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水利通,民力松】(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指只有修好了水利,農民的勞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證農作物豐產。
【第2句】:【 成大事不記小仇】要做成大事,不應該計較小的冤仇,要 能夠容人。姚雪垠《李自成》:“他的左右都巴不得一下子攻 破城市,替他報仇。他說,成大事不記小仇。”
【第3句】:【狗咬尿泡空歡喜】希望落空。類似的:老鼠落在礱糠里, 空喜歡。成語:一枕黃粱。王蒙《紅樓啟示錄》:“而寶釵的 二奶奶之夢,襲人的姨太太之夢,也不過是狗咬尿泡空歡喜 一場而已。”
【第4句】:【蛤蟆跳在戥子上,自稱自站】戥子,用小圓盤載重的小秤。 站、贊諧音,借指自己稱贊自己。類似的:耗子爬秤鉤,自己 稱自己。成語:自我吹噓。清代《負曝閑談》:“尹仁道:.我 這腦袋還推扳嗎?’胡麗井在旁插嘴道:‘這可成了蝦蟆跳在 戥子里,自稱自贊了!”’
【第5句】:【 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缺少實踐能力。張潔《無字》: “她對知識分子是太了解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眼前就放著 那么一個樣板。”
【第6句】:去年種麥子的時候,我們這里遇上了大旱。村里人都忙著挑水抗旱,可有幾家卻不見動靜。偏巧,兩天之后下起傾盆大雨,結果澆過的田太濕無法播種,而沒澆過的田墑情正好,反倒先種上了麥子。奶奶說:“這就應了一句話,‘適一早,適一晚;適一勤,適一懶’。”(河南·郟縣)
【第7句】:【討野火】(慣)罵人我麻煩。
【第8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9句】:【孝重千斤,日減一斤】(諺)指父母死后守孝三年,孝心重千斤,一天減少一斤,三年千日,漸漸就會消失,沒了孝心。也泛指凡事時間一長,就會逐漸淡化,以至消失。
【第10句】:【房檐滴水不成河】(諺)比喻人的閑言碎語成不了氣候。
【第11句】:【鋼要用在刀刃上】好材料要用在關鍵地方。浩然《艷陽 天》:“您是最有生產經驗的莊稼人哪,有鋼得使在刀刃上, 這回該您使勁兒了!”
【第12句】:【水潑不進,針扎不透】釋義:形容十分嚴密。“水潑不進”又作“水潑不透”。例句:老實說,魏家橋大隊是他水潑不進,針扎不透的獨立王國——哈,你別介意,我可不是說你們那兒是“北京市委”。
【第13句】:一塊石頭落了地——放心了
【第14句】:【吃個雞蛋還得挑四棱的】(慣)棱:棱角。形容過分挑剔苛求。
【第15句】:【芒種三日見麥茬】釋義: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6日前后。麥茬:麥子收割后留在地里的麥莖和麥根。過了芒種,就是麥收季節。例句:五月底,再過幾天就到夏歷芒種節了。農諺說:“芒種三日見麥茬”,麥收季節眼看就要到。
【第16句】:【一踩八頭蹺】(慣)形容人機敏、反應快。
【第17句】:【道理講得清,頑石也動心】(諺)頑石:冥頑無知的石頭。只要把道理講清講透,就連頑石也能開竅。 指要想說服人,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道理講清講透。
【第18句】:巫婆看病——妖言惑眾
【第19句】:【天早鋤田,雨澇澆園】(諺)指天越旱越要加緊鋤田,因為鋤田可以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雨越澇越要加緊澆園,因為雨后澆井水,能改善地面水質狀況。 也作天旱不誤鋤田,天澇不誤澆園。 天旱不忘鋤田,雨澇不忘澆園。
【第20句】:【不嚴不成器,過嚴防不虞】(諺)不虞:不測。對子女的教育要從嚴,不嚴不能成材;但過嚴又會出問題。
【第21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釋義:路遠才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時間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例句:“……這會兒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就弄明白。我也不用多說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
【第22句】:大簍灑香油,滿地拾芝麻——得不償失
【第23句】:【黃連樹下長大的】釋義:比喻在困苦環境中長大的。例句:咱是從黃連樹下長大,在苦頭里活出來,還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鬧革命,給咱窮人長點志氣,你們說呢?
