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諺)做賊的人雖然品格卑下,但機智計謀往往勝過正人君子。指智力的高下,不受品格的限制。
【第2句】:【換腦筋】(慣)1指離開原來的環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變舊的思想意識。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觀念代替自己的。
【第3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諺)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麻雀雖然小,腹內五臟卻都齊全。 比喻規模不論大小,組織分類總者5齊全。 也作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麻雀雖小,腑臟皆全。
【第4句】:【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 釋義:形容海上氣候變化無常。 例句:漁諺說:“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不久,大風突然停了,但海濤一時停不下來。
【第5句】:【動力綱,素為常,酒少量,莫愁腸】(諺)一要堅持活動身體,二要常吃粗茶淡飯,三飲酒只可少量,四要胸懷寬廣不憂愁。指人能做到以上四點,就可健康長壽。 也作“動力綱,素為常,少煩惱,酒少量”。
【第6句】:【扁擔長的“一”字都認不得】(慣)指人不識字。
【第7句】:【打狗看主面】(諺)指要打狗,還得顧及主人的臉面。比喻懲處下人,必須看在主子的面上,手下留情。
【第8句】:【叫化子打狗——邊走邊打】(歇)本指邊打邊脫身,轉指在走動或運動中打擊敵人。
【第9句】:【怕狼怕虎就別在山上住】(諺)比喻人既然膽小怕事,就干脆別干了。
【第10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第11句】:【閻王】在民間傳說中,閻王是陰間最大的官,閻王主管著人間的生死簿,并負責對死者的審判。 閻王源于佛教。在許多佛經中,的確都可以見到關于閻王的記載。在佛教傳人之前的中國,盡管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黃泉的說法,但卻沒有閻王的概念。佛教初人中國時,土生土長的道教對其排斥得十分強烈,但到了魏晉時代,講佛學的引用了老莊,講老莊的引用了佛經,二者相互借鑒。道教典籍也日益完備,在許多方面都取材于佛教,“地獄”即“閻王”的觀念也被道教接納并運用,“地獄”、“閻王”從而本土化。 閻王是由人類編造演繹出的神話人物,有關他的故事令人感到陰森恐怖,卻豐富了人類的想象,并成為許多人膜拜的偶像,令人敬畏。 文學作品塑造的閻王有兩重性,一是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缺少仁義,殘害百姓的人為閻王。一是用來比喻鐵面無私,為民請命的好官。如《宋史·包拯傳》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第12句】:【見天日】(慣)l比喻擺脫了艱難的處境,見到了光明。2比喻把隱藏著的事情公示于眾。 也作見青天。 見太陽。
【第13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慣)成天吃飽了飯,什么心也不操。指人沒有上進心,只是混日子。
【第14句】:【男子十五,當家作主】(諺)指男孩子長到十五歲,就能夠像成年人一樣有承擔家務的能力,并當起一家之主。
【第15句】:【烏紗帽】烏紗帽早已成為歷史,它的詞義已變成官員職務的代稱。其實,烏紗帽剛一問世時,并不為官員所獨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據史載,烏紗帽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期間,當時,南朝有個叫休仁的人,他以烏紗抽扎帽子邊沿,稱其帽子為烏紗帽。隨后,又有人用白紗甚至雜色紗扎帽邊,這樣也就有了“白紗帽”、“雜紗帽”了。這許多帽子官民都可戴。 到唐代,烏紗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藝。天子視朝時,按南朝舊制戴白紗帽,民間則盛行烏紗帽,只是一種俗帽,因其比較灑脫而為隱士山人偏愛,當時烏紗帽是一種十分隨便的穿戴。 到宋代,才規定朝中官員都要戴烏紗帽,連皇帝也不例外,烏紗帽兩旁各有一根長翅(可參照宋朝皇帝的畫像),足有一尺多長,所以走起路來上下顫動。為了保護帽翅免于抖落,官員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鎮儀”,據說這種特別裝束是為了保證戴帽者走起路來端正莊重,保持做官的尊嚴。 明朝時,官員仍戴這種烏紗帽,但皇帝已經不戴了。明朝規定:官員上朝和辦公時,皆須戴烏紗帽,穿團領衫,束腰帶。帽翅長度較前縮短了,而且寬窄也不相同,官階越高,紗帽的雙翅越窄,反之,雙翅越寬。 烏紗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它的詞義卻保留了下來,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民間經常能聽到丟官就是丟掉烏紗帽。
