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憂年儉,但憂廩空】(諺)年儉:農業歉收的年景。廩(IIn):糧倉。不愁當年的農作物歉收,只愁囤里無積糧。指糧食的積貯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
【第2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
【第3句】:【寄物則少,寄言則多】(諺)托人捎東西,特別是吃的東西,會越捎越少;托人捎話,輾轉相傳,添枝加葉,會越捎越多。指話越傳越失真。
【第4句】:【一柞不如四指近】(諺)柞(zha):手掌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間的距離。四指:大拇指之外的其他四個手指并排的寬度。一柞的距離,不如四指的近。比喻人際關系,遠親不如近親,近親又比不上親骨肉。
【第5句】:【瘦狗莫踢,病馬莫騎】(諺)瘦弱的狗不可踢它,有病的馬不可騎它。比喻對于病弱衰老的人,只應當憐憫救助,絕不可歧視凌辱。
【第6句】:【荷鋤候雨,不如決渚】(諺)荷:用肩扛著。渚:水渚。扛起鋤頭等待天雨,不如掘開水渚,引水灌溉。指與其消極等待,不如積極創造條件來爭取。
【第7句】:貓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第8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邊再脫鞋】(諺)指到了該拿出行動的時候再行動也不遲,得看準時機,不可貿然行事。
【第9句】:【吹牛皮不貼印花】 釋義:比喻說大話不費力,不花錢。 例句:嫂子說:哼!說兩句大話壯壯膽吧!吹牛皮不貼印花,你能考上,我頭朝下走三年!
【第10句】:【床罩】“床罩”是最普通的床上用品,美觀大方,可它的得來并不美。 床罩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的法國。據記載,這個偉大的發明者是一個普通的法國高盧婦女迪迪。迪迪與馬夫路易戀愛了三個月后,正式舉行婚禮。 不幸的是,婚禮后的早晨,年輕的妻子發現丈夫有遺尿的毛病,他將婚床上的被褥尿濕了。這時,祝賀婚禮的客人們已在門外,他們大聲笑鬧,捶打木門,迪迪已沒有更換床褥的時間。 迪迪望著神情沮喪的路易,忽然靈機一動,從衣櫥里取出一張床單,迅速鋪在潮濕的被褥上,然后開門迎客。客人們向新郎新娘祝福,并參觀他們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單,驚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這是潔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設計者的最新玩意兒吧?” 新娘微微一笑,不發表意見。 客人們發出嘖嘖的贊嘆聲:“哦!這多么時髦,多么漂亮!” 很快,這種鋪床方法在法國各地流傳起來。三年后,法國宮廷正式采用了這種方法,并按那個客人所說的那樣,將鋪在被褥上的床單命名為“床罩”,并且把它載人了《宮廷起居事典》。
【第11句】:【價出口,貨出手】(諺)價:價錢。 指市場交易中,買方說定了價錢,賣方交出了貨物,就算成交,雙方不得反悔。
【第12句】:【知星宿,衣不覆】(諺)舊指懂天象、知吉兇,會窮得衣不蔽體。
【第13句】:【吃菜要吃心,聽話要聽音】(諺)吃菜要吃菜的鮮嫩內瓤;聽人說話要聆聽話外之音,以便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 也作吃蔥吃芯兒,聽話聽音兒。 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第14句】:【農歷】“農歷”又稱夏歷,又名舊歷,民間也有稱農歷為陰歷的。相傳起源于我國夏代,其科學性、實用性都很強,因此流傳至今,還在沿用。它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歷月和陽歷年的性質和特點,因此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歷。夏歷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約【第29句】: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天,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天,稱月小。 夏歷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或355天,與回歸年相差11天左右,所以隔三年安排一個閏月,再過兩年又安排一個閏月,平均19年有7個閏月。 農歷即依據地球回歸年所用時間,又依據月相變化而制定,而且以身邊的氣象與物候條件、農事活動力參照,實用性強,因而成為四季分明、便于記憶的歷法。在我國,農歷歷法尤其適用于中原的廣大地區。特別是二十四節,指導農時的作用十分準確。如: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芒種三天見麥茬;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的麥子(指種麥)正應時。
【第15句】:【誰走的路長遠,誰能到西天佛地】(諺)西天:佛教指佛祖所在的地方。誰不怕路途遙遠,誰就能到西天見到佛祖。指誰有毅力有志氣,誰就能達到目的。
