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酒逢知己千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和知心朋友喝酒,喝多少也不夠;和說不到一起的人談,一句半句也嫌多。指飲灑與交談,貴在情投意合。 也作“灑逢知己頻添少,話若投機不厭多”。
【第2句】:【人黃有病,天黃有風】(諺)指人的面色發黃,是有病的癥狀;天色發黃,是起風的預兆。
【第3句】:財神爺討飯——裝窮
【第4句】:【打開天窗說亮話】(慣)天窗:開在房頂上用來采光的裝置,似窗。 比喻有話明講,不隱諱。 也作“推開天窗說亮話”。
【第5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6句】:貓被老虎攆上樹——多虧留了一手
【第7句】:【 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消滅不了對方,遭到反擊。類似的: 打蛇不死終是害。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是何 等大事,得耐心等待時機。不然,打蛇不死死被蛇咬。”
【第8句】:我班的遲到大王總要到第一節上課幾分鐘后到。通過家訪,老師才知道他晚上看電視總到深夜。老師說:“只愁天亮不愁夜的人,可怎么辦呢?”(浙江·紹興)
【第9句】:【物以稀為貴】數量少,供不應求,相對的顯得珍貴。海外 張愛玲《相見歡》:“女留學生物以稀為貴,一出國門身價十 倍。”
【第10句】:【貓踏破油瓶蓋——一場快活一場空】(歇)指白高興一場。含譏諷意味。
【第11句】: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12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謂情況緊迫,不容許從容考慮選擇。 《香港小說選》:“有道是饑不擇食,寒不擇衣,面臨立錐之 地,也顧不得什么地方了,貨倉就貨倉吧!”
【第13句】:【東邊不養西邊養】(諺)東邊過不下去,就到西邊謀生。指到處都可找到活路,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 也作東方不養西方養。 東頭不養西頭養。
【第14句】:早上,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田里有好幾位農民伯伯正在種著什么。回到家,我請教媽媽,媽媽微笑著說:“榆錢黃,種谷忙。”(山西·潞城)
【第15句】:【若要甜,加點鹽】(諺)指單吃甜品不知甜,吃點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確對待苦樂,不可只追求享受。
【第16句】:【三姑六婆】“三姑六婆”通常比喻不務正業的婦女。關于三姑六婆的來歷,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明代有個叫陶宗儀的學者,他著的《輟耕錄》第十卷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牙婆(販賣人口的婦女)、媒婆、師婆(女巫)、虔婆(鴇母)、藥婆、穩婆(指生婆)也。”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他的小說《鏡花緣》中有這么一段文字:“林之洋道:吾聞貴地有三姑六婆。一經招引入門,婦女無知,往往為其所害,或哄騙銀錢,或拐帶衣物”。這里把三姑六婆用作貶義。如果把三姑六婆單拆開來看,其成員可謂有好有歹。媒婆和生婆在以前誰也離不開。
【第17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見“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第18句】:【狗急要跳墻】釋義:比喻人在情勢危急時會冒險蠻干。例句:李青山答道:“咱們已經掌握了主動權。不守,狗急要跳墻,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19句】:【誰的黑鍋誰背】釋義:誰辦錯了事,誰負責任。例句:遲大冰得意地說:“誰的黑鍋誰背,想把黑鍋煙子往別人臉上抹呀!那叫缺德。”
【第20句】:【只能會意,不能言傳】只能自己體會,不能明說。海外於 梨華《尋》:“這兩字很難解釋,只能會意,不能言傳。”
【第21句】:【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經過長期準備,得到結果。語文圖 書:“這就好比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等材料的搜集、研究過 程完成,論文提綱的雛型也自然而然地同時完成了。”
【第22句】:【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慣)指家里只有單身一人。為對單身漢的諧謔語。
【第23句】:【鳥無頭不飛】釋義: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領頭的人。參見“蛇無頭而不行”、“人無頭不行,烏無翅不騰”。例句:“鳥無頭不飛,你這扶梢的不在,他們都不敢當家。”
【第24句】:屠宰場上的肥豬——死到臨頭
【第25句】:【倒苦水】(慣)比喻傾訴所遭受的苦難或心中的痛苦。
【第26句】:【有理講倒人】有理講理,無須采取欺詐或暴力方式。浩 然《艷陽天》:“快回去吧,我們有理講倒人,為什么要打架?”
