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掛在壁上的團魚——四腳無靠】(歇)團魚:鱉。比喻人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2句】:喜鵲飛進洞房里——喜上加喜
【第3句】:草帽爛邊——頂好
【第4句】:后山石頭——死不開竅
【第5句】:【丁是丁,卯是卯】釋義:形容做事認真,毫不馬虎。例句:他從來是個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遠沒干過這種拖泥帶水的事。
【第6句】:【銀樣镴槍頭】(慣)镴(la):錫和鉛的合金,質軟。形容中看不中用。
【第7句】:【人不出門,不長見識】(諺)指人要想見識廣,必須走出家門。
【第8句】:【針無兩頭利】(諺)針不能兩頭都是有鋒芒的。比喻同時把兩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針沒兩頭快”。
【第9句】:大戲小戲一個唱法。
【第10句】:【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11句】:小卒子拱老帥——將軍
【第12句】:【自家掘墳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魯迅《墳》:“所以,要 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墳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 誤的。”
【第13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慣)曹營:東漢末曹操的軍營。漢:因劉備后來建立蜀漢國,故用來代指東漢末劉備一方。《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的盟弟關羽在與劉備失散后,被曹操收降,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向劉備。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14句】:冬天到了,弟弟晚上睡覺時總嫌被窩涼,死活不肯脫衣服;早晨起來,又嫌外面冷,拖拖拉拉不肯出被窩。奶奶笑著說他是“晚上難脫殼,早上難出窩”。(河南·南陽)
【第15句】:【官大一級壓死人】以行政手段強迫命令。西戎《糾紛》: “愛怎么就怎么吧,官大壓死人,你是咱二小隊的隊長,叫住 司法科馬上就卷被子走,姓張的不說二話。”
【第16句】:耩地看耬眼——走著瞧
【第17句】:【 自己是一朵花,別人是豆腐渣】看自己全是優點,好得不得 了;看別人都是缺點,一個錢不值。傳記圖書:“看自己是一 朵花,看別人是豆腐渣,對這個問題,老年人、中年人也得注 意。”
【第18句】:【能狼難敵眾犬】(諺)再兇猛的狼也對付不了眾多的狗。比喻武藝再高強的人,也難勝過眾多的敵手。 也作能狼敵不過眾犬。 能狼不敵眾犬,好漢架不住人多。
【第19句】:【見人挑擔不吃力】(諺)吃力:費力。比喻凡事不經過親身實踐,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見人挑擔不吃力,自家挑擔重千斤”。
【第20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釋義:遇到怪異之事,不理會它,它自己就會消失。例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第21句】:兩條腿穿到一個褲筒里——蹬打不開
【第22句】:王大娘養兩個兒子,一個老實能干,家里活地里活一人擔;而另一個兒子卻游手好閑,成天這兒立立那兒站站,伸手不拿四兩。鄰居背地里說:“這家人啊,可是蓮菜調上蒜薹了——有眼子,有光棍。”(河南·鄧縣)
【第23句】:【 四海之內皆兄弟】大家都是一家人,應該互相幫助。明 代《水滸》:“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如何言報答之事。”
【第24句】:【 你當十年官,我十年不偷牛】不讓對方抓住把柄。何士 光《鄉場上》:“你當你的官,你當十年官,我馮幺爸十年不 偷牛。做活路——國家這回是準的,我看你又把我咋個 辦?”
【第25句】:【好漢就怕病來磨】(諺)即便是身強體壯的英雄好漢,也抵抗不過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對人的生命極具殺傷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來磨。 硬漢子怕病磨。
【第26句】:【千里送鵝毛——物輕人意重】(歇)宋·羅泌《路史》記載:云南民間傳說,唐朝時,土官緬氏派緬伯高送天鵝向唐明皇進貢,經過沔陽湖時,天鵝飛走,只留下一根鵝毛。 緬伯高只好將這根鵝毛獻上,并說:“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上覆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指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 也作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情重。
【第27句】:【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諺)田奴:耕田的男奴。織婢:織絹的婢女。指要學耕田,就向田奴請教;要學織絹,就向織婢請教。泛指做事必須虛心向內行學習。 也作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耕問奴,織問婢。 耕問仆,織問婢。
【第28句】:【過五關,斬六將】關云長離開曹操去找劉備,曾過五關、 斬六將,威震一時。借指克服困難,有過業績。海外陳若曦 《二胡》:“至于安裝電燈水管什么的,那得另外和水電部門 打交道,像過五關斬六將似的,一道道地殺過去,可費神 哪!”