【第16句】:【天有不測風云】此語比喻人有難以預料的災禍。它典出《元曲選,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小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現在的“躲貓貓”。沒過多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便引用了此語。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周瑜與曹操大戰于三江口。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見略同,采用火攻。一切準備就緒,但冬季少有東南風,周瑜發愁病倒。 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說實話,只說:“人有旦夕禍福,誰又能保證不生病呢?”而諸葛亮卻故意神秘地說:“天有不測風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覺得諸葛亮言外有意,便連忙問有何藥方可治他的病,諸葛亮寫了十六個字遞給周瑜。這十六個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競好了。這才引出好戲“借東風”。 看來,到明代“天有不測風云”一語已經比較流行。
【第17句】:【關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關公武藝高強,轉以形容人技藝好,干活麻利。
【第18句】:【放冷槍】(慣)冷槍:乘人不備,暗地里射出的槍彈。比喻暗中傷人,或用冷言冷語傷人。
【第19句】:【一朵鮮花插在牛屎上】 釋義:比喻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嫁給很糟糕的男人。 例句:無論什么人,她都一見如故,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愿意和她接近,可是暗中又為她嘆息:“唉!一朵鮮花插在牛屎上。”
【第20句】:【拉住黃牛當馬騎】(慣)比喻讓能力差的人擔當重任。
【第21句】:【東家不知西家苦,南家不知北家難】(諺)西家的苦處,東家不知;北家的難處,南家不知。指家家都有說不出的苦處和難處,只是別家不知道罷了。 也作“東家不知西家,一家不知一家”。
【第22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 釋義:保密,連自家人都不能知道。 例句:“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第23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見“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第24句】:路不常走草成窩,坐立不直背變駝。
【第25句】:【唱戲的吹胡子——假生氣】(歇)吹胡子:戲曲中演員表演角色生氣時的動作。指假裝生氣的樣子。
【第26句】:【舍得珍珠換瑪瑙】(諺)珍珠、瑪瑙:兩種珍奇的寶物。用此一寶物,才能換彼一寶物。指要想獲得高規格的人與物,必須舍得付出同等價值的代價。
【第27句】:【寵婢作管家,鑰匙不晌手撥刺】(諺)撥刺:用手撥動使它發出響聲。指受寵愛的婢女當上了管家,故意搖響鑰匙串來顯示自己手里有了權力。指得志的小人總喜歡在人前炫耀。
【第28句】:【抱著葫蘆不開瓢】(慣)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中間細,表面光滑,像上下兩個球連在一起,可將其剖開做成瓢等。比喻就是不肯開口講話。
【第29句】:【硬來硬抗,軟來軟磨】(慣)指不向對方屈服,以對方采取的態度來對付對方。
【第30句】:【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諺)屋頂上面漏水,上面不知道,屋下面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比喻上層執政者的過錯,人民群眾看得最清。
【第31句】:耕者離開牧者,耕者要凍死;牧者離開耕者,牧者要餓死。
【第32句】:【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例不出來】見“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
【第33句】:【老虎吃螞蚱——零打碎敲】(歇)本指零碎地吃,轉喻零敲碎打地消滅或整治。 也作老虎吃螞蚱——碎拾掇。 老虎撿螞蚱墩兒——碎拾掇。墩兒:堆兒。
【第34句】:【老馬蹄下不迷路】 釋義:老馬認識道,不迷路。比喻情況熟悉、經驗豐富的人心中有數,不會被迷惑。 例句:嗯,老馬蹄下不迷路,哪怕野草深。這樣看來,我們明天去,只怕是名為赴宴,實為斗智。
【第35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歇)指人不知危險,膽子太大。常含譏諷意味。
【第36句】:【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諺)指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悲苦事情中,生離和死別是最令人難以承受的。 也作世上萬般哀苦事,除非死別共生離。 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過死別與生離。 世上傷心無限事,最難死別與生離。
【第37句】:【盛喜中不許人物,盛怒中不答人簡】(諺)簡:書信。大喜的時候不答應給人財物,那會給得過量;大怒的時候不回復書信,以免措辭失當。指人在情緒波動中,言行很容易偏頗。
【第38句】:【四面冒煙,八邊著火】(慣)形容事情緊急。
【第39句】:【樹欲靜而風不息】(諺)樹想安靜下來,可風總是不停息地刮動。比喻情勢的發展不能如人的心愿。 也作“樹欲靜而風不止”。
【第40句】:做做力出,縮縮病出。
【第41句】:【石臼里的泥鰍——無路鉆】(歇)比喻人陷入困境,逃脫不了。
【第42句】:【吃瓜子吃出個臭蟲來——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43句】:行為不正經,舌頭短三分.
