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舍著金鐘撞破盆】(慣)比喻不惜任何代價,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第2句】:【天塌下來,自有長子頂著】這個俗語比喻再大的風險,自有該承擔的當事人擔著,不必害怕。它典出《醒世恒言》七:“天塌下來,自有長的撐住。” 此書記載了太湖西山有個富翁名叫高贊,他有個女兒既漂亮又能干,一心想找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婿。他決定自己當面挑選,試過文才,自己滿意才行。 湖對面吳江縣有個富人叫顏俊,想去應試,自知貌丑學淺,便托表弟錢青冒名頂替。錢青當真是飽讀詩書,一表人才,只是窮困潦倒,寄住在顏俊家里習書應考。聽說表哥讓他去干這傷天害理的缺德事,心里躊躇。顏俊便說:“賢弟,常言道:‘天塌下來,自有長子撐住’。什么事有愚兄在前,賢弟不必多慮。”錢青無奈,只得去了。 高贊一見假顏俊小小后生,氣宇軒昂,心里很是喜歡。一試,果然高才,大喜過望,當即允婚,只提出一個條件,迎親時,必須女婿親自上門會見親友,才能把女兒嫁過去。 顏俊無奈,只好在迎親那天,再請錢青假冒一次,他認為:迎回來再由自己拜堂成親也不遲。誰知天有不測風云,錢青會見親友后,剛想帶新娘回程,突然刮起了大風,三天三夜都不停,太湖根本無法渡過去了。高贊便做主,立即在娘家成親,假顏俊變成了真女婿。
【第3句】:【吃了扁擔——橫了腸子】(歇)指橫下心不顧一切地去做某事。
【第4句】:【魚大現形,樹大招風】(諺)魚的形體大了,容易顯現;樹的形體大了,容易招風。比喻目標大了,容易招惹是非。
【第5句】:【六月戴氈帽——不看氣候】(歇)氈帽:嚴寒時所戴的用羊毛氈做的帽子。比喻不識時務或不看時機。 也作“六月間戴氈帽——不合時宜”。
【第6句】:【腦子里缺根弦】(慣)比喻頭腦簡單,心眼兒少。
【第7句】:【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樂天賦,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調。現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個音符,才能演唱出悅耳動聽、千變萬化的各種音調,我們熟知的音符有七個:1234567,何來五音不全呢? 原來,七音符是樂譜中記錄聲音變化的符號,是從國外引進的。而五音的說法,則是中國古人的發明。自從人類發現聲音存在差異,便開始探求其中的規律。早在先秦,人們正經提出了五音的說法,即宮、商、角、徵、羽。 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認為五音對應五臟器,所以聲音隨之變化,如脾對應宮音,它的聲音慢而緩;心對應徵音,其聲雄壯明快。后來,古人又增加了兩個音,即變徵、變宮兩音。變徵是角音與徵音之間的樂音,變宮則是羽音與宮音之間的樂音。
【第8句】:先睡心,后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
【第9句】:【鳳凰落到老鴉群里】(慣)比喻優秀的人才或美麗的女子生活在貧窮、落后的人群中。
【第10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釋義:極言蘇州、杭州可與天堂相媲美。 例句:江南真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第11句】: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
【第12句】:【官憑文書私憑約】(諺)文書:公文。約:契約。官府辦事憑的是公文,私下交易憑的是契約。泛指凡事憑的是證據。 也作官憑印信,私憑票約。 官憑文引,私憑要約。文引:文書。要約:契約。 官憑印璽,私憑文約。
【第13句】:【瓜熟要落蒂,兒大要自立】(諺)蒂(di):瓜果等與莖、枝相連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脫落;兒長大了,就必須自我獨立。指兒女長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
【第14句】:【只顧羊卵子,不顧羊性命】(慣)為了取得公羊的睪丸,不惜把羊殺死。形容人生活奢侈,貪婪殘忍。 也比喻為了眼前利益,不惜損害長遠利益。
