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屙屎的死在糞坑里——臭鬼】(歇)臭:諧“丑”。指相貌丑陋的人。
【第2句】:【鳳凰不入烏鴉巢】(諺)鳳凰:傳說中的鳥中之王。烏鴉:鳥,全身羽毛黑色。鳳凰不會進入烏鴉的窩。比喻清白的人不去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家。
【第3句】:【三天兩頭歇】經(jīng)常中斷,停止。歇,亦可換用其他動詞, 意思也隨著改變,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廠倒有七個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兩頭歇!”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借指事多解決不了,只好由它去。 臺灣梁實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 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虱多不癢,債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第4句】:【兵無糧自散】(諺)兵:指軍隊。 軍隊要是斷絕了糧草,自然就會解體。指糧草是行軍用兵的生命線,缺糧斷草就意味著不戰(zhàn)自敗。
【第5句】:【外行人看熱鬧,內(nèi)行人看門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現(xiàn)象,內(nèi) 行人能夠看出規(guī)律、技巧。張賢亮《綠化樹》:“俗話說,外行 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即使他干端坯遞泥這樣的簡單勞動, 我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第6句】:【雞孵鴨子,白忙活】為別人白忙一陣。特指為別人撫養(yǎng)子 女。成語:為人作嫁。電視劇:“給別人看孩子,看一個喜歡 一個,雞孵鴨子,白忙活!”
【第7句】:【有他不咸,沒他不淡】作用不大,顯不出他來。古華《九十 九堆禮俗》:“誰都不曾把她放在眼里,正如老話講的:有他 不成,沒他不淡。”
【第8句】:【荷花結(jié)籽心連心】釋義:比喻關系密切,一條心。例句:這個事,我們知道你丁主任心里是明白的。丁主任啊,咱們是有八拜之交的知己呀,荷花結(jié)籽心連心.你一定要多關照。
【第9句】:【菩提樹】“菩提樹”是經(jīng)常碰到的一個名詞,特別是影視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菩提樹是佛教中的圣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么一首關于菩提樹的偈子,流傳甚廣。那么,菩提樹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覺樹”、“道樹”、“思惟樹”、“佛樹”,屬于桑科,原產(chǎn)于東印度,為常綠喬木。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于球形花囊中,花為囊熟時呈暗橙色,內(nèi)藏小果。 “菩提”為古印度語(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菩提樹與佛教淵淵頗深,據(jù)傳說,兩千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輕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jīng)過多年的修煉,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zhàn)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佗。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第10句】:媽媽心情特別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媽媽高興的時候說:“媽媽,我的鞋破了,你再給我買雙新鞋吧!”媽媽說:“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驢尾巴還想驢屁股。”(河南·沁陽)
【第11句】:【伸著腦袋讓人彈】謂不會處理事情,老是被動,吃虧。浩 然《艷陽天》:“他有什么謀略,光會伸著腦袋讓人彈。”
【第12句】:【捂著耳朵捅鈴鐺】見“堵著耳朵搖鈴鐺”。
【第13句】:【解剖麻雀兒】喻對有代表性的事物作調(diào)查研究。王蒙 《風息浪止》:“這是個典型事件,我要解剖這個活麻雀。”
【第14句】:【戴屎盆】(慣)比喻擔壞名聲。
【第15句】:安眠藥吃過量——不覺醒
【第16句】:【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
【第17句】:春季的一天,我和媽媽去田里插秧,天突然下起了雨。媽媽說:“這個鬼天氣,真沒用。”該插晚稻了,太陽火辣辣的,又聽媽媽說:“這個鬼天氣,要你晴又不晴,要你雨又不雨。”我奇怪地問:“媽媽,為什么插早稻要天晴,而插晚稻又要下雨呢?”媽媽說:“早禾不怕火燒天,晚稻不怕水淋田。”(江西·全南)
【第18句】:【廬山真面目原】為蘇軾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山中。”借指真實情況。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凡到 華盛頓的旅客,少不了到白宮光顧一番,借睹‘廬山真面 目’。”
【第19句】:【只見和尚吃饅頭,不見和尚受戒】只看到好處,看不到困 難。臺灣梁實秋《雅舍散文二集》:“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 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 只有苦沒有樂。”
【第20句】:【吃柳條拉雞籠——肚子里編】(歇)編:本指編織、編制,轉(zhuǎn)指編造、捏造。指某事是有人編造或存心捏造出來的。
【第21句】:【趁熱好打鐵】釋義:比喻做事要抓住時機。例句:“趁熱好打鐵,把剩下的這些崗樓都他媽的一掃光吧!”