【第44句】:【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公有人管】(諺)道路不平,自會有人鏟平它;處事不公,自會有人理論它。指凡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總會受到公眾的干涉與譴責。 也作路不平眾人踩,理不順大家擺。 路不平有人鏟,理不平有人管。 路不平要踩,事不公要管。
【第45句】:【土地老爺住深山——自在沒香火】(歇)比喻人受冷落,無人理睬。
【第46句】:【看火候】(慣)叱喻觀察時機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風色火候。
【第47句】:【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 釋義:黃梅:指黃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時的降雨,亦稱黃梅天。處暑時節雷聲響,依舊返回黃梅天,多雨。 例句:按長元吳志皆載“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之諺。但考芒種距離處暑凡七十五日。
【第48句】:【瘦驢屙硬屎】(慣)比喻內里軟弱、空虛,卻偏要裝得很有實力、很厲害。
【第49句】:【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 釋義:只要自己站得穩,立得正,就不怕別人的攻擊。 例句:銀花道:“隨她說?她那黃口白牙,逢人便講,遇人就說,講的那些話難聽死了。”金花道:“只要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
【第50句】:【千中有頭,萬中有尾】(諺)縱然事情十分繁雜,千頭萬緒,也總有個頭尾。指解決問題要撥開繁冗,抓住要害。
【第51句】:【治表容易治本難】(諺)指從表層上治理容易,從根本上治理很困難。常指病人延醫診治,用藥治表面上的病狀容易,徹底去除病根很難。 也作“治標易,治本難”。
【第52句】:【砸鍋】“砸鍋”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把事辦壞了。如“把事辦砸了”。 “砸鍋”源自戲劇不同劇種的聯合演出。 清末民國初年,我國北方的京劇曾同直隸梆子(今河北梆子)同臺演出,而劇目、表演等又仍舊各自保持原狀不相混同。人們就將這種班社俗稱“兩下鍋”或“雙下鍋”班社。后來,唐山地方戲評劇后來居上,登上京津舞臺,成為北方影響力較大的劇種之一。有時出現了京、評、梆同臺演出的場景,人們稱之為“三下鍋”。 另外,京劇演員為了扮演自己所不會的角色而臨時去鉆研、排練,拓寬戲路,本行也俗稱為“鉆鍋”。在這里,“鍋”已經成了“戲”的代名詞。舊時,人們常用“砸鍋飯”來喻失業,而戲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鍋”了。如果演砸了,兩下鍋也好,三下鍋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鍋灶。
【第53句】:【樹大招風】(諺)樹木高大了,就容易招來大風。常比喻名聲大或權勢重了,就容易招來非難、嫉妒與仇恨。 也作樹大招風,官大招禍。 樹大招風,錢多惹事。 樹大招風,名高招忌。
【第54句】:【當了兵不認親,吃了糧不認娘】(諺)吃糧:舊時當兵吃官糧。指為公家辦事,就不能徇私情。
【第55句】:【蛆棗先紅,破蛋先臭】(諺)蛆棗:生了蛆蟲的棗。生了蛆的棗先發紅,有破縫的蛋先發臭。指物變壞從內部開始,人變壞從思想上開始。
【第56句】:【背靠大樹好乘涼】 釋義:比喻借別人的勢力做靠山,有庇護,有依靠。 例句:自然,背靠大樹好乘涼。可是自己沒有一點實力,這個涼是乘不好的。
【第57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釋義:三尺堅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達到目前的狀況,不是一時一日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量的積累才形成了質的飛躍。 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孩子墮落已久,一時半時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第58句】:【黃忠人老心不老】(慣)比喻人雖然老了,志氣卻沒有衰退。
【第59句】:【關大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歇)關大王:即關羽,也稱關王、關老爺、關夫子等。硬:前字指強硬;后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 指人外表強硬,但本事不過硬。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關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老爺磨豆腐——人硬貨不硬。
【第60句】:【逮雀兒也得舍一把米】 釋義:比喻做事總要付出代價。“逮雀兒”又作“逮個麻雀”。“舍”又作“擻”。 例句:該修補的修補,該添置的添置,決不可在這方面小氣。我的天!過日子嘛,不攤點底兒還能行?逮雀兒也得舍一把米哩!
