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新婚之夜開窗戶——喜出望外
【第2句】:【馬尾巴搓繩——合不了股兒】(歇)本指馬尾巴搓不成一股繩子;轉指人心不齊,合不成一股勁兒。
【第3句】:【銀子不打眼,又會說話又會喊】(諺)不打眼:不起眼。指銀錢雖然是個死東西,但用它托人情辦事,比人說話靈驗得多。
【第4句】:【常讀口里順,常寫手不笨】(諺)經常讀,嘴巴順溜;經常寫,筆下利索。指學習要勤讀勤寫,自然就學識淵博,文章練達。
【第5句】:【道理講得清,頑石也動心】(諺)頑石:冥頑無知的石頭。只要把道理講清講透,就連頑石也能開竅。 指要想說服人,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道理講清講透。
【第6句】:【磨磚砌的喉嚨——又光又滑】(歇)喉嚨像用磨磚砌成似的很光滑。形容食物吞咽得很快。
【第7句】:【提起此馬來頭大】秦叔寶,秦瓊,《說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時,曾要賣去他的戰馬。借指有來頭,事情不簡 單。或說: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孫犁《風云初記》: “看樣子,真是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哩!”
【第8句】:閻王討債——催命鬼
【第9句】:【公雞頭,母雞頭,湊到一起就想斗】釋義:形容人像好斗的雞一樣喜歡爭斗。例句:老蒲見兩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樣子,忙推開二人,打著哈哈說:“公雞頭,母雞頭,湊到—起就想斗,斗來斗去,為的是—粒砂土豆。”
【第10句】:【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諺)冬天能連下三場好雪,來年的麥子必定大豐收。指麥子能不能豐收,冬雪是很關鍵的。
【第11句】:【打雁一生,倒老反被大雁啄瞎了眼】釋義:比喻在某一方面有經驗、自負,卻恰恰在這一方面摔了跟頭或吃了虧。例句:周祖鎏兩眼望天,自罵自嘆道:“祖鎏啊!你打雁一生,倒老反被大雁啄瞎了眼吶!嗬,嗬,嗬!”
【第12句】:【 阿諛人人喜,直言個個嫌】一種社會心理:喜歡奉承,忌諱 直言。明代《警世通言》:“正是:阿諛人人喜,直言個個嫌。 那時連馬德稱也只道自家唾手功名,雖不深怪那先生,卻也 不信。”
【第13句】:【 捂著葫蘆蓋著瓢】捂著蓋著,遮遮掩掩。電影:“他能把 小廠搞得這么好,我看人就不錯。還捂著葫蘆蓋著瓢,等到 什么時候?”
【第14句】:飛機后面掛口袋——裝瘋(風)
【第15句】:【活見鬼】俗語“活見鬼”是用來形容事情的離奇、不合情理。如某某說:“我剛把眼鏡放到桌子上,轉眼就不見了,真是活見鬼。”從科學角度看,鬼是不存在的,更不可能活見鬼。但古代人卻相信有鬼,并且相信人能見鬼。活見鬼的故事多來自于古代“鬼怪錄”一類的志怪傳說。但有些也來自文獻資料。那么,什么人容易“見鬼”呢?一是巫。三國時吳國人韋昭在注《國語》時說:“巫覡,見鬼者”。東漢王充《論衡·訂鬼》篇說:“巫黨于鬼,故巫者為鬼巫。”這些人似能自由出入陰陽兩界,溝通人鬼。他們是古代職業見鬼者,多半也能從“活見鬼”中看出效益來。二是患狂癔病或病人膏肓的人。《黃帝素問靈樞經·癲狂》說:“顑狂者多食,善見鬼神。”這是說患癲狂癥的人容易見鬼。病人膏肓的人也能見鬼。南齊梁人陶弘景《真誥》卷十五注云:“昔有人病,在地臥,于病中乃見鬼于壁穿下,以手為管而吹之,此即是鬼吹之事也。” 三是兒童也能見鬼。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有一傖小兒,放牛野中,伴輩數人,見一鬼,依諸叢草間,處處設網,欲以捕人;設網未竟,傖小兒竊取前網……即縛得鬼。”鬼要捕人,反被人捕。按現代科技解釋,巫能見鬼,騙人(錢財)也;狂能見鬼,瘋幻也;小兒見鬼,腦功能發育不全,幻覺也。馬克思觀點,神鬼乃顛倒了的客觀世界的反映。
【第16句】:【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諺)姜桂:生姜和肉桂。指生姜和肉桂越老越辛辣。借指老年人閱歷廣,經驗豐富,待人處世越發精明老練。 也作“姜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
【第17句】:【只有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諺)比喻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權有錢時,阿諛奉承者多;貧窮困境中,伸出援助之手者少。 也作“只有錦上添花,誰來雪中送炭”。
