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電風扇的腦袋——專吹冷風;吹冷風
【第2句】:我在外公家畫畫的時候,把凳子搬到陽臺上去了,可吃飯時,忘了搬回來。外公說:“你真是有前手,沒有后手。”(四川·成都)
【第3句】:小紅的媽媽和奶奶常拌嘴,她的爸爸在夾縫中來回圓場。她的奶奶說她爸是“墻頭草,隨風倒,哪邊有利哪邊靠”,她的媽媽則數落她爸是“和稀泥兒,不是正經人兒”。(河南·南陽)
【第4句】:兄弟合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第5句】:啞巴貍貓抓耗子——悶逮
【第6句】:【鴨子不吃癟稻——肚里有食】(歇)癟:不飽滿。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為肚子不餓。
【第7句】:【一鍬挖出個井】(慣)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第8句】:【一人一把號】(慣)比喻一人一個主意,意見不一致。
【第9句】:每逢媽媽催我寫作業,我總愛說“別急”。媽媽聽了生氣地說:“你呀,就是‘蓋房不收檐,一拖二三年’?!保ò不铡]江)
【第10句】:【抓著葫蘆當瓢打】(慣)比喻打擊錯了對象。
【第11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釋義:馮唐:西漢人,頭發都斑白了還只做郎官,一次文帝過郎署,跟他談論任用將帥的事,談得很投機,拜他為車騎都尉。景帝時,被貶,出為楚相。武帝時,廣求賢才,有人推薦他,可他已經九十多歲,不能任職了?!榜T唐易老”是說在能發揮聰明才智時不去發現使用,當要使用時,人已經老了。李廣:西漢人,文帝時因征討匈奴有功,封為武騎常侍,景帝時擢為將軍,在同匈奴作戰中屢建戰功,匈奴畏懼他,稱為“飛將軍”。到武帝時,李廣手下的人因戰功封侯的已達數十人,而李廣卻未能得封?,F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種牢騷,批評人用人不當。例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歷史上早就有這樣的教訓。如果發現了確實是人才,就要果斷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第12句】:我和奶奶一塊兒下地,奶奶是哪兒平走哪兒,我是哪兒不平走哪兒。奶奶說我是專走鬼不下蛋的地方。(河南·南陽)
【第13句】:【大懶使小懶】(慣)指懶人支使懶人做事,一個比一個更懶。
【第14句】:老灶爺翻筋斗——砸了鍋
【第15句】:【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諺)金花和銀花可搭配,西葫蘆和南瓜可搭配。比喻男女婚配要門當戶對,條件相當。
【第16句】:燒香惹鬼叫——好心沒好報
【第17句】:永明哥是個雜貨販子,每次點賬差不多都虧本。大嬸說:“你真是二百吊錢買的棉花,一百八十吊賣了線——只賺了買賣人的名?!保ㄉ綎|·文登)
【第18句】:【肉爛在湯鍋里】(慣)比喻沒有受到損失,或好處還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損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來了。 也作肉爛在湯里。 肉爛在鍋里。
【第19句】:【大風刮不多時,大雨下不多時】(諺)指狂風暴雨來勢猛烈,但不會持續多久。也借指特殊情況只是暫時的。
【第20句】:【大人不記小人過】指身份高的人肚量要大。相關的:大 人不和小人爭。老舍《四世同堂》:“她居然停止了挑戰,她 的理由是:大人不和小人爭!她是所長,也就是大人!”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息糾紛,或調和矛盾,和稀泥。成 語:息事寧人。老舍《四世同堂》:“他很會說話,遇到住戶們 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嚇,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 無?!?/p>
