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這天本來沒安排歷史課,我就沒帶歷史書,結(jié)果卻上了歷史課。回家后我對媽媽說起了這件事,媽媽說:“這下子你該懂得‘晴帶雨傘,飽帶路糧’的道理了吧!”(四川·涪陵)
【第2句】:【教師節(jié)】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國家教育部和中華全國教育工會商定,廢除了6月6日這個舊教師節(jié),并在1951年規(guī)定:教師節(jié)和“五一”勞動節(jié)合并在一起。可實踐證明,“五一”節(jié)并沒有教師的特點。時間一長,人們只知道“五一”是勞動節(jié)而逐漸把教師節(jié)忘記了。為了提高教師的地位,促進(jìn)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體現(xiàn)教師的特點,1985年1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
【第3句】:【烏金更比黃金貴】烏金,比喻墨,借指知識文化。謂知識 比財富重要。《北京日報》(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烏金更比黃金貴。指的是金錢再有價值,也沒有知識 (墨)貴重。今天細(xì)細(xì)想來,此話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第4句】:爸爸的自行車出了個小毛病,他沒修理就又騎著走了,晚上回來直喊倒霉。媽媽說:“你又想好,又想巧;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不喂草和料。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江蘇·贛榆)
【第5句】:【飛到高枝上】見“爬高枝”。
【第6句】:爬高樓摘月亮——空想
【第7句】:割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小題大做
【第8句】:小叔學(xué)了兩年木工活,自以為技藝精深,常常目中無人。爺爺有意再讓他繼續(xù)拜師學(xué)藝,小叔不聽。爺爺眼一瞪,訓(xùn)斥他道:“井淘三遍出好水,人從三師武藝精,做什么事都不能驕傲翹尾巴!”(河南·南陽)
【第9句】:【拉住黃牛當(dāng)馬騎】(慣)比喻讓能力差的人擔(dān)當(dāng)重任。
【第10句】:寸大的字,分大的格——格格不入
【第11句】:【歪嘴葫蘆拐把瓢,品種不好莫怪苗】(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兩個舀水的瓢;葫蘆如果歪嘴了,鋸開的瓢必定是拐把。泛指農(nóng)作物必須選好種子;種子不好,就很難有好收成。
【第12句】:林黛玉看《西廂》——入神
【第13句】:墻上畫的美人兒——你愛她不愛
【第14句】:【猛虎不吃回頭食】見“老虎不吃回頭食”。
【第15句】:麥田里種棉花———舉兩得
【第16句】:一次,我問媽媽我家的老榆樹怎么干枝了,媽媽說:“那是嘛,‘人老躬腰把頭低,樹老焦梢葉子稀’。”(河南·林州)
【第17句】:【錢能生利,窮能生窮】(諺)錢財能將本生利,富者自然會越來越富;窮人毫無周轉(zhuǎn)能力,在困境中不免越陷越深。指經(jīng)濟(jì)上完全陷入被動,就很難擺脫窘困。
【第18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慣)1形容知識豐富,通曉古今。
【第19句】:曹劌論戰(zhàn)——鼓作氣
【第20句】:【人民大會堂】你知道“人民大會堂”的名稱的來歷嗎?1959年初秋,人民大會堂落成時,尚未正式命名,人們稱它為萬人禮堂。一天,周恩來總理和茅以升等專家一起視察這座壯麗的大廈。周恩來對大家說:“咱們給萬人禮堂起個什么名字好呢?”茅以升在紙上寫了“人民大會堂”幾個字,周恩來看后高興地說:“‘人民大會堂’,這個名字起得好!”就這樣,“萬人禮堂”被定名為“人民大會堂”,真是名副其實。新中國建立后,人民當(dāng)家作主了,凡涉及政府機(jī)關(guān)和為人民服務(wù)的部門,都習(xí)慣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人民鐵路、人民郵電、人民銀行等。但地名和建筑物很少有冠以人民二字的,只有兩處,一是人民大會堂,一是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由此可見,“人民大會堂”這個名字是創(chuàng)意,絕非抄襲。
【第21句】:【臉皮厚】(慣)指人不知羞恥。 也作臉皮三寸厚。 臉皮銅錢厚。
【第22句】:【 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不切實際或說得太慢,落在形勢 后面,不起作用。《天怒》:“再說,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 計劃趕不上變化嘛。”
【第23句】:【飛鳥各投林】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歸宿。例句:戰(zhàn)事雖長,也終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勝利來到,驚喜襲擊了各個人的心,那時真是“飛鳥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第24句】:老師批改作業(yè)時找不到紅筆,就問:“誰有紅筆,讓老師用用?”同學(xué)們立刻給老師遞了好幾枝。老師用了一枝,不顯;又換了一枝,還是不顯。老師笑著說:“你看看,這圓珠筆還認(rèn)生哩!”(河南·孟津)
【第25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但:只。不求有功勞,只求沒有過錯。 指要求不高,態(tài)度不積極。
【第26句】:蜂多出王,人多出將。
【第27句】:【 別人碗里粥稠/別人碗里肉肥】嫉妒或羨慕別人。成語:饞 涎欲滴。賈平凹《廢都》:“我讓你嫁給那個殘疾你去不去? 你不要看著別人的米湯碗里結(jié)一張皮兒就嫉妒飯稠!”
