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釋義:傳遞閑話,會招來咒罵。例句:“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發(fā)阿嬸跟你談?wù)動惺拢湍騽e人講噦!”
【第2句】:【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井水不犯河水”源自我國先民的居住環(huán)境。我國古代先民最早是生活在河水旁邊,因此,長江、黃河孕育了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臨河而居,汲水方便,而且河谷地區(qū)土壤相對肥沃。先民以游牧為主,生活地點(diǎn)基本上是因氣候或自然環(huán)境而定的,所以經(jīng)常遷徙。井的發(fā)明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偉大深遠(yuǎn)的影響。有了井之后,先民擺脫了依賴自然氣候的制約,以往僅僅居住在河谷,現(xiàn)在基本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了。而且有了井水,人們逐漸聚居在一起,可能出現(xiàn)城鎮(zhèn),以至于出現(xiàn)大的城市。由傳統(tǒng)的游牧生活逐漸轉(zhuǎn)變?yōu)檗r(nóng)耕生活,社會向前邁進(jìn)了一大步。而從事游牧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繼續(xù)崇尚游牧生活,沒有發(fā)展農(nóng)耕,不打井,繼續(xù)逐水草而暫居。因此,有的歷史學(xué)者認(rèn)為“河水”其實(shí)代指的就是游牧民族,是依賴于部落之間酋長的聯(lián)盟制度建立王朝的。而“井水”則代表的是定居,是農(nóng)耕文明。歷史上游牧的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侵?jǐn)_中原的農(nóng)耕民族,所以中國古代王朝一直邊患不斷。而以“井水”為代表的農(nóng)耕民族則基本上不會主動侵?jǐn)_“河水”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以,有“井水不犯河水”一說。
【第3句】:高梁稈做檁條——不是這塊料
【第4句】:壁角里使?頭——挖墻腳(角)
【第5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歇)據(jù)《三國演義》描寫,劉備在長坂坡慘敗后,趙云殺入重圍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劉備為籠絡(luò)人心,故作姿態(tài)地將阿斗摔在地下,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指用手段籠絡(luò)人心,使人甘愿受其利用。 也作劉備摔孩子——籠絡(luò)人心。 劉備摔阿斗——刁買人心。
【第6句】:【盜憎主人】(諺)指盜賊憎惡主人的防范。比喻邪惡小人總是忌恨使他不得恣意作惡的正道直行的君子。
【第7句】:【鳳凰落架不如雞】(諺)指鳳凰如果倒了架子,還比不上雞。比喻失去優(yōu)越地位的上流人物,境況還比不上普通人。
【第8句】:【禍不入慎家之門】(諺)災(zāi)禍不會進(jìn)入謹(jǐn)慎人家的門。指居家處世謹(jǐn)慎小心,就可免災(zāi)防禍。
【第9句】:【晴天還要防陰天】見“好天也得防陰雨”。
【第10句】:【雞毛飛不上天】借指人沒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劉紹棠《二度梅》:“魚兒上不了樹,雞毛飛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11句】:【花蛇黑蛇都是蛇】釋義:本質(zhì)一樣,沒有區(qū)別。例句:壞分子難道比右派分子真要好一點(diǎn),罪減一等?在自己看來,都是一籮蛇。花蛇黑蛇都是蛇。
【第12句】:大姑娘生頭胎——開懷
【第13句】:哥哥要外出打工,臨行前,爹媽再三叮囑他:“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出門三里就是個離鄉(xiāng)人了,誰也不知道你是個青杏還是毛桃,自己要多長些心眼兒,格外小心啊!”(河南·太康)
