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爬高梯摘月亮——空想】(歇)空:本指在空中,轉指不切實際、沒有結果。指脫離實際的想象。
【第2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下功夫,再難的事情也能 做成。或說:鐵打房梁磨繡針/鐵杵磨成繡花針。臺灣電視 劇《含羞草》:“沒關系,我這人有耐力,有道是有志者事竟 成,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
【第3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諺)要殺人,就要見到血,證明人已被殺死;要救人,就要救到底,使他完全擺脫困境。指做事必須徹底。 也作殺人殺個死,救人救個活。 殺人殺死,救人救活。
【第4句】:【挖窟窿打洞】(慣)比喻到處鉆營。
【第5句】:【硬碰硬】(慣)1指以強硬的手段對付強硬手段。2指以強制的方法進行。
【第6句】:【版版六十四】(慣)版:指宋代鑄錢用的銅模。每版鑄錢六十四枚。 版也寫作“板”。形容人辦事嚴格認真,沒有通融的余地。
【第7句】:小弟生病了,不想吃飯。奶奶勸他:“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人是旱地飯是水,人是爐子飯是煤;無水旱地渴,無煤爐子餓。人不吃飯怎么活呢?”(河南·南陽)
【第8句】:爸爸讓哥哥去噴農藥,哥哥說:“我不會。”爸爸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當師傅了。”(河南·內鄉)
【第9句】:蟹子過河——隨大流
【第10句】:【門前結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釋義:人一旦有了權勢,不是親戚的人也來認親戚。倒句:俗話說的:“門前結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武大郎有了這樣一個好兄弟,鄰舍聽見了,自然都趕來問長問短。
【第11句】:【既捅馬蜂窩,就不怕挨蜂蜇】釋義:比喻既敢碰硬,就無所畏懼。例句:李堅決心很大:“既捅馬蜂窩,就不怕挨蜂蜇。當年包公敢鍘駙馬陳世美,我們還怕這些地頭蛇!”
【第12句】:【氣死人,不償命】(慣)指說話、做事太讓人生氣。也指故意氣對方,幸災樂禍。 也作“氣死活人不償命”。
【第13句】:【大不欺小,壯不欺老】(諺)欺:欺侮。指人們應該敬老愛幼,不能以強凌弱。
【第14句】:一天放學,我在家里寫作業時,聽見外面有人吵架。我和奶奶出去一看,李阿姨家沒水了,去王阿姨家擔水,王阿姨不讓擔,她們就吵起來。奶奶就嘮叨起來了:“磨是千家問,用水不用問。這事不值得吵。”(河南·沁陽)
【第15句】:【老將至而耄及之】(諺)耄:昏聵,糊涂。指人上了年紀,年老糊涂隨著來了。
【第16句】:米篩子擋太陽——難遮蓋
【第17句】:【刀山敢上,火海敢闖】釋義:形容非常勇敢。例句:“如果這樣魁梧的小伙子,能碰上一個好樣的帶頭人,準能造就成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英雄好漢……”
【第18句】:一個船上的難友——同舟共濟
【第19句】:口袋里抓兔子——穩拿
【第20句】:騎驢找驢——蠢人蠢事;昏頭昏腦;心不在焉
【第21句】:開鍋的水——上下翻騰
【第22句】:神仙難釣午后魚。
【第23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慣)從前的人沒有做過,以后的人也做不出來。形容成就卓越,空前絕后。 也作“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第24句】:【光吃進,不吐出】釋義:形容人吝嗇,只往里進,不往外拿。例句:鄉親們哭了,有的擦著眼淚,朝劉九興應著:“是啊!”有的深知王武氏“光吃進,不吐出”的脾氣,暗暗搖著頭。
【第25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諺)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人老了,卻永遠無法再變年少。指少年時代是黃金時代,要及時努力進取,不可虛度時光。 也作花有重開日,人無返少期。 人無再少年,花有重開日。
【第26句】:【天無二日,人無二理】不論在哪里發生的事情,規律和道 理是相同的。明代《西游記》:“天無二日,人無二理。養育 孩童,父精母血,懷胎十月,待時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漸成 體相。豈有不知之理!”
【第27句】:【練事不如省事】(諺)練事:辦事精明老練。即使辦事干練,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為好。舊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一事。
【第28句】:【老媽媽睡著吃干臘肉——是恁一絲兒一絲兒的】(歇)干臘肉:臘月里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樣。一絲兒:諧“意思兒”。 老媽媽牙齒不好,躺著吃干硬的臘肉,只好一點兒一點兒地撕扯著吃。指不必多說,點到就行。
【第29句】:鄰居家的平平姐今年該上初二了,可嬸嬸硬是讓她退學出門打工。媽媽勸嬸嬸說:“她嬸子,人說三輩不讀書,活像一窩豬,還是讓娃子去上學吧!”(河南·鄧州)
【第30句】:【公雞下蛋,河水倒流】釋義:強調事情不可能,也指事情顛倒過來了。例句:叫我們走回頭路,受二遍苦,再給看召草當奴隸,趴在地下讓他們踩,除非公雞下蛋,河水倒流,辦不到!
