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空花不結(jié)實,空話不成事】(諺)空花結(jié)不出果實,空話辦不成實事。指說話必須實在,才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第2句】:【伸手三分利,不給也夠本】(諺)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沒有失去什么。也指戰(zhàn)爭中處于劣勢,奮力一爭,即使不勝,也比束手待斃強。
【第3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 釋義:比喻做事不怕?lián)?fù)責(zé)任。 例句:先鋒道:“古人說得好:手插魚籃,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guī)涱I(lǐng)家兵殺那和尚去來!”
【第4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5句】: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的心。一個丑角進(jìn)城,勝過一打醫(yī)生。
【第6句】:【好漢做事好漢當(dāng)】(諺)指好漢敢做敢為,更敢承擔(dān)責(zé)任。 也作好漢做事,一人承當(dāng)。 好漢做事,敢做敢當(dāng)。 漢子做事漢子當(dāng)。
【第7句】:【婦女能頂半邊天】(諺)指婦女的潛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能做到。
【第8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lǐng),互相競賽。它是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故事,它是怎么來的呢? 有關(guān)“八仙”的傳說很早,早在晉代就產(chǎn)生了八仙群體,可惜已無據(jù)可考。要沒有這些傳說,也不會有杜甫的《飲中八仙》,稱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詩人是酒仙。也就不會有西蜀道士張素卿所畫的“八仙圖”,圖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們都是鮮活的凡人,與八仙毫不搭界。不過,這也證明“八仙”的傳說早就存在。 經(jīng)過中唐、五代、兩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員逐漸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算固定下來?,F(xiàn)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吳元泰寫的神話小說《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他們的姓名和神通本領(lǐng)如下:鐵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還魂;漢鐘離,能點金濟眾,飛劍斬虎,本領(lǐng)全面;藍(lán)采和,居無定所,到處旅游,有些散漫習(xí)氣;張果老,倒騎驢,可以萬變,高深莫測;呂洞賓,文武兼?zhèn)?,到處點化,組織能力強;韓湘子,不避艱危,樂于助人;曹國舅,瀟灑風(fēng)流,人物俊俏,不擺架子,很受女士們青睞;何仙姑,堅持獨身,行走如飛,是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子。他們無門戶之見,也不嫉賢妒能,在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歸途當(dāng)中來到東海,借著酒力,各顯神通,漂洋過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傳奇故事。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rèn)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頭民間傳說逐漸結(jié)集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 八仙過海的故事雖是虛構(gòu),但也不是一點原型也沒有。據(jù)資料介紹,它來源于宋初建隆年間的真實故事。當(dāng)時東海中的沙門島(今山東長島縣廟島群島)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開始,這里只關(guān)押犯罪軍人。后來島上的人犯越來越多,但朝廷只發(fā)給三百人的口糧,人多糧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頭目李慶很傷腦筋,無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進(jìn)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魚腹。這天,有幾十名犯人聞知會遭毒手,他們每人抱了根木頭,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萊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風(fēng),只有八人僥幸游到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個山洞中隱藏下來。