【第14句】:【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xiāng)】熟人辦事方便,能夠通融。或 說:一個老鄉(xiāng),大過三個公章。劉彥林《春風(fēng)得意》:“找熟 人,拉關(guān)系,走后門……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xiāng)。現(xiàn)實(shí)就 是如此。”
【第15句】:【毛病】“毛病”現(xiàn)在經(jīng)常被人們用來指缺點(diǎn)、錯誤、壞習(xí)慣,或者指器物有質(zhì)量問題或瑕疵,后來也引申到指人身體不適以及微小疾病等。那么,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其實(shí),最初“毛病”是指牲畜(尤其是馬)的毛色有缺陷。古時候,馬在人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對馬的要求特別嚴(yán)格。相馬首先就是看馬的毛色如何,有沒有不足的地方。明代的徐咸在《相馬經(jīng)》中說:“馬旋毛者,善旋王,惡旋十四,所謂毛病,最為害者也。”意思是說,卷曲的馬毛,有好有壞,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騎的話,對主人妨害最大。這當(dāng)然是迷信的說法。 “毛病”由專指馬的缺點(diǎn)引申為指人或物的缺點(diǎn),大概源于宋代。如宋代吳涿《答徐安札書》中云:“蓋文學(xué)毛病,如春草漸生……”黃庭堅(jiān)《山谷刀筆》也有“乃是荊南人毛病”之句。 “毛病”一詞,至今還在常用,特別是口語,用得更多。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個小品:小品中的主人公說話不離“毛病”二字,實(shí)乃毛病也。
【第16句】:懷里揣兔子——不安
【第17句】:老壽星彈琵琶——老調(diào)重彈
【第18句】:【囊里盛錐——尖者自出】(歇)囊:口袋。本指錐子的尖端部分自會鉆出來,轉(zhuǎn)喻有才能的人自然會顯露頭角。 也作“囊里盛錐——自出尖”。
【第19句】:【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婦的房間。為什么把新娘新郎的房間稱為“洞房”呢?源出兩處。出處之一。傳說,這是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規(guī)定下來的。當(dāng)時,群婚制度存在著極不利于團(tuán)結(jié)的因素,經(jīng)常發(fā)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時間一長,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間面臨著分裂的危機(jī)。黃帝提出建立一夫一妻制。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為夫妻的,舉行完結(jié)婚儀式后,將夫妻二人送進(jìn)事前準(zhǔn)備好的洞穴(房)里,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許亂搶他人男女。為了區(qū)分已婚與未婚,凡結(jié)了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發(fā)挽個結(jié),人們一看,知道此人已結(jié)婚,其他男子不能再打此女主意。否則,按部落法規(guī)(族規(guī))處治。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持擁護(hù),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凡兒女們一結(jié)婚,舉行儀式后,就把他們送入洞房。出處之二。相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尋歡作樂,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強(qiáng)選天下美女陪伴他。其中有一個俊俏聰明又勇敢的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稱為三姑娘。她不甘心過那種被奴役、蹂躪的生活,便以驚人的記憶力把宮中路徑記清了,在一個暴君大搞宴樂的日子偷偷逃離了阿房宮,直奔華山。