【第24句】:【不到西天不識佛】(諺)西天:傳說中阿彌陀佛所居的國土。佛:佛祖。指不到西天去朝拜,就不認識佛祖的形象。比喻不親歷其境就不知事情的真相。也比喻不使出強硬手段對方就不知道厲害。 也作“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
【第25句】:【取得真經是唐三藏,闖下亂子是孫悟空】孫悟空保護唐僧 去西天取經,出了事都怪孫悟空,取經的功勞都歸唐僧,事 出《西游記》。意為功勞歸自己,錯誤推旁人。或說:取得真 經唐僧受,惹下禍來行者當。柳青《種谷記》:“說得好聽! 取得真經是唐僧,闖下亂子就是孫悟空?我不去!”
【第26句】:【打虎不死必傷人】釋義:比喻不徹底消滅壞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對李油罐這樣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別動他,打虎不死必傷人!
【第27句】: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第28句】:【拾個蹦蹦棗兒】別人打棗落地,尚在蹦著,被人揀去。謂 沒有出力,白得便宜。姚雪垠《李自成》:“鄭崇儉兵力不足, 原不想從堯嶺來攻,只是堯嶺官軍聽說石門谷起了內訌,又 因坐山虎愿意投降獻寨,才打算來拾個蹦蹦棗兒。”
【第29句】:【大槐樹】槐樹是個很普通的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緣何只有洪洞縣的大槐樹聞名于世?在國內許多地方和海外華僑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原來,在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二里處,有座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的廣濟寺,寺旁有株漢代古槐,“樹身數圍,蔭蔽數畝”,長勢十分旺盛。槐樹上老鴰窩層層疊疊,無數鳥兒在此盤旋聒噪,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風景。明代初年,就在這棵大槐樹底下,發生了一件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憑照川資”,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為何要大移民?元末明初,由于連綿不斷的戰爭,致使冀魯豫蘇和兩淮一帶,十室九空。而且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從《元史》記載看,元末較大的水旱災害,山東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顆粒無收的蝗災竟有18次之多,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荒涼局面。明朝建國后,有些州縣人煙稀少,形同虛設。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縣者十二,縣并者十六。”七年之后,又把全國不足3000戶的30余州降為縣。為此,朱元璋做出了千里移民以充實各地的決定。當時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風調雨順,沒有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人口激增。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1381年)統計,當時的河南人口為1【第89句】:1萬人,河北人口1【第89句】:3萬,而山西人口多達40【第3句】:04萬人,比河北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出30萬人。要實現向中原一帶的移民方針,山西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地。洪武九年(1376年)移民開始。《洪洞縣志》記載:當時政府規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一律外遷。移民主要來自大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太原、臨汾、長治、晉城、沁縣、汾陽一帶),因洪洞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被政府定為移民集散中心,從此名留青史。據傳,在孩子臨行前,父母把其小腳趾咬為兩瓣,留為記號以備以后認親,從此全都成了復形小腳甲。傳說,凡長“猴指甲”的都是洪洞縣來的。現在,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日為“尋根祭祖節”,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祖先故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蔭庇群生”的大槐樹永遠扎根在無數炎黃子孫的心中。
【第30句】:【吃水莫忘源,燒柴莫忘山】釋義:比喻不忘別人的恩情,不忘本。例句:親人解放軍,好多人是從東三省來的,幾千里上萬里,他們不是也有父母,也應該娶妻生子嗎?人哪,吃水莫忘源,燒柴莫忘山。
