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諺)三:泛指多。字如果輾轉(zhuǎn)傳抄多次,魚字就會寫成魯字,虛字就會寫成虎字。指漢字傳抄的次數(shù)越多,出錯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作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字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第2句】:豬八戒抱個豬娃娃——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3句】:我看到媽媽做那么多的菜,伸手就要抓。媽媽急忙攔住說:“哎!你可是九寸九的嘴——不夠一吃(尺)喲!”(山東·蒼山)
【第4句】:爸爸干活不小心,手劃破了點皮,又是吃藥又是抹藥。媽媽看見了說:“你真是猴子屁股當(dāng)瘡治。”(甘肅·臨夏)
【第5句】:【歪著枕頭睡覺——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臟偏向一邊,轉(zhuǎn)指人胡思亂想,打錯了主意。含譏諷或責(zé)罵意。
【第6句】: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第7句】:【喝墨水】(慣)比喻有文化、有知識。 也作“喝墨汁”。
【第8句】:我家來了一位鄉(xiāng)下客人。我看他穿一身破衣服,就有點瞧不起他。媽媽說:“十年河?xùn)|轉(zhuǎn)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安徽·蒙城)
【第9句】:【關(guān)公門前耍大刀】關(guān)公為武將。謂在行家面前賣弄。類 似的:魯班門前弄大斧。成語:自不量力。陸文夫《圍墻》: “那技術(shù)員慎重對待,步步不離;在設(shè)計所的門前砌圍墻,等 于在關(guān)老爺面前耍大刀,沒有兩下子是不行的。”
【第10句】:【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諺)鐵杵:短而粗的鐵棒。拼著下大功夫,即使是粗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指人只要肯下苦功,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也作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鋼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第11句】:【風(fēng)不搖,樹不動】(諺)風(fēng)如果不刮動,樹枝就不會搖擺。借指凡事總有個起因,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fā)生。 也作“風(fēng)不吹不響,樹不搖不動”。
【第12句】:【九月九,蚊蟲叮石臼】(諺)九月九: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石臼:大塊石頭鑿成的搗谷用具。 指秋后的蚊子連石臼也敢叮,叮人更厲害。
【第13句】:【瓜田不納履,李不下整冠】釋義:納履:提鞋。冠:帽子。在瓜田中不提鞋,在李樹下不整帽子。意思是不做讓人懷疑的事。例句:論她的能力,干一點重要的政治工作還是可以的,但我再三考慮,還是搞技術(shù)為好,免得別人背地里說些閑話。古人說過,“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啊!
【第14句】:【狗急要跳墻】釋義:比喻人在情勢危急時會冒險蠻干。例句:李青山答道:“咱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主動權(quán)。不守,狗急要跳墻,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15句】:【滅門刺史,破家縣令】見“破家縣令,滅門刺史”。
【第16句】:我看書總是不求甚解,匆匆翻閱而過。爸爸勸我說:“細嚼慢咽讀一遍,勝過一目十行看十遍。你還是要仔細些啊?”(江蘇·鹽城)
【第17句】:【金簪兒掉在井里】出不去這個范圍。清代《紅樓夢》:“你 忙什么?金簪兒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連這句 俗語難道也不明白?”
