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成大事不記小仇】要做成大事,不應該計較小的冤仇,要 能夠容人。姚雪垠《李自成》:“他的左右都巴不得一下子攻 破城市,替他報仇。他說,成大事不記小仇。”
【第2句】:無牛狗拉車——將就湊合
【第3句】:野馬上籠頭——服服帖帖
【第4句】:警犬的鼻子一真尖(奸)
【第5句】:【有大量者,必有大福】見“量大福大”。
【第6句】:【潑水節】在影視劇中,看到潑水節很浪漫、很好玩、很開心。其實,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傣歷的年節,在農歷清明的后十天。關于潑水節的由來,在傣族人民中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傣族家鄉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后來來了一個火魔,使傣族家鄉變得酷熱干燥,寸草不生。火魔接連搶走了七個年輕貌美的姑娘,其中一個最小的叫依香。她聰明伶俐,為了除掉火魔,她設法取得了火魔的信任。傣歷六月(農歷三月)的一天,她趁火魔高興時,假意奉承說:“大王,火、刀、劍、水,哪一樣武器都不能傷害你,你永遠活著該多好啊!”火魔得意至極,便泄露了天機:“我只告訴你一個人,可千萬不能告訴別人。有一個辦法能整死我,只要拔下我一根頭發,勒緊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夜里,依香趁火魔熟睡之機,輕輕地從他頭上拔下一根頭發,在他脖子上一勒,果然火魔的頭就掉下來了。可火魔的頭一落地,馬上就著了火,滾到哪里火就燒到哪里。依香趕忙把其他六個姑娘叫來,輪流抱著魔頭,不讓魔頭落地。魔頭火熱滾燙,姑娘們只好不住地往身上潑水降溫。她們一人抱一年,直到七年以后,魔頭才死去。后來,傣族人民為紀念為民除害的七位姑娘,便在每年傣歷六月(農歷三月)舉行潑水節。
【第7句】:【悲傷憂愁,不如握緊拳頭】(諺)悲觀愁苦無濟于事,不如堅決奮斗,謀求出路。指消極忍受,不如積極拼搏。
【第8句】:煉鋼吃生鐵——不怕硬
【第9句】:客堂里掛驢皮——啥畫(話)
【第10句】:【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諺)皺眉:皺著眉頭,有愧良心。切齒:咬牙切齒,十分痛恨。 指為人只要不做有愧于良心的事,世上就不會有和自己過不去的人。 也作“平生不做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第11句】:【天不打吃飯人】(諺)老天不在人吃飯時懲處人。指不管怎樣,總得讓人吃飽飯。
【第12句】:鸚鵡遇見百靈鳥——又說叉唱;文案唱唱
【第13句】:星期天晚上,我告訴媽媽:“上午姑姑給了我本《新作文選》,下午二姨又給我買了文具盒。”媽媽笑著說:“好事都叫你碰上了,凈拾蹦蹦棗兒!”(河南·鎮平)
【第14句】:【谷鋤八遍餓殺狗】釋義:八遍:形容遍數多。種谷多鋤,顆粒就飽滿,沒有秕谷可喂狗。例句:第一遍鋤,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較淺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淺于第三遍,蓋谷稈大,則根浮故也。諺云:“谷鋤八遍餓殺狗,為無糠也。”
【第15句】:航空公司開業——有機可乘
【第16句】:屬夜貓子的——窮叫喚
【第17句】:【老表】“老表”是江西人的別稱,此稱從來沒有外傳或擴大地域,是江西人的“專利”。為什么稱江西人為“老表”呢?傳說朱元璋同元軍作戰,被打得大敗,而且身負重傷逃到江西康山地方,當地貧苦鄉民知道他是反對元朝的,就把他藏到山洞里,治傷供食,使朱元璋的傷口很快治愈。當要離別鄉親時,他非常感激,老鄉們好像未卜先知地對他說:“你要是將來當了皇帝,恐怕就不認得我們平民了!”朱元璋連忙回答說:“不會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們只管來找我。”老鄉們說:“皇宮大院的,我們去哪里找你?就算找到了,我們平民又哪里進得去?文案高興高興算了。”朱元璋卻一本正經地說:“你們就說是我朱元璋表親來找就行了。” 1368年,朱元璋真的當上了明朝開國皇帝。有一年,江南一帶發生了旱災,尤以江西為重。廣大農民每年還是分夏秋兩季向朝廷交納賦稅,并要按丁服“徭役”。貧苦鄉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想起了“朱老表”,于是,鄉民來到朝廷后,自稱是朱元璋的老表,獲準進了皇宮大院。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真的召見了他們,并詳細地聽了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結果.在這一年,朱元璋下令減免了他們的稅收。從此,“老表”便成了江西人的代名詞。外人不知道就里,還以為“老表”是笑話江西人土氣呢。
【第18句】:快開學了,我的假期作業還有很多沒有做,可仍在一個勁兒地玩。媽媽說:“麥芒都快錐著屁股了,還不著急。”(四川·西充)
【第19句】:【刀尖上過日子】釋義:比喻在危險境況下生活,日子難熬。例句:杏花!現在咱們是刀尖上過日子啊!你想的多么便宜呀!