【第31句】:【腳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腳上的泡——自己走出來的。 腳上的繭子——自個兒走的。
【第32句】:【說死蓮花還有藕】釋義:蓮花死了還有藕存在。比喻根本是不會動搖的。“還有藕”又作“一枝藕”。例句:還有沒有?八盤四碗盡管端出來,我余家富吃得了呢,嗨嗨,你說,說死蓮花還有藕。
【第33句】:【有粉不往臉上搽】(慣)粉:指搽在面部的細粉狀化妝品。比喻不顧臉面,不要體面。
【第34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
【第35句】:玻璃燈罩——吹起來的
【第36句】:瘋狗咬月亮——狂妄
【第37句】:我數學很差,泄氣了,不想再學了。奶奶說:“人勤地聽話,志堅石結瓜。你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學好。”于是,我上課認真聽,下課勤練多問。后來,我的數學成績真提高了!(河南·濮陽)
【第38句】:【帶箭野豬猛于虎】(諺)指帶箭受傷的野豬,比老虎還要兇猛。比喻受到打擊或被逼到走投無路的人,會表現得非常兇狠頑強。
【第39句】:馬褂改褲衩兒——大材小用
【第40句】:【十個指頭和一個指頭】喻全體和局部的關系。劉紹棠《鷓 鴣天》:“我工作上也不是沒有缺點,可是也不該十根手指只 抓一個小手指頭。”
【第41句】:【牽著不走,打著走】(慣)比喻好言相勸不聽,被強制或受到懲罰才肯聽從。
【第42句】:【哭天無路,求地無門】(慣)形容求助無門,難以生存。
【第43句】:平時我寫作業非常慢,做事情也總是拖拖拉拉的。有一次,姥爺對我說:“你幸好不是一頭牛,要是一頭牛,不知要挨多少鞭子呢!”(安徽·阜陽)
【第44句】:【想治瘡不能怕挖肉】(諺)想要把身上的惡瘡治好,就要忍痛挖去周邊的肉。比喻要想辦成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付出大的代價。
【第45句】:我問媽媽要錢買東西,媽媽說:“今天要,明天要,沙窩淘井,越淘越深。”(河南·新野)
【第46句】:老鴰站樹梢——呱呱叫
【第47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慣)指其含意只能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
【第48句】:上山穿高跟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第49句】:十二歲進敬老院——福享早了
【第50句】:扁擔騰空——誹謗(飛棒)
【第51句】:【橄欖枝】“橄欖枝”即油橄欖的枝葉。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這一用法的產生,要從《圣經》說起。《圣經·舊約·創世紀》載,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后,人類繁衍生息,數量越來越多。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的盡都是惡”,使地上充滿了強暴。上帝為此而憤怒,決心“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由于諾亞是義人(無罪的人),上帝不忍讓他一家人與眾惡人一同被除滅,就指示諾亞造一只方舟,帶領全家及各種成對的飛禽走獸進入方舟保命。 “當諾亞600歲,2月17日那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勢浩大,持續漲了一百五十天。諾亞放出鴿子,試探洪水情況,其時天下滔滔,鴿子無法落地,便又飛回了方舟。七天以后,諾亞又一次放飛鴿子,晚上鴿子回來時,嘴里叼著一片橄欖葉,諾亞由此獲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來,人們便把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征。雙方交戰,一方愿意和解,便可說伸出橄欖枝。鴿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稱為“和平鴿”。
【第52句】:上樹逮麻雀——連窩端
【第53句】:挑來揀去,叔叔覺得還是第一個女友最可意。爸爸說:“你呀,干紅薯秧上想發芽,死瓜藤上又想結瓜,以前咋不珍惜?”(河南·長垣)
【第54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第55句】:【 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都有,形容復雜矛盾的心理。 類似的:搬倒了五味壇子。成語:百感交集。臺灣瓊瑤《月 朦朧鳥朦朧》:“靈珊用手托著下巴,呆望著他們兩個,一時 間,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第56句】:【外披羊皮,內藏狼心】(慣)形容人外表裝得善良,內心卻十分狠毒。
【第57句】:【不可同日而語】(慣)不能放在同一時間來談論。指差距太大,無法相提并論。