【第18句】:因生意不好,舅舅開的百貨商店倒閉了,這兩天,他又琢磨著想開個飯店。舅媽在一旁愁眉苦臉地說:“壺中無酒難待客,盤子無菜難壓桌,大風刮倒了梧桐樹,叫咱從哪兒弄錢再開張呢?”(山東·陵縣)
【第19句】:【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見“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20句】:蘿卜碰上三九天——要凍(動)心了
【第21句】:【棒頭出孝子】(諺)舊指要想使兒子將來孝敬老人,必須從小對他嚴加管教,乃至體罰懲戒。 也作棒頭出孝子,箸頭出忤逆。 箸頭:筷子,指好吃好喝,一味溺愛嬌養子女。 棒打出孝子,嬌慣養逆兒。
【第22句】:【丟去九霄云外】(慣)九霄:天的最高處。指扔得遠遠的。
【第23句】:【人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騰】(諺)騰:飛騰。人要是沒頭,就無法行走;鳥要是沒翅膀,就無法飛騰。 指群體的行動,離不開為首的人物帶領。 也作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人無頭而不行。
【第24句】:【千文許要,一文許還】(諺)做買賣,賣主允許要價千文,買主可以還價一文。指買賣場中,漫天要價和就地還錢是平常事。
【第25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釋義: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選擇。例句:“喂,牽走吧,一個豬的價錢。常言說: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憑你們柿樹溝生產隊,還能買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塊,您要不起!”
【第26句】:【什么蟲啃什么木頭】(諺)不同的木頭,只有不同的蟲子才能啃得動。比喻哪一行的人就吃哪一行的飯。也比喻什么樣的人就專有什么樣的人制伏他。 也作什么蟲兒鑿什么木頭。 什么蟲愛拱什么木頭。
【第27句】:【未學爬,先學走】學習上操之過急,未能循序漸進。類似 的:走道不好,倒要學跑/未上樓梯三步,就想一步登天。清 代《何典》:“只見那活死人已經未學爬,先學走,一路扶墻摸 壁的行來。”
【第28句】:【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打算,不聽別人擺布。例句:人常說,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現在紅軍開到了陜西,李寶泰是在心里發慌。
【第29句】:馬路不拐彎——正直公道
【第30句】:【七十二行,莊稼為王】(諺)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業。在各行各業中,農業生產是最重要的一行。指農業生產關系著國計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農為本。 千行萬行,莊稼是頭一行。
【第31句】:【八卦與小道消息】“八卦”與“小道消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而且“八卦”有神秘嚴肅之象,而小道消息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極不嚴肅的言論。是誰把它們硬拉到一塊,使八卦變成了小道消息,且帶有桃色意味,而且被人們普遍認可?這不是對“八卦”的褻讀嗎?那么,頗具傳統色彩的八卦怎么和小道消息聯系上了呢?據說,八卦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最早源于娛樂圈。早年香港的某些雜志為了提高銷量,常在封面上放置一些較為暴露的圖片,并在某些重點部位加貼八卦圖以起到遮蔽作用,類似于現在的馬賽克效果。這些雜志為了吸引讀者,還到處挖掘明星們的隱私,內容也多涉及明星們的私生活,因而八卦與小道消息扯上了關系,這些雜志也被稱為八卦雜志。
【第32句】:【呱呱叫】(慣)形容極好或極其優秀。
【第33句】:【好男不吃婚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諺)好男兒不吃結婚時的現成飯,好女子不穿出嫁時的現成衣。 指有志氣的青年,貴在能獨立生活,不靠祖業,不享現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女人不穿嫁時衣,男兒不吃分時飯。
【第34句】:【 魯班門前弄大斧】魯班,戰國時期有名的木匠。此句表 示:在內行人面前賣弄自己,太不自量。成語:班門弄斧。 賈平凹《廢都》:“得了得了,鍾主編是什么人,你別魯班門前 掄大斧!”
