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兩個縣長摔跤——官倒
【第2句】:【爭氣不爭財】(諺)指做事只求爭口氣,即使在錢財上受損也愿意。
【第3句】: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聽不進
【第4句】:【山雞不敢配鳳凰】(諺)山雞:野雞。鳳凰:古代傳說中百鳥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門望族。
【第5句】:【殺人不眨眼】(慣)形容非常殘暴、兇狠。
【第6句】:【只能會意,不能言傳】只能自己體會,不能明說。海外於 梨華《尋》:“這兩字很難解釋,只能會意,不能言傳。”
【第7句】:當包工頭的爸爸一下子承包了兩座大樓,媽媽問:“你有把握嗎?”爸爸蠻有信心地說:“我如果沒有金剛鉆,哪敢攬這瓷器活?”(山東·單縣)
【第8句】:爺爺很喜歡我,每次有好吃的東西都要給我留一些,媽媽說:“你爺爺吃一個螞蚱都要給你留兩條腿。”(四川·遂寧)
【第9句】:【求爺爺,告奶奶】爺爺奶奶難伺候。謂盡了最大的努力 求人家幫忙。相關的:求哥哥拜姐姐。王朔《青春無悔》: “昨天我好不容易搞了輛車,求爺爺告奶奶請了幾個人去給 你搬家,你可好,連個招呼也不打。”
【第10句】:臭蟲鉆進花生殼——硬充好仁(人)
【第11句】:【不嚴不成器,過嚴防不虞】(諺)不虞:不測。對子女的教育要從嚴,不嚴不能成材;但過嚴又會出問題。
【第12句】:【不依規矩,不成方圓】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比喻不按照法則或規矩辦事,事情辦不好。“依”又作“以”。例句:這都是廠里造船造機亂哄哄的形勢造成的,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嘛!你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一些落后的人當然會鉆空子!
【第13句】:【摸不著門兒】(慣)比喻弄不清情況,不知究竟。
【第14句】:能吃能睡,長命百歲。
【第15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慣)指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也作“借你口中言,傳我腹中事”。
【第16句】:【打開天窗說亮話】(慣)天窗:開在房頂上用來采光的裝置,似窗。 比喻有話明講,不隱諱。 也作“推開天窗說亮話”。
【第17句】:【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慣)見:同“現”。指交易未成,錢物俱在,雙方都沒有受到損失。
【第18句】:我整理了幾篇日記,讓姐姐幫我寄給報社寄去。誰知姐姐瞅了一眼說:“不行,不行,哪有你這種日記,東拉被子西扯氈,誰看啊!”我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陜西·成陽)
【第19句】:【船多不礙江,車多不礙路】謂互不妨礙。明代《金瓶梅》: “我也不多著個影兒在這里,巴不得來總好。我這里也空落 落的,得他來與老娘做伴兒。自古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 路。”
【第20句】:【兩面光】(慣)比喻做事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第21句】:【知道鍋是鐵鑄的】知道原委。鐵鑄的,注定,兼含無法改 變之意。清代《醒世姻緣傳》:“珍哥問了抵償,方知道鍋是 鐵鑄成的,扯了晁大舍號啕痛哭。”
【第22句】:我愛說話,爸爸媽媽不喜歡我話多。爸爸說:“你知道人為什么長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兩只手,而只有一張嘴?”我回答不上來。后來,在爸爸媽媽啟發下,我明白了:要多聽,多看,多干,少說話。(甘肅·華亭)
【第23句】:【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
【第24句】:過了白露的莊稼——天不如一天
【第25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26句】:【 吃烙餅嫌牙疼】懶惰,不愿意花力氣。馮德英《苦菜花》: “這些吃烙餅還嫌牙痛的女人,都是橫草不拿成豎草的懶 貨。”
【第27句】:【人生難得遇知音】(諺)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知心的伴侶或朋友。 也作人生難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28句】:【推完磨,殺老驢】(慣)比喻事成之后,鏟除有功勞的人。
