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粳米粉的線條——拉不長】(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沒有黏性。長:本指空間距離長,轉指時間距離長。指某事時間持續得不長久。
【第2句】:【結發夫妻】“結發夫妻”是指原配夫妻,為什么叫結發夫妻呢? “結發”又叫“束發”。我國古代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此為孝行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頭發。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歲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經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歲也要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長大成人。 這里的“結發”即表示初成年。 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關系,在結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發髻上的絲纓解開,這是“結發”夫妻的一項重要儀式。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記載:“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左女右,留少頭發,二家出匹緞、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發,綰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禮之夜,夫妻二人要“對鏡結紐”,即對著鏡子把頭發束好。唐宋時期婚禮中的這些禮儀,就是由“結發”演變而來。由此,人們稱首次結成的夫妻為“結發夫妻”。倘若再婚,就沒有資格稱為“結發夫妻”了,男方稱為續弦,娶二房稱為納妾,女方則稱再醮了。
【第3句】:【使他的拳,搗他的眼】(慣)指借用對方的力量來打擊對方。 也作“使他的拳頭塞他的嘴”。
【第4句】:【墻上掛竹簾——沒門兒】(歇)門:本指門戶.轉指門路、辦法。指事情根本辦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墻上掛簾——沒門”。
【第5句】:【當面鼓,背后鑼】 釋義:比喻人耍兩面派,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例句:吳書記聽了,馬上沉下臉來,說了句:“當面鼓,背后鑼,盡搞破壞!”
【第6句】:【迅雷不及掩耳】 釋義:形容特別快,措手不及。 例句:顯然,敵人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壞他們的組織、破壞政治犯們堅持下來的絕食斗爭,要把他或者還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7句】:【壓歲錢】春節拜年時,很多地方都有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們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也有一種說法是,分壓歲錢給孩子們,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們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古時候,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壓歲錢”以彩繩穿錢,置于床腳,待年過后方可花掉,《燕京歲時記》有記載。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民國以后,流行用紅紙包一百元銅元,寓“長命百歲”之意。紙幣廣泛使用后,大人們則喜愛選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贈給孩子們以作春節禮品。 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不斷攀升,從幾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自己喜歡的物品,有的還把壓歲錢拿出來支援災區。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第8句】:【不知道天高地厚】 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 例句:不過,潘秀婭——這位一會兒便要坐著出租小轎車來的新娘子,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第9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 釋義:比喻力量大,無往而不勝。 例句:只有天下窮人都團結起來,扭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個點上使,共同對敵,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
【第10句】:【沙鍋砸蒜——一錘子的買賣】(歇)本指沙鍋是用陶土和沙燒成的,質地很脆,用來砸蒜,一下子就碎;轉指不管結果如何,就全靠這一次行動。也指只干一次,就全壞了事。 也作“沙鍋搗蒜——一錘子的買賣”。
【第11句】:【兔兒不吃窩邊草】(諺)兔子為了掩護自己,不吃窩旁的草。比喻惡人作案,不犯自己附近的人家,以便于自我保護。 也作兔子弗吃窠邊草。窠(ke):巢穴。 兔子不吃家邊草。 兔子不食窩旁草。
【第12句】:【偷來的錢易盡,買來的官易壞】(諺)指偷來的錢花著不心疼,容易花完;買下的官來路不正,容易敗壞。
【第13句】:【嘴上貼封條】(慣)比喻閉口不言。
【第14句】:【外廚房里的灶王爺——獨座兒】(歇)灶王爺:灶神,也叫灶君爺,舊時迷信的人在鍋灶附近供的神,一家只有一個。指只有一個座位。
【第15句】:【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16句】:【磨洋工】“磨洋工”一詞,一般多指消極怠工,干活磨磨蹭蹭。但它原來的含義不含有磨蹭、懶散的意思,而是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 中國舊式房屋,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磚,就是對磚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共耗資500萬美元,占地33公頃,建筑質量要求很高,外觀上采取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琉璃瓦頂。由于這項工程是外國人出資、設計,中國人稱之為“洋工”。協和醫院有主樓14座,又都是高層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工程質量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細致,“慢工出細活”,耗時很長,參加建筑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為“磨洋工”。 “磨洋工”可不是應付洋人,是轉義為貶義。