【第31句】:【靶場上的人頭——干等著挨打】(歇)指被動地等待挨對方整治。
【第32句】:【笱里的魚兒——有進無出】(歇)笱:竹制的捕魚器具,口很小,魚進去就出不來。指人或物只有進來的,沒有出去的。
【第33句】:【軟的欺,硬的怕】釋義:欺侮老實人,害怕厲害人。例句:“我深知你們軟的欺,硬的怕,背著我的眼,還怕誰?倘或二奶奶告訴我一個‘不’字,我要你們的命。”
【第34句】:鴨子學上樹——力不能及;力不從心
【第35句】:【追擊炮打蚊子——小題大做】(歇)追擊炮:一種火炮,以曲射為主,能射擊遮蔽物后面的目標。指把小事當作大事來對待、處理。常含譏諷意味。
【第36句】:卡殼的卡賓槍——打不響
【第37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釋義:說明做事要小心謹慎。例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第38句】: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我心不在焉。老師說:“你要往秤上看,不要往肉上看。”(陜西·宜川)
【第39句】:門角里晾衣裳——陰干
【第40句】:【四面點火,八方冒煙】到處制造麻煩,制造事端。《【第9句】:11 美國恐怖大爆炸》:“從這次事件中,我們也希望美國對于自 己的行為要更檢點一些,不要四面點火,八方冒煙,到處得 罪人,到頭來受害的還是自己。”
【第41句】:石頭掉進大糞坑——又硬又臭
【第42句】:人多辦法多,螞蟻能把泰山拖。
【第43句】:【 翻臉不認人】記不住別人的好處,稍于自己不利,就鬧翻 了。成語:反眼成仇、六親不認。老舍《駱駝祥子》:“過河拆 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鳴不平。”
【第44句】:【把狼羔子當親人】釋義:比喻把壞人當成好人。例句:你這會兒迷著,回去趴在被窩里想想,你是個什么人,像不像個隊長,像不像個復員軍人,你別把狼羔子當親人看。
【第45句】:老虎咬刺猬——無從下口
【第46句】:【甜從苦中來,福從禍中生】(諺)甜是從苦中熬出來的,福是從禍中轉化來的。指苦與甜、禍與福是會互相轉化的。
【第47句】:【雞肚不知鴨肚事】(諺)鴨肚子里想些什么,雞肚子里并不知道。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別人難以猜測到。
【第48句】:媽媽這樣說爸爸:“你這個人啊,說話的時候,是隔著皮兒看見瓤,沒那么多心眼兒;做事的時候,又是只見皮兒不見瓤,不會多轉個彎想想。這事有這么簡單?”(江蘇·丹陽)
【第49句】:井底的青蛙——見識淺:所見有限
【第50句】:【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話好與人作對的現象。它起源于中國的北方,“抬杠”起初還真同抬杠子有關。在我國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中穿行,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找話茬進行辯論,比賽斗嘴,甚至對罵,但誰也不會惱怒。 “抬杠會”上的兩人的語言對抗逐漸演化,人們就常常把說話時雙方的對抗較勁兒叫做“抬杠”。這種抬杠會在滿族進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這種“抬杠”或“斗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里以耍嘴皮子為樂的藝術活動,特別被相聲藝術吸收和運用,中國有一個相聲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費口水,其中也包含著智慧,要是能抬出點水平,那也是一種“口才”。
【第51句】:戲臺上的將軍——神氣一時
【第52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傳話容易誤解,引起不和,最后雙方 都會罵傳話人。周肖《霞島》:“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 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當阿姨跟你談談家事,就莫向別人講 羅!”
