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釋義:比喻過一天算一天,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例句: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甚志氣的。人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得上先知先覺,料事如神。
【第2句】:【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釋義:挎籃的:指挎著籃子討飯的人。即乞丐。比喻壞人專門欺壓窮人。例句:天保沒好氣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一點不假!我這沒逃跑的也還活著。”
【第3句】:【夸海口】(慣)指話說得很大,漫無邊際。
【第4句】:【入圈套】見“落在圈套里”。
【第5句】:【直一榔頭,橫一棒子】釋義:比喻橫加批評、指責。例句:可是彭工程師不同意,說這里是工地,不是試驗場;是說火話,放空炮。你聽聽,他直—榔頭,橫一棒子,真叫人火冒三丈。
【第6句】:【捉刀】“捉刀”,現在指代替別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劉義慶主編的《世說新語·容止》,而發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后,聲威大振,晉封魏王,許多少數民族部落紛紛歸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見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覺得自己長得有些呵磣,“不足雄遠國”,弄不好會損害國家形象。決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崔琰,崔琰也滿口答應了。于是,曹操讓崔琰假扮自己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卻“捉刀”扮成護衛站在崔琰旁邊。等朝見完畢,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聽他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有威嚴,但是站在座榻旁邊的那個拿著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來這個使者真是慧眼識英雄,崔琰雖然帥氣,但還是敵不過曹操的霸氣。其實,曹操是多慮了,據《魏氏春秋》記載:“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 曹操的“捉刀”演變成代人寫文章或頂替別人做事的意思了。現在,“捉刀”的含義又有所發展,“槍手”是不是從“捉刀”變化來的呢?
【第7句】:我纏著媽媽買橘子吃,媽媽很不高興地說:“今天要吃這樣,明天要吃那樣,你真是一個小饞貓。”爺爺在一旁插話說:“這就叫‘生根的要肥,長口的要吃’。”(湖南·沅江)
【第8句】:【大意失荊州】關云長鎮守荊州,因驕傲輕敵,荊州失守。 現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荊州,我們不靠圩邊走,奔南河底去。” 擔遲不擔錯意為要慎重,不可出錯。擔,也說: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靈柩、家小、箱籠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嘍羅怎了?寧可耽遲不耽錯。”
【第9句】:【膽小落個怕死鬼】膽小沒有好處。西戎《一個年輕人》: “這時有些人感到桂梅答辯得好,立刻跟著幫腔:對,膽小落 個怕死鬼!”
【第10句】:【當歸】“當歸”是一味婦科良藥。早在《神家本草經》中就將它列為可補可攻的中品藥,既可扶正補養,又可攻邪治病。那么,“當歸”之名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從前有個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藥,同妻子約定三年之內回來,媳婦信以為真。誰知這一走三年杳無音訊。他的媳婦憂郁悲傷,得了一種婦科病,月經紊亂,頭暈心慌,生活十分凄涼,被逼改嫁他人。沒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鄉。他質問媳婦為何不等自己。媳婦哭訴說:“三年當歸你不歸,片紙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聽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藥送給媳婦,居然治好了她的婦科病。這事在鄉里傳開后,一些得了婦科病的人也找來這種草藥服用,居然都痊愈了。從此,人們知道這是一種婦科良藥,給它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叫當歸,告誡后人要汲取“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慘痛教訓。后人出一謎語:丈夫外出三年整。謎底:當歸。
【第11句】:【說風涼話】(慣)指站在一旁冷言冷語或諷刺挖苦別人。 也作“講風涼話”。
【第12句】:樹頭烏鴉叫——不入耳;難入耳
【第13句】:斜棱眼看手表——觀點不正
【第14句】: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第15句】:【消停作好事】(諺)消停:從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錯,常由于慌亂;能從容舒緩,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圓滿。
【第16句】:好心遭雷打——蠆桿
【第17句】:【東西耳朵南北聽】指聽錯了話,以自己所想,理解別人所 說。李準《龍馬精神》:“唉!東西耳朵南北聽。我說的是立 什么業,你想的是立什么業?”
