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有錢不住東南房】(諺)東南房:舊時四合院中的東房和南房。東房夏天太陽光照多,太熱;南房冬天刮西北風,太冷。指有錢人家不住東南房。
【第2句】:三代人出門——扶老攜幼,有前有后
【第3句】:【家和萬事興】釋義:家庭和睦就能興旺。例句:六叔兩邊勸解地說:“好了,好了,家和萬事興。睡覺去吧,有話明天再說!”
【第4句】:【貓哭耗子假慈悲】偽裝好人,假仁假義。劉云若《紅杏出 墻記》:“你不用貓哭耗子假慈悲,有了男人還要什么姐姐。”
【第5句】:【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釋義:比喻做事情干脆利落。例句:這正是件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說句外話,叫做:“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
【第6句】:六月天下暴雨——猛一陣子
【第7句】:【給三分顏色就開染坊】事情做得過分。成語:大肆渲染。 臺灣電視劇《含羞草》:“這種人就得給他點臉色看,不然給 他三分顏色就會開染坊了。”
【第8句】:拔不倒子坐車——充人
【第9句】:【賤陀螺——不打不轉】(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時用繩子或布條纏繞后用力抽開,使直立旋轉,越抽打轉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轉,轉喻不施加壓力或不來硬的就不聽從。
【第10句】:【當面是人,背后是鬼】釋義:當而一套,背后一套,兩面派作風。例句:他當面是人,背后是鬼,在陰暗角落里興風作浪。
【第11句】:敲鑼賣糖——各干各行
【第12句】:【水過鴨背不透毛】謂不深入,不徹底。《北京日報》(1987, 7,10):“簡單生硬的說教,好比廣東人說的‘水過鴨背不透 毛’,不能深入到人們的頭腦里去。”
【第13句】:【要就掏出心來,要就拿出刀來】謂愛憎分明。古華《金葉木 蘭》:“我們瑤家自來弱小,但很少向惡人低頭。有旬老話 講:要就掏出心來,要就拿出刀來!”
【第14句】:開水鍋里加涼水——下子冷靜下來
【第15句】:【 無功不受祿】沒有出力,不能接受饋贈。李準《黃河東流 去》:“不,我們無功不能受祿!這禮不能收。”
【第16句】:【恨不得生出一百張口來】(慣)形容被人懷疑,急切想分辯清楚。 也作“恨不得長出一百張嘴來”。
【第17句】:國際商船——外行(航)
【第18句】:二牛打架——角頂角
【第19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諺)知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長官。雪花銀:成色純正的白銀。當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得到十萬兩雪花白銀。指舊時無官不貪。
【第20句】:【城頭上跑馬——遠兜遠轉】(歇)城頭:城墻的頂部。本指沿著城頭兜圈子,轉喻人說話拐彎抹角或辦事不干脆利索。
【第21句】:【盜雖小人,智過君子】(諺)盜賊雖說是小人,但其機智程度,往往超出常人。指智謀的高下并不完全受社會文明層次的制約。
【第22句】:五歲的弟弟上學前班,總欺負比他小的小朋友。奶奶說:“人要講理,稻要做米,干嗎以大欺小?”(河南·內鄉)
【第23句】:【兵家勝負,自古無常】(諺)兵家:帶兵打仗的軍事家。指行軍打仗,自古以來勝敗沒有定準。也泛指做事受挫折、遭失敗總是在所難免。 也作勝敗是兵家之常。 輸贏勝敗,兵家常事。
【第24句】:【傻子看到晚,乖人看一眼】(諺)看人時,頭腦簡單的蠢人,不眨眼地一直看;聰明乖覺的人,只看一眼就夠了。指死盯住不停地看人,是粗野愚蠢的表現。
【第25句】:奶奶買菜回家,沒看見小叔,嘆氣說:“這孩子,真是晴天無影子,雨天無腳印啊!”(湖南·長沙)
【第26句】:驚險小說——危言聳聽
【第27句】:我和媽媽去趕集,見賣豬肉的很多。媽媽脫口說:“真是豬肉壓斷街啊!”(安徽·宿松)
【第28句】:【上當】“當鋪”是一種買賣,自愿交易,這種商業行為在我國早已有之。“上當”現在的詞義是被捉弄,利益受損。它的來源始于明末清初,與一只花瓶有關。明末時期,北京城有許多當鋪,當鋪的管事人叫“朝奉”。“同仁當”當鋪有個姓張的朝奉,站堂口十余年,見多識廣。不料,這位從不失手的老朝奉被人騙了。一天,忽然闖進一位老者,聲稱有只寶瓶要押當。張朝奉接過瓶子一看,果然是一只“雨過天晴”的寶瓶,堪稱無價之寶。如將鮮花置于瓶內,不澆水不施肥,可保鮮花艷麗長存。老者聲稱家遭大難,急等用錢,開口要價十萬兩銀子,后以八萬兩銀子成交。老者走后,老朝奉急于驗寶,將一束鮮花插入瓶內,結果三天不到,這花就沒了生機。老朝奉急忙到“寶古齋”鑒定,結果是景德鎮成化年間出產的瓷瓶,連八十兩銀子也不值。老朝奉趕忙回店向東家匯報,二人商議,轉天向諸位同仁下帖,就說“同仁當”由于錯認“寶瓶”傾家蕩產,不得已宣布當鋪關門。第二天“同仁當”在后院請了四桌賓客,老朝奉聲淚俱下講了自己被騙的經過,末了轉身拿起花瓶摔成碎片,眾人看了憤憤不平。這消息很快傳遍北京城。老朝奉摔花瓶不久,那當“寶瓶”的老者又來贖當。老朝奉變戲法般拿出那只所謂的寶瓶“雨過天晴”,當場清點銀兩,二人錢貨兩清。原來,這個老者是個老奸巨猾的江湖騙子,專騙當鋪銀子,沒想到落人老朝奉的圈套,引誘他再次上當鋪來贖,如果拿不出押當品,當鋪還要賠償挨罰。那貪心不足的騙子果然“上當”,這事又在北京風傳開來,便有了“上當”一詞。