【第22句】:老貓看游魚——干著急
【第23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 #NAME?
【第24句】:【行行出狀元】(諺)行:行業(yè)。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指不論哪一個行業(yè),都有本行業(yè)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也作行行出狀元,業(yè)業(yè)有高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第25句】:腳踏樓梯板——步步高升
【第26句】:【拉硬弓】(慣)l比喻態(tài)度強硬,不肯服軟、認輸。2比喻能擔當重任。
【第27句】: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顧后
【第28句】:【鍋開著等下米】釋義:開:液體沸騰。比喻十分緊迫。例句:母親心疼女兒,說道:“過幾天再說吧吧,這也不是鍋開著等下米的事兒。”
【第29句】:【籮里揀瓜——揀得眼花】(歇)指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個。
【第30句】:到了種麥的時候,爸爸非常著急。媽媽卻說:“霜降種麥.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遲。還早著呢!”(河南·博愛)
【第31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人跑了,其他東西跑不了,不怕他跑 了。清代《儒林外史》:“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 然有個料理。你明日到我寓處來。”
【第32句】:【天有陰睛,月有圓缺】釋義:比喻人生之路,有時平坦幸運,有時坎坷倒霉。例句:我安慰他說:“‘天有陰晴,月有圓缺’。碰上這種東西。算咱們倒霉。”
【第33句】:【山高皇帝遠/天高皇帝遠】地區(qū)偏遠,政權管轄不到。趙 樹理《孟祥英翻身》:“這地方是個山野地方,從前人們說山 高皇帝遠,現(xiàn)在也可以說山高政府遠吧,離區(qū)公所還有四五 十里。”
【第34句】:呂布拜董卓——挑肥揀瘦
【第35句】:【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見“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36句】:天安門升旗——太陽出來了
【第37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來。我剛勸了一句,就聽小光沖著我吼道:“魚向魚,蝦向蝦,雞婆婆不向扁嘴鴨。你別幫他來對付我!”(河南·淅川)
【第38句】:【大軍未到,糧草先行】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第39句】:【不會做飯的看鍋,會做飯的看火】(諺)火:火候。指生手做飯,只看鍋里;行家做飯,只看火候。 比喻會辦事的人,總是掌握時機,不讓時機錯過。
【第40句】:姐姐在地里撒了紅蘿卜籽,誰知過了幾天苗也沒長出來苗。媽媽說:“紅蘿卜是七天三水,不出就毀。怕是沒指望了。”(河南·偃師)
【第41句】:爺爺嬌慣我,每次要零花錢總是不少給。這事讓嚴厲的爸爸知道了,他說:“你呀,真是老母豬拱虛土,盡往省勁兒的地方拱。”(河南·新鄉(xiāng))
【第42句】:挑著磨盤背著碾——負擔太重
【第43句】: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風——無拘無束;無影無蹤
【第44句】:【抱佛腳】“抱佛腳”比喻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抱佛腳”是佛教禮拜的一種形式。佛教徒禮拜時,雙膝、雙肘和頭部都著地,叫五體投地;雙膝、雙肘著地而頭頂尊者之足叫頂禮;雙膝著地而舉手加額叫膜拜;雙膝著地而手捧尊者之足叫抱佛腳。然而,“抱佛腳”的源頭還有一個故事。明代張誼的《宦游聞》記載了一個故事:云南之南有個國家,官民都崇尚佛教。有一個罪犯應判處死刑,當局追捕的急,他驚慌地逃到佛寺內(nèi),抱住佛腳痛哭,表示愿意出家當和尚,痛改前非,悔過自新,終于得到了官府的赦免。這個故事說的是悔改還不晚,后來演變?yōu)椤捌綍r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語義變?yōu)榕R時應急是來不及的。
【第45句】:【神一套,鬼一套】(慣)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騙人。
【第46句】:【老鼠眼睛——寸寸光】(歇)形容目光不明亮,或目光短淺。 也作“老鼠眼兒——就看鼻子尖兒”。
【第47句】:【老牛走道兒——一步一個坑兒】(歇)形容做事踏實,一步一個腳印。