【第29句】:【大海哭孩臉,一天變三變】(諺)哭孩臉:動不動就哭的小孩的臉。 指大海的水面變化莫測,一會兒風平浪靜,一會兒風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兒面,一朝變三變”。
【第30句】:【無病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諺)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精神自然輕松愉快;再有個兒子繼承家業,一切就都感到滿足。多指在私有制社會里,有個頂門立戶的繼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31句】:【倒插門】(慣)比喻男子到女方家里結婚落戶。 也作“倒踏門”。
【第32句】:【小雨濕衣裳】輕微的事情,也會有害處。戴厚英《人啊 人》:“雨不大,濕衣裳,話不大,傷心腸。
【第33句】:【你立你的功,我撞我的鐘】撞鐘,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敷衍了事。謂不求上進,自甘落后。《北京日報》(1985,1, 14):“其實,見人受重獎眼紅,也不全是什么壞毛病,至少比 那種你立你的功,我撞我的鐘,見別人受重獎連眼珠子都不 眨一下的人要好得多。”
【第34句】:姥姥見我要把剩飯倒掉,馬上攔著說:“唉!百粒不成面。吃了不痛扔了痛啊!”(江蘇·鹽城)
【第35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36句】:【事在人為】(諺)指事情的成敗在于人為的因素,與天命無關。
【第37句】:【路上行人口似飛】(諺)指凡人們關心的新鮮事,總是傳得極快。
【第38句】:星期天,我村來了個算卦的,我跟著看熱鬧。凡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讓他看,他都這樣說:“推著小車上高山,嘰里咕嚕向下翻,你過去酸、辣、苦、甜都過過,今后財廣福又多。”(河南·鄢陵)
【第39句】:【逐客令】“逐客令”一詞源自戰國后期的秦國。起因是韓國派了一個水利工程師,名叫鄭國,他幫助秦國修建了一項水利工程鄭國渠。其目的是讓秦國把人力物力消耗在工程上,沒有力量對外用兵。這個陰謀被揭穿后,秦王大怒,下令把別國在秦國做官的人一律驅逐出境,即驅逐客卿。李斯是楚國人,當然也在被驅逐之列,于是李斯就寫下了著名的文章《諫逐客令》,文章寫得有理有據,終于感動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做了“廷尉”,相當于最高法院院長。后來,李斯又幫助秦王統一了六國,秦王才改王稱帝。
【第40句】:【此可忍,孰不可忍】釋義:此:這,這個。“此可忍”又作“是可忍”。孰:什么,哪個。這如果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指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例句:到現在,竟自屈膝自卑,叫外來的居上,此可忍,孰不可忍!
【第41句】:趕腳的騎驢——圖個眼前快活:一時的快活
【第42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一俗語在百姓當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處于中間狀態,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詞;也指滿足現狀,不求進取的中游思想。此語源自《后漢書·趙岐傳》注引《三輔決錄》,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西漢時,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書法度嚴謹,儀態端莊,為人推崇。另外兩位書法家趙襲和羅惲草書成就很高,然而卻狂妄自負,遭到眾人的鄙視。書法家張伯英在給朋友朱賜的信中稱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余。”此后,由專指書法推及生活諸事。
【第43句】:【扒灰】在民間都把貪戀兒媳婦姿色,而與兒媳通奸的老公公,叫做“扒灰”,也有叫“扒灰頭”的。“扒灰”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說法有二。一說清代李元復《常談絲錄》卷八載:“俗以淫于子婦者為扒灰,蓋為污媳之隱語。”“扒”通“爬”,爬行于灰上,則要玷污膝蓋,“膝”、“媳”音同,污膝隱為污媳,因而將公公與兒媳通奸稱為“扒灰”。另一說為,據康家瓏先生的《中國語文趣話》引述清代王有光的考證說:“翁私其媳,俗稱扒灰。鮮知其義。按昔有神廟,香火特盛,錫箔鏹焚爐中,灰積日多,淘出其錫,市得厚利。廟鄰知之,扒取其灰,盜淘其錫以為常。扒灰,偷錫也。錫、媳同音,以為隱語。”這段話最后說得明白,“扒灰”就是為“偷錫”,由于“錫”和“媳”同音,所以人們用“偷錫”做了偷奸兒媳的隱語了。