【第35句】:【囫圇吞個棗——不知酸淡】(歇)囫圇:完整的。本指品嘗不出味道,轉喻不知道實情。
【第36句】:【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釋義:金錢能使人壞掉良心。例句:原來人心本好,見財即變。自古道得好:“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丁戍見盧疆傾心付托時,也自實心應承,無有虛謬。及依他到所說的某處取得干金在手,卻就轉了念頭。
【第37句】:【 打遍天下無敵手】從未失敗過,沒有對手。香港金庸《笑 傲江湖》:“當年威震江湖,當真算得上打遍天下無敵手。” 二十六拜,就差最后一拜麻煩的事情已經過去,應堅持 到底,避免前功盡棄。或說:三跪九叩首過去了,就差這一 哆嗦。浩然《艷陽天》:“焦振茂是個開通人,是個愛面子、重 輿論的人,二十六拜全拜了,光剩這一拜了,什么全豁出去 了,光剩下這一點點小意思了,辦糊涂事?沒那日子。”
【第38句】:【空口說白話】(慣)指光說不做或說了不兌現。 也作空口講白話。 空口說空話。
【第39句】:【老米飯捏不成團】釋義: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塊。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聯合,我跟他‘老米飯捏不成團’,我看見他就來氣!”
【第40句】:【惡狗咬人不露牙】釋義:比喻壞人陰險、毒辣。例句:馬之悅橫她一眼:“噓!惡狗咬人還不露牙哪!嗆他幾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啃那個癢癢干什么!”
【第41句】:煮熟的鴨子——飛不了
【第42句】:【老子英雄兒好漢】釋義:父子兩代都是英雄好漢。或父親是英雄,兒子必然是好漢,這是封建的血統論觀點。例句:“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和你們老人家精神頭兒一模一樣。”
【第43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諺)風、俗:民俗風情。指各地民俗風情不同。
【第44句】:【不遇盤根,誰別利器】(諺)盤根:樹根盤繞。指不遇到盤根錯節,誰能識別出斧子的鋒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難辦的事,就顯現不出英杰之材。
【第45句】:【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釋義:比喻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例句:只是,正像人們常言說的那樣: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老成厚道的農村實干家羅祖華,對于為人處世方面的學問簡直少得可憐。
【第46句】:【當耳旁風】(慣)耳旁風:從耳旁吹過的風。比喻不把別人的勸告或囑咐放在心上。 也作“當耳邊風”。
【第47句】:縛在線上的螞蚱——跑不了
【第48句】:【拉牛皮糖】(慣)牛皮糖:一種粘牙而嚼不動的糖。比喻事情很難辦。
【第49句】:從學校參加拔河比賽歸來,未進家門我就高聲報喜:“媽,俺班得了冠軍!多虧我上場,同學們都說我是第一大功臣呢!”媽媽聽后,不僅沒有夸我,反而為我澆了冷水:“要知道,一塊磚砌不成墻,一根甘蔗榨不成糖啊!你是集體的一員,應該為集體的勝利而高興。”(河南·虞城)
【第50句】:【八個金剛也抬不動】(慣)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為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難請得動。 也作“八個大金剛還抬不動”。
【第51句】:咬破餃子皮——露了餡
【第52句】:【拿孩子喂狼】(慣)比喻討好仇人,把好處拱手相讓。
【第53句】:【抓不住頭發揪耳朵】(慣)比喻胡亂抓人頂罪。
【第54句】:【扶貧要扶本】(諺)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狀態,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貧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難,更要從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55句】:【一跺腳四街亂顫】(慣)形容人勢力大,威風八面,稱霸一方。
【第56句】:【將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57句】:船進斷頭浜——進退兩難
【第58句】:【惹禍招災,問罪應該】(諺)指因行為不軌而惹下了禍,招來了災,就應該受到法律的查處和制裁。
【第59句】:運動在身,用意在心。
【第60句】:【扳到網里就是葷腥】得到的不論大小,都是利益。陳世旭 《裸體問題》:“但劉高俅的方針是廣泛聯系,薄利多做,對江 海公司來說,魚也好,蝦也好,扳到網里就是葷腥。”
【第61句】:酒杯里量米——小氣(器)
【第62句】:【力大壓百藝】(諺)百藝:各種各樣的武術競技。指在武術比賽中,只要力氣大,就可戰勝其他對手,壓倒一切人。
【第63句】:【偷雞不成蝕把米】(慣)雞沒偷成,還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倒吃了虧。 也作偷雞不著蝕把米。 偷雞不著白蝕米。 偷雞不成白搭上幾把米。
【第64句】:【竹筒倒豆子】釋義:比喻全說出來,一點不剩。例句:這一回,何守禮當真來了個“竹筒倒豆子”,不僅交代了那天夜里他跟路全的談話內容,而且還抖明了近幾天來他跟路全的接觸情況。
