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釋義:比喻任何成果都是長期下苦功取得的。例句:張嘉慶看忠大伯心思有了轉變,也想,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要從長遠著想。
【第2句】:【壓住陣腳】(慣)陣腳:所擺陣的最前方。比喻穩住局面。
【第3句】:【有錢難買自主張】強調遇事要有主見。或說:千主張,萬 主張,黃金難買自主張。清代《說岳全傳》:“眾位哥哥,自古 道:教的言語不會說,有錢難買自主張。大丈夫隨機應變, 著什么忙?”
【第4句】:小冬的媽媽和人吵了架。小冬好言對他媽媽說:“媽媽,你本來就不對嘛,又和人吵架。”沒想到他媽媽倒罵了小冬:“你知道什么?喂不熟的狗,往里咬啊?”(河北·陽原)
【第5句】:【往虎口里探頭兒】(慣)比喻冒險或找死。
【第6句】:華佗治病——妙手回春
【第7句】:池塘里的蓮藕——心眼多
【第8句】:姑姑來我家做客,媽媽要把前幾天借她的錢還給她。姑姑笑著說:“你們先用吧,我不急用。”媽媽一邊遞錢一邊說:“借錢有頭,還錢有期。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河南·淇縣)
【第9句】:新年伊始,爸爸要我們談談自己的理想。哥哥說:“我將來要做一名有文化的新型農民。”我抓抓頭皮說:“將來我要當一位科學家。”小弟弟笑著說:“將來我要當聯合國秘書長!”爸爸聽后夸獎道:“好,好!炎黃小龍,各奔前程!”(新疆·葉城)
【第10句】:【拿皇杠壓人】釋義:比喻用皇家或官府的權勢壓服別人。例句:什么尊重不尊重國府,你別拿皇杠壓人,這是咱地方上的事兒。
【第11句】:【蠻妻拗子,無法可治】(諺)拗(niu):固執,執拗。指最不好管教的,是蠻橫不講理的妻子和執拗不聽話的兒子。 也作蠻妻劣子,無藥可治。 頑妻逆子,無法可治。 逆子頑妻,無藥可治。
【第12句】:【 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難以隱藏躲避。陳登科《活人 塘》:“一定會到我家來翻,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那能行 嗎?”
【第13句】:【老鷹捉小雞】釋義:形容動作又猛又狠,準確無誤,手到擒來。例句:那老鬼大出意外,早已如老鼠見到貓,縮成一團。老六怒火正上,一手捉住他的衣領,正如老鷹捉小雞:“你有自己打算?好呀,我立刻就叫你滾!”
【第14句】:【不見魚出水,不下釣魚竿】(諺)比喻辦事情不見端倪,沒有把握,就不貿然采取行動。
【第15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指想做大事,應該肚量大,心狠 毒。浩然《艷陽天》:“我告訴你吧,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 夫,千萬不要為小事毀了自己的前途。你就先忍下這口氣。 沒別的路,你得跟我走。”
【第16句】:【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給人刁難或暗中打擊報復。“穿小鞋”源自一個民間傳說。在古代,確實有“小鞋”,不過,它是一種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為女子從小纏足后形成的小腳,稱為“三寸金蓮”,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腳。相傳,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樣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樣做成鞋子,再送回來讓新娘子上轎時穿。傳說宋朝有個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給又丑又啞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適逢有人給巧玉介紹了一個滿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個很小的鞋樣給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雙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轎要穿新鞋,可這怎么也穿不上,一氣之下,便懸梁自盡了。從那時起,人們便將這種背地里刁難人打擊報復的行為或使壞點子整人的行為叫做“穿小鞋”。
【第17句】:【養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籠子】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多大的鳥兒,就置多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18句】:【黃鱔泥鰍不一樣長】釋義:比喻兩種人不一樣,有區別。例句:“那不同啦,有區別的。”季交恕放下酒杯,聲音稍為大一點。“帝國主義是洋人那邊橫行霸道的大財主。‘黃鱔泥鰍不一樣長’罷,你知不知道?”