【第18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此語的意思是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耐力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比喻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都可以通過時間和事情考驗和證明。此語來源于一個傳說:宋朝時,路遙為南京紳士,富甲一方,為人大度,好善樂施。馬力是開封府尹包拯麾下馬漢的侄子,當時是窮困潦倒的書生。馬力原本趕考順道投靠叔叔馬漢,走到南京時盤纏用盡,身患重病被困客棧。馬力聞得路遙樂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說明他與馬漢的關系,路遙熱情接待,為他請醫治病,還騰出房屋讓馬力讀書。路遙賞識馬力的才學,二人義結金蘭。馬力病愈后,路遙贈送二百兩紋銀助他上東京(今開封)趕考,馬力得中,從此二人也失去了聯系。多年后路遙家中失火,家道中落無以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開封投靠義弟馬力。一路行乞到達開封,誰知馬力不在家中,家人沒有接待路遙。路遙以為馬力不念舊情,一氣之下拂袖而去。馬力回家聽說后,知是當年恩人來過,一面痛斥家人無禮,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趕路遙。日久追上路遙后說明原委,二人化解誤會。后馬力將路遙一家接到開封。于是就有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典故。
【第19句】:河豚魚撞船———肚子氣
【第20句】:推小車上臺階——步一個坎
【第21句】:【得意時車馬盈門,失意時門庭冷落】(諺)車馬盈門:門前你來他往,車馬不斷。門庭冷落:門里門外冷冷靜靜。舊指人情冷暖,得勢時都來奉承,失勢時無人往來。
【第22句】:【單方一味,氣煞名醫】(諺)單方:民間流傳的土藥方。指民間土方往往對一些疑難雜癥有奇特的療效,使名醫自愧不如。 也作單方氣死名醫。 單方治大病,草先生氣死名醫。
【第23句】:【聾子放炮仗,散火聽不見響,只見煙火散】借指散伙,結 束。清代《紅樓夢》:“外頭已經四更多了,依我說,老祖宗也 乏了,咱們也應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第24句】:【賭近盜,奸近殺】賭錢輸了,容易淪為盜賊;男女通奸,遭 到報復,容易出人命。或說:奸出人命賭出賊。明代《醒世 恒言》:“賭近盜兮奸近殺,古人說話不曾差。奸賭兩般都不 染,太平無事做人家。”
【第25句】:【光吃炒豆不炸鍋】釋義:比喻只得到好處,不花一點代價,不受一點損失。例句:我一句話給你點透吧,馬主任又想來一個光吃炒豆不炸鍋,光奪城池不損兵,對不不寸?
【第26句】:弟弟常說大話,媽媽說:“你這個孩子真不自量,黃鱔哪能扯得跟蛇一樣長呢?”(廣西·崇左)
【第27句】:【硬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遇到難行的路,寧可把拉車的牛掙死,也不能讓車停住。比喻在關鍵時刻,寧可人作出犧牲,也不能讓事業受損。
【第28句】:【煮夾生飯】(慣)夾生飯:半生不熟的米飯。比喻做開頭沒做好、以后也很難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繼續做先前沒有做好的事情。
【第29句】:【財壓奴婢,藝壓當行】(諺)當行(hang):同行。指憑著錢財多就可使奴婢們服服帖帖聽從使喚,憑著技藝高就可使行內人心服口服對你敬重。
【第30句】:安眠藥吃過量——不覺醒
【第31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釋義:冰是由水凍成的,但是比水涼;青顏色是從蓼藍提取的,但是比蓼藍的顏色深。比喻學生勝過先生,后人勝過前人。例句:對我這老一代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你們年輕一代應該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32句】:【貨賣識家】(諺)識家:識貨的人。 指真正的好貨,要賣給有眼力能識貨的買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賞識。
【第33句】:【桃李滿天下】桃李,指結出的果實。指培養了很多人才。 姚雪垠《李自成》:“他想,黃、葉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黃 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 門生身居顯要。”
【第34句】:【羊毛出在羊身上】釋義:給某人的錢物,是從某人身上得來的,別人并沒有受損失。例句:“但是有一句俗語,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無非還是拿著老爺的錢貼補他舅老爺罷了。”
【第35句】:八卦陣里騎馬——闖不出路子
【第36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祿,在現在指工資。那么,古今的收人為什么叫薪水呢?東漢以前,一般俸祿都發放實物(糧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貨幣形式(金銀或錢幣)將俸祿發給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月費”等。而最早將俸祿稱為“薪水”的是在魏晉六朝時。《魏書·盧昶傳》中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開支的費用。而明代將俸祿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用。現代人們常把工資稱為薪水,如長工資叫“提薪”。
【第37句】:小榮的媽媽告訴小榮的爸爸,說剛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輕輕晃動,小榮爸不以為意。小榮媽說:“一根柱子動,根根屋梁晃。可千萬不能大意啊!”(河南·輝縣)
【第38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釋義: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選擇。例句:“喂,牽走吧,一個豬的價錢。常言說: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憑你們柿樹溝生產隊,還能買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塊,您要不起!”
