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猶如礦鐵,數人百煉,則成精金,。晝夜役心不止,便獲果證。《出曜經》卷九
【第2句】:心靈的統一、調和非常難,如果我們心里不調和,紊亂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環境里也不能夠去領會、享受。——耕云先生
【第3句】:一切煩惱由我執來。我執是虛假的自我,因為有我,就有我高興、我不高興。——耕云先生
【第4句】:有一些不會處理煩惱的人,到處自找煩惱,總覺得生活在一種大家都對他有意見的氣氛當中,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樣要求自己和怎樣諒解他人。
【第5句】: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嗔、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第6句】:目前的社會受物質的引誘,使人們的愛欲更達到了沒有止境的程度,造成了心靈上無法彌補的空虛。
【第7句】:【禪心佛語】如果每一個人都面帶慈藹的笑容,打一個照面都能會心一笑,不但調和了人際關系,更能增進社會的生趣祥和。
【第8句】:“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欲尋回真如自我,必須力行人生正道,修學行儀必須存誠厚德,與道相合。
【第9句】:一切嚴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逾越本分。做到位了,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都會有消極的影響。
【第10句】:【禪語人生】修行,要修、要行。修就是不斷地改正自己,行就是要把正確的理念、法門付諸實踐。
【第11句】:【禪心佛語】碰到什么挫折,我會對自己說:我不過是俗世中的一粒微塵,天大煩惱,一個深呼吸,就什么都沒了。
【第12句】:一個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寬大,才能容納周圍的人與事。人生本來就應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處事應提得起、放得下;過去的煩惱要拋開,而不留一絲痕跡。
【第13句】:【禪心佛語】所謂禪修與見法,是要看見我們自己的念頭,而不是看到光、色彩、或鬼神。
【第14句】:【佛心禪語】本經教導我們:面對困難與挫折,一方面,我們需要及時調整心態直面人生;另方面,我們更需要接受困難與挫折挑戰的膽識與勇氣。(【第6句】:【第19句】:)
【第15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我們解決當下的問題,這意思就是指根塵接觸的當下。
【第16句】:【禪心佛語】打人不提倡打臉上自尊,我們兄弟連心,只要你敢對我們任何一個人使用暴力,我們另外兩個就會,報警的。
【第17句】: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18句】:【禪語人生】信步流連中,見一位在枯樹下潛心打坐的佛門老者,其入迷之態止住了我的腳步。
【第19句】:愛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20句】:【禪心佛語】是真的愛上了夜,而是愛上了在黑夜里靜靜地想你的那種感覺。
【第21句】:【禪心佛語】徹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徹底認識了永恒的自己。
【第22句】:虛心以求理,平靜以處物。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回。志驕者必敗,氣盈者必覆。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人親財不親,人熟禮不熟。
【第23句】:【禪語人生】學僧對禪師既不歡喜禮佛,也不禮祖的態度,感到十分不悅。禪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聽了這四句話后,學僧恍然大悟。
【第24句】:佛家說:愛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別人,也能照亮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將生活在愛里。
【第25句】:【禪心佛語】理想愈遠大,所遭受的阻力必愈多;所處環境愈惡劣,所獲得的經驗必愈寶貴。
【第26句】:【禪心佛語】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所以歷史無法改變;也沒有人可以穿越未來,所以未來無法預知;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有當下。
【第27句】:什么是布施?受人誤解你泰然處之,你是在布施自在;受人漫罵你坦然一笑,你是在布施寬容;被人欺騙,你風輕云淡,你是在布施真誠;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
【第28句】:學佛要學活的佛;打坐求禪,要學活禪。平日生活里,舉止動作無不是在禪中,這才是真正的活禪。一證嚴法師
【第29句】:【禪語人生】諸事利弊共存,有利就有弊,有弊就有利,無無弊之利,也無無利之弊。利大于弊則揚之,弊大于利則棄之。權衡利弊,諸事順達。
【第30句】: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還家者,是名順法。《大寶積經》卷一一三,寶梁聚會
【第31句】:【禪語人生】業障在你心中,我怎么能給你消得掉?若是你得了病,我能替你吃藥嗎?人,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第32句】:【經典佛語】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第33句】:【經典佛語】“革命”這個詞匯,唐以前就已經開始用了;撥亂,反之則正;梁武帝偏意釋門。
【第34句】:【佛家禪語】我們現在擁有了很多東西,但會導致兩種不同結果。欲望的人會變得更加貪婪,有福報的人會變得更加慷慨。
【第35句】:【禪心佛語】他以為師父即使尚健在,也應該是老態龍鐘,身體狀況令人堪憂。而讓他吃驚的是,師父幾乎不象是快九十歲的老人,依然鶴發童顏。
【第36句】:【圣經文案】65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
【第37句】:【禪心佛語】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第38句】:【禪語人生】我們所有的感覺,將被吸進內里轉化成正見;那些感覺就變成了使智慧生起的經驗。
【第39句】:【禪心佛語】對老和尚來說,每一個境界都是使他覺醒的。所以說,會用功的人,好壞的境界都可以生智慧,不會用功的人,處處都會生起貪嗔癡。
【第40句】:因為是地球自轉,并非太陽有升沉,這就是存在于空間與時間的遷移過程。
【第41句】: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他去吧!我們希望有什么樣的來生,就把握今天吧!
