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既到靈山,豈可不朝我佛】(諺)靈山:靈鷲山,在印度,傳為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處。指到了靈山,自然就要朝拜佛祖。借指到了某地方,就要拜見這地方的主人。
【第2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 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 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3句】:【破天荒】“破天荒”有開天辟地頭一回的意思,意為打破常規,首先出現的事物。 源出五代王定?!短妻浴泛退纬瘜O光憲《北夢瑣言》等文獻。據記載,唐代的荊州南部地區(今湖北),雖然文人書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選送)舉人進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稱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沒有一個考中。意同現在某中學高考無人考上戲稱“剃光興”一樣。唐宣宗大中四年,終于有一個名叫劉蛻的舉人考中了進士,這才破了“天荒”。 當時魏國公崔鉉鎮守荊南,他感謝劉蛻為荊南爭了光,贈給劉蛻“破天荒”錢70萬以示資助。劉蛻從不輕易接收別人饋贈,遂謝絕了崔鉉的好意,并回信感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日天荒?!贝笠馐钦f,五十年來是人們荒廢學業造成荊南地區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荊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稱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對“破天荒”之說有意見,不能接受。 由于劉蛻脫穎而出的“破天荒”壯舉,使人們改變了對荊南地區的偏見,而“破天荒”也成為一個典故流傳下來。
【第4句】:【禮拜】現在,人們將星期幾習慣上也稱禮拜幾,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同基督教有關。 公元一世紀,基督教受到巴比倫人的影響,按照巴比倫人的七曜記日法,采取七日星期制。據說,耶穌死后第三天復活,正在星期日這一天。故此,星期日成為基督教的“安息日”,這天要休息。他們又稱這一天為“主日”,也叫做“禮拜日”,在這天,教徒們都到教堂做禮拜,向耶穌行禮、誦經。 隨著基督教的傳人,我國信眾逐漸多起來,禮拜天他們要去做禮拜,要遵守“安息日”的規定,這一天要休息。轉而,在平民中也開始禮拜日休息。 逐漸把星期和禮拜統一起來了,形成兩種稱呼并存。
【第5句】:【老母雞不吃白大米——喂啥】(歇)喂:諧“為”。詢問某事的原因或目的。
【第6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慣)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打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關中、漢中間的交通要道。《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采納張良、韓信的計策,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時,表面上派人修復棧道,暗中卻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裝做某事來迷惑對方,實際上另有所圖。
【第7句】:【敲門磚,不值錢】 釋義:用來敲門的磚頭,門敲開,磚便丟棄了。比喻借以謀求名利的工具,目的達到后就沒有價值了。 例句:他知道,到胡老大那里去,求他給說情,那只是敲門磚,不值錢。而以后到高大干那里取批條,才是目的。
【第8句】:【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諺)晚娘:繼母。日頭:太陽。云里的日頭,看起來不紅,但暴曬力很強;晚娘的拳頭,看起來不重,但打起來很毒。指舊時繼母對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
【第9句】:【黃鼠狼養個老鼠兒子——一代不如一代】(歇)老鼠體形比黃鼠狼小。指一代比一代差。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第10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諺)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濃。酒喝三:酒喝過三杯后,精神興奮。 指二道茶方釅,三杯酒提神。
【第11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慣)形容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12句】:【抓住旋風就是鬼】(慣)旋風:呈螺旋狀運動的疾風。比喻認假為真,搞錯了對象。
【第13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閻羅王:也稱閻王、閻羅,佛教指掌管地獄的神。比喻貪婪之人,絕不會放走到手的錢財。
【第14句】:【好處安身,苦處用錢】(諺)在稱心如意的地方就安身受用,在遇到困厄的時候就使錢溝通。指到什么境況,就作什么打算。