【第39句】:玉米一收下來,媽媽就把吃的麥面換成了玉米面。我嘟囔著說:“打幾千斤麥還舍不得吃,也不知道省個啥?”媽媽說:“過日子比樹葉還稠,不能吃今兒沒有明兒。細水長流,省了還是咱自家的。”(河南·鄲城)
【第40句】:【化緣和尚大手腳】(諺)化緣: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腳:大手大腳,即花錢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往往容易揮霍掉。
【第41句】:群眾是根莖,是海洋;個人是樹葉,是滴水。
【第42句】:【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釋義:比喻人品雖然不好,但總有人欣賞。例句:趙雄上任偵緝處長那天,竟然親自“登門求賢”,請金鱷出來當大隊長,這正如俗語說的:“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
【第43句】:【前有車,后有轍】釋義:前面有車走過,后面便留下車轍印痕。比喻前人的經驗教訓,后人可作為借鑒。例句:萬一碰上鬼子偽軍跟他在一塊兒,也是一樣辦法,反正跑不了就光榮犧牲。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的榜樣!
【第44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諺)蹊(xi):小路。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可它們的花果很吸引入,人來人往,樹下自然就踩出了條條小路。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自然引人景仰。 也作桃李不言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第45句】:小剛讀書總是拖著長腔,寫字曲里拐彎。老師說他是“讀書唱山歌,寫字挖田螺”。(江蘇·無錫)
【第46句】:【人前一句話,神前一爐香】(諺)在人面前說的一句話,好比敬神的一爐香。指說話不能隨便,要說到做到,說話得算數。
【第47句】:【一個釘子一個眼】(慣)形容對事情非常認真。也形容盤算得很緊,沒有剩余。 也作一口釘子一個眼。 一個竹眼釘一條釘。
【第48句】:【半斤八兩】“半斤八兩”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現在的算法,半斤應該是五兩,怎么能不相上下呢?這源自古代的重量單位的換算。古代用來表示重量的單位非常多,各個時代也不相同。秦統一六國后,鑒于各諸侯國獨特的度量衡單位和換算關系給國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進行度量衡統一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把秦國使用的度量衡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通令全國使用。其中重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一石為四均,一均為三十斤,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等于二十四銖。秦代的度量衡標準一直為后來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單位和換算方法。重量單位有“石、斤、兩、錢、分”,換算關系是一石為120斤,1斤為16兩,1兩為10錢,1錢為10分。唐代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一直為后世所使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同時有“市制”和“公制”兩套計量單位,其中“市制”中的“兩”的換算關系還是一斤等于16兩.1959年政府規定一斤等于10兩,并沿用至今。雖然我們現在使用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產生的許多成語還被人們經常使用,如“錙銖必較”、“千鈞一發”、“四兩撥千斤”。“半斤八兩”也是如此,“半斤”與“八兩”在舊制中的輕重是一樣的,因此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第49句】:崇禎皇帝上吊——走投無路
【第50句】:一位阿姨要買衣服,連喊了售貨員幾聲也沒喊應。旁邊有位顧客說:“別喊了,那是個‘模特’,她聽不見。”(河北·邢臺)
【第51句】:【三棱子扁擔尖底子桶】(慣)三棱子扁擔硌肩膀,尖底子桶放不穩。形容待人刻薄。
【第52句】:又娶媳婦又嫁女——雙喜臨門
【第53句】:【只有買錯無賣錯】(諺)指真貨、假貨,賣者清楚,買者不知,所以只有把假貨當真貨買去的買者,沒有錯把真貨當假貨賣掉的賣家。
【第54句】:【金盆雖破值錢寶,分量不曾減分毫】(諺)指金鑄的盆子縱然打破,也仍是值錢的寶,因為黃金的分量一點兒也沒減少。常比喻品行高尚的人雖然一時失勢,但無損于他的聲望。
【第55句】:【買馬錢少,買鞍錢多】做事輕重倒置。電視劇:“柜子才八 塊錢,給他多少車錢?不成我買馬錢少,買鞍錢多?”