【第29句】:包公的上方劍——先斬后奏
【第30句】:【教奢易,教儉難】(諺)指教人奢侈浪費容易,教人儉樸節約卻很難。
【第31句】:眼睛瞪著孔方兄(指錢,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見錢眼開
【第32句】:放學后,我總喜歡玩打仗。為了這個,常有同學到我家告狀。媽媽說:“你爸爸說過你多少次了,就系不住心,那紅白蘿卜還有個心呢!”(河北·邯鄲)
【第33句】:【人生四大喜事】人生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它源自哪里呢?是誰把它們湊到一塊的呢?它源自北宋神童汪洙所作之詩編《神童詩》,其被后世特別是明清時期普遍作為兒童啟蒙教材。詩中以五言絕句的形式,對少年兒童提出勤學苦讀、求取功名,將來報效國家的遠大目標。根據明朝《萬姓統譜》記載:“汪洙,字德溫,鄞人,九歲善賦詩。”做官后曾拜太宗正卿,至觀文殿大學士。世人搜集了他所做的詩六十多首,“用訓蒙學,為《汪神童詩》。”但是在宋代,真實的汪洙是明州(寧波)鄞縣人,以治《春秋》得名,多年在鄉村從事教育。所以,明朝人有關汪洙神童事跡的記載大多是虛構的,而其撰寫的如此多的《神童詩》也很可能是靠不住的。但后世畢竟有這樣一篇廣為流傳的《神童詩》,它的編者應該是宋元時人托汪洙這個偽神童,匯編眾多詩歌而成的。而人生四大喜事南宋中期已被傳誦,比如當時著名學者洪邁就在《容齋隨筆》中記載“舊傳有詩四句,誦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將這四大喜事列入啟蒙教材《神童詩》,有助于提升兒童刻苦讀書,將來求取功名和富貴的積極性。
【第34句】:【公雞頭,母雞頭,湊到一起就想斗】釋義:形容人像好斗的雞一樣喜歡爭斗。例句:老蒲見兩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樣子,忙推開二人,打著哈哈說:“公雞頭,母雞頭,湊到—起就想斗,斗來斗去,為的是—粒砂土豆。”
【第35句】:【狗皮膏藥貼上了】糾纏擺脫不掉。浩然《艷陽天》:“馬立 本這小子又是狗皮膏藥往淑紅身上貼,讓淑紅媽給寒磣了 一頓,沒臉拉撒地走了。”
【第36句】:【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指職業上的競爭。徒弟年輕,一旦 有了本領,師父就可能失業。類似的:三步留一步,免得徒 弟打師傅。海外梁厚甫《海客隨筆》:“何以古人有私心,因 為在封建時代,有教曉徒弟,餓死師父的說法,以書鳴世者, 往往不想把秘訣教人。”
【第37句】:【 做一輩子狐貍,給公雞啄了眼睛】謂有經驗的人偶然失利。 羅旋《南國烽煙》:“只怪我粗心大意,做一輩子狐貍,給雞啄 了眼睛。”
【第38句】:經市中醫院劉醫生兩天的精心治療,爸爸康復出院了。姐姐對他說:“藥對方,一口湯;不對方,一水缸。爸,要是您仍在江湖游醫那里醫治,只怕再過十天,病情也不見得會有好轉呢!”(浙江·紹興)
【第39句】:【狐貍再狡猾,總要露出尾巴】釋義:比喻偽裝終究要被識破而暴露出真相。例句:從現在掌握的情況看,刁金貴很可能是敵人有計劃潛伏下來的特務。魚沉得再深,總有個冒泡的時候,狐貍再狡猾,總要露出尾巴。他既要進行反革命活動,遲早要暴露反革命的嘴臉。
【第40句】:【好事全歸花大姐,壞事全怪禿丫頭】(諺)花大姐:富貴人家的小姐。禿丫頭:侍候小姐的丑丫頭。 好事情全都歸在小姐的名下,壞事情全都扣在丫頭頭上。借指有功勞都是頭頭們的,有錯誤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總歸花大姐,壞事總怨禿丫頭”。
【第41句】:【金錢有價,情義無價】情義重于金錢。池莉《來來往往》: “按說金錢有價情義無價,這個道理賀漢儒是很明白的呀。”
【第42句】:【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諺)不測:無法預料。旦夕:早晚。指人的禍福命運就像天空變幻的風云一樣很難預測。 也作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無常禍福。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變。 天有不測的風云,人有無端的禍福。
【第43句】:【今天天氣哈哈哈】指見面無話可說,或不談正題,支吾敷衍。 傳記圖書:“逢到這時,他只好答非所問,今天天氣哈哈哈。”
【第44句】:玉皇大帝上戰場——大動干戈
【第45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46句】:【大丈夫報仇,十年不遲】謂遇到事情要沉著,找機會對侍。 類似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報 仇十年不遲,何況只用等幾個月?氣壞了身體可不值!”