不久,這八個人被當(dāng)?shù)貪O民發(fā)現(xiàn),他們害怕暴露真實身份,隨口編了來自遠(yuǎn)洋的假話,漁民們驚異其為神人。此事傳開,有人加以附會,編成了神話故事,于是,“八仙過?!敝f不脛而走,一些漁民甚至為其祭祀。后來廟島群島顯應(yīng)官建有“八仙過海”的雕塑群像。想當(dāng)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漢,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第9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 釋義:說明人處在不良的環(huán)境中,必然受到不良的影響。 例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河邊相會時,火把大發(fā)雷霆,“不許你跟楊吉利蹬渾水?!?/p>
【第10句】:【過五關(guān),斬六將】此語比喻勇往直前,戰(zhàn)無不勝,英雄氣概無人能當(dāng)。 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關(guān)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方。關(guān)公所歷關(guān)隘五處,斬將六員。” 關(guān)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jié)義后,在一次戰(zhàn)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愛關(guān)羽的德才,欲收入帳下。關(guān)羽為了劉備二位夫人的安全,與曹操“約三事”后,暫棲曹營。后來,關(guān)羽得悉劉備兵敗后投在河北袁紹處,立即寫信辭別曹操,從河南許昌出發(fā),護(hù)送劉備的二位夫人去尋找劉備。由于關(guān)羽沒有丞相曹操的文憑,沿途守關(guān)將領(lǐng)阻截關(guān)羽。關(guān)羽英武異常,斬將奪關(guān)而過。 第一關(guān):東嶺關(guān),斬孔秀。 第二關(guān):洛陽關(guān),先斬孟坦,再斬韓福。 第三關(guān):沂水關(guān),斬卞喜。 第四關(guān):滎陽關(guān),斬王植。 第五關(guān):滑州關(guān),斬秦琪。 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成就了一世英名。
【第11句】:【事從緩來】(諺)指凡事須考慮周到,從容辦理,不能操之過急。
【第12句】:【耍花招】(慣)比喻玩弄欺詐的手段。 也作耍花樣。 耍花槍。
【第13句】:【前人種樹,后人歇涼】 釋義: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 例句:小炮彈咯略笑起來:“說你農(nóng)民意識,多想不開。莊稼熟了,終歸有人收、有人吃就行了。你操那個心千什么?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
【第14句】:【鈍刀子割肉】 釋義:比喻做事不干脆,不痛快。 例句:疲疲沓沓的工作作風(fēng),拖拖拉拉的工作效率,豈不也是用“鈍刀子割肉”。
【第15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諺)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涼時容易疲乏,在炎熱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節(jié)又容易貪睡不起。
【第16句】:【紅蘿卜蘸辣椒面,沒看出來】 釋義:紅蘿卜蘸辣椒面,顏色—樣,看不出來。比喻不能識別人或事物的好壞。 例句:他心里罵鄒威這個壞小子太可恨!紅蘿卜蘸辣椒面,沒看出來,這小子原來是熟透的藕,鬼心眼挺多。
【第17句】:【陳谷子,爛芝麻】 釋義:比喻陳舊的無用的話語或事情。 例句:可是我糊涂了,正經(jīng)說的話且不說,且說陳谷子,爛芝麻的混搗亂。
【第18句】:【羅漢請觀音——客少主人多】(歇)羅漢:佛教稱斷絕了一切嗜欲、解脫了煩惱,應(yīng)受人供奉的尊者,我國寺廟中供奉的有十六尊、十八尊、五百尊、八百尊之分。觀音:南海觀世音菩薩。指主體比客體還多。
【第19句】:【太公釣渭水——走老運】(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姜子牙八十歲時在渭河邊釣魚,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輔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運。
【第20句】:【老和尚念經(jīng)——過一天算一天】(歇)指得過且過,敷衍地過日子。
【第21句】:【靴里無襪自得知】(諺)光腳穿上靴子,別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瞞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無法瞞過良心。