【第15句】:【紅塵】人們常說看破“紅塵”,就是說把人間的事看透了,看明白了。 這里的“紅塵”指的是人世間的世道。但早期的“紅塵”并無此意,那紅塵最初指的是什么呢? 唐代杜牧《過華清官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里的紅塵是指驛道、鬧市街衢的飛塵,形容都市的繁華。徐陵《洛陽道》有“綠柳三春暗,紅塵百戲多”之句,其中的紅塵也是形容繁華熱鬧。 到了近代,紅塵則多指人世間,常為佛家所用。如《紅樓夢》第一回在釋題中說:“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人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意思是說,那塊石頭無才補天,便被大士真人帶到世間。
【第16句】:【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諺)按官法,連針一樣的違法小事也通不過;若徇私情,像車馬一樣大的非法之舉也能通融。指舊時私情大于公法。
【第17句】:【吃醋】“吃醋”借指男女關系上產生嫉妒情緒。源出兩處。 一處是明清筆記《在閣知新錄》:“世與妒婦比獅子……獅子曰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說本比。”這里是有文字記載的“吃醋”一詞的由來。 獅子吃醋不吃醋,權且不論。至于把妒婦比作獅子當是出自蘇軾的一首詩。據說,蘇東坡被貶黃州時,常和陳季常談天、飲酒,有時深夜不散,陳妻性悍而妒,宴客時如有歌女在座,她就用棍杖敲打墻壁,大吵大鬧,客人們只好掃興離座。蘇東坡為此寫了一首詩,詩云:“龍邱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因陳妻姓柳是河東郡人,她吵鬧的樣子好像獅子吼叫,所以,東坡把這一現象寫作“河東獅吼”。既然妒婦吵鬧如獅,獅子又要天天吃醋,所以人們就把愛情生活上產生的嫉妒心理稱之為“吃醋”了。 另一處是民間還流傳著房夫人吃醋的故事。房玄齡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名相,李世民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梁王,還選了幾名美女送他為妾。房玄齡想到自己的夫人一定反對,便婉言謝絕了。李世民了解到其中的原因后,便派長孫皇后去勸說房夫人,結果無功而返。后來唐太宗親自出馬并威脅道:“你寧可不妒忌活著,還足寧可妒忌后死?”唐太宗邊說邊斟滿一杯毒酒。房夫人不假思索,接過毒酒一飲而盡。幸好,唐太宗只為嚇唬她,杯中并非真是毒酒,而是一種苦酒,也就是現在我們食用的醋。從此,女人的妒性就被稱為“吃醋”,從古至今沿用。
【第18句】:【登鼻子上臉】(慣)比喻越來越放肆。 也作踩著鼻子上臉。 踏著鼻子上臉。
【第19句】:【少女的心,秋天的云】(諺)指少女的心最富于幻想,像秋天的云一樣飄忽不定。也指少女的心最天真無邪,像秋天的云一樣明麗爽朗。
【第20句】:【假馬賣了個真馬的價兒】(慣)比喻把差的當好的來用。
【第21句】:【勤能補拙,儉可養廉】(諺)勤勞能彌補自己笨拙的缺點,儉樸能培養自己廉潔的品德。指勤和儉不僅可以使人擺脫貧困,更可以培養人的美德。 也作“勤能致富,儉能養廉”。
【第22句】:【瘦駱駝強似象】 釋義:比喻富貴人家即使衰敗了,也比一般人家有錢有勢。也比喻某種勢力雖已衰落下來,但也不能小看。 例句:常言道:“瘦駱駝強似象。”桂員外今日雖然顛沛,還有些余房剩產,變賣得金銀若干。
【第23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 釋義:奔牛:地名,在今江蘇省武進縣,一名奔牛塘,又名奔牛堰,其地出佳釀。指不喝奔牛鎮釀的酒,等于白白地闖蕩了江湖四方。 例句:仆逢曲流涎,到處不肯輕過。聞之人語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余過其地潔而試焉。
【第24句】:【不看僧面看佛面】(諺)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菩薩的情面。比喻不顧某人情面,也要顧及他的主人或長輩、親友的情面。 也作不看經面,也看佛面。經:佛教經文。 不看金剛,也看佛面。金剛:佛祖身旁的守護神。
【第25句】:【一蟹不如一蟹】(慣)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第26句】:【天上一拳,地下一腳】(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或做事沒有條理。
【第27句】:【念完經打和尚】(慣)比喻事成之后,打擊有功勞的人。
【第28句】:【當面教子,背后教妻】 釋義:可以當著別人的面教訓子女,不能當著別人的而教訓妻子。 例句:“當面教子,背后教妻?_你敢管教在家里管教,別上外邊鬧笑話給人家看!