【第17句】:【易漲易落山溪水】(諺)指山間的溪水沒有固定流量,山洪暴發時水勢很猛,山洪過后水勢便落。多比喻舊時的人情世態趨勢諂富,凌弱欺貧,忽熱忽冷,變化無常。 也作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易漲易退山澗水,常反常復奸賊心。
【第18句】:丑婆娘好搽粉。
【第19句】:【人生一世,草長一秋】見“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第20句】:【覆水不可收】(諺)潑出去的水是沒法再收回的。比喻事情一成定局,就無法再行改變;或錯誤一經鑄就,便后悔也來不及了。 也作“覆水定難收”。
【第21句】:【只有千里人情,沒有千里威風】(諺)人情可以傳播到千里之外,威風只限于一定的區域。指人情比權威傳播得更遠,更能感動人心。
【第22句】:【知冷知熱是夫妻】(諺)指生活上相互照顧,相互體貼,是夫妻間的情分。
【第23句】:【百人百條心,千人千個樣】(諺)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性格,各不相同,這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樣。
【第24句】:【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路】 釋義:車船多不一定妨礙通行。比喻各不相關,并無妨礙。 例句:“我這里也空落落的,得他來與老娘做伴兒。自古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路。我不肯招他,當初那個怎么招我來?”
【第25句】:【保飯碗】(慣)指保住職業,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第26句】:【白發故人稀】(諺)故人:老友。 指人到老年,老朋友就越來越稀少了。
【第27句】:【南方人會吃,北方人會住】(諺)南方人講究飲食,北方人講究住處。指北方地處平原,多注重宅院建筑;南方魚米之鄉,多注重美食營養。
【第28句】: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亂晃。
【第29句】:【曉行夜住,饑餐渴飲】見“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第30句】:【貓咬尿泡空喜歡】 釋義:好事并不存在,白高興。 例句: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軟筋麻。只是沒福,不得沾身。可憐!真“貓咬尿泡空喜歡!”
【第31句】:【狐貍做夢也數雞】(諺)比喻邪惡之徒無時無刻不在謀劃著做壞事。
【第32句】:【清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諺)清酒能使人面色發紅,黃金能激起人的貪欲。指金錢的引誘力極大。 也作清酒紅人面,黃金動道心。 清酒紅人面,財寶動人心。
【第33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釋義:比喻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條件。也比喻干什么行業,就靠什么行業生活。 例句:“好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這個山坡地方,不養樹就肥不了人。”
【第34句】:【楷模】是自然界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系落葉喬木,果實紅色,形為橢圓,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日“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模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清康熙年間遭雷擊焚死,后人遂將枯干圖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名日“楷亭”,碑與亭今都完好。 但模樹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載:“……臨川吳文正公澄間日‘楷模二字假借乎?’日:‘取義也’。日:‘何以取木為義?’日:‘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這兒提到的模樹很神奇,其葉隨時令而變,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后世以樹喻人,故把模范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范,稱為“模范”。兩種神奇的樹木合在一起,即為“楷模”。
【第35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語出《孔子家語》。這句話人們常說,是勸諫之良言,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良藥多苦是規律,黃連就是珍貴的藥材,它們雖苦,但卻能醫好人們的疾病。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語言,雖不中聽,但最有價值,能警示自己,敦品厲行,養成良好品德。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聽了魏征的逆耳忠言,把逆耳忠言當成一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成就了“貞觀之治”。相反,他的兒孫唐玄宗李隆基雖有“開元之治”,但他自滿了,聽不進忠言,一味相信安祿山的甜言蜜語,卻不知安祿山是口蜜腹劍,結果放松了警惕,釀成了“安史之亂”,使中興的大唐急速走上下坡路,由盛變衰。 百姓也是如此,人的一生都想稱心如意是不可能的,不能一聽逆耳忠言就不高興,一遇不順利就怨天尤人,一聽奉承話就忘乎所以,必然落得個“狐貍奉承,烏鴉唱歌”的結果。
【第36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釋義:“睛”與“情”諧音。比喻彼此終究有情意。這是劉禹錫《竹枝詞》名句。 例句:依我分析:你們這段兒難忘的八月十五,難忘的七十二天,可以說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晴”吧?