【第15句】:【堂上一呼,階下百諾】(慣)諾:答應。廳堂之上主人一聲喊,臺階下眾多的侍從一齊答應。形容權勢極盛,從者甚多。 也作“廳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16句】:【有男不娶老生囡】(諺)老生囡:父母年老時生下的女兒;老生女兒容易被溺愛、嬌慣,養成任性、懶惰等不良習性。指有兒子的話,不可讓他娶老生女兒。
【第17句】:【冬不可以廢葛,夏不可以廢裘】(諺)葛:葛麻,夏季衣料。裘(qiu):冬季皮毛衣裳。指冬季雖然不穿葛麻衣服,但不可丟棄它;夏季雖然不穿皮毛衣裳,但也要把它保管好。泛指凡事要有長遠打算,不可眼光短淺。
【第18句】:【賣石灰見不得賣面的】(諺)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比喻同行之間往往會互相嫉妒。 也作“賣白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
【第19句】:【民以食為天】(諺)老百姓把糧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指糧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類社會物質生活的重中之重。
【第20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慣)米粒糠皮原本是一體的,經碾壓而分離開來。比喻關系破裂,互不來往。
【第21句】:【少叫一聲哥,多爬十里坡】(諺)指出門上路不以禮待人,就得多跑許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態度粗野,就得不到人們的幫助和照應。
【第22句】:【打補丁】(慣)比喻彌補工作中的不足或疏漏之處。
【第23句】:【捧臭腳】“捧臭腳”與溜須拍馬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阿諛媚上之舉。 “捧臭腳”是怎么回事呢? 北宋時,大太監李憲受到皇上寵愛,當上了永興路副都總管,聲勢顯赫。 其部將彭孫,原是綠林出身,想以李憲為靠山,于是私下來到李憲的府邸。 正巧,趕上了李憲要洗腳,彭孫抓住機會,來了個毛遂自薦,請求幫李憲洗。 李憲樂了,省得自己動手洗腳,也沒做什么客氣的表示。豈料,鞋襪一脫,一股臭氣撲面而來。彭孫顯示了真功夫,捧著李憲的腳,聳著鼻子,嘴里卻高呼:“太尉腳何香也!”李憲反應也快,就勢抬腳丫踹摩著彭孫的腦袋說:“奴諂我,不太甚乎!” 這件事傳到蘇東坡那里,把它記進了《東坡志林》和《仇池筆記》里。 蘇東坡是何等人也,他的文章不愁沒人看,這令人作嘔的“捧臭腳”的丑事,就流傳了下來。 在民間,“捧臭腳”還不算最丑,還有比“捧臭腳”更惡心的比喻,叫“舔屁股”??梢?,人們對阿諛奉承、拍馬溜須之人是多么的厭惡和鄙視。
【第24句】:【一個鍋里掄馬勺】(慣)馬勺:盛粥飯用的木制大勺。吃一個鍋里的飯。比喻在一起生活、工作。 也作一個鍋里攪馬勺。 一個鍋里攪稠稀。稠:代指飯。?。捍钢?。 一個鍋里掄勺子。
【第25句】:【時來逢好友,運去遇佳人】(諺)佳人:美貌女子。好運來時會遇到好友,霉運來時會遇到美女。指艷遇給男子帶來的往往是不幸。
【第26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指縱然擁有萬貫家財,也不如有個能頂門立戶的硬漢子。
【第27句】:【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對立的另一方。 這一俗語源自《三國演義》。有兩處描寫。 一處是關羽與劉備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準皇嫂),不得已與曹操約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劉備下落后允其團聚),暫棲曹營。曹操對關羽禮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祿企圖感化關羽。但關羽不為所動,日夜思念劉備,當得知劉備下落后,掛印封金,不辭而別(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見),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二處是徐庶進曹營一計不獻。徐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為劉備服務。曹操慕其才,屢招不致,遂用其母為質。徐庶是孝子,為保其母性命,無奈,只得投奔曹操。與劉備分別時,徐庶對劉備說:“請主公放心,庶不為曹獻一計?!惫唬讲軤I后終不獻一計。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趙云為救皇嫂(準皇嫂)與后主劉禪,孤身一人,七進七出曹營,身陷險境。徐庶怕趙云有失,遂終向曹操“獻一計”,對曹日:“丞相愛將,何不保住趙云性命,為閣下用?!辈芩煜铝睿骸爸灰钰w云,不要死子龍”。保全了趙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長坂坡”的好戲。
【第28句】:【夫妻無隔宿之仇】(諺)隔宿:隔夜。指夫妻之間即使發生沖突,也很快便會消除,彼此不會記仇。 也作夫婦之恨不隔宿。 夫妻沒有隔宿怨。
【第29句】:【出得龍潭,又入虎穴】(慣)比喻剛逃出一個險境,又陷入另一個險境。 也作“逃出龍潭,又入虎穴”。
【第30句】:【揭底就怕老鄉親】 釋義:就怕知道底細的老鄉親揭老底兒。 例句:“你說你沒有現大洋?有句俗話:‘揭底就怕老鄉親。’茅公島的人,哪一個不知道你仇國礎向來不存鈔票,專存現大洋和金條?”