【第27句】:我姑媽家有三個孩子,倆女兒,一個兒子。二表姐排中間,她總覺得姑媽偏心。媽媽知道了說:“頭生稀罕老生的嬌,挨打受氣半中腰。忍著吧!”(河南·濮陽)
【第28句】:【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諺)作揖:男子彎腰拱手的通行禮。早上被罷免了官職,晚上就沒人理睬了。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第29句】:我家的鬧鐘壞了,為了不耽誤上早自習,我纏著爸爸連夜去修。爸爸說:“慌啥呢?有雞叫天明,沒雞叫也天明。明天不誤你上早自習就是。”(河南·淮陽)
【第30句】:刨嘴吃刨花——沒個飽
【第31句】:【綿里針,肉里刺】(慣)綿:絲綿。 藏在綿里的針,扎在肉里的刺。形容人外表和善,內心刻毒。
【第32句】:某村兄弟二人,老大不怎么樣,老二倒挺能干。其父母給他們操辦婚事也先小后大。老大生氣地說:“你們說是大麥先熟還是小麥先熟?”他母親說:“你說是小麥好吃還是大麥好吃?”(河南·登封)
【第33句】:捉住驢子當馬騎——不識貨
【第34句】:兒媳婦的肚皮——裝孫子
【第35句】:【駝子跌在街心上——賣翹】(歇)翹:諧“俏”。指人故意造作嬌媚姿態來誘惑人。含譏諷意味。
【第36句】:【添個蛤蟆四兩力】(諺)添上個蛤蟆也能多出四兩力來。比喻力量雖小,總能幫上一把勁。
【第37句】:【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諺)十步:形容地域不大。比喻到處都有出眾的人才。
【第38句】:【打強心劑】(慣)強心劑:能使心臟肌肉收縮力量增加、心臟搏動次數減慢,從而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比喻采取措施使處于困境中的人或集體振作精神,產生擺脫困境的動力。 也作“打強心針”。
【第39句】:【包腳布當孝帽——一步登天】(歇)包腳布:也叫裹腳布,舊時婦女裹小腳用的白色長布條。孝帽:守孝時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帽。本指位置一下子升高了許多,轉喻人驟然得志或發跡,一下子爬上了高位。
【第40句】:【放空炮】釋義:比喻說空話、大話。例句:這些文章,從量的方面來說,要比專業寫作者所寫的不知多多少倍;從質的方面來說,大部分說的是心里話,放空炮的很少。
【第41句】:【賣狗皮膏藥】(慣)狗皮膏藥:藥涂在小塊狗皮上的膏藥,療效較好,舊時常有賣假冒的狗皮膏藥以騙人錢財的,故常用來比喻騙人的假貨。比喻說假話騙人或耍貧嘴說漂亮話。 也作“賣膏藥”。
【第42句】:眉毛上吊豬膽——苦在眼前前
【第43句】:【老要顛狂少要穩】(諺)老年人貴在活潑歡快,性格開朗;年輕人貴在莊重踏實,行為穩健。指老年人不可死板,年輕人不可輕浮。
【第44句】:表哥初中畢業,嫌自己家窮,想出外打工。舅母說:“人勤,窮不久;人懶,富不長。只要你腳踏實地地干,在哪都會過上好日子。”(廣東·龍門)
【第45句】:【長蟲鉆竹簡——死不轉彎】(歇)本指蛇鉆進竹筒后身體不能轉彎,轉以形容人固執,死不改變主意。
【第46句】:刀切大蔥——兩頭空
【第47句】:【出水才見兩腿泥】釋義: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能看出結果。例句:“我不服他這個,走著瞧,出水才看兩腿泥哩!”