【第19句】:【 騙子有屏風,屠夫有幫手】為壞人提供方便。成語:助紂 為虐、為虎作倀。《人民日報》( 1982,3,16):“騙子有屏風, 屠夫有幫手。不禁使我聯想起以往冒險家樂園的上海,只 要投奔洋人腋下,同‘包打聽’一掛鉤,送點‘酬款’,就可以 在十里洋場,得逞一時。”
【第20句】:背媳婦走獨木橋——又喜又憂
【第21句】:兩個阿姨在吵架,媽媽走過去勸她們:“抬頭不見,低頭見,何必為一點小事兒扯不清呢?”(安徽·太湖)
【第22句】:【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見“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
【第23句】:【四大丑女】古有四大美女,人皆知之;古有四大丑女,人多不知。何也,文人之偏見也,傳美不傳德。古代的四大丑女是指遠古時代的嫫母、戰國時代的鐘離春、東漢時期的孟光、東晉時期的阮德慰的女兒阮氏。她們雖然容貌丑陋,但都是有德有才之人。嫫母被認為是四大丑女之首,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云:“嫫母樓傀,善譽不能掩其丑。”但是屈原在《楚辭·九章·惜往日》中說:“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可見,嫫母是十分賢德的。嫫母養蠶繅絲,把絲織成綢子用來做衣服,被后人尊為“先蠶姑娘”。黃帝娶她為妻。鐘離春,史載她“四十未嫁”,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而且皮膚烤漆。因她居住在齊國無鹽縣,后來人常以“無鹽女”指代丑女。但她關心國家大事,以天下為己任,曾去拜見齊宣王,當面指責齊宣王的不足之處,齊宣王十分感動,遂立她為后。孟光,《后漢書·梁鴻傳》載:盂光“粗陋無比”,“肥丑而黑”,能“力舉石臼”。有人給孟光提親時,她說必嫁梁鴻,當時的人都笑她,但梁鴻卻看中了她的德行,于是娶她為妻。后來,孟光隨梁鴻隱居于霸陵山中,孟光每日在家都準備好飯菜等候梁鴻回來,然后雙手把盤子舉到自己的眼眉處遞到梁鴻面前,十分恭敬,“舉案齊眉”這一成語就源于此處。京劇《龍鳳呈祥》孫尚香有一句唱詞,把自己與劉備的結合唱作“好比梁鴻配孟光”。阮氏,她嫁給了當時的名士許允。但是新婚之夜,許允卻被阮氏的容貌嚇得跑了出去。可見,阮氏相貌是很丑的。后來,還是許允的朋友恒范相勸,許允才又進了洞房。當他實在無法忍受阮氏的丑貌再次想跑出洞房時,阮氏抓住了他的衣服說:“婦女有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項標準,我只是缺乏容貌而已;衡量君子的標準上百條,你占那一條?”許允說:“我都具備。”阮氏說:“百條之中,第一便是德,但你卻好色不好德。”許允十分慚愧,自此知她與一般女子不同,二人相敬一生。四大美女與四大丑女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四大丑女的結局遠遠好于四大美女。
【第24句】:【飯要一碗一碗地吃】比喻逐步完成。碗,也說:口。成語: 循序漸進。茅盾《蝕》:“他是精明老練的,他服膺一句老話: 飯要一碗一碗地吃。”
【第25句】:【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染缸為布上色。借指被污染。染,也 說:靛。類似的:掉進染缸里。劉紹棠《鷓鴣天》:“大學是個 大染缸,染缸里拉不出白布;近墨者黑,所以柳岸劃了右 派。”
【第26句】:【扯下水】見“拉下水”。
【第27句】:小芳的爸爸經常買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勸他說:“不要再賭了,俗話說染上嫖、賭、吹,百萬家財都會飛。”(廣東·龍門)
【第28句】:理發店的徒弟——從頭學起
【第29句】:【貓兒扳甑子——給狗趕了膳】(歇)甑子:蒸米飯等的炊具,形似木桶,有屜無底。膳:飯食。比喻自己得來的成果被人奪走。
【第30句】:【張家不就,李家不成】(慣)就:完成。跟張家沒談成,跟李家也沒談成。指擇偶過于挑剔,婚事未成。
【第31句】:眉毛上吊豬膽——苦在眼前前
【第32句】:【萬事留人情,后來好相見】見“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見”。
【第33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慣)指在家里呆著不出門,不和外界接觸。
【第34句】:【破磨對瘸驢】見“瘸驢配破磨”。
【第35句】:【打著燈籠沒地方找】(慣)形容非常好,非常難得。 也作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打著燈籠都難找。
【第36句】:【不吃苦中苦,難得甜上甜】(諺)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極大的苦換來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難有來日甜。