【第4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我們能隨著天氣的冷熱而增減著衣服,但我們很難伴隨著冷熱調整自己的心情。。
【第43句】:【禪語人生】業績就會更豐富一點。讓挫折簡單一點經驗就會更豐富一點。讓情緒簡單一點人生就會更豐富一點。
【第44句】:【佛心禪語】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第45句】:【禪心佛語】古人說:“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美中有些不足,事事留些退路,留些遺憾,避名全節,和氣生財。
【第46句】:【藝術與凈土】藝術是什么?藝術是美。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凈土是純美、絕美、無限美,經中說“無量莊嚴”。所以藝術家應該求生凈土。
【第47句】:精明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第48句】:無見即是見,能見一切法。于法若有見,此則無所見。《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49句】:【禪心佛語】情侶間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幻想彼此的未來,卻惦記著對方的過去。
【第50句】:【佛語摘抄精選】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在處人攜接,諳知無負心。(王梵志《立身存篤信》)
【第51句】:對周圍所見的人性與人道行為,能彼此互相啟發鼓勵,這才是正確的護生。若盲目地捉放生靈,不僅顛倒是非,甚至會“害生”!
【第52句】:佛不般涅槃,正法亦不滅,為利眾生故,示現有滅盡。《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
【第53句】:生活的禪法,在于調整與規范做人做事的態度,不迷信,不盲從,一切事物,物來則應,事去不送,凡事寬宥存余地,只是隨緣送年華。矯情,煩惱重,寬恕,智慧增。
【第54句】:【禪心佛語】佛愛眾生,不離眾生。慈悲是禪者心中的覺悟,更是大慧大勇的行為。
【第55句】: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你不自己將它解下來,那誰也插不了手,幫不上忙。
【第56句】:【佛語悟道】如果出門遠行去別的國家,同行的伙伴是最親密的人;如果在家中,慈愛的母親是最親的人。
【第57句】:【禪語人生】只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存在,肯定自己的價值以后,才能恢復本來的生動面目。
【第58句】: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詳,而懷著挫折、無奈、懷疑、恐懼、憂慮的心態去過活人生,那生活對生命來說,毫無疑問就是一種懲罰了。——耕云先生
【第59句】:【禪心佛語】持戒讓一個人從舉止到內心都安詳、穩重,透出一種慈善、清和的光輝,私心雜念少了,就容易專注,也就是“定學”。
【第60句】:【禪心佛語】逆境的確讓人傷心落淚,痛苦難忍,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創傷和精神上的折磨,但逆境卻能磨練毅力,培養人才,激發潛能。
【第61句】:【禪心佛語】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佛曰:為何不必?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第62句】:【禪心佛語】過著與良心背道而馳的生活,即使別人沒有損失,自己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卻也已經夠受的了。
【第63句】:【禪心佛語】世人辛苦地活著,萬有千般,無非是為了證明自己。但由于錯認自己,把妄想當成真實,所以徒勞地循環于暫成終敗之中。
【第64句】:音聲及文字,不應隨順轉,應知真實義,無行以隨行。實義無音聲,亦無有文字,超過語言數,乃名為實義。《大寶積經》卷二十三,被甲莊嚴會
【第65句】:在活法上,我堅持尋找心中最感舒適的一種。我深信,這樣做的人就是得到上帝優厚天賦的人。智慧的人,永遠不會活在別人的嘴里,或者眼里。
【第66句】:無論你轉身多少次,你的屁股還是在你后面。——瑞典諺語,意思是無論你怎么做,都有人說你不對。
【第67句】:【禪語人生】一顆平常心,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按特色定位,不以失為憂,不以得為喜,人生就可時時安樂;安守一顆平常心,人生才能笑看風云。
【第68句】:【禪心佛語】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不遠,憂亦近。
【第69句】:的執著,甚至放下對“法”的執著,把一切放下,徹底放下,才能承擔起“建設世間和拯救世間”的責任,才可解脫自己、解脫世人。
【第70句】:【禪心佛語】天道的變化總是禍福相依,失意與得意總是交相而來,有福時要居安思危,有禍時要會擺脫厄運。
