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雞也飛了蛋也打了】(慣)雞飛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兩頭落了空。
【第2句】:【急用賣得堂前地】(諺)堂前地:正屋前面的地。人在急用時,就連堂屋前的地也舍得賣掉。指人到窘困不得已時,任什么都舍得割愛。
【第3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驕人】(諺)求人的人常有一種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總有一種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幫忙和答應幫別人忙,心態迥然不同。
【第4句】:【駝子跌在街心上——賣翹】(歇)翹:諧“俏”。指人故意造作嬌媚姿態來誘惑人。含譏諷意味。
【第5句】:【進可攻,退可守】(慣)l指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既可以主動出擊進攻,也可以防御守衛。2指有一塊能維持生活的地盤,使自己進退自如。
【第6句】:【有心打石石成磚,無心打石石原原】(諺)原原:原樣。一心一意打石,就能打成長方磚形;三心二意打石,石還是原樣。比喻做事決心堅定,就能成功;信心不足勢必半途而廢。
【第7句】:【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 釋義:比喻要根據條件辦事。 例句:按說,應當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可我……
【第8句】:【下半旗致哀】“下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當一個國家領導人逝世,或者發生重大災難,習慣上要把國旗升起后下降到離國旗桿頂端一段距離(距桿頂三分之一處),以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周恩來去世后,不僅中國下半旗致哀,就連聯合國也為周總理破格下半旗。因為聯合國規定只為聯合國成員國的元首下半旗。足見周總理的威望之高。 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據說最早出現在1612年。一天,一艘名叫“哈茲·伊斯”號的英雄船徐徐駛進泰晤士河,它的桅桿上飄半旗,象征船員們對已故船長的敬意。該船長是在北美北部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不幸去世的。他在船員中的威信極高,他去世后,船員極度悲痛,便把桅桿上的旗降下一半,表示對船長的敬仰和悼念。以后許多船只沿用了這種哀悼方式。 隨著時間的流逝,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便流傳到陸地上,后來被官方承認,并為世界各國所采用。
【第9句】:【惡狗咬人不露牙】 釋義:比喻壞人陰險、毒辣。 例句:馬之悅橫她一眼:“噓!惡狗咬人還不露牙哪!嗆他幾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啃那個癢癢干什么!”
【第10句】:【氣大不養神】(諺)火氣太大的人,很難保養精神。指養生貴在心平氣和,不動肝火。 也作氣大不養人。 氣大傷身。
【第11句】:【百貨中百客】(諺)指商店中的貨物必須品種繁多,才能滿足各方面顧客的需求。也泛指社會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物類,都有各自不同的專門用項。
【第12句】:【餓狼不吃獵人的羊】 釋義:比喻對有特殊關系的人特殊對待。 例句:漢族有一句話:“打狗還得看主人?!泵晒湃艘灿幸痪渲V語:“餓狼不吃獵人的羊?!彼绿祜w這不有意往自己臉上撒尿,欺人太甚嗎?
【第13句】:【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 釋義:周瑜:三國時吳國主將。心匈狹窄,好忌妒。比喻人心胸狹窄,沒有度量。 例句:雪娟說:“我是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可一半天咱們就回省城啦,一大攤子事昨整法?”
