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抓條岔道跑到底】(慣)比喻堅持走錯誤的道路而不悔改。
【第2句】:【從龍王嘴里奪食】 .釋義:龍王:傳說中掌管興云降雨、統領水族的王。比喻同風雨災害作斗爭,奪取糧食豐收。 例句:滿祥反駁說:“咱們辦社凈靠風調雨順可不行,要從龍王嘴里奪食?!?/p>
【第3句】:哪吒哪吒是佛教神話中的人物,他的梵文名字是Nata,那,亦作“哪”。據說是毗沙門天王(又名多聞天王)的太子,三面八臂,足登風火輪,神通廣大,通過通俗小說、戲曲而為民間所熟知。《宋高僧傳·道宣》中說:唐朝道宣律師在長安西明寺夜間行道,失足跌倒在地,忽有一少年上來扶持他,道宣感到很驚奇,問他是什么人,為何夜間在此?那少年答道:“我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哪吒也?!睍羞€說哪吒曾向道宣律師奉獻了一顆佛牙。道宣,俗姓錢,江蘇丹徒人,唐朝高僧,后被尊為南山律宗祖師,著作甚多。中國禪宗的公案中,也有哪吒析肉的說法?!段鍩魰に熘輬A禪師法嗣》說:“哪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后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逼涓概抽T天王是寺院中的四大天王之一。他們父子兩人都是佛教的護法神,可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4句】:【屬螃蟹的——橫行慣了】(歇)本指螃蟹習慣橫著爬行,轉指一貫蠻橫不講理。 也作“屬螃蟹的——橫著走”。
【第5句】:【要作好人,須尋好友】(諺)要想成為好人,先得找好人交朋友。指交友對做人十分重要。
【第6句】:【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 釋義:指吃飯注意適量,睡覺被子不蒙頭,不淫于色,就能長壽。 例句:“說實話:這么吃可不好!沒聽說么?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們都還年輕力壯,可也得注意點子,到老才不會受罪?!?/p>
【第7句】:大膽落墨,細心拾書。
【第8句】:【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諺)扶:扶持。就像土與土相扶持才能壘起高墻,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離不得眾人的協助。 也作“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
【第9句】:【頭頂高梁花,腳踩漿泥瓣】(慣)比喻身為農民,生活在農村。
【第10句】:【早起三朝當一工】(諺)三個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第11句】:【典田賣地——兩家愿意】(歇)指所做的事情雙方自愿。
【第12句】:【王八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歇)滾:本指西瓜滾動,轉指人翻滾。爬:本指王八爬行,轉指人亂爬。形容狼狽敗退,抱頭鼠竄的樣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連滾帶爬”。
【第13句】:【寺廟】謂佛寺。如《晉書·佛圖澄傳》說:“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競相出家?!庇《鹊姆鹚略袃煞N:一種名僧伽藍摩(sangharama),略稱伽藍,指出家人共修行的園林、道場。另一種名阿蘭若(aranya)意為空閑處,系統一人或兩三人隱居修處的簡陋處。中國漢地建佛寺,始于漢末洛陽的白馬寺。“寺”原為古代官舍、衙署之稱。漢明帝時,印度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經至洛陽,舍于鴻臚寺,后因以稱第一座佛寺為“白馬寺”。至于“廟”,原為宗廟,系祭祀先祖神位的場所,后亦用于稱佛寺。如巴金《砂丁》:“前面遠遠地有一座高大的廟宇。”在宋代,大的稱為“寺”,小的稱為“院”。到近代,又分為兩類:大的稱為“十方叢林”,小的稱為“子孫廟”、“小廟”。俗語中一般把“寺”和“廟”連稱為“寺廟”,也稱為“寺院”。如孫犁《關于鐵木前傳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聽一整夜的佛號,她們也跟著念?!保ɡ蠲鳈啵?/p>
【第14句】:【灶王爺貼在腿肚子上】灶王爺畫像貼在腿肚子上,表示人 走家也隨著搬遷,也指單身漢到處流動。《艾青詩選》:“說 什么家鄉不家鄉,灶王爺貼在腿肚子上,祖國的河山到處都 可愛,人在哪兒哪兒就是家鄉?!?/p>
【第15句】:【報一箭之仇】(慣)指采取行動,報復曾經虧待或傷害過自己的人。
【第16句】:【開言欺陸賈,出口勝隋何】(慣)陸賈、隋何:都是秦末漢初說客。 比喻能言善辯。含諷刺意。 也作“開口賽隋何,搖唇欺陸賈”。
【第17句】:【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諺)指飯前宜先喝湯水,有益于腸胃消化,避免生病吃藥,保持健康。
【第18句】:實相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狀態。佛家還指出,實相也就是無相、空相,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薄斗ㄈA經·方便品》:“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比纭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話說人間榮華富貴,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認為實相。”又如龔自珍《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佛不壞假名而說實相。”后指真實情形,如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此正滿洲行政之實相也?!?/p>