【第58句】:【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忙不過來,照顧不到。成語:手忙 腳亂。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你一個人又要上灶,又要 管店,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你忙不過來呀。”
【第59句】:【久住山林辨鳥音】見“家住山前識鳥音”。
【第60句】:【哪個貓兒不吃腥】釋義:比喻人有貪財、好色之欲。例句:婆惜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見錢,如蠅子見血。’他使人送金子與你,你豈有推了轉去的?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哪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第61句】:麻繩打毛衣——亂牽扯
【第62句】:蝗蟲打噴嚏——滿嘴莊稼氣
【第63句】:【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稱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熱心腸,怎么反倒稱為“冰人”呢?這一稱呼最早見于《晉書·索統》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詢問圓夢的解釋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主陰陽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人陽語陰,主為人說媒,因而你當為人說媒,冰河開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稱媒人為冰人。
【第64句】:【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慣)荊山玉:即和氏璧;相傳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抱玉巖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價值連城的美玉。不認識荊山寶玉,把它看作頑石。比喻沒有眼力,錯把好人看作壞人,或把有才干的人當作無能的人。
【第65句】:【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諺)拙夫:笨拙的丈夫。俊美的馬往往馱著個癡呆的漢子,美貌的女子常常嫁得個蠢笨的丈夫。 指在婚配問題上,遺憾的是好女總嫁不上好男。 也作駿馬每馱村漢走,嬌妻常伴拙夫眠。村漢:粗俗鄙野的漢子。 好馬卻馱癡漢走,巧妻偏伴拙夫眠。
【第66句】:小亮學習退步了,卻不以為然。爸爸批評他,他竟不服氣,還說:“我在班上還是名列前茅呢!”爸爸無可奈何,點著他的鼻尖說:“哼!你呀,就會豬八戒演講——大嘴說大話,比起人家小剛來,你是扁擔豎在電桿下——差一大截喲!”(江西·南昌)
【第67句】:【不圖今年竹,但圖來年筍】短期不能收效,以后會有希望。 《北京短篇小說選》:“我們的書記倒沉得住氣,說:不圖今年 竹,但圖來年筍吧!”
【第68句】:【瓜無滾圓,人無十全】見“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
【第69句】:【袖大好做賊】(諺)衣袖寬大了,偷來的東西容易隱藏。比喻越是權位高、有實力,做起壞事來越是方便。
【第70句】:【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諺)三寸氣:呼吸。無常:死去。人活著時靠一口氣,可以有種種作為;一旦停止呼吸斷了氣,那就一切全完。指人要想有作為,首要的條件是保有生命。 也作三寸氣在干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 三寸氣在干般用,一遇無常萬事休。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氣萬事休。
【第71句】:【不做網的蜘蛛捉不到蟲】(諺)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勞動自然就有收獲。也比喻要想逮住對手,必須做好周密的安排。
【第72句】:【江河橫流憑魚躍,天空地闊任鳥飛】釋義:比喻不受任何限制,到處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領,發揮自己的才能。例句:你們現在走有去處,路有奔頭兒,江河橫流憑魚躍,天空地闊任鳥飛,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總可以做一點事情,好男兒志在四方嘛。
【第73句】:【全國一盤棋】從全國全局著眼,合理運作。海外梁厚甫 《海客隨筆》:“綜上所述,今天的美國,愛國心已分開了許多 層次。換言之,美國已經不可能全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
【第74句】:泰山頂上觀日出——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
【第75句】:【 養鼠咬布袋】謂品質不好,不值得培養。《臺灣小說選》: “給你爸爸滾出去,我飼鼠咬布袋,還欺我聾耳不知情哩!” 野貓過路留身騷借指到來的人干不了好事。《小說月 報》:“省里來的又怎樣?電影里我還看見中央的大腦殼吶, 真是!野貓過路留身騷啦!”