【第21句】:哥哥有十四歲了,在家里他吃的飯最多。在一旁的爸爸說:“真是家有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云南·魯句)
【第22句】:【 帶著花崗巖的頭腦去見上帝】指思想頑固不化,至死不 變?!抖虝旱拇呵铩罚骸八墙^不會低頭認罪的,很有可能她 要戴著她那花崗巖般的腦袋去見上帝。”
【第23句】:媽媽見我剛吃完飯就上廁所,便說:“真是窮鬼不拿財,吃完屎就來。”(安徽·旌德)
【第24句】:星期天,我去外婆的商店里玩,看見一位叔叔領著一位小姐姐在店前賣唱。外婆對那位叔叔說:“你應該讓孩子上學。莊稼誤了是一季兒,孩子誤了是一輩兒?!保ê幽稀ぴS昌)
【第25句】:【英雄流血不流淚】(諺)指英雄好漢寧愿浴血奮戰拼死沙場,也決不悲傷流淚。
【第26句】:弟弟考試得了第一名,就驕傲起來。爺爺看他不認真學習的樣子語重心長地說:“驕傲的人只會跌進門檻,謙虛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啊!”(廣東·龍門)
【第27句】:屬埔犁彎板的——老往一面翻土
【第28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主觀客觀條件均極為不利,面 臨危險。臺灣李敖《啟發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來,已經 面目全非,已經陷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世界。”
【第29句】:鄰村有一家人,兒子把父親打成了重傷。我爸爸評價說:“這叫寵子不孝,肥田癟稻。”(安徽·合肥)
【第30句】:【生意經】“生意經”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竅門。生意經源自我國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后,自己棄官經商,并寫了一部叫《計然》的書,總結自己的經商經驗:一是“務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寶”。即當東西貴時,要收存貨出盡;價格便宜時,要把收購儲存視如珠寶。三是“無息市”,即資金流動要迅速。他利用這些經驗經商,一下子成了巨富。后來,生意人把《計然》當做必讀之經典,把范蠡當做下海經商之典范,《計然》成了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生意經”。
【第31句】:【臘月生的孩子——凍手凍腳】(歇)凍:諧“動”。指動作不規矩(多指性騷擾)。
【第32句】:【喇叭是銅鍋是鐵】(諺)喇叭是銅打造的,飯鍋是鐵鑄成的,喇叭和飯鍋不是一路貨。比喻人和人不一樣,各有自己的長處,也各有自己的短項。
【第33句】:【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釋義:木锨:揚場時用來鏟糧食的木制工具,樣子像鐵锨。比喻更重要的人或事還在后面,沒有出現。例句:周任民看火候不到,坐在陳二僧一邊,澆開了油,說:“這才算開了個頭兒,告訴你吧,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哪!”
【第34句】:劉大媽讓兒子小衛跟王師傅學習鐵匠技術。沒干多長時間,小衛覺得太吃苦,要求改學建筑??筛芍芍?,小衛又抱怨說建筑這活太臟,想改行學別的。劉大媽生氣地說:“我看你呀,就像那三條腿木板凳,放到哪里都不行?!保ê幽稀らL葛)
【第35句】:【沒碰過釘子不知道疼】(諺)比喻人沒有遭受過打擊和挫折,就不會有切實的經驗教訓。
【第36句】:扁擔兩頭掛籮筐——成雙成對
【第37句】:【錢無耳,可暗使】(諺)錢沒有耳朵,但使用起來卻很聽話,什么事情它都能辦成。舊指錢財魔力無窮,可以暗中運動,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錢無耳,可使鬼。 錢無耳,鬼可使。
【第38句】:【腳不點地】(慣)形容走得飛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腳不沾地。 腳不停趾。
【第39句】:【開眼界】(慣)指見到從未見過的事物,增長見識。
【第40句】:【關起門來罵皇上】釋義:對有權威的人,不敢公開罵,只敢背地罵。例句:伍參謀道:“自古常言講得好,關起門子還敢罵皇上呢。這里沒人去報功領賞!”