【第37句】:【染房里的捶布石——經過大家伙的】(歇)比喻人見過大世面,經歷過大場面。
【第38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 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 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39句】:【蓮花出于污泥】 釋義:比喻極差的條件、環境中會產生品格高尚的人物。 例句:老殘道:“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而且又是年輕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樣。古人說:‘蓮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錯的!”
【第40句】:【苗怕蟲咬,兒怕娘嬌】(諺)指禾苗怕的是害蟲咬,咬過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長;孩子怕的是娘親溺愛嬌慣,嬌寵的孩子沒出息,成不得人。
【第41句】:【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 釋義:借指有辦法對付對方。 例句:“俗語說:‘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紅軍要來,總有他們的辦法。”
【第42句】:【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 釋義:說明親身經歷過才有體會。 例句:這六十一戶一成立起家屬小組,樣樣事都走在前頭。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他們受過大苦,翻過身來也懂得今天的甜,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
【第43句】:【油瓶子倒了不扶,還推上一把】 釋義:比喻不但不幫助人,反而損害人。 例句:你是油瓶子倒了不扶,還推上一把。不是說占了你們的工分嗎?巴望人家走,可又偏要七七八八,讓人家走不成。
【第44句】:【壓軸戲】“壓軸戲”是京劇用語。現在“壓軸戲”用來比喻引入注目、有影響的或最后出現的事件。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因為他們(外國記者)都沒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穩穩地睡上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換代’的壓軸戲了。”因此,許多人誤認為“壓軸戲”就是最后一出好戲,其實并非如此。 …時,戲園演白天戲,中午卜二點多開鑼,傍晚六點多打住,戲目有六七個甚至八九個。一般分為三段。前三出通常為新角兒或學生們演,中間兩三出比較好,后三出是觀眾期待的最受歡迎的戲。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做“軸子”——前軸子、中軸子、大軸子。這是清末民初北京幾家戲園子演戲的規程。所以說“軸子”就是最末演出的劇目,倒數第二出便成了“壓軸”。 為什么說最好的演員所演的劇目叫“壓軸”呢?這和北京老戲班的傳統有關。派戲人總是把唱工最好的戲,也就是這戲班的臺柱子演員的戲,排在倒數第二出。而最末一出戲,則是全武打行的武戲(本戲班全體武行演員參加演出)。這類戲占用的時間也就是一刻鐘,所謂“一打散”(角色上來簡單地交代一下情由,就雙方開打,打幾個回合勝負一定,戲就結束了)。多數聽戲行家、達官貴人之屬,看大軸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園。有這樣的一句話:“軸子一上就套車。”說的就是這個情況。那時沒有小汽車,達官貴人看戲都是坐騾車來的。所以那年代的大軸子,又叫“送客戲”。真正的好戲乃在倒數第二出的壓軸戲。
【第45句】:【肉骨頭敲鼓——葷咚咚】(歇)葷:葷腥,諧“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聲音,轉以形容昏沉沉的樣子。形容人昏頭昏腦,十分糊涂。
【第46句】:【地是大家種,路是眾人走】(諺)土地,是大家種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權利行走。
【第47句】:【煙不出火不進】(慣)形容人不表白自己心里想的事。也形容人老實或窩囊。
【第48句】:【燒香的走錯了廟門兒】(慣)比喻求人幫忙找錯了對象或看錯了人。也比喻辦事馬虎。 也作燒香投錯廟門兒。 燒香投差廟門,殺人認錯冤家。
