
【第32句】:兩個麻子結婚——點子不少
【第33句】:【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釋義:人面好認,人心難測。多指了解人的真實思想很不容易。例句:薛婆本是個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軟語,三巧兒遂與他成了至交,時刻少他不得。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34句】:【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諺)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聲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雖少,但實惠;死后揚名千古,無意義。
【第35句】: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軟
【第36句】:【爭得貓兒丟了牛】(慣)比喻得不償失。
【第37句】:【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諺)皺眉:皺著眉頭,有愧良心。切齒:咬牙切齒,十分痛恨。 指為人只要不做有愧于良心的事,世上就不會有和自己過不去的人。 也作“平生不做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第38句】:【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謂有話直說,或學舌,并無真意。 臺灣李敖《李登輝的假面具》:“李根本不懂這首詩是什么意 思,只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亂背一通而已。”
【第39句】:落水得到救生圈——有了希望
【第40句】:【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諺)指人在豐衣足食、生活富裕之后,往往會生出非禮非法的邪念;在忍饑受凍、無法生活之時,往往又會動起偷盜打劫的心思。
【第41句】:【錢為人之膽】見“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
【第42句】:【粗麻線怎透得針關】釋義:透:穿。針關:針鼻兒。比喻粗心人不了解內情細節。例句:“老夫人手執著棍兒婆娑看,粗麻線怎透得針關?直待我拄著拐幫閑鉆懶,縫合唇送暖偷香。”
【第43句】:【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諺)賈(gu):經商。指衣袖長了,舞姿就顯得美妙;錢財多了,經商周轉起來就靈便。指資金雄厚是商業發展的基礎。也泛指財物豐裕,一切事情都好辦。 也作“長袂善舞,多資善賈”。袂(mei):衣袖。
【第44句】:【黃瓜茄子不能一攬子抓】釋義:比喻要區別情況,不同對待。例句:要知道,你是你,他是他,黃瓜茄子不能一攬子抓。我們的政策是有區別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對待方法。
【第45句】:【低頭不見抬頭見】見“抬頭不見低頭見”。
【第46句】:【鉆錢眼】(慣)錢眼:舊時銅錢當中的方形小孔。比喻人過于貪財,千方百計在錢上打主意。
【第47句】:【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語比喻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實現同一目標。它的反面是“一條道走到黑”。那么,為什么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呢?公元三世紀,羅馬在統一意大利之后,由一個小小的城邦發展為強盛的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為了便于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它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的大道,使交通更加便利,從而溝通了各城市和行省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了商業貿易,各地產品如葡萄、橄欖,金屬、紡織、陶器、玻璃、谷物、酒等等的貿易交換達到了空前的地步。于是,歐洲各地便有了“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的傳語。后來,傳遍了世界各地,成了固定的語匯。
【第48句】:霜降那天,媽媽讓我跟她一塊兒到菜園拔蔥。我看到天氣那樣暖和,便問媽媽為什么不讓蔥再長幾天。媽媽說:“霜降不拔蔥,必定半截空。”拔蔥時,我問媽媽是不是把蘿卜也一塊兒弄回去,沒想到媽媽又說:“地凍半晌,蘿卜才長,那蘿卜可不能拔。”(河北·行唐)
【第49句】:【剩飯炒三遍,狗都不吃】(諺)已炒過多遍的剩飯狗也不吃,何況人。比喻講話寫文章如果沒有新意,只是一味重復,就會惹人生厭。
【第50句】:【溫吞水退不得毛】殺豬,殺雞鴨,都需用開水退毛。此指 不果斷,不明朗。圖書:“溫吞水退不得毛,鈍刀子割不得 肉。態度曖昧,模棱兩可,吞吞吐吐,欲說不說,全是不行 的。”
【第51句】:【不到黃河心不死】(慣)比喻不到走投無路時不死心。也比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第52句】:【十網九網空,一網就成功】(諺)比喻做事不怕失敗次數多,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行了。
【第53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天地廣闊,人的活動不受限制。 明代《西游記》:“嚇得三藏跳下馬來,打個問訊道:‘老菩薩, 古人云:海闊縱魚躍,天高任烏飛。怎么西進便沒路了?”’