【第41句】:【抓住船板就是命】找到了救助的方法。圖書:“正苦干無 計,抓住船板就是命,便想利用這機會喘息一下?!?/p>
【第42句】:【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43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顯的敵人容易對付,暗藏的敵人 和陰謀詭計難以防備。王蒙《活動變人形》:“明槍易躲,暗 箭難防。不怕黃鼬吃雞,就怕黃鼬給雞拜年?!?/p>
【第44句】:【扁擔長的“一”字都認不得】(慣)指人不識字。
【第45句】:【連中三元】現在比喻在三次考試或各種比賽中連續取得第一名。那么,“連中三元”典出哪里呢?宋代趙升《朝野類要·舉業三元》有云:“解試、省試并為魁首者,謂之雙元;若又為殿魁者,謂之三元?!薄斑B中三元”即源于此。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分為三級:一級鄉試,二級會試,三級殿試。鄉試由朝廷正副考官各一人到各省主持。參加鄉試的對象,主要是生員科考中的優等生及監生、貢生。鄉試每三年一次,考試在秋季八月,故稱“秋闈”。鄉試考取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考取舉人就取得高一級會試的資格。會試,由全國各省舉人參加。每三年一次。考期在春季二月(或三月),即鄉試后的次年春天,故稱“春闈”。由禮部主持,又稱“禮闈”。會試考取的稱貢生,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宮中殿廷舉行,故又稱“延試”。參加殿試的是貢生,考期在四月。因考試在宮中,故號稱由皇帝主持,考一場,只考策題一科,名殿試策。策問大多是考問當時政治、經濟或治國安邦、鞏固政權之策。殿試考中的稱進士,第一名叫“狀元”。如鄉試、會試、殿試都得第一名,則叫“連中三元”。現在沒有科舉考試了,“連中三元”只剩用作比喻了。但在中考、高考時還借稱第一名為“中考狀元”、“高考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這種用法還是受連中三元之影響。
【第46句】:【拍馬屁】(慣)舊時稱贊馬好時常拍馬的屁股。比喻極力討好、奉承人。
【第47句】:墨斗魚下酒——沒刺兒可挑
【第48句】:【急行無好步】(諺)好步:穩當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會邁出穩當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難以把事做好。 也作“緊行無好步”。
【第49句】:樂隊里的鑼鼓——任人敲打
【第50句】:【肚饑吃好飯】(諺)指人在饑餓時食欲最盛,吃什么飯都香。
【第51句】:城頭上栽花——高種(中)
【第52句】:【觀于海者難為水】(諺)比喻見過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會在意。 也作“久經大海難為水”。
【第53句】:深山藏大樹——棟梁之才
【第54句】:【叫化子要黃連——自討苦吃】(歇)黃連:一種味極苦的中藥。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譏諷意味。
【第55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諺)風、俗:民俗風情。指各地民俗風情不同。
【第56句】:【識人識面不識心】(諺)認識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人的內心卻很難。 指人心難測。
【第57句】:【沒出嫁的閨女做鞋子——不管女婿腳大小】(歇)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婚前男女雙方不能見面。 指做事盲目,不知實際需要。
【第58句】:【打著燈籠沒地方找】(慣)形容非常好,非常難得。 也作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打著燈籠都難找。
【第59句】:【紅娘】現常把為未婚男女牽線搭橋的介紹人稱為“紅娘”。這一稱謂源于元代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成于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茍慧生。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講述了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唐貞元年間,書生張君瑞進京趕考,與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識于蒲州東十里的普救寺,兩人一見鐘情,情愫暗生。由于老夫人從中作梗,一對情人苦苦相思。鶯鶯的丫環紅娘十分機靈,見小姐每日愁眉不展,便想辦法為他們穿針引線,傳遞情書,并將小姐的情況告訴張生。后來,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于不顧禮法束縛,和張生私訂終身。但是,老夫人知道此事后,要棒打鴛鴦,拆散他們倆。又是機智的紅娘勇敢地站出來,抓住老夫人的弱點加以要挾,使老夫人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使得一對情侶終成眷屬。劇本是死的,只有搬上舞臺才能演活,才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演活紅娘的是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荀慧生,他改編創作并成功演出了《紅娘》一劇,成為茍派的重要代表劇目。荀派傳人宋長榮被譽為“活紅娘”。
【第60句】:【大船爛了還有三千個釘】見“船爛還有三干釘”。
【第61句】:火車上馬路——出軌;越軌
【第62句】:【成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諺)指創立家業就像用針挑土一樣艱難緩慢,敗壞家業卻像大浪淘沙一樣迅猛容易。
【第63句】:【縣官不如現管】官大不一定直接管轄,現管著的人則必 須服從。浩然《艷陽天》:“瞧,真是縣官不如現管,一個命 令,就按兵不動了?!?/p>
【第64句】:【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諺)指希望中的多數,不如實際據有的少數。 也作“樹上十鳥,不如手握一只”。
【第65句】:【井底蛤蟆,沒見甚么天日】釋義:比喻沒見過世面。例句:所以連青州府城門也沒得出來趕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沒見甚么天日”。
【第66句】:船到碼頭車到站——停止不前
【第67句】:【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酷屃x:比喻名實不符,徒有其名。例句:普映山只淺淺一笑,不冷不熱地說道:“過獎了,書記同志!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我這個人,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p>
【第68句】:【男兒膝下有黃金】見“大丈夫膝下有黃金”。
【第69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諺)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涼時容易疲乏,在炎熱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節又容易貪睡不起。
【第70句】: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洗衣服。我呢,又是掃地又是倒垃圾。忙完了,我對媽媽說:“媽媽,看我多好啊!”媽媽笑著說:“你呀,瞎娘抱著個禿娃娃,別人不夸自己夸。”(河北·邱縣)
【第71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慣)比喻事情還沒動手就造出許多輿論。
【第72句】:【傍生不如傍熟】(諺)傍:依靠。 指人到窘困時,向生人求助,不如向故舊投靠有希望。
【第73句】:【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內行人經驗豐富。蔣子龍《喬 廠上任記》:“小杜,你今個算碰上辣的了,他就是咱們過 去的老廠長?!罢媸切屑乙簧焓郑阒袥]有!”’