【第49句】:【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諺)舟:船。水能載著船航行,也能使船覆沒。比喻人民能擁戴君王,也能推翻君王的統治,民心的向背關乎國家安危。 也作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第50句】:【宋體字】現在使用最多的字體是宋體,宋體是通行的漢字印刷體。那么,你知道宋體字是誰創立的嗎? 中國的字體有很多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陽詢)體、顏(顏真卿)體、柳(柳公權)體、趙(趙孟頹)體等等。 而宋體并不是姓宋的人創始的,而是用朝代名來命名的,這是為什么呢? 說起這個創始人,可謂世人皆知,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賊秦檜。其實,秦檜也有他的另一面,此人博學多才,尤其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適用于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這種字體應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卻不愿以他的姓氏來命名,怕玷污了這美字,最后把字體用朝代號命名為“宋體”。
【第51句】:【好景難長,名花易落】(諺)好景很難長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稱心如意的生活常苦短暫。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第52句】:【看到繩子都是蛇】(慣)形容過分膽小謹慎。
【第53句】:【羊羔掉進虎口里】(慣)比喻弱者陷入危險境地或落入強者手中。
【第54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諺)指不識貨物的優劣真偽,最好的鑒別辦法是進行比較;經過比較,自然優劣分明。也泛指對人、對事、對物,有比較就有鑒別。
【第55句】: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第56句】:【豐年珠玉,儉年谷粟】(諺)儉年:五谷歉收的年景。豐收年里,人們珍愛的是珠寶玉石;遭災年景,人們關心的是口糧。指供玩賞的是珠寶,關民命的是糧食。
【第57句】:【蠟燭不點不亮】(諺)比喻不使用硬的手段就沒有效果,或不指點提醒就不會明白。 也作蠟不點不明,燈不撥不亮。 蠟燭不點不亮,鑼鼓不敲不響。
【第58句】:【法不傳六耳】(諺)六耳:一人兩只耳朵,六耳指三個人。指機密事只能你知我知,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第59句】:【諸葛一生唯謹慎】 釋義:諸葛:指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很有智謀。無論怎樣高明的人,做事也要小心謹慎。 例句:人們不是常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嘛。依我看,咱們小心點也好。
【第60句】:【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 釋義:比喻少數人,危害大,影響了集體。也說:“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一塊臭肉,壞了一鍋湯”(yipinjuzi.com)。 例句:“咱要那個貨做啥嘛?一個老鼠壞了鍋湯!你收他,你和他互助去! 我退!”
【第61句】:【擠破了門】(慣)形容人來得非常多。 也作“擠破了門框”。
【第62句】:【人貧智短,馬瘦毛長】(諺)人窮困,受著經濟的掣肘,就顯得智謀不足;馬瘦了,肌肉不豐,毛就顯得又長又亂。指貧窮能使人智謀受到限制。 也作人貧志短,馬瘦毛長。志:志氣。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第63句】:【龍生龍,鳳生鳳】 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子女。 例句:“自古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兒會打洞。沒有好家道,還能出了好兒女?”
【第64句】:【沙文主義】“沙文主義”又稱“大國沙文主義”,泛指一切極端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侵略性的民族主義。它從資產階級反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出發,極力宣揚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拼命煽動民族仇恨,毫不掩飾地主張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 在思想領域,能夠稱為“主義”的思想體系,其創始人一定是個大人物。 如馬列主義,如托洛茨基主義。但,沙文主義例外,他只是個小人物。“沙文主義”產生于18世紀初的法國。沙文是拿破侖手下的士兵,由于獲得軍功章和一小筆津貼,便對拿破侖感恩不盡,狂熱地擁護拿破侖的征服計劃,鼓吹法蘭西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極力主張法國用暴力向外擴張,建立大法蘭西帝國。由此,他成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兩個話劇中的反面角色。自1831年斯克里的劇本《農民士兵》上演后,沙文主義就在法語詞匯中扎根了。
【第65句】:【投以木桃,報以瓊瑤】 釋義:木桃:比木瓜小的一種植物,果實,味酸澀。瓊瑤:美玉。比喻對別人給的好處,以十倍百倍來報答。 例句:自古道:“投以木桃,報以瓊瑤。”你小姐既有玉瑤之投,我焉可無木桃之報?