【第65句】:老牛頭進湯鍋——難熬
【第66句】:爸爸的一位朋友終年在家養雞,搞科學種田,幾位親戚勸他進城去做生意,說那比養雞、種田要合算多了。可那位叔叔卻不這樣想,他說:“打魚的不離船邊,找柴的不離山邊,我這個莊稼漢怎能離開田邊?”(江蘇·海安)
【第67句】:【病篤亂投醫】(慣)篤:(病勢)重。指病勢危急時就毫無選擇地亂請醫生診治。也借指事到緊急時就盲目向人求助。 也作“病急亂投醫”。
【第68句】:貴州驢子學馬叫——南腔北調
【第69句】:【當家三年狗也嫌】(諺)當家的時間長了,連家中的狗都會嫌棄。指當家人和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直接的利害沖突,有意見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眾對領頭人總少不了有意見。 也作“當家三年,貓狗都嫌”。
【第70句】:【撂在脖子后頭】意即不管了,早忘記了。撂,也說:扔、 忘。成語:置之腦后、置之度外。清代《紅樓夢》:“這會子說 著好聽,到了有錢的時節,你就撂在脖子后頭了。”
【第71句】:【涮羊肉】重慶火鍋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慶。那么,它是誰最先制作出來的呢?相傳,“涮羊肉”的問世與忽必烈有關。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討其弟阿里不哥。宿營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純羊肉來,于是就命廚師宰羊。誰知正當廚師準備將羊肉下鍋時,忽然探兵來報,“敵軍大隊人馬蜂擁而來,已離此不遠”。按照正常的烹調過程,清純羊肉要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然而在這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哪能坐等進餐呢?饑餓難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著“羊肉,羊肉!”廚師在這個時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將一塊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騰的水中,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再加些調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饑不擇食,連吃幾碗后,翻身上馬率軍迎敵,有這幾碗羊肉墊底,力氣大增,旗開得勝,生擒敵將。忽必烈得勝還朝,嘉獎了這位廚師,并讓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這位廚師選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調配了多種作料,加入香油、麻醬、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鮮美。群臣大飽口福后,贊不絕口。忽必烈高興無比,便賜名為“涮羊肉”。
【第72句】:天漸漸冷了,可我卻不愿穿毛褲。媽媽又氣又急地說:“人冷腿,狗冷嘴,將來凍出個毛病可怎么得了?”(山西·太原)
【第73句】:【民以食為天】釋義:比喻吃飯問題很重要。例句: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不讓土地生產出五谷雜糧,靠什么活著?
【第74句】:【鵝吃礱糠鴨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礱糠:稻谷礱過后脫下的外殼。指人各有自己的福分。
【第75句】:【娃子不哭奶不脹】小孩沒哭,無須喂奶;奶不脹,無須擠。 指沒有發生什么麻煩,暫時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這 里‘娃子不哭奶不脹’,為什么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 口哭?”
【第76句】:【牙疼不是病,疼殺無人問】(諺)指牙痛不算什么大病,犯上了卻揪心般疼痛,別人無法體會。 也作牙痛不是病,疼開真要命。 牙痛不算病,痛起來真要命。
【第77句】:我們班上有的同學,遇到稍難一點的題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張老師耐心地說:“身怕不動,腦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河南·長葛)
【第78句】:【不知道鐵鍬幾個齒】齒、恥諧音。頭腦不清醒,不知恥辱。 周立波《暴風驟雨》:“韓老六殷勤地勸酒,嚷得熱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楊老疙瘩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道鐵鍬兒個齒 了。”
【第79句】:【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不可錯過機會。類似的:過了 這個節日,就怕種不上這個莊稼了/過了此船無好渡。反義 說:過了這個村,再找一個店。老舍《茶館》:“告訴你,過了 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耽誤了事可別怨我!快去快來!”
