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冷水要人挑,熱水要人燒】凡事要人去做。類似的:茶要 人燒,水要人挑。陳登科《赤龍與丹鳳》:“冷水要人挑,熱水 要人燒。你幫我洗碗,我咋能不謝呢?”
【第2句】:【死逼上梁山】釋義:梁山: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起義軍的根據地。比喻被逼無奈才做某種事情。例句:他佯裝不滿地說,“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線冒險哪。只是軍令不可違,死逼上梁山!此行別說什么名利雙收,別送上這條命就算燒高香了。”
【第3句】:2月15日早晨,大地被一層厚厚的春霜覆蓋。我站在門口高興地說:“真美啊!”奶奶站在一旁卻說:“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腳。”第三天傍晚,天空果真飄起了細細春雨。(浙江·紹興)
【第4句】:【大樹底下有蔭涼】可以乘涼休息。謂得到庇護,有依靠。 或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浩然《艷陽天》:“他盼著馬之悅快 一點時來運轉,好借這棵大樹乘風涼。”
【第5句】:地球安把——大梨一個(大梨:吹牛或指吹牛的人)
【第6句】:小鬼拜見張天師——自投羅網
【第7句】:【舀凈水,撿千魚】采取徹底的辦法來搜索。李英儒《野火 春風斗古城》:“地里空了到場里,場里空了到屯里,舀凈水 撿干魚,打完蒿草連狼也跑不了。”
【第8句】:吃人不吐骨頭——心狠手辣
【第9句】:【私下演了官場用】(諺)指在私下里演練熟了,到公眾場合使用起來就會運用自如。 也作“私場演,官場用”。
【第10句】:刀子插在鞘里——鋒芒不露;不露鋒
【第11句】:小愷就要期中考試了,可還是一點兒也不著急。他媽媽數落他說:“老虎都追到屁股后頭了,還說是只狗。”(江西·廣豐)
【第12句】:【 勝敗兵家常事】謂有勝利,也有失敗。一帆風順的事情 是沒有的。或說:沒有常勝將軍。明代《水滸》:“哥哥休憂: 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掛心?別生良策,可破連環軍馬。”
【第13句】:【救急不救窮】(諺)指救濟人,只能幫忙解決其一時的窘困,難以使之擺脫長久的貧窮狀態。也指救助者只救急,不救窮,這是救助的原則。 也作救急救不了窮。 救急容易救窮難。
【第14句】:立足摘星——眼高手低
【第15句】:鋼珠落玉盤——當當晌;響當當
【第16句】:【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人被逼得過分,就會不顧一切地反 抗。清代《紅樓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 的丫頭,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 生事,而且我還沒趣。”
【第17句】:鄰家王奶奶去世了,吊唁的人很悲痛。一位老爺爺說:“閻王爺請定的客,誰能怎樣?”(河北·滄州)
【第18句】:【鋸了嘴的葫蘆】釋義:葫蘆本不響,鋸了“嘴”就更不會響了。比喻說不出話或無話可說。例句:至于他爺爺及方必開兩個,到了此時,都變成“鋸了嘴的葫蘆”,只有執壺斟酒,舉箸讓菜,并無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無言。
【第19句】:王麻子的剪刀——招牌響亮
【第20句】:耕田的老牛——被人牽著鼻子走
【第21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過長期的考驗,才能看出好 壞。浩然《艷陽天》:“我知道你上了人家的當,聽了別人的 話兒,這會兒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弄明白。我也不用多 說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
【第22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釋義:舊時北方民俗,臘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節吃黃米包棗做的粽子。指過了端午青黃不接,窮人日子難熬。只有過了臘月二十三,日子才會好過一些。例句:人常說:“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一過五月端午,窮人就又該受冷挨凍。要是一過臘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爺的麻糖棍棍,話說就又是春暖花開,窮人也就又熬出頭來。
【第23句】:【破鞋,提不起來】釋義:比喻事情十分棘手,或事態非常糟糕,沒法說起。也指事情不要再提。例句:(老山頭)怔了一刻,把手在膝蓋上一拍,嘆了口氣說:“咳!破鞋,提不起來了!”馮貴堂問:“怎么?拉不過李霜泗來?”老山頭搖搖頭說:“他不來。”
【第24句】:乘火車誤了點——趕不上了
【第25句】:老鷹綁在鱉腿上——縱然有翅也難飛
【第26句】:我小嬸嬸懷孕了,奶奶讓她多吃點,說:“老母豬壯,小豬崽胖。”(安徽·蚌埠)
【第27句】:【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釋義:比喻小人物掌不了權,例句:我看他貴發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快沒啥好“戲”唱了!