【第19句】:能儉不能勤,到頭等于零
【第20句】:【當歸】“當歸”是一味婦科良藥。早在《神家本草經》中就將它列為可補可攻的中品藥,既可扶正補養,又可攻邪治病。那么,“當歸”之名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從前有個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藥,同妻子約定三年之內回來,媳婦信以為真。誰知這一走三年杳無音訊。他的媳婦憂郁悲傷,得了一種婦科病,月經紊亂,頭暈心慌,生活十分凄涼,被逼改嫁他人。沒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鄉。他質問媳婦為何不等自己。媳婦哭訴說:“三年當歸你不歸,片紙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聽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藥送給媳婦,居然治好了她的婦科病。這事在鄉里傳開后,一些得了婦科病的人也找來這種草藥服用,居然都痊愈了。從此,人們知道這是一種婦科良藥,給它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叫當歸,告誡后人要汲取“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慘痛教訓。后人出一謎語:丈夫外出三年整。謎底:當歸。
【第21句】:伸手不見五指《續傳燈錄》卷七:“伸手不見掌?!边@句禪語的意思大致是:悟道的人見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觀的虛妄分別與憎愛,因為一切事物在本質上是平等不二的。正如禪家常說的:“了了見,無所見;無所見,了了見?!?/p>
【第22句】:【喜鵲落在樹上——各占一個枝兒】(歇)比喻人各有各的意見和主張,或各有各的道理。
【第23句】:【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慣)形容名氣很大,誰都知道。 也作“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第24句】:【壓歲錢】春節拜年時,很多地方都有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庇纱丝磥恚瑝簹q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們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也有一種說法是,分壓歲錢給孩子們,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們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古時候,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壓歲錢”以彩繩穿錢,置于床腳,待年過后方可花掉,《燕京歲時記》有記載。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民國以后,流行用紅紙包一百元銅元,寓“長命百歲”之意。紙幣廣泛使用后,大人們則喜愛選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贈給孩子們以作春節禮品。 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下?,F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不斷攀升,從幾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自己喜歡的物品,有的還把壓歲錢拿出來支援災區。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第25句】:【三十過,四十來,雙手招郎郎弗來】(諺)弗:不。過了三十歲,就是四十歲,這時候即使不講條件嫁出去也很困難。指女子一過適齡時期就很難找到如意丈夫。
【第26句】:【無遮大會】兼容并蓄而無阻止,謂之“無遮”。無遮大會是佛教舉行的一種廣結善緣,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都一律平等對待的大齋會。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謂古印度“五歲一設無遮大會?!敝袊臒o遮大會始于梁武帝。《梁書·武帝本紀》載:梁武帝“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四部,指僧、尼及善男、信女。后用以泛指無所退制的公眾集會。清·黃遵憲《感事》詩:‘紅氍貼地燈耀壁,今夕大會來無遮?!埃o名氏)
【第27句】:【偏方治大病】民間有些偏方治大病有特效。借指辦法簡 單,收效顯著。姚雪垠《李自成》:“醫生說:‘咱們軍中眼下 沒有別的藥。這是我用五倍子熬的藥膏,醫治這類瘡很有 效,是民間偏方。’闖王說:‘常言說,偏方治大病。”’
【第28句】:寧可認錯,不可說謊.
【第29句】:歲月經不起等待
【第30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 釋義: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鬧不起大亂子。 例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你們這些臭魚爛蟹來破壞俺們鐵打的江山,妄想!