【第54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慣)指爭執雙方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
【第55句】:皇帝祠堂——太廟(妙)了
【第56句】:【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諺)指一個娘胎里出生的幾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脾性和志趣。也泛指人與人、事物與事物都是相類而不盡相同的。 也作一娘生九種。 一娘生九子,九子九般形。
【第57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58句】:【 酒好不怕巷子深】好東西自能吸引人。或說:背巷出好 酒/好酒出背巷。《北京日報》(1982,12,2):“這不禁使人想 起另一句商業諺語:酒好不怕巷子深。有些商業服務網點 雖不占地勢之利,但只要商品質量好,服務質量高,就不必 發愁生意做不好。”
【第59句】:【卿相出寒門】見“白屋出公卿”。
【第60句】:【蓮花出于污泥】釋義:比喻極差的條件、環境中會產生品格高尚的人物。例句:老殘道:“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而且又是年輕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樣。古人說:‘蓮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錯的!”
【第61句】:我們上課要是搗亂,數學老師就說我們是:“犁溝渠渠埋秤砣——不是好籽兒”。(陜西·永壽)
【第62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按道德良心做事,不必計較功利。 清代《鏡花緣》:“妹子有句話奉勸諸位姐姐:倒不必懷疑,古 人說得好,他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第63句】:【有石頭在,火種不會絕】石頭能打出火來。借指不會絕 滅,仍然有希望。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實在,火種是不 會絕的。但我要重申九年前的主張:不要再請愿。”
【第64句】:【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見“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
【第65句】:“做任何事都不能偷懶。”媽媽看我寫作業“偷工減料”,不客氣地對我說,“山怕無林地怕荒,人怕偷懶花怕霜。再寫一遍”。(湖南·益陽)
【第66句】:【寧跟聰明人吵架,不跟糊涂人說話】指對方不明理,說了沒 有用。電視劇:“大家都像你這樣怎么辦?寧跟聰明人吵 架,不跟糊涂人說話。沒法跟你說。”
【第67句】:【早知今日,悔莫當初】(慣)早知是今天這個結果,當初真不該那么做。指后悔莫及。 也作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第68句】:【好得伙穿一條褲子都嫌肥】(慣)形容關系非常密切,不分你我。 也作好得穿一條褲子還嫌肥。 好得穿一條褲子。
【第69句】:【諸葛有智,阿斗有權】釋義:諸葛:指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阿斗: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為人庸碌無能,后用來比喻無能的人。諸葛亮有智謀只當了丞相,劉禪無能卻當了皇帝。比喻有才能的人無權,無能的人卻有權。例句:他冷冷地笑了幾聲:“諸葛有智,阿斗有權,我們給踩在腳底下。”
【第70句】:【兵家兒早識刀槍】家庭環境對兒童成長有利或有影響。 廣播講座《成才之路》:“兵家兒早識刀槍,如若社會又給他 們以縱橫馳騁的廣闊舞臺,他們的才能就會很快被社會所 承認。”
【第71句】:【忍得一時忿,終身無惱悶】(諺)指人如果能克制一時的惱怒,冷靜理智地應對各種事端變故,就可免去一生的苦惱和遺憾。 也作忍得一日氣,免得百日憂。 忍得一時氣,能消百日災。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千日之憂。
【第72句】:黃鼠狼進雞窩——來者不善
【第73句】:【打破沙鍋——璺到底】(歇)璺:沙鍋等陶器上的裂紋,諧“問”。本指沙鍋性脆,一打破就從上裂到底,轉指對事情追問到底。 也作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罐——問到底。 打爛沙鍋——璺到底。
【第74句】:【不是強龍不過江】(諺)比喻沒有高強的本領,就不敢承擔重任。