【第71句】:【佛心禪語】不管遇到了什么煩心事,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無論今天發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應該感到悲傷。記住一句話:越努力,越幸運。
【第72句】:【佛語摘抄精選】心不孤起,托境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現。(《禪源諸詮集都序》)
【第73句】:【佛心禪語】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我們不能只為了瞬間的喜悅而去不顧一切地追求,不能只為了一己之利去爭。
【第74句】:過去之法不應追念,未來之法不應希求,現在之法不應住著,若能如是,當處解脫。《善夜經》
【第75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能知足,不會彼此懷疑;心存感恩,則能以愛相待。
【第76句】:【禪語人生】只要一個人找不到自己的缺點,他永遠都無法完美起來。對人來說,沒有比知道自己的短處更有益的事了。
【第77句】:“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成就大事業的基本前提。一個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戰勝自己。
【第78句】: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團體中,不要有與人一爭長短的念頭,要懂得縮小自己。
【第79句】:【佛心禪語】白雪皚皚時,想起佛說:生活的意義原本似雪,白凈、悠遠、綿長。
【第80句】:懶于一事,懶于萬事。好易之人,自知非道器矣。(日本)道元《永平初祖學道用心集》
【第81句】:【佛家禪語】能放下身段,彎下腰做資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滅我執。
【第82句】:【佛心禪語】禪門講究“直下承擔”,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都是佛祖。
【第83句】:真正聰明的女人懂得如何扮演她的各個社會角色——妻子、母親、女兒、上司、下屬。
【第84句】:【禪心佛語】仇怨,唯有愛心和忍耐來化解,才能終結。否則只能用一生又一生的時光去重復痛苦。解怨釋結雖然做起來并不容易。
【第85句】:【禪語人生】我從來沒有遇到一個富有的人是快樂的,但是我很少遇到一個貧窮的人不想要變成一個富有的人。
【第86句】:古謂太末蟲,處處能泊,唯不能泊于火焰之上,以喻眾生心,處處能緣,唯不能緣于般若之上。故學道人,不可剎那而失般若智。——《竹窗二筆》
【第87句】:任何時候,都要做簡潔的自我,寬容對待生活,珍愛自己與身邊的每一個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擁有一顆干凈的琉璃心。縱是不經意覆滿時光塵埃,也涇渭分明。
【第88句】:【禪心佛語】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一不留神,把我們聰明打碎了。泰戈爾說:錯過太陽的時候如果你在流淚,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
【第89句】:【禪心佛語】完美定律:完美,就是美完了;美不會完結,所以完美也不會存在。
【第90句】:【佛心禪語】※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練出來的,我們遇到一次違緣,能增長一種智慧;遇到一次障礙,能提高一個層次。
【第91句】:【禪語人生】與人相處要牢記「默」字;與家相處要牢記「忍」字;與世相處要牢記「寬」字。
【第92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生活里要學會沉默思索,不要急于表明自己的態度,凡事留些緩沖的余地,余地不是留給別人,是留給自己的心地。
【第93句】:【佛心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94句】:【禪心佛語】心性調柔了,一切自然就順于慈悲而行。當我們生起一念利他的慈悲心時,就像點起一盞心燈,不僅照亮我們自己,也將溫暖照亮世界。
【第95句】:【禪心佛語】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
【第96句】:【禪心佛語】妄想并不是心之外的某種實在的東西,它如同覺照一樣,同是心的一種作用,只不過覺照是清凈的,妄想是染濁的而已。
【第97句】:【禪心佛語】經歷一些事,讀懂一些人。不要以為我傻,只是有些東西我看在眼里,埋在心里。
【第98句】:【禪心佛語】婚姻定律:結婚前覺得適合自己的人很少,結婚后覺得適合自己的人很多。
【第99句】:【禪心佛語】所謂的生命,只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輪回”或“生死輪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