當(dāng)時,一位名叫沈博的儒生為避“焚書坑儒”的迫害,也逃到了華山。因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處日子久了,三姑娘同沈博相互愛慕,心心相印,產(chǎn)生了愛情。他們對天盟誓,結(jié)成了患難夫妻。兩人身處深山老林,荒無人煙,哪里有房棲身!他倆在一塊大青石底下,發(fā)現(xiàn)一個能容納兩人的石洞,他們就把這洞作為結(jié)婚的住房。雖然他們生活清苦,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甜蜜而幸福。后人很羨慕他們親密無間、與世無爭的夫妻生活,就把結(jié)婚用的新房叫做“洞房”了。 “洞房”雖簡陋,一旦成新婚的殿堂,便被詠唱不衰,宋入洪邁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最為有名。
【第20句】:【戴屎盆】(慣)比喻擔(dān)壞名聲。
【第21句】:【殺回馬槍】(慣)回馬槍:古時一種槍法,兩人交戰(zhàn)時,一方詐敗而走,待對方追至切近,回過馬來給追擊者以致命一擊。1指先撤退,待對方麻痹后,回過身來進(jìn)行突然襲擊。也指假裝離開,出其不意突然回來。2指揭發(fā)自己同伙的問題。
【第22句】:【人抬人高,水抬船高】(諺)人抬舉人,地位自然就升高,就像水漲高了,抬得船身也高一樣。指人要想有大作為,總離不開眾人的扶持與抬舉。 也作人抬人,無價(jià)寶;水抬水,萬丈高。 人抬人高,自尊自貴。
【第23句】:奔騰的洪水——攔不住
【第24句】:烏鴉唱畫眉調(diào)——聽來不對勁
【第25句】:狗吃燙芋頭——吞不下,舍不得
【第26句】:【有上稍,沒下稍】(慣)指有好的開頭,沒有好的結(jié)果。
【第27句】:看病方知健康是仙。
【第28句】:【雞長起牙,狗長起角】(慣)比喻事情不可能發(fā)生。
【第29句】:【頭醋不釅徹底薄】(諺)釅:液汁味道濃烈。釀造的醋如果頭茬酸味不濃,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點(diǎn)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頭醋不酸,到底兒薄。 頭醋不酸,二醋不辣。 頭醋不酸,徹底皆薄。
【第30句】:【窗戶紙——一點(diǎn)就透】(歇)指稍一指點(diǎn)就明白。
【第31句】:【碾盤上洗澡——淺得很】(歇)淺:本指不深,轉(zhuǎn)指淺薄。形容人學(xué)識淺薄或見識膚淺。
【第32句】:【拳頭里攥著兩把指甲】(慣)比喻兩手空空,一無所有。
【第33句】:鍋里有,碗里才有。
【第34句】:【劈柴看柴勢】(諺)指要劈開木柴,先得看清木柴的紋理走勢。比喻著手做事或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審時度勢,注重方法。 也作“劈柴要看紋理”。
【第35句】:【靠著大河有水吃】釋義:比喻依靠有錢有勢的人有利可圖。例句:砂鍋?zhàn)诱f:“靠著大樹好乘涼,靠著大河有水吃,有你這個老人在,也算輪不著我挨餓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36句】:【朝山的不全是為了敬神】釋義:朝山:到山上的寺廟敬神。比喻在某種活動中人們會有不同的動機(jī)。例句:“事情可不簡單哪!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一’
【第37句】:妹妹吃飯時,常是碗里留飯根,吃饃剩饃頭。奶奶心疼地說:“一塊饃,半碗飯,都是農(nóng)民的血汗換。萬萬不能隨意亂扔啊!”(河南·鹿邑)
【第38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釋義:穿靴:指腿腳發(fā)生水腫。戴帽:指頭部水腫。男人腿腳水腫,女人頭部水腫,表明病情嚴(yán)重,有危險(xiǎn)。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腳腫成這樣子,看來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39句】:【 前怕狼,后怕虎】謂膽小怕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前頭 怕狐貍,后頭怕野貓。成語: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說話、辦事兒,不能總是前怕狼,后怕 虎!”
