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哈叭狗帶串鈴——充大牲口】(歇)哈叭狗:也作哈巴狗,也叫巴兒狗、小叭兒狗,一種體小、腿短、毛長、供觀賞的家養狗。串鈴:成串的鈴鐺,掛在騾馬等大牲口的脖子上。比喻冒充大人物。
【第2句】:伏天的陣雨——來得猛,去得快
【第3句】:老公雞叼骨頭——惹狗生氣
【第4句】:半夜洗衣月下曬——明是陽來暗是陰
【第5句】:草叢里的眼鏡蛇——歹毒
【第6句】:【扁擔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時扁擔平放在肩,轉指雙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7句】:挑著磨盤背著碾——負擔太重
【第8句】:【巨木猜字——水到渠成】(歇)“巨”字與“木”字再加上“水”字(偏旁三點水),就成了“渠”字。比喻一旦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
【第9句】:腦門上抹黃連——苦到頭了
【第10句】:星期天,我在屋里做數學題,一連三個應用題都做不出。我生氣極了,把本子和書本都扔在了地上。爸爸笑盈盈地說:“生氣的時候踢石頭——疼的只是自己。”(湖北·丹江口)
【第11句】:紅布包柑橘——里外都紅
【第12句】:【褲兜子里的跳蚤,亂咬】釋義:比喻不顧事實,毫無根據地隨便供認別人干了壞事或說了壞話。例句:高百尺反駁說:“得!工農干部就這樣——褲兜子里的跳蚤,亂皎……像你們知識分子,一套一套的?”
【第13句】:【屎殼郎打嚏噴——滿嘴噴糞】(歇)屎殼郎:學名蜣螂,昆蟲,身黑,吃動物尸體或糞尿。指信口胡說。含責罵意。也作“屎殼郎打噴嚏——滿口噴糞”。
【第14句】:布娃娃的眼睛——有眼無珠
【第15句】:【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釋義:做生意不能講個人交情。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賬上找齊!——賬可是一筆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何況他跟這個“黃毛”算什么交情?簡直是他身上的一塊牛皮癬,想起來就癢。
【第16句】:【熱鏊子上螞蟻——走投無路】(歇)鏊子:一種鐵制的烙餅用的器具。本指燒熱的鏊子上面的螞蟻無處躲藏;轉以形容人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或無計可施。
【第17句】:老牛掉到水井里——有勁使不上;踢騰不開
【第18句】:【三眼銃打兔子——沒準】(歇)三眼銃:一種有三個槍眼的舊式火器,用于出殯時放禮炮。本指射擊沒有準確性,轉指說話、辦事沒有目標,沒個準頭。也作“三眼銃打兔子——沒準頭”。
【第19句】:黑瞎子進玉米地——找棒子吃(尋挨打)
【第20句】:【孔夫子搬家——凈是韋】(歇)孔夫子:即孔子,春秋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設想家里的書一定很多。凈:只。書:諧“輸”。指總贏不了,或總是失敗。也作孔夫子搬家——盡是書。孔夫子搬家——都是書。
【第21句】:旱苗得雨——正逢時節
【第22句】:大年初一翻日歷——頭一回
【第23句】:【肥皂泡——吹得再大也要破】(歇)指吹噓得再厲害,最終也要破滅。
【第24句】:【一日三頓的炸醬面——一點不新鮮】(歇)指沒有一點新東西,都是老一套。
【第25句】:串起來的螃蟹——橫行不了
【第26句】:【茅廁跌倒——屁也沒得放】(歇)指沒有什么話可說。
【第27句】:小公雞站大梁——冠(官)不大,架子不小
【第28句】:過了白露的莊稼——天不如一天
【第29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30句】:干池里的泥鰍——看你滑到哪里去
【第31句】:扁豆繞在竹竿上——有靠了
【第32句】:【黃連樹上長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第33句】:【敲邊鼓】“敲邊鼓”比喻從旁協助,幫人說話。這個俗語源自打擊樂——鼓樂。敲邊鼓,是音樂表現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邊,兩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鮮明的對比。為了表現主題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電閃雷鳴,也可以篤篤篤地敲得蹄輕馬疾,這才能體現出作品的飽滿和豐富。京劇中有二出戲特別突出擊鼓場面,一出是《擊鼓罵曹》,另一出是《抗金兵》。兩出戲都有敲鼓邊的動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幗英雄梁紅玉“擊鼓助戰”一場戲,演得淋漓盡致,敲鼓心和敲鼓邊結合,敲得錯落有致,節奏明快,鼓舞士氣,一鼓作氣,戰勝了金兵。鼓樂以敲鼓心為主,輔以敲鼓邊,音樂感更強,效果更好。所以,用“敲邊鼓”比喻幫人說話,十分形象。
【第34句】:毛驢碰門——來的不是人