【第20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21句】:【講排場】(慣)指追求外表的豪華、氣派。
【第22句】:【有死罪,沒餓罪】(諺)在法律條文上,有判人死罪的,但沒有判人餓罪的。指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不能不讓他吃飯。
【第23句】:【提傀儡兒上戲場——少一口氣兒】(歇)傀儡兒:木偶戲里的木頭人。本指傀儡是死的,沒有氣兒;轉指人缺少志氣,沒有出息。
【第24句】:【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件事發生重大影響,亦即引起哄動 效應。《北京日報》(1987,l,9):“去年11月14日,本報報 導了碩士辦個體信息咨詢事務所的消息,一石激起千重 浪。”
【第25句】:【一步一個腳印兒】做事踏實。或說:一步兩腳窩。成語: 腳踏實地。老舍《正紅旗下》:“只有堂堂正正,一步一個腳 印的婦人才能負此重任。”
【第26句】:花大姐逛公園——花花世界
【第27句】:狗叼豬尿泡——空歡喜
【第28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第29句】:【 船靠碼頭車到站】到達目的地。圖書:“大凡女性都崇拜 事業型的丈夫,然而一些人結婚后,認為已經成家立業,船 到碼頭車到站,玩一玩樂一樂,不思進取,飽食終日。”
【第30句】:【棉花里裹著針——軟里硬】(歇)本指軟里帶硬,轉喻表面和善而內心兇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針——柔中帶刺”。圪針: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兒。
【第31句】: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謀生法
【第32句】:鄰居于大叔今年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一次他買了二十元的有獎儲蓄券,中獎得了一臺電視機。村里都說:“咳,這真是餑餑偏往肉湯里滾哪!”(山東·棲霞)
【第33句】:【谷雨前后,栽瓜種豆】釋義:谷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I【第9句】:20或2舊。谷雨前后是栽瓜種豆的時候。例句:農諺說:“谷雨前后,裁瓜種豆。”“頭伏蘿卜二伏菜。”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
【第34句】:【掙錢不掙錢,先落個肚兒圓】(諺)舊指勞力工或生意人,先不說掙錢多少,只要能吃上飽飯就滿足了。
【第35句】:吃飯時,我看了看盤里的肉,直流口水,媽媽說:“吃飯時,小心點兒,否則會連舌頭吞進肚的,注意要把舌頭綁著。”(廣東·陸豐)
【第36句】:村里的二牛總是虐待自己的父母。鄰居李大爺說:“房檐水,照窩窩地滴就是哩。待他自個老了,兒女們十有八九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張嬸也在一旁插言道:“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會歪,看樣樣兒,都看會了。”(甘肅·平涼)
【第37句】:【連軸轉】(慣)指白天黑夜不休息,一直不停地做事。
【第38句】:樹梢上掛酒瓴——瓜不是瓜,果不是果
【第39句】:【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諺)毛利:本錢除過所得利潤。指做買賣薄利多銷周轉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沒了顧主,就沒錢賺。
【第40句】:秋播時,爸爸主張留點地來年種經濟作物,媽媽主張多種糧食作物。奶奶偏向媽媽,對爸爸說:“寧穿十天爛,不挨一頓餓;還是多種糧食好。”(河南·鄢陵)
【第41句】:稻谷場上,曹大寬讓女兒小煥找來筆墨要在袋上寫個“寬”字,免得與別家的混了。結果,小煥把“寬”字多添了個草字頭,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這時,她的大嫂走過來說:“這是小煥寫的嗎?唉喲,先生死早了。”(安徽·鳳陽)
【第42句】:套馬桿子鉤月亮——差的遠;想頭不低:心高妄想(內蒙古)
【第43句】:【蒙在鼓里】(慣)比喻受蒙蔽,不明真相。 也作蒙在鼓肚里。 蒙到鼓里邊。
【第44句】:愚公之家——開門見山
【第45句】:我和媽媽從地里種姜回到家,還沒坐下來奶奶就讓我去商店買鹽。我說累得很,不想去。奶奶說:“孩子,力氣是奴才,歇歇就回來。等著用,快去吧!”(河南·內鄉)
【第46句】:【八擒孟獲——多此一舉】(歇)孟獲:三國蜀漢建寧(治今云南曲靖)人,當地豪強。劉備死后,孟獲起兵反蜀。蜀漢建興三年(金元225年),諸葛亮領兵南征,對孟獲采用“心戰”,七次生擒,七次釋放,
【第47句】:【牡丹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諺)指牡丹花再美,離開綠葉陪襯,也顯不出它的艷麗。比喻本事再高強的人,離開得力人的輔佐,也成不得事。 也作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牡丹雖好,綠葉扶襯。扶襯:扶持,幫襯。 牡丹花少不得綠葉扶。
