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牙齒還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諺)比喻在一起生活的人,關系再親密,也不免有時要發生沖突。 也作牙跟舌頭還有不和的時候。 牙齒跟舌頭那樣親,有時也會咬到。 牙齒有時也會嚼痛舌頭。
【第2句】:【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量(liang):本指用尺子量身材,轉指估量。指人只知評說別人的長短.不掂量自己的分量。
【第3句】:【樹大有枯枝】指有腐敗變質現象。香港電視劇:“有內 奸,我沒說不信,樹大有枯枝嘛。”
【第4句】:演員卸裝一真相大白
【第5句】:【平不過水,直不過線】建筑業行話。建筑要找直線,找水 平。借指為人處世要公平正直。電視劇:“搞建筑和做人是 一個理。平不過水,直不過線。”
【第6句】: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第7句】:【 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好話可以公開說,用不著私下 嘀咕。王蒙《活動變人形》:“我和我娘、姐,誰也不背誰。好 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第8句】:【貓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義,假裝同情受害者。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貓兒哭耗子——假慈悲”。
【第9句】:【只聽樓板響,不見人下來】只有言論或預兆,不見行動。 類似的:只聽水響,不見魚跳。香港唐人《金陵春夢》:“吵了 好久,只聽見樓板響,不見入下來,而我夾在中間,這味道實 在不好受。”
【第10句】:【天堂有路你不去,地府無門闖進來】(慣)地府:迷信的人稱人死后靈魂居住的地方。指自己找死。 也作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找尋。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
【第11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12句】:【一窩狐貍不嫌騷】釋義:騷:同“臊”。狐貍有臊臭味,同一窩狐貍互不討厭臊臭。比喻壞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例句:“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13句】:砍木吃橘子——不顧根本
【第14句】:媽媽見我又從學校回來拿鋼筆,就數叨我:“你啊,是做官丟了印!”(山東·禹城)
【第15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諺)比喻早知道后果嚴重,當初就不該貿然行事。
【第16句】:【花木瓜——外看好】(歇)花木瓜:即木瓜,果實成熟時呈橘黃色,味道很澀,不供食用。宋代以宣城花木瓜最有名,相傳宣城人刻花紙粘于木瓜上,成熟后以果面花紋供玩賞。本指花木瓜外表好看而無實際用處,轉指人徒有其表。常含譏諷意味。
【第17句】:【上山八條路,下山路八條】(諺)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來的路。常比喻有多少問題,就會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辦法,用不著發愁。
【第18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19句】:吃過晚飯,我自告奮勇去洗碗。我把熱水倒好,便叫爸爸把碗筷收過來。母親見了說:“你們兩個真是‘一個人吹笛子,一個人蓋眼子’。”(廣西·玉林)
【第20句】:驢糞蛋滾白糖——表面甜
【第21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釋義:指扁擔是個好東西,挑擔付出勞力可一生維持生計。例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只要你肯出力吃苦,不愁沒飯吃。”
【第22句】:大榔頭砸豆腐——篤定
【第23句】:這幾天真忙,媽媽說:“這秋里,不但要摘棉花,收玉米,還得犁地種麥,累人啊!還不如春天清閑呢!”爸爸說:“金七月,銀八月,三春不如一秋忙。”(河南·虞城)
【第24句】:【吐不出來咽不下去】(慣)形容人有顧慮,說話吞吞吐吐。
【第25句】:【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諺)晚娘:繼母。日頭:太陽。云里的日頭,看起來不紅,但暴曬力很強;晚娘的拳頭,看起來不重,但打起來很毒。指舊時繼母對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
【第26句】:【樹大有枯枝】釋義:比喻聚集的人多了,難免出現少數壞人。例句:俗語說的,樹大有枯枝,一國之大,自然是有好有壞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第27句】:【老母豬啃磚頭——嘴硬】(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說話語氣強硬。常含責罵意。
【第28句】:【六耳不通謀】(諺)六耳:三個人六只耳。指商量機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參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謀,三人口一尺。 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
【第29句】:閻王下請帖——離死不遠
【第30句】:【墊刀背】(慣)比喻替人去冒風險或代人受過。
【第31句】:【一肚子苦水】(慣)指心中有說不完的痛苦辛酸的事。
【第32句】:【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疼】作惡成性。沙汀《淘金記》:“不 是吹牛,他的把戲我還看得少了?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 疼,雜種就是這種貨色!”