【第37句】:【烏鴉叫不祥之兆】烏鴉,俗稱老鴰,是一種常見的益鳥,“烏鴉反哺”是出了名的。這么好的鳥類,人們反而嫌棄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們對它的生活習性的誤解,烏鴉長得一身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里出現,形成一幅枯木寒鴉的凄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系起來。人們為了貶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聽懂鳥語。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看見一只烏鴉,烏鴉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趕到南山,果見一惡狼拖著一只羊。他把狼趕走了,把羊帶回家。由于興奮過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腸給烏鴉掛在樹上。記仇的烏鴉發誓報復他。后來,烏鴉又唱了同樣的歌騙公冶長去另一個地方,公冶長趕去一看,原來是強盜剛殺了人的作案現場。正當他嚇得要走開時,公差來了,把他捉去了公堂。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害的。從此,就認為烏鴉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第38句】:【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諺)指人到中年,精力、體力都開始走下坡路,事業上也不會有大的作為,正如月亮過了十五,一天天暗下來一般。
【第39句】:鬼遇張天師——無法可使;有法難使
【第40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謂有能耐的人多的是。李曉明等《平 原槍聲》:“能人之外有能人嘛,還有比少帥厲害的。”
【第41句】:【一張嘴不能言兩宗事】(諺)舊多指說書藝人的一張嘴不能同時講兩件事情。 也作“一張口難說兩家話”。
【第42句】:我問奶奶:“解放前咱們村窮,解放這么多年為什么還窮啊?”奶奶說:“那時候,窮是受地主老財的壓迫;這時候,窮是生孩子太多。你看家家戶戶的小孩,都像那秋葫蘆晚瓜,一嘟嚕倆仨。”(河南·上蔡)
【第43句】:【時間就是生命】(諺)指人的一生在時間中度過,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也指搶救人的生命是爭分奪秒的事,爭取時間就是爭取生命。
【第44句】:【打起來沒好拳,罵起來沒好言】(諺)廝打起來,就不會有留情的拳頭;罵詈起來,就不會有文雅的語言。指打架罵詈的雙方,一般都很難冷靜。 也作打人沒好手,罵人沒好口。 罵人無好口,打人無好手。
【第45句】:【竹筒倒豆子——都抖落出來】(歇)比喻把話或了解的情況痛痛快快地一下子全都說出來。也指把問題一下子全部交待出來。 也作竹筒子倒豆——全抖露出來。 竹筒倒黃豆——嘩啦一聲全倒光。 竹筒倒豆子水桶倒水——一下全出來。
【第46句】:暑假里,每天傍晚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就一起到河邊去散步。爸爸的熟人見了,總是說:“每天傍晚怎么你們三個都在一起?”媽媽說:“一把蘿卜不零賣。”(甘肅·華亭)
【第47句】:小紅和小麗不知為什么事吵起架來,越吵聲越大,同學們怎么也勸不住。這時,老師來了,她和藹地對小紅和小麗說:“謙,可平人怒;讓,可息人爭。同學們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絆絆的,每個人都要學會互相謙讓才行啊!”(廣東·龍門)
【第48句】:【寧惱遠親,不惱近鄰】(諺)寧可惹惱遠方的親戚,也不惹惱緊挨的鄰居。指在人際關系中,經常打交道的左鄰右舍,比遠居的親戚重要得多。
【第49句】:【白吃蘿卜還嫌辣】(慣)比喻白白地得了好處還挑剔。
【第50句】:【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舊指皇帝之下的宰相。借指其地位 僅次于一個重要人物。香港梁鳳儀《千堆雪》:“在公事上 頭,他早晚會變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權勢,不是旁 人輕易求得。”
【第51句】:村里修公路,需要拆民房,村民們對此眾說不一。爺爺捋了一把胡子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干部都拆了房,咱還有啥說的?”(河南·林州)
【第5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為佛教用語,指改惡從善。成語: 改邪歸正。香港梁鳳儀《西風逐晚霞》:“他要放下屠刀,立 地成佛是他的事,把我也惹窮了,我可不依呢。”
【第53句】:【棗核兒——兩頭尖】(歇)兩頭:本指棗核兒的兩端,轉指前期和后期。尖:諧“艱”。指窮人的生活在幼年和老年時期最艱難。
【第54句】:【刀對刀,槍對槍】釋義:比喻針鋒相對,不示弱。例句:不能給他軟的,也用不著跟他繞了,就跟他刀對刀,槍對槍干一家伙,讓他有法兒開臺,沒法兒收場。
【第55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根據具體情況辦理。西戎《燈心 絨》:“老馬,人常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你是管銀錢的,咱 的家底有多厚,你比我清楚,不能看見人家干啥,咱也干 啥。”
【第56句】:便桶底滲出水來——下流
【第57句】:沙土崗子發洪水——泥沙俱下
【第58句】:【娘勤女不懶】(諺)指母親勤勞,女兒受到熏陶,就不會懶惰。
【第59句】:【 往臉上貼金/往臉上搽粉】美化,變得體面。劉紹棠《芳 年》:“您寫一本書.把我娘的事都寫進去了,可是為什么給 我編出那么多沒有的事,往臉上搽粉呢?”