【第29句】:【愛人】“愛人”是夫妻間的互稱,這一稱謂源于革命戰爭年代的解放區,是平等、互愛、進步的稱呼。由于它是革命的產物,至今還限于中國大陸范圍內。 由于稱謂不同,還曾鬧過笑話。某中國人去國外工作,他按照國內的習慣向自己的外國同事介紹妻子說:“這是我愛人”。結果,那些外國同事一臉狐疑地看著他們,有的還在竊竊私語。這種狀況直到宴會結束,兩人都莫名其妙。后來才知道,原來人家以為他在介紹“情人”,因為“愛人”的英文直譯就“情人”的意思。 “愛人”最初出現在新文學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累》中,就有這樣的描繪:“九嶷山的白云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么時候回來喲。”但那時“愛人”還不是廣義的對妻子和丈夫的稱呼。最先使用“愛人”這一稱謂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當時解放區提倡男女平等,以前類似“屋里的”、“做飯的”這些稱謂帶有歧視色彩;而解放前在國統區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帶有資產階級味道,于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社會反響很好。新中國成立后。解放區對配偶的新稱謂“愛人”,便在全國流行開來。
【第30句】:【土地廟里長草——荒神】(歇)土地廟:供奉土地神的小廟。荒:荒蕪,諧“慌”。神:本指神靈,轉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亂。
【第31句】:【十家鍋灶九不同】 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 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32句】:【當面留人情,日后好相逢】(諺)人情要當面留給對方,以后才好見面。指待人接物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絕,把話說盡。
【第33句】:【三過家門而不入】 釋義:語出《孟子·離婁下》。傳說夏禹為了治水,多年在外,他曾三次經過自己家門口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工作,公而忘私。 例句:老蔫并不懂得“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動上超過了古人。他參軍六個年頭,十次二十次路過紅家峪,始終沒有回去過一遭。
【第34句】:【男子無妻財無主,婦女無夫身落空】(諺)男子不娶妻,財產就無人掌管;婦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沒依靠。指男女婚配,才能建立家庭。 也作男無婦,家無主;婦無夫,身無主。 男無婦,家無主。
【第35句】:【找個縫下蛆】(慣)比喻找機會干壞事。
【第36句】:【沒見過大陣仗】(慣)陣仗:陣勢,軍隊打仗的場面。比喻閱歷少,沒見過大世面。 也作沒經過大陣勢。 沒見過大世面。 沒見過世面。
【第37句】:【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見“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
【第38句】:【施恩不望報,望報不施恩】(諺)施恩:給予別人好處。指真正的好心人,施給人恩惠不圖報答;施恩希望厚報的,不是真正的施恩。
【第39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 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 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 #NAME?
【第40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釋義:才:文才,才華。/\斗:形容知識多,有才學,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富:富有。五車:五車書,形容書多。形容人非常有才華有學問。 例句: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位進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 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41句】:【騎驢不知趕腳的苦】 釋義:比喻體會不到別人的苦處。 例句:“坐車的都是有錢的,他們哪兒知道拉車的苦!一個錢也不肯多給,你跑慢了他還不樂意,哎,真是騎驢不知趕腳的苦哇!”