【第80句】:【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謂恃強欺弱,吞并。成語:弱肉 強食。姚雪垠《李自成》:“至于異姓之間,不是我騎在你頭 上,便是你騎在我頭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螞蝦。”
【第81句】:【母慈悲,兒孝順】(諺)母親對兒子慈愛,兒子就對母親孝順。指母慈子孝,不是單方面的,母親的慈愛會激發兒子的孝順行為。
【第82句】:【五體投地】現在比喻對某人、某些人佩服到極點。那么“五體投地”中的“五體”是指什么呢?它源自何處?原來,“五體投地”是古印度的一種表示虔誠的行禮方式,后被佛教所沿用。“五體”又稱“五輪”,指兩膝、兩手掌、頭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的意思。其具體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佛教認為,行禮時,“五處皆須至地,虔誠作禮。”因“常以此五處至地禮敬三寶,當將來成佛之時,五處皆有千輻輪相顯現。”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通常是佛和菩薩,以表示皈依的虔誠。很多佛教信徒在前往寺廟禮佛時,都行五體投地大禮。
【第83句】:【想象】“想象”詞典上的解釋為“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 顧名思義,“想象”就是對大象的想念。它源自《韓非子·解志》中記載:“人稀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戰國時候,由于氣候的變化,北方人已經很難見到活的大象了,人們只能看到死去大象的骨骼,于是人們就對著以前畫下來的大象的圖案意想過去的大象到底有多大,長什么樣,這就是想象。夏商時期,北方是有大象的,當時北方也是亞熱帶氣候,但到了戰國時期,氣候變得干旱,北方的大象就逐漸遷到南方,北方于是就看不到大象了。徐中舒先生在1930年發表了一篇題為《殷人服象及象之南遷》的論文,指出河南一帶是大象的產地,商人服象用于軍事也是當時的歷史事實。河南省簡稱“豫”,說明當時這個地方是以出產大象聞名的。河南一家出版社叫“大象出版社”,緊扣省名。對于曾經見過但后來又見不到的大象,人們自然特別想念。可見象在當時人們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從想象大象引申為想象一切。
【第84句】:水庫開閘——滔滔不絕
【第85句】:蝙蝠觀陣——哪邊勝站哪邊
【第86句】:【秤有頭高頭低】事情難免有偏差,不可能絕對準確公平。 馬烽《劉胡蘭傳》:“可是眾人的事情難辦呀!戥子秤都有個 頭高頭低哩。”
【第87句】:船到碼頭車到站——停止不前
【第88句】:【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衙門,舊稱政權機關。大門 兩側的墻,呈八字形。謂衙門沒有公理,只要錢。或說:天 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沈從文《長河》:“古話說: 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不是花錢你來有什么事。”
【第89句】:【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內行人經驗豐富。蔣子龍《喬 廠上任記》:“小杜,你今個算碰上辣的了,他就是咱們過 去的老廠長。“真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第90句】:【囊漏貯中】(諺)囊:口袋。貯:儲存。裝糧食的口袋破了,糧食仍漏在糧倉里。指財物流通在內部,不算什么損失。
【第91句】:【一手穿針,一手引線】多方設法聯系。成語:穿針引線。 李英儒《還我河山》:“光剩我這沒經過大陣仗的小卒子,一 手穿針,一手引線,帶著雙方重要人物,請出來,送進去。”
【第92句】:【愁人苦夜長】(諺)指憂愁煩悶的人,一到夜里,會覺得更加愁苦而難熬。
【第93句】:黃牛學馬叫——改不了聲調
【第94句】:老鼠爬香爐——碰了一鼻子灰
【第95句】:【強龍不壓地頭蛇】(諺)地頭蛇:地方上有權勢、有影響的團伙。指外來勢力再大,也難敵地方上有影響的團伙。也指盤踞在地方上的惡勢力是難惹的。 也作強龍難敵地頭蛇。 強龍壓不住地頭蛇。 強龍斗不過地頭蛇。
【第96句】:今年春天,干旱少雨,卻天天刮風。爸爸說:“沒有春風,難望秋雨。”媽媽也說:“春雨貴如油,秋雨連綿頭。”(河南·南陽)
【第97句】:小學生看書——念念不忘
【第98句】:我們在玩捉迷藏,我不時探頭看看動靜。嫂嫂路過這里,說:“你干嗎在這兒賊頭賊腦,像老鼠出洞似的?”(河北·邯鄲)
【第99句】:【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上一篇:生活哲理干凈氣質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