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要用簡單的心境,對待復雜的人生,世事紛繁,時光終是無言。所謂成功,其實是自己對自己的評估和看法,而失敗,則是別人對你的評估和看法。另外一個關于成功的定義: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人,干自己干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說自己想說的話。
【第2句】:【禪心佛語】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天性是純善無惡的,孟子說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賦的性是稟性,稟性是純惡無善的,荀子主張的性惡,正是指的稟性;后天的性叫習性,習性是可善可惡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告子說的性“可東可西”,正是指的習性。
【第3句】:【禪語人生】心若一潭清水,便可容量無限。心若一潭渾水,只能整日無閑。看似紛紛攘攘的世界,原本來自糾糾結結的內心。看到落花凋零,因為內心賦予了它傷感的情緒,便有流水無情的感慨。同樣是飛花飄零,若換做知足的心情,便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另一番情景。
【第4句】:一個人是否滿意自己的生活,和擁有多少物質不能直接畫上等號。欲求不滿時,快樂會變得遙不可及。我們付出十分努力,以為必然會得到十分回報。欲望再生的速度,讓人意想不到。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努力與進取會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第5句】:人的一生中,你求上,有可能居中;你求中,則有可能居下;而你若求下,則必定不入流。所以在人生起步的時候,立志必須高遠。要學雄鷹展翅飛,不效燕鵲安于棲。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你生命的潛能,步步為營,逐漸走向輝煌。
【第6句】:【佛心禪語】師父繼續微笑著說:“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癡心也好,心量狹隘也好,這些都是惡心。因為你的內心存在著這些惡,所有你就有和這些惡相對應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將內心的這些惡徹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會煙消云散。”
【第7句】:【佛門禪語】心之無限,并不等于放縱行為無章;愿力無限,并不等于任由煩惱泛濫。不給心設限,是解開怯懦、自卑、成見、怖畏的枷鎖,而不是放下勇猛、自信、包容、擔當的美德。把握行為的善惡方向,斷惡修善,心懷慈悲,是幫助戰勝貪、嗔、癡的煩惱大敵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方可獲得心性的真正獨立自主。
【第8句】:【關于清心的禪語】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你往往不曉得愛情的珍貴,以為就是普通的生活而已,雖然甜蜜,但卻平淡。然而一旦分開,那種心被割去一塊的感覺,就會讓你明白,原來平淡的生活,就是愛情最好的禮物。所以很多人以為,分手后痛徹心扉的才是愛。其實你錯了,讓你甜蜜的才是愛,讓你痛苦的只是不甘心。
【第9句】:淡看人生,笑看風云,生活一如往昔;在那平坦的大馬路上,你我攜手,有了溫暖,有了大樹的陪伴,幸福的讓我激情澎湃;在那崎嶇的道路上,再痛的苦,再大的哀怨,都要堅忍的吞下,在滿地荊棘中,互勉互慰,相濡以沫。
【第10句】:佛教的悟是“覺”的意思,有三個層次:小乘的自覺,大乘的菩薩或者覺他,佛的自覺、覺他、覺滿。小乘的自覺指個人破除了諸種煩惱,而不再在生死輪回之中接受苦報,從開悟修到徹悟;大乘的覺他指菩薩不僅自斷煩惱,而且廣度眾生;佛的悟指斷了煩惱、度了眾生,自利利他圓滿究竟。
【第11句】:即使污糞之壤,一旦陽光照臨,也是光明之地;即使黃金殿堂,幽閉不見光明,也是冰冷黑獄。再怎樣內心不凈,罪業充滿,只要念佛,佛光照臨故,此心便是光明的心,此人便是光明的人;再怎樣福善之人,若不念佛,心中不能驅離黑暗地獄般的陰冷。
【第12句】:【禪心佛語】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詳,而懷著挫折、無奈、懷疑、憂慮的心態去過活人生,那生活對生命來說,毫無疑問就是一種懲罰了,一個人要學會安頓自己的心靈,做到內心寧靜安適,我們的人生一定才會美好。
【第13句】:延參法師:歲月不是磨平誰的內心棱角,一個人生活的智慧,需要自己內心的突破和尋找,所有煩惱的存在都經不起時光的推敲,經過哪些故事,計較哪些是非,都會成為一種內心的一種枷鎖,被糾纏所傷,生命的真諦在于尋找內心的歸宿,平和、樸素、安穩、沉靜。
【第14句】:真正的閑,是心靈中超然物外;真正的忙,是工作里渾然忘我;真正的退,是處世時自然低調;真正的進,是做事中泰然擔當;真正的靜,是生命里寂然滌思;真正的動,是世路上毅然向前。
【第15句】:【佛心禪語】自覺培養兩種習慣:看好書,聽演講。始終把握兩個原則:微觀上問心無愧,宏觀上遵紀守法。爭取兩個極致:一、把潛能發揮到最大,二、把生命延續到極致。人生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報恩;第二件事,就是結緣。人生要邁兩道坎:情與錢。三門:由于情欲入自禽門,由于禮義入自人門,由于獨智入自圣門。
【第16句】:【佛心禪語】有的時候,我們以為的無路可走,其實是生命另一段旅程的開端。沒能力看穿全局的我們會心慌,會焦慮、不知所措。然而,只要我們再撐一下,我們自然就能見識到更寬廣的世界。——《我與這個世界溫柔相處》