【第28句】:【一家不知一家事】(諺)各人家里的事,別家不知道。指各家、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別人往往不理解。
【第29句】:打蛇打七寸——擊中要害;恰到好處
【第30句】:【 不知者不為罪】不是故意違反,可以原諒。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說,不知者不怪罪,我那會兒真是為兩邊好的,沒 想惹下這么大的禍。”
【第31句】:【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釋義: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池塘、河渠中。比喻浮在表面、沒有根底的人,不會有大的作為。例句:他又想到自己前一段工作,所遇到重重困難,屢次碰壁,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沒有在群眾中扎下根去。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
【第32句】:【撒了芝麻撿個西瓜】見“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第33句】:【鐵刷帚刷銅鍋——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qiáng)硬。指爭斗的雙方都很強(qiáng)硬,互不相讓。
【第34句】:看著電視里轉(zhuǎn)播的拳擊比賽,我覺得怪嚇人的,便對媽媽說:“誰學(xué)那干啥,又費力又挨揍?”媽媽說:“牛吃荊棘圖扎的,人吃辣椒圖辣的,各有所好嘛!”(河南·伊川)
【第35句】:【鐵公雞,一毛不拔】一毛,雙關(guān),也指一毛錢。借指吝嗇, 小氣。《香港小說選》:“還有,他盡管鐵公雞一毛不拔,但是 喜歡那些有禮及會講話拍馬的人,有時興致一來,也會大發(fā) 慈悲哩。”
【第36句】:望遠(yuǎn)鏡觀天——孔之見
【第37句】:【桃李滿天下】釋義: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優(yōu)秀人才。比喻教育培養(yǎng)的學(xué)生多,遍布各地。例句:伍老,你是桃李滿天下,對革命有貢獻(xiàn)的人哪。
【第38句】:前一段時間,我們這兒老是陰雨不斷,姥姥說:“老天爺把下雨當(dāng)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第39句】:【芝麻摔八瓣】形容極小。電視劇:“芝麻摔八瓣的官,你 真有癮呀?”