【第40句】:【作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biāo)志。比喻假借某種名義。
【第41句】:殺雞取蛋,干塘打魚——只圖一回
【第42句】:【哪個廟里沒有屈死鬼】(諺)屈死鬼:含冤負(fù)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廟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處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廟里沒有屈死鬼。 哪個廟都有替死鬼。
【第43句】:腳打拍子不跳舞——原地踏步
【第44句】:【又要過河,又怕脫褲子】(慣)比喻既想辦事,又怕麻煩。
【第45句】:一根竹子撐不起一幢竹樓,千根竹子能夠搭起通天云梯;一滴水珠掀不起一個浪頭,千萬滴水珠能夠匯成滔天洪流。
【第46句】:【張公吃酒李公醉】(慣)姓張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處,卻由另一方枉擔(dān)其名。也比喻代人受過。
【第47句】:春天的毛毛雨——貴如油
【第48句】:出勁長勁,歇著沒勁。
【第49句】:快開學(xué)了,我的假期作業(yè)還有很多沒有做,可仍在一個勁兒地玩。媽媽說:“麥芒都快錐著屁股了,還不著急。”(四川·西充)
【第50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qiáng)。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diǎn),拒絕他人建議,結(jié)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51句】:爸爸買回一斤糖果,說是給媽媽吃的,我卻先吃了起來。媽媽見了說:“依了婆婆名,媳婦卻吃得牙齒疼。”(江蘇·海安)
【第52句】:【富家一席酒,貧漢一年糧】(諺)富家豪華奢侈,一席酒筵的費(fèi)用,就是夠買貧窮人家一年的口糧。 指富人生活極其鋪張浪費(fèi)。也指貧富之間的差距驚人。
【第53句】:四川馬——小秧兒(身軀不大)
【第54句】:【官土打官墻】(慣)比喻用公眾的錢辦公眾的事。
【第55句】:一個船上的難友——同舟共濟(jì)
【第56句】:頭發(fā)絲穿豆腐——沒法提
【第57句】:星期一老師去開會時,我們班有幾位男同學(xué)大聲吵鬧。老師回來說:“貓子不在家,老鼠上籬笆。”(山東·文登)
【第58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諺)和尚跑得了,和尚廟卻跑不了。指當(dāng)事人可以跑掉,但產(chǎn)業(yè)還在,有干系的人還在。比喻暫時的應(yīng)急辦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也作跑了和尚有廟在。 跑得了老道跑不了觀。觀:道教的廟觀。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第59句】:這天,媽媽買來很多蝦,我高興地跳起來。奶奶說:“不要忙著高興,‘蝦荒蟹足’。”(注:蝦多兆荒年,蟹多預(yù)豐收。)(江蘇·江都)
【第60句】:【才脫虎坑逃得去,又遭機(jī)阱捉將來】(慣)機(jī)阱:設(shè)有機(jī)關(guān)的捕捉野獸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剛逃出險(xiǎn)境,又中奸計(jì)被捉。
【第61句】:水灣里照影子——到過來
【第62句】:【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釋義:要盡量幫助別人,原諒別人。例句:三藏扯住道:“徒弟,常言說得好: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操心怎似存心好,爭氣何如忍氣高!”
【第63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提高警惕,小心預(yù)防。明代《水滸》: “只要提防他便了。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第64句】:老虎餓了逮耗子一饑不擇食
【第65句】:【賊偷一更,防賊一夜】(諺)指賊人作案是在短時間內(nèi)的,但提高警惕防賊卻需要長期不懈。 也作“賊偷一更,防賊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66句】:【惡人自有惡人磨】(諺)指惡人作惡,自有比他更兇的惡人來降伏他。也指惡人到了惡貫滿盈時,自有懲罰。
【第67句】:拉纖的喊號子———股勁
【第68句】:張叔叔正擠在人堆里看電視,忽聽有人叫他,他撥開人群出去了。站在旁邊的王叔叔頓覺松散了許多,說道:“真是拔個蘿}、地皮松。”(河南·孟津)
【第69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釋義: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轉(zhuǎn)機(jī),有了新的希望。這是陸游《游山西村》詩句。“山重水復(fù)”又作“山窮水盡”。例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繞過險(xiǎn)崖,眼前豁然開朗,寬闊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第70句】:【忍個肚子疼】(慣)指自認(rèn)倒霉,受了氣只能忍著。 也作忍個肚里疼。 忍著肚子疼。 忍著肚子痛。
【第71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釋義:比喻人有本事,一人就擔(dān)得起重任;人無能,再多也無用。例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少說我們還有六七十個兄弟,滿可抵擋百十號民兵,怕哪樣?