【第60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諺)熟讀:讀得精熟,朗朗上口。唐詩:唐代詩歌。指能熟讀詩歌名篇干百首,自會摸出寫詩的門道而學會寫詩。 也作熟讀古詩千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
【第61句】:【秀才人情紙半張】(諺)指舊時讀書人大多窮困,與人交往,只能用書畫作饋贈。后用作以薄禮相酬的常語。
【第62句】:【鼻子翹上天】(慣)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也作“鼻子朝天”。
【第63句】:刀尖上耍雜技——硬逞能;瞎逞能
【第64句】:【做秀】“做秀”是主觀故意將亮點顯擺給公眾,目的帶有功利色彩。 “做秀”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港、臺地區流行的新詞,八十年代流人國內,并迅速蔓延。“做秀”一詞,時下可謂躥紅,甚至泛濫成災。“做秀”的秀拿出來還可單獨使用,比如“秀一把”、“寶寶秀”等,不一而足。 “做秀”之源,中外皆有。先說國外之源。“秀”一詞來自洋文的sh。w,是展覽表演的意思,指藝壇歌星、影星的表演活動。后“做秀”一詞應用日益廣泛,并不單限于藝人。政治上有所謂政治秀,學術界里有學人做秀,他們看見攝影記者,擠著向前站,無時無地不抓麥克風,想秀一把。再說國內之源。中國古代的“秀”,源更深,流更長。“秀”在中文的本義雖非是展覽、表演之意,卻有引人注意之處。“秀”始出《論語》,孔子日:“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南宋朱熹的解釋是:“谷之始生日苗,吐華日秀,成谷日實。”朱熹的解釋雖是古文,卻明白無誤,“秀”就是花。《詩經》有詩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就是形容禾谷生長的過程。《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有“王瓜生,苦瓜秀”的文案,也就是苦菜開花的意思。所以,花蕾綻放就是“秀”了。植物的“秀”,用以招蜂引蝶,傳花授粉。藝人做秀,無非是綻放才華,展現年華,正像花卉吐華。今日之“做秀”,不要做作、故弄姿態,還是“實發實秀,實堅實好”的好。
【第65句】:一著輸.著著輸;三著不出車,滿盤都要輸。
【第66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第67句】:【侮人還自侮,說人還自說】(諺)指輕慢別人、非議別人的人到頭來總要自食其果。
【第68句】:【報一箭之仇】(慣)指采取行動,報復曾經虧待或傷害過自己的人。
【第69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諺)縱然樹長到千百丈高,樹葉總還是要落到樹根下。比喻人不可忘記根本。 多指久居外地的游子,到年老時總想回歸故里。 也作樹高千百丈,葉落要歸根。 樹高干丈葉歸根。 葉落歸根,人老還鄉。
【第70句】:【力敵不如智取】(諺)指憑勇力取勝不如用智謀取勝效果好。
【第71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慣)指有什么貢獻什么,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心意。 也作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有人的出入,有錢的出錢。
【第72句】:【一支香插兩個香爐】釋義:比喻一個人繼承兩家財產。例句:他兄弟只剩下一個女孩子,一支香插兩個香爐,美玉要繼承兩家的產業,她嫁給陳家,這一百五十畝地就是陳家的了,不是福自天來,財神進宅嗎?
【第73句】:【凡事留一線,他日好相見】釋義:做事留下一些情面,以便后來見面日寸好交往。例句:有的人就是世故:“凡事留一線,他日好相見”,不肯抓破臉,不愿說。
【第74句】:【為驢扭棍,傷了紫荊樹】(慣)紫荊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紫紅色,供觀賞,樹皮、木材可入藥,為較名貴樹種。為了折一根趕驢的棍子,損壞了紫荊樹。比喻因小失大。
【第75句】:【水有源,樹有根】(諺)水從源頭流出,樹從根部長起。比喻事情的發生自有它的原因。 也作“水有源,事有因”。
【第76句】:【不要氣,只要記】(諺)指無論發生什么事,不必生氣,只要記取經驗教訓即可。
【第77句】:【東扯葫蘆西扯瓢】釋義:比喻說話沒有中心,東拉西扯。“東扯”又作“東拉”、“東搭”。例句:你少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發癲,想起去查賬了?