【第40句】:兒童節(jié)這天,學(xué)校要舉行講故事比賽。由于我平時沒抓緊練習(xí),沒記牢,心里很急,就求媽媽中午不休息陪我練講故事。媽媽說:“你呀,真是水到屋檐才開溝。”(廣西·貴港)
【第41句】:【留得在,落得怪】(諺)主人好意留客,留住了,自然大家高興;留不住,就不免見怪生嗔。指客隨主便,主人既然挽留,就不必執(zhí)意辭行。
【第42句】:莊稼沒肥慢長,人不鍛煉不壯。
【第43句】:【十里沒真信】(諺)信:信息,傳言。即使相隔十里,傳來的信息也是很不可靠的。指傳播的消息往往失真。 也作十里無真言。真言:真實的信息。 十里無真信。
【第44句】:我一邊寫作文,一邊聽廣播,隔會兒又去看看課外書。爸爸說我是“吃著雞,抓著鴨,歪著頸子望著鵝”。(安徽·廬江)
【第45句】:【丑婦免不得見公婆】(諺)指再丑陋的媳婦,終究要見公婆的面,這是免不了的事。泛指無論怎樣為難的事,總得要出面解決。 也作丑婦終須見姑嫜。姑嫜:公婆。 丑媳婦總躲不過公婆的面。
【第46句】:【戲臺上娶媳婦】謂盡想好事。《新鳳霞回憶錄》:“小外行 還學(xué)唱小生!這才是戲臺上娶媳婦,想著美呀……”
【第47句】:蚌殼里取珍珠——謀財害命
【第48句】:【東家種竹,西家治地】(諺)東邊的人家種了竹子,西邊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會長出來。指竹子愛向西南方向滋長,只要東邊種竹,西邊自然長出。
【第49句】:針對這幾年村上刮起的賭博歪風(fēng),我和村里的伙伴成立了“少年禁賭隊”。一位大叔陰陽怪氣地說:“嘿嘿,榔頭扔在河里,細(xì)頭朝上啊!幾個小不點,也不撒泡尿照照有多大能耐,管起我們來了!”“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我不客氣地回敬道,“這事我們管定了!”(江蘇·鹽城)
【第50句】:【頭撞南墻也不知道拐彎抹角】(慣)形容人脾氣執(zhí)拗,做事不知變通。
【第51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52句】:【楷模】是自然界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系落葉喬木,果實紅色,形為橢圓,其木質(zhì)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日“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模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清康熙年間遭雷擊焚死,后人遂將枯干圖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名日“楷亭”,碑與亭今都完好。但模樹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載:“……臨川吳文正公澄間日‘楷模二字假借乎?’日:‘取義也’。日:‘何以取木為義?’日:‘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這兒提到的模樹很神奇,其葉隨時令而變,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后世以樹喻人,故把模范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fēng)范,稱為“模范”。兩種神奇的樹木合在一起,即為“楷模”。
【第53句】:【 彈不到一股弦上去】彈、談同音借用。謂說不到一起去, 話不投機(jī),沒有共同語言。亦可用反義。馬烽《劉胡蘭傳》: “平素和家里人也是說不了三句話就頂板,和誰都彈不到一 股弦上。”
【第54句】:【雞屁股拴線——扯蛋】(歇)扯:本指拉,轉(zhuǎn)指漫無邊際地閑談。 蛋:諧“淡”。指沒有根據(jù)地瞎說,或漫無邊際地閑聊。
【第55句】:【偷的鑼兒敲不得】(諺)比喻做下見不得人的事,不敢在人前露相,只能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也作“偷來的鑼鼓敲打不得”。
【第56句】:【換腦筋】(慣)1指離開原來的環(huán)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變舊的思想意識。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觀念代替自己的。
【第57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慣)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第58句】:【病無良藥,自解自樂】(諺)生了病沒有什么特效的藥物,全靠病人自我開解,自尋快樂。指排除愁悶,保持樂觀,是治療疾病的最佳方案。
【第59句】:【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歡樂,有人憂愁。南宋民歌:“月 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 零在外頭!”
【第60句】:大腿上綁銅鑼——走到哪響(想)到哪
【第61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釋義:不要求進(jìn)取,只求保持現(xiàn)狀。例句:“岳父大人如此關(guān)懷這批苦力,中央軍知道了一定感激不盡的。……” “唉,老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是了!”