【第31句】:【河水不犯井水】 釋義:犯:侵犯,干擾。比喻互不相干。 例句:我從中作保,今天你倆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擾,各奔東西不行?
【第32句】:【作筏子】見“扎筏子”。
【第33句】:【光棍點到為算】(諺)對精明人說話,不必細說,意思點到即可。指精明人心有靈犀,一點就明。 也作“光棍一點就透,傻子棒打不回”。
【第34句】:【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見“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
【第35句】:【絆住腳】(慣)比喻被人或事所糾纏,行動受阻,不自由。 也作“絆住腿”。
【第36句】:【三代不讀書會變?!浚ㄖV)連著三輩人不讀書,后人就會變得像牛一樣蠢笨。指讀書不但開發自身智慧,對后代的遺傳也十分重要。
【第37句】:【沒本錢買賣——賺起賠不起】(歇)比喻事情不能失敗,只有努力取得成功。
【第38句】:【幫狗吃食】 釋義: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 例句:那些幫狗吃食的“小兄弟”也不搭話,呼啦一下子撲上去。
【第39句】:【無家鬼送不了家人】見“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第40句】:【大佛三百五,各有成佛路】(諺)三百五:泛指多。比喻人在修行或事業的進取方面,各有各的門路,各有各的辦法。
【第41句】:【落圈套】 釋義:指中了對方預先安排好的計謀。 例句:罷了罷了!我落在這畜生圈套里了。
【第42句】:【在蜜罐里長大】(慣)比喻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
【第43句】:【船無水不行,事無錢不成】(諺)就像船離了水不能劃行一樣,做事離了錢財就辦不成。指錢財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第44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慣)形容花費了極大的力氣。
【第45句】:【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 釋義:比喻未能徹底挽救出來。 例句:馮登龍氣昂昂地說:“我說的是真正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并不是把國家的權柄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p>
【第46句】:人有志,竹有節.
【第47句】:【在人家手心攥著】(慣)比喻被人控制。
【第48句】:【真窮好過,假富難當】(諺)指真正的窮日子還容易度過,咬緊牙關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卻很難做到,因為富家的高檔次生活離開錢財是無法安排的。
【第49句】:【拉偏架】(慣)指勸架或解決鬧矛盾時偏袒一方。
【第50句】:【杜撰】沒有根據地胡編亂造,稱為“杜撰”。它的來源與姓杜的有關,哪個杜,說法不一,“杜默”、“杜牧”說較多。 杜默說?!兑翱蛥苍挕访鞔_指出:“杜默作詩多不合律,因此言律不合格者稱為杜撰。”杜默,宋代人,喜歡寫詩,但多不合韻律,許多都是他任意編造的。有一次朋友問他作詩方法的根據何在,他竟大言不慚地說:“杜撰。” 意即這些方法都是我杜默編造出來的。后人就把沒有任何根據的胡編亂造叫做“杜撰”了。 杜牧說。杜牧可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人稱“小杜”(杜甫在前,稱老杜),律詩和絕句成就最高,“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風華流美之致,氣勢豪宕而又情韻纏綿。(繆鉞語)”但杜牧用典甚多,不少用典與典故不合?!峨[居詩話》評道:“杜牧好用故事,有時候為趁韻而不惜撰造不符合事實的故事。”遂稱“杜撰”。 倆“杜”相比較,源于杜默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老杜、小杜”都是作詩的高手。
【第51句】:【丟去東洋大?!浚☉T)東西扔到大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喻東西白扔了,再也回不來。也比喻徹底忘掉。 也作丟到東洋大海。 拋在東洋大海里。
【第52句】:【非宅是卜,唯鄰是卜】(諺)卜:占卜,選擇。確定住宅,不是看宅院如何,只是看左右鄰居如何。指選擇宅院,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好鄰居。
【第53句】:【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諺)黃連:常用中藥,味苦。人參:滋補品。黃連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們也不認為它有功;人參滋補而貴重,即使吃死人,人們也不相信它是兇手。指人們往往不能真正認識事物真相,甚至認不準功過是非。