【第28句】:【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謂出現妖孽是反常的現象,是國家 垂危的征兆。清代《水滸后傳》:“種種怪異,不可殫述。總 之,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眼見得天下大亂了。”
【第29句】:【傘】“傘”是下雨天出行誰也離不開的雨具。“傘”是誰發明的呢?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傳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云氏每天都要往返送飯,若遇上雨天,免不了挨淋。魯班便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小亭子,遇到下雨,可在亭內暫避一下。然而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于是云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知道媳婦的想法后,茅塞頓開,動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塊布,安上骨架,裝上把兒,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
【第30句】:【時來誰不來,時不來誰來】(諺)時:時運。時運來時,飛黃騰達,誰不來巴結奉承;人倒運時,窮愁潦倒,誰也不會來走動。舊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第31句】:【改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即日】不選擇日期,不拖延,立即 行動。香港阮朗《蒼天》:“改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即日,今 天就算是這兩口子的訂婚酒,怎樣?” 干脆利落麻利快形容人精明果斷勤快。《北京日報》 (1986,7,18):“老北京口語中的‘干脆利落麻利快’,幾個詞 綴在一起,對人褒獎極高。”
【第32句】:【老貓喝燒酒——夠嗆】(歇)本指嗆得十分厲害,轉指夠受的。
【第33句】:黃鼠狼拉駱駝——不識大體
【第34句】:【熱心招攬是非多】(諺)熱心:有熱情,肯盡力。指熱心人常會落得麻煩纏身,苦惱不斷。 也作熱心招是非,冷眼無煩惱。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圍的事物。 熱心閑管招非,冷眼無些煩惱。 熱心閑管是非多,冷眼覷人煩惱少。
【第35句】:當哥哥的有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就請他妹妹來幫忙,他妹妹倒很快做出來了。他媽媽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繡花枕頭,一肚子草。哥不如妹,大不如小。”(江蘇·邗江)
【第36句】:孫臏走路——快不了
【第37句】:【狗急要跳墻】釋義:比喻人在情勢危急時會冒險蠻干。例句:李青山答道:“咱們已經掌握了主動權。不守,狗急要跳墻,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38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閃光】(諺)只要是真金,無論放在什么地方都隱藏不住閃閃的光輝。比喻只要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到哪里都會顯現出自己的才華,贏得人們的贊譽。
【第39句】:【遠水不救近火】(諺)遠處的水再多,也救不滅眼下的火災。比喻緩慢的措施再好,也解除不了當前的困境。 也作“遠水救不得近火”。
【第40句】:房頂上的草——刮來的種
【第41句】:【一個籬笆三棵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釋義:說明人需要別人幫助。例句:“俗話講,一個籬笆三棵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不是好漢,但我手下需要幾個得力的人。……”
【第42句】:【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慣)比喻含糊了事。
【第43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釋義:指為了得到某種利益才去干某項工作。例句:寶三叔滿意地望著紅榜,“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是呀”,他的伙伴們附和著,“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嘛!”
【第44句】:【失敗乃成功之母】(諺)失敗是孕育成功的母體。指事業的成功,往往是在汲取失敗教訓之后取得的。 也作“失敗是成功之母”。
【第45句】:【不倒翁】現有玩具叫“不倒翁”。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貶義,可引起處世圓滑、官運亨通等聯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時期。史載,春秋時,楚國的卞和在荊山中獲得一塊璞玉。此物外表平凡,與一般石頭無異,然而卻是一塊真正的美玉,卞和兩次將此寶獻給楚王,但楚王總把它看成頑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斷卞和的雙足。卞和見無人識寶,便懷抱璞玉,在荊山腳下號哭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隨后哭出血來。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問他緣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為被砍斷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寶玉當成石頭,把正直的人當成欺君的騙子,這是我悲哀的緣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將石剖開,果然獲得一塊寶玉,文王樂不自勝,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戰國時“完璧歸趙”就是此璧,價值十五城)。卞和這種不惜受刑,堅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為感動,于是稱贊卞和說:“和氏真是個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據此有“不倒翁”一詞,但由褒義演化為貶義。另有一說,“不倒翁原為玩具名。形狀像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后能自動豎起來,也叫‘扳不倒”’。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三:“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第46句】:【一個人跟著影子轉】(慣)指一個人孤單地過日子。
【第47句】:【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交談中受到啟發。贊美或恭維 之詞。清代《老殘游記》:“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 聞所未聞!”