【第31句】:【瓜籽不飽是人心】(諺)瓜子雖然不起眼,卻能表達人的心意。泛指禮物縱然菲薄,也能代表主人的真情厚誼。 也作瓜子不飽暖人心。 瓜子敬客一片心。
【第32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諺)兩只猛虎相互咬斗,其中必有一只要受到損傷。比喻兩強相斗,必有一方受害。 也作兩虎共斗,勢不俱生。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第33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見“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34句】:【乖氣致戾,和氣致祥】見“和氣致祥,乖氣致戾”。
【第35句】:【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見“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36句】:【熱練三伏,冷練三九】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37句】:【春聯】過年貼春聯,這春聯的來歷還有個故事呢!據說上古時候,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樹,蟠屈千里,桃樹北邊是鬼門關,陰間鬼魂都從這里出入。玉帝派神荼、郁壘兩兄弟守候門前,他們身穿甲胄,一手持長矛,一手拿蘆葦繩,立在桃樹下審查百鬼,抓壞鬼出來喂虎,不讓轉世騷擾民間。 這是桃木能辟邪的來歷,人們據此每逢過年過節就用桃木板刻成兩尊神像,或刻上神荼、郁壘兩神的名字,掛在大門的兩邊以求平安。這就是民間最初的春聯,也叫“桃符”。 到了五代的時候,后蜀的國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題了兩句詞“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掛在門的兩邊,這就是我國第一副聯語對聯。后來,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時曾下令,除夕之日,各個公卿家門上都要加貼春聯一幅。這時的春聯已經是寫在紅紙上了。起初,春聯只限于官府門第,后來,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張貼起來了。從那以后,春節貼春聯便成為我國人民的一種風俗,一直傳到現在。
【第38句】:【家是避風港】家是安身之處。賈平凹《廢都》:“常言說, 家是避風港,可我這破船爛舟回到港來,卻又是風吹浪打?!?/p>
【第39句】:【程咬金的斧子——就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將,古代小說《隋唐演義》、《說唐》中的人物.傳說慣使兩把很重的板斧,頭三下很厲害,后來就差勁兒了。比喻本領不怎么樣,就開頭幾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來表示自謙。
【第40句】:【見聞】指人的感覺作用和認識能力。佛教認為,人有“六識”。“見”是眼識的作用,“聞”是耳識的作用,“覺”是鼻識、舌識和身識的作用,“知”是意識的作用。見《大智度論》卷四十。又如《佛報恩經講經文》:“防惡人,看險路,見聞覺知必嫉妒?!敝劣凇耙娐劇币辉~,更為習見。通常指見到和聽到的,猶言耳聞目睹。如清·方朝《藐姑山》詩:“日月愁關鎖,風雷亂見聞。”亦指知識與經驗。如《老殘游記》第十回:“我們從小讀詩,題目里就有《箜篌引》,卻不知道是這個樣子,請先生彈兩聲,以廣見聞,如何?”在佛經上,“見聞”一般專指見佛聞法,如《法華經·序品》有“見聞若斯”之語。(李明權)
【第41句】:善易消,惡難除
【第42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稱為民請命、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為“父母官”。 它源自何處呢?源自漢代正史。 《漢書·循史傳》載:西漢元帝時期,南陽郡治安狀況非常糟糕,盜賊猖狂,百姓逃離,田園荒蕪,境內一片狼藉。一個名叫召信臣的到這里任太守,此公為政勤勉,很有計謀,首先嚴厲打擊盜賊,穩定社會秩序,勸說人民發展生產,對游手好閑、不干農活的浪蕩子弟毫不客氣,像嚴父一樣督促他們搞好農桑。因為召信臣治理有效,經濟和社會環境大大改善,流離百姓紛紛回到家鄉,過上了好日子,人們十分感謝這位好官,被大家稱為“召父”。 另據《后漢書·杜詩傳》載:東漢武帝劉秀建武七年(31年),南陽郡新任太守杜詩也是個好官,清廉節儉,勤政為民,任期內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恢復生產,增收糧食,像慈母那樣細心關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過得很開心,被當地人尊為“杜母”。 事有巧合,同是漢朝(西漢東漢),同是南陽,“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們把關心百姓疾苦,推動生產力發展,保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州縣好官尊為“父母官”。從此相沿成俗,這個稱呼流傳下來,直到現在仍有這種稱呼。當今的“父母官”夠格不夠格,老百姓心里有數。
【第43句】:【冒天下之大不韙】(慣)不韙:不是,過失。指不顧天下人的反對,明目張膽地做罪大惡極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對。