【第54句】:【靶場上的人頭——干等著挨打】(歇)指被動地等待挨對方整治。
【第55句】:【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諺)朝山:到山上去朝拜神仙。指朝山的人,目的不一定都是去敬神。泛指同做一件事的人,目的并不都相同。
【第56句】:【砧板上的肉——隨人砍,隨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擺布。
【第57句】:【水仙不開花——裝蒜】(歇)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似蒜頭,葉子形狀與顏色像蒜葉。本指裝成蒜的樣子,轉指人故意裝糊涂或裝模作樣。含譏諷或責罵意味。
【第58句】:【老皇歷】“老皇歷”比喻陳舊過時的規矩。那么,“皇歷”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個演變的過程。 我國自古重視歷法。西漢以前,我國使用六種古歷法,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傳說黃帝歷最為古老。唐朝詩人盧照鄰《中和東·歌登封章》:“炎圖喪寶,黃歷開璇。”黃歷就是黃帝歷的簡稱,所以人們習慣稱歷書為黃歷。 另外,“黃歷”也叫“皇歷”。因“皇歷”的封面多用黃色紙張,故也被稱為“黃歷”。歷朝歷代都有歷法,不過都是以黃歷為基礎。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編制了我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歷書《宣明歷》,并宣布今后歷書必須由皇帝親自審定,官方印刷。從此,歷書就被稱作“皇歷”了。 “皇歷”里面記載的歷法,一般是以年為限,第二年就應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歷”來查看今年的歷法,那一定是錯誤的。因此,過時的“老皇歷”是使用不得的。不能與時俱進,堅持舊觀念,拿老規矩辦事,往往容易出錯,就被人們譏笑為“老皇歷”。
【第59句】:【死板】“死板”指一個人做事不靈活,不知變通。它源于古代鑄錢技術。 錢糧臺是古代官府鑄造錢幣的地方,那時的錢都是銅水、銀水倒進一個一個的模子鑄造出來的。而這種造錢的模子,每板都是六十四枚。這種鑄錢技術始于宋代,清代翟灝的《通俗編》里面講到宋代規定鑄錢的時候,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這說明定制“板板六十四”的模子始于宋代。為防止盜版貪污錢,規定“板板六卜四”不得變更。而最早解釋這一俗語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諺·數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這是“死板”一詞的直接來源。
【第60句】:【一人難調眾人口】(諺)指眾人的口味各自不同,同一鍋飯菜很難讓大家都滿意。也借指一人做事,無法使得人人都沒意見。
【第61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 釋義:比喻身強力壯,勇猛無敵。 例句:羅英道:“這就怪了。我好端端的,無災無病,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第62句】:【吉人自有天相】(諺)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幫助。舊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難自有老天佑護。
【第63句】:【深山藏虎豹,曠野隱麒麟】 釋義:說明荒僻之地隱藏著出眾的人。 例句:鄭懷連躥帶蹦,汗都下來啦,也打不著小將。牛皋想:這真是深山藏虎豹,曠野隱麒麟。
【第64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釋義:寧肯為正義去死,也不肯茍且偷生。 例句:“歹徒!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崩项^子搖頭晃腦,口沫橫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無恥茍活,生不如死。”
【第65句】:【蜜月】新婚是幸福的,人們把新婚用甜蜜來形容,稱為“蜜月”,極為貼切。那么,它與蜜有關系嗎? 公元6世紀時的愛爾蘭有個叫克爾特郡的部落,部落首領有個女兒名叫愛麗絲。愛麗絲天生麗質,既美麗又大方,王公貴族的公子們紛紛向她求婚。 愛麗絲愛吃蜜糖,那些向她求婚的王公貴族就紛紛挑選上等的蜂蜜送給她。 后來,愛麗絲愛上了一位年輕英俊、溫柔且英勇的王子。于是,她叫人把那些送來的蜂蜜釀成了香甜可口蜜酒,等到結婚那天用來款待所有的來賓。 但蜜酒多得婚宴上都沒喝完,這對幸福的夫妻又喝了一個月才把它喝完。新婚佳期,王子和公主喝著香甜的蜜酒,幸福極了。因此,他們將新婚的第一個月稱為“蜜月”。后來,人們便用這個詞來表示結婚之后,夫妻共同度過的第一個月。
