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癡人說夢話】(慣)傻子說的夢話,根本辦不到。比喻說的話根本實現不了。
【第2句】:【朝廷不差餓兵】(諺)差:差遣,派遣。朝廷也不差遣餓著肚子的士兵。指派人辦事,首先要解決好他的吃飯與生活問題。 也作天子不差餓兵。 皇帝不差餓兵。
【第3句】:偷吃不肥,做賊不富。
【第4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釋義:朱:朱紅。接近好的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的可以使人變壞。 例句:我們研究外國文學的,整天接觸外國的東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注意世界觀的改造,很容易接受外國的影響。
【第5句】:【七十二行,莊稼為王】(諺)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業。在各行各業中,農業生產是最重要的一行。指農業生產關系著國計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農為本。 千行萬行,莊稼是頭一行。
【第6句】:【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 釋義:比喻沒有多少好處可圖。 例句:如今新社會,有錢人家過日子,是寸步難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沒有什么大事頭了。
【第7句】:【金戒指】“金戒指”原來并非定情之物,鎖定姻緣,一定終身。“金戒指”原為“經戒指”,意即婦女經期應該戒止性生活,因“經”、“金”諧音而改名。 早在漢代,宮廷已經盛行戴金戒指了,開始時,只限皇后和嬪妃戴,每逢皇后或嬪妃月經來潮時戴用,示意在此期間,帝王不可與之同房。因為月經一詞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諱的“穢語”,不能直接說出,而當她的手戴“經戒指”時,帝王見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來,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屬相繼效法,成為古代文明禮節與衛生的習慣,并逐漸風靡民間,演變為現在的金戒指,詞義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第8句】:【賣關子】“賣關子”比喻說話做事在緊要的時候故弄玄虛,使對方著急,引而不發。說書藝人最講究“賣關子”,每次總在說到重要關節的地方停下來,來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給聽眾制造懸念,吊足聽眾胃口,借以吸引聽眾接著下次再聽。那么,“關子”是什么呢?它來自哪里? 宋代時,關子通常指會計、貿易、稅收、開墾土地的憑證,或者空白執照。如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載:“宣和間,親王公主及他近屬戚里入宮,輒得金帶關子。得者旋填名賣之,價五百千。雖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據此可知,還種關子作為提取金帶的憑證,到北宋末年已成為可以買賣轉讓的票據了。到了南宋,政府印制的一種紙幣就叫“關子”。根據《宋史》記載: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婺州出于籌措軍費的目的而印造了一種“關子”。商人用現錢在婺州換取關子,然后到設在臨安的榷貨務兌換銅錢或者鹽引(取鹽憑證)、茶引(取茶憑證)等,可見這種關子有交易憑證的職能。 今天我們所說的關子,已經離它的本義相去甚遠了,但仍然保留了“有賣點”這個相似之處。
【第9句】:【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 釋義:豹子經常在山頂活動,野豬經常在山腰活動。這是獵人總結出的經驗。 例句:我的好獵手,你的神槍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這些打獵經驗使我心服。
【第10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利益著眼。
【第11句】:【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釋義:比喻白費力氣。 例句:萬一蕭何壯大起來自立為王,那漢王不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白費力氣嗎?因此,他老是牽腸掛肚地派人到關中去慰問蕭何。