【第61句】:【不暗不聾,不成姑公】(諺)喑(yIn):啞。姑公:婆婆與公公。指不會裝聾作啞,就當不了公婆。也泛指當家人就得要裝得糊涂些。 也作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第62句】:【十步九回頭】(慣)1形容難舍難分。2指被人或事物吸引而不斷回頭。
【第63句】:【手大遮不過天】(諺)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第64句】:【拉硬套】(慣)指干重活或承擔重要的工作。
【第65句】:【說千道萬,不如一干】(諺)指嘴上說得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實干有用。
【第66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釋義:原是佛教語,比喻因果報應關系。指種什么就能收獲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情,就會得到什么結果。 例句:古人有篇偈子說得好,道是:“朝看釋伽經,暮念華嚴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第67句】:【續弦】“續弦”是男子喪偶再娶的意思,后妻對原妻的父母稱為“續閨女”。那么為什么再娶稱為“續弦”呢? 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還用“琴瑟和諧”、“琴瑟相調”來比喻夫妻情篤、融洽。弦在琴上,如果弦斷了,就彈奏不出美妙的曲子,所以,男子喪妻稱為“斷弦”,再娶自然就是“續弦”了。 用琴瑟比喻夫妻,這大概與《詩經》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詩句有關。“琴瑟友之”,用琴瑟打動淑女的芳心,琴瑟是婚姻的媒介,再娶當然還是離不開琴瑟,正扣續弦之意。之所以用琴瑟來喻指夫妻和諧,因為琴與瑟兩種樂器被古人視為雅樂正聲的代表,常在古代禮儀中合奏,琴不離瑟,瑟不離琴,正喻夫妻和諧。
【第68句】:【殺風景】(慣)破壞美好的景色。 比喻破壞人的興致與情緒。 也作“煞風景”。
【第69句】:【黃連樹下長大的】 釋義:比喻在困苦環境中長大的。 例句:咱是從黃連樹下長大,在苦頭里活出來,還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鬧革命,給咱窮人長點志氣,你們說呢?
【第70句】:【騎馬坐船三分險】 釋義:無論做什么事都可能有一些風險。 例句:“俗話說,‘騎馬坐船三分險’,何況打仗。”
【第71句】:【老虎戴念珠,假裝善人】 釋義:念珠:數珠,佛教徒誦經時用來計算次數的成串的珠子。比喻偽裝成好人。“戴”又作“掛”。“假裝”又作“假充”。 例句:韓寶根又說:“錢萬利是老虎戴念珠,假裝善人。咱使他的錢,就等于用他的高利貸呀!”
【第72句】:有話說在當面,有事擺在眼前。
【第73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一俗語是指陰謀家的野心已經非常明顯,已為人們所共知。 司馬懿死后,他的兒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職位,從此,魏國大權旁落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誰反對他們,司馬師就會將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對司馬師兄弟的霸道行徑極為不滿,一直想撤掉司馬氏兄弟的兵權。但還沒等曹芳動手,司馬師已經逼著皇太后把曹芳廢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個孫子曹髦繼承了皇位。 司馬師病死后,司馬昭便做了大將軍,他比司馬師更為專橫霸道。魏帝曹髦實在忍無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書王經等三個大臣召進宮里,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著等死,今天,我要同你們一起去誅殺他。”雖然沒有殺死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所殺,但比當傀儡受氣有志氣得多。
【第74句】:【病老虎的爪子還能搭死健牛呢】 釋義:比喻任何時候不能小看、輕視強大者。 例句:哦,哦,老弟,八路總歸是八路,莫看他們人少,又是傷號,病老虎的爪子還能搭死健牛呢!