【第47句】:傷風流鼻涕——甩掉
【第48句】:【蔫人出豹子】(諺)蔫人:不起性的人。豹子:猛獸,代指舉止兇惡的人。指脾性一貫和善的人,有時也會突然發作得非常暴烈。
【第49句】:【打魚的人經得起狂風巨浪;打獵的人不怕虎豹豺狼】釋義:比喻不怕艱險,不畏強敵。例句:我不止一次對你說過,打魚的人經得起狂風巨浪;打獵的人不怕虎豹豺狼。為了消滅你們這些殺人強盜。奪取革命最后勝利,我們隨時都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
【第50句】:王玲對她媽媽說,別人文具盒里什么都有,只有她的文具盒里還差這差那。奶奶聽了笑著說:“怎么會置得那么齊備呢?皇帝爺家里還差一把老镢頭呢!”(安徽·樅陽)
【第51句】:【半年下雨半年睛】釋義: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氣候多雨或久晴。例句:元帥道:“國中氣候如何?”公公道:“時候常熱,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間,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語說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這里。”
【第52句】:【孫猴子頭上的金箍——戴上去容易取下來難】(歇)金箍:金屬制成的箍。指參與某事容易脫身難。
【第53句】:死榆木頭——不通電;不通氣
【第54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諺)能逃脫的,就不算是災禍;真的災禍是無法逃脫的。舊指災禍是命中注定而無法逃脫的。 也作“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
【第55句】:兩個媳婦為孩子打架的事吵得不可開交。趙大爺走過來勸架,結果兩個媳婦反倒罵趙大爺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圍觀的人說趙大爺:“沒吹熄人家的火把,卻燒了自己的胡子。”(河南·新野)
【第56句】:【 荒年傳亂話】荒亂的年代,人心不安定,多有謠傳。茅盾 《林家鋪子》:“師傅,隨他們造謠去,你不要發急。荒年傳亂 話,聽說是鎮上的店鋪十家有九家沒法過年關,時勢不好。”
【第57句】:掏火棍子——越來越短
【第58句】:理發店關門——不理了
【第59句】:【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釋義:做事要睜只眼閉只眼,不可太認真。例句:“……常言說得好:‘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這件事,皇兒你的度量和明智,真還不及皇貴妃喲!”
【第60句】:【騎在虎上不怕虎】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只有干到底,決不能中途停止。例句:“他說我在書記面前告了他的狀,就算我告了他。騎在虎上不怕虎,看他能把我怎么樣!告訴他,我等著他報復哩!”
【第61句】:大蒜老了——扯破衣裳分家
【第62句】:【虎老雄心在年老意志未衰。】曹操詩句:老驥伏櫪,志在 千里。成語:老當益壯。姚雪垠《李自成》:“好啊,老伙計, 這才叫虎老雄心在!你們留下吧,咱們今晚美美地收拾他 們!”
【第63句】:【 不犯王法不怕官】不觸犯法律,便無所畏懼。類似的:理 正不怕官,心正不怕天。沈從文《邊城》:“祖父不作聲了,他 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 辦。”
【第64句】:【剜下眼珠子當泡兒踩】(慣)比喻給以嚴厲的懲罰。 也作“剜了眼睛當泡兒踩”。
【第65句】:【雞屁股拴線——扯蛋】(歇)扯:本指拉,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 蛋:諧“淡”。指沒有根據地瞎說,或漫無邊際地閑聊。
【第66句】:【雞蛋里尋骨頭】(慣)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雞蛋里挑骨頭。 雞蛋里找骨頭。
【第67句】:鐵匠夸徒弟——打得好
【第68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69句】:【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諺)橫:蠻橫不講理。愣:傻呆,反應遲鈍。蠻橫的人害怕不懂事的人,不懂事的人又怕拼命不怕死的人。指只有不怕死的人是最惹不起的。
【第70句】:【下鍬撅】(慣)比喻使心機害人。
【第71句】:【貓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義,假裝同情受害者。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貓兒哭耗子——假慈悲”。
【第72句】:【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慣)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第73句】:【手里捧著個刺猬】事情棘手,難于處理。周立波《暴風驟 雨》:“我看他姓蕭的算是手里捧著個刺猬,撂也撂不下,扔 也扔不掉。他斗我,看他能斗下,這不是斗了三茬了?”