【第44句】:鱉咬手指頭——不放
【第45句】:【花不好,是自家栽的】(諺)花兒縱然不好,也是自己親手栽下的。 比喻兒女不好,也總是自己養的,只怪自己沒教育好,該關愛時還得照樣關愛。
【第46句】:【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見“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
【第47句】:下雪那天早晨,媽媽送我上學。一位漂亮的阿姨穿著毛呢套裙,站在107國道邊等車,兩只手凍得不停地搓揉。媽媽見了對我說:“這可真是大雪天穿裙子——美麗動(凍)人。”(河南·信陽)
【第48句】:【財帛動入心】(諺)財帛:錢財(古時以布帛為貨幣)。謂錢財能打動人的心。
【第49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是經常用到的一句俗語,意思是高人之外有高人,多用于批評告誡那些自以為高明的人。它源自于《敦煌曲·何滿子四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它告訴我們,當我們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出色、很優秀,但也不要驕傲,更不要自滿,因為這個世界很大,到處人才濟濟,很可能有人比我們在這方面更出色,更優秀。體育比賽中的一流高手,常有被名不見經傳的人打敗。所以,一個人,無論做什么,就算在一定范圍內很優秀了.但還要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應該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才是聰明人所為。別人就是一面鏡子,用別人的長處,照看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50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釋義:只要努力干,就可以辦到。例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沒有能耐蓋上三間房,買上二畝地。”
【第51句】:【和尚打傘——無發無天】(歇)發:頭發,諧“法”。天:天空,轉指天理、常理。和尚不留發,打起傘來又遮住了天。指目無法紀,肆無忌憚地做壞事。常含責罵意。 也作“和尚撐傘——無發無天”。
【第52句】:【給臉上抹黑】見“往臉上抹黑”。
【第53句】:【稍粗膽壯】(諺)稍:賭資。指上賭場帶的賭資多,膽子就壯,膽壯往往能贏錢。也泛指資金充足,周轉自然不用發愁。 也作“稍長膽自壯”。
【第54句】:【 光許愿,不供獻】說空話,不兌現。成語:輕諾寡信。馬 烽《太陽剛剛出山》:“我知道你這個人光許愿,不供獻。”
【第55句】:我正在看電視,媽媽讓我過去吃飯,我說不吃。結果,媽媽剛把飯放進冰箱里,我又要過去吃飯。媽媽說:“你可真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呀!”(河南·許昌)
【第56句】:【破風箏,抖不起】來了抖,風箏在風中抖動,借指抖不起威 風。海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一點兒也不錯,青青。我 摸著的是我這輩子最光彩的日子。現在是破風箏,抖不起 來啦!”
【第57句】:弟弟因為一件小事和同學吵起架來,媽媽見了,批評他說:“應忍且忍,該耐則耐,省事免災。你可不要學麻雀吃不下二兩谷二小肚量啊!”(浙江·余姚)
【第58句】:【和尚的腦袋——沒發】(歇)發:頭發,諧“法”。指沒有辦法。 也作“和尚的腦殼——沒發”。
【第59句】:【長嫂為母】(諺)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親一般。指尊敬長嫂,要和尊敬母親相同。
【第60句】:【不識風云事,休在山里行】(諺)風云事:風云無常的天氣變化。指山中風云變幻不定,摸不準天氣變化的規律,就不要在山中行走。比喻社會人事復雜多變,沒有適應能力就難在其中周旋。
【第61句】:【 山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山中,指神仙所居之處;世上, 指人間。這本是一種神話傳說,但它的想象符合時間是相 對的這一科學思想。現多用來指與世隔絕,閉塞。張賢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說不定下山以后,山下就成了另外 一個世界了。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呀!”