【第75句】:【狐貍再狡猾,狐皮還是經常出售的】(諺)狐貍無論怎樣狡猾,也逃不脫身死皮售的命運。比喻邪不勝正,邪惡者終歸要受到正義的制裁。
【第76句】:放學后沒寫作業,我就玩去了。爸爸說:“剛教訓過你,你小子真是屬老鼠的,爪子一落地就忘了!”(安徽·嘉山)
【第77句】:牛吃破草帽——滿肚子的壞圈圈
【第78句】:趕腳的騎驢——圖個眼前快活:一時的快活
【第79句】:鐵公雞鐵公雞請客鐵公雞上宴席——毛不拔
【第80句】:【屎殼郎掉在磨道里——充大耳朵驢】(歇)磨道:牲口拉磨時繞磨盤四周走的圓形小道。大耳朵驢:即驢,因耳朵較大而稱。比喻品行低劣或無能之輩冒充體面的人物。 常含譏諷意味。
【第81句】:【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跼】:蜷曲。將要起飛的大鳥,總要先斂起翅膀;將要迅跑的走獸,總要先弓起腳。比喻人在即將采取大的行動之前,總有一段短暫的靜默期。
【第82句】:【馬屁拍在馬腿上】(慣)比喻討好別人卻不合人心意,反而討了沒趣。 也作“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
【第83句】:【年紀活在狗身上】(慣)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紀。
【第84句】:妹妹的嘴巴不饒人,總愛滔滔不絕地為自己辯護,有時把媽媽氣得哭笑不得:“你這妮子,翻著是鑼,扣上是鼓,什么都是你的對了?”(廣東·化州)
【第85句】:表弟參加“少兒寫作培訓班”才幾天,就不愿去了。姨媽對他說:“困難好比一座山,膽小永遠站山底,膽大就能上山巔,可別在半山腰停下來。”(寧夏·固原)
【第86句】:【吃慣的嘴,跑慣的腿】(諺)常吃養成了慣性,就總想去吃;常玩養成了慣性,就總想去玩。指貪吃貪玩一旦形成了習慣,就不由自主。
【第87句】:【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88句】:老虎餓了逮耗子一饑不擇食
【第89句】:【人心似鐵,官法如爐】人心再硬,也敵不過法律無情。心, 也說:情。清代《兒女英雄傳》:“從來說:人情似鐵,官法如 爐。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參案的 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贓款來。”
【第90句】:【藥補不如食補】(諺)論滋補,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價值的滋補品。
【第91句】:學藝終身福,是藝不虧人。
【第92句】:【叫花子】乞丐俗稱“叫花子”,那么乞丐為什么被稱為“叫花子”呢?有兩個出處。一是古時候天津的職業乞丐上街討飯時,手中都拿著一根花棍,一路乞討,一路舞動,碰上惡狗當道,乞丐就用它來打狗防身。由于棍子上面纏著花紙條,系著小鈴鐺,耍起來會“叮當”作響,所以俗稱打花棍,是天津職業乞丐行乞的象征。這乞丐是夠花哨的,故稱“叫花子”。二是如同化齋一樣,“叫化”也是一個動詞,叫化剩湯殘飯的人被稱為“叫化子”。這在元代的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比如元代戲劇家張國賓的《合汗衫》:“我繞著他后巷前街,叫化些剩湯和這殘菜。”因為“化”同“花”諧音,后來,人們就將“叫化子”俗稱“叫花子”。這就是“謂乞兒為花子”的由來。
【第93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慣)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卻埋怨別人。
【第94句】:【肚子里有貨】(慣)比喻人有學問或有主意。
【第95句】:【臘月天賣涼粉——不趕個時候】(歇)涼粉:一種用綠豆粉等制作的涼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指某人、某事物或某種現象出現的時間不適宜。
【第96句】:【兔子沿山跑,還來歸舊窩】(諺)兔子盡可以漫山遍野亂跑,但到天晚,還是要回歸老窩的。比喻人長期在外走南闖北,最終還是要歸回原處。 也作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 兔子繞山轉,早晚歸老窩。
【第97句】:【困頭兒上不算計,圈底兒下卻算計】(慣)困(qun):古代一種圓形的糧倉。糧滿倉時不計劃用糧,倉里快沒糧時才開始計劃。比喻錢快花完時才注意節約。
【第98句】:【大海無風三尺浪,有風上天堂】釋義:上天堂:指死。形容海上風浪大,行船危險。例句:楊友才問:“你還聽說什么?”“我還聽說,大海無風三尺浪,有風上天堂!”
【第99句】:孫子用兵——以一當十
上一篇:生活哲理,句句拉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