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瘸子打圍——坐著喊】(歇)打圍:打獵。本指坐著呼喊,轉(zhuǎn)指只是說空話、大話,沒有實(shí)際行動。
【第2句】:【事到著急處,就有個出奇處】(諺)事情到了最緊急的關(guān)鍵時刻,自會逼出應(yīng)急的計(jì)策來。指人急智生,往往會想出平時連想也不敢想的奇謀妙計(jì)來。
【第3句】:【害人終害己】(諺)存心傷害別人的人,到頭來反而傷害了自己。指為人要慈善,存心害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也作“害人還自害”。
【第4句】:【青菜蘿卜分不清】(慣)比喻好壞不分,是非不辨。
【第5句】:【爬格子】(慣)指在有格子的稿紙上寫作。
【第6句】:【財(cái)助精神酒助膽】(諺)有了錢財(cái),人就心情愉悅,精神振奮;喝了酒就會增添人的膽量。指有錢就有精神,有酒就有膽量。
【第7句】:【受人差遣,概不由己】見“上命差遣,蓋不由己”。
【第8句】:【破家縣令,滅門刺史】
【第9句】:【三杠子壓不出個響屁來】(慣)形容人非常老實(shí)、膽小,從不多說話。 也作三棒都打不出個響屁來。 三槍打不出一個悶屁來。
【第10句】:【肚臍上長茵子——心花兒都開了】(歇)茵子:茵陳蒿,別稱茵陳,多年生草本,秋季開黃花。指開心,高興。
【第11句】:【有嘴說人,無嘴說自己】
【第12句】:【送瘟神】(慣)瘟神:傳說中會散播瘟疫的惡神。比喻送走了令人厭惡或給人帶來災(zāi)難的人。
【第13句】:【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第14句】:【人多講出理,田多長出米】
【第15句】:【出力不討好】見“吃力不討好”。
【第16句】:【女人一朵花,全靠衣當(dāng)家】
【第17句】:【破雖破,當(dāng)家貨】(諺)家傳之物雖然破舊,卻有保存以留念的價值。
【第18句】:【天不收,地不留】(慣)指無人收留,無處容身。
【第19句】:【朋友莫交財(cái),交財(cái)仁義絕】(諺)朋友之間不可在錢財(cái)上糾纏不清,一旦成了金錢朋友,就沒有仁義情分了。指交友重在情義,切忌錢財(cái)交往。
【第20句】:【正瞌睡,來了個枕頭】
【第21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
【第22句】:【前門不進(jìn)師姑,后門不進(jìn)和尚】
【第23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諺)指新上任的官員,往往一上任先抓幾件緊要的事,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開頭往往雷厲風(fēng)行,之后就風(fēng)平浪靜。
【第24句】:【吃官飯放私駱駝】(慣)比喻拿著公家的工資,背地里做自己的事情。
【第25句】:【閨女是娘的連心肉】(諺)指女兒是母親最貼心的人。
【第26句】:【國有王法,廟有清規(guī)】(諺)王法:國家設(shè)置的法律。清規(guī):寺廟里處罰犯規(guī)者的條文。指國家有大法,寺廟有清規(guī),都必須依照執(zhí)行。
【第27句】:【人有當(dāng)日之災(zāi),馬有轉(zhuǎn)韁之癥】見“馬有轉(zhuǎn)綆之病,人有旦夕禍?!?。
【第28句】:【虎毒不食子】見“大蟲惡殺不吃兒”。
【第29句】:【正理一條,蠻行千樣】
【第30句】:【當(dāng)面燒香,背后拆廟】(慣)比喻人前假裝善良,背地里干壞事。
【第31句】:【黃鼠狼娶媳婦兒——小吹小打】(歇)譏諷人辦事小里小氣,不大方。也指小打小鬧,氣派、規(guī)模小。 也作“黃鼠狼娶媳婦兒——小打小鬧”。
【第32句】:【熱灶一把,冷灶一把】
【第33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吃糧人】
【第34句】:【吃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35句】:【泥佛勸土佛】(慣)比喻勸說或勸慰與自己情況相似或遭遇相同的人。 也作“泥菩薩勸土菩薩”。
【第36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
【第37句】:【家中無鬼萬年安】(諺)家里要是沒有鬼怪作祟,就會長久地平安無事。指家庭出了邪佞,就會衰敗。
【第38句】:【打橫炮】(慣)比喻橫加干涉,制造麻煩。
【第39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見“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40句】:【順風(fēng)行舟船易翻】(諺)比喻人在順境中行事,往往多的是得意,少的是警惕,失敗就很難免。
【第41句】:【落地的秋蟬——啞了】(歇)本指秋蟬不再發(fā)出叫聲,轉(zhuǎn)指人不能說話或無話可說。 也作“秋蟬落地——啞了”。
【第42句】:【醫(yī)有醫(yī)德,藥有藥品】
【第43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第44句】:【一人向隅,滿座不樂】(諺)隅:墻角。指有一人面向墻角悲傷,滿屋的人都不得快樂。
【第45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閃光】
【第46句】:【既敢撓熊毛,當(dāng)然不怕咬】
【第47句】:【誠無垢,思無辱】
【第48句】:【茶是茶,飯是飯】(慣)形容飲食很講究,達(dá)到了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
【第49句】:【翅膀硬了】(慣)形容人長大或成熟,長本事了。多含貶義。 也作翅膀長硬了。 翅膀管兒硬了。
【第50句】:【山前有路你不走,飛蛾撲火自來投】
【第51句】:【果蓏失地則不榮,魚龍失水則不神】
【第52句】:【牽著鼻子走】(慣)比喻控制別人,強(qiáng)迫其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53句】:【一女不吃兩家茶】(諺)吃茶:舊時訂婚,男方須給女方送茶葉,故以“吃茶”比喻訂婚。指一個女子不能同時許配兩家。