【第62句】:【赤手攥空拳】(慣)形容人一無所有,孤苦無依。
【第63句】:天鵝落到雞窩里——盛不下它
【第64句】:【耗子見了貓】見“老鼠兒見了貓”。
【第65句】:【常打魚總有撈上王八的時候】(諺)王八:鱉的俗稱。指經(jīng)常打魚,總有一次會撈上鱉。比喻事情只要常常去做,總有好機(jī)會,好結(jié)果。
【第66句】:懶散易生病,勤勞可健身。
【第67句】:一口吞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撓心
【第68句】:何家姑娘嫁鄭家——鄭何氏(正合適)
【第69句】:【敗家容易興家難】(諺)敗壞家業(yè)是很容易的,創(chuàng)建與振興家業(yè)卻是艱難的事。
【第70句】:甘蔗地里栽蔥——比別人矮一截
【第71句】:蕎麥皮里擠油——死摳
【第72句】:【六成】“六成”是個俗語,念成兒化音“六成兒”。比喻生猛、不懂事,心眼不全。它源自事物的比例,以十為滿(整體)。后多用于生熟比例,例如“今年的芒種,麥子才有八成熟,得再過三天才能割。”再如,蒸年糕要十成熟,一旦沒蒸熟,也不能說沒熟,得說“高(糕)生”,過年時都要避諱不吉利的言語。后來,用于比喻傻小子缺心眼,是為“六成兒”,即半生不熟。
【第73句】:放學(xué)回到家,我把書包朝桌子上一放,就向外跑。媽媽連忙叫住我說:“你不要朝門外躥了,快去擔(dān)兩擔(dān)水,水缸里快旱死蛤蟆了。”(河南·林州)
【第74句】:【百聞不如一見】“百聞不如一見”意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俗語出自漢朝。漢武帝時,居住在甘肅西部、四川北部、青海東部的羌族各部落,歸順漢朝。到漢宣帝時,西羌各部族開始秘密和匈奴聯(lián)絡(luò),甚至準(zhǔn)備向匈奴借兵,“擊鄯善、敦煌以絕漢道”,準(zhǔn)備徹底推翻漢朝在西域的統(tǒng)治,建立統(tǒng)一的羌族政權(quán)。自此,漢朝對于羌族的控制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面對困難的局勢,宣帝派人向曾參加過武帝時北征匈奴的老將軍趙充國請教,派誰去才能解決問題。趙充國說:“沒有誰比我更合適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問趙充國:“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如何,需要多少人馬?” 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事安排,不能離開現(xiàn)場具體情況,紙上談兵。我愿意先盡快趕到金城,從當(dāng)?shù)亓私馇闆r,制定好應(yīng)對的計劃,再向陛下回復(fù),請陛下相信老臣。”到達(dá)金城之后,趙充國充分了解情況,準(zhǔn)備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穩(wěn)守不出戰(zhàn),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聯(lián)軍中并不堅定的部分首領(lǐng),對和漢朝作戰(zhàn)產(chǎn)生了懷疑,引起了羌族內(nèi)部矛盾。穩(wěn)扎穩(wěn)打,一戰(zhàn)擊敗羌軍主力,其他羌軍紛紛倒戈,投降漢朝,西羌局勢終于安定下來。自此,“百聞不如一見”便流傳后世。
【第75句】:落在熱灰里的蚯蚓——渾身抽搐
【第76句】:老鼠肉祭神——上不了臺面
【第77句】:【不叫的狗咬人】釋義:比喻害人的人兇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個老實巴交的屠戶,平日不吭不聲,三錘砸不出個響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為王秋赦總結(jié)過一句話,當(dāng)時流傳甚廣,影響頗壞。
【第78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謂環(huán)境使人陶醉。明代《警世通言》: “又造百花樓一座,與玉堂春做臥房。隨其科派,件件許了。 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79句】:叔叔見義勇為,各方面的表揚獎勵紛至沓來,這讓叔叔很不好意思。嬸子說:“好馬配雕鞍,好人配稱贊。你又不是袁世凱做皇帝——欺世盜名的,有什么難為情的呢?”(河南·南陽)