【第53句】:【一雞死后一雞鳴】(諺)一只聲音洪亮的公雞死后,另一只公雞才能接替鳴啼。比喻占著崗位的人離開了,其他人才能補上來。
【第54句】:【出洋相】“出洋相”這一俗語,可謂婦孺皆知,指那些不學無術、愚昧無知的人不懂裝懂,當眾弄出許多笑話。那么,出洋相是怎么來的呢?它確實與出洋有關。清朝末年,光緒帝施行新政,要引進洋人的堅船利炮,于是派出許多官員到各國考察。當時的官員大多腹內空空,裝腔作勢,不學無術,卻爭相出洋,到了國外丑態百出,鬧出許多笑話,僅舉兩例可見一斑。李鴻章出使到英國,受到英國貴族的熱情款待。英國已故將軍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競犬會上獲得第一名的名貴愛犬贈送給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鴻章的一紙謝柬,上面寫道:“感謝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現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嘗了一點,就覺得美味無比,真是三生有幸。”原來,那只名貴可愛的小狗,競被李鴻章燉著吃了。當地報紙一時嘩然,傳為笑柄。駐英國使館的~位官員,是個愛財如命、見錢眼開的家伙。他經常在飯店賓館偷竊毛巾、刀叉這類小玩意兒,后來被警察搜出。這位官員為了賺外快,還讓他的夫人包洗使館全體人員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個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館門口。一次英國人看見中國使館門口忽然白帶飄揚,以為中國皇帝駕崩,專門派外交大臣前來探問,才知道那是裹腳布。西方記者曾想把它拍下來,刊登在報紙上,成為當時一大丑聞。這些令人難堪的丑聞,都出在這些出洋要員們身上,人們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為“出洋相”。
【第55句】:出賣風云雷雨——玩弄花頭
【第56句】:【分一杯藍】(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57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58句】:【板凳沒坐熱】坐的時間極短,或匆忙離去。類似的:屁股 沒沾炕。成語:席不暇暖。沈從文《長河》:“我是來陪三哥 的,他不久又要下常德府去,板凳坐不熱,就要趕路。”
【第59句】:【結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觀大方,且顯示富貴。然而,戴戒指是有講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隨意戴上,很可能會鬧出笑話。戒指自古以來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因此它的戴法頗有講究。一般而言,從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順序,戴戒指的意義分別是:生、死、定、嫁、離。按照我國的習慣,訂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離異單身女人會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別人的注意。為什么結婚戒指必須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呢?相傳無名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愛的人的無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它是與心相連的,因此,將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為一般較少的勞作,不會碰壞戒指。
【第60句】:屬蝙蝠的——夜里歡
【第61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諺)要想求得生平的富裕貴顯,就得下苦功夫。指努力拼搏,可求得富貴享樂。 也作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工夫。 欲求生受用,須下死工夫。
【第62句】:急水灘頭紅翅魚——經過風險
【第63句】:【滄海不能實漏卮】(諺)滄海:大海。實:裝滿。漏卮(zhi):破漏的酒器。指大海里的水再多,也裝不滿一只破漏的小酒器。比喻積存的財物再多,也經不起無休止的揮霍浪費。 也作大海不禁漏卮。不禁:經受不住。 江河不滿漏卮。江河:長江大河。不滿:裝不滿。
【第64句】:【賣灰面遇見吹大風】(慣)灰面:白石灰末。比喻局面糟得無法收拾。
【第65句】:【除了靈山別有佛】(諺)靈山:靈鷲山,佛祖圣地,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認一條死理,要能夠靈活變通。 也作“除去靈山別有廟”。
【第66句】:【洪洞縣里沒好人】這句俗語是句氣話,意思是對某個地方的一些人有不滿,埋怨到整個地方,說這一個地方沒有好人,便用“洪洞縣里沒好人”來指代。實在是冤枉了洪洞縣。 “洪洞縣里沒好人”源自京劇《玉堂春》。此劇唱腔動聽優美,普及率很廣,上歲數的人幾乎入人都能哼上幾句,要不然也不會形成俗語。劇情是聰明美貌的少女蘇三,因家貧被賣到妓院,她反抗迫害婦女的娼妓制度,追求自己所愛,執著地愛上了青年王金龍。老鴇看王金龍把銀子花光用完,連打帶罵把他趕出妓院。蘇三偷偷將自己的私房錢送給王金龍,發誓若非金龍日后來娶,她永世也不會嫁人。老鴇見蘇三如此固執,沒法做妓院的搖錢樹了,正好有個山西洪洞縣的闊佬富豪沈燕林看上了蘇三,兩下一拍即合,老鴇將蘇三賣給了這姓沈的惡人為妾。蘇三不從,大吵大鬧,把沈妻也煩死了。沈妻伙同私通的奸夫,下毒藥要害死蘇三,沒想到沈燕林誤吃了毒食猝死。奸夫淫婦一不做二不休,惡人先告狀買通官府,誣陷蘇三害死了沈某人。在起解前往省城太原的途中,蘇三見老解差崇公道是個好人,遂認崇公道為干爹。蘇三邊走邊唱,向干爹訴說自己遭遇的不幸,對加害于她的縣官、妓院老鴇、姓沈土財主、淫婦沈妻及其奸夫等痛加斥責,越說越氣,因為這些人都是當地的,最后說道:洪洞縣里沒好人!她也沒想到,編劇也沒想到,這句話竟成了一句使用率非常高的俗語。只是冤枉了洪洞縣的好人。
【第67句】:狗嘴里拋骨頭——投其所好
【第68句】:糊涂蟲不知聰明的可貴,健康不知患病的痛苦。
【第69句】:【 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原指新媳婦剛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飯。借指剛來,不了解情況,不熟悉。陳登科《風雷》:“我 們這里有句俗話: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你要多住幾天才 能了解。”
【第70句】:【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釋義:比喻好人不擔心沒有人要,或有東西不擔心送不出去。例句:有一場好雨馬上種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組少人的參加吧,我不信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你父子好手把呀。
【第71句】:【不受磨煉不成佛】釋義:不經受磨煉不會成為出色的人。例句:“不受磨煉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闖多少禍!”