【第12句】:【為五斗米折腰】 釋義:五斗米:指微薄的薪俸。折腰:彎腰,鞠躬。為微薄的薪俸而屈身伺候上司。 例句:不,我可不愿跟余敬唐這樣卑鄙的人在一起!寧可餓死,也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第13句】:【茶是草,箬是寶】(諺)箬(ru。):箬竹。焙茶用箬竹,可使茶味純正;包茶用箬葉,可保茶不走味。 指茶葉從焙制到包裝,都要靠箬竹幫輔。
【第14句】:【婦女能頂半邊天】(諺)指婦女的潛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能做到。
【第15句】:【尚方寶劍】“尚方寶劍”現多比喻上級特許的權力。在中國傳統戲曲當中常會看到手持尚方寶劍先斬后奏的情節。尚方寶劍何來那么大威力? 所謂“尚方”,是官署名,漢代的尚方是少府屬官,專門掌管供應制造皇帝所用器物。尚方劍本名斬馬劍,很鋒利,可以斷馬,是真正的寶劍。由于斬馬劍藏于尚方,所以,俗稱“尚方寶劍”。因尚方寶劍屬于皇帝所用器物,代表皇權威儀,一旦賜給大臣持有,便代表皇上,擁有先斬后奏特權。所以,能得到尚方寶劍的,必是皇上信得過的近臣。京劇《遇皇后》、《打龍袍》之后包拯獲尚方寶劍,在《鍘美案》劇中,開鍘陳世美之前,他有句唱腔“先打官司后上朝”,斬美之后再奏。
【第16句】:【空口無憑,見著便信】見“口說無憑,眼見是實”。
【第17句】:【光腚拉磨——轉圈丟人】(歇)腚:屁股。指到處丟人現眼。常含譏諷或責罵意味。 也作“光著屁股推磨——轉著圈地丟人”。
【第18句】:【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釋義:舊指舉事成功就上臺稱王,失敗了就被罵為強盜。“則”又作“者”。 “寇”又作“賊”。 例句:可是從來作反之人,成則為王,敗則為寇,誰能保你們一定成事的昵? 誰能知將來誰治著誰呢?
【第19句】:【花好就怕一場風】(諺)指花開到艷麗時,最怕一場惡風摧殘。比喻稱心如意的好事,最怕發生突然變故。
【第20句】:【打水漂兒】(慣)指在水邊投擲石片或瓦片,使其在水面上掠過,激起一串水花。比喻錢物等白糟蹋了,什么也沒得到。
【第21句】:【家人犯法,罪及家長】(諺)家里的下人觸犯了法律,家長要受罪罰。指家長對子孫后代及傭人不但負有教養責任,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也作“家奴犯罪,罪坐家主”。
【第22句】:【砍倒樹摸雀崽兒——照穩當里辦】(歇)雀崽兒:剛出生的麻雀。 指辦事求穩。
【第23句】:【在炕頭上耍威風】(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脾氣。
【第24句】:【擒虎易,縱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25句】:【把吐出來的苦水再喝進去】(慣)比喻重新受苦受難。
【第26句】:【大人不記細怨】(諺)細怨:細小的怨恨。指大人物心胸寬廣,不把細小的怨恨記在心上。
【第27句】: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第28句】:【滿堂兒女,當不得半席夫妻】(諺)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兒女很多,也抵不上個半席夫妻。指兒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間的相互體貼照料。 也作“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第29句】:【百步無輕擔】(諺)路程一遠,肩上的擔子就會越挑越覺沉重。指人遠路負重極為吃力。 也作“遠路無輕擔”。
【第30句】:【在小算盤上打】見“打小算盤”。
【第31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慣)覓:尋找。指費盡干辛萬苦到處去找都找不到,卻在無意中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也作“踏遍青山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32句】:【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 釋義: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心。 例句:我們苗家有一句諺語,叫做: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杰豹兄雖有高策,也需有志同道合之人配合,否則孤掌難鳴啊!