【第16句】:【鉆腦袋不顧屁股】見“顧頭不顧尾”。
【第17句】:人怕私,地怕荒。
【第18句】:一根木頭難燒火,一扇石磨難磨面。
【第19句】:【雞兒不撒尿——各自有去處】(歇)雞只有一個排泄器官,尿與屎一塊兒排出。指人自有他的去處,或各有門路。 也作“雞兒不撒尿——自有門道”。
【第20句】:【深山藏虎豹,曠野隱麒麟】 釋義:說明荒僻之地隱藏著出眾的人。 例句:鄭懷連躥帶蹦,汗都下來啦,也打不著小將。牛皋想:這真是深山藏虎豹,曠野隱麒麟。
【第21句】:【菩薩腳下開鋪——伴神享?!浚ㄐ┢兴_:泛指佛和某些神。比喻借助別人得到某種好處。
【第22句】:【行家眼,如夾剪】(諺)夾剪:像剪刀形狀的夾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觀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銳而準確。
【第23句】: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
【第24句】:【寫字像畫狗,越描就越丑】(諺)指寫毛筆字貴在一氣寫成,如果對不順心的筆畫加筆再描,就會越描越走樣。也借指對缺理事越辯解就越不能自圓其說。
【第25句】:【甕里捉王八——跑不了】(歇)指陷入困境,無處躲藏,無法逃跑。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甕中捉鱉——跑不了。 甕里捉鱉——沒跑。
【第26句】:【心窄得放不下顆黍子】(慣)形容人心胸狹窄。
【第27句】:【熟油拌苦菜——由人心頭愛】(歇)苦菜:~種宿根的野菜,有白色乳汁,莖葉嫩時可吃,略帶苦味。 用熟油拌著苦菜,味道很不入口,卻偏有人喜歡吃。指人的愛好不同,追求各異。 也作“熟油苦菜——各人心愛”。
【第28句】:【送順水人情】(慣)指不用費勁,順便送出的好處、人情。
【第29句】:【哈巴狗帶咕冬鈴,充大牲口】 釋義:諷刺人本事不大,卻裝作有很大本事的樣子。 例句:說你是哈巴狗帶咕冬鈴,充大牲口,你說這是咒你哩。看,八字沒一撇,就哼呀嗨呀,你給誰夸功哩!
【第30句】:【女愁哭,男愁唱】見“男愁唱,女愁哭”。
【第31句】:【打屁股】(慣)比喻嚴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32句】:【耳不聽,心不煩】 釋義:不愿聽的話最好不聽,以免心煩。 例句:我被她講得一顆心又提到嗓子門口,我怨我還是把心牽掛在他身上,何必再多管他的事,耳不聽,心不煩,但不知怎么回事,卻一個勁地想聽聽這樁事的結果。
【第33句】:【稻霧去,麥霧來】 釋義:指稻子不要霧,麥子希望有霧,因霧氣對稻粒的成熟有害,而對麥子則有利。 例句:稻霧去,麥霧來。稻遇霧則谷輕,麥遇之則飽。
【第34句】:【雨過地皮濕】見“水過地皮濕”。
【第35句】:【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諺)飫(yu):飽時進食。烹宰:經過烹調的肉食佳肴。人在饑餓時,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飽時,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飯菜香不香,關鍵在于人是饑是飽。 也作餓了糠如蜜,不餓蜜不甜。 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
【第36句】:【吃在臉上,穿在身上】(諺)吃得好,就會紅光滿面;穿得好,就會精神煥發。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壞的結果。
【第37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38句】:【草窩里飛出金鳳凰】(諺)比喻環境條件差也能出杰出之人。
【第39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諺)人上了七十歲,就難保一年能活到頭;上了八十歲,就難保一月能活到頭。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隨時可能結束的準備。
【第40句】:【胳膊兒往外撇】(慣)比喻說話、做事向著外人。 也作胳膊肘往外拐。 胳膊肘朝外扭。 胳膊肘往外彎。
【第41句】:【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諺)指稻子多了,打出的米就多;人多了,辦法、道理也就容易出來了。
【第42句】:【執牛耳】(慣)古代諸侯歃血為盟時,主盟者親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第43句】:【橫挑鼻子豎挑眼】 釋義:挑:挑剔,找毛病。比喻百般挑剔。 例句:這樣一來,冷鐵冰的很多行為,都不受胡區干的喜歡,他覺著有冷鐵冰這么個說直理又認死理、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人,給工作帶來許多麻煩。