【第33句】:【拿魚先拿頭,刨樹要刨根】(諺)捉魚要抓緊魚頭,魚就無法溜走;刨樹要從根刨起,樹才能徹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須抓住要害,解決問題必須抓住根本。
【第34句】:【心去意難留】心已不在此,難以回心轉意。清代《儒林外 史》:“親家,我仔細想來,我這小女要殉節的真切,倒也由著 他行罷。自古心去意難留。”
【第35句】:【 閑著媳婦雇保姆】謂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中國 勞動報》(1996,3,28):“這種閑著媳婦雇保姆的行為,除了 加大經營成本外,還產生了其他負效應。”
【第36句】:【無錢吃酒,妒人面赤】(諺)自己沒錢買不起酒喝,卻嫉妒別人臉面發紅。借指人自身無能.卻往往對別人多疑善妒。
【第37句】:【水漲船高】釋義:比喻事物隨著它所憑借的基礎的提高而提高。例句:票子越來越毛。豆子老是漲錢,豆腐能不漲錢?水漲船高嘛!
【第38句】:【發洋財】(慣)洋財:跟外國人做生意得到的財物。指從外國人身上得到財物或非常稀罕的東西。 也指得到不義之財。
【第39句】:【如入無人之境】(慣)形容就像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毫無阻擋。 也作如踐無人之境。 如入無人之地。
【第40句】:演完粵劇唱京劇——南腔北調
【第41句】:【打醮水】(慣)醮(jia。)水:做道場的布施。指強迫人出錢。
【第42句】:吃飯時,我把吃剩下的飯倒掉了,媽媽說我不懂得珍惜糧食。我說:“就那么一點,算什么?”爸爸說:“一頓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頓省一把,一年買匹馬。”(河南-汝陽)
【第43句】:【不見棺材不下淚】(慣)比喻不到窮途末路就不死心,不后悔。
【第44句】:【趕集走親戚——順便】(歇)趕集:到集市上去買賣貨物。指乘做某事的方便做了另一件事。
【第45句】:【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美好的時機難得,應加愛惜。 臺灣歌曲:“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后,何日君 再來?”
【第46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釋義:比喻既然怕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漢。例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怕死別活著。
【第47句】:【蜜月不空房】(諺)蜜月:結婚一個月當中。民間習俗,在蜜月里,夫妻須每夜都團聚,不許讓洞房空著。指蜜月中的新婚夫婦不能分離。
【第48句】:【賣卜賣卦,轉回說話】(諺)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給人相面算命的人,是從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話又說給算命人聽,完全是騙人的,絕不可信。
【第49句】:【一腦門子官司】(慣)形容人氣不順,想吵架。
【第50句】:【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釋義: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終還會回到故鄉。例句:俗話說,“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做官有做一輩子的,有做十輩子、二十輩子的嗎?