【第66句】:【耗子鉆風箱——兩頭受氣】見“老鼠鉆到風箱里——兩頭受氣”。
【第67句】:【一個富貴心,兩只體面眼】(慣)體面眼:指勢利眼。心里只向著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勢利。
【第68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人們形容女子長得漂亮,往往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來比喻。美貌與這四種事物何干?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說從古就有,分別是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都還分別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傳說。 “沉魚”,是指西施。春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浣紗女子,粉面桃花,美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這時,有魚兒游過,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了。 “落雁”,是指王昭君。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寧。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昭君便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下來。從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代稱。 “閉月”,是指貂蟬。《三國演義》說她善歌舞,色伎俱佳。她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飛揚跋扈,大臣們都敢怒不敢言。王允與貂蟬共同設下美人計、連環計,密謀殺死董卓。為此,王允和貂蟬便以父女相稱。為了宣揚他女兒長得如何漂亮,王允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是指楊貴妃。傳說楊玉環進宮后,很是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鮮花說:“花兒呀,花兒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啊!”她邊說邊用手摸了花兒一下。不想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恰巧,此事被一宮女看見。宮女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唐玄宗耳朵里,喜出望外,大肆渲染,此事也就傳開了。
【第69句】:【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慣)喪家之犬:無家可歸的狗。形容驚慌失措、狼狽逃跑的樣子。 也作急急如漏網魚,忙忙似喪家狗。 急急如喪家之狗,忙忙似漏網之魚。
【第70句】:【一跤跌入青云里】(慣)青云:高空的云,比喻高的地位。指交了好運。
【第71句】:【泥牛入海——永無消息】(歇)本為佛教語,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后便忘卻小我。后指人一去不復還,沒有音信。也指東西沒有下落。 也作泥牛入海——一無消息。 泥牛入海——毫無消息。 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第72句】:【有錢難買回頭看,頭若回看后悔無】(諺)回頭看:回頭再檢點一番。指經常回想過去的失誤,可以避免許多后悔和煩惱。也指事情做完后,再檢查一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遺漏或失誤。
【第73句】:【百年難遇歲朝舂】 釋義:百年中也難以遇到元旦立春。舊日寸認為是一種吉兆。 例句:崇禎元年元旦立春,諺云:“百年難遇歲朝春。”適際改元,尤千古罕遇,天道庚始,人事聿新,圣作物睹,其以不言示與?
【第74句】:【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 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條件才有什么樣的人。 例句:我不用了解就猜個八九不離十。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她準是嫌咱這灣子水淺了。其實,咱無風港輪船都跑得開,再大的魚也養得了她。 ………
【第75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釋義: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難處。 例句: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的家也不例外,也存在著矛盾。
【第76句】:【苦藥利病,苦口利用】見“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77句】:【自己腳桿瘸,怪路不平】(慣)比喻自己有缺點錯誤,卻責怪別人不對。
【第78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節節甜】 釋義:比喻越來越好,越來越甜蜜。 例句:一想到未來,她總有那種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覺,步步高,節節甜,幸運之神是不會遺棄她的。
【第79句】:【一竿子插到底】 釋義:比喻說話或做事一直貫徹到底。“插”又作“扎”、“捅”、“撐”。 例句:不論大小事,一言既出,便唯恐落空,要一竿子插到底,必求落實。
【第80句】:【執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諺)指執法者應秉公辦案,不徇私情。
【第81句】:【屬蛐蛐兒的——土里生土里長】(歇)土:本指泥土,轉指本地。指人生在當地又在當地長大。