【第76句】:眼睛瞪著孔方兄(指錢,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見錢眼開
【第77句】:【行得端,走得正】行為端正,沒做過壞事情。成語:光明 正大。浩然《艷陽天》:“他敢說,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個 最光明磊落的人。”
【第78句】:快要考試了,有些同學還不努力學習,校長批評說:“現在是焦麥炸豆的時候,你們咋還沒個緊張勁兒呢?”(廣西·來賓)
【第79句】:【五毒】“五毒”現在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種有毒的動物。比喻大惡之人,如說某某五毒俱全。其原意并非如此,指五種主治外傷的藥性猛烈之藥,其源出《周禮·天官》。據《周禮·天官》載:“凡療傷,以五毒攻之。”這里的“五毒”指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這五種藥材,其中石膽主金創、諸邪毒氣;丹砂主身體五臟百病;雄黃主鼠痿;慈石主麻痹風濕。所謂“五毒”并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但是五種藥材通過加工之后合成,其藥性就極其酷烈,有救人性命的功效,屬良藥。其實,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也可人藥,以毒攻毒,救人性命。舊五毒新五毒皆是良藥,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第80句】:我寫作業有個毛病,喜歡彎著腰寫。媽媽看到后便對我說:“把腰挺直了,小心長大后變駝背老公公。”我急忙問:“為什么呀?”爸爸這時插話說道:“樹小扶直易,樹大扶直難嘛!”(安徽·安慶)
【第81句】:【打悶葫蘆】(慣)悶葫蘆:也叫“悶葫蘆罐兒”,即撲滿,存錢用的瓦罐兒,上面留有細長的孔,錢幣放入之后,要打破瓦罐兒才能取出,比喻難以猜透的話或事情。指猜測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
【第82句】:螞蟥鉆進牛鼻孔——難解脫
【第83句】:【外公死兒——沒有舅了】(歇)舅:諧“救”。指不可挽救或無可救藥。
【第84句】:諸葛亮諸葛謹——各事其主
【第85句】:【得趣便抽身】(諺)事情做到滿意處,就應當收身止步,不可貪得無厭。指凡事要適可而止。
【第86句】:看到別人養豬掙了錢,伯伯就一下子養了十頭小豬,好不容易小豬長大了,可豬價卻又跌了下來。伯伯不但沒賺錢,反而倒賠了幾百元。他逢人就說:“真倒霉!跑慢了窮攆上,跑快了攆上窮,不快不慢又掉進了窮坑。”(河南·修武)
【第87句】:【留得在,落得怪】(諺)主人好意留客,留住了,自然大家高興;留不住,就不免見怪生嗔。指客隨主便,主人既然挽留,就不必執意辭行。
【第88句】:【耗子拉木锨——大頭在后】見“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面”。
【第89句】:牛皮紙上雕花——刻薄
【第90句】:【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諺)指人在豐衣足食、生活富裕之后,往往會生出非禮非法的邪念;在忍饑受凍、無法生活之時,往往又會動起偷盜打劫的心思。
【第91句】:【學到老不會到老】(諺)指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學習中,直到老還是學不完。
【第92句】:閻王爺拉風箱——扇陰風
【第93句】:【淮陰將兵——多多益善】見“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第94句】:瓜熟蒂落——時機到了
【第95句】:【老鴉嫌豬黑】(慣)比喻嫌棄與自己有同樣毛病的人。 也作“老鴰罵豬黑”。
【第96句】:【不暗不聾,不成姑公】(諺)喑(yIn):啞。姑公:婆婆與公公。指不會裝聾作啞,就當不了公婆。也泛指當家人就得要裝得糊涂些。 也作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第97句】:【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話好與人作對的現象。它起源于中國的北方,“抬杠”起初還真同抬杠子有關。在我國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中穿行,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找話茬進行辯論,比賽斗嘴,甚至對罵,但誰也不會惱怒。 “抬杠會”上的兩人的語言對抗逐漸演化,人們就常常把說話時雙方的對抗較勁兒叫做“抬杠”。這種抬杠會在滿族進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這種“抬杠”或“斗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里以耍嘴皮子為樂的藝術活動,特別被相聲藝術吸收和運用,中國有一個相聲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費口水,其中也包含著智慧,要是能抬出點水平,那也是一種“口才”。
【第98句】:【又想當婊子,又要立牌坊】做了壞事,還要榮譽,嘴上說得 冠冕堂皇。或說:做了婊子還要立貞潔牌坊。池莉《來來往 往》:“干嗎又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呢?活得累不累?”
【第99句】:【目邊之木,田下之心——相思】見“木邊之目,田下之心—一相思”。
上一篇:心靈雞湯哲理文案,簡潔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