【第35句】:小學生看書——念念不忘
【第36句】:春汛的跳蝦——隨大流
【第37句】:電話局的話務員——耳聽八方
【第38句】:帶著秤桿買小菜——斤斤計較
【第39句】:【蛤蟆打呵欠——口開得太大】(歇)本指嘴張得很大,轉指人太貪心,要價太高。常含譏諷意味。
【第40句】:米篩擋房門——心眼多;心眼不少
【第41句】:割鼻子換面吃——不要臉
【第42句】:盤山公路——凈兜圈子;凈繞彎子
【第43句】:【歪嘴吹喇叭——一股斜氣】(歇)斜:諧“邪”。氣:本指氣體,轉指風氣、作風。指不正當的風氣或作風。也作“歪嘴和尚吹喇叭——一股邪氣兒”。
【第44句】:山鷂子站在崖頭上——高瞻遠矚
【第45句】:樹葉子掉到河里——隨波逐流
【第46句】:耳朵上掛板子——打聽打聽
【第47句】:【二十四只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歇)指眾說紛紜,使人無所適從。
【第48句】: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第49句】:開水潑老鼠——不死也要脫層皮
【第50句】:隔皮猜瓜——誰知好歹
【第51句】:鐵公雞身上拔毛——休想
【第52句】:華佗治病——妙手回春
【第53句】:【風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見“房上的草——哪邊刮風哪邊倒”。
【第54句】:扁擔打跟頭——先一頭落地
【第55句】:【胡同】城鎮、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據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說:“街也,今京師巷叫‘衙衙’。”“衚衙”乃“胡同”的異體字。明朝沈榜《宛署雜記》說:“元人呼街巷為胡同。”可見,“胡同”一詞產生于元代。據考證,“胡同”一詞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詞。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語和女真語同屬于阿爾泰語系,語調和語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來漢族人把“火瞳”譯為“胡同”,成為漢字化的外來語詞。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胡床人們常在古代文獻或詩詞中見到“胡床”或“床”字,有時誤解為是睡覺的臥具,即現在的床。其實,古時候,“床”并不是專指臥具,而大部分作為坐具使用。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確說是坐具。至遲到唐代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睡覺的床(寢具)。“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代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類似于現在的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軍旅之中,相傳大約是公元二世紀的漢靈帝從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稱“胡床”。可見,“床”在前,“胡床”在后,床與胡床是兩種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靈活。胡床若用繩繃扎,則稱“繩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轉動折疊,故又稱“交床”。《演繁露》云:“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看來這種坐具非常便于攜帶,因而常為戰爭時將軍出征所帶,所以后來便發展為權力的象征——交椅。
【第56句】:人造牛黃——冒牌貨
【第57句】:【黃花魚——溜邊兒】見“屬黃花魚的——溜邊”。
【第58句】:河水不犯井水——互不侵犯
【第59句】:公公背兒媳過河——出力不討好
【第60句】:扳手緊螺帽——絲絲入口(扣)
【第61句】:斷氣前的悔藥——晚了。
【第62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閑】(歇)先生:民間對瞎子的戲稱。瞎子迷了路閑轉悠,坐在家里也是閑坐著,反正是一樣閑著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費心思去想去做。
【第63句】:大圣菩薩——大手大腳
【第64句】:拿針眼當煙筒——小氣
【第65句】:兩棵苦瓜一根藤——苦在一塊了
【第66句】:黃牛反芻——肚里啥貨自己知
【第67句】:拍馬屁拍到腿上——倒挨一腳
【第68句】:樹頭烏鴉叫——不入耳;難入耳
【第69句】:石獅子的屁股兒——沒門,無門
【第70句】:【千年的野豬——老虎的食】(歇)比喻終將成為強者的占有物。