【第33句】:【跑掉了兔子殺狗吃】(慣)比喻有了錯誤遷怒于他人。
【第34句】:【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見“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
【第35句】:【無立足之地】(慣)立足:能站住腳或生存下去。比喻沒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慚愧,無地自容。
【第36句】:【油干燈草盡】(慣)燈草:燈芯草莖的中心部分,用作油燈的燈芯。 油燈里的油干了,燈芯燒盡了。比喻生命枯竭或精疲力盡。
【第37句】:【只看見活人受罪,沒看見死人扛枷】(諺)活人受罪是常事,死人扛枷從來無。指受罪的當然都是活著的人,人們的一切努力,應該是只為了活人少受罪。
【第38句】:【行不愧影,寢不愧衾】(慣)衾:被子。走路沒有對不起影子,睡覺沒有對不起被子。指做任何事情都問心無愧。
【第39句】:【拉不出屎怨茅房】(慣)茅房:廁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卻埋怨客觀條件差。 也作拉不出屎來怨毛廁。 拉不出屎來,怪馬桶不好。
【第40句】:【炕上養虎,家中養盜】(慣)比喻養育與自己為敵的壞人。
【第41句】:【褲襠里放屁——兩岔】(歇)褲襠:兩條褲腿相連之處。指兩個人走岔了或兩人想在兩處。 也作“褲兜子里放屁——兩岔”。
【第42句】:【鳳凰落架不如雞】(諺)指鳳凰如果倒了架子,還比不上雞。比喻失去優越地位的上流人物,境況還比不上普通人。
【第43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釋義:山區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策。 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說不準到什么時候,交個好運,發筆洋財。”
【第44句】:【井底蝦蟆吞卻月】(慣)比喻心高妄想,無法辦到。
【第45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諺)朱:朱砂,紅色顏料。指接近朱砂的,自然就會被染紅;接近墨的,自然就會被染黑。比喻人接近好人會變好,接近壞人會變壞,習染是非常要緊的。
【第46句】:【管山的燒柴,管河的吃水】(諺)管山的有柴燒,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業,就靠哪一行業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第47句】:【天也不空使人】(諺)連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辦事,總要付給報酬。
【第48句】:【打哈哈】(慣)1指湊趣,逗笑。 2指對事情敷衍、應付。
【第49句】:【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 釋義:沒有媒人說合成不了婚事。 例句:“小姐,俗話說,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嘛”
【第50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51句】: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說.
【第52句】:人不在大小,馬不在高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第53句】:【一推六二五】(慣)本是一句珠算口訣“一退六二五”,“退”諧“推”。 指把責任推卸得干干凈凈。 也作“一退六二五”。
【第54句】:【肚飽眼里饞】(慣)肚子已經吃不下了,可看著食物還想吃。形容人嘴饞貪吃。
【第55句】:【拉后腿】(慣)比喻利用某種親密的關系和感情,來牽制或反對別人的行動。多含貶義。 也作拉尾巴,扯后腿。 拖后腿。
【第56句】:【一女不吃兩家茶】(諺)吃茶:舊時訂婚,男方須給女方送茶葉,故以“吃茶”比喻訂婚。指一個女子不能同時許配兩家。
【第57句】:【玉不琢,不成器】 釋義:玉不經過雕琢,不會成為器物。比喻人不經過教育、學習,不會成材。 例句:“是你不懂道理!”玉姑惱了,“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學,老何為?”
【第58句】:【人死不結冤】(諺)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記舊恨。 也作“人死不記仇”。
【第59句】:【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諺)人能預知未來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機遇,獲取無窮無盡的財富。指預知未來最是難能可貴。
【第60句】:【螞蚱打噴嚏,滿嘴莊稼氣】 釋義:比喻沒有文化,說話土氣。 例句:“就得是這樣,不能像高翔他們一樣,螞蚱打噴嚏,滿嘴的莊稼氣,講起話來,像數白花菜一樣。”
【第61句】:【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 釋義:比喻有社會經驗。類似的有,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例句:“哼,我過的橋倒比你們走的路多呢,什么世事我看不透?”
【第62句】:【腦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動】(諺)腦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遲鈍;身子怕的是不動,越不動越僵硬。 指腦子越運用越靈活,身子越活動越健康。
【第63句】:【黃鼠狼給雞拜年】 釋義:比喻偽裝友好,別有用心。 例句:珍兒聽到這里,擰著身子說:“快去你的吧!黃鼠狼給雞拜年,誰聽你那一套!”