【第80句】:【眼中釘,肉中刺】這一俗語用來比喻最可恨、最痛惡、非除去不可的人和事。它源自五代時期。據(jù)《新五代史·趙在禮傳》記載,后唐明宗時,趙在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節(jié)度使。他為官貪婪,橫征暴斂,巧取豪奪,見錢就取。宋州百姓苦不堪言,對其恨之入骨,將其比作眼中釘子,一刻也不能容忍。正巧,朝廷下圣旨調(diào)趙在禮去鎮(zhèn)守永州(今湖南零陵),消息傳開后,宋州百姓拍手稱快,大家奔走相告:“眼中拔釘,樂哉樂哉!”這家伙終于走了。不料,這話傳到趙在禮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惱羞成怒,決定對宋州百姓實施報復(fù),馬上給后唐明宗寫了一個奏折,講了一大通理由,請求繼續(xù)留任宋州,不去永州履新,明宗不明就里,同意了他的請求。趙在禮的計劃得逞以后,立馬發(fā)出一道告示:凡屬宋州百姓,每戶繳納一千文錢,自號“拔釘錢”。百姓見了哭笑不得,知道這是趙大人報復(fù),懼于他的權(quán)勢,只好繳納“拔釘錢”。“眼中釘”由此而來。不知道誰還嫌“眼中釘”不夠分量,又把“肉中刺”拿來與“眼中釘”合用,成了對句,說起來上口,進(jìn)一步加重了這一比喻的分量和程度。以后,“眼中釘”、“肉中刺”常常并在一塊使用。
【第81句】:表弟沒上學(xué)的時候,常答不出外婆出的問題,上學(xué)以后卻大不相同了。外婆高興地說:“這真是天上星星搖兩搖,公雞變成金鳳凰。”(安徽·安慶)
【第82句】:【雞一嘴,鴨一嘴】(慣)1斥責(zé)人在別人談話時亂插嘴。2比喻人多嘴雜,意見不統(tǒng)一。3比喻議論紛紛。
【第83句】:【甘蔗老來甜,辣椒老來紅】釋義:比喻人越老越有覺悟,有勁頭。例句:石亮連連點頭贊許:“大伯果然是甘蔗老來甜,辣椒老來紅!”
【第84句】:【把鼻子氣歪了】(慣)形容人特別生氣。
【第85句】:【豇豆一行,綠豆一行】(慣)比喻說話、辦事清楚,有條理。
【第86句】:快馬拉空車——朝前奔;輕松自在
【第87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諺)對別人有一寸的禮讓,就會得到別人十倍的回報。指待人處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會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88句】:【小池塘養(yǎng)活不了大魚】(諺)比喻條件差、規(guī)模小的地方,難以使用高資格高水平的人才。
【第89句】:【掛羊頭,賣狗肉】(慣)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其實是在干壞事。
【第90句】:哥哥眼看到了訂婚年齡,媽媽犯愁了。爸爸說:“咱的兒子長得標(biāo)標(biāo)致致的,能找不到對象?有這金镢頭,不愁沒有梨木把!孬的咱還不要哩!”(山東·單縣)
【第91句】:【 面和心不和】臉上裝和氣,內(nèi)心里勾心斗角。海外張愛 玲《封鎖》:“他告訴她許多話,關(guān)于他們銀行里,誰跟他最 好,誰跟他面和心不和。”
【第92句】:【 嚴(yán)霜單打獨根草,大水盡淹獨木橋】力量孤單,處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劉家夫妻兩口,染了 疫癥,一臥不起,正是: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直奔福輕人。”
【第93句】:【豬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歇)悟能:豬八戒的法號,諧“無能”。背:諧“輩”。指屬于沒有才能的人。
【第94句】:【中南海】“中南海”是北京的一個地名,舉世聞名。緣何那樣出名,它曾是毛主席居住過的地方,足全國人民向往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但是北京屬內(nèi)陸,為何有“海”?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語“海子”的簡稱,是花園的意思。因為地處北京的中南方位,故把這一帶風(fēng)景游覽區(qū)統(tǒng)稱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第95句】:【葫蘆牽到扁豆藤】(慣)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
【第96句】:【三心二意,永不成器】(諺)三心二意:主意不定,意念不專。指人做事拿不定主意,永遠(yuǎn)難有成就。
【第97句】:【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美好的時機(jī)難得,應(yīng)加愛惜。 臺灣歌曲:“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后,何日君 再來?”
【第98句】:【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諺)吠(fei):狗叫。一只狗見到形影發(fā)出叫聲,許多狗聽到叫聲便一齊跟著叫。比喻人往往會在不辨真?zhèn)蔚那闆r下隨聲附和。 也作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第99句】:【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見“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上一篇:騰訊視頻流行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