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遇誤解休怨恨,事逢得意莫輕狂。忍難忍處方是忍,容可容人未是容。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圣賢心。日中有錢人所羨,夜來餓死誰人憐。
【第2句】:【禪心佛語】所有的相遇,最終都會別離,只是告別的方式不同而已。這當中,沒有可惜,沒有不幸,只因這世界所有的故事,從緣起,從緣滅。
【第3句】:【圣經文案】249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圣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
【第4句】:【禪心佛語】水果不僅需要陽光,也需要涼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僅需要歡樂,也需要逆境和困難。
【第5句】:佛學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沒有缺憾就不會被稱為“人世間”。
【第6句】:【禪心佛語】生活品需要管制,除非真的需要,否則不要輕易擁有,物質擁有的越多,不僅不會讓我們感受到富有,反而更貧窮。
【第7句】:【佛心禪語】最珍貴的不是金錢,而是真心;最奢侈的不是豪宅,而是空閑;最寬廣的不是天空,而是胸懷;最美好的不是明天,而是現在;最無價的不是時間,而是畢生的信念與追求。
【第8句】:寬容是一種高貴品質,是一種生活藝術,佛說懂得與人和諧相處的人,是看透了人生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第9句】:【禪心佛語】人總帶著成長歲月里的一些東西走向未來的日子,那些回憶,是我們余生也會努力去尋覓和擁有的。
【第10句】:【禪語人生】心若無事處處安然,心若有事處處茫然。隨緣處事事亦無,亦無礙事是功夫。
【第1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都說人生是一場相逢,走過的故事,經歷的人,路過的城市,欣賞的風景,這一切都對生命帶來一種啟迪,更是生命的一種陪伴,人生的成長也就在這經歷中成為一種深深的感悟。
【第12句】:【圣經文案】441圣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后3:16-17)
【第13句】:【經典古語賢文-萬世精典--夫妻】至于夫婦前生定,夫妻之道要講明。夫是陽來婦是陰,陰陽調和萬物生。少是夫妻老是伴,一言一語切莫輕。夫唱婦隨操家計,里里外外要小心。
【第14句】:禪悟人生:馬祖整日靜坐,問之,答:想成佛。懷讓拿磚在地上磨,問則答欲磨成鏡。馬祖疑之,懷讓曰:磚既不能磨成鏡,靜坐豈能成佛?
【第15句】:所謂佛境界者,極而言之。迷則佛境界俱是眾生境界,悟則眾生境界俱是佛境界?!短烊罩蟹搴蜕袕V錄》
【第16句】: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業果?!镀兴_瓔珞本業經》卷上,圣賢學觀品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古印度)馬嗚《大乘起信論》
【第17句】:古來圣人教導我們親賢人而遠小人,莫與惡人為伍,為的是將他人的鮮花、名果栽培到自己的“小花園”中,同時替自己建立一個“保護區”,以免別人的污染弄臟自己的小環境。
【第18句】:【禪語人生】有一個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無論是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還是翻山越嶺,老和尚都逍遙自在地走在前面,小沙彌背著行李緊跟在后。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為伴。
【第19句】:“芭蕉葉上無愁雨,只是聽時人斷腸”,心外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時,內心可能愁云密布。人生中總會碰到不順心的事情,在必要時采取適當的方法剪掉心中的死結,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心靈空間。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都在修行。禪,是一種元素,是一種信仰,是一種文化內涵,更是一種人生的至高境界。
【第21句】:【禪心佛語】經常審視自我會讓自己更能夠認識自我的不足和錯誤,從而改變自我,提升自我。
【第22句】:愛是什么:百分之百的忠誠,百分之百的容忍有些人的婚姻生活之所以人人欽羨,是因為他們懂得彼此容忍和契合的重要性。
【第23句】:時光總是無情的帶走某些東西,然后讓我們想念,或許生命的美好,就在于相遇與別離間留下的歲月的痕跡,那么如若遇見,別問是緣是劫,淺淺遇,深深藏,彼此安好,便是晴天。
【第2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心都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把自己雕刻成魔。
【第25句】:【禪心佛語】另外,按照僧伽自身的修證水平,可劃分為三類:凡夫僧、有學僧、無學僧。