【第72句】:【下軟蛋】(慣)比喻向對方服輸。
【第73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釋義:榻:床。比喻不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側”又作“旁”。“豈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例句:金桂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來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
【第74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75句】:【出頭的椽子先爛】椽子,梁上的木條下端外露構成屋檐。 謂出頭有危險。類似的:出林筍子先折斷/出水船兒先爛 底。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再說,提出來了,通不過也 是白費,誰心里也在琢磨著:出頭的椽子先爛咧。”
【第76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77句】:【龜走龜路,鱉走鱉路】釋義:比喻各走各的門路。例句:張刀柱一個人在房里左思右想,想起了一個補救的辦法;“對,找朱局長去。兒子搶了頭功,我去搶個二功吧!他報告團長,我報告局長,龜走龜路,鱉走鱉路。”
【第78句】:媽媽和爸爸兩人相處得很好,從來不當著我的面吵架。有一天爸爸把菜燒焦了,媽媽很著急,當著我的面又不好意思吵爸爸,就瞪大兩只眼睛看著爸爸。爸爸也不著急,笑著對我說:“看,你媽媽又想讓我吃兩個大雞蛋了。”爸爸這么一說,把媽媽逗樂了。(河南·安陽)
【第79句】:【盆朝天,碗朝地】釋義:指口渴無茶水可飲,肚餓無飯可吃。形容生活無著。例句:方太太他們都瘋了,我還沒瘋!看,這里盆朝天,碗朝地,沒人管。火滅了,開水沒有一點,我連碗熱茶都喝不到嘴!
【第80句】:木偶上戲臺——幕后有人
【第81句】:【心去意難留】(諺)指當人決意要離開時,就不必勉強挽留,因為即使能留住他這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也作心去意難留,留下結冤仇。 心去最難留,留下結冤仇。
【第82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諺)行軍打仗,在軍隊尚未起動時,軍用的糧草必須先籌運。指糧草是行軍打仗的先決條件。 也作“大軍未到,糧草先行”。
【第83句】:車臨頭,馬掛角,將帥活不了。
【第84句】:【蒼蠅包網兒——好大面皮】(歇)網兒:網巾,用來攏住頭發的頭巾。面皮:本指臉面,轉指體面、情面。譏諷人自以為面子很大。
【第85句】:【在云端里過日子】(慣)形容提心吊膽。
【第86句】:拖拉機進弄堂——轉不過彎
【第87句】:鍘刀剃禿頭——拿腦袋開玩笑
【第88句】:【打盆兒還盆兒,打碗兒還碗兒】(諺)指損壞了什么,就必須照樣賠償人家什么。也指在什么問題上得罪了別人,就必須在這方面向人賠禮道歉。
【第89句】:數學考試,有一道應用題做錯了,媽媽讓我找原因。我說老師讀這道題時讀得太快了,媽媽批評我說:“不說自己桶繩短,光怨別人水井深。”(山西·平陸)
【第90句】:玻璃杯盛雪——明明白白;明白
【第91句】:【染缸里撈出白布來】(慣)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第92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慣)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卻埋怨別人。
【第93句】:【借死不借生】(諺)寧可將屋子借給人停喪,也不借給人生孩子。指死人出殯后屋子馬上會還,生孩子則占據屋子時曰長。
【第94句】:【將心比心,強如佛心】(諺)佛心:佛祖大慈大悲的心。人只要能處處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別人的心,就會比佛心還要慈悲。指人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就是高尚的人。
【第95句】:【一點水一個泡】(慣)形容人說話不夸大也不縮小,誠實可靠。
【第96句】:【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釋義:說明壞人看準時機才干壞事。例句:“俗語說:‘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狗東西再來,它就得瞅上個空子才下嘴。”
【第97句】:吃多了安眠藥——不省悟
【第98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99句】:【和尚腦袋——一溜凈光】(歇)形容光光的,什么也沒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