【第48句】:【雙簧】“雙簧”是一種曲藝形式,兩個人配合演出,一人在前面表演動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說或唱,后邊的人說什么,前邊的人必須做什么動作,配合默契。這種藝術形式的來源,據(jù)說與慈禧太后有關。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民間藝人黃氏兄弟二人同臺表演笑話,幽默風趣。哥哥叫黃大笑,弟弟叫黃二笑。不久,兩人被召進宮中,常為慈禧太后演出。他倆的精彩演出,竟逗得一向面孔嚴峻的“老佛爺”笑口大開,捧腹不止。一天,慈禧過生日,傳下懿旨,召黃氏兄弟進宮表演。但是偏偏不巧,黃大笑得了感冒,聲音沙啞,幾乎發(fā)不出聲來。他們知道,今天不比往常,若是誤了場,就會大禍臨頭。于是他們急中生智,想法應付,黃二笑對哥哥說:“我藏在后面,你在前面做動作表演好了。”他們就按此法表演,想不到演出十分成功,樂得慈禧太后和大臣們前仰后合。不過演到最后,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兄弟倆跪地請罪,西太后不僅沒有懲罰他們,還賞賜了銀子,說:“別看你們演的是雙黃,反而更精彩呢!”后來經(jīng)過黃氏兄弟和后輩藝人的不斷探索,這種節(jié)目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并正式命名為“雙簧”,也叫“雙鱗”。“雙簧”從“雙黃”而來。后來,“雙簧”詞義有所發(fā)展,用來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縱的陰謀活動。現(xiàn)常用來揭露或指責二人相互勾結(jié),共達一個隱蔽目的的做法。例如毛澤東就有一篇揭露美、蔣勾結(jié)的著名文章——《赫爾利和蔣介石的雙簧已經(jīng)破產(chǎn)》。
【第49句】:鄰居家的皮皮看見我和姐姐都在認真寫作業(yè),就也拿來作業(yè)寫。媽媽說:“真是三勤夾懶懶也勤,三懶夾勤勤也懶。”(湖南·瀏陽)
【第50句】:【 打蛇先打頭】打擊為首的,擊中要害。姚雪垠《李自成》: “目前咱們的戰(zhàn)兵很少,只能將主要兵力放在南路,交你使 用,要在白羊店以南對鄭崇儉親自督戰(zhàn)來犯的官軍迎頭痛 擊。這是打蛇先打頭之策。”
【第51句】:【千金小姐】“千金小姐”是敬辭,多稱別人的女兒。女孩何以稱千金小姐,典出春秋伍子胥。 “千金小姐”和我國古代的貨幣單位有關系。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以一鎰為一金(鎰是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漢朝為一斤金子為一金。秦漢時金多指黃銅,“千金”實為銅千金。后人借“千金”以言貴重,如“一字千金”、“一言千金”、“一諾千金”等均是。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途中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 后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率軍隊攻入楚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報了大仇,又想到要報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年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用“千金”來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元代曲作家張國賓所寫的雜劇《薛仁貴榮歸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wěn)便。”以后就流行起來了。
【第52句】:頭發(fā)打擺子——毛病
【第53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54句】:鄰居大叔在外做生意,由于心術不正,惹得一身是禍,不敢回家。村里人說:“人好不用乖,心好不必齋。為人心不正,一生惹禍害。他是自作自受啊!”(河北·石家莊)
【第55句】:觀世音下凡——有救
【第56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兩軍作戰(zhàn)是在馬拉著的戰(zhàn)車上進行的。當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zhàn)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zhàn)轉(zhuǎn)為馬戰(zhàn),雖戰(zhàn)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57句】:挖耳勺掏灶炕——小摳
【第58句】:草繩子拔河——經(jīng)不住拉
