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米篩子當玩具——耍心眼
【第2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無處可去,絕望。成語:走投無路。 明代《西游記》:“不須羅噪,但依我分擺:孫大圣和太子同領 著兵將下去,我們三人在口上把守,做個里應外合,叫他上 天無路,入地無門,才顯些手段。”
【第3句】:【新婚不如遠歸】(諺)剛結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別歸來的夫妻情愛熱烈。指久別歸來的夫妻情愛最深長。 也作新娶不如遠隔。 新娶還須讓遠歸。 新婚不如久別。
【第4句】:耗子拉秤砣——自塞門路
【第5句】:快考試了,我還像沒事似的看電視。媽媽不高興地說:“你是睡在棺材里不知死活。”(云南·瑞麗)
【第6句】:我在姥姥家玩,當我彎腰去系鞋帶的時候,姥姥家的那條狗卻跑了。我問:“這是怎么了?”姥姥說:“狼怕掂刀,狗怕彎腰,它以為你拾東西打它呢!”(河南·滑縣)
【第7句】:出了澡堂進茶館——里外涮(騙局)
【第8句】:吃河水長大的——管得寬
【第9句】:松木椽子——寧折不彎
【第10句】:在回來的公共汽車上,一位叔叔的錢包被小偷偷了。他哭笑不得地說:“唉!這年頭,有的人真是螃蟹不大,多長了兩只腳。”(安徽·淮北)
【第11句】:【吃黑飯,護黑主】(諺)吃的哪家飯,就保哪家主。舊指受雇于誰家,就維護誰家的利益,不必分是非與邪正。
【第12句】:【肚子里裝著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撓心】(歇)百爪:二十五只耗子共一百個爪子。形容人心煩意亂,心神不定。
【第13句】:小軍的鉛筆斷了,順手拿起水果刀去削,結果弄得一團糟。媽媽走上前說:“鐮刀不能砍大樹,斧頭不能割青草,什么事都要做得有規(guī)矩。”(湖南·長沙)
【第14句】:蟲蛀的老槐樹——腹內空空
【第15句】:晨晨整日無精打采的,還愛感冒。老師勸他要加強鍛煉時說:“凍凍曬曬身體強,捂捂蓋蓋臉皮黃。”(山西·萬榮)
【第16句】:【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挽歌郎,替喪家唱挽歌的人。指事 前的要求在事后提出,被動。明代《水滸》:“眼望旌旗至,專 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 饑時飯,渴時漿謂正應急需。成語:雪中送炭。明代 《古今小說》:“恰好王媼說起馬秀才,分明是饑時飯,渴時 漿,正搔著癢處。”
【第17句】:【剪草除根,萌芽不發(fā)】(諺)指除草必須連根除掉,才能除得徹底。 比喻必須從根本上消除禍患,不使它有再滋生的機會。 也作剪草若除根,萌芽再不生。 斬草除根,萌芽不發(fā)。
【第18句】:【旋的不圓,砍的圓】(慣)旋(xuan):用刀子轉著圈兒地削。轉著圈兒削成的東西不圓,用刀砍的倒圓。指事情反常,不合常理。
【第19句】:【百人百條心,千人千個樣】(諺)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性格,各不相同,這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樣。
【第20句】:【九九八十一,家家做飯坡里吃】(諺)九:自冬至日起,每九天為一“九”。指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過完,天氣轉暖,農家忙于春耕,顧不上在家吃飯,家家都把飯送到地里。
【第21句】:【里程碑】“里程碑”本是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里數的標志,引申為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階段性標志的大事件。里程碑源于我國古代。早在漢代以前,我國就已用土堆標記里程。故當日寸的里程碑稱為堠,亦稱里堆。東漢時是路側一里置一堠,唐代又改為五里一堠,十里雙堠。宋代以后,各地逐漸興起以石塊做里程碑,再以后又興起用條石,故而里程碑名副其實。現在用混凝土預制塊,刻上公里數,國道附加路線編號,如“107”國道,做里程標記。
【第22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許多紅色斑點。糟鼻子被誤認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擔壞名聲。也指徒有其名,并無其實。
【第23句】:人”,哥哥說她“要風度不要溫度”,媽媽說她“要俏不穿棉,凍死也不嫌”。(山東·沂水)
【第24句】:【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歇)坐騎:供人騎的馬,也泛指供人騎的獸類。四不像:麋鹿的俗稱,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從整體上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比喻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第25句】:【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諺)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藝達到驚人的高度,就必須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練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第26句】:腳上的泡兒——自己走出來的