【第56句】:小強的姐姐考上了大學,小強媽就硬逼著小強努力學習,要他也考上大學。結果小強非但沒考上學,反倒落了弱視加腦神經衰弱,氣得小強爸直埋怨:“我早就說‘手指大的云彩不下雨’。你不信,結果怎樣,這不把孩子給坑苦了?”(河南·輝縣)
【第57句】:吃點心抹醬油——不對味;不是味兒
【第58句】:【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諺)是甜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酸的;是酸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甜的。指是好是壞,不是憑嘴說的,是由事物自身的本質決定的。
【第59句】:【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60句】:【騎驢吃豆包——樂顛了餡】(歇)樂顛:快樂得跌落(餡),轉指樂顛顛,形容行走歡樂的樣子。形容非常高興。也指高興得忘乎所以。 也作“騎毛驢吃豆包——樂顛餡”。
【第61句】:【房東】“房東”義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與“房客”相對。那么,為什么叫房東不叫房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東為上、為大,所以,東房就是上房。中國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兩側再造東西向的廂房。主屋的東首房間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權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輩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說出租或借給外人住了。所謂的房東就是住在東首上房的人。可見,房東、東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就西階。”這句話說的是,有關主客之間禮儀的規定。從文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我們平常所說的“做東”、“東道主”中也包含了這個意思。
【第62句】:【犯牛脖子】(慣)牛脖子:即牛脾氣,執拗倔強的脾氣。指表現出倔強、不服氣的樣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氣。 犯牛脾氣。
【第63句】:【打抽豐】(慣)抽豐:分肥,分得利益。指利用各種名義或關系向人索取財物。一說,古時衙役每于秋風起時以做棉衣為由向富戶索款。 也作打秋風。 打秋豐。
【第64句】:最近一段時間,陰雨連綿,眼看麥子到熟的季節了,天氣卻不見晴好。爺爺發愁地說:“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部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濕了老鴰毛,麥子必從水里撈。”(河南·西平)
【第65句】:螞蟻緣槐夸大國——小見識
【第66句】:【主席】“主席”在我國現在指國家、團體或會議等最高領導職務。“主席”一詞很多人認為是外來詞,實際上“主席”是中國的特產,源于中國古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設施。我國古代沒有桌、椅、板凳,室內先鋪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較寬大,故用來鋪地,席較小是給人生的,古人人室先脫鞋,再走過筵,坐在席上。現在朝鮮、韓國和日本人的室內生活,基本上還是這樣,據說是由中國傳人的。入席時,客人有客座,坐時讓長輩坐在里頭,以示尊重,人多時,長輩就獨居一席,這就是主席。《論語》中有一句話:席不正不坐。說的是坐的規矩,席子一定要擺正。《禮記》中也有這樣一個規定: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五個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須另坐一張席子,這就是主席。這個“主席”稱謂后來被叫開,就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會議主持人或國家、團體的領導人的最高職位名稱了。