【第18句】:【一蟹不如一蟹】(慣)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第19句】:【拉黑牛】(慣)指賣主讓同伙裝成顧客,假裝購買其貨物,誘騙顧客上當(dāng)。
【第20句】:一天早上,媽媽的胃有點疼,我知道后急忙替媽媽找來藥。媽媽笑著說:“還是閨女好,閨女是娘的貼心小棉襖。”(河南·商丘)
【第21句】:【是粥是水,揭開鍋蓋】(諺)比喻人或事物的真相,揭開表層,自然就一清二楚。
【第22句】:【吃了冬至飯,巧女兒多做一條線】(諺)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農(nóng)歷十一月,從這天起,白晝漸長。指從冬至起,白天可以多做點活了。
【第23句】:【錢為人之膽】見“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
【第24句】:【鄉(xiāng)下人不識駱駝——當(dāng)作馬腫背】(歇)鄉(xiāng)下人沒見過駱駝,還以為是馬背腫了。指少見多怪。
【第25句】:【知底莫過當(dāng)鄉(xiāng)人】(諺)當(dāng)鄉(xiāng)人:同鄉(xiāng)人。再沒有比同鄉(xiāng)人更清楚底細的了。指在同鄉(xiāng)人面前,不要想隱瞞自己見不得人的事。
【第26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fēng)】(慣)打頭風(fēng):逆風(fēng)。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fā)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fēng)。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fēng)。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fēng)。
【第27句】:【老鴉占了鳳凰巢】(慣)比喻卑賤的人霸占了高貴人的位置。
【第28句】:芙蓉開花——慢慢紅
【第29句】:【要得富,險上做】(諺)指要想發(fā)財致富,就得冒風(fēng)險。
【第30句】:【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釋義:比喻無論怎樣狡猾的壞人也斗不過好人。例句:哼,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哇!有關(guān)聯(lián)絡(luò)圖的事和他的口供跟野狼嗥倒是一致的。
【第31句】:平時我對學(xué)習(xí)抓得不緊,臨近考試了才想著去看書。媽媽說:“現(xiàn)喂的雞不下蛋啊!”(山東·蒼山)
【第32句】:【當(dāng)墊腳石】(慣)比喻充當(dāng)別人借以向上爬的工具。
【第33句】:扳手指算賬——有數(shù)
【第34句】:【晴天要備陰天傘,飽時要備饑時糧】釋義:比喻有備無患,也指防患于未然。也說“暖備寒衣睛備傘”。例句:“俗話說,晴天要備陰天傘,飽時要備饑時糧。”
【第35句】:過了正午的日頭——偏西了;寒潮消息
【第36句】:【人有同貌人,物有同形物】(諺)世界之大,偶爾也會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形狀完全相同的物。指人和人、物和物相像,這是大自然的巧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第37句】:【開天辟地頭一遭兒】(慣)指第一次,以前從來沒有過。 也作“開天辟地第一次”。
【第38句】:【世事有常有變,英雄能屈能伸】(諺)指世事有經(jīng)久不變的規(guī)律,也有升沉起伏的變化;英雄豪杰做事,貴在隨時應(yīng)變,失意時能承受屈辱,得志時能施展才干。
【第39句】:【低頭不見抬頭見】釋義:形容經(jīng)常見面。常用來指辦事、說話要看情面。例句:老媽勸他去,說道:“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誰也有求到誰身上的時候,別把路走窄巴了。”
【第40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釋義:東西總是依照種類聚集在一起,人總是一群一群地分開。常比喻壞人總是與壞人勾結(jié)在一起。例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黑鬼對黑鬼,又不礙著誰。
【第41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釋義:不能吹牛,應(yīng)該說實在話。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光說不行……”
【第42句】:不知為什么,李叔叔這幾天滿臉的不高興,說起話來火藥味十足。爸爸說:“這人是怎么搞的,像是人人借了他的米,還給他糠似的!”(安徽·宣州)
【第43句】:【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諺)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敵情,在戰(zhàn)爭中就能穩(wěn)操勝券。
【第44句】:王大娘養(yǎng)兩個兒子,一個老實能干,家里活地里活一人擔(dān);而另一個兒子卻游手好閑,成天這兒立立那兒站站,伸手不拿四兩。鄰居背地里說:“這家人啊,可是蓮菜調(diào)上蒜薹了——有眼子,有光棍。”(河南·鄧縣)
【第45句】:全家人正在看電視,可突然停電了。爸爸說:“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到前沒村后沒店的地方停。”(寧夏·賀蘭)
【第46句】:傷風(fēng)流鼻涕——甩掉
【第47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釋義:話說清楚別人才能明白。例句:“三爺三嫂都是勞苦人民,一說就通!就是可惜呀,咱們說的還不夠;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啊!”