【第44句】:【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釋義:無房無地,形容非常貧窮。 例句:僅剩的三間茅草屋也被黃老拐奪去抵了債,他們爺孫倆已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了。
【第45句】:【梁山上的軍師——吳用】(歇)吳用:《水滸傳》中人物,綽號智多星,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吳:諧“無”。指沒有用處。
【第46句】:【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諺)偏憐:偏寵愛憐。慣寵的子弟守不住家業,高攀來的媳婦不會主持家事。指一味寵愛偏袒之下出不了實干的人才。
【第47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 釋義:百藝:各種技藝。窮:尋根窮底。百種技藝都想學,九十九種落空。比喻學不專一,必無所成。 例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言多則不精也。鄙語雖小,比喻大。
【第48句】:【搶棺材奔命】(慣)罵快跑的人是搶著去死。
【第49句】:【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諺)指英雄好漢總是彼此愛慕,互相敬重的。 也作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 英雄戀英雄,好漢愛好漢。
【第50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俗語用來比喻人事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有時候會向反面轉化,難以預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間諺語。在古代,由于黃河河床較高,泥沙淤積嚴重,河道不固定,經常泛濫成災,所以黃河經常改道,改道后,某個地方原來在河的東面,很可能就變到河西去了,所以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标P于這個說法還有個小故事。 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之孫由于揮霍無度,到中年時便將家產敗盡,以沿街乞討為生。某日,他來到河西莊,想起了自己的奶媽,便一邊打聽一邊找。 當問到一個農夫時,恰巧這農夫正是奶媽的兒子,郭孫到他家里一看,糧囤座座,牛馬成群,很是驚訝,就問他:“你家里已經很有錢了,為什么你自己還要勞作呢?”奶媽的兒子就說:“家母在世時,領我們創業,才有了現在的家業。我們也得勤儉持家,否則金山也會吃空的?!惫鶎O聽后很慚愧。農夫不忘舊情,給郭孫在家里找了活計,無奈他什么也不會做,處境非常尷尬。農夫見狀不禁嘆息到:“真是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富貴,三十年河西寄人籬下?!?/p>
【第51句】:【腳丫子朝天】(慣)形容事情很多,非常忙或非常累。也形容非常高興。 也作“腳步丫子朝天”。
【第52句】:【順情說好話,干直惹人嫌】干直:沖撞直言。順著情面說對方愛聽的話,就討人喜歡;直言不諱沖著人說話,就討人厭。指說話要考慮效果。
【第53句】:【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慣)寒食:寒食節。天天像過節一樣。形容生活奢華。
【第54句】:【瘋癆臌脹膈,閻王請下客】(諺)舊時認定,凡患瘋、癆、臌、膈這類病的,都屬于不治之癥,必死無疑。 也作“瘋癆臌膈,閻羅王請的上客”。
【第55句】:【全聚德】“全聚德”是北京最知名的老字號烤鴨店,馳名海內外。 全聚德烤鴨店創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創辦人楊全仁在北京以經營生雞生鴨為生。1864年,楊全仁買下了前門大街一家瀕臨倒閉的“德聚全”干鮮果鋪,開始經營烤鴨和烤驢肉。開業前,一位風水先生圍著新店轉了兩圈站定說:“這是塊風水寶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為倒運,要想沖其晦氣,除非將‘德聚全’的舊字號倒過來,稱作‘全聚德’,新字號才能上坦途。” 楊全仁一聽正合心意,一來自己名字中占有一個“全”字,二來“聚德”意為聚攏德行,可以標榜店鋪做買賣講德行。于是請當時的書法家錢子龍書寫了牌匾,聞名中外的老字號“全聚德”就這樣誕生了。
【第56句】:【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 釋義:各地風俗不一樣。 例句:“正是‘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那里人家,更無此善?!?/p>
【第57句】:【頭發不剪,總要長的】(諺)比喻事情發生了,要及時解決,不然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58句】: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
【第59句】:【油髻上封官,粉鼻凹里受宣——裙帶頭衣食】(歇)髻:假發盤成的髻。鼻凹:鼻翼兩旁凹下去的地方。受宣:接受皇帝的宣召。指靠裙帶關系當上高官。含譏諷意味。