【第54句】:【好漢不打坐婆婆】(諺)坐婆婆:坐在地上無力站起的老婆子。指好男兒不欺凌毫無反抗能力的弱者。
【第55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
【第56句】:【叫化子碰上要飯的——窮對窮】(歇)指窮困的碰上窮困的。
【第57句】:【不知哪塊云彩有雨】(慣)1比喻不知道誰將有出息、有作為。2比喻情況暫時還不明朗。
【第58句】:【冷練三九,熱練三伏】
【第59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60句】:【近家無瘦地,遙田不富人】
【第61句】:【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
【第62句】:【山惡人善】(諺)山勢是險(xiǎn)惡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雖然丑陋,心地卻很和善。
【第63句】:【一遭生,二遭熟】
【第64句】:【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zhuǎn)】
【第65句】:【貼人不富自家窮】(諺)貼:補(bǔ)貼,幫補(bǔ)。在錢財(cái)上幫補(bǔ)別人,往往是別人沒有幫補(bǔ)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財(cái)物扶持別人,并非救助人的好辦法。
【第66句】:【燈一撥就亮,理一講就明】
【第67句】:【養(yǎng)不教,父之過】(諺)對孩子只知生養(yǎng)而不知管教,這是做父親的過錯。指對后代除了生養(yǎng),還要教育。 也作“養(yǎng)子不教父之過”。
【第68句】:【打死閻王,嚇煞小鬼】
【第69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
【第70句】:【見蛇不打三分罪】(諺)比喻見到壞人壞事而不揭發(fā),不斗爭,這就是一種犯罪。
【第71句】:【風(fēng)中之燭,草上之霜】
【第72句】:【一番手腳兩番做】(慣)指本來可以一次完成的事,卻要分兩次去做。
【第73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澇也好】
【第74句】:【三心二意,永不成器】
【第75句】:【盜雖小人,智過君子】
【第76句】:【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
【第77句】:【黃花魚——溜邊兒】見“屬黃花魚的——溜邊”。
【第78句】:【寧吃對蝦一口,不吃雜魚半簍】
【第79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第80句】:【人有七貧八富】(諺)七貧八富:窮和富反復(fù)交叉出現(xiàn)。指人生一世,窮和富沒有定準(zhǔn),富起來又會窮下去,窮下去又會富起來。
【第81句】:【少叫一聲哥,多爬十里坡】(諺)指出門上路不以禮待人,就得多跑許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態(tài)度粗野,就得不到人們的幫助和照應(yīng)。
【第82句】:【聾子愛打岔,傻子愛說話】
【第83句】:【迷而知反,得道不遠(yuǎn)】
【第84句】:【百聞不如一見】(諺)聞:聽。指聽來的再多,也不如親眼一見真實(shí)可靠。 也作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百聞不如一見,百講不如一練。
【第85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換破鍋】(諺)破鍋:比喻困于生計(jì),開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難以維持家庭生計(jì)。指要節(jié)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86句】:【摸不著門兒】(慣)比喻弄不清情況,不知究竟。
【第87句】:【把死蛤蟆說成活的,活蛤蟆說成死的】
【第88句】:【智賽隨何,機(jī)強(qiáng)陸賈】(慣)隨何、陸賈:二人均為漢高祖劉邦的謀士、說客。形容人聰明而善謀略,靈活而善機(jī)變。
【第89句】:【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第90句】:【肥豬撞門,送上門的財(cái)氣】
【第91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jìn)什么廟,念什么經(jīng)】
【第92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qiáng)。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diǎn),拒絕他人建議,結(jié)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93句】:【千年的野豬——老虎的食】(歇)比喻終將成為強(qiáng)者的占有物。
【第94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第95句】:【拿著螞蚱喂老虎】(慣)比喻東西太少,滿足不了需求。
【第96句】:【不成器】(慣)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比喻沒出息,不成材。
【第97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98句】:【拿頭套枷戴】(慣)比喻自投羅網(wǎng)或自找罪受。
【第99句】:【拿別人的鞭子抽自己】(慣)比喻拿別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來懲罰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