【第62句】:哥哥要外出做工,媽媽幫他裝了許多衣服。哥哥嫌多,媽媽說:“飽拿干糧,熱拿衣裳——寬備窄用嘛!”(河南·鄧縣)
【第63句】:【雙日不著單日著】不是雙日就是單日,謂逃避不了。明 代《水滸》:“賊老咬蟲,不要慌!我不看宋押司面皮,教你這 屋里粉碎!教你雙日不著單日著,我不結果了你,不姓唐。”
【第64句】:【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細或經過。 也作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腦。 半夜摸黃瓜——不知頭尾。
【第65句】:杏和麥,如果不熟,總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們總說:“杏熟一天,麥熟一晌。”(河南·靈寶)
【第66句】:【仁不統兵,義不聚財】見“慈不掌兵,義不主財”。
【第67句】:屋角里的老鼠——會鉆
【第68句】:小紅參加了中考,鄰居王大媽說:“這回小紅考重點高中可是甕中捉鱉——十拿九穩的了。”可小紅卻謙虛地說:“大媽,您過獎了。我這也是麻袋上繡花——基礎太差呀!咱粗瓷大碗的咋能雕出個細花來?”(山西·臨猗)
【第69句】:【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釋義:龍王:傳說中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云降雨。發大水是龍王管的事情,大水把龍王廟沖了,是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造成的。比喻自己人之間由、于不認識而發生矛盾沖突,造成誤會。例句:賣瓢人差不多一下子跳起來,就像多年未見面的八輩子老姑舅親似的,一把攥住姑娘的手,“哎呀!真是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啊!原來你是公社婦聯魏主任哪?”
【第70句】:【 依樣畫葫蘆/照葫蘆雷瓢葫蘆】胡亂,音近,含大體上近 似之意。差不離照原樣子辦。照,也說:比。成語:照貓畫 虎。海外陳若曦《遠見》:“不久也就摸到了竅門,可以依樣 畫葫蘆。”
【第71句】:【誰家敢掛無事牌】釋義:說明誰家也不可能沒有事。例句:親戚處,這都是常情嘛!誰家敢掛無事牌,保證沒得個三長兩短的?
【第72句】:【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現象,內 行人能夠看出規律、技巧。張賢亮《綠化樹》:“俗話說,外行 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即使他干端坯遞泥這樣的簡單勞動, 我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第73句】:【下課】“下課”一詞原本是教學用語,指一堂課結束。現在卻增添了新的詞意,指體育教練因執教能力被迫停教。它源自四川的球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經過四川球迷們的演繹,下課詞義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變成了足球隊教練被迫離職的一種生動寫照。“下課”最初應用在中國足球隊第一任外籍教練施拉普納身上。當時這位德國老頭告訴中國球員,如果不知道將球往哪踢好,就往門里踢,1993年中國足球隊卻在成都慘敗,而在成都也破天荒地響起了“施拉普納,下課”的憤怒聲音。從此,“下課”一詞被廣泛地應用在足球領域,隨后,又被廣泛地引申到其他體育領域,幾乎與引咎辭職同義了。同時,也用于指示某些事物該被淘汰的意思。
【第74句】:【見亮早收篷】及時結束,以免被動。張春帆《九尾龜》: “老實對你說,我不是省事的人物,叫你自家見亮早早收篷; 如若再要不知進退,隨口胡言,那時間莫怪我反面無情,不 留你的地步。”
【第75句】:爸爸準備去鋤花生地,媽媽說:“天不下雨,地里沒草,苗都快旱死了,不要鋤了。”爸爸接過話頭說:“鋤頭有墑,杈頭有風,還是鋤鋤好。”(河南·商丘)
【第76句】:【心急喝不了熱鍋粥】謂操之過急,達不到目的。類似的: 性急吃不上熱豆腐。陸文夫《圍墻》:“其實大可不必,心急 吃不了熱粥,你不讓虱子叮,就得被蛇咬,脫光了膀子是會 傷風的,這是經驗。”
【第77句】:【端誰的碗,受誰管】釋義:吃誰的飯,給誰干活,就得受誰管。例句:張楓林欲擒先縱,故意拿捏著說:“端誰的碗受誰管。人家蹺起腿來比咱們腦袋都高,不斗意氣,不生閑氣,閉著眼睛活著吧。”