【第72句】:【門縫里看人】小看人,看不起人。海外張愛鈴《心經(jīng)》: “有時候我也疑心。過后總怪自己小心眼兒,門縫里看人, 把人看扁了。”
【第73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窮人好欺負(fù)
【第74句】:【老不舍心,少不舍力】(諺)心:思慮。力:體力,力氣。老年人往往喜歡多操心,年輕人往往肯多出力。 也作老不歇心,少不歇力。 少不舍力,老不舍心。
【第75句】:火箭上天——不翼而飛
【第76句】:【出洋相】(慣)1指在人前出丑,鬧笑話。2指故意做出丑態(tài),引人發(fā)笑。
【第77句】:【經(jīng)還沒念,就先打起和尚來了】(慣)比喻事情還沒辦成,就先懲罰辦事的人。
【第78句】:【有恩不報(bào)非君子,有仇不報(bào)非丈夫】(諺)指應(yīng)報(bào)答別人的恩惠,報(bào)復(fù)自己的仇人,恩怨分明才算是有志氣的大丈夫。
【第79句】:爺爺常說:“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了,最寶貴的是友情。攢下銀錢催命鬼,交下朋友護(hù)身符。”(吉林·農(nóng)安)
【第80句】:【 打如意算盤】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益來計(jì)劃安排事情。 臺灣瓊瑤《窗外》:“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盤了。假如你珍惜 這個家,假如你還愛爸爸媽媽和你的弟弟妹妹,你就和康南 斷絕!”
【第81句】:【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82句】:【棋錯一步,全盤輸光】(諺)指下棋如果關(guān)鍵性的一步走錯,就會導(dǎo)致整盤棋輸?shù)簟R脖扔髯鍪略陉P(guān)鍵處發(fā)生失誤,就會導(dǎo)致全局失敗。 也作棋錯一著滿盤輸。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
【第83句】:大雪落在海里頭——看得見,摸不著
【第84句】:【饅頭】“饅頭”是中國人的主食,特別是中原地區(qū)和北方。現(xiàn)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饅頭,北方人照吃大米。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zhàn)國,《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記載,朝廷規(guī)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可見“發(fā)面”古已有之。有了發(fā)酵的面起餅,不愁沒有饅頭。但饅頭的來歷卻出自《三國演義》。諸葛亮平蠻回到瀘水,忽然陰云布合,狂風(fēng)驟起,兵不能渡,回報(bào)孔明。孔明問孟獲,獲日:“瀘水原有猖神為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fēng)平浪靜,境內(nèi)豐熟。”孔明日:“我今班師,安可妄殺?吾有主意。”遂命行廚宰殺牛羊,和面為劑,塑成人頭,眉目皆具,內(nèi)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罷,云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面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至清代,饅頭的叫法發(fā)生了變化。北方把沒有餡的稱為饅頭,有餡的稱為包子。而南方則把有餡的稱為饅頭,無餡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類鈔》辨饅頭:“饅頭,一日饅首,屑面發(fā)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fā)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shí)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直到現(xiàn)在,饅頭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叫法。在北方,對沒有餡的饅頭,有稱作“饃”、“卷子”的。在南方,對有餡的饅頭,也有稱作“面兜子”、“湯包”的。但,“饅頭”之稱南北皆通,而“饃”、“卷子”、“面兜子”、“湯包”都是地方性稱謂。