【第14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 釋義:依賴別人靠不住。 例句:“……人家說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樹樹歪,一心靠社會主義,可生產隊又說我是累贅……”
【第15句】:【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釋義:出門在外,生活不如在家里方便。 例句:“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沒人結伴,一個女娃子家,路上是不好動嘛?!?/p>
【第16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 釋義:各種東西容易學,但要精通冬種訣竅就難了。 例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李書記,恐怕你對這個道理不熟。”
【第17句】:【春鰱夏鯉,吃了不悔】(諺)指春天的鰱魚,夏天的鯉魚,正是肥美鮮嫩的時候,應時品嘗,是極好的享受。
【第18句】: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第19句】:【打著紅旗反紅旗】 釋義:打著革命的旗號,干反革命的事。比喻偽裝革命。 例句:好人也會辦錯事,壞人也會偽裝積極,打著“紅旗”反紅旗。
【第20句】:【拍馬】“拍馬”又稱“拍馬屁”,現在用來比喻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行為。然而,“拍馬”一詞,原來卻是一種古老的禮俗?!芭鸟R”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區。據文史載,當時人們騎馬相遇,看到對方的好馬,總愛拍著馬屁股說“好馬,好馬”,稱贊一番。久之,拍馬便成了人們相見時的一種禮節風俗。后來有些人看到權貴駕到,不管馬的優劣,總爭著上前,拍著馬的屁股連連恭維:“好馬,好馬,大人的馬好!”此處拍馬是假,拍人是真(yipinjuzi.com)。 從此,也使“拍馬”一詞發生了質變,變成了阿諛奉承的代名詞了。
【第21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釋義:說明師父就是終身的長輩,尊師如同敬父。 例句:“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第22句】:【吊在絲上的蜘蛛——懸空著】(歇)本指懸在空中,轉指心里不踏實,牽掛著。
【第23句】:【好客主人多】(諺)好客:有錢人。指對有錢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第24句】:【勤能補拙,儉可養廉】(諺)勤勞能彌補自己笨拙的缺點,儉樸能培養自己廉潔的品德。指勤和儉不僅可以使人擺脫貧困,更可以培養人的美德。 也作“勤能致富,儉能養廉”。
【第25句】:【等米下鍋】(慣)形容窮得沒有糧食吃。也比喻缺乏急需的東西。
【第26句】:【雨過地皮濕】見“水過地皮濕”。
【第27句】:【事后諸葛亮】(慣)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足智多謀,輔助劉備建立了蜀漢。1比喻事情過后才發表意見的人。2比喻事后才出主意、想辦法。
【第28句】:【抱成一團】(慣)指緊密團結在一起。
【第29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此語比喻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語出宋代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弊愠啵鹤憬?、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也沒有白璧無瑕的美玉。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和錯誤。 古人說得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沒有十足之赤的金子。這是符合辯證法的普遍規律。
【第30句】:【兒婚高堂抹花臉】北方滹沱河一帶有個習俗,兒子結婚那天,新娘抬進門來,娘家送親的人也進了門。公公、婆婆笑得合不攏嘴,這時好開玩笑的同輩嫂妹,乘其不備,將預先準備好的鍋底子灰、顏料之類的東西向他們的臉上抹去,頓時,兩人變成了一對大花臉,觀者無不哈哈大笑,喜氣充滿了整個院落。 這一習俗的由來,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宋朝的時候,井陘官道旁有一個小村,一戶人家過喜事,新郎在門口不停地迎接來賀喜的賓客。忽見一老頭在門口蹲著,便請他進去吃喜酒。老頭連連搖頭:“你請我是小事,先去準備口棺材吧?!边@可把新郎給氣壞了:“好啊,我好心好意請你吃飯,你卻叫我備棺材,真是喪門星臨門,你趕快給我滾!” 二人的爭吵,被人傳給了新郎的父親,他一聽頓時感到老頭來的不凡,趕緊上前賠禮:“大哥,小孩子不懂事,孩子的話千萬別放在心上?!崩项^說:“誰給你們定的日子,今天是十五,最厲害的黑道日,甭看你現在沒事,惡鬼已經纏身,明天恐怕……?!彼宦犇橏畷r變得蠟白,乞求道:“大哥,可有法救回我這條老命?”老頭接著說:“我沒有辦法,不過,有一個人可救你命,也算你命大碰巧了,他一會兒就路過這里?!薄罢l?”新郎急不可耐地問道。 “包黑子?!闭f罷,老頭不見了。有人說那老頭就是喜神。 過了不多一會,果真包大人坐著八抬大轎來了,父子倆跪在地上攔住了去路。當包拯知道情況后,差點笑出聲來:“我又不是學生死簿的鬼官,怎能救你?”“貪官怕你,惡鬼能不怕?”“是嗎,惡鬼怕我?”包公想了想,沖著身邊的馬漢喚道:“硯墨來?!卑舆^硯臺,將墨汁倒在手中,向新郎父親臉上抹去,笑道:“這回,我看惡鬼還敢不敢纏你?” 他回去后,果真沒有出事,活到了九十九歲。這件事傳出去以后,結婚的人家紛紛效仿,形成了今天的兒子結婚父母被“抹花臉”的習俗。 傳說歸傳說,高堂抹黑臉確有作用,新娘娘家的人初來乍到,不用問人就知道誰是公公、婆婆。