【第44句】:純真的金子,光澤永遠不變
【第45句】:【還俗】在家謂之“俗”,出家修行謂之“僧尼”。佛制:聽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團。以上兩種情況,均稱為還俗。另有一說,還俗僅指僧尼犯戒還家。自愿離開僧團,謂之“歸俗”?!秾毞e經》卷八八載:“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進,恐不能消信施,請乞還俗?!氖赓澰唬骸舨荒芟攀?,寧可一日數百歸俗,不應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卑唇浟x,出家人不能守戒、精進,寧可還俗。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三載:罽賓國(在今克什米爾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歲時出家,精通藏經。后來國王駕崩,無人繼位。眾人議請跋摩“還俗,以紹國位”。跋摩不從,隱居山林,又到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來到中國的建業(今南京),譯經數十部。又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記載:“(杭僧思聰)挾琴游梁,日登中貴人之門,久之,遂還俗,為御前使臣?!笨梢娝悸斒莻€心未出家、熱衷名利的人。(李明權)
【第46句】:足寒傷心,民怨傷國。
【第47句】:又《大日經疏》卷一:“妙感妙應,不出阿字門?!敝副娚沈\祈念佛菩薩而得到佛菩薩的護念加持。俗語中泛指神明對人事的反響。如明代沈鯨《雙珠記·僧榻傳音》:“惡有惡報,感應之常?!币嘀^受影響而引起反應。如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作者的任務,是在對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
【第48句】:【白晝老鼠,不敢見人】 釋義:比喻膽小怕人。 例句:金枝嘲弄地說:“當鄉長那陣子倒頂威風,膽子也大,如今卻成了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連徐文盛都比不上?!?/p>
【第49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50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51句】: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會說。
【第52句】:【騎虎者,勢不得下】(諺)比喻做事一旦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便欲罷不能,只得硬著頭皮撐下去。 也作騎虎之勢,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騎虎不能下背。
【第53句】:無風起浪原為禪語。唐代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達摩西來,無風起浪;世尊拈花,一場敗缺。”又如《景德傳燈錄·前金陵報恩院法安禪師法嗣》:“問:如何是祖師(指達摩)西來意?師日:揚瀾左里,無風浪起。”意謂無端生出是非來,本是禪宗的反語、機鋒語。
【第54句】:【籠里的鳥兒,有翅難逃】 釋義:鳥兒關在籠子里,有翅膀也飛不出去。比喻人處于困境,有本領也無法施展。 例句:咱們現在是籠里的鳥兒,有翅難逃??!待過了這種年月,咱們再設法報仇!早晚要向西霸天和趙六算賬的!
【第55句】:【一心不亂】“一心”這個詞,在先秦儒、道典籍中已經有了。如《尚書·泰誓》:“一心一德,立定厥功?!薄肚f子·天道 》:“其動也天,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痹诜鸾讨校骸耙恍摹被驗檎嫒鐚嵪嗟漠惙Q;或謂心無雜念,更不他緣,猶言專心。這里僅取后面一種意義?!耙恍牟粊y”是凈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意思是收攝眾念歸于一念,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到“一心不亂”,妄盡真顯,就能同阿彌陀佛的愿力“感應道交”,而往生西方凈土,其語本于《阿彌陀經》:“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薄栋闳羧两洝ば衅贰分幸灿蓄愃频恼f法,在其他佛經中,也可以找到依據,如《坐禪三昧經》說:“菩薩坐禪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薄度A嚴經·離世間品一》說十種菩薩行時,提到“一心不亂,修三昧行”。“一心不亂”按其程度,又可分為“事一心”和“理一心”。我們平時所說“一心不亂”,意思是專心致志,不去胡思亂想,如:練氣功時,關鍵是“調心”,只有逐步做到“一心不亂”,才能漸入佳境。(李明權)
【第56句】:【立秋的石榴——滿腦袋的點子】(歇)立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樹名,果實圓形,內多種子,立秋前后成熟。點子:本指石榴的種子,轉指主意、辦法。指主意、辦法多。
【第57句】:【吃錯了藥】(慣)譏諷人腦子出問題,做錯了事。
【第58句】:【拔出蘿卜帶出泥】 釋義:比喻事情辦得不利落,不圓滿,或引起了別的麻煩。 例句:“你快點去看看吧?!崩掀卟蠛?,“可不能把這事辦砸了,不能離譜,咱們和他們的事。得論個清楚是非,可不能拔出蘿卜帶出泥呵!”