【第64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慣)明知有危險,仍然冒險前行。比喻無所畏懼,敢于冒險。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邊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第65句】:【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諺)博士:古時指茶坊、酒坊的侍應,此處指從中介紹的角色。花、色:喻女性、女色。舊指男女同桌品茶飲酒,往往容易撮合成色情的勾當。 也作“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 風流:此指男女間的色情。
【第66句】:【風潮過了世界在】(諺)風潮:比喻群眾性的運動。風潮來了一陣子,過了以后一切又照常。指人不可盲目趕潮流、趕風頭,要冷靜處世,把眼光放遠,把腳跟站穩。
【第67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家常菜。豆腐不僅味美價廉,營養豐富,還具有相當的養生保健作用,自問世以來,頗受大眾的喜愛。 中國是豆腐的故鄉,這種傳統美食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后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于世。”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發明權歸功于西漢淮南王劉安。有詩為證,明代一個名叫蘇平的人創作了一首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去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有沸湯中滾雪花。瓦缸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個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這首詩通俗易懂,只有兩個地方需要稍作解釋,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劉安;一是“蟾”,指明月。 據說,劉安的這項發明得益于他的神仙夢。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煉丹之術,潛心煉丹欲求長生不老。眾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和他有關。劉安一生耽于修煉丹藥,他在一次煉丹過程中用磨制的豆汁來培育丹苗,結果豆汁與鹽鹵意外凝結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終走進了千家萬戶,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現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68句】:【太上老君叫蛇咬——法盡了】(歇)太上老君:也叫老君爺,道教對始祖老子的尊稱,傳說他神通廣大,法術無邊。法:本指法術、法力,轉指辦法。指辦法用盡了。 也作“老君爺叫蛇咬——法盡了”。
【第69句】:【新鞋不踩臭狗屎】見“好鞋不踏臭糞”。
【第70句】:【吃過水面】(慣)本指面條煮熟后在涼水中過一下再吃,比喻在商品交易中轉手倒賣,從中獲利。也比喻替別人辦事,從中得好處。
【第71句】:【會嫁的嫁對頭,不會嫁的嫁門樓】(諺)對頭:合適的男子。門樓:高門樓,有錢有勢的門第。指給女兒選擇婆家,要選個合適的女婿,不要著眼于有錢有勢。 也作會嫁的嫁兒郎,不會嫁的嫁家當。 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
【第72句】:【公人見票,牲口見料】(諺)公人:舊時衙門里的差役。票:傳票,用以傳喚涉案人員。料:喂養牲口用的谷物。指差役手持傳票,可以勒索涉案人員的錢財,故見到傳票就像牲口見到料一樣欣喜。
【第73句】:【心肝跌進肚里頭】(慣)指終于放下心來。 也作“心放在肚子里”。
【第74句】:【紅顏多薄命】(諺)紅顏:美貌女子。薄命:命運不好。指舊時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運。 也作紅顏自古多薄命。 自古紅顏多薄命。
【第75句】:【陳谷子,爛芝麻】 釋義:比喻陳舊的無用的話語或事情。 例句:可是我糊涂了,正經說的話且不說,且說陳谷子,爛芝麻的混搗亂。
【第76句】:【僧來看佛面】(諺)和尚來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熱情招待。比喻來人雖不相干,但考慮到推薦人的情面,必須善待。
【第77句】:【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諺)要名:博取美名。忠厚的人不會誹謗別人以求自利,仁慈的人不會危害別人以求美名。 指忠厚仁慈者絕不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 也作“厚者不損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軀以要名”。