【第31句】:【君子不吃無名之食】 釋義: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 例句:“你不說明,我也不吃。常言說得好:君子不吃無名之食?!?/p>
【第32句】:【羅鍋子上山——前緊】(歇)羅鍋子:駝背的人,也叫羅鍋兒。前:胸前,諧“錢”。指經濟緊張,手頭缺錢。 也作“羅鍋兒上山——前緊”。
【第33句】:【黃花閨女】人們習慣地把沒有出嫁的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它源自南北朝時期的宋武帝時代。 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里玩累了,便躺臥在宮殿的檐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采集其他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它“花黃”或“額花”。 梅花妝在宮內普遍采用,不久便流傳到民間。《木蘭辭》里的花木蘭,從軍返家以后,立即卸下戎裝,“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梅花妝已經普及到了平民百姓,風行南北朝。 因為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采取這種妝飾的人一般都是少女,而等到她們出嫁以后,就要改變裝束,另作一番打扮。因此,人們便習慣地將未婚女子稱作“黃花閨女”,至今未變。
【第34句】:【水深見長人】(諺)長(chang)人:身材高大的人。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顯現出英雄本色。
【第35句】:【天上掉餡餅】(慣)比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或好處。也比喻不可能實現的好事。
【第36句】:【挑水瞞不了井臺,上炕瞞不了鍋臺】(諺)鍋臺:我國北方農村的鍋灶與炕洞相連,冬天便于取暖。挑水要上井臺,上炕要經鍋臺。比喻做任何事情總瞞不過知根知底的人。
【第37句】:【绱鞋不使錐子——針好】(歇)绱鞋:把鞋幫和鞋底縫在一起,一般要用錐子。針:諧“真”。指非常好或確實好。
【第38句】:【破天荒】(慣)相傳唐朝時湖北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均未考中,時人稱作天荒;后來劉蛻考中了,稱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發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39句】:【不蒸饅頭也要蒸口氣】 釋義:“蒸”:諧音“爭”。指不為別的只是為爭一口氣。 例句:氣死、餓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敵人拼死!賣掉孩子買蒸籠——不蒸饅頭也要蒸口氣。
【第40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 釋義:人傷了心,喪失了勇氣和希望,很難振作起來。 例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丁世宗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人們對他冷眼相待,有的人一見他就像躲瘟疫似地離得遠遠的。
【第41句】:【新鞋不踩臭狗屎】見“好鞋不踏臭糞”。
【第42句】:【不識路能走千里,不識人寸步難行】(諺)不認識路可以向人打聽,分不清好人壞人就得上當受騙。 指在社會生活中識人最重要。 也作不識字也有飯吃,不識人卻無生路。 不怕不識字,就怕不識人。
【第43句】:【四面光八面圓】(慣)比喻處世圓滑,哪一面都不得罪。
【第44句】:【能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在坎坷的坡路上,寧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讓車打住不前進。比喻人寧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業中途而廢。
【第45句】:【男不跟女斗】(諺)指男強女弱,以強欺弱,不是男子漢的做派。一說,舊時男尊女卑,以尊斗卑,有失男子漢的尊嚴。
【第46句】:【虎狼也有父子之情】 釋義:虎狼這樣兇猛的野獸也有骨肉之情,人更應該有。 例句:罪過,罪過!這孩子一難一度,投得個男身,作何罪業,要將他溺死! 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老人家是何意故?