【第74句】:【跑江湖】見“走江湖”。
【第75句】:捂著耳朵偷鈴鐺——自己騙自己
【第76句】:【鳥靠翅膀,人靠腳力】(諺)鳥要生存,全靠翅膀到處飛翔;人要生存,全靠自己的腳力到處活動。指人是憑著親身實踐開拓事業的。
【第77句】:無根的水草——漂浮不定
【第78句】:鄰院的老爺爺去世了,我夜晚不敢出門。哥哥說:“人死如燈滅。可別信神信鬼的,自己嚇自己!”(河南·太康)
【第79句】:城隍爺的馬——騎不得;樣子貨
【第80句】:【矮子肚里疙瘩多】(諺)指身材短小的人心里的算計往往比常人多。 也作矮子心內三把刀。 矮子多心。
【第81句】:【眼皮子淺】(慣)形容人見識淺薄或目光短淺。 也作“眼窩子淺”。
【第82句】:三人喝一杯酒——輪流來
【第83句】:新娘子蒙頭——不給面子
【第84句】:【村無大樹,蓬蒿為林】(諺)蓬蒿:刺蓬和蒿草。村中沒有大樹,刺蓬蒿草也被視為林木。指沒高的就顯出矮的,沒大的就顯出小的。比喻沒有出眾的人才,稍有能力的人就很顯眼。
【第85句】:【棋局既開,終有了時】(諺)一盤棋既然已經開局,不管下的時間長短,總有了結的時候。比喻事情既然開始做,或遲或早總有個結果。
【第86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87句】:柏油燙豬頭——連根拔
【第88句】:山鷂子站在崖頭上——高瞻遠矚
【第89句】:【兒行千里母擔憂】(諺)指兒女出門,不論遠近,母親總是牽腸掛肚,放心不下。 也作“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
【第90句】:【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了解人的思想不容易。 劉紹棠《含羞草》:“過去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 心,如今可是都知道誰是什么變的了。”
【第91句】:【龍斗虎傷,苦了小獐】見“斗虎爭狼,苦殺小獐”。
【第92句】:穿著拖鞋走路——邁不開步
【第93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釋義:黃蓋:三國時東吳大將。《三國演義》故事:在赤壁之戰中,為了火燒曹操的戰船,黃蓋主動向周瑜獻了苦肉計,讓周瑜打了他,然后向曹操詐降,瞞過曹操。比喻做樣子給別人看。也比喻雙方自愿,別人不必管。 “—個愿打,一個愿挨”又作“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愿打愿挨”。例句:他們一伙,都是看透《三國志》的人。要我說,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
【第94句】:【一打三分低】打架粗野,互相都降低了人品。明代《西游 記》:“不用打!不用打!常言道:一打三分低。你們都跟我 來。”
【第95句】:【忍得一時忿,終身無惱悶】(諺)指人如果能克制一時的惱怒,冷靜理智地應對各種事端變故,就可免去一生的苦惱和遺憾。 也作忍得一日氣,免得百日憂。 忍得一時氣,能消百日災。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千日之憂。
【第96句】:豆腐耳朵——愛聽讒言
【第97句】:【哪里跌倒哪里爬】釋義:在什么地方受挫折,就在什么地方克服困難,爭取成功。例句:“養豬衛星”雖然丟了丑,可衛治國并沒泄了氣。他想:哪里跌倒哪里爬。他決心再放個“衛星”,以挽回面子。
【第98句】:烏龜進灶門——爬灰
【第99句】:【開空頭支票】(慣)空頭支票:不能兌現的支票。常比喻許不能實現之諾。 也作給空頭支票。 發空頭支票。
上一篇:朋友圈俗話歇后語,全是大實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