【第42句】:【好郎沒好妻,瘌痢配花枝】(諺)郎:男子。瘌痢:黃癬,長滿黃癬的頭,形容形象丑陋。俊美的男子娶不到嬌妻,丑陋的男子偏配上美女。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稱。 也作好漢無好妻,賴漢娶嬌枝。 好漢無好妻,賴漢娶仙女。
【第43句】:【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諺)白頭:指年老。蓋:古時車蓋,形如傘。傾蓋:指路上相遇,停車交談。 故:故舊,老朋友。有的朋友交往了一輩子,直到白頭,還如同新交往的一樣彼此不了解;有的人在路上相逢,交談不多,但志趣相投,就像老相識一樣。指交友貴在知心,不在時間長短。
【第44句】:【標點符號】中文原來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要讀古書先要學習句讀,自己去給文章斷句(加標點符號)。不只中文是這樣,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古代也都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歐洲工業革命前,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并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出于成本考慮,印刷商也就是書商就想做大量印刷來攤薄成本,于是,他們聯手語言文字學家發明了標點符號,讓書變得更容易讀,讀得更快。這還不夠,還要分段。分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前歐洲人讀不分段的《圣經》每次都老老實實從開篇讀起,《圣經》分段后,人們開始認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產生了。所以,英國大哲學家約翰·洛克說:“《圣經》分段印刷是無恥商人釀制的悲劇,他們為了讓《圣經》更暢銷強行分段,分段以后我們的信仰將四分五裂。”后來的結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會。 不管商業行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認,標點符號確實給人們讀書帶來極大的方便,并且成為語言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第45句】:【能吃飛禽一口,不吃走獸半斤】(諺)飛禽:空中飛的鳥類。走獸:地上跑的獸類。寧可吃上一口飛禽肉,也不吃半斤走獸肉。指走獸的肉遠不如飛禽的肉鮮嫩有營養。 也作“寧吃天上二兩,不吃地上一斤”。天上:指天上飛的鳥類。 地上:指地上跑的獸類。
【第46句】:【大雁過頂想拔翎,泥像臉上刮層金】 釋義:翎:鳥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長而硬的羽毛。比喻貪得無厭,設法榨取。 例句:怪不得人說,越是有錢,越是大雁過頂想拔翎,泥像臉上刮層金呢。我看穿了你,快留下你的臭扇子扇你的臭汗吧!
【第47句】:【前人田土后人收】(諺)前輩人開墾或購置田地,后輩人獲得田地的收益。指前人創業,后人繼承,歷來如此。 也作前人田地后人收。 前人田土,后人收留。
【第48句】:不怕路長,只怕志短。
【第49句】:【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見“藏了和尚藏不了寺”。
【第50句】:【聽風就是雨】(慣)比喻聽到一點傳聞,就信以為真,甚至盲目采取行動。 也作聽見風就來雨。 聽見了風就以為是下雨。
【第51句】:【經霜的扁豆罷園的瓜】 釋義:罷園:指瓜菜等收獲完畢。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 例句:塘洼據點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經霜的扁豆罷圓(園)的瓜,咱游擊隊是:炕頭的貍貓坐地虎。好瞧的還在后邊哩。
【第52句】:【嘴上沒把門的】(慣)形容人嘴不嚴,不該說的也隨便亂說。
【第53句】:【騎瞎馬走黑道】(慣)比喻盲目行動,走錯了路。
【第54句】:【娘舅親,骨肉親,打折骨頭連著筋】見“爹娘親,娘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第55句】:巧妻常伴拙夫眠。
【第56句】:【粥鍋里照影子】(慣)粥稀得可以照見人的影子。比喻糧食將盡,幾乎斷炊。
【第57句】:【露水見不得太陽】 釋義:比喻存在不會長久。 例句:“嗨,小鬼子是露水見不得太陽,就要完蛋了!”
