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中午放學回來,我一進門就問媽媽什么飯?“米飯。”爸爸接過話說:“你媽媽一上班就是這個飯。鴨子不差食,差食不下蛋。”我聽了哈哈大笑。(河北·行唐)
【第2句】:【藕發蓮生,必定有根】釋義:比喻問題的產生必定有根源。例句:藕發蓮生,必定有根。看來,他們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這個事,搞什么把戲,居心叵測,葫蘆里不定裝著什么毒藥呢!
【第3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4句】:【砍倒樹摸雀崽兒——照穩當里辦】(歇)雀崽兒:剛出生的麻雀。 指辦事求穩。
【第5句】:【二人轉】“二人轉”是一種舞臺表演藝術形式。流行于東北各地,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蓮花落”發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歷史。過去它有蹦蹦戲、大口落子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后才定名為“二人轉”。原有三種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對口演唱的二人轉;二是一人演唱的單出頭;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場戲。近來又有發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語所謂的二人轉主要指第一種,即二人對口演唱的形式。
【第6句】:久旱逢甘雨——及時;喜煞人;正是時候
【第7句】:【獨虎好擒,眾怒難犯】(諺)指要捉住一只虎還比較容易,引起了眾人的憤怒就難辦了。
【第8句】:【帶箭野豬猛于虎】(諺)指帶箭受傷的野豬,比老虎還要兇猛。比喻受到打擊或被逼到走投無路的人,會表現得非常兇狠頑強。
【第9句】:【拉牛皮糖】(慣)牛皮糖:一種粘牙而嚼不動的糖。比喻事情很難辦。
【第10句】:【公婆愛長孫,爹媽疼小兒】(諺)公婆:此處指祖父、祖母。長孫:孫子里最大的。指祖輩愛的是孫子里最年長的,父輩疼的是兒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頭孫,爺疼晚崽”。
【第11句】:【百樣米養百樣人】(諺)指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與志趣。
【第12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廣】(諺)川:四川。廣:廣東。舊指老年人不可進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嶇;青年人不可進廣東,廣東有麻風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第13句】:【人多心不齊】眾人意見不一,或沒有組織起來。西戎《一 個年輕人》:“可是咱社里人多心不齊,在哪塊地上試驗,總 得看看人家主家愿意不愿意。”
【第14句】:布袋里裝牛角——內中有彎
【第15句】:【會推磨就會推碾子】事情道理相同,作起來不難。李準 《老兵新傳》:“沒有關系,好學,會推磨就會推碾子,都是里 邊冒煙的東西!”
【第16句】:【黃花閨女】人們習慣地把沒有出嫁的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它源自南北朝時期的宋武帝時代。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里玩累了,便躺臥在宮殿的檐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采集其他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它“花黃”或“額花”。梅花妝在宮內普遍采用,不久便流傳到民間。《木蘭辭》里的花木蘭,從軍返家以后,立即卸下戎裝,“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梅花妝已經普及到了平民百姓,風行南北朝。因為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采取這種妝飾的人一般都是少女,而等到她們出嫁以后,就要改變裝束,另作一番打扮。因此,人們便習慣地將未婚女子稱作“黃花閨女”,至今未變。
【第17句】:木魚兒改梆子——還是挨敲的貨;總是挨打
【第18句】:玻璃蛋子變雞蛋——有一套
【第19句】:【槽頭買馬看母子】(諺)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馬。指要買馬駒,先看母馬咋樣。借指要知閨女的為人,先看生養管教她的娘親是什么樣的人。
【第20句】:菜園里的轆轤——由人擺布
【第21句】:下雨了,王大爺一邊收著麥子,一邊埋怨說:“這老天爺真讓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卻讓我曬到雨肚里。”(河南·原陽)
【第22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指出了事或闖了禍。
【第23句】:三九天穿裙子——又美麗又凍(動)人
【第24句】: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顧后
【第25句】:【廬山真面目原】為蘇軾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山中。”借指真實情況。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凡到 華盛頓的旅客,少不了到白宮光顧一番,借睹‘廬山真面 目’。”
【第26句】:【會讓路的不是癡漢】(諺)走路時,能主動給人讓路的,絕不是癡呆的表現。比喻見機行事的人,聰明機靈。
【第27句】:【馬到崖頭收韁繩,船到江心補漏遲】見“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28句】:【 手大遮不住天】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辦一切。浩 然《艷陽天》:“幾個干部手大遮不過天來,您得給我們出點 主意。”
【第29句】:八卦陣里騎馬——不好找出路