【第78句】:【香餑餑】“香餑餑”一詞現在使用頻率很高,指受重視、受人待見、受歡迎的人或事物。那么,“香餑餑”是什么樣的東西呢? “香餑餑”源自滿族對面食的稱呼。滿族早期以漁獵經濟為主,但農業經濟所占比重是逐漸上升的,滿族早期種植的糧食以雜糧為主,包括小米(谷子)、黃豆、高粱、玉米、稷等,滿族的發祥地東北現仍種植這些莊稼。這些糧食磨成面做成各種面食,滿族人把用面粉做成的饅頭、包子、餃子等面食統稱為“餑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餑餑有:豆面餑餑、蘇子葉餑餑、搓條餑餑、黏米餑餑、薩其瑪(又稱油炸條餑餑)、哎吉格餑餑、菠蘿葉餑餑、酸餑餑、牛舌餑餑等等。 可以看出滿族人做的餑餑種類繁多,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同時也體現了滿族飲食文化的特色。 餑餑之所以香,從滿族的習俗可知其意。滿族祭祀時要用各種餑餑,在《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中,對祭祀時所用祭品有明確規定:每歲春秋二季祭,以搓條餑餑供獻,五月以椴葉餑餑供獻,六月以蘇子葉餑餑供獻……從這段文字記載來看,滿族祭祀所用的祭品以餑餑為主。另外,結婚時要吃“子孫餑餑”(即餃子),以示早生貴子。辦理喪事也吃多種餑餑。從這些風俗當中可以看到餑餑在滿族民間習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然很吃香了。在今天,以瘦為美,減肥成為時尚,雜糧面食當然更是“香餑餑”了。
【第79句】:【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什么地方,典出何處? 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又稱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根據佛教典籍《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由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讀che、qu,熱帶海底軟體動物,介殼漂亮,可作裝飾品)、瑪瑙七種寶物鋪成,光彩照人,極其美麗。 這里的樹林、諸佛居住的講堂、精舍等,全由七寶組成,光輝燦爛,富麗堂皇;這里沒有行走不便的道路,到處暢通無阻;沒有坑洼陷阱,可以放心涉足;在這里想吃什么,珍饈佳肴轉眼就來,想穿什么衣服,也是應念而至;這里的人,個個相貌非凡,雖有身體之形,卻無血脈骨肉,人人相親相愛,相互敬如上賓。這里沒有任何疾病,想活多久就活多久,這里沒有絲毫的煩惱,更無矛盾沖突。不過,這個極樂世界是男性的凈土,看不到一個女人,因為女人得不到解脫,她們要想到達這里,必須轉為男身。怎樣轉為男身,只有艱苦修行才能實現變性。總之,在這里幸福之至,美妙之至,極樂世界,無可比擬。陶淵明寫的“世外桃源”那是比不了,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堂大概可有一比。 看來,人活著是不可能實現到達極樂世界這個夢想了,怨不得有人把死稱作“上西天”、“上天堂”,再也不受罪了。
【第80句】:【君子成人之美】(諺)指品德高尚的人能成全別人的好事。
【第81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釋義:機關:周密而巧妙的計謀。卿卿:舊時對女子的愛稱。耍盡心眼自以為非常聰明,到頭來卻斷送了自己性命。嘲諷人玩弄權術和詭計,最后落得身敗名裂。 例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他這才是自作自受呢!
【第82句】:【晌鼓不用重錘】見“好鼓不用重錘敲”。
【第83句】:【擰成一股繩】(慣)比喻眾人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
【第84句】:【媒婆】“媒婆”指舊時以做媒為職業的婦女。中國古代的婚俗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詩經》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個斧柄必須用斧頭一樣,娶個老婆一定要通過媒妁。這首詩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風氣,這應該是最早記錄媒人的經典之一,因這首詩,有人將媒人稱為“伐柯”。 關于媒人的來歷,還有一個流傳在陜西一帶的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渭河兩岸的人很少往來,當然更談不上結親了。有一年,渭北的一個后生偶爾去渭南辦事,看上了那邊的一個閨女。一個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動從中說合,使他們結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婦生下胖小子,丈夫笑開了:“咱倆素不相識,經那位婆婆從中說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說奇也不奇?”媳婦說:“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經不在人世了,想報答也來不及了。”于是夫妻倆用米粉為婆婆塑了一個像敬奉起來,又怕人家看見笑話,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過了幾天,這米粉塑的像發了霉,他們就稱它是“霉婆”,依舊當活寶似的供著。這事傳開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漢子的青年男女,都設法找“霉婆”這樣的好心老太太牽線搭橋。再往后,做“霉婆”者覺得“霉”字不好聽,便將它改成“媒”字。 類似的傳說,其他地方也有。其實“媒”字的解釋,就是介紹或引導雙方(人或事)發生關系的媒介,“妁”字則有斟酌的含義。媒妁連稱,特指通過考慮協商等步驟為男女雙方說合婚姻的人。 至于“媒婆”一詞的流行,則是因為舊時以此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數的緣故。
【第85句】:【結在一根藤上的瓜】 釋義:比喻處境、命運相同的人。“一根藤上”又作“一條蔓上”。 例句:我們兩家都是結在一根藤上的瓜,藤死了,還談得啥瓜呢?