【第71句】:【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歇)影戲人子:皮影戲中用皮或紙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戲人兒。指明擺著的這么回事兒,就是不去說破它罷了。
【第72句】:玩著轱轆打主意——想轉了
【第73句】:【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春節的主調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傳統意義的春節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74句】:【老頭吃糖——越扯越長】(歇)糖:指麥芽糖,能拉長。扯:本指拉,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形容說話漫無邊際,越說越多,沒完沒了。
【第75句】:【奶媽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屬于別人,不屬于自己。
【第76句】:沒牙老婆吃胡豆——軟磨硬泡
【第77句】:肚子里長草——鬧饑荒
【第78句】:燒火棒——頭熱
【第79句】:老母豬鼻子里插蔥——裝象
【第80句】:大吊車吊燈草——輕巧;輕拿;不值一提
【第81句】:坦克的外殼——鐵面皮
【第82句】:挖了眼睛的判官——瞎鬼
【第83句】:電線桿子剔牙——大老粗
【第84句】:扁擔倒了也認不出來——字不識
【第85句】:電視電話——耳聞目睹
【第86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鏡,一種民間娛樂活動的裝置,內裝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動的西洋畫,觀眾從透鏡中觀賞。指白費時間、精力。
【第87句】: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動一下
【第88句】:【閨女】“閨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兒。其來源與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關。未婚女兒的住處稱作“閨閣”。原來,古代住宅,在大門與堂室之間,還有一個小門,叫做“閨”,相當于后來的二門。《公羊傳》宣公六年寫晉靈公派人刺殺趙盾的情況:“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勇士人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門:守大門);人其閨,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闚其戶,(盾)方食魚飧。”這段描述準確地勾勒出了勇士經過的路線:大門——閨——堂。閨門以內即主人起居之處,因此,后來稱內宅為閨。枚乘《七發》日:“今夫貴人之子,必官居而閨處。”后來才引申為女子的住處。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閨塾》:“……閨門內許多風雅。”《宋史·涂端友妻傳》日:“吾聞貞女不出閨閣。”古人沒有滿足于將女人的居室稱為閨閣、閨房,而進一步將不少有美女人的稱謂與閨掛上了鉤:稱女兒為閨女,稱富貴人家的女兒為閨秀,婦女品德高尚的叫閨范,京劇中演少女的演員叫“閨門旦”等。女兒出嫁叫“出閣”,不出閨閣的女子(未婚女子)當然就叫“閨女”。
【第89句】:【斷線鷂子——再也不來】(歇)鷂子:紙鷂,即風箏。比喻人一走再也不回來。
【第90句】: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第91句】:碰到南墻不回頭——死心眼
【第92句】:老太婆喂公雞——不撿蛋(不簡單)
【第93句】:劉伯溫的八卦——神機妙算
【第94句】:【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歇)本指算盤珠子用手撥才會動,轉喻人做事很被動,沒有人督促就不會去干。
【第95句】:屬猴兒的——沒個老實氣兒;會跳
【第96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輕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種用來軋谷物、平場地的圓柱形農具,用石頭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轉指不知道掌握行為的分寸,亂來蠻干。
【第97句】:爬山比賽第一名——捷足先登
【第98句】:【井里頭的蛤蟆——就會嚼舌頭】(歇)本指蛤蟆就會呱呱地亂叫,轉指人只會說空話。
【第99句】:吃了豹子膽——膽子不小;膽子大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一句話致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