【第48句】:【搭鋸就見末】馬上就見成效。或說:鋸響就見末。成語: 立竿見影。李準《老兵新傳》:“這不能說可能。要說能不 能,我們辦事情不能搭鋸就想見末。”
【第49句】:星期天,媽媽加班給街道加工廣告,忙得顧不上做飯,讓我和爸爸一起到飯館吃。鄰居阿姨笑著說:“你這是外面撿塊兒板,家里丟扇門。”媽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阿姨說:“你加班掙點錢,他們又要下館子吃,不是太浪費了?”媽媽一聽,趕緊讓爸爸去買菜做飯。(河南·鄧州)
【第50句】:【人作千年調,鬼見拍手笑】(諺)調:謀劃,打算。人生不過幾十年,卻要作千年的謀算,其愚妄連鬼也會拍手譏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實際的事,莫作無聊的空想。
【第51句】:兩口子吵嘴——講不清的理
【第52句】:耕地里背口袋——有種
【第53句】:十月的桑葉——誰采你(誰睬你)
【第54句】:【要的般般有,才是買賣】(諺)顧客進了商店,要什么貨物就有什么貨物,這才算是做買賣。指貨物齊全,生意才能興隆。
【第55句】:【玩火者必自焚】謂做冒險的事情,必然會危及自身。成 語:玩火自焚。傳記圖書:“然而,事與愿違,玩火者必自 焚。”
【第56句】:【千古】“千古”,為哀挽死者之辭,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其含義有二:一日年代久遠。《水經注》中有文:“追芳昔娛,神游千古。”又如千古絕唱一詞;一日永別。《新唐書·薛收傳》中記載:薛收三十三歲卒,秦王李世民聞訊,哀痛之至。他寫信給薛收二哥的兒子元敬,信中云:吾與伯褒(薛收字)原在軍中服務,經常一起外出作戰,他辦事殷勤,很有抱負,想不到現在“一朝成千古也”。“千古”一詞由此而來。
【第57句】:小明想出風頭,到朋友家借了輛摩托,剛騎到馬路上就摔倒了,結果傷了腿。鄰居大媽說:“看來風頭、霉頭兩隔壁啊!”(浙江·溫州)
【第58句】:【福是自求多的,禍是自己作的】(諺)福氣是自己的行動換來的,災禍是自己的過錯或惡行造成的。 指福與禍都不是外來的,而是自身行為的結果。
【第59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第60句】:老母豬吃芍藥———肚花(花:點子)
【第61句】:【驢唇不對馬嘴】釋義:比喻答非所問。說話離題或事物兩方面不符合。例句:“咱兩人是驢唇不對馬嘴,你說了半天把我也說糊涂了,……”
【第62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跳】經過比較,才發現巨大的差別。 比,也說:說,算。張賢亮《邢老漢和他的狗的故事》:“這個 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就等于我們一個人定 的一半。”
【第63句】:【習慣成自然】釋義:適應了某種情況,就不覺得拘束了。例句: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可孫旺泉偏偏不習慣,反倒生出一股反抗。
【第64句】:【拉偏架】(慣)指勸架或解決鬧矛盾時偏袒一方。
【第65句】:【手把著頭稍——自領】(歇)頭稍:即頭梢,指頭發。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66句】:我的數學考了100分,心里比喝了蜜還甜。正當我和媽媽說笑時,爸爸出差回來了,還給我買了一塊鍍金的女式手表。那天的喜事可真多啊,我高興得又蹦又跳。媽媽說:“看把你高興的,腳底板子就不挨地了。’(安徽·臨泉)
【第67句】:【明星】“明星”現多指在文體等方面成績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說天。“明星”,古書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這是肉眼能觀察到的亮度較高的星。有月,眾星捧月。無月,明星耀眼。這是“明星”一詞的最早出處。其次再說地。《太平廣記·采仙錄》日:“仙女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明星”原是華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眾人仰慕。所以,近代人們常以“明星”比喻成績卓著、出類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領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電影明星”、“歌星”等。眾明星參加晚會叫“今夜星光燦爛”。
【第68句】:【中圈套】見“落在圈套里”。
【第69句】:【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諺)有的人有錢卻不會合理消費;有的人會享受會消費,但卻手里無錢。指人在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與不如意。
【第70句】:瓦罐里冒煙——土里土氣
【第71句】:【硬捏脖往下灌】(慣)比喻強迫別人接受。
【第72句】:星期天,我去外婆的商店里玩,看見一位叔叔領著一位小姐姐在店前賣唱。外婆對那位叔叔說:“你應該讓孩子上學。莊稼誤了是一季兒,孩子誤了是一輩兒。”(河南·許昌)
【第73句】:人打江山狗坐殿——畜生升天;翻了個個兒
【第74句】:【老虎不嫌黃羊瘦】(諺)比喻東西只要還有一點用處,就要抓住不放。也指強者對弱者的掠取,是不計多寡肥瘦的。
【第75句】:【娘家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諺)閨女不能總住在娘家不出嫁;靠親戚家接濟,難以養活自己。指生活必須自立。
【第76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77句】:【放屁砸了腳后跟】倒霉透頂。類似的:放屁扭了腰。賈 平凹《廢都》:“但出門時,頭卻在門框上碰了,打一個趔趄, 又撞翻了墻角痰盂,臟水流了一地。他罵道:人晦氣了,放 屁都砸腳后跟!”