【第48句】: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地頭,媽媽望著田里正在耕地的牛對爸爸說:“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雪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現在正是耕地的好時候,我們可要抓緊啊!”(河南·許昌)
【第49句】:【雨不大,淋濕衣裳;事兒不大,惱斷心腸】(諺)指某些小事處理不妥,同樣讓人倍感煩惱。
【第50句】:【得意不可再往】輕易得到好處,可能有圈套,或遭嫉恨, 要警惕。得意,也說:得便宜、得利。清代《兒女英雄傳》: “古人說得好:得意不可再往。我鄧老九這就夠瞧的了,再 說也不可向世路結仇。”
【第51句】:【打倒了長人,矮子露臉】(諺)長人:高個子的人。指高個子被打倒,低個子就顯露了出來。比喻才能出眾的人被打倒,不起眼的人才能出頭露面。
【第52句】:小林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正在學習的安安說:“快去看啊!那邊有人在打架。”安安連頭也不抬,低語道:“那邊火燒山,和我啥相干?”(湖南·東安)
【第53句】:夢里拾錢——空喜一場
【第54句】:【放煙幕】(慣)比喻散布虛假的信息或做出掩蓋真實意圖的行為,以蒙蔽他人。 也作放煙幕彈。 放煙霧。 散煙霧。
【第55句】:吃了豬下巴——愛搭嘴
【第56句】:【天上掉餡餅】(慣)比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或好處。也比喻不可能實現的好事。
【第57句】:【一法通,百法通】(諺)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關方面的技術也就融會貫通了。
【第58句】:扯旗桿放炮——生怕別人不曉得
【第59句】:【老鼠跺腳震不塌地】釋義:比喻小人物干不成多大壞事,沒什么了不起。例句:同志們!咱還是那句老話:老鼠跺腳震不塌地,問題慢慢解決。
【第60句】:【女大不中留】釋義:女兒大了應出嫁,否則就會惹是非。后句常接:留來留去結冤仇。例句: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只怕親戚恥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卻如私鹽包兒,脫手方可。不然,直待事發,弄出丑來,不好看。”
【第61句】:山泉多的地方河流總是澎湃,群眾多的地方智慧將在那里產生。
【第62句】:【秋后問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特例,根據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質,進行不同處理。秋后算賬“秋后算賬”比喻事后等待時機進行報復或清算。它的本義是,到秋后,農作物收獲了,有了經濟收入,那么在這一年當中欠下的費用就可以在秋后結賬了。因為古代我國的農民沒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賣了農產品,有了錢才能與人結算。至于秋后算賬的含義(比喻),是與原意的相關聯才形成喻體。秋天,還是個肅殺的季節,秋字加個心就是個“愁”字。秋后算賬蘊含著新賬舊賬一起算,最后清算總賬的意思,它來源于明清秋后斬殺犯人的慣例,民間口頭相傳,秋天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賬”這一今義的俗語來。
【第63句】:【老鼠看倉,看得精光】指信任壞人,給了他舞弊的方便。 類似的: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成語:監守自盜。陳中玉 《塔影》:“我早就說過:老鼠看倉,看個精光,決不能讓一個 手腳不干凈的人來管理錢財。”
【第64句】:好花要有綠葉扶,好漢要有眾人幫。
【第65句】:奶奶六十多歲了,總愛說一些有趣的民謠。一天,吃飯的時候,她看見桌上擺著一碗蒸熟的大蝦,就高興地說道:“蝦吹簫,蟹打鼓,螳螂拿旗舞呀舞,水蛙坐轎眼凸凸。”我們聽了,都樂得哈哈大笑起來。(福建·羅源)
【第66句】:單麻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第67句】:【顧前不顧后|顧頭不顧尾】只想到眼前的事情,考慮不周 到。類似的:顧一不顧二/野雞鉆頭不顧尾/山公雞躲頭不 躲尾。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他就是做事顧前不顧后 的,再加上脾氣暴躁,其實人并不見得壞。” 拉著黃牛當馬騎牛馬不分,胡亂頂替。牛,也說:驢。 明代《二刻拍案驚奇》:“只為這一路人,眾惡所歸,官打見 在,正所謂張公吃酒李公醉,拿著黃牛便當馬。”
【第68句】:【桐油缸依舊裝桐油】(慣)比喻一切照舊,沒有變化。
【第69句】:【拉墊背的】(慣)1比喻找人頂替自己的錯誤或拉人一起去干壞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第70句】:【 機兒不快梭兒快】傳遞迅速。明代《金瓶梅》:“常言:機 兒不快梭兒快。我聞得人說,他家房族中花大,是個刁徒潑 皮的人,倘或一時有些聲口,倒沒的惹虱子上頭撓。”
【第71句】:【只揀有頭發的抓】(慣)比喻專門挑能夠撈到好處的事做。
【第72句】:【老牛力盡刀尖死】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局。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73句】:【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原指宗教影響,借指做事帶動了別 人。《平妖傳》:“常言道: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因這楊巡檢 夫妻好道,連這老門公也信的,見婆子說話有些古怪,便認 真了。”
【第74句】:【—個槽上不能拴兩個叫驢】叫驢即公驢,兩頭叫驢會咬 架,比喻兩股勢力不能共存。類似的:一個籠里關不了兩只 公雞/一個樁上不能扣兩條牛。成語:勢不兩立。姚雪垠 《李自成》:“咱們八大王很嫉恨姓李的稱闖王,行事又不一 般,怕他將來成大氣候。俗話說,一個槽上拴不下倆叫驢, 就是這個道理。”
【第75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由不得人
【第76句】:【添糧不如減口】(諺)過日子增添糧食,不如減少吃飯的人口合算。 指減少閑散的吃飯人口,是儉省節約最有效的措施。
【第77句】:【拿著金碗要飯吃】釋義:比喻有好的條件不利用,卻受窮或求助于人。例句:我說:“盤山哪!你們真是拿著金碗要飯吃,這幾座山場,能放多少牛羊啊!”