【第86句】:【騎馬隨鞍,入鄉隨鄉】見“到鄉隨鄉,騎馬隨鞍”。
【第87句】:【绱鞋不使錐子——針好】(歇)绱鞋:把鞋幫和鞋底縫在一起,一般要用錐子。針:諧“真”。指非常好或確實好。
【第88句】:【扎筏子】(慣)扎:捆,束。比喻拿別人當出氣筒,發泄怨氣,震懾眾人。 也作“作筏子”。
【第89句】:【人有見面之情】(諺)人和人見了面,往往會有化解怨恨、加深友誼的情分。指親自當面央人,要比轉托別人說情效果好。
【第90句】:【兵貴于精】(諺)兵:軍隊。指打仗的軍隊不在數量多,而在于訓練有素,精干善戰。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第91句】:【積絲成寸,積寸成尺;尺寸不已,遂成丈匹】(諺)絲:十分之一寸的長度單位。一絲一絲織成寸,一寸一寸織成尺;不斷積累,才成丈匹。 指成匹的布是由一絲一寸織成的。 泛指凡事必須注重由少到多的積累,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第92句】:【筷子】“筷子”是中國的特產,是古人的發明和智慧,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實踐證明,筷子不僅沒有被淘汰,反而在世界餐具領域獨領風騷,筷子使用的靈活性和效果,令老外們感到神奇。 早在商朝的時候,我國就已有使用筷子的習慣了。筷子,原稱“箸”,它的異體字是“筋”。今天還有這種稱呼,如民諺里的“人廚需洗手,舉箸勿多言”。 為什么“箸”后來又改稱“筷子”呢?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說,“筷子”這一稱呼起源于江蘇一帶。那里是江南水鄉,人們以船為家,在船上吃住,船家忌諱很多,如坐船不能說“翻”字。也忌諱“住”(即停止的意思),而“箸”同“住”諧音,所以“箸”也就成了行船時不吉利之語,于是就改“箸”為“筷”,用于隱喻船走得快。
【第93句】:【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歇)駱駝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對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譏諷或詼諧意。
【第94句】:【賣卜賣卦,轉回說話】(諺)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給人相面算命的人,是從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話又說給算命人聽,完全是騙人的,絕不可信。
【第95句】:【男大當婚,女大須嫁】(諺)婚:婚配,娶妻。嫁:出嫁。指到了婚嫁年齡,就必須男婚女嫁。 也作男大當娶,女大當聘。 女大當嫁,男大當婚。
【第96句】:【風是風火是火】(慣)形容著急、慌張或冒失的樣子。
【第97句】:【冬走十里不明,夏走十里不黑】(諺)冬季里,早晨走十里路天還未明;夏季里,傍晚走十里路天還不黑。指冬季夜長,天亮得遲;夏季晝長,天黑得晚。 也作“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第98句】:【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釋義: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沒有兒子。 例句:三藏聞言,止不住腮邊淚下道:“這正是古人云:‘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第99句】:【一個單子吃藥】(慣)單子:指藥方。按照同一個藥方吃藥,患的是一樣的病。比喻處境相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