【第74句】:【一言抄百總】(慣)一句話總括所有內容。猶言“總而言之”。
【第75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據傳,自從神農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業,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農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民,設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后來出現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后來,據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心起農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 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76句】:【新鞋不踩臭狗屎】踩、睬諧音。借指不理睬壞人。老舍 《四世同堂》:“咱們得忍著點,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 屎,你明白我的話吧?”
【第77句】:【無立足之地】(慣)立足:能站住腳或生存下去。比喻沒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慚愧,無地自容。
【第78句】:期中考試臨近了,我才忙著翻書。媽媽說:“你這是臨上轎現穿耳朵眼,早干什么去了?”(河南·西華)
【第79句】:【開船不等客】(諺)船按時起航,只有乘客及時趕來乘船,船不會延時等待乘客。比喻人做事要看準時機,不能錯過。 也作“開船不等岸上人”。
【第80句】:【二姑娘頑老雕——架不住】(歇)頑:通“玩”。架:招架,支持。 指吃不住,吃不消。
【第81句】:【 走錯了廟門,敬錯了神】找錯了地方,求錯了人。劉紹棠 《鷓鴣天》:“當年你爸爸自討苦吃,偏要學經濟,而且學的是 農業經濟,真是走錯了腳步,進錯了廟門。”
【第82句】:【猴兒拿虱子——瞎掰】(歇)拿:捉。掰:用手把物分開或折斷。指胡來,胡說。
【第83句】:吃飯的時候,我掉了好多飯在地上,老祖母看見了說:“你看,飯把你的腳面都砸腫了。”(四川·西昌)
【第84句】:槐樹上要棗吃——強人所難
【第85句】: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動一下
【第86句】:姐姐在房里哭哭啼啼,媽媽問她為什么,姐姐說不為什么。媽媽說:“做夢是心中想,打噴嚏是鼻子癢。人不傷心不掉淚,你到底為什么難過?”(甘肅·武威)
【第87句】:【 上刀山,下火海】指進入危險的境地。類似的:上刀山, 下油鍋。成語:赴湯蹈火。臺灣白先勇《孽子》:“那怕上刀 山下油鍋,也嚇不住我王小玉。”
【第88句】:海瑞見皇帝——拼著一死
【第89句】:毛驢下騾子——變了種
【第90句】:田里的菩薩魚(小雜魚)——沒見過大江河
【第91句】:【抓著葫蘆當瓢打】釋義:比喻不弄清是非曲直,責罰錯了對象。例句:人家周王村霍家寨的人都在那里,怎么是我帶頭起哄?冤有頭,債有主,我抓著葫蘆當瓢打,昧了良心瞎了眼!
【第92句】:【賣慣了私鹽走慣了硝】(慣)比喻做慣了違法的事。
【第93句】:【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釋義:比喻好的配好的,差的配差的(多指夫妻)。例句:“這種媳婦,才算媳婦,要照如今的婦女呀,哼,別說守一年,男人沒閉眼,她早瞧上旁人了。”“這也是趙大哥積福修來的。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
【第94句】:【三杯和萬事】(諺)幾杯酒喝過后,什么事情都可解決,都能消除。 指酒有和事、消愁的功效。 也作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第95句】:【說大話做小事】(慣)指話說得很響亮,行動卻跟不上。
【第96句】:【聾子愛打岔,傻子愛說話】(諺)指耳聾的人聽不清,和人對話時常常打岔;呆傻的人話說起來沒完沒了。對愛打岔和愛多嘴者的嘲笑語。 也作“聾子愛打岔,啞巴愛哇哇”。
【第97句】:【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話好與人作對的現象。它起源于中國的北方,“抬杠”起初還真同抬杠子有關。在我國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中穿行,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找話茬進行辯論,比賽斗嘴,甚至對罵,但誰也不會惱怒。 “抬杠會”上的兩人的語言對抗逐漸演化,人們就常常把說話時雙方的對抗較勁兒叫做“抬杠”。這種抬杠會在滿族進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這種“抬杠”或“斗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里以耍嘴皮子為樂的藝術活動,特別被相聲藝術吸收和運用,中國有一個相聲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費口水,其中也包含著智慧,要是能抬出點水平,那也是一種“口才”。
【第98句】:【女大當嫁,男大當婚】見“男大當婚,女大須嫁”。
【第99句】:隔道不下雨,隔村不死人——情況不一
上一篇:很有哲理的文案,文藝到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