【第26句】:【禪心佛語】水貴在追求公平。水入杯杯歪水不歪,水入碗碗斜水不斜。水由高趨低,永遠追求的是公正平等。因此便有了“水平”之說。
【第27句】:【禪心佛語】真如無念,并非無知。實相真空,并非無物。真如實相如如不動,但功用無窮,用而即空,即空而用。
【第28句】:【禪語人生】在自己心靈的港灣,穩穩地停靠一會兒。在自己心靈的驛站,靜靜地享受一會兒。在自己心靈的夜空,深深地凝望一會兒。在自己心靈的牧場,盡情地瀟灑一會兒。
【第29句】:敲空作響,誰是知音?擊物無聲,徒勞側耳。不是目前法,莫生種種心,起滅不相知,個中無背面。一《黃龍晦堂心和尚文案》
【第30句】:百善孝為先,佛陀教化眾生,常言一切善法要由孝親開始。有孝才有善,“善”就是好事,對父母不孝敬的人,他還會去愛與己無關的人嗎?缺乏孝心而去講究善法,那就本末倒置了。
【第31句】:【禪語人生】與其說你賺錢,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寶貴的生命。
【第32句】:風過竹林之時,竹葉隨風而舞自然簌簌有聲;雁過清潭之時,清澈潭水中必倒映雁群身影。但風落、雁過之后呢?《菜根譚》里有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第33句】:【佛心禪語】萬法皆是聚合幻有,了無常性。隨緣起用,隨緣滅。三世諸佛以心傳心,見性知幻,是幻亦道。萬法雖幻,空性不幻。
【第34句】:【禪心佛語】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孝順“父母”,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奉事“師長”,我們一生的成就,這兩個人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所以菩薩法里面,教給我們“知恩報恩”。
【第35句】:【佛心禪語】禪的里面,沒有大小、長短、是非、好壞,當然也沒有輸贏,禪是不爭論的世界。
【第36句】:【禪心佛語】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黑云之所覆,如瓶內燈光,不能照輝。
【第37句】: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樂,就不要把人事當是非,應把是非當教育,以增進待人處世常識。如果把人事當是非,心將永遠很痛苦。
【第38句】:一切因緣所生,變化無常,索性把“我”放下,把環境忘記,把無常當作常態,自在與快樂將會緊隨身后。
【第39句】:【禪語人生】魚攪不渾大海,霧壓不倒高山,雷聲叫不倒山崗,扇子驅不散大霧。鹿的脖子再長,總高不過它的腦袋。人的腳指頭再長,也長不過他的腳板。人的行動再快也快不過思想。
【第40句】:【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財】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財。(《法句經·樂品》)☆健康是人生能夠得到的最大利益;知足是人生能夠得到的最大財富。
【第41句】:【禪心佛語】念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參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者,凈中之禪,禪與凈,本相輔而行,奈何世人偏執,起門戶之見,自贊毀他,很像水火不兼容。
【第42句】:世間多少是非事,從古到今總難說,心底的復雜更會把命運活成一場撲朔迷離,白白承受著旅途的煎熬,人生就在這曲折而生動中展開,是緣滅也是緣起,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空持一雙手,撫平得失心。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這一場歷練,不是一場恩怨的償還,更不是一場自我的狹隘的折磨,那些看開的看不開的,總是要擔待,心地在方寸之間,心態要超然物外。
【第44句】:若心浮動——當念“除覺支”,除身口之過非;用“舍覺支”,舍于觀智;用“定覺支”,入正禪定;攝取散心,令不浮動。
【第45句】:【佛家禪語】我寧愿過著艱苦樸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46句】:【禪心佛語】佛說: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第47句】:【禪心佛語】對某個事物,因為最愛,有時候就會生起最恨的情緒,引爆最大的痛苦。所以,在生活中掌握一種“度”比較好,這樣,才能得到長久的幸福。
【第48句】:【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點,愿也是希望。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業要成功必須有愿。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圓滿成佛。人」如無愿,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第49句】:菩薩雖復不惜身命,然為拔濟眾苦、救護正法,當應愛惜。(古印度)世親《發菩提心經論》卷下
上一篇:經典佛語-有關經典佛語的文案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