【第58句】:【膽是嚇大的,力是壓大的】(諺)膽量是在承受驚嚇的過程中逐步變大的,力量是在承受壓力的環境中不斷增強的。指人的膽量和力量,都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后天鍛煉出來的。
【第59句】:【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諺)藥只能治可治之病,不治之癥是無藥可施的。指再高明的醫生,再名貴的藥物,功能都是有限的。
【第60句】:【不怕人窮,就怕志短】 釋義:只要有理想,有志氣,就能改變窮困狀況。 例句:“常言說:‘不怕人窮,就怕志短,’咱們是窮隊,可是我們看到他和長水幾個沒明沒夜往前領著干,心里總覺得有個依靠。”
【第61句】:【鳳凰飛在梧桐樹——自有旁人話短長】(歇)指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自會有人議論,說短道長。
【第62句】:【兔子多咱也駕不了轅】 釋義:多咱:什么時候。轅:伸出車前駕牲口的兩根直木。兔子永遠也不能駕轅拉車。比喻能力差或本質不好的人擔不得重任。 例句:我說,不行,改不了的,你們要不信,走著瞧吧,老言古語沒錯提:“兔子多咱也駕不了轅。”
【第63句】:【三日不彈,手生荊棘】(諺)三天不彈琴,手就像長了荊棘一樣生澀。指技藝要想精熟,必須常習常練。 也作三日不練不順手,兩天不念不順口。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
【第64句】:【一個富貴心,兩只體面眼】(慣)體面眼:指勢利眼。心里只向著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勢利。
【第65句】:【看到繩子都是蛇】(慣)形容過分膽小謹慎。
【第66句】:【千錢精神頭錢買】(慣)千錢:泛指很多錢。頭錢:一個錢,指錢少。 價值干錢的人才,被雇傭時只能得一個錢。指廉價出賣勞動力。
【第67句】:【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 釋義:讀書窗下不要談論命運好壞,考試場中不要談論文章如何。 例句:秦宗師笑道:“俗語說得好:‘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我本偏不信此說,場上乃論文之地,若不論文,卻將何為據?”
【第68句】:【一號藤子結一號瓜】 釋義:有什么樣的家庭,就出什么樣的子女。 例句:“你不曉得這妹子的根基嗎?一號藤子結一號瓜,沒得錯的。”
【第69句】:【說著錢,便無緣】見“若說錢,便無緣”。
【第70句】:【蛇大窟窿粗】(諺)窟窿:指蛇藏身的洞。蛇要是大了,它藏身的洞自然就粗。比喻家大業大收入多的人家,經濟開銷自然就大。 也作蛇粗窟窿大。 蛇大眼兒大。眼兒:指蛇洞。
【第71句】:【擺門面】(慣)門面:商店房屋沿街的一面,比喻外表。指講究排場,過于追求外表的體面。
【第72句】:【嫌吃嫌穿沒吃穿】(諺)在吃穿上過于挑剔,必然造成無度的揮霍浪費,最終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結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貧困的。
【第73句】:【秤砣雖小壓千斤】(諺)指桿秤上的秤砣雖然小,卻能壓住千斤的重量。比喻歲數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謀與才能,不可小覷。
【第74句】:【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 釋義:話不能說過頭,要留有余地。 例句:人,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還有強中手。
【第75句】:【有錢難買子孫賢】(諺)指子孫的賢良,是一個家庭最難得的財富,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第76句】:【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 釋義:比喻本事再大的人也難免有時疏忽。 例句:兒子又說:“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誰辦事還能不灑湯漏水?人家給算錯賬,你悄悄叫人家重算算也就罷了。”
【第77句】:【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諺)虧心事:愧對良心、違背正理的事。指平時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門,也會心情坦然,毫不驚恐。 也作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
【第78句】:【東扯葫蘆西扯瓢】 釋義:比喻說話沒有中心,東拉西扯。“東扯”又作“東拉”、“東搭”。 例句:你少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發癲,想起去查賬了?