【第82句】:【舍著金鐘撞破盆】(慣)比喻不惜任何代價,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第83句】:【洗耳】現在有個成語叫“洗耳恭聽”,意為洗凈耳朵認真謙虛地聽別人講話。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凈耳朵,是怕聽了別人的話臟了自己的耳朵。 洗耳典出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說的是堯舜時代有個賢人名叫許由,字仲武,陽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當時人們的推崇。相傳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處尋訪賢人時,發現了許由。堯曾多次向許由請教,認為他確實是難得的賢士,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然而許由自認為自己才德趕不上虞舜,在聽到堯要讓位于自己時,便連夜逃到箕山隱居起來。 堯認為這是許由謙虛的表現,便對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請他,并對他說:如果堅持不接受帝位,則希望他能擔任“九州長”。不料,許由聽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掬水洗耳。這時,他的朋友巢父牽著牛來飲水,看見許由在洗耳,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許由說:“堯想召我為九州長,我覺得這話污穢了我的耳朵,所以來這里洗耳。”巢父聽后,冷笑一聲道:“你若隱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誰能知道你呀,你四處游蕩就是想讓人知道你,求得名聲,別在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說著,牽著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飲水了。
【第84句】:【禮拜】現在,人們將星期幾習慣上也稱禮拜幾,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同基督教有關。 公元一世紀,基督教受到巴比倫人的影響,按照巴比倫人的七曜記日法,采取七日星期制。據說,耶穌死后第三天復活,正在星期日這一天。故此,星期日成為基督教的“安息日”,這天要休息。他們又稱這一天為“主日”,也叫做“禮拜日”,在這天,教徒們都到教堂做禮拜,向耶穌行禮、誦經。 隨著基督教的傳人,我國信眾逐漸多起來,禮拜天他們要去做禮拜,要遵守“安息日”的規定,這一天要休息。轉而,在平民中也開始禮拜日休息。 逐漸把星期和禮拜統一起來了,形成兩種稱呼并存。
【第85句】:【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 釋義:不走艱險的山路,顯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經過比較,不知道哪個好。 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說:“當然嘍,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你們兩人和好如初,還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第86句】:【左不是,右不是】(慣)指怎么做也不合適,不知怎樣才好。
【第87句】:【拿柳條當棒槌】(慣)比喻輕信別人,把別人隨便文案的話當成真的。
【第88句】:【背包袱】 釋義:指在精神上或經濟上有負擔。 例句:李天祥:“二叔,有什么可想的呢?……過去做的錯事,說出來,不省得老背著個包袱嗎?”
【第89句】:【吃虧是福】(諺)指人吃點虧,不與人爭利,磨礪了自己的德行,對自己而言反而是福分。
【第90句】:【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諺)把戲:雜技。一個師傅自有一套傳授技能的方式,一種把戲自有一套表演變幻的手法。指在技藝的傳授與表演上,各有各的路數。
【第91句】:【外披羊皮,內藏狼心】(慣)形容人外表裝得善良,內心卻十分狠毒。
【第92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慣)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結下冤仇。 指互不相干,沒有利害沖突。 也作往日無冤,昔日無仇。 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第93句】:【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釋義:比喻白費力氣。 例句:萬一蕭何壯大起來自立為王,那漢王不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白費力氣嗎?因此,他老是牽腸掛肚地派人到關中去慰問蕭何。
【第94句】:【千針難縫人心碎】(諺)干針萬線,也難縫合破碎了的心。指人一旦傷透了心,便再難回復到以前狀況。
【第95句】:【河里無魚市上取】(諺)河里沒有魚,到市場上就能買到。指出產的地方缺貨,聚賣的市場上卻有的是。也指這里沒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寬點。 也作“河里沒魚市上看”。
【第96句】:【馬路】“馬路”一詞本出于中國,結果被外國人搶注了商標。早在戰國時代,我國就出現了“馬路”一詞。《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衛靈公聽到動亂的消息,坐上馬車,從閱門進入國都,到達王官,裝載了寶物由寓室出來,“褚師子申遇公于馬路之衢,遂從”。就是褚師子申在馬路的_f.字路口遇到靈公,就跟隨著靈公一起去了。從卜文看,“馬路”是指由馬拉著車子所行駛的大路。自古以來,馬路多是公路,這就是“馬路”的最早出處,可惜卻沒有流傳下來。相反,“馬路”一詞卻成了舶來品。 據說,英格蘭人約翰·馬卡丹發明了用碎石鋪路,在英國格蘭沼澤地區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現代意義上的公路,為世界交通運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英國人為了紀念馬路的發明者而把“公路”叫做“馬路”,并風靡世界。
【第97句】:【背后是石巖——靠得住】(歇)指可以依靠或可以相信。
【第98句】:【兩只船合使一篷風】(慣)比喻兩人同時得到一人的幫助。
【第99句】:【拉弓得膀子,唱戲得嗓子】(諺)拉弓,靠的是好膀力;唱戲,靠的是好嗓門。指不同的行業,各自以本行業的專長取勝。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讓人一看就喜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