【第66句】:【老鴉啄柿子——揀著熟的開口】(歇)熟:本指成熟,轉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第67句】:【東家不知西家苦,南家不知北家難】(諺)西家的苦處,東家不知;北家的難處,南家不知。指家家都有說不出的苦處和難處,只是別家不知道罷了。 也作“東家不知西家,一家不知一家”。
【第68句】:【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諺)能給別人提供方便的,自己也會得到方便。指幫人和自幫是互為因果的事,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也作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與人方便,方便自己。
【第69句】:【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般看】(諺)貨物可以有高有低,分開等級;顧客卻不能分遠近薄厚。指對待顧客必須一視同仁,熱情招待。
【第70句】:【冰糖葫蘆】“冰糖葫蘆”酸甜可口,大人孩子都愛吃。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南宋紹熙年間,光宗皇帝的愛妃黃貴妃患病,不思飲食,日漸憔悴,太醫也束手無策?;噬峡丛谘劾铮痹谛睦?,于是張榜招醫。很快就有一江湖郎中應招進宮。診視之后說,只要用山楂球與紅糖一起煎熬,每次飯前吃五到十枚,半月后即可痊愈。黃貴妃如法服用之后,果然恢復食欲。后來,這種酸脆香甜的山楂傳人民間,便成了今天流行的冰糖葫蘆。
【第71句】:【鋸倒樹兒捉老鸛】(慣)比喻死板教條,不靈活,不知變通。
【第72句】:【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73句】:【錢有眼,谷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諺)錢財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隨意游動,不會固定在一處。指錢谷是流通的,在人們中間轉來轉去,不斷交換。
【第74句】:【卸擔子】(慣)比喻解除所承擔的責任。
【第75句】:【肚痛埋怨灶司】(慣)灶司:灶王爺。比喻自己沒本領做事情,卻埋怨他人。
【第76句】:【頭頂上長瘡,腳底下流膿——壞透了】(歇)壞:本指身體情況惡劣,轉指人的思想品質惡劣。透:本指穿透,轉指透頂。指人壞到了極點。含責罵意。 也作頭頂長瘡,腳跟流膿——壞透啦。 頭上長瘡,腳心底流膿——壞透了。
【第77句】:【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歇)兩頭:本指駱駝的頭和尾,轉指雙方、兩方面。著落:本指落在地上,轉指落實。指兩頭都落空,或兩方面都不落實。
【第78句】:【肉不爛,再加炭】(諺)肉沒煮爛,是火力不足,火候不到,還得再加炭火,繼續去煮。比喻事情沒做成,是功夫沒到;繼續下功夫,總會成功的。
【第79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意為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是非曲直,什么也不管不顧的蠻干行為。它源自戰國蘇秦。 戰國時期,蘇秦主張合縱抗秦,張儀主張連橫事秦。一次,蘇秦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見了齊宣王,對他進行游說抗秦。齊宣王猶豫不決,說齊國的兵力不足。蘇秦說,都城臨淄有七萬戶,我私自計算了一下,每戶按三個男子服役,這就是三七二十一萬兵,抗秦的兵源,用不著再往別處征兵,僅臨淄一城便綽綽有余了。蘇秦確實是個游說家,后來竟掛六國相印,聯合抗秦。蘇秦的這個算法,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全城不能達到每戶都出三個男子當兵,有的人家只有女孩沒有男孩。即使有男子,也不一定都能從軍,因為還有老、幼、病殘在內。所以蘇秦的計算是即興蒙一下齊宣王,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叫忽悠人,達到說服對方,鼓舞對方,使對方不再悲觀失望,看到光明的前途,達到出兵抗秦的目的。 后來,人們把蘇秦的話概括為“不管三七二十一”,作為譏諷的貶義詞來相傳,并且在含義上有所擴展,形成了一味蠻干、愣頭青的同義語。
【第80句】:【不嗚則已,一鳴驚人】 釋義:比喻—舉成名。 例句:說來也是時來運轉,一次靈機一動,寫了篇《智劫生辰綱親歷記》,……此文被一家刊物作為壓卷之作刊發,引起轟動。于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肖讓步入文壇,還被延聘為外地一家雜志的顧問。