【第22句】:【萬萬歲】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稱為“萬歲”,諸侯或親王稱為千歲,“萬萬歲”稱誰呢?太上皇?顯然不是?!叭f萬歲”不過是對皇上的阿諛奉承之詞。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 “萬萬歲”一詞,出現(xiàn)于唐朝。相傳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xué)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xué)士搜腸刮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則天都不滿意,甚覺掃興。這時一位慣于拍馬屁的學(xué)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聽了十分滿意,推為杰作。從此,“萬萬歲”一詞就流傳于朝野,歷朝歷代如此。
【第23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 釋義:比喻各個地方都有稱霸者把持。 例句:“這三河鎮(zhèn)舊社會是啥樣?”姚春心酸地說,“真不敢想?!薄吧接猩街?,水有水霸。三湯五虎震山河,三河災(zāi)難多。”
【第24句】:【夫妻無隔宿之仇】(諺)隔宿:隔夜。指夫妻之間即使發(fā)生沖突,也很快便會消除,彼此不會記仇。 也作夫婦之恨不隔宿。 夫妻沒有隔宿怨。
【第25句】:【甕里走了鱉——左右是他家一窩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與外人無關(guān)。
【第26句】:【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諺)漁父:也稱漁夫,以打魚為職業(yè)的人。指沒有漁夫的指引,怎能見識大海中的波濤。比喻從事某種活動,離不開知情人的指引。
【第27句】:【囫圇吞卻一個棗】(慣)比喻對某種事物或理論不理解,籠統(tǒng)接受。
【第28句】:【未出籠先別現(xiàn)爪】(諺)野獸還沒有從籠中被放出,就不要先顯示自己的利爪。比喻有利的時機未到,不要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實力。
【第29句】:【肥水不流外人田】(諺)指肥水只許澆灌自己的田地,不可外流。泛指一切利益只能方便自家,不可讓給外人。 也作肥水不落外人田。 肥水不外流。
【第30句】:【堵窟窿】(慣)比喻償還債務(wù)。
【第31句】:【剪牡丹喂牛】(慣)比喻糟蹋、浪費貴重的東西。
【第32句】:【年紀(jì)不饒人】(諺)年紀(jì):歲數(shù),特指人上了歲數(shù)。年紀(jì)大了,做事總是力不從心。指人到老年,體質(zhì)衰退,是生命的規(guī)律,對任何人者口不寬貸。 也作年齡不饒人。 年歲不饒人。
【第33句】:【爭得貓兒丟了?!浚☉T)比喻得不償失。
【第34句】:【割頭不過碗大個疤】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第35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指出了事或闖了禍。
【第36句】:【拿雞蛋往鵝卵石上碰】(慣)比喻以弱犯強,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也作拿著雞蛋打石頭。 拿雞蛋往墻壁上碰。
【第37句】:【買起馬備不起鞍】(慣)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馱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錢辦大事,卻舍不得花很少的錢辦小事。 也作買得起馬買不起鞍。 有錢買馬,沒錢置鞍。
【第38句】:【樹老心空,人老顛冬】 釋義:顛冬:方言,老年人昏庸糊涂,顛三倒四。上年紀(jì)的人糊里糊涂,說話辦事難免顛三倒四,有錯。 例句:阿侯什都忙賠笑說道:“卻波,‘樹老心空,人老顛冬’,我不會說,你會聽。我說得不對,你莫見怪!”
【第39句】:【佛多不靈,眼大無神】 釋義:佛爺多了不靈驗,眼睛太大了沒有精神。也比喻人多干事互相依靠,不盡職。 例句:這龍門山上共有十萬多尊佛像,大的幾十丈高,小的有落花生那么大。 常言說,“佛多不靈,眼大無神”,海老清和雁雁轉(zhuǎn)了半天,把這些佛像只好當(dāng)作景致看了。
【第40句】:【碾盤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盤: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盤。根子:本指根部,轉(zhuǎn)指根底、后臺、靠山等。硬: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硬、過硬(yipinjuzi.com)。比喻后臺、靠山很硬。 也指基礎(chǔ)雄厚,很有實力。
【第41句】:【麻繩熬斷鐵索鏈】(諺)麻繩雖弱,卻能把鐵索鏈熬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斷,也能完成看起來是難以辦到的事。
【第42句】:【拿狗屎往人臉上抹】(慣)比喻給人栽贓,壞人名聲。
【第43句】:【磨面先洗驢】(慣)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凈,磨面前把拉磨的驢子洗得干干凈凈。形容做事情過分講究。
【第44句】:【黃連樹下長大的】 釋義:比喻在困苦環(huán)境中長大的。 例句:咱是從黃連樹下長大,在苦頭里活出來,還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鬧革命,給咱窮人長點志氣,你們說呢?