【第30句】:今年春季,我們這里發生了嚴重的干旱,地里的小麥都快要旱死了,棉花也旱得種不到地里去,人們都盼望著老天能下一場大雨,緩解一下旱情。眼看快立夏了,爺爺心焦地說:“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快下雨吧,老天爺!”(河南·新野)
【第31句】:【打虎打頭,殺雞割喉】(諺)指凡事必須從要害處入手,才能奏效。
【第32句】:【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釋義:奔車:疾馳的車。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履舟:翻沉的船,借指被滅的商朝。伯夷:商孤竹君長子,商亡,他和他的弟弟叔齊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奔車、覆舟,比喻時世危亂。如果生逢治世,就不會有坐在奔車上的仲尼與餓死首陽山的伯夷。例句:治世使人樂生于為是,受身于不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國家久安。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
【第33句】:按處方配藥——多給不肯,少給無效
【第34句】:【不見了羊,還在羊群里尋】釋義:比喻在哪里丟的就到哪里去找。例句:如今這個老唱凈的又叫成班,說:“不見了羊,還在羊群里尋。我想府上還寄著我的箱籠,領去還弄出戲罷。”
【第35句】:【鐵石心腸也落淚】形容感人之深,令人掉淚。香港唐人 《金陵春夢》:“男女老少哭聲震天,喊聲動地,十里之外都能 聽到,鐵石心腸也得落淚。”
【第36句】:【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崗哨眾多。成語:戒備森嚴。劉紹 棠《漁火》:“八里橋南北,二十九軍的士兵持槍荷刀,三步一 崗,五步一哨。”
【第37句】:孝子吃豆腐——里外都是白
【第38句】:籠中獸,網中魚——逃不了
【第39句】:戈壁灘上的石頭——明擺的
【第40句】:【夫婦是樹,兒女是花】(諺)夫妻好比樹,兒女好比花;有了花就有了情愛的果實。指生兒育女會使家庭生活顯得更充實美滿。
【第41句】:【屋里點火外頭亮】(諺)比喻避著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鄰八舍的人其實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42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諺)礪:磨(刀)。指寶劍的鋒刃是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梅花的清香是從嚴寒的凜冽氣候中逼出來的。比喻人才的成就來自勤奮與刻苦。
【第43句】:【大姑小姑,氣破肚肚】(諺)大姑小姑:丈夫的姐姐和妹妹。媳婦和大姑、小姑相處,常常受氣。指姑嫂之間的關系很不容易和諧。
【第44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原指作戰的后勤工作,也指做事要 有充分準備。兵馬,也說:軍馬。余杰《火與冰》:“看來,他 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早把小舟準備好了。”
【第45句】:【一人攤重,十人攤輕】(諺)攤:分攤。指一個人干起來負擔很重的事,十個人分攤干就輕快得很。
【第46句】:【狼叼來喂狗】(慣)比喻得來的東西又被別人搶走了。 也作“狼叼來的肉喂了狗”。
【第47句】:【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見“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
【第48句】:柴禾垛上拉屎——狗嘎雜種
【第49句】:【拔短梯】(慣)拔:抽掉。比喻無端毀約失信,置人于困境或死地。
【第50句】:【空手打空拳】(慣)形容手中沒有錢財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兩拳”。
【第51句】:紅鼻綠眼鬼——不安好心
【第52句】:【不施萬丈深潭計,怎得鰲魚上釣鉤】(諺)鰲:海里的大龜。指不施展奇特的計謀,就不能釣來大海底層的鰲魚。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第53句】:【入地無門,升天無路】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第54句】:【 捂著葫蘆蓋著瓢】捂著蓋著,遮遮掩掩。電影:“他能把 小廠搞得這么好,我看人就不錯。還捂著葫蘆蓋著瓢,等到 什么時候?”
【第55句】:【龍斗虎傷,苦了小獐】見“斗虎爭狼,苦殺小獐”。
【第56句】:【口說曹操,曹操就到】見“說曹操,曹操就到”。
【第57句】:【老將刀熟,老馬識途】釋義:比喻老年人有經驗。例句:“從大叔的身板看,硬朗著呢,老將刀熟,老馬識途,余太君百歲還掛帥出征呢,你不能……”
【第58句】:【煩惱皆因強出頭】(諺)強出頭:不該出頭管的事偏愛插手管。惹出煩惱,都是由于愛出頭管閑事招來的。指不該管的事不要插手,就可避免煩惱。 也作“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第59句】: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一分。
【第60句】:【人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騰】(諺)騰:飛騰。人要是沒頭,就無法行走;鳥要是沒翅膀,就無法飛騰。 指群體的行動,離不開為首的人物帶領。 也作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人無頭而不行。
【第61句】:【死了老子賣了娘】(慣)老子:父親。父親死了連母親也能賣了。 形容心腸狠毒,沒有一點兒人性。
【第62句】:壁頭上掛蒲席——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63句】:小雞斗鷂鷹——自不量力
【第64句】:草帽當鈸打——沒有音
【第65句】:【順得哥情失嫂意】(慣)這方滿意,另一方卻生氣了。形容很為難,兩面都不能得罪。 也作“順得姑來失嫂意”。
【第66句】:【 有天理有國法還有人情】講道理,執法,也要照顧人情。 意即不能不考慮人際關系。李準《李雙雙》:“這算貪污工 分?有天理有國法還有人情呢!你以后少跟他后面跑!少 家失教的樣子。”
【第67句】:【一人向隅,滿座不歡】某一人悶悶不樂,影響眾人情緒。 清代《兒女英雄傳》:“久之,那些同寅,也覺得他一人向隅, 滿座不歡,漸漸的就有些聲氣不通起來。”