【第51句】:【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諺)巫婆:以替人祈禱招魂為職業的婦女。跳假神:裝神弄鬼。 指經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什么樣的影響。 也作跟著啥入學啥人,跟著巫婆學跳神。 跟著秀才學作文,跟著巫婆學下神。
【第52句】: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動一下
【第53句】:【皇帝不使病人】(諺)皇帝也不派遣有病的人去公干。指病人休養治療,是任何人不得干涉的。
【第54句】:打蛇不死打蚯蚓——醫大欺小
【第55句】:【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慣)1指說話算數,不含糊。2指性格直爽,說話痛快。
【第56句】:我是女孩,當班長,愛管事,樂于助人,老師、同學都喜歡我,可有個老婆婆說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師說:“結果的樹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釘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山東·昌樂)
【第57句】:【寧可玉碎,不能瓦全】(諺)寧愿作為美玉被擊得粉碎,也不作為瓦片而被保護得完好。比喻有氣節的人,寧可忠貞而死,絕不茍且偷生。 也作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寧甘玉碎,必不瓦全。
【第58句】:【人望幸福樹望春】(諺)比喻人總希望過上幸福生活,享受人生。
【第59句】:頭痛抓腳跟——弄錯了地方
【第60句】:【胳膊斷了往袖子里藏】發生了事情,不外傳,自己處理。 清代《紅樓夢》:“我什么不知道?咱們胳膊斷了往袖子里 藏!”
【第61句】:【好虎難抵眾犬】力量孤單,抵擋不住。或說:好虎抗不住 一群狼。成語:寡不敵眾。張孟良《兒女風塵記》:“張天保 單騎戰群兵,好虎難抵眾犬,被瘋狗似的差人打了出去。”
【第62句】:壁上掛魁星——鬼話(畫)
【第63句】:眉毛上失火——紅眼
【第64句】:【磕閑牙】(慣)指說沒用的閑話。 也作“拉閑篇兒”。
【第65句】:關門打財神——窮急了
【第66句】:【話到舌尖】留半句說話時應該有所警惕。張孟良《兒女 風塵記》:“話到舌尖留半句,轉過話頭對天寶說:走吧,走 吧!到家里吃飯去,還等什么?”
【第67句】:記住背后是強大的祖國,即使單獨一人也無比勇敢。
【第68句】:【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賊不生】(諺)奸宄(guv):犯法作惡的人。指執法嚴明,犯法作惡的現象自然就少;政令威嚴,偷盜搶劫的事情就不易發生。指要使社會穩定,必須嚴法清政。
【第69句】:【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諺)家里同時有幾件事,要先揀緊要的做起。指處事要盡先處理緊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揀緊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處來。
【第70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第71句】: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著蒙嚨的睡眼,問道:“起這么早,干啥?”爸爸笑著說:“去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啊!墻堅靠地基,身強靠鍛煉。你身體差,要多鍛煉才成。快起來吧!”(廣東·龍門)
【第72句】:我看書時,一會兒去拿餅干吃,一會兒又去吃蘋果。爸爸說:“你尖尖壇子站不穩,屁股尖尖坐不住。”我聽了趕緊認真看書,不再跑東跑西了。(江蘇·如東)
【第73句】:百靈碰到鸚鵡——會唱的碰到會說的
【第74句】:【船到江心補漏遲】(諺)漏船行到江心才去修補,已經無濟于事。借指凡事必須預先防范,已經造成的錯誤臨時補救便來不及。 也作船到江心補漏遲,懸崖勒馬才收騎。 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馬到崖頭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75句】:【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兒】(歇)指拿條件類似的人或物勉強充數。有時用作謙語,指勉強湊合著。有時含責罵意。 也作禿子作和尚——將就著。 禿子跑到和尚廟——硬充數。
【第76句】:性急吃不了熱豆腐——要冷一下
【第77句】:一放學我就看電視,媽媽說:“學習吧。”我說時間還早。媽媽又說:“大豆不擠不出油,時間不擠會白溜。”(黑龍江·雙鴨山)
【第78句】:布袋里盛貓——裝迷糊
【第79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練武術的,要不住手地練拳;練曲藝的,要不住口地練唱。指技藝要經常練習,不可間斷。也泛指要熟練地掌握一門技能,離不開勤學苦練。 也作拳不能離手,曲不能離口。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第80句】:【法無三日嚴,草是年年長】(諺)執法的嚴過一陣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卻像野草一樣不停地滋生蔓延。指執法的虎頭蛇尾,是助長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第81句】:【跑掉了兔子殺狗吃】(慣)比喻有了錯誤遷怒于他人。