【第29句】:一位顧客問賣主:“這韭菜多少錢一斤?”賣主道:“八角”。顧客回價說:“五角怎么樣?”賣主笑著說:“你不如去大河里舀水吧!”(四川·資陽)
【第30句】:【好意反成惡意】(慣)指以善心待人,卻被人誤解為歹意。
【第31句】:【無過亂門】(諺)不要走近禍亂的地方。指人必須時刻保持安全感,凡是禍亂是非之地,一定要遠遠避開。
【第32句】:吃不了兜著走——自擔責任
【第33句】:河里的鵝卵石——精光光
【第34句】:土地爺逮螞蚱——慌了神
【第35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祿,在現在指工資。那么,古今的收人為什么叫薪水呢?東漢以前,一般俸祿都發放實物(糧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貨幣形式(金銀或錢幣)將俸祿發給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月費”等。而最早將俸祿稱為“薪水”的是在魏晉六朝時。《魏書·盧昶傳》中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開支的費用。而明代將俸祿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用。現代人們常把工資稱為薪水,如長工資叫“提薪”。
【第36句】:【拿人血染紅頂子】見“用人血染紅頂子”。
【第37句】:【滿園果子,只有一個紅】比喻只有一個出眾的。類似的: 滿園花草一棵紅。成語:一枝獨秀。明代《三寶太監西洋 記》:“到了今日,正叫做滿園果子,只看得他兩個人紅哩!”
【第38句】:【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釋義:比喻沒有多少好處可圖。例句:如今新社會,有錢人家過日子,是寸步難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沒有什么大事頭了。
【第39句】:【看見大菩薩拜一拜,看見小菩薩踢一腳】捧上壓下,形容勢 利眼。或說:看見大王點頭拜,看見小鬼踢一腳/見高就拜, 見低就踩。茅盾《清明前后》:“三十多歲,別無驚人之處,除 了臉上有塊怪樣的黑疤,除了他那‘看見大菩薩拜一拜,看 見小菩薩踢一腳’的才能。”
【第40句】:【人老惜子,貓老吃子】見“貓老吃子,人老惜子”。
【第41句】:【要知心腹事,但昕口中言】(諺)要想知道一個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事,只要聽他嘴里說些什么就明白了。指言為心聲,嘴里說出的往往就是心里所想的。
【第42句】:老師經常教育我們:“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河南·方城)
【第43句】:【生米做成熟飯】已為既成事實,無法改回原樣。成語:米 已成飯、木已成舟。趙樹理《三里灣》:“他想,再要不積極活 動,眼看生米做成熟飯,就無可奈何了。”
【第44句】:見小叔大把大把地花錢,爸爸勸他:“只有勤來沒有儉,好比有針沒有線。學會節約,才能過上好日子喲!”(河北·行唐)
【第45句】:【法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諺)執法嚴正,國情自然和諧;官員清廉,人民自然安樂。指執法嚴正和官員清廉,是社會安定、人民安樂的決定因素。 也作法正天須順,官清民自安。 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順。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第46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按農歷規定,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 個階段,順序叫一九、二九、三九,一直到九九。三九前后最 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 (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三伏天最熱。 此語意為鍛煉從嚴。意即在最冷最熱的天氣鍛煉,才能應 付艱苦的環境。語序亦可換置。汪曾祺《受戒》:“嗓子要 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要練丹田氣。” 風里來,雨里去形容生活、工作辛苦。成語:櫛風沐雨。 《香港小說選》:“過往數十年,風里來雨里去,勞碌奔波,還 不夠辛苦嗎?”