【第45句】:【快刀斬亂麻】 釋義:問題復(fù)雜,必須采取果斷措施。 例句:她雖是個女流之輩,卻是個風(fēng)來雨就,快刀斬亂麻的人。
【第46句】:【風(fēng)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見“房上的草——哪邊刮風(fēng)哪邊倒”。
【第47句】:【疾風(fēng)知勁草】(諺)疾風(fēng):猛烈的風(fēng)。指猛烈的風(fēng)吹過,這才見出哪些草是堅實強勁的。比喻只有在十分嚴(yán)峻的考驗下,才能鑒別出真正的剛直忠貞之士。 也作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極蕩:《詩·大雅》有《板》、《蕩》二篇,諷刺周厲王時社會動亂,后借指亂世。 疾風(fēng)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第48句】:【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的飯,后來泛指偶爾吃一頓帶肉的飯菜。據(jù)說,過去民間的工商業(yè)主規(guī)定對店員、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給一次肉吃。如清代吳敬梓所寫《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記載:“平時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里吃牙祭肉?!边@種說法源自祭祀。 古人尊重祖先亡靈,對于祭祀非常重視。每逢重要節(jié)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東西,都要惦記著先給死去的親人享用。而祭祀時,肉是最常見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豬、牛),諸侯要貢獻(xiàn)少牢(羊、豬),普通民眾也要供奉豬肉,可惜數(shù)量有限。百姓們將肉放在先祖的神龕前,點上冥幣、蠟燭、香柱,供亡靈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將那一小坨肉切細(xì)“祭”自己的牙齒,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說。
【第49句】:【淺水藏不得蛟龍】(諺)蛟龍:傳說中龍的一種,能在海洋里興風(fēng)作浪。淺水中無法藏住蛟龍。比喻條件差、地方小,留不住有大才的人。 也作“淺水里面難養(yǎng)龍”。
【第50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51句】:【船到橋頭自會直】 釋義:船到了橋邊自然會放直船身過去。比喻事到臨頭,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句:“算了罷!‘船到橋頭自會直’!王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打碎了吃飯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52句】:【遮不得風(fēng),擋不得雨】(慣)比喻沒有用處,不頂事。
【第53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諺)為人正直,自有人來親近你,擁護(hù)你;道路平直,人就樂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總是人們樂見的。
【第54句】:【喝倒彩】(慣)喝:大聲喊叫。 1指對演員或運動員在表演或比賽中出現(xiàn)的失誤,故意起哄叫“好”。 2指對別人的差錯或不足大聲諷刺挖苦。 也作“喊倒好”。
【第55句】:【披的人皮,做的鬼事】 釋義:比喻外表像人,暗地里盡做壞事。 例句:“你們朝廷無道,奸貪橫行,一個個披的人皮,做的鬼事,弄得民不聊生,走投無路?!?/p>
【第56句】:【螞蚱打噴嚏,滿嘴莊稼氣】 釋義:比喻沒有文化,說話土氣。 例句:“就得是這樣,不能像高翔他們一樣,螞蚱打噴嚏,滿嘴的莊稼氣,講起話來,像數(shù)白花菜一樣。”
【第57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諺)路途遠(yuǎn),才能檢驗出馬力的強弱;日子久,才能考驗出人心的善惡。 指要真正認(rèn)識一個人,必須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觀察與考驗。 也作路遙知馬力,時久見人心。 日久知人心,路遠(yuǎn)知馬力。
【第58句】:【續(xù)弦】“續(xù)弦”是男子喪偶再娶的意思,后妻對原妻的父母稱為“續(xù)閨女”。那么為什么再娶稱為“續(xù)弦”呢? 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還用“琴瑟和諧”、“琴瑟相調(diào)”來比喻夫妻情篤、融洽。弦在琴上,如果弦斷了,就彈奏不出美妙的曲子,所以,男子喪妻稱為“斷弦”,再娶自然就是“續(xù)弦”了。 用琴瑟比喻夫妻,這大概與《詩經(jīng)》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詩句有關(guān)。“琴瑟友之”,用琴瑟打動淑女的芳心,琴瑟是婚姻的媒介,再娶當(dāng)然還是離不開琴瑟,正扣續(xù)弦之意。之所以用琴瑟來喻指夫妻和諧,因為琴與瑟兩種樂器被古人視為雅樂正聲的代表,常在古代禮儀中合奏,琴不離瑟,瑟不離琴,正喻夫妻和諧。
【第59句】:【人家偷驢他拔橛兒】(慣)橛兒:拴驢的樁子。別人偷走了驢,他去拔樁,結(jié)果被抓住。比喻別人得了好處,他去代人受過或承擔(dān)責(zé)任。 也作人家偷牛,叫他拔樁。 人家偷牛,你拔橛子。 人家偷驢,你拔橛兒。
【第60句】:【龍不離海,虎不離山】 釋義:龍不能離開大海,虎不能離開高山。比喻權(quán)貴者不能離開自己的權(quán)位或勢力范圍。 例句:帝正在猶豫,群臣皆言不可。“龍不離海,虎不離山”。陛下安怪大位,豈可遠(yuǎn)離乎?