【第47句】:【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諺)家里同時有幾件事,要先揀緊要的做起。指處事要盡先處理緊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揀緊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處來。
【第48句】:【饒人是福,欺人是禍】見“欺人是禍,饒人是?!?。
【第49句】:【得意時車馬盈門,失意時門庭冷落】(諺)車馬盈門:門前你來他往,車馬不斷。門庭冷落:門里門外冷冷靜靜。舊指人情冷暖,得勢時都來奉承,失勢時無人往來。
【第50句】:【屋怕不穩,人怕忘本】(諺)房屋怕的是不堅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記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第51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諺)山再高,總有人走的路;水再深,總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沒有人走不通的路。
【第52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慣)卻:不接受,拒絕。拒絕別人的好意顯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覺得慚愧。 接受別人饋贈或邀請時的客套話。
【第53句】:【胖子的褲帶——全不打緊】(歇)打緊:本指系緊褲帶,轉指事情要緊。指一點兒也不要緊,不必在意。
【第54句】:【讓圓就圓,讓扁就扁】(慣)形容非常聽話,讓怎么樣就怎么樣。也形容人軟弱,由人欺負。
【第55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諺)指本領高強的人不可自恃高強,須知高強之中還有更高強的。也泛指學問、才藝的造詣無止境,不可自視過高。 也作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更有強人在后頭。
【第56句】:【龜通海底】(諺)指龜潛入水中,可以直通到海底。比喻出入衙門的有錢人,可以打通關節,買通官府,上下鉆營。
【第57句】:【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見“鳥向明處飛,人往高處走”。
【第58句】:【玩把戲】(慣)本指表演雜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戲”。
【第59句】:【明人不做暗事】(諺)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見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絕不鬼鬼祟祟,搞陰謀詭計。 也作明人無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漢不使暗拳。
【第60句】:【你有毒藥,我有解方】(慣)解方:解毒的藥方。比喻比對方技高一籌或總有對付對方的辦法。
【第61句】:【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諺)指人離開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闖蕩,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寬。 也作人挪活,樹挪死。挪:挪動,離開原地。 樹挪死,人挪活。
【第62句】:【上山虎遇見下山虎】(慣)比喻兩個強者遇到了一起。
【第63句】:【成人容易做人難】(諺)成人:指人發育成熟。做人:指做一個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指成人容易,但要成為一個有修養有作為的人卻很難。
【第64句】:【貓踏破油瓶蓋——一場快活一場空】(歇)指白高興一場。含譏諷意味。
【第65句】:【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見“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
【第66句】:【孩子是娘的連心肉】(諺)指在親人中,母親對兒女最關切、最疼愛。 也作孩子是娘心上的肉。 兒女是娘身上的肉。
【第67句】:【土地廟里長草——荒神】(歇)土地廟:供奉土地神的小廟?;模夯氖彛C“慌”。神:本指神靈,轉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亂。
【第68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就不敢去犯風險,闖難關。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69句】:【前怕狼,后怕虎】(慣)形容人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70句】:【近視眼看匾】(慣)近視眼看不清匾上的字。比喻看不清、抓不準問題的實質。
【第71句】:【親兄弟,明算賬】(諺)指即使是同胞兄弟,互相之間也要算清賬目。也泛指關系再親密的人之間,在錢財上也必須有透明度。 也作親兄弟,勤算賬。 親姐妹,明算賬。
【第72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慣)指有什么貢獻什么,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心意。 也作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有人的出入,有錢的出錢。
【第73句】:【聽人勸,吃飽飯】(諺)能聽人的良言相勸,就可以吃飽飯不餓肚子。指人能虛心接受意見,就能給自己帶來切實的好處。
【第74句】:【首級】《三國演義》描寫張飛勇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首級”中的“首”本義是頭,可為什么又被稱為“首級”呢? 這與古代的軍級制度有關,它源于秦國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國,實行了變法,在軍事領域確立了一套新的軍級制度,以取敵人頭顱的數目作為評定爵位的基礎和依據。新制度規定:每斬獲一個敵人頭顱,士兵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仆人數個。斬獲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級。因為一首對一級,因而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頭顱稱為“首級”了。 秦國的軍功授爵制度對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當時的規定,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獲得兩個敵人首級,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為自由人,他做奴隸的妻子也可以轉為平民。而且,如果父親戰死沙場,他的功勞可以由兒子繼承。這無異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極大提高了秦軍的戰斗力。 秦國的強大,與商鞅的這些制度有直接關系。到了北宋,廢除了首級制度,但“首級”這個詞卻保留到了今天。
【第75句】:【只有千年的朋友,沒有千年的伙計】(諺)伙計:合作經商的人。朋友間友誼長久,而合作經商有利則干,無利則散。指人際關系,建立在情義上的長久,建立在金錢上的短暫。
【第76句】:【大意失荊州】 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國軍事、政治重鎮。關羽鎮守荊州因設防不嚴而被孫權襲取。比喻疏忽大意會造成損失。 例句:“四嶺山的地位可不同尋常,對我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我{門可不能大意失荊州呀!”
【第77句】:【拿著金碗要飯吃】 釋義:比喻有好的條件不利用,卻受窮或求助于人。 例句:我說:“盤山哪!你們真是拿著金碗要飯吃,這幾座山場,能放多少牛羊??!”