【第48句】:【上不得臺盤】(慣)臺盤:席面。 1比喻自身素質(zhì)差,不能在正式或公開的場合露面、應(yīng)酬。2比喻見不得人的話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臺盤。 上不得臺面。
【第49句】: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第50句】:【不怕肚不飽,就怕氣不平】(諺)不怕受餓,就怕受氣。指受人凌辱比挨餓更難忍受。
【第51句】:【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不易被人注意,壞事容易 被人傳述。類似的:好事不惹眼,壞事直關(guān)心。明代《西游 記》:“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像我如今皈 正佛門,你就不曉的了!”
【第52句】:【戲臺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戲,轉(zhuǎn)指辦不成事情。
【第53句】:鯉魚蹦在灰堆里——越跳越糊涂
【第54句】:老公雞叼骨頭——惹狗生氣
【第55句】:【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諺)窮:窘困無出路。觸:用頭頂撞。指鳥到窘急時,會用嘴啄;獸到窘急時,會用頭頂;人到窘急時,會欺詐騙人。 也作“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攫:抓。 佚:亂跑。
【第56句】:桅桿上掛燈籠——高明
【第57句】:【—個天聾,一個地啞】雙方都不善言談。清代《紅樓夢》: “林之孝兩口子,錐子兒扎不出一聲兒來的;我成日家說他 們倒是配就了的一對兒:一個天聾,一個地啞。”
【第58句】:【千里馬還有一瘸】(諺)千里馬:日馳千里的名馬。瘸(que):跛腿。 即使是千里馬,有時也會失蹄。比喻做事再縝密的人,有時也會出錯。
【第59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數(shù)量多,難以選擇。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說:籮。類似的:滿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語:眼花繚 亂。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著。你不知情,到那里買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第60句】:【一場混水一群魚】混亂之中,會出現(xiàn)一批興風(fēng)作浪的人。 成語:應(yīng)運而生。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俗話說:一 場混水一群魚。史無前例的運動,總有一些人應(yīng)運而生。”
【第61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兒吃的】(諺)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冒進,急于求成。
【第62句】:理發(fā)店的徒弟——從頭學(xué)起
【第63句】:真戲假做,假戲真做。
【第64句】:【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65句】:【龍配龍,鳳配鳳,鵓鴣對鵓鴣,烏鴉對烏鴉】(諺)龍要找龍配對,鳳要找鳳配對,鵓鴣只能配鵓鴣,烏鴉只能配烏鴉。比喻男女婚配,要講究門當(dāng)戶對。
【第66句】:【春天后母面】(諺)后母:繼母。 指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就像繼母對待繼子女的態(tài)度一樣,說變就變。
【第67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諺)礪:磨(刀)。指寶劍的鋒刃是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梅花的清香是從嚴寒的凜冽氣候中逼出來的。比喻人才的成就來自勤奮與刻苦。
【第68句】:【磕閑牙】(慣)指說沒用的閑話。 也作“拉閑篇兒”。
【第69句】:自習(xí)課時,班主任見教室很亂,就批評說:“怎么這么亂,鴨子吵塘似的?”(江蘇·丹徒)
【第70句】:塘里的荷花一眾人其賞
【第71句】:媽媽和爸爸兩人相處得很好,從來不當(dāng)著我的面吵架。有一天爸爸把菜燒焦了,媽媽很著急,當(dāng)著我的面又不好意思吵爸爸,就瞪大兩只眼睛看著爸爸。爸爸也不著急,笑著對我說:“看,你媽媽又想讓我吃兩個大雞蛋了。”爸爸這么一說,把媽媽逗樂了。(河南·安陽)
【第72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謂造福于后代。類似的:前人挖井, 后人吃水。楊朔《三千里江山》:“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 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