【第85句】:【天字第一號】“天字第一號”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一個俗語,當(dāng)要表達(dá)最高、最強(qiáng)的意思時,往往會用到它。可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卻常常望文生義,認(rèn)為古人崇拜天,天是最大的,因此,“天字第一號”就是最大的。實(shí)際上,在古代“天字第一號”并不是代表最大的,而是排在最前邊的,位置在第一號。那么,這“天字第一號”的說法是如何來的呢? “天字第一號”源自《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黃”,“天”字是整篇《千字文》的第一個字。《千字文》是用來教兒童讀書識字的一篇韻文(可參看三畫《千字文》的來歷),它由一千個不重復(fù)的漢字組成,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蒙學(xué)讀物。自從《千字文》產(chǎn)生后,因?yàn)樗钠占奥屎椭葮O高,古代若用較大數(shù)字排列編號時,往往采用《千字文》,因?yàn)樗鼪]有重復(fù)的字。宋真宗崇信道教,命人編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裝在四百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順序編號,起于“天地玄黃”的“天”字,終于“宮”字。所以人們又稱其為《大宋天宮道藏》。另外,明朝的“大明寶鈔”上的編號也是以《千字文》來排序的。還有,明清時期舉行科舉考試的貢院的考棚也用《千字文》來排列,第一排是天字號排,天字號排的第一個號房就是天字第一號。原來如此。
【第86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第87句】:【人到窮時想賣天】(諺)天是無法賣的,但人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連天也想賣。指人到窘窮無援的時候,便會想入非非,不顧一切。
【第88句】:【獸惡其網(wǎng),民惡其上】(諺)惡:憎惡。就像野獸憎惡捕捉它們的羅網(wǎng)一樣,老百姓總是憎惡欺壓他們的統(tǒng)治者。指要自由,反壓迫,是人的本性。
【第89句】:【一條道走到黑】(慣)1形容人固執(zhí),做事不知變通。2形容人堅(jiān)持錯誤立場不改悔。3形容人意志堅(jiān)定不動搖。 也作一條道兒跑到黑。 一條路走到黑。
【第90句】:【萬頃地,獨(dú)根苗】(慣)獨(dú)根苗:比喻獨(dú)生子。指家里財(cái)產(chǎn)很多,卻后繼乏人,只有獨(dú)子一人,非常嬌貴。
【第91句】:代別人寫情書——不是心里話
【第92句】:【井水越打越來,力氣越使越有】釋義:人越干活、越鍛煉,越有勁。例句:石山說:“我一點(diǎn)也沒感到苦。井水越打越來,力氣越使越有。下鄉(xiāng)來,順便挑點(diǎn)東西算什么。”
【第93句】:鉆頭上加鋼針——好厲害
【第94句】:【紡車頭上出黃金】釋義:紡車頭上能生出黃金來。比喻辛勤勞動可以致富。例句:紡車頭上出黃金。皆由車出。
【第95句】:【長考出臭棋】(諺)長考:過長時間的思考。指下棋時,棋手思考過度就會陷于猶豫不決,出現(xiàn)敗棋。 也比喻做事思慮過多容易壞事。
【第96句】:【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見“趕人不要趕上”。
【第97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在給老人或長輩祝壽時,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作為祝詞。它作為完整的一句話最早出自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從今后,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可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兩句話原本并不在一起使用。先說“壽比南山”。南山之名最早見于《詩經(jīng)·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大致意思是說,如同上弦的月亮,好比初升的太陽,恰似南山之壽,不會崩塌陷落。因?yàn)椤对娊?jīng)》是中國最古老、最知名的經(jīng)典,好多成語典出《詩經(jīng)》,《詩經(jīng)》被稱為典故的搖籃。 “壽比南山”源出于此,應(yīng)十分確定。再說“福如東海”。比喻福氣像東海那樣浩大,一望無際,永無盡時。此是泛指東方的海。祝詞中借用“東海”,就是祝愿老人或長輩富足、長壽,福氣像東海那樣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到了明代,人們才把“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連起來用,自有道理,壽長福大,才為幸福,缺一不可。
【第98句】:爸爸在果園里修剪果樹,剪下了很多樹枝,用拖拉機(jī)往家里拉了兩趟,卸在我家院外。我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把樹枝朝院內(nèi)搬,很快就搬完了。奶奶笑著說:“真是輕來輕去能搬山啊!”(山東·臨沭)
【第99句】:【一步一個腳印兒】做事踏實(shí)。或說:一步兩腳窩。成語: 腳踏實(shí)地。老舍《正紅旗下》:“只有堂堂正正,一步一個腳 印的婦人才能負(fù)此重任。”
上一篇:今年最新俗語經(jīng)典歇后語,讀著就是一種享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