【第48句】:【郎中】“郎中”現指醫生,南方多此稱呼。如現代京劇《沙家浜》中有地下黨聯絡員假扮郎中為沙四龍看病傳遞情報的情節。郎中,古代是一種官職。始于戰國,漢代沿置,屬光實祿勛,管理車騎、門戶,并充內侍衛,外從作戰。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長官設有車、戶、騎三將,其后類別逐漸泯除。晉至南北朝,為尚書曹司的長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務,為尚書、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級部員。范曄《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指漢朝的官職。宋代始設醫官,最高級的是大夫,其次為郎,又稱郎中,以下便稱醫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稱醫生為大夫或郎中。顯然是為抬高醫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說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長期稱醫生為郎中,也就習以為常了。
【第49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釋義:責怪人管事太多。不該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撲”、“咬”、“捉”。例句:女護士勉強地把自行車搬進醫院大門,但還是嘟嘟囔囔地說:“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還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第50句】:【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崗哨眾多。成語:戒備森嚴。劉紹 棠《漁火》:“八里橋南北,二十九軍的士兵持槍荷刀,三步一 崗,五步一哨。”
【第51句】:大伯看到別人下海掙了大錢,說:“我也要辭掉工作去打工,掙不來錢就不回來。”奶奶說:“做事都要留條后路,能吃過頭飯,不能說過頭話。”(河南·內鄉)
【第52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
【第53句】:【瓜好吃不講老嫩,人對眼不講丑俊】(諺)對眼:合眼,合意。瓜只要好吃,老的嫩的無所謂;人只要對眼,丑的俊的不在乎。指人與人的結合,貴在情意相投,不在俊丑。
【第54句】:【枕著烙餅挨餓】(慣)比喻放著有利條件不去利用,卻受著窘迫。 也作“頭枕著烙餅挨餓”。
【第55句】:茶館里擺龍門陣——想起什么說什么
【第56句】:我寫語文作業錯了一個字,爸爸打了我一巴掌。爺爺批評爸爸說:“孩子有錯要耐心教,哪有挖井只一鍬。”(江蘇·新沂)
【第57句】:【無事而戚,謂之不祥】(諺)戚:憂愁哀傷。不祥:不吉利。指無緣無故地悲傷哀泣,是災禍來臨的不祥之兆。
【第58句】:啄木鳥演戲——尖嘴薄舌
【第59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慣)乘興:趁著一時高興。敗興: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情緒低落。指高高興興地來,掃興地回去。
【第60句】:【越渴越給鹽吃】助長事態惡化。《天怒》:“有哪些會牽涉 到我呢?他畢竟給我當過兩年秘書啊,真是越渴越給鹽 吃。”
【第61句】:【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歇)指事物明擺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 也作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禿子頭上跑個虱——明擺著。 禿子腦瓜頂上的虱子——明擺著。
【第62句】:【困龍得水,撥云見日】(慣)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
【第63句】:野山雀頭包餃子一盡耍嘴皮子
【第64句】:【拉大旗作虎皮】以莊嚴的名目嚇人。魯迅《且介亭雜文 末編》:“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 去嚇唬別人;小不如意,就倚勢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 橫暴者。”
【第65句】:染坊門里吹笛子——有聲有色
【第66句】:【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慣)形容兩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懸殊。
【第67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諺)輔:頰骨。車:牙床。頰骨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缺了嘴唇,牙齒就沒了遮攔。比喻相互依存的兩方,一方滅亡,另一方必難幸存。 也作“唇亡齒必寒”。
【第68句】:【業罐子滿了】(慣)業:同“孽”,罪孽。指作惡極多,死期已到。
【第69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諺)百足之蟲:一種多足的爬蟲,即馬陸,軀干多節。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實力的權勢門第,雖然衰敗,還不至徹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蟲,三斷不蹶。 百腳之蟲,至死不僵。
【第70句】:人造衛星上天——不翼而飛;驚天動地
【第71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第72句】:【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第73句】:媽媽責備爸爸做家務做得不好。爸爸委屈地說:“真是好心不得好報,好頭戴爛帽,好柴燒爛灶。”(廣西·柳州)
【第74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釋義:把恥辱當光榮。例句:“哈哈哈!”幾個小青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張著嘴樂開了。