【第60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爭斗雙方誰敗在誰的手里,尚難預料。
【第61句】:【砍三斧頭】(慣)原指唐初大將程咬金使的三板斧功夫。比喻事情開始先使出最厲害的招數,震懾住對方。
【第62句】:【镴槍頭戳石塊——彎回半截】(歇)鍛:錫鉛合金,俗稱焊錫或镴錫,質軟。本指槍頭戳到石頭馬上彎了,轉喻弱者遇到強者被迫退縮。
【第63句】:【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歇)指有苦楚,說不出來。 也作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口里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第64句】:【在小算盤上打】見“打小算盤”。
【第65句】:【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諺)中流:河流的中心處。壺:葫蘆,浮水的救命工具。船行到河中間失了事,此時的一個葫蘆就有千金的價值。指物品的價值不固定,急用時價值就高。
【第66句】:生命的幸福在身體,身體的強壯在健康。
【第67句】:【攪成一鍋粥】(慣)1比喻把事情搞糟搞亂,鬧得無法收拾。2指許多事情攪在一起,理不出頭緒。
【第68句】:【地在人種,戲在人唱】 釋義:說明做事要靠主觀努力。 例句:“收罷麥你先上這一茬糞,秋天收罷秋你再狠狠上它一茬,要不了三年,就喂過來了。常言說:‘地沒壞地,戲沒壞戲,地在人種,戲在人唱’?!?/p>
【第69句】:【有珠不露,誰知是寶】(諺)比喻是人才而不顯露出來,就不易被人發現。
【第70句】:【二八月亂穿衣】(諺)二八月:農歷二月和八月。指農歷二月天氣由冷轉熱,八月天氣由熱變冷,乍熱乍冷,變化不定,加上各自的體質差異,人們穿衣自然有薄有厚,不盡相同。
【第71句】:【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諺)指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難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謀定計自會高明。
【第72句】:【打開天窗說亮話】(慣)天窗:開在房頂上用來采光的裝置,似窗。 比喻有話明講,不隱諱。 也作“推開天窗說亮話”。
【第73句】:【不見真佛不燒香】(諺)真佛:佛祖真身。不見到佛祖真身,絕不輕易燒香跪拜。比喻不摸清事實真相,絕不輕易表態或貿然行動。 也作不見真佛不下拜。 不見真佛,不念真經。
【第74句】:要練功,不放松;要練武,不怕苦。
【第75句】:【崽賣爺田不心痛】(諺)崽:方言,兒子。爺:方言,父親。指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輩創業的艱辛困苦。
【第76句】:【受人滴水之恩,應以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77句】:【老虎戴念珠,假裝善人】 釋義:念珠:數珠,佛教徒誦經時用來計算次數的成串的珠子。比喻偽裝成好人?!按鳌庇肿鳌皰臁??!凹傺b”又作“假充”。 例句:韓寶根又說:“錢萬利是老虎戴念珠,假裝善人。咱使他的錢,就等于用他的高利貸呀!”
【第78句】:【保險】保險是集中分散的社會資金,補償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人身傷亡而造成的損失的方法。保險只與參保的人發生關系。那么,保險是怎么產生的呢? 現代意義的保險,源于海上運輸。遠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遭遇海難時,為了避免船只和貨物同歸于盡,便往往拋棄一部分貨物,損失由各方分攤,形成“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海損共同分攤原則,成為海上保險的萌芽。 最早的保險單,是熱那亞商人勒克維倫于1347年10月23日開立的承擔“圣克維拉”號船從熱那亞馬喬卡的航程保險單。后來,保險擴展到航運以外的領域。1676年成立的漢堡火害保險社是最早的專營保險組織。 18世紀后,保險業迅速發展,保險種類增加。到了19世紀保險進入現代時期,保險對象和范圍不僅包括傳統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而且擴展到生存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再保險等業務。 最早在中國出現的保險機構,是英國商人于1805年在廣州開設的廣州保險公司。
【第79句】:【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慣)指人表面上和氣,背地里使壞。
【第80句】:【有地皮,無躲處】(慣)指無處藏身。
【第81句】:【芝麻開花——節節高】(歇)芝麻:油料作物,花白色,莖直立,每開一層花,就往上長一節。比喻日子越過越好,或事物不斷發展、提高,情況越來越好。
【第82句】:【老鴉占了鳳凰巢】(慣)比喻卑賤的人霸占了高貴人的位置。
【第83句】:好藥難治冤孽病,好話難勸糊涂蟲.