【第82句】:【大河漲水小河滿】(諺)指大河和小河利害相關連,大河水漲了,小河的水自然就滿。比喻局部和整體關系密切,大利益制約著小利益。 也作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 大河漲水,小河不干。 大河沒水,小河也得干。
【第83句】:【三百錢買了個瘟豬仔——死活不開口】(歇)錢:銅錢。瘟豬仔:得了急性傳染病的小豬。開口:本指張開口吃東西,轉指說話。指無論如何都不開口說話。
【第84句】:【既生瑜,何生亮】釋義:瑜:周瑜。三國時東吳大將,氣量小,忌妒諸葛亮的才干。亮: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諸葛亮!比喻把某人視為仇敵。語出《三國演義》。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日:“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第85句】:火車輪子——連軸轉
【第86句】:【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順】(諺)見“法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第87句】:包辦婚姻——不由自主
【第88句】:【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干】釋義:金鐘、鐃拔:都是打擊樂器。比喻寧愿向有力量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一次,不向沒有力量不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多次。例句:陸勉舟進京上奏折仰賴肅順代轉,還有另一層想法,在中俄關系上,肅順是朝野罕見的強硬派,陸勉舟是要“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千”的。
【第89句】:閻羅王的梯子一鬼上
【第90句】:【開綠燈】釋義:交通信號中,綠燈表示準許通行。比喻讓通過。例句:有人反對,認為小說已經“過時”,有人認為作者沒有給讀者指路,作品有缺點。爭論不休之后,終于給小說開了綠燈。
【第91句】:【古箏】箏是我國古老的撥彈樂器之一,相傳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傳到全國、亞洲不少地區,史稱秦箏。相傳,秦國有一種樂器叫瑟。有個叫宛無義的人,彈瑟的技藝非常高,他的兩個女兒也非常喜歡彈瑟。有一天,姐妹倆都爭著到父親那里學習彈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愛撒嬌的妹妹哪里肯讓,趕忙跑過去,雙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兩個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讓。忽然,“咔嚓”一聲,瑟被掰成了兩半。宛無義聞聲急忙趕過來,不由得愣住了,只見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義氣,忙把兩個女兒手中的瑟拿過來,唉聲嘆氣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撥,讓他吃驚的是,半邊瑟竟發出更好聽的聲音。宛無義早忘了責怪女兒們,他把半邊瑟分別作了些修繕,結果這半邊瑟比原來好彈,聲音也更好聽了!他欣喜萬分,就把這“二女相爭,引破為二”的瑟,叫做“箏”。從此以后,箏就在秦國流傳開來。
【第92句】:【見蛇不打三分罪】(諺)比喻見到壞人壞事而不揭發,不斗爭,這就是一種犯罪。
【第93句】:坐上勒勒車攆兔子——有耐心就行
【第94句】:【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釋義:做事留有余地有好處。例句:“我們不要占便宜,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
【第95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96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見“馬不知臉長,牛不知角彎”。
【第97句】:【臘月】我國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來歷有二。一是接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開皇四月十二日,詔日:“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之意,可以十二月為臘。”可見,在隋朝以前就稱十二月為臘月。二是同獵同祭有關,用獵物祭祀。“臘”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從周代起,各諸侯均于年終時以獵物舉行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活動。漢代以后,臘月祭祀更隆重。由于臘祭都是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十二月被稱為“臘月”。以后,與臘月相關的往往都加上一個“臘”字,如臘月開的梅花叫“臘梅”,臘月腌制的肉也稱“臘肉”,民俗臘月初八喝粥稱“臘八粥”。
【第98句】:星期天,爸爸邀了幾個朋友在家里打麻將,我在一旁看。奶奶走過來趕我走,我不愿意走。奶奶嚷道:“跟著啥人學啥人!老子整天浮水,兒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山西·平陸)
【第99句】:【做賊不犯,少做一遍】(諺)指做賊的不犯案,是因為做的次數還少,做多了必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