【第75句】:爸爸常說我“你花錢總是不品本兒,給你一個聚寶盆,也會讓你用露了底兒”。(河南·焦作)
【第76句】:小侄子到處亂跑,總不停腳兒。媽媽說:“你看,他就像蜜蜂蜇了屁股一樣。”(湖北·英山)
【第77句】:【當面鼓,背后鑼】(慣)指當面說的是一套,背后做的是另一套。
【第78句】:我離開教室的時候忘了拿紅領巾,回到家才想起。媽媽說:“今后到哪兒走的時候,都要看一看丟東西沒有。千金難買回頭望啊!”(四川·犍為)
【第79句】:冷水泡牛皮——越泡越韌
【第80句】:我在看一部喜劇片。坐在我身邊的一位老大娘看到一個小演員演得很逗人,便樂呵呵地自語道:“這豆芽子,真是額頭不大身子粗。”(安徽·貴池)
【第81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但:只。不求有功勞,只求沒有過錯。 指要求不高,態度不積極。
【第82句】:【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染缸為布上色。借指被污染。染,也 說:靛。類似的:掉進染缸里。劉紹棠《鷓鴣天》:“大學是個 大染缸,染缸里拉不出白布;近墨者黑,所以柳岸劃了右 派。”
【第83句】:【明人重炮,清人重馬】(諺)明朝人打仗,重視用炮轟;清朝人打仗,重視用騎兵。指傳統、習慣不同,則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長與優勢。
【第84句】:【騎虎難下】“騎虎難下”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這個詞源自晉朝溫嶠,成自唐代李白。《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下哉。”最初說的是騎猛獸,包括了所有兇猛的動物。這段話的背景和意思是:東晉成帝時,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軍。不料聯軍連連失利,使主帥陶侃很著急,便責怪溫嶠,并提出撤軍。溫嶠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首先得內部團結。現在我軍雖然缺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么能夠下得來呢?”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于打敗了叛軍。唐李白在《留別廣陵諸公》詩中寫道:“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溫嶠勸說陶侃的“騎猛獸安可下哉”,到這里被李白點化成了“騎虎難下”,表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不可能,含有進退兩難的意思,于是“騎虎難下”這個詞就一直流傳下來。
【第85句】:【行家眼,如夾剪】(諺)夾剪:像剪刀形狀的夾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觀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銳而準確。
【第86句】:【干柴遇烈火——一點就著】(歇)點:本指點燃,轉指指點。指稍一指點,情緒就高漲起來。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發脾氣。
【第87句】:要考試了,我說:“又得考試了,真倒霉。”爸爸說:“有什么倒霉的?當兵不怕跑,學生不怕考。”(江蘇·鎮江)
【第88句】:河中的礁石——敢頂大風浪
【第89句】:驢子跟馬跑——蹩斷腳;落在后頭
【第90句】:我做作業時,總是粗心做錯題。媽媽提醒我好多次,就是改不掉。媽媽批評我說:“牛教三次都知道打轉。”(四川·達川)
【第91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92句】:【官向官,民向民,窮人向的是窮人】(諺)向:偏向。指各個群體的切身利益不同,辦起事來,總是偏向著自己的群體。
【第93句】:【黃泥蘿卜,揩一段吃一段】沒有通盤計劃,做到哪兒算哪 兒。海外周勵《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自費留學可真是擦一 段蘿卜吃一段,在學生餐廳打工的錢交完了最后一個月的 房租和生活費,兜里又只剩下了四十元!”
【第94句】:【僧來看佛面】(諺)和尚來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熱情招待。比喻來人雖不相干,但考慮到推薦人的情面,必須善待。
【第95句】:我們班上有幾個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不認真做。老師說:“你們要努力學習啊!不能搬個南瓜當凳坐,混一天是一天。”(河南·內鄉)
【第96句】:【一將無謀.累死千軍】(諺)指行軍打仗,主將平庸無謀,就會使全軍戰士作無謂的犧牲。 也作一將無能,萬命俱亡。 一將無謀,累死千軍;一帥無謀,挫喪萬師。
【第97句】:【有志不在年高】釋義:人不在于年紀大小,貴在有志氣。例句:老人們含著淚說:“雨來是個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第98句】:【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釋義:比喻在一旁觀看別人相斗。例句:他越想越美,手都發癢了。真是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第99句】:【說漂亮話】(慣)指說得好聽,卻沒有行動。
上一篇:佛語文案挑一句你喜歡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