【第78句】:【茄子不開虛花,真人不說假話】(諺)虛花:不結果實的花。就像茄子不開虛花一樣,心口如一的人不會說假話。指誠實的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絕不摻假。 也作茄子不開虛花,老實人不講假話。 茄子不開謊花,孩子不說謊話。
【第79句】:【洞房三天沒大小】(諺)洞房:新婚夫婦的房間。新婚三天內,不論年長年幼、輩分高低,都可和新婚夫婦逗樂。指民間習俗,新婚三日,人人都可鬧洞房。 也作“新婚三天沒大小”。
【第80句】:鐵錘打在橡皮上——不聲不響
【第81句】:【發現新大陸】原指哥倫布發現美洲。借指有了新的發 現。王蒙《相見時難》:“杜艷叫了起來,好像發現了什么新 大陸。”
【第82句】:【吊胃口】(慣)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產生興趣或欲望。
【第83句】:【差人見錢,貓鼠同眠】(諺)差人:舊時在官衙當差的人。指差人收受了錢財賄賂,就會和犯人通同一氣,什么枉法的事也能做出。
【第84句】:【拿孩子喂狼】(慣)比喻討好仇人,把好處拱手相讓。
【第85句】:長衫馬褂瓜皮帽——老一套
【第86句】:【打翻了五昧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歇)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種味道。形容心情極其復雜,各種感受都有。 也作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 碰翻了五味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頭。 潑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
【第87句】:我看書總是不求甚解,匆匆翻閱而過。爸爸勸我說:“細嚼慢咽讀一遍,勝過一目十行看十遍。你還是要仔細些啊?”(江蘇·鹽城)
【第88句】:【挨打不說痛,挨罵不知羞】形容人窩囊,受欺侮而不能反 抗。西戎《兩澗之間》:“他老婆罵他沒出息,說他是挨了打 不說痛,挨了罵不知羞,其實她對呂煥玉的評判,并沒有抓 住本質。”
【第89句】:小車子不走——加油
【第90句】:筵席上打架——不歡而散
【第91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臟,就對奶奶說:“奶奶,幫我洗洗手。”奶奶說:“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個好嘴。”(河南·開封)
【第92句】:【錯把紅土當朱砂】釋義:比喻看不準,把差的當成好的。例句:“那我也得親眼相看相看。”花三香嬉皮笑臉,“媒婆子一張嘴,裝罷神來又鬧鬼;我倒不是信不過小姑奶奶熱心腸兒,好心眼兒,就是怕小姑奶奶自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見過井口大的天,錯把紅土當朱砂。”
【第93句】:我天性好動,又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媽媽說我是“猴子屁股坐不住,老虎屁股碰不得”。(江蘇·如皋)
【第94句】:【耗子栽進書簍里——咬文嚼字】見“老鼠鉆書箱——咬文嚼字”。
【第95句】:【水流千里,終歸大海】(諺)比喻事物千變萬化,總要歸結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萬里,最終總要回歸故土。 也作水流千轉歸大海。 水流千遭歸大海,樹老葉落要歸根。
【第96句】:接生婆動刀——要孩子的命
【第97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慣)指其含意只能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
【第98句】:爸爸的自行車出了個小毛病,他沒修理就又騎著走了,晚上回來直喊倒霉。媽媽說:“你又想好,又想巧;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不喂草和料。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江蘇·贛榆)
【第99句】:鐘表沒數字——無時無刻
上一篇:民間俗語,看完心情好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