【第61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穩(wěn)】 釋義:領(lǐng)導(dǎo)者遇事沉著,群眾才臺自安心。 例句:“以后有事兒要沉著。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臺能穩(wěn)當(dāng)。”
【第62句】:【太陽從西邊出來】見“日頭打西出來”。
【第63句】:【一日官司十日打】(諺)十日:泛指多日。只要進(jìn)了衙門打官司,就不會干干脆脆結(jié)束的。指打官司是耗時間的事。
【第64句】:【黃鶴樓上看翻船——幸災(zāi)樂禍】(歇)黃鶴樓:歷史名樓,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建長江大橋時拆除,1985年重建。指看到別人遭受災(zāi)禍不僅不同情,反而高興。
【第65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 釋義:辦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錢或受些小的損失。 例句:“難得尋下這房舍兒?!Q浴纱笫抡卟幌≠M’。”
【第66句】:【敲邊鼓】“敲邊鼓”比喻從旁協(xié)助,幫人說話。這個俗語源自打擊樂——鼓樂。 敲邊鼓,是音樂表現(xiàn)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邊,兩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鮮明的對比。為了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電閃雷鳴,也可以篤篤篤地敲得蹄輕馬疾,這才能體現(xiàn)出作品的飽滿和豐富。京劇中有二出戲特別突出擊鼓場面,一出是《擊鼓罵曹》,另一出是《抗金兵》。兩出戲都有敲鼓邊的動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幗英雄梁紅玉“擊鼓助戰(zhàn)”一場戲,演得淋漓盡致,敲鼓心和敲鼓邊結(jié)合,敲得錯落有致,節(jié)奏明快,鼓舞士氣,一鼓作氣,戰(zhàn)勝了金兵。 鼓樂以敲鼓心為主,輔以敲鼓邊,音樂感更強,效果更好。所以,用“敲邊鼓”比喻幫人說話,十分形象。
【第67句】:【知恩不報,非為人也】(諺)指只有知恩圖報,才算是有良心講道義的人。 也作“知恩不報恩,枉為世上人”。
【第68句】:【嘆氣一口,宅低三尺】(諺)哀嘆上一口氣,就會使院宅陷低三尺。 指人在生活中要充滿樂觀精神,積極向上;如果悲觀憂郁,必定走向衰落。
【第69句】:【窮媳婦知米貴】(諺)指窮家婦女最懂得儉省節(jié)約。
【第70句】:【疾風(fēng)知勁草】“疾風(fēng)知勁草”與“烈火識真金”一樣,用來形容只有經(jīng)過一番考驗才能分曉是非真假,辨別忠奸曲直,結(jié)識真正朋友。它典出劉秀。 疾風(fēng)知勁草這個典故是有關(guān)劉秀與王霸的故事。王霸是河南潁陽的地方豪強,但他一直不甘心只做個地方上的小官。適逢劉秀起兵路過潁陽,王霸就帶領(lǐng)自己的門客投奔劉秀。 劉秀起兵并不順行,他赤手空拳渡過黃河,抵達(dá)河北后遭遇到諸多不順,處境非常危險,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劉秀的幾十個門客都陸續(xù)不辭而別,只剩下王霸忠誠地為劉秀效力。劉秀感激地對他說:“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fēng)知勁草?!?一次,劉秀倉皇躲避自邯鄲追來的王郎,王霸更是舍命相伴。追兵把劉秀等人逼到滹沱河邊,眼看就要追上,劉秀的偵察兵報告說河水太深,沒有船無法渡河。這時王霸為穩(wěn)定軍心,就扯了個謊,告訴大家河結(jié)冰了可以踏冰過河。等劉秀人馬到了河邊,河果然結(jié)了冰,更為神奇的是等他們過了河,冰立刻就化了,擋住了追兵。此乃與“泥馬渡康王”一樣神奇。真龍自有天助。 自此,“疾風(fēng)知勁草”廣為流傳,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過:“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p>
【第71句】:【嬰兒眼里有天堂】(諺)天堂:最理想的美好境界。在嬰兒的眼里,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指天真無邪的小生命,不知人世間會有邪惡。
【第72句】:【老虎口里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慣)比喻冒險做事或與強悍的人爭奪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奪肉吃”。