【第78句】:【 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謂不打則已,打起來就很重。 明代《西游記》:“常言道: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你外公 手兒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這一棒。”
【第79句】:熟透的癤子一不攻自破
【第80句】:熟戲要當三分生,練成要加三分功。
【第81句】:【拉住狀元喊姐夫】(慣)譏諷人不顧廉恥去攀附權貴。
【第82句】:快開學了,我的假期作業還有很多沒有做,可仍在一個勁兒地玩。媽媽說:“麥芒都快錐著屁股了,還不著急。”(四川·西充)
【第83句】:狐貍引著老虎走——狐假虎威
【第84句】:【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諺)門道:事物內部的規律與訣竅。指會看的,著眼于事物的內在聯系;不會看的,只滿足于表面的熱熱鬧鬧。 也作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湊熱鬧。 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
【第85句】:【摔了個跟頭,拾了個明白】(諺)人摔了一跤,卻明白了一層道理。 指壞事中往往有好事,受到一次挫折或打擊,卻獲得一次經驗教訓。 也作摔了跟頭學了乖。 摔一個筋斗,識一步路程。 筋斗:跟頭。
【第86句】:【耗子倒管起山貓來啦】釋義:比喻事理顛倒。例句:他忽然把胳膊一甩:“反正沒有死罪,耗子倒管起山貓來啦。走!”
【第87句】:爸爸穿上一套西裝,我和姐姐都說瀟灑。媽媽打趣地說:“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噴嚏——洋(羊)氣沖天。”(河南·西華)
【第88句】:茶館里伸手——胡(壺)來
【第89句】:【吃菜要吃心,聽話要聽音】(諺)吃菜要吃菜的鮮嫩內瓤;聽人說話要聆聽話外之音,以便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 也作吃蔥吃芯兒,聽話聽音兒。 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第90句】:缺嘴少耳朵——又聾又啞
【第91句】:草繩子拔河——經不住拉
【第92句】:我正在做作業,媽媽走過來指著我寫的字說:“你看,你寫的字多潦草,你爸爸寫的字多俊!”(山東·汶山)
【第93句】:鐵錘打在橡皮上——不聲不響
【第94句】:【太歲頭上動土】(慣)太歲:傳說中神名,迷信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的歲星(木星)相應而行,掘土建屋要避開太歲的方位,不然就會遭受禍殃。比喻冒犯有權勢或強有力的人。
【第95句】:【元旦】現在指公歷一月一日,公元是國際通用的公歷紀元,是從國外引進的歷法。那么“元旦”也是外來的嗎? “元旦”最初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年。“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詩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元旦又稱元日、元正、元春、元朔等。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臘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代在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夏歷,以正月初一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稱春節,將公歷1月舊定為元旦。
【第96句】:我三下五除二地將作業一寫,就準備去打游戲機。爺爺走過來說:“做學問可是三顆釘子釘兩處——一是一,二是二,來不得半點馬虎啊!現在你不好好學習,等你長大可就水淹田園再筑壩——晚啦!”(河南·孟州)
【第97句】:【阿爺的衣服輩輩穿】釋義:比喻世代貧寒。阿爺:(方言)父親或祖父。例句:他們一直過著衣不果體,食不飽肚的生活。九兒的衣服是祖上留下來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爺的衣服輩輩穿啊。
【第98句】:【死要面子活受罪】為了滿足虛榮心,硬裝門面,弄得狼狽 不堪。陸文夫《圍墻》:“唉,我這個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家都怕我辦事不穩,可我又偏偏喜歡性急。”
【第99句】:鐘表沒數字——無時無刻
上一篇:新片場經典摘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