【第73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釋義:舊時北方民俗,臘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節(jié)吃黃米包棗做的粽子。指過了端午青黃不接,窮人日子難熬。只有過了臘月二十三,日子才會好過一些。例句:人常說:“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一過五月端午,窮人就又該受冷挨凍。要是一過臘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爺?shù)穆樘枪鞴鳎捳f就又是春暖花開,窮人也就又熬出頭來。
【第74句】:財神爺討飯——裝窮
【第75句】:【少年夫妻老來伴】(諺)年輕時是夫妻,同心協(xié)力,生兒育女;年老時是伴當(dāng),相互關(guān)照,彼此體貼。偏指夫妻到了老年,更需要彼此間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 也作少年夫妻老來伴,一日不見問三遍。 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越老越相親。
【第76句】:老太太吃奶豆腐——盡挑軟的
【第77句】:有一天,我正在寫作業(yè),聽見鄰居家的阿姨對我爺爺說:“注意小花貓,別讓它抓了小雞!”爺爺說:“不怕。雞怕狐貍,貓捕鼠;草怕嚴霜,霜怕日。一物降一物。”(河南·林州)
【第78句】:媽媽讓我和哥哥在家剝玉米,我們磨磨蹭蹭都不想干,可哥哥卻先跑到媽媽那去“告狀”。媽媽眉頭一皺,生氣地說:“你倆大哥不要說二哥,雜面不要說窩窩。今天非要讓你倆好好鍛煉鍛煉不可!”(河南·淮陽)
【第79句】:【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諺)指經(jīng)驗豐富的人著手辦事,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0句】:【哈密瓜】“哈密瓜”外形金黃燦燦,肉質(zhì)豐厚,芬芳誘人,香甜滿口,揚名四海。新疆正好有個地方叫哈密,所以人們以為哈密瓜的故鄉(xiāng)在哈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哈密瓜的故鄉(xiāng)可不是哈密。哈密瓜的種植歷史超過千年,它的故鄉(xiāng)確實在新疆,但不是哈密,而是鄯善。鄯善地區(qū)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綠水環(huán)繞,晝夜溫差大,極適合甜瓜生長。鄯善瓜之所以變成哈密瓜,源于人們張冠李戴的誤傳。清代時,康熙皇帝封賞統(tǒng)治哈密的額貝都拉為哈密王。額貝都拉對清廷賜予他封號感激涕零,他親自率領(lǐng)一個使團前來京城,以叩謝皇帝賜予的榮耀。出發(fā)前,特意從鄯善帶了一大批鄯善甜瓜,當(dāng)做送給皇帝的貢品。因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遙遠帶來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貴,這種瓜果從來沒有在京城出現(xiàn)過。康熙帝第一次吃鄯善甜瓜,感覺芳香撲鼻,味甘如蜜,于是贊不絕口,龍顏大悅。便問大臣:“這瓜享何貴名,產(chǎn)于何地?”大臣們從來沒見過這種瓜,哪里知道它的名稱呢。有一個大臣靈機一動,立刻回復(fù)皇帝說:“這瓜是哈密王上貢的,就是哈密瓜了。”自此之后,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變成了“哈密瓜”。
【第81句】:【八匹馬拉不回頭】指固執(zhí)。類似的:九牛拉不轉(zhuǎn)。劉紹 棠《二度梅》:“但是,溫良順犯起犟脾氣,十八匹馬也拉不回 頭;青鳳更是鐵了心,刀擱在脖子上也不改口。”
【第82句】:瘋狗跳院墻——逼的
【第83句】:【打破腦袋用扇子扇】(慣)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豁出去了。 也作“腦袋破了用扇子扇”。
【第84句】:【夢是心頭想】(諺)睡覺所夢到的種種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時心頭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幻是人的心理作用。 也作夢從想中來。 夢現(xiàn)心頭事。
【第85句】:【不會做飯的看鍋,會做飯的看火】(諺)火:火候。指生手做飯,只看鍋里;行家做飯,只看火候。 比喻會辦事的人,總是掌握時機,不讓時機錯過。
【第86句】:【佛是金裝,人是衣裳】(諺)佛像是靠金粉來裝飾的,人是靠衣裳穿戴來裝扮的。指人的服飾對儀容關(guān)系很大。 也作佛要金裝,人要衣裳。 人靠衣裝,神靠金裝。