【第59句】:三畝竹園出根筍——獨一無二;格外珍貴
【第60句】:枯坐損身,運動長勁。
【第61句】:【打了一輩子雁,被雁啄瞎了眼】(慣)指內(nèi)行老手因一時的疏忽而招來失敗或災殃。 也作打了一輩雁,反叫雁鹐了眼。鹐(qian):啄。 打雁的讓雁鹐了。
【第62句】:【少飲不濟事,多飲濟甚事?有事壞了事,無事生出事】(諺)酒飲得少了不頂事;飲得多了,不是壞事,就是生事。指飲酒害多益少,勸人應戒酒。
【第63句】:【班房】現(xiàn)在人們稱被司法部門拘留或坐監(jiān)獄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來自明清兩代的“三班八房”。所謂“三班”是指皂班、隸班、快班,屬于差役組織,分掌維系治安、偵察、捕緝、提刑、解押、傳呼訴訟等事務。“八房”是指吏房、禮房、兵房、工房、刑房、倉房和承發(fā)房,屬于封建國家地方政權中的胥吏機構(gòu),分掌地方民政、財政、教育、水利、建設等事務。古代衙門不僅管行政事務,還管審判。故此,根據(jù)“三班八房”的性質(zhì)和職能,人們就把封建衙門、監(jiān)獄簡稱為“班房”。
【第64句】:【去個蒼蠅,來個臭蟲】(慣)比喻來的和走了的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人。
【第65句】:【碰釘子】(慣)比喻遭人拒絕、斥責或遭受失敗、挫折。
【第66句】:【狼是銅頭鐵腳麻稈腰】釋義:狼頭像銅一樣硬,腳像鐵一樣堅,腰卻像麻稈兒一樣軟,容易斷。例句:俗話說,狼是銅頭鐵腳麻稈腰。白臉狼脊背朝地重重地摔在土坎上,直挺挺躺在地上,死了過去。
【第67句】:【刀斧雖利,不加無罪之人】見“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第68句】:【破蒸籠——不盛氣】(歇)盛:諧“成”。氣:諧“器”。指沒有出息。
【第69句】:【風來雨就到】行動迅速。劉紹棠《漁火》:“她雖是女流之 輩,卻是個風來雨就到,快刀斬亂麻的人。”
【第70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人容易被眼前利益所 迷惑,不計及后果。類似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清代《鏡 花緣》:“每見世人惟利是趨,至于害在眼前,哪里還去管他。 所以俗語說的: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第71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諺)手既然伸進魚籃,就非沾上魚腥氣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經(jīng)插手辦事,就不必顧慮重重。
【第72句】:【 一窩狐貍不嫌騷】一伙人臭味相投,混在一起。成語:臭 味相投。趙樹理《賣煙葉》:“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 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 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73句】:【人過三十不學藝】人應在年輕時學習,三十歲以后不容 易專心。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人過三十不學藝,老了, 手腳也不靈便了,叫人家年輕人們鬧吧。”
【第74句】:【 天塌不了,地陷不了】不可能發(fā)生險情,無須顧慮。或說: 天塌不下來。成語:杞人憂天。姚雪垠《李自成》:“天塌不 了,地陷不了,官軍把咱們從商洛山趕走不了。”
【第75句】:足球隊員——不用手(守)
【第76句】:出洞的老鼠——東張西望
【第77句】:【借東風】(慣)相傳曹操率重兵要攻打東吳,劉備與孫權決定聯(lián)合抗曹,在赤壁之戰(zhàn)中,諸葛亮巧借東風,采用火攻,使曹兵大敗。比喻憑借某種有利的條件和時機。
【第78句】:放麥假了,小強問爸爸:“咱家的麥啥時收?”小強爸笑著說:“麥熟一晌,蠶老一時,快了。”“一麥頂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強媽接過話茬兒,認真地說。(河南·太康)
【第79句】:懸崖上勒馬——化險為夷;回頭是岸
【第80句】:【腳下泥皮——滿不要緊】(歇)指事情無關緊要,不放在心上。
【第81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釋義:事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做,不能急躁。例句:曾作金、高則冬那幫混蛋,只給我們留下這么個爛攤子,你又有什么辦法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第82句】:開云見日——迎光明