【第27句】:【守著井喝不到水】(慣)比喻有現成的東西卻沒有辦法享用。
【第28句】:【大蝦燒三段,三節(jié)挨痛】釋義:大蝦分作三段燒,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難為。例句:她總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這一來,把我夾在當中,老鼠進風箱才兩頭受氣,大蝦燒三段,三節(jié)挨痛。一個“犯人”三家爭,龜喜要送,川島要命,瑞琪要縱,這差事昨伺候。
【第29句】:【放火自燒身】(慣)比喻本想謀害他人,最終卻害了自己。
【第30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釋義:朱:朱紅。接近好的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的可以使人變壞。例句:我們研究外國文學的,整天接觸外國的東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注意世界觀的改造,很容易接受外國的影響。
【第31句】:【嚼字眼】(慣)形容過分地斟酌字詞。
【第32句】:【輸錢只為贏錢起】(諺)指在賭博場上輸了錢的,往往都是開頭贏了錢被誘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計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計別人引發(fā)的。
【第33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慣)形容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34句】:我放學后貪玩弄臟了褲子,爸爸讓媽媽給我換條干凈的。媽媽數落了我半天后說:“現在穿的褲子就這一條,沒換的。”爸爸接著說:“怎么,老虎下山一張皮啊?明天給孩子再買一條吧!”(山西·洪洞)
【第35句】:【強龍不壓地頭蛇】(諺)地頭蛇:地方上有權勢、有影響的團伙。指外來勢力再大,也難敵地方上有影響的團伙。也指盤踞在地方上的惡勢力是難惹的。 也作強龍難敵地頭蛇。 強龍壓不住地頭蛇。 強龍斗不過地頭蛇。
【第36句】:【 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不用語言表達,心意已很明顯。 “盡在不言中”亦可單用。臺灣林海音《曉云》:“當我回眸向 她無可奈何地一笑時,我們真是‘盡在不言中’了。”
【第37句】:【蒙被子放屁——獨吞】見“被窩里放屁——獨吞”。
【第38句】:【喜鵲落在樹上——各占一個枝兒】(歇)比喻人各有各的意見和主張,或各有各的道理。
【第39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zhèn),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羽鎮(zhèn)守荊州,由于出兵進攻曹操,荊州沒有嚴密設防,上了東吳的當,孫權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40句】:狐貍精抱娃兒——大精(驚)小怪
【第41句】:【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諺)相隔千里,民風就不相同;相隔百里,習俗就不一樣。指地域不同,民風民俗就互不相同。
【第42句】:一同學從前打架斗毆,無所不干;如今是助人為樂,勤奮向上。他爸爸高興地說:“大樓中的電梯能上能下,沙發(fā)中的彈簧可屈可伸。他開始走正路了啊!”(陜西·西安)
【第43句】:媽媽和爸爸兩人相處得很好,從來不當著我的面吵架。有一天爸爸把菜燒焦了,媽媽很著急,當著我的面又不好意思吵爸爸,就瞪大兩只眼睛看著爸爸。爸爸也不著急,笑著對我說:“看,你媽媽又想讓我吃兩個大雞蛋了。”爸爸這么一說,把媽媽逗樂了。(河南·安陽)
【第44句】:我正在寫作業(yè),沒顧上與來的客人打招呼。媽媽敲著我的腦袋說:“在家不勤待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四川·渠縣)
【第45句】:飛機艙里伸出個巴掌來——高手
【第46句】:小叔和姑姑又在為看電視爭論不休,奶奶在外面一邊乘涼一邊說:“小偷逮個賊,誰也別說誰。出來涼快一個,不就啥事也沒有了?”(河南·南召)
【第47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連續(xù)做下去,就會有進展。浩然 《艷陽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兒一伸手,就算有頭 腦了。”
【第48句】:【八個金剛抬不動一個禮字】釋義: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拿金剛杵而得名。形容“禮”重,要講“禮”。例句:大尹道:“一個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高氏道:“這也難說,八個金剛拾不動一個‘禮’字哩!”