【第17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1】自古為人欲見機,見機終久得便宜。事非干己皆休惹,理若虧心切莫為。得勝勝中饒一著,因乖乖里放些癡。聰明漫把聰明使,來日陰晴未可知。
【第18句】:【禪語人生】這個“小小戒可以開緣”的“小小戒”到底指的是什么?從當時詢問小小戒的緣起來說,它所指的應該是“區域性的小戒條”,稱為“雜碎戒”。
【第19句】:【佛心禪語】※我們都在做夢。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晚上的夢很容易醒過來,但是白天的夢很難醒過來。醒過來了就叫覺者,沒有醒過來叫迷者。
【第20句】:牽掛是人之間最珍貴的情感,要經過見多少次面,才能夠了解一個人。經歷多少動蕩,才能看清一個人的內心。但為了那點輸贏,我們總是不愿承受一場動蕩。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時間,來看待身邊的人或事,善始善終,在卑微時,安貧樂道,慷慨大度;在顯赫時,不嬌不狂,瀟灑人生。
【第21句】:總有些傷痛,可以安慰別人卻安慰不了自己;總有些糾結,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心過不去。事不關己,關己則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明知沒有結果,卻不愿面對現實。有些事看得太清,反而傷神。只要腳還站在地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你還活在世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第22句】:【禪語人生】有一次,我在舊金山碰見一個基督教的牧師,專門幫助年輕人步上婚姻之路。他建議他們應該先去認識很多男孩和女孩,然后再做出決定。如果只有和一個人交往,那么他們很可能會攪錯。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第23句】: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領悟無常,不要等到無藥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終結才斷惡行善,不要等到面臨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離開人世才尋求解脫,不要等到身心分離才求生佛國。修行應當從小時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當下做起,從內心做起!
【第24句】:【佛心禪語】在紅塵中走,是生的無法逃避的選擇;大凡世上說已經真正地脫離了紅塵的人,我以為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徹底地被紅塵棄了,一種是頑固地將心死了。否則,身處紅塵之中,又如何不惹上塵灰,又如何能不在其中旋轉,不慢慢地變成紅塵中的一粒更小的塵土?
【第25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勢不可使盡——勢若用盡,禍一定來;福不可受盡——福若受盡,緣分必斷;規矩不可行盡——若將規矩行盡,會予人麻煩;好話不可說盡——好話若說盡,則流于平淡。
【第26句】:【禪心佛語】其實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正常的。因為你還年輕。如果人一開始便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怎么做,那生活便沒有了意義。你只有一路跋涉,歷經艱難和險阻,承受挫折和磨礪,嘗遍歡笑與淚水,才能最終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這才是活著的意義。
【第27句】:為什么我們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提高自己的說話水平,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多說些贊人、勵人、暖人的良言,而少講甚至不講罵人、貶人、傷人的惡語呢?
【第28句】:【佛心禪語】不經過培訓,家庭中的成員,就很容易盯著對方的短處,忘記了對方的長處和恩德,久而久之,強勢的短處使彼此不開心后,家中就很難相安無事了。所以,無論父母還是子女,家庭中的成員都應該用心觀察對方的長處。
【第29句】:有多少放下,就會有多少得到。舍得舍得,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得到了一些東西,必是舍去了一些東西。舍得就如太極圖里的黑白圖案,圓是永恒不變的,黑多就會白少,白多就會黑少。如若放下,就不會計較黑白,多少,得失。其實黑白,多少,得失,僅僅只是心底的幻覺。
【第30句】:蕓蕓眾生都虔心站在佛座下,都是平等的,但是五個手指尚有短長,又怎能期待所有人都有同一張面孔,同樣的心情?人與人外表上有高低胖瘦的不同,才有賞心悅目的人間風景;智力上有賢愚巧拙的區分,才有趣味橫生的社會百態。
【第31句】:【禪心佛語】佛法要弟子遠離“悔箭入心”,這是執著,執著于自己的缺點和過失而走不出來,一味否定自己,喪失希望和力量;如理的懺悔是放下,看到了過失,決心改正它,把自己從惡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反省過失不是為了打擊自己,而是為了更好向前。