【第84句】:【躲了雷公,遇了霹靂】(慣)雷公:神話傳說中管打雷的神。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對人、畜、莊稼、建筑物等會造成很大危害。比喻躲過一場災難,又遇上了另一場災難。
【第85句】:【河里無魚市上取】(諺)河里沒有魚,到市場上就能買到。指出產的地方缺貨,聚賣的市場上卻有的是。也指這里沒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寬點。 也作“河里沒魚市上看”。
【第86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兒稱為“公主”。這個名稱始于戰國時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兒稱“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與天子女兒的主婚人有關。當時,老百姓出嫁女兒,例由父親主持婚禮。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兒出嫁,怎么會出面主持婚禮呢?只好由同姓諸侯做主婚人。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那時候諸侯都稱之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兒的稱呼,此即“公主”名稱的由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 自漢代起,皇家禮儀制度進一步健全,稱謂方面也做了明確規定?;实鄣呐畠簩7Q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其他人的女兒不準用這些名稱。分封各王、侯的女兒則稱為“王主”、“翁主”。 這也有記載,顏師古在對《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當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笨梢姡巴踔鳌薄ⅰ拔讨鳌北取肮鳌钡土艘粋€級別。其后,“公主”稱謂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第87句】:【船無水不行,事無錢不成】(諺)就像船離了水不能劃行一樣,做事離了錢財就辦不成。指錢財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第88句】:【鷹犬、爪牙】“鷹犬”、“爪牙”用來指匪首或反動集團的黨羽或幫兇。 “鷹犬”、“爪牙”本義是褒義詞,鷹犬表示為主忠誠,爪牙則意指國之利器。飛將軍李廣一次闖了禍,上書向武帝請罪,武帝回答說:“將軍者,國之爪牙也?!贝送?,禁衛軍的將官又稱作“爪牙官”,比喻他們就像鳥獸的爪牙一樣,是保護自我的主要手段。東漢陳龜,被任為度遼將軍,前去抵御邊患,臨行前上疏,自稱“馳騁邊陲,展鷹犬之用?!痹B向獻帝上疏,稱“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來,鷹犬、爪牙逐漸演變成反面的詞匯,變成了壞人的幫兇。
【第89句】: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第90句】:【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諺)指作一年打算的,要種谷物,當年就可受益;作十年打算的,要栽樹木,十年樹不可成材;作百年打算的,要修養德行,這是百年大計。
【第91句】: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水大漫不過船,手大遮不住天.
【第92句】:【吊死鬼搽胭脂——死要臉】(歇)吊死鬼:自縊身亡的人。責罵人不知羞恥。
【第93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釋義:表:說。敘述故事時,放下一頭,講另一頭。“兩”又作“干”。 例句:老祖宗“一張口難說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94句】:【好馬經不住歇三年】 釋義:馬長期休息不干活,體力會越來越減弱或不會干活。 例句:是呀,我正準備找你商量呢。人家說:“好馬經不住歇三年”,我想給它試試套昵。
【第95句】:【青眼】“青眼”是對人喜愛或重視的一種表情,跟“白眼”相對。此典源于《晉書·阮籍傳》。 阮籍是魏晉時期的大才子,他博覽群書,尤愛《老》、《莊》,是魏晉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蕩不羈,不遵守禮法,與人相處,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對講究禮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視以白眼珠相待)。他母親去世時,嵇喜按照虛偽的禮俗前來吊喪,阮籍討厭,于是白眼相視,弄得嵇喜悻悻而歸。 嵇喜的弟弟嵇康(與阮籍知名度同樣的大才子)聞聽此事后,便抱著琴去拜見阮籍,阮籍非常高興,以青眼正視。一來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二來阮籍不拘禮法,白事喜辦,悲中找樂,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興。自此,人們用“青眼”(也有用青睞、垂青)表示對人的喜愛或器重。
【第96句】:【房上的草——哪邊刮風哪邊倒】(歇)比喻人左右搖擺,哪邊勢力大就靠向哪邊。 也作“風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
【第97句】:【黃泉路上沒老少】(諺)黃泉:黃土下的泉水;人死埋葬地下,故以黃泉代指人死。死亡的路上,是不分年老年少的。指人死不在歲數,年輕人往往死在年老人的前頭。 也作“生死路上沒老少”。
【第98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釋義:借指自己不會傷害自己。 例句:眾人看了,盡皆駭然道:“怎么外感癥好吃這種大補藥?算來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定是他錯了,開錯的,須接位高明先生來評評看?!?/p>
【第99句】:【打旋磨】(慣)旋磨:轉圈推磨。 比喻圍著別人央求、乞憐。
上一篇:精辟文案文案心情哲理心情文案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