【第49句】:【水過鴨背不透毛】謂不深入,不徹底。《北京日報》(1987, 7,10):“簡單生硬的說教,好比廣東人說的‘水過鴨背不透 毛’,不能深入到人們的頭腦里去。”
【第50句】:【鳳凰飛在梧桐樹】(慣)比喻英雄或有功之人,地位得到提升。也比喻漂亮的女子找到了好歸宿。 也作鳳凰飛在梧桐上。 鳳凰落在梧桐樹。
【第51句】:花生的殼,大豆的皮——層管一層
【第52句】:牛拉磨子——走不出圈套
【第53句】:【親故親故,十親九顧】(諺)親故:親戚與朋友。指親戚故舊之間,遇事總會互相照顧。
【第54句】:【拍馬挨了踢,上勁崩了弦】(慣)比喻想討好人卻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卻辦成了壞事。
【第55句】:【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謂人要忠厚、誠實。巴金《我的幾個 先生》:“他活著也只是痛苦地捱日子。但是他并不憎恨社 會,他還保持著一個堅定的信仰:忠實地生活。用他自己的 話來說: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第56句】:老鼠啃書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第57句】:叔叔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差,叔叔每次問起他考的分數,他不是裝聾作啞,就是一溜煙兒跑開。在一旁的嬸嬸常對叔叔說:“窮怕客,富怕賊,麻花褲子怕站歪。咱兒子就怕提學習的事兒。”(河南·濮陽)
【第58句】:閻王爺照鏡子一鬼樣子;鬼相
【第59句】:【丟了鳳凰巢,找個老鴰窩】釋義:老鴰:烏鴉。比喻離開了條件好的地方,到了條件差的地方。例句:雖然當著她的面不叫,但是她怎么可能一點不知道?就是不罵她的人,也不免惋惜她實在是個傻瓜:“有福不會享”,“丟了鳳凰巢,找個老鴰窩。”
【第60句】:狗熊戴涼帽——里外不像人
【第61句】:【跌倒油瓶不扶】連不費力的小事都不愿意做,謂什么都 不管。劉紹棠《蒲柳人家》:“她本來長著一雙巧手,卻吃饞 了,呆懶了;平日橫草不動,豎柴不拿,油瓶子倒了也不扶。”
【第62句】:【打狗要看主人面】釋義:借指處罰人要看有關人的情面。例句:可它不是瘋狗是醉狗,況且又是田書記的狗,打狗要看主人面,誰敢下手。
【第63句】:玩具店里的娃娃——有口無心
【第64句】:過生日那天,爸爸給我十元錢,讓我自己買禮物。我跑到新華書店花十元錢買了一本注音《三國演義》。回到家,我問奶奶貴不貴,奶奶笑著說:“能買吃虧物,不買便宜嘴。”(河南·鄧州)
【第65句】:樓頂上唱歌——高調
【第66句】:【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慣)指家里只有單身一人。為對單身漢的諧謔語。
【第67句】:【社鼠不可熏去】見“城狐不灌,社鼠不熏”。
【第68句】:【舌頭長在人家嘴里】謂不能阻止別人說話。短篇小說: “閑話由人說,舌頭在人家嘴里長著,有什么辦法。”
【第69句】:我家才蓋了樓房,可爸爸又要買這買那的。媽媽說:“借的錢還沒還呢,你啊,抱個豬崽養(yǎng)養(yǎng),弄個心思想想。”(江蘇·泰興)
【第70句】:【騎過瘸驢吃過虧,再騎毛驢先看腿】(諺)騎過瘸腿驢,吃過顛簸苦,再騎毛驢就會先察看它的腿腳。 指在哪方面吃過虧,就會在哪方面格外小心。
【第71句】:堂妹在上幼兒園,挺能唱歌的。一天晚上,全家人要她唱幾首歌,她卻扭捏起來了。嬸嬸開玩笑說:“別客氣了,仨錢買個李子,誰不曉得你的底子;何必挽你上臺不上臺?”(江蘇·靖江)
【第72句】:【貓兒頭差事】(慣)貓兒頭:元代民間指勾結官府、稱霸一方的人,轉指訛索錢財的人。差事:被人派遣而去做的事情。比喻有利可圖的差事。
【第73句】:【洪洞縣里沒好人】這句俗語是句氣話,意思是對某個地方的一些人有不滿,埋怨到整個地方,說這一個地方沒有好人,便用“洪洞縣里沒好人”來指代。實在是冤枉了洪洞縣。 “洪洞縣里沒好人”源自京劇《玉堂春》。此劇唱腔動聽優(yōu)美,普及率很廣,上歲數的人幾乎入人都能哼上幾句,要不然也不會形成俗語。劇情是聰明美貌的少女蘇三,因家貧被賣到妓院,她反抗迫害婦女的娼妓制度,追求自己所愛,執(zhí)著地愛上了青年王金龍。老鴇看王金龍把銀子花光用完,連打帶罵把他趕出妓院。蘇三偷偷將自己的私房錢送給王金龍,發(fā)誓若非金龍日后來娶,她永世也不會嫁人。老鴇見蘇三如此固執(zhí),沒法做妓院的搖錢樹了,正好有個山西洪洞縣的闊佬富豪沈燕林看上了蘇三,兩下一拍即合,老鴇將蘇三賣給了這姓沈的惡人為妾。蘇三不從,大吵大鬧,把沈妻也煩死了。沈妻伙同私通的奸夫,下毒藥要害死蘇三,沒想到沈燕林誤吃了毒食猝死。奸夫淫婦一不做二不休,惡人先告狀買通官府,誣陷蘇三害死了沈某人。在起解前往省城太原的途中,蘇三見老解差崇公道是個好人,遂認崇公道為干爹。蘇三邊走邊唱,向干爹訴說自己遭遇的不幸,對加害于她的縣官、妓院老鴇、姓沈土財主、淫婦沈妻及其奸夫等痛加斥責,越說越氣,因為這些人都是當地的,最后說道:洪洞縣里沒好人!她也沒想到,編劇也沒想到,這句話竟成了一句使用率非常高的俗語。只是冤枉了洪洞縣的好人。