【第68句】:肚臍眼上掛鑰匙——開胃(味)
【第69句】:【佛面上刮金】連佛像臉上的金粉都要刮下,指千方百計 搜刮財物。類似的:針尖上削鐵/黑豆皮上刮漆。明代《水 滸全傳》:“皇帝賜俺一瓶酒,一廳肉,你都克減了。不是我 爭嘴,堪恨你這廝們無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第70句】:【戰斗環境出英雄,艱苦條件出智慧】(諺)指一個人的智謀、膽量,都是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鍛煉出來的。
【第71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凍”與“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72句】:刺猬鉆進蒺藜窩——針鋒相對
【第73句】:【打皮科兒】(慣)指開玩笑,逗笑。
【第74句】:【千金難買好音訊】(諺)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好的音訊。指使人振奮的好消息是最有價值的。
【第75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慣)指人雖有本領,卻無處施展。
【第76句】:茶館里掛斧頭——胡(壺)作(斫)非為
【第77句】:鵝卵石掉刺蓬——無牽掛;無牽無掛
【第78句】:【先說斷,后不亂】先把話說明確,以免發生糾葛。明代 《金瓶梅》:“官人在上,不當老身意小。自古先說斷,后不 亂。”
【第79句】:【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見“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
【第80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釋義:舊時北方民俗,臘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節吃黃米包棗做的粽子。指過了端午青黃不接,窮人日子難熬。只有過了臘月二十三,日子才會好過一些。例句:人常說:“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一過五月端午,窮人就又該受冷挨凍。要是一過臘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爺的麻糖棍棍,話說就又是春暖花開,窮人也就又熬出頭來。
【第81句】:【懷里揣著兔子】釋義:形容心跳不已,十分驚慌。例句:怪不得這幾天救濟糧沒人敢要了,怪不得老鄉突然對我們“客氣”起來……原來鄉親們懷里還揣著兔子哩!
【第82句】:【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諺)指發大財要靠有好的命運,好的機遇;能過上小康生活則憑的是自身的勤勞苦干。 也作“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第83句】:【近人不說遠話】關系親密,有話直說。浩然《艷陽天》: “咱們是近人不說遠話,沖著孩子們,你也別跟彎彎繞這群 家伙跑了。”
【第84句】:【船到橋頭自然直】橋洞較窄,迫使船身直線前進。謂有 辦法解決,不必擔心。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船到橋頭 自然直,今年,我想他是沒問題了。有人會為他想辦法的。”
【第85句】:【只要種子落地,到頭會有收成】(諺)指只要把種子播在土地上,遲早會有收獲的。
【第86句】:【風來雨就到】行動迅速。劉紹棠《漁火》:“她雖是女流之 輩,卻是個風來雨就到,快刀斬亂麻的人。”
【第87句】:【一風吹】(慣)比喻一下子全部否定掉,全都不算數。
【第88句】:說書人的功夫——耍嘴皮子
【第89句】:我放學回家,看到院子里一群老母雞正“咯嗒咯嗒”地叫,就順手抓了把新打的麥子去喂它們,不料它們都不吃。媽媽打趣說:“雞子生來命就窮,不吃新麥它吃蟲。”(河南·鹿邑)
【第90句】:包米秸子當笛兒吹——沒眼兒
【第91句】:【逐客令】“逐客令”一詞源自戰國后期的秦國。起因是韓國派了一個水利工程師,名叫鄭國,他幫助秦國修建了一項水利工程鄭國渠。其目的是讓秦國把人力物力消耗在工程上,沒有力量對外用兵。這個陰謀被揭穿后,秦王大怒,下令把別國在秦國做官的人一律驅逐出境,即驅逐客卿。李斯是楚國人,當然也在被驅逐之列,于是李斯就寫下了著名的文章《諫逐客令》,文章寫得有理有據,終于感動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做了“廷尉”,相當于最高法院院長。后來,李斯又幫助秦王統一了六國,秦王才改王稱帝。
【第92句】:玩著轱轆打主意——想轉了
【第93句】:【千金易求,信譽難得】(諺)信譽:由誠實守信獲得的美好聲譽。 千兩黃金容易求得,信譽卻很難獲取。專指商場中營利居其次,樹立信譽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譽值干金”。
【第94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諺)梅香:通稱侍候小姐的丫環。姑娘:指小姐。打的雖然是丫環,卻使小姐丟了臉面。泛指懲治下人,失體面的卻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環,嚇的小姐。 打壞了丫環,哭壞了小姐。
【第95句】:【水灣里照影子——倒過來】(歇)指把事物顛倒過來。
【第96句】:【常打魚總有撈上王八的時候】(諺)王八:鱉的俗稱。指經常打魚,總有一次會撈上鱉。比喻事情只要常常去做,總有好機會,好結果。
【第97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第98句】:低頭見雞,抬頭見雁——順眼
【第99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慣)《三國演義》中描寫:周瑜要火燒曹操戰船,一切準備就緒,只因冬天沒有東風,不能順風勢放火,因此而病。諸葛亮前來探病,索紙筆,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后來諸葛亮“借”來東風,燒了曹操戰船,曹兵大敗。比喻事前什么都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必要條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