【第59句】: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不少;
【第60句】:防意如城《法句譬喻經》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龜從河中出,來至樹下。復有水狗,饑行求食,便欲啖龜。龜乃縮其頭尾及與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問沙門日:“此龜有護命之鎧,水狗不能加害?!鄙抽T答云:“吾念世人,不如此龜,不知無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奔凑f頌曰:“藏六如龜,防意如城?;叟c魔戰,勝則無患?!币馑际牵菏廊诵扌兄畷r,也要像這只烏龜那樣,把眼、耳、鼻、舌、身、意收藏起來,不受外物誘惑,如同關閉城門一樣封閉心扉,要嚴格防范各種魔的誘惑,運用大智慧能戰勝諸魔,就能獲得解脫?!胺酪馊绯恰迸c守口如瓶類似,指的是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敵一般。宋代朱熹《敬齋箴》:“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屬屬,罔敢或輕?!彼未苊堋豆镄岭s識別集下·守口如瓶》:“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p>
【第61句】:【五更】中國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餃子拜年。 那么,“五更”是怎么來的呢? 我國古代把夜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或梆子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一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在秋分時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曉時分,正所謂“雞鳴五更”。
【第62句】:【往傷口上撒鹽】(慣)比喻對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惡意傷害,使其更加痛苦。
【第63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慣)乘興:趁著一時高興。敗興: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情緒低落。指高高興興地來,掃興地回去。
【第64句】:【吃豆腐】“豆腐”人人愛吃,可這里所說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邊,繞開它,躲著走。 這里所說的“吃豆腐”,與吃不沾邊,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時候甚至可以視為“性騷擾”的含蓄說法。雖說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關聯。 有人認為“吃豆腐”的說法與民間常有“豆腐西施”的戲稱有關: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細皮嫩肉,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便引得周圍男人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板娘調情,且動手動腳。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第65句】:雞蛋不裂縫,蒼蠅不下蛆
【第66句】:【潑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
【第67句】:【色膽大如天】(諺)指迷戀女色的人,膽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顧。 也作“色膽天來大”。
【第68句】:【一貨有一主,賴貨等行時】(諺)行時:也說興時,流行于當時。有什么樣的貨,就會有什么樣的買主,賴貨也會有興時的時候。指貨物不愁賣不出去,要有耐心等待。
【第69句】:【沒病攬傷寒】(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傷寒: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指沒病找病。比喻沒事找事,自討苦吃。
【第70句】:【伸手不見五指】出于《續燈錄》卷七:“伸手不見掌?!边@句禪語的意思大致是:悟道的人見一切實物,不加以主觀的虛妄分別與憎愛,因為一切事物在本質上是平等不二的。正如禪家常說的:“了了見,無所見;無所見,了了見。”此俗語形容沒有星星和月亮的漆黑一片的天色。如丁玲《糧秣主任》:“有一天夜里,天很冷,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保ɡ蠲鳈啵?/p>
【第71句】:【泥多佛大】原為禪宗之語,見《景德傳燈錄·曇華禪師》:“水漲船高,泥多佛大。”俗語用泥多佛大比喻用力多、附益眾,則造就也大。如宋·王安石《重游草堂次韻》詩云:“僧殘尚食少,佛古但泥多?!彼未铊底ⅲ骸澳喽喾鸫?,俚語。”(李明權)
【第72句】:吃要吃有味的,說要說有理的.
【第73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74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諺)秀才:明、清稱府、州、縣學的生員,后泛指讀書人。舊指讀書人閉門苦讀,足不出戶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第75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76句】:【奶媽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屬于別人,不屬于自己。
【第77句】:好花要有綠葉扶,好漢要有眾人幫
【第78句】:【大水漫不過船桅去】(諺)桅:桅桿,木船上掛帆的長桿。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桿。比喻輩分、地位或等級低的,無論怎樣也超越不過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過船去”。
【第79句】:明代梅鼎祚《玉合記·焚修》中有“好兩個佛口舌心”一語。亦作“蛇心佛口”。如明代王玉峰《焚香記·構禍》:“王魁你惡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黃泉,也須把你這歹魂兒勾?!?/p>
【第80句】: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釣不得魚。