【第83句】:鵝行鴨步——磨磨蹭蹭;磨蹭;大搖大擺
【第84句】:【結(jié)婚】“結(jié)婚”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俗說。早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固定的婚姻,每當黃昏,便自由結(jié)合擇偶而居,這種婚俗,至今還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現(xiàn)在還實行走婚。所以,漢民族把最早的“黃昏夫妻”稱之為“結(jié)昏”。隨著一夫一妻制的實行,語言學家便把曾經(jīng)標志混亂婚姻的“結(jié)昏”改為“結(jié)婚”。“婚”字的衍變,是混亂婚姻向文明婚姻過渡的見證。另一種說法是陰陽說。《禮記·昏義》孔穎達疏說:“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這就是說,把婚禮安排在昏時進行,是取其陰來陽往的意思。“陰來陽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白天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陰陽交替之時,即是黃昏。另一層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親迎新娘,新娘在臨近夜晚時來到夫家。這種自然的陰陽和人事的陰陽相結(jié)合,正好體現(xiàn)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古人看來,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禮這一重要禮儀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陰來陽往和天的陰來陽往相配合,這種婚禮就合乎天意,婚姻就會獲得美滿幸福,同時也會給通婚的兩個家族帶來福澤。所以婚禮必須在昏時舉行。這是“結(jié)婚”一詞的原意,現(xiàn)在結(jié)婚儀式不據(jù)泥于黃昏,“吉時”在中午居多。
【第85句】:【芝麻掉到針鼻兒里——趕巧】(歇)針鼻兒:針頭上的小孔。指湊巧、巧合。
【第86句】:【豬不吃狗不啃】(慣)形容人模樣難看,誰都不喜歡。也比喻誰也不愿理睬。
【第87句】:【樹怕皮薄,人怕體弱】(諺)指樹憑的是皮的脈絡向上輸送養(yǎng)料,樹皮薄了養(yǎng)料供應就會不足;人憑的是身體強壯長精神,體質(zhì)衰弱就會百病纏身,無所作為。
【第88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慣)米粒糠皮原本是一體的,經(jīng)碾壓而分離開來。比喻關系破裂,互不來往。
【第89句】:【是藥三分毒】見“凡藥三分毒”。
【第90句】:蒼蠅頭上頂綠豆殼——什么人戴什么帽
【第91句】:云南老虎蒙古駝——素不相識
【第92句】:十天跑完萬里長城——一日千里
【第93句】:【偷的鑼兒敲不得】(諺)比喻做下見不得人的事,不敢在人前露相,只能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也作“偷來的鑼鼓敲打不得”。
【第94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強調(diào)人的性格難以改變。巴金 《家》:“你總是這樣不愛收拾,屢次說你,你總是不聽。真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95句】:【人不出門,不長見識】(諺)指人要想見識廣,必須走出家門。
【第96句】:【軟硬不吃】硬不吃好歹都不行,無法對付。老舍《龍須 溝》:“你這個家伙,軟不吃,硬不吃,沒法兒辦!”
【第97句】:【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直中直,過分的直;仁不仁,假 仁。謂要識別假象,不要輕信于人。海外張愛玲《連環(huán)套》: “誰知她那小姐妹,一口賴得干干凈凈,咬準了說不曾有什 物/事寄在她那里。正是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第98句】:【求爺爺告奶奶】(慣)形容到處低三下四地向人求助。 也作求爹爹告奶奶。 求爹爹拜奶奶。
【第99句】:【 放個屁也是香的】盲從,認為說的什么話都好,什么話都 對。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無論什么,都說是外國 人好,甚至于外國人放個屁也是香的。” 糞桶也有兩個耳朵人比糞桶強,應該能夠聽到。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糞桶也有倆耳朵!我問你話,你聽見 沒有啊!”
上一篇:佛語文案一打開我就陷入了回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