【第81句】:【新郎、新娘】在婚禮上,一對新人叫“新郎、新娘”,這個美麗的稱呼源自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有三個非常聰明而心腸又極好的皮匠,他們遇到一位家境貧寒但有才學的小伙子,名叫新郎。皮匠們想試試新郎的才學。一個說,請你給做一個太陽大的饃;一個說,請你裝像海洋大的一缸油;一個說,請你織像路一樣長的一匹布。聰明的新郎不慌不忙地說:“請把太陽摘下來,我好比著做饃;請把海水稱一下看看有多少斤,我好裝油;請把路的尺碼量出來,我好量布?!苯Y果,三個皮匠非但沒有難倒新郎,反倒給新郎難住了。輪到新郎向皮匠提問了,新郎說,我只想要“六證”?!傲C”是什么,三個皮匠誰也不知道,就走鄉串戶訪向了許多人,還是沒搞明白。一天,他們遇到了一位在溪旁洗衣服的妙齡少女,忍不住問道:“請問姑娘叫什么名字,能幫個忙嗎?” 少女笑道:“我叫新娘,有事就說吧!”聽說要找“六證”,姑娘就從家里取來一個升、一把剪、一把尺、一面鏡、一桿秤、一算盤,說:“要知道糧有多少,以升為證;衣服裁得好壞,以剪刀為證;布有多少,以尺為證;容貌如何,以鏡為證;東西的重量,以秤為證;賬目是否清,以算盤為證。這就是‘六證’?!逼そ痴业搅恕傲C”,新郎知道天底下還有更聰明的人,非常傾慕新娘的才學,就請皮匠做媒說親。新娘也很愿意,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在三天之內蓋一幢“不用門來不用窗,無柱無瓦又無梁。上上下下不沾木,天生地長石頭墻”的結實房子,想難為新郎一下。結果,聰明的新郎就上山找了一處“洞外百花飄香,洞內冬暖夏涼,方向坐北朝南,氣候避風朝陽”的巖洞作新房。新娘很滿意,他們成了一對幸福的伉儷。于是,人們就把新婚夫婦稱作新郎、新娘,把結婚用房稱為洞房。
【第82句】:【濕手捏了干面粉——黏纏極了】(歇)本指干面粉黏附在濕手上,去不掉;轉以形容非常麻煩,纏人極了
【第83句】:【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見“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84句】:【八十歲學吹鼓手】(慣)吹鼓手:舊式婚喪禮儀中吹奏樂器的人。 指年紀大了還去學某種技藝。
【第85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釋義:山區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策。 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說不準到什么時候,交個好運,發筆洋財?!?/p>
【第86句】:【天上掉餡餅】(慣)比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或好處。也比喻不可能實現的好事。
【第87句】:【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釋義:拔:超出,高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品德才能出眾。 例句:不為習俗所移,不為貧窮所詘,其乎其類,拔乎其萃。
【第88句】:【磨刀不誤砍柴工】(諺)把砍柴的刀磨快,雖然費了些工夫,但砍柴就省時省力。指凡事作好準備,就會事半功倍。 也作“磨鐮不誤打柴工”。
【第89句】:【搗叉子】(慣)指故意挑毛病。
【第90句】:【一風吹】(慣)比喻一下子全部否定掉,全都不算數。
【第91句】:【金盆雖破值錢寶,分量不曾減分毫】(諺)指金鑄的盆子縱然打破,也仍是值錢的寶,因為黃金的分量一點兒也沒減少。常比喻品行高尚的人雖然一時失勢,但無損于他的聲望。
【第92句】:【飽病難醫】(諺)指飽食積成的病最難治療。也指人在富貴中養成的嬌惰習性最難改變。
【第93句】:【帶箭野豬猛于虎】(諺)指帶箭受傷的野豬,比老虎還要兇猛。比喻受到打擊或被逼到走投無路的人,會表現得非常兇狠頑強。
【第94句】:【初生牛犢不怕虎】 釋義:比喻年輕人敢作敢為,無所畏懼。也比喻人缺少經驗,不知危險,做事魯莽?!芭隆庇肿鳌拔贰薄ⅰ皯帧薄?例句:他說:“看來,史文遠把生產K霉素看得過分容易了,這倒是可能的。這個年輕人還是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第95句】:【中看不中吃】(慣)比喻外表好看,卻沒有用處或沒有本事。
【第96句】:【兔兒踹壞了娑婆樹——月不好了】(歇)兔兒:傳說中月宮里的玉兔。娑婆樹:傳說中月宮里的桂樹。月:諧“越”。指事情越來越糟了。
【第97句】:【膝蓋上掛掌——離蹄差遠】(歇)掛掌:在馬、驢、騾子的蹄子下釘上蹄釘,使其耐磨。蹄:諧“題”。 指所說的離話題或目標相差很遠。
【第98句】:【春光一刻值干金】 釋義:形容春天時光極寶貴。 例句:時候不早了,春光一刻值干金,別耽誤時間了,你是領頭的,你提個名,大家同意就行了。
【第99句】:【一醉能消萬古愁】(諺)只要喝醉了酒,就能把心頭所有的愁煩事都消解掉。指酒有暫時排憂解愁的功能。 也作一盞能消萬種愁。 一醉解干愁。 一杯熱酒解干愁。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金典文案大全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