【第78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79句】:張大爺大半輩子給人們燒穿,一次,卻不慎讓火把手燒個大泡。張大爺氣惱地說:“真是終年打鷹,今天卻被鷹給叼了眼。”(河南·開封)
【第80句】:【牢門口的匾——后悔遲】(歇)舊時監獄門口的匾上常題“后悔遲”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錯了事才悔悟,已經來不及了。
【第81句】:【時間就是生命】(諺)指人的一生在時間中度過,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也指搶救人的生命是爭分奪秒的事,爭取時間就是爭取生命。
【第82句】:【明星】“明星”現多指在文體等方面成績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說天。“明星”,古書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這是肉眼能觀察到的亮度較高的星。有月,眾星捧月。無月,明星耀眼。這是“明星”一詞的最早出處。其次再說地。《太平廣記·采仙錄》日:“仙女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明星”原是華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眾人仰慕。所以,近代人們常以“明星”比喻成績卓著、出類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領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電影明星”、“歌星”等。眾明星參加晚會叫“今夜星光燦爛”。
【第83句】:【靠右行】“靠右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交通規則(火車除外),它源自歐洲。古代歐洲軍隊在路上相遇時,就有靠右邊走的規定,這是為了避免右手執的武器造成碰撞發生誤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羅伯斯庇爾發布命令,所有巴黎的馬車和行人一律靠右邊行駛。后來被拿破侖征服過的歐洲國家,如瑞士、德國、意大利、波蘭和西班牙等,相繼實行靠右行駛的交通規則。后來,全世界多數國家采納了這一交通規則。
【第84句】:張五第一次偷東西,被公安局抓走批評教育了一陣就放了出來。可他回來不久又去偷,結果判了刑。村里人說:“他啊,是不當和尚頭不冷,不打棍子不知疼,非得好好整治一下不可!”(山東·文登)
【第85句】:晚上,我寫完作業正準備睡覺,誰知爸爸卻讓我把語文、數學再復習一下。爸爸說:“早起多長一智,晚睡多增一聞。”(安徽·安慶)
【第86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諺)指種的什么,就收獲什么。多比喻人有什么行為,就會有什么結果。 也作“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第87句】:干著指揮有威信,坐著指揮話不靈。
【第88句】:吃人不吐骨頭——心狠手辣
【第89句】:【搗叉子】(慣)指故意挑毛病。
【第90句】:【心中有事入夢難】(諺)指心里有事困擾,人就很難睡著。
【第91句】:坐著飛機放聲唱——高歌猛進
【第92句】:【張公帽兒李公戴】(慣)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 也作“張冠李戴”。
【第93句】:白衣秀士王倫當寨主——容不得人
【第94句】:隔壁的表哥最近從外地打工回來,訴說外面如何苦……奶奶說:“這就應了那句老話:錢難掙,屎難吃,王八好當氣難出。”(山西·平陸)
【第95句】:大伯家的小姐姐能說會道,姑姑家的小表弟卻不善表達。奶奶笑著對我說:“你小姐姐說起話來有梗就能添出個葉,有苗就能說出朵花;你小弟可差遠了,他是茶壺里煮餃子,肚子里有貨嘴里卻吐不出。”(黑龍江·哈爾濱)
【第96句】:【八十歲的老頭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歇)吹打: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形容人氣力不支。
【第97句】:【做人家】(慣)指省吃儉用。
【第98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99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精辟到毒死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