【第32句】:大成之人,越夸越怕;小就之人,見夸就炸。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刀傷肉體,話傷靈魂;刀傷好醫,舌傷難治。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得意之事,不可再做;得便宜處,不可再往。
【第33句】:凡事太過較真,煩惱無處不在;而糊涂的人,不知如何計較,雖然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人生的大境界。我們喜歡仰慕著別人的幸福。學會理解,因為只有理解別人,才會被別人理解。學會寬容,因為人生在世誰能無過呢,人無完人。
【第34句】:【禪心佛語】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僅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實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第35句】:幸福的來處。幸福不自遠求,只來自一顆踏實安靜的心,來自一粥一飯中的清淡滋味,來自不驚不怖的安穩夜夢。沒有上上下下不定的憂慮,沒有左右為難的惶惑,沒有擔驚受怕的恐懼,沒有過去未來之間的踟躕。頂天立地,正氣浩然,安穩篤定,從容不迫。不動如山,寬廣如海,堅如金石,和如春風。
【第36句】:酒與酒文化本為一體,因為喝的人不對而逐漸疏離,結果,只剩下酒而不再有酒文化。酒可解憂,其實解憂的不是酒,是喝酒的氣氛和喝酒人的心境。許多人理解錯了,以為解憂之酒等同以酒澆愁,因此喝得越多,愁也更多。這實際上是不懂酒文化,酒本身沒有文化,是喝酒的人賦予了它文化的內涵。
【第37句】:許多人,窮其一生才弄明白,原來在我們追逐物欲,被欲望左右時,往往忽略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人生是個漫長的過程,每處細微都值得好好珍藏。
【第38句】:【佛心禪語】后來,慧遠禪師又迷上了書法和詩歌,每天專研,小有所成,竟然博得了幾位書法家和詩人的贊賞。但是他仔細一想:“我又偏離了自己的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很有可能成為一名書法家或詩人,而不是一位禪師。”
【第39句】:【禪語人生】幸福不需遠求,她來自一顆踏實安靜的心,來自一粥一飯中的清淡滋味,來自不驚不怖的安穩夜夢。沒有上上下下不定的憂慮,沒有左右為難的惶惑,沒有擔驚受怕的恐懼,沒有過去未來之間的踟躕。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難得平常心。順其自然,才能獲得內心的清靜;清心寡欲,才能獲得快樂的人生。做人要淡泊一些,看開一些。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凈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功德。懷有一顆平常心,平淡地看待世間的萬事萬物,豁達地面對人生的得失,放開欲望之手,讓幸福輕松到來。
【第41句】:【佛家經典禪語文案】有種修行叫經歷,有種修行叫閱歷,有種修行叫領悟。人生無常,無常的冷熱寒涼,無常的聚散離合,無常的生老病死。心在無常之中飄泊,幸福與凄涼居無定所。修行,讓你懂得應對無常。修得淡然,去留無意;修得堅韌,禍福不驚;修得寬容,隨緣自在。修行,是通往幸福的路。
【第42句】:【禪心佛語】若能懂得始終對自己好,生命就永遠沒有失敗。善待自己,學會寬恕,不在過去的錯誤中糾纏;學會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掙扎。你能寬恕多少、能退多少,實際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一個人,若能不跟自己較勁,處處放自己一馬,就是置心靈于曠野,給心靈以自由。
【第43句】:【禪心佛語】生活需要理解,不要把那些不理解的當做一種痛苦存在,可以把它當做一種客觀存在,心頭最大的傷口,不是傷害本身,而是經過了世間的洗滌,還在和煩惱較量,回頭是云煙,煩惱不永遠,人生的方向,就是路過痛苦,走向寬厚。
【第44句】:【佛心禪語】【大意】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沒有一點不可告人之事;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才學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絕對不輕易讓人知道。
【第45句】:每一個人路過這個世界,人海茫茫里都是彼此的路人甲,這所有的糾纏與灑脫,不回避承擔,不拒絕負載,容得下別人的唐突,做的了自己心地的主宰,就算人生再怎么渺小,也能活出那份清晰與深沉,自己內心的力量,去做自己生命的告白,路過這繁花光陰,若心已安,苦又何在?
【第46句】:【禪心佛語】對老和尚來說,每一個境界都是使他覺醒的。所以說,會用功的人,好壞的境界都可以生智慧,不會用功的人,處處都會生起貪嗔癡。
【第47句】:【一日禪文案】過去的總揮之不去,將來的卻遲遲未來。滿眼的迷茫,無限的空寂。望一眼嘆息崖,喝一碗夢婆湯。誰在輪回里垂淚,誰在塵世間無語。誰在神佛前祈禱,誰在流星下許愿。夜已深,又將逝去。但是它還會回來,就像憂傷陪同著回憶循環往復。塵土飛揚,流沙漫天,泯滅了記憶,痛可以忘,而傷卻不能忘。
【第48句】:一切的法,是用來修心,一切的物質,是用來幫助生活;任何物質只要能發揮其用途,就應該心滿意足。例如居住的地方只要能避風雨,身穿的衣服只要夏能蔽體、冬能保暖,吃的食物只要足夠維生,就應該覺得滿足。應以知足之心來看待世間物質,然后發揮善的功能,用于處事濟眾。
【第49句】:【禪心佛語】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
上一篇:佛說人生感悟的文案【512】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