【第67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諺)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澈,會使魚失去生存的條件;人過于苛察,會使自己孤孤單單,失去群眾。 指為人處世貴在寬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
【第68句】:【挑水尋錯了碼頭】(慣)比喻找錯了地方。
【第69句】:斜門縫里看人——怎么看,怎么歪
【第70句】:【墻上掛竹簾——沒門兒】(歇)門:本指門戶.轉指門路、辦法。指事情根本辦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墻上掛簾——沒門”。
【第71句】:扁擔做槳用——劃不來
【第72句】:【炒魷魚】(慣)魷魚在油鍋里一炒便會卷起來,很像卷好的鋪蓋。比喻被解雇或辭職,卷鋪蓋走人。
【第73句】:【得理不讓人】(慣)指占了理,就不肯寬容、饒恕別人。 也作“得理不饒人”。
【第74句】:【刀子嘴,豆腐心】釋義:比喻嘴硬心軟。例每:村里人都知道,別看秀英姑娘說話厲害,心里卻善良,都說她是刀子嘴,豆腐心。
【第75句】:【 絕戶生個敗家子】謂要他和不要他,均不好辦,無可奈 何。李曉明等《平原槍聲》:“他對劉中正就像是絕戶頭生了 個敗家子,留著吧,不成器;去了吧,可就這一個。”
【第76句】:【 十個便宜九個愛】愛占便宜是普遍情況。李六如《六十 年的變遷》:“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戰勝那兩家,所以贈東西更多些。十個便宜九個愛,所 以大家就喜歡坐東洋船。”
【第77句】:【轎上來,馬上去】(慣)形容講究排場、闊氣。
【第78句】:【錢眼里翻筋斗】(慣)錢眼:銅錢當中的方孔。筋斗:跟頭。比喻人貪財好利,專在錢上動腦筋、打主意。
【第79句】:【吃不了蹦蝦仁】把握不住好機會。《新鳳霞回憶錄》:“這 孩子沒有多大出息,吃不了蹦蝦仁,蝦仁蹦到他嘴里也得蹦 出去!”
【第80句】:【打破沙鍋問到底】釋義:“問”與“璺”諧音,璺是瓷器、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沙鍋打破了,裂紋直通到底。比喻刨根問底。“沙”又作“砂”。例句:張金龍說:“咳,你看你這個人!打破沙鍋問到底,緊著問什么呢?”
【第81句】:閻王老子談家常——盡講鬼話
【第82句】:船進斷頭浜——進退兩難
【第83句】:【少吃咸魚少口干】(諺)少去吃咸魚,就少了口的干渴。比喻人少管閑事,就不會惹出許多麻煩來。
【第84句】:小河汊里的魚——翻不起大浪
【第85句】:仙女的裙子——拖拖拉拉
【第86句】:【冷手抓不住熱饅頭】冷手,又指生手、空手。謂不熟悉情 況,不在行,為難,做不好事情。西戎《蓋馬棚》:“主觀辦事, 冷手抓不住熱饃饃,問題來了!”
【第87句】:【 吃不了兜著走】字面意思為:食物吃不完帶走。吃不了, 兼指吃不消;兜著,兼指全部承擔責任。海外於梨華《尋》: “女孩子一懷孕,他如不負責任,人家父母必來找他算賬,他 吃不了兜著走。”
【第88句】:【男子漢】“男子漢”是對男子的一種美稱。其實,“男子漢”一詞的出現,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漢原是漢水,與男子漢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怎么聯系在一起呢?漢水和男子是歷史的自然結合。因漢水而有地名漢中,因漢中而有漢王。秦朝末年劉邦入關滅秦,反被項羽封他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一帶。后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漢”遂從一人、局部地區變成了國名。漢武帝時期,國力鼎盛,兵強將勇,威震匈奴。因此,匈奴兵將稱漢兵為“漢兒”和“好漢”。到這里才接近實質的男子漢的起源,“漢兒”、“好漢”來自匈奴對漢兵的稱呼。南北朝時期,有稱男子為“漢子”的,到唐朝武則天臨朝時,讓狄仁杰推薦“一好漢任使”,被薦者是荊州長史張柬之。蘇軾有詩論及此事:“人間一好漢,誰似張長史。” 宋代以后,出現了“男子漢”一詞。《水滸傳》中,武松要打蔣門神,替施恩報仇,而施恩猶豫不決,武松焦躁道:“小管營,你可知著他打了!原來不是男子漢做事!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這里提到的“男子漢”是指有作為、有勇氣干一番事業的人。 “男子漢”一詞,現在成為男人的代稱,有時有強調男性的健壯或剛強之意。
【第89句】:補了又補的破輪胎——到處泄氣
【第90句】:【肚子里裝著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撓心】(歇)百爪:二十五只耗子共一百個