【第73句】:【驕傲來自淺薄,狂妄來自無知】(諺)淺薄:缺乏學(xué)識或修養(yǎng)。驕傲自滿是由淺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無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驕傲、狂妄的習(xí)性,必須不斷地增長見識,加強修養(yǎng)。
【第74句】:【行得端,走得正】 釋義:行為光明正大(yipinjuzi.com)。 例句:“咱行得端,走得正,眾人有眼哩!仇人不仇人小事,要叫我維持,向日本人低頭,我是堅決不干!”
【第75句】:【有雞子叫天明,沒有雞子叫天也要明】(諺)天明不靠雄雞報曉。比喻離開了某個人,事情照樣進(jìn)行。
【第76句】:【山里說話有鳥聽,屋里說話有鼠聽】(諺)在山里說話,緊防鳥兒聽去;在屋里說話,緊防老鼠聽去。 指人們說話,尤其是秘密的話,要緊防有人竊聽。
【第77句】:【不怕慢,就怕站】(諺)指做事慢一點不要緊,就怕中途停頓。
【第78句】:【樹挪死,人挪活】見“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
【第79句】:【千里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歇)長棚:舊時送人上路時為設(shè)宴餞行而搭建的棚子;富貴人家辦婚喪等事,也常搭設(shè)很長的棚子,宴請賓客。本指筵席總有完了的時候;轉(zhuǎn)喻人有聚就有散,不可能永遠(yuǎn)聚在一起。 也作千里長篷——也沒個不散的筵席。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第80句】:【道路難行錢作馬,城池不克酒為兵】(諺)辦事遇阻,多使點錢就買通了;城池攻不下,用酒色收買腐蝕就攻下了。舊指用金錢行賄的手段,啥事都可辦成。
【第81句】:【韭菜包點心——好長餡】(歇)整根韭菜做點心餡,餡太長了。 餡:諧“限”。指限定的范圍很大。
【第82句】:【麥?zhǔn)瞻耸龍鲇辍浚ㄖV)八十三:農(nóng)歷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八月有場好雨,保證種好;十月有場好雨,麥根扎牢;三月有場好雨,顆粒飽滿。指農(nóng)歷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場好雨,就能保證麥子豐收。
【第83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諺)人遇到歡樂喜慶的事,精神就格外興奮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奮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運至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第84句】:【樹不打權(quán)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諺)樹不剪修權(quán)枝,就會長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強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對成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85句】:【觀人必于其微】(諺)指看人好壞或水準(zhǔn)高低等要著眼于小處。
【第86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 釋義:形容別人說話,無法插嘴。 例句:我的口又訥,從不和人吵架,人家談?wù)搨€什么現(xiàn)今政策呀,張某長、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這樣也就沒人煩氣我。
【第87句】:【把別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慣)比喻把別人的事攬到自己身上,替別人吃苦頭。 也作“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口哭”。
【第88句】:【笑臟笑拙不笑補,笑讒笑懶不笑苦】 釋義:只恥笑臟、拙、饞、懶之人,不恥笑窮苦之人。 例句:“笑臟笑拙不笑補,笑饞笑懶不笑苦。窮苦人要飯不見笑?!?/p>
【第89句】:【氣可鼓不可泄】 釋義:只可鼓勵,不可泄氣。 例句:濮陽蓀揚起眉毛,拔高嗓門說:“氣可鼓不可泄!智珠呀,實跟你說吧,只要明兒個晚上他們到了‘萃華樓’,你就看我的吧……”