【第78句】:【學到老不會到老】(諺)指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學習中,直到老還是學不完。
【第79句】:好人爭理,壞人爭嘴.
【第80句】:【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 釋義:雖不是親身經歷,但也知道一些。 例句:誰都是在行的?孩子們這么大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
【第81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諺)筲(sha。):水桶。指不騎馬就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不打水就不會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總不免會出差錯。
【第82句】:【拿鏡子照照自己】 釋義:指看看自己怎么樣。含不好之意?!罢照兆约骸庇肿鳌罢找徽铡?。 例句:人真是個怪物,光知道有嘴說人家,外表裝進步,說起話來天官賜福,咋就不拿鏡子照照自己呢?
【第83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釋義:比喻不可觸犯。 例句:張作霖十分緊張。他想派人到日本領事館去搜,又覺得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84句】:【不識風云事,休在山里行】(諺)風云事:風云無常的天氣變化。指山中風云變幻不定,摸不準天氣變化的規律,就不要在山中行走。比喻社會人事復雜多變,沒有適應能力就難在其中周旋。
【第85句】:【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慣)指家里只有單身一人。為對單身漢的諧謔語。
【第86句】:【當搏牛虻,不當破蟣虱】 釋義:蟣:蟣子,虱子的卵。比喻應當同強敵搏斗。 例句:宋義搖首道:“公言錯了!古諺有言,當搏牛虻,不當破蟣虱,虻犬虱小,我等應從大處下手,方得大功。今秦兵攻越,就使戰勝,兵亦必疲,我可乘敝進攻,無慮不破。”
【第87句】:【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頭】(歇)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訴說。 也作啞子吃黃連——在心里苦。 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里。
【第88句】:【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諺)指舊時女兒一出嫁,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再也不能收回來一樣,從此不能再算是娘家的人了。 也作嫁出門的女,潑出門的水。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
【第89句】:【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慣)形容奄奄一息,即將斷氣。
【第90句】:【繩從細處斷】見“麻繩單從細處斷”。
【第91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 釋義:比喻人有本事,一人就擔得起重任;人無能,再多也無用。 例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少說我們還有六七十個兄弟,滿可抵擋百十號民兵,怕哪樣?
【第92句】:【吃秤砣,鐵了心】 釋義:比喻下了決心,毫不動搖。 例句:二朵大嬸將杜秋葵喊價一半,只跟安天寶要五百塊的孝心錢,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鐵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93句】:【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94句】:【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
【第95句】:【一支筷子不能調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 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孤單,辦不成事。 例句:以前跟你們喝血酒的那些奴隸主都去了,只剩下我阿達一個人?!耙恢Э曜硬荒苷{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我阿達沒有辦法,只好派我去同共產(黨)假靠攏。
【第96句】:【兵不厭詐】 釋義:用兵作戰時可以用欺詐的策略和方法迷惑敵人。 例句:難道你不知道“兵不厭詐”的道理嗎?我軍虛虛實實,所以使你們的指揮官無所適從,吃了敗仗。
【第97句】:【啞子做夢——說不得】(歇)指無法說或不能說。
【第98句】:【狗無廉恥,一棍打死;人無廉恥,無法可治】(諺)狗無恥處死即可,人無恥則難以處置。指人要是不顧羞恥就無藥可救。
【第99句】:【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俗語是指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科學實驗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據說農藥“六六六”就是因為失敗666次后而研制成功的。 據考證,它源于鯀禹治水的神話故事。《山海經·海內經》中說鯀偷了天地的息壤(可以生長的土)來堵擋洪水,沒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殺死了鯀,但他雖死猶生。《歸藏·啟筮》云:“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边@幾句話是說“禹是從鯀肚子里出來的。他的父親死后三年尸體不腐,最終剖腹產生出兒子禹。”這正說明了這個失敗的英雄壯志未酬,精神不滅,他把不屈的奮斗精神傳給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總結上一代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艱苦不屈的奮斗,“三過家門而不入”,用疏導的方法制服了洪水,獲得了成功。鯀失敗了,而鯀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人正是根據鯀禹治水神話中“失敗生出了成功”這一傳說,總結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俗語。
上一篇:易經十句最高深的話-佛語禪心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