【第75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腳】(諺)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腳。指向人進擊要防人反撲。 也作“打出一拳去,謹防一腳來”。
【第76句】:【按牛頭吃不得草】(諺)指牛不想吃草時,硬按住它的頭角讓它吃也沒用。比喻做事貴在順理成章、情通理順,專靠強迫命令是行不通的。
【第77句】:【雀兒只揀旺處飛】見“鵓鴿子旺邊飛”。
【第78句】:【摸摸腦殼算一個】(慣)指不加選擇,有一個算一個。
【第79句】:【敗事有余,成事不足】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第80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81句】:【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諺)秀才只取得了進學的資格,所以可能還很窮;舉人卻已取得了做官的資格,因此不會再窮。指只有窮的讀書人,沒有窮的做官人。
【第82句】:【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
【第83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歇)道道:本指道路,轉指主意、心計。指不安好心。
【第84句】:【生意經】“生意經”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竅門。生意經源自我國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后,自己棄官經商,并寫了一部叫《計然》的書,總結自己的經商經驗:一是“務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寶”。即當東西貴時,要收存貨出盡;價格便宜時,要把收購儲存視如珠寶。三是“無息市”,即資金流動要迅速。他利用這些經驗經商,一下子成了巨富。 后來,生意人把《計然》當做必讀之經典,把范蠡當做下海經商之典范,《計然》成了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生意經”。
【第85句】:【使他的拳,搗他的眼】(慣)指借用對方的力量來打擊對方。 也作“使他的拳頭塞他的嘴”。
【第86句】:【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 釋義:說明壞人看準時機才干壞事。 例句:“俗語說:‘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狗東西再來,它就得瞅上個空子才下嘴。”
【第87句】:【差到云南膠州國去了】 釋義:比喻不對,差得太遠。 例句:別嘴硬了,差到云南膠州國去了,巴黎公社和縣根本是不能比的。
【第88句】:【冒煙不起火】(慣)比喻心中生氣但不發作。
【第89句】:【嫩扁擔難壓千斤】(諺)嫩扁擔:尚未經受過打熬的扁擔。比喻年輕人沒有社會經驗,難以承擔重任。
【第90句】:【有龍就有擒龍漢,有虎就有打虎郎】(諺)世上有龍有虎,也就有擒龍打虎的英雄好漢。指既有強者,就會有制伏強者的高人。
【第91句】:【龜走龜路,鱉走鱉路】 釋義:比喻各走各的門路。 例句:張刀柱一個人在房里左思右想,想起了一個補救的辦法;“對,找朱局長去。兒子搶了頭功,我去搶個二功吧!他報告團長,我報告局長,龜走龜路,鱉走鱉路。”
【第92句】:【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諺)拉拉蛄:即螻蛄,昆蟲,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專吃農作物嫩莖。指拉拉蛄是農作物的大害蟲,可農民不會聽到拉拉蛄的叫聲就不種莊稼。比喻不能因為有人議論指責,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
【第93句】:【地肥禾似樹,土薄草如毛】(諺)指土地肥沃,田禾會長得像樹一樣高大;土地瘠薄,野草會長得像毫毛一樣細小。也比喻有基礎的政權最容易發展鞏固。
【第94句】:【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諺)出家:離開家庭做僧尼或道士。九祖:自身以上的祖祖輩輩。佛、道認為一子出家脫離紅塵,列祖列宗就可因之升天成仙。也比喻一人得勢,光宗耀祖。
【第95句】:【莊戶人挑糞擔——兩頭都是屎】(歇)莊戶人:指農民。屎:諧“死”。形容處境險惡,無論如何都是死路一條。
【第96句】:【糞堆上長連枝樹,淤泥中生比目魚】(慣)連枝樹、比目魚:均喻夫妻。比喻在條件差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姻緣。
【第97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見“會家不忙,忙家不會”。
【第98句】:【熱心招攬是非多】(諺)熱心:有熱情,肯盡力。指熱心人常會落得麻煩纏身,苦惱不斷。 也作熱心招是非,冷眼無煩惱。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圍的事物。 熱心閑管招非,冷眼無些煩惱。 熱心閑管是非多,冷眼覷人煩惱少。
【第99句】:【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見“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