【第90句】:【福倒】春節(jié)貼“?!弊謺r,許多人喜歡把福字倒著貼,借用“福倒”的諧音—~“福到”。那么,倒貼福字是怎么來的呢?有兩個傳說。 一說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弊郑瑳]有福字的人家則以暗通元軍統(tǒng)統(tǒng)殺掉。夫人馬皇后知道后決心救下這些無辜的百姓,心生一計,于是傳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門上貼上福字。誰料有戶人家又著急天又黑,慌亂中竟把“?!弊纸o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有一家競把“福”字給貼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這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勸道:“這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給貼倒了,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氣是您這位明君給帶來的,您應(yīng)該高興才是??!”朱元璋一聽轉(zhuǎn)怒為喜,傳令放人。一場塌天大禍被馬皇后巧妙化解。人們從此便將“?!弊值官N。 另一說源于清朝。那年春節(jié)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將“?!弊仲N到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便將大門上的“?!弊纸o貼倒了。 恭親王福晉(夫人)知道后大發(fā)雷霆,揚言要狠狠懲治那個家奴。大管家擔(dān)心這事要連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晉面前說道:“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賀喜了!”福晉聽了轉(zhuǎn)怒為喜,厚賞了大管家和那個家奴。這件事從恭王府傳揚出去,北京城里紛紛仿效,后來,倒貼“福”字成了全國的風(fēng)俗。
【第91句】:【打悶葫蘆】(慣)悶葫蘆:也叫“悶葫蘆罐兒”,即撲滿,存錢用的瓦罐兒,上面留有細(xì)長的孔,錢幣放入之后,要打破瓦罐兒才能取出,比喻難以猜透的話或事情。指猜測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
【第92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舉止無措、沒有辦法的尷尬狀。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組合。 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詞的使用效果。某醫(yī)院為一孕婦多次進(jìn)行產(chǎn)前檢,確定是雙胞胎,且狀況良好,結(jié)果生下來是連體嬰兒,醫(yī)生頓時傻了眼。“傻眼”一詞用得實在絕妙,把當(dāng)時的情況唯妙唯肖地描述出來了,換任何一個詞都達(dá)不到這樣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傳神,是把常用來形容糊里糊涂、呆頭呆腦的“傻”字,拿來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潑好動的心靈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頓時讓人領(lǐng)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讓人無法捉摸驚詫莫名。
【第93句】:【顯露頭角】見“露頭角”。
【第94句】:【熱練三伏,冷練三九】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95句】:【樹高招風(fēng)】 釋義:比喻目標(biāo)大了易招致別人的嫉妒反對。 例句:問日:“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日:“潭深魚聚?!蔽蛉眨骸耙姾笕绾??”師日:“樹高招風(fēng)?!?/p>
【第96句】:【看見墳堆兒就磕頭】(慣)比喻不了解情況,對人盲目恭敬。
【第97句】:【鳥為食死,人為財亡】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第98句】:【出門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頂頭風(fēng)】 釋義:比喻做事遇到困難,不順利。 例句:他剛一出門,正好遇到日本鬼子進(jìn)村,還沒來得及閃開,就被抓住了。 真是出門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頂頭風(fēng)。
【第99句】:【柴無一根,米無一?!浚☉T)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上一篇: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順口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