【第74句】:【有多大的籠子,養(yǎng)多大的鳥】釋義:比喻要根據條件辦事。例句:按說,應當有多大的籠子,養(yǎng)多大的鳥!可我……
【第75句】:【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舊指皇帝之下的宰相。借指其地位 僅次于一個重要人物。香港梁鳳儀《千堆雪》:“在公事上 頭,他早晚會變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權勢,不是旁 人輕易求得。”
【第76句】:口技表演——嘴上的功夫
【第77句】:【外頭趕兔,屋里失獐】(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像鹿而比鹿小,頭小而尖,毛較粗,沒有角,皮可制革。外頭趕著捉兔子,家里卻丟了獐子。比喻貪小而失大。
【第78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諺)指將領在前線作戰(zhàn),皇命如不利戰(zhàn)事,可以不接受。
【第79句】:【人人有面,樹樹有皮】(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臉面,就像每一棵樹都有樹皮圍裹一樣。指人人都應該珍愛自己的面子,維護人格尊嚴。 也作人有臉,樹有皮。 人人有臉,樹樹有皮。
【第80句】:【新婚三天沒大小】見“洞房三天沒大小”。
【第81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無須改名 換姓,躲避隱藏。古華《浮屠嶺》:“想過了,我行不改名,坐 不改姓,到時候壞了事,左不過我一人去領罪,坐牢,決不牽 連旁的叔伯、老表!”
【第82句】:【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釋義:比喻缺少誰也無關緊要,事情照樣進行。例句:他不同意,地球就不轉了?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要按他的意思,“地下革新組”根本平不了反,我和袁師傅這輩子別想再翻身。我看,只要大伙要求上新產品,他一個人擋不住!
【第83句】:白衣秀士王倫當寨主——容不得人
【第84句】:半路上的新聞——道聽途說
【第85句】:【下的是牛馬力,吃的是豬狗食】見“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
【第86句】:吃過晚飯,媽媽看天色還早就去備課,可是沒備多久天就黑了。媽媽說:“怎么黑得這么快呀?我還沒備完一堂課呢!”爸爸說:“天黑做不久,天亮困不久。”(湖南·株洲)
【第87句】:【隔行如隔山】釋義:比喻行業(yè)不同,互不了解。例句:參謀長雖然是日本帝國大學畢業(yè),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們取聯絡便不如小喜,況且小喜又是與秘書長那個系統(tǒng)有關系的,因此參謀長便得讓他幾分。
【第88句】:【紙糊的燈籠——一戳就破】(歇)用紙糊成的燈籠經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種勢力十分虛弱,不堪一擊。 也作“紙扎的燈籠——一戳就破”。
【第89句】:【種田不離豬,教子不離書】謂各種職業(yè)各有不同的特點, 語文圖書:“要當知識分子,就必須有閱讀的習慣。俗話說, 種田不離豬,教子不離書。干一行有一行的特點。”
【第90句】:【屋漏又遭連夜雨】倒霉的事碰到一起了。明代《古今小 說》:“舟中一應行李,盡被劫去,光剩個身子。正是:屋漏更 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
【第91句】:【打皮科兒】(慣)指開玩笑,逗笑。
【第92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第93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諺)指養(yǎng)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等花盛開時供人觀賞,只不過十來天。泛指凡美好的事物,為之付出的代價總是高昂的。
【第94句】:船老大坐后艄——見風使舵
【第95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諺)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漢背后有好漢。
【第96句】:【嘔心血】(慣)形容費盡心思,苦心思索。
【第97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慣)譏諷人心氣太高,想得到根本得不到的東西。 也作癩蛤蟆想天鵝肉吃。 癩蝦蟆妄想天鵝啖。
【第98句】:【打人不過先下手】(諺)不過:沒有超過。指打仗或爭斗,先出手就能取得主動,后下手不免吃虧。
【第99句】:板上釘釘——變不了;沒跑;實實在在;穩(wěn)打穩(wěn)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