【第87句】:【橄欖枝】“橄欖枝”即油橄欖的枝葉。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這一用法的產(chǎn)生,要從《圣經(jīng)》說起。《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載,上帝創(chuàng)造亞當(dāng)和夏娃后,人類繁衍生息,數(shù)量越來越多。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的盡都是惡”,使地上充滿了強暴。上帝為此而憤怒,決心“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由于諾亞是義人(無罪的人),上帝不忍讓他一家人與眾惡人一同被除滅,就指示諾亞造一只方舟,帶領(lǐng)全家及各種成對的飛禽走獸進入方舟保命。 “當(dāng)諾亞600歲,2月17日那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勢浩大,持續(xù)漲了一百五十天。諾亞放出鴿子,試探洪水情況,其時天下滔滔,鴿子無法落地,便又飛回了方舟。七天以后,諾亞又一次放飛鴿子,晚上鴿子回來時,嘴里叼著一片橄欖葉,諾亞由此獲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來,人們便把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征。雙方交戰(zhàn),一方愿意和解,便可說伸出橄欖枝。鴿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稱為“和平鴿”。
【第88句】:屬蛀蟲的——鉆心
【第89句】:【好鼓不用重錘敲】(諺)響亮的鼓用不著重錘敲打。比喻聰明人悟性高,一點就明,不用多說。 也作“響鼓不用重錘”。
【第90句】:【兩袖清風(fēng)】“兩袖清風(fēng)”比喻為官清正廉潔。此詞確實源自清官。明朝時候,在外居官的臣子如果有機會奉旨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帶上許多當(dāng)?shù)氐摹巴羶x”(即土特產(chǎn))去獻給皇帝和朝中權(quán)貴。當(dāng)時有位著名的清官叫于謙,在外省當(dāng)巡撫(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長)。有一次,于謙也奉命進京面見圣上,但他既不張羅禮物,也不采辦“土儀”,而是準備空手前去。有人問他什么緣故,于謙作了一首詩回答:“絹帕蘑菇并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詩中“絹帕”、“蘑菇”、“線香”借指土特產(chǎn),“閶閻”借指老百姓。為了避免老百姓議論,黎民指斥,于謙做到了“為官不擾民”。后來,人們就把居官清正、一塵不染贊頌為“兩袖清風(fēng)”。
【第91句】:【甕中捉鱉——手到拿來】(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 也作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甕里抓鱉——手到擒來。
【第92句】:天鵝離不開湖泊,英雄離不開人民,誰脫離了人民,誰就會失去翅膀。
【第93句】:【秋后問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特例,根據(jù)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質(zhì),進行不同處理。秋后算賬“秋后算賬”比喻事后等待時機進行報復(fù)或清算。它的本義是,到秋后,農(nóng)作物收獲了,有了經(jīng)濟收入,那么在這一年當(dāng)中欠下的費用就可以在秋后結(jié)賬了。因為古代我國的農(nóng)民沒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賣了農(nóng)產(chǎn)品,有了錢才能與人結(jié)算。至于秋后算賬的含義(比喻),是與原意的相關(guān)聯(lián)才形成喻體。秋天,還是個肅殺的季節(jié),秋字加個心就是個“愁”字。秋后算賬蘊含著新賬舊賬一起算,最后清算總賬的意思,它來源于明清秋后斬殺犯人的慣例,民間口頭相傳,秋天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賬”這一今義的俗語來。
【第94句】:【老鼠鉆牛角——無路可走】(歇)指陷入絕境,走投無路。 也作“耗子鉆牛犄角——盡了頭了”。
【第95句】:秀才不打架不動手——講禮(理)
【第96句】:山上的黃麋——專走老路
【第97句】:【娘家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諺)閨女不能總住在娘家不出嫁;靠親戚家接濟,難以養(yǎng)活自己。指生活必須自立。
【第98句】:【無農(nóng)不穩(wěn),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諺)沒有農(nóng)業(yè),社會就不穩(wěn)定;沒有工業(yè),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yè),人民的經(jīng)濟生活就不活躍。指社會上離開哪個行業(yè)都不行。
【第99句】:【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釋義:比喻壞人時刻都想害人。例句:田文中懷疑地說,“我對這個匯報真要打個問號:這條狐貍怎么能夠老實呢?”“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