【第79句】:【飯越捎越少,話越捎越多】(諺)托人捎飯食,捎著吃著,越捎越少;托人捎話,捎著添著,越捎越多。 指傳言會越傳越多,越傳越走樣。
【第80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81句】:【老龜煮不爛,貽禍于枯桑】(慣)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載:三國時有人獻大龜給孫權,用了一萬車柴也沒煮爛,諸葛恪建議砍下老桑樹來煮,結果一煮就煮爛了。比喻出了事,禍及無辜的人。 也作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 老龜烹不爛,移禍在枯桑。
【第82句】:【吃了螢火蟲——肚子里明】(歇)螢火蟲:昆蟲,腹部末端有發光器,能發帶綠色的光。本指心里明亮,轉指心里明白。
【第83句】:【泥多佛大】(慣)佛像是用泥土塑的,泥土用得多,佛像就高大。比喻依附者眾多,根基深厚。
【第84句】:【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諺)朝:朝廷,泛指官場。舊指爭奪名譽地位,要在官場;爭奪財富利潤,要在商場。
【第85句】:【扶不起的阿斗】(慣)阿斗: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生性懦弱、無為,雖有諸葛亮盡心輔佐,但在諸葛亮去世后仍沒有保住蜀漢的基業。比喻軟弱、無能,別人扶持不起來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劉阿斗”。
【第86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87句】:【費手腳】(慣)指事情復雜或麻煩,不好辦。
【第88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89句】:【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釋義: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 例句:供桌上,擺放一捆兒毛豆,兩杯水酒,一堆紅棗,一只雕花的大青蘿卜。……這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第90句】:【柴多入灶塞死火】(諺)灶里有柴才能燒火做飯,但如果灶膛里塞入的柴太多,就會把火塞滅。比喻用人過濫,反會把事情辦糟。
【第91句】:【雞蛋磕在石頭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東西上。比喻以弱對硬,即使失敗了,也要叫對方受些損失。
【第92句】:晚上開窗,一覺都香。貪涼失蓋,不病才怪。
【第93句】:【半天下雨——不知來頭】(歇)本指不知雨滴來的地方,轉指不知事物的來歷或根由。
【第94句】:【將嘴騙舌頭】(慣)指用花言巧語去欺騙身邊的人。
【第95句】:兩個分力的尖角越小,合力越大:一個集體團結越緊,攻關力越強。
【第96句】:【碰瓷】“碰瓷”是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原是北京方言,后流行全國各地。碰瓷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起源于清末,那時候有一伙人為了詐人錢財,專門抱著瓷器去路邊撞馬車。與馬車發生碰撞后,這伙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壞,一窩蜂一樣圍住車主要求賠償。說那瓶是他爺爺的奶奶的二舅媽的大姨那代的古董,值多少多少銀子。于是車主就被狠宰了一把,要不然就甭想脫身而去。瓷器碰馬車,就叫碰瓷。 另一種說法,認為“碰瓷原是古玩業的一句行話,意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借機訛詐。可憐被“碰瓷”者氣受了,錢花了,還得抱回一堆碎瓷。 現如今,“碰瓷”又死灰復燃,而且花樣翻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多發生在汽車身上。他們不是抱著瓷器撞汽車,而是行人或自行車故意撞汽車,造成汽車撞人的假象,訛人錢財。在北京、廣州等地甚至還出現了團伙作案的“職業碰瓷黨”,更有甚者他們還利用汽車碰汽車訛詐更多的錢財。實際上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第97句】:【打破飯碗】(慣)比喻失業。
【第98句】:【麥子上場,小孩兒沒娘】(諺)割倒的麥子堆到場里,急攤急碾,婦女們都忙著麥場上的事,小孩兒也就沒娘照料。指麥子上場,是收麥過程中最緊張、最忙迫的時候。
【第99句】:【夫有千斤擔,妻挑五百斤】(諺)指妻子總是自然而然地為丈夫分擔責任。
上一篇:深奧哲理內涵文案簡短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