【第78句】:就要期末考試了,我才急著復習功課。媽媽說:“你手里總拿著短把鐮,一點兒不作長遠打算!”(山西·新絳)
【第79句】:【自作孽,不可活】佛家認為作孽要遭報應。指做壞事毀 了自己。清代《鏡花緣》:“若任性妄為,致遭天譴,那是自作 孽,不可活,就怨不得人了。”
【第80句】: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模樣
【第81句】:【沒毛鳥子天照應】(諺)沒長出毛羽的雛鳥,再失去母鳥的哺育,就只有靠老天照應了。比喻無父無母的孤兒,即使無人照料,也會自然成長。
【第82句】:【春三月,不圓夢】(諺)春三月:春天的總稱。圓夢:迷信根據夢境來推斷吉兇。指春天的夢虛幻多變,沒有準頭,無法推斷。
【第83句】:【不見真佛不燒香】釋義:認準了人再去求他。例句:“他已經上過兩次當了,這一次恐怕他不見真佛不燒香!”……“不怕,猴不上樹,多篩幾遍鑼嘛……”
【第84句】:【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諺)拉拉蛄:即螻蛄,昆蟲,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專吃農作物嫩莖。指拉拉蛄是農作物的大害蟲,可農民不會聽到拉拉蛄的叫聲就不種莊稼。比喻不能因為有人議論指責,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
【第85句】:【人老貓腰,樹老焦梢】(諺)貓腰:像貓一樣弓著腰。焦梢:樹枝的末梢焦黃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這和樹老了枝梢干枯一樣,都是自然的生理現象。 也作“樹老焦梢,人老貓腰”。
【第86句】:吃了一團爛麻——心里亂糟糟
【第87句】:【 揀高枝兒上飛】向高處走,想高攀。清代《紅樓夢》:“如 今沒長翎毛兒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上飛去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謂犯過大錯,吃過大苦,吸取教訓,能 變為極有用的人。浪子,也說:敗子。清代《十二樓》:“不上 十年,都成了氣候。俗語道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凡走 過邪路的人,歸到正經路上,更比自幼學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還肯回頭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第88句】:【物以稀為貴】數量少,供不應求,相對的顯得珍貴。海外 張愛玲《相見歡》:“女留學生物以稀為貴,一出國門身價十 倍。”
【第89句】:雞鴨共一籠——語言不相通
【第90句】:秋播時,爸爸主張留點地來年種經濟作物,媽媽主張多種糧食作物。奶奶偏向媽媽,對爸爸說:“寧穿十天爛,不挨一頓餓;還是多種糧食好。”(河南·鄢陵)
【第91句】:【年輕的夫妻愛頂磕,年老的夫妻愛啰嗦】(諺)頂磕:頂嘴吵架。啰嗦:嘮嘮叨叨。年輕夫妻容易頂嘴吵架,年老夫妻總愛嘮嘮叨叨。指夫妻不論老少,總不免相互摩擦。
【第92句】:【九娘娘的天書——誰也看不懂】(歇)九娘娘:神話中的九天玄女娘娘,傳說是黃帝的老師,曾降臨人問,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形容文字難以辨認,或文章難以讀懂。
【第93句】:大風里掉了下巴——嘴也趕不上
【第94句】:【仨鼻子眼兒——多出這口氣】(歇)仨:三個。指多嘴或多管閑事。含責罵意。 也作仨鼻子眼兒——多出一口氣。 仨鼻子眼兒——多出一股氣。
【第95句】:指鹿為馬——胡說;混淆是非;強加于人
【第96句】:炸藥的捻子——點就著
【第97句】:啥也撈不著;想得狂;一場空
【第98句】:【 抓住手腕子】做壞事當場被抓住。浩然《艷陽天》:“這就 是贓證啊?那繩子是我打草丟的,你說我往外運糧食,你為 什么沒抓住我的手腕子?”
【第99句】:【當行厭當行】(諺)行:行當。舊指同一行業中的人往往彼此拆臺,互相排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