【第81句】:【緩步當車,晚食當肉】(諺)緩緩地散步,權當是坐車一樣舒適;饑餓時吃飯,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節奏放緩,悠閑自如,自是一種享受。
【第82句】: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故稱。天,梵語Deva,包括三界的諸天(可參見“諸天”條)。中國古代把“龍”列為“四靈”之一,印度人稱“龍”為Naga(那伽),形態與中國土生的“龍”略有區別,似是摩竭魚(鯨魚)與中國龍的混合物,佛經上稱“龍力不可思議”,并有不少龍王護法的故事。如釋迦太子降生時,九龍吐水,為他灌頂。其他六部眾為: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乾闥婆,意為“尋香”,吸香氣為食,從屬于帝釋天,能凌空作樂。阿修羅,意譯為“非天”,身大好斗。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大樹上的金翅鳥神,雙翅展開有:三百多萬公里。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摩喉羅伽,大蟒神,人身蛇首,樂神?!侗R至長者因緣經》謂:“爾時世尊,天龍八部,四眾圍繞,王及大眾,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幾乎每部經都有類似的場面,亦寫作“天龍神王”、“八部天龍”。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王斂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庇秩琮彴渍洹都汉ルs詩》之八一:“遙知法會靈山在,八部天龍禮我言?!?/p>
【第83句】: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原為禪語,出于《五燈會元·黃龍清禪師法嗣》:“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日:絕毫絕厘。日:出世后如何?師日:填溝塞壑。
【第84句】:【豐干饒舌】為佛教典故。據《宋高僧傳》卷十九載:唐·豐干禪師原在浙江天臺山國清寺舂米供僧。先天(公元712-713)中,他去京兆化緣,閭丘胤將去臺州作太守,問豐干說:“臺州有何賢達?”豐干說:“到任記謁文殊?!遍偳鹭飞先魏蟮絿逅拢谏畯N中見到了寒山、拾得二個僧人(傳說為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于是禮拜。兩個僧人笑著說“豐干饒舌”,便揚長而去。后用以比喻多嘴、嘮叨。(常正)
【第85句】:【招貓遞狗兒】(慣)比喻不務正業,招惹是非。
【第86句】:【砍頭不過碗大個疤】死沒有什么大不了,不怕死。成語: 視死如歸。姚雪垠《李自成》:“小弟今晚來攻城救大哥,早 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愁^不過是碗大疤瘌,凌遲也只挨三 千六百刀?!?/p>
【第87句】:【黃連樹上搭苦瓜棚——苦作一堆】(歇)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有苦味。指受苦人與受苦人聚在一起。
【第88句】:【雞屁股拴線——扯蛋】(歇)扯:本指拉,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 蛋:諧“淡”。指沒有根據地瞎說,或漫無邊際地閑聊。
【第89句】:如《心地觀經·序品》謂:“了達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滿難可出。”八苦,指眾生八種基本的苦難: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和五陰盛苦。白居易《贈曇禪師》詩:“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奔从么朔鸾痰涔?。火宅亦特指煩惱牽纏的俗世家室。如明代妙葉《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萬煎?!泵耖g亦貶稱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為火宅僧。詩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亂世。如清代魏源《北岳五臺看雪行》詩:“各號清涼奠震旦,欲易火宅為寧坤。”
【第90句】:【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 釋義:吃蔥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 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勁兒,聽見兩個姐姐在外面議論,她是一句不讓,對著門外說道:“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這辣子,真好吃!”
【第91句】:【高山上倒馬桶——臭氣沖天】(歇)比喻壞名聲人人皆知。
【第92句】:【米谷里免不了有秕糠,沙子里有時也有黃金】(諺)秕(bi):空的或不飽滿的顆粒。谷米中免不了夾雜著秕糠,沙子里也常會夾雜著金粒。指事物不可能完全純凈。也比喻對人不可一概而論。
【第93句】:窮莫失志,富莫癲狂.
【第94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 釋義:斫:刀砍。寒露:節氣名,在陽歷十月初八或初九。謂白露時節砍下的高梁,寒露時節要打完。 例句:“老嫂子,俗話說:‘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F在都什么時候了,還不趕快跟大伙說一聲,把場打完?”
【第95句】:【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釋義: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縣境內,溪心有兩巨石相對,水流湍急,船只經常遇險沉沒。船過得大悲口,船上裝的鹽才算是貨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險惡,航行艱難。 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兩巨石相對峙,上廣下狹,故名,行人乞靈之祠也。諺云:“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第96句】:【湖區出好谷,山區出好屋】(諺)湖區澆灌方便,稻谷就長得好;山區木材豐富,房屋就蓋得好。指哪方面的資源厚實,哪方面就得天獨厚。
【第97句】:【一箭就上垛】(慣)垛:箭垛,即箭靶。一箭就射中了靶子。比喻一次成功,一拍即合。
【第98句】: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
【第99句】:【有錢買馬,沒錢置鞍】見“買起馬備不起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