【第47句】:【八哥啄柿子——揀軟的吃】(歇)八哥:一種鳥,毛黑色,頭部有羽冠,經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指欺負軟弱的人,拿軟弱的開刀。
【第48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諺)月亮圓滿了就會逐夜虧缺,水盛滿了就會溢出來。指物極必反,盛極而衰,人或事物發展到極盛時,必定要走向衰落。
【第49句】:【留得在,落得怪】(諺)主人好意留客,留住了,自然大家高興;留不住,就不免見怪生嗔。指客隨主便,主人既然挽留,就不必執意辭行。
【第50句】:老鼠投的胎——尖嘴巴
【第51句】:【出工一窩蜂,干活磨洋工】指缺乏勞動紀律,不認真干活, 沒有效率。葉辛《蹉跎歲月》:“這些年來出工一窩蜂,干活 磨洋工,記工按人頭,耕作胡亂弄。糧食產量老是上不去。”
【第52句】:吃罷中飯睡一覺,健健康康活到老。
【第53句】:【左不是,右不是】(慣)指怎么做也不合適,不知怎樣才好。
【第54句】:西瓜落地——滾瓜爛熟
【第55句】:【耍骨頭】(慣)1指故意調皮搗蛋。 2指開玩笑。3指表示親熱。
【第56句】:【連理枝】“連理枝”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為什么有此說法呢?相傳古代一君王荒淫殘暴,他看上了隨從韓憑的妻子,硬將其霸占囚禁在宮中。韓憑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韓憑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決心隨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臺游玩之機,從高臺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韓憑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遺書,要求將自己與韓憑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將二人分開葬兩處,隔路相埋,讓他們“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可是,過了不久,埋葬韓憑夫婦的兩座墳竟然各長出了棵梓樹,并且兩樹的枝干交錯在一起,一對鴛鴦還在樹枝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于是,人們將這兩棵根枝交錯相生的樹,稱為“連理枝”,并以此歌頌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 “連理枝”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稱之為“相思樹”,用它來比喻恩愛夫妻再恰當不過了。
【第57句】:【兵貴于精】(諺)兵:軍隊。指打仗的軍隊不在數量多,而在于訓練有素,精干善戰。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第58句】:【門不當,戶不對,日久天長必成災】(諺)結親的雙方,如果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層次等不相當,勉強結合,久后必生變故。指男女婚配要注意門當戶對。
【第59句】:六月天下大雨——干載難逢;稀罕
【第60句】:【靠著大樹,草不沾霜】指利用有利條件,保護自己。或說: 挨著大樹不著霜。清代《醒世姻緣傳》:“他過著‘靠大樹草 不沾霜’的日子,那曉得以外的光景?”
【第61句】:周文王拜請姜太公——找明白人
【第62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63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入伍兵】(諺)招軍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號召,就有人聞風響應。 也作“插起招軍旗,自有吃糧人”。 吃糧:當兵的吃公家的糧餉。
【第64句】:【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般看】(諺)貨物可以有高有低,分開等級;顧客卻不能分遠近薄厚。指對待顧客必須一視同仁,熱情招待。
【第65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創業 史》:“那白占魁再過二十年還是個普通社員。蝎子的尾巴, 有點毒水,也不多!”
【第66句】:【把貓說成虎】釋義:比喻夸大事實,把小的說成大的。例句:我還以為什么大事呢,這么點上不了大秤的小貨頭,不值得抬著扁擔稱斤兩,別把貓說成虎,自己嚇自己,你嚴厲批評他,如果不聽,扣發他的獎金。
【第67句】:【五服】“五服”是說古時候喪服按跟死者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種,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后來用出沒出五服表示家族關系的遠近。習慣上出了五服就不再穿孝衣。那么,“五服”一詞是怎么來的呢?五服,原是指古代喪服的五個等級,它是按照生者和死者之間親屬關系的遠近而制定的。喪服分五等,重輕有差,越親近者喪服越重,是為“重孝”。一等是斬衰。為期三年之服。這種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制成,衣旁和下邊不縫。斬就是斬布制成喪服,不縫輯。兒子、未嫁女為父母,嫡孫為祖父母,妻為夫,都用一等喪服。二等是齊衰。這種喪服用熟麻布制成,縫邊整齊。細分起來,齊衰又有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之別。孫為祖父母服喪為期年,曾孫為曾祖父母服喪為五月,玄孫為高祖父母服喪為三月。三等為大功。這種喪服用粗熟麻布制成,較齊衰所用精細。服喪九月。如妻為夫之祖父母。四等是小功。這種喪服用熟麻布制成,較大功服更為精細。服喪五月。如為伯叔祖父母,為在室祖姑等,均服小功。五等是緦麻。這種喪服用細麻布(緦)制成。服喪三月。如夫為妻的父母,妻為夫的曾祖、高祖父母等,均服緦麻。現在喪服沒有這么復雜,且各地戴孝風俗不同。尤其是城市和官辦的追悼會,改為一律戴黑紗。后來,喪服又用來直接表示親屬關系的遠近。“五服”遂由指喪服向指親屬關系轉化。“五服”之內者為親屬,五服之外者就不是親屬了,即所謂“六世親屬竭矣”(《禮記·大傳》),出了五服,不再穿孝。
【第68句】:【臨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見“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先”。
【第69句】:【 蜻蜓吃尾巴蜻】蜓有含自己尾端的習性。謂自己占自己 的便宜。清代《官場現形記》:“你讓他吃吧,橫豎蜻蜓吃尾 巴,多吃了他自己也有份的。”
【第70句】:【敢吃三斤姜,敢擋三條槍】釋義:比喻敢作敢當,什么也不怕。例句:雪梅說:“敢吃三斤姜,敢擋三條槍!既然敢跑出來,就不怕刀山火海,誰敢盤問咱,咱就理直氣壯地跟他講:我們是夫妻!”
【第71句】:【打死不離親兄弟】(諺)指同胞兄弟情深義重,縱然有時起沖突,也還是情同手足。
【第72句】:昨晚還是嘩嘩大雨,今早卻晴空萬里。媽媽看了看天,蠻有把握地說:“善晴定有惡陰。”果然,中午太陽剛扭頭,就轟雷閃電地下起滂沱大雨來。(山東·臨沂)
【第73句】:【一張嘴不能言兩宗事】(諺)舊多指說書藝人的一張嘴不能同時講兩件事情。 也作“一張口難說兩家話”。
【第74句】:小青正看的一本小說被陽陽拿去看了,小青知道后對陽陽說:“你要東西,也要敲一下梆嘛!讓我找得好苦。”(湖南·雙峰)
【第75句】:【叫化子打狗——邊走邊打】(歇)本指邊打邊脫身,轉指在走動或運動中打擊敵人。
【第76句】:不出芽的谷子——壞種
【第77句】:一日吞個星星——想頭不低
【第78句】:【 有他不多,沒他不少】謂可有可無。歇后語說:一斗芝麻 拈一顆,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成語:無足輕重。浩然《艷陽 天》:“想安生,就像韓百安那樣,一生一世窩窩囊囊,受人擺 布;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潦潦草草地過一輩子。”
【第79句】:【無娘兒,天照應】(諺)沒有親娘照料的孩子,無人疼愛,只靠老天關照。指沒娘的孩子很可憐,沒有母愛。也指沒娘的孩子過早地懂得人間的辛酸苦難。
【第80句】:【一拿一個著】(慣)比喻一猜就中。也指一出手就能逮著。
【第81句】:【打虎要力,捉猴要智】(諺)老虎兇猛,打虎須有力氣;猴子靈活,捉猴須用智謀。指處理不同性質的事情,要采取有針對性的不同策略。
【第82句】:【狗嘴里長不出象牙,雞窩里藏不住鳳凰】釋義: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不良環境中產生不出好人。例句:當時她聽胡杏講完。略一思索,就判斷道:“狗嘴里長不出象牙,雞窩里藏不住鳳凰。依我看,她是使黑心!”
【第83句】:【草字出了格,神仙認不得】(諺)胡亂潦草的字就算仙人也不認得。 指草書是書法的一體,也有規格,不能任意潦草。
【第84句】:【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面】(歇)木锨:揚場用的木制農具,形似鐵锨,長柄大頭。本指木锨大的一頭在后面,轉指更重要的人、事或更嚴重的事情還在后面。 也作老鼠拖木锨——大頭在后邊。 耗子拉木锨——大頭在后。
【第85句】:鐵樹開花——千載難逢
【第86句】:媽媽特意為我做了紅燒魚,可我又想吃清蒸的了。媽媽笑著說:“你不是神仙想成仙,成了神仙又想人間。為時已晚,就吃這吧!”(四川·榮昌)
【第87句】:【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諺)家雀:麻雀。比喻生活能力再差的人,也總會設法活下去。 也作老天爺餓不死沒眼的家雀。 老天爺餓不死瞎眼雀。
【第88句】:【常常坐首席,漸漸入祠堂】(諺)首席:宴席上的首位。祠堂:死后排列靈位的廟堂。指人年事已高,在宴席上常坐首位,就意味著死期快到了。
【第89句】:【剪彩】現在,剪彩之風大時興,小到店鋪開張,大到國家重點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鋪老板,上到國家領導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剪彩起源于20世紀的美國。美國商人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新店開張前,清晨打開店門并橫系一條布帶。這樣既可防止開張前被閑人闖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徠顧客。布條取走,宣告商店正式開張。1912年有個叫威爾新的商人在美國圣安東尼奧市的華狄密鎮開了一家大百貨公司。按照傳統風俗,清早便在門前橫系一條布帶,等待正式開張的時刻。威爾斯十歲的小女孩牽著一條狗匆匆走出店門,無意中碰斷了布條。顧客以為公司已經開張,于是蜂擁而人,爭先恐后地購買貨物,給開張之日迎來了大吉大利。后來竟在第二家百貨公司開張時,有意讓其幼女碰斷布帶,果然開張大吉。于是人們互相仿效,大為推廣。后來,布條被五彩繽紛的彩帶取而代之,人們在開張時刻用剪刀鄭重地剪斷彩帶,“剪彩”因而得名。
【第90句】:【多吃幾年咸鹽】歲數比較大一些,多些經歷。相關的:白 吃幾年米飯。劉紹棠《鷓鴣天》:“表弟,你哥哥雖然沒有你 的學問大,本領高,可是到底比你多吃幾年咸鹽;你還是聽 他的良言相勸,為人圓通一點兒,做事靈活一點兒。”
【第91句】:【只顧羊卵子,不顧羊性命】(慣)為了取得公羊的睪丸,不惜把羊殺死。形容人生活奢侈,貪婪殘忍。 也比喻為了眼前利益,不惜損害長遠利益。
【第92句】:【好話不背人】(諺)指光明正大的話,不會避著人說。 也作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好話不瞞人,瞞人無好話。
【第93句】:打蛇不死打蚯蚓——醫大欺小
【第94句】:【恨鐵不成鋼】(慣)比喻恨所期望的人不長進、不成材。 也作“恨木不成梁,恨鐵不成鋼”。
【第95句】:【被頭里做事終曉得】(諺)比喻事情再隱蔽也會暴露出來。
【第96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馬失敗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第97句】:【苦藥利病,苦口利用】見“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98句】:【此一時,彼一時】此語比喻時間、條件改變,情況也隨之改變。原作“彼一時,此一時”。形容人的境況居多。如京劇《鎖麟囊》中富豪之女薛小姐因水災流落他鄉,巧遇奶媽,奶媽到舍粥之處為她舍來一碗稀粥,她卻說粥是飯后之物,如何當飯吃。奶媽說:“此一時,彼一時,你湊合著點吃吧。” 此語源自《孟子·公孫丑下》,記述了在戰國時,孟子離開齊國到別的地方去,弟子充虞在路上問他:“以前我聽你講過‘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今天您怎么看起來有點不高興呢?”孟子回答說:“彼一時,此一時,我現在正為天下紛亂擔憂,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后人將“彼一時,此一時”顛倒過來,比喻時過境遷,情況發生了變化。
【第99句】:【萬事開頭難】開始缺乏經驗,事情難辦。言外之意:開了 頭就好辦。李準《老兵新傳》:“這還是個新事業,沒有基礎, 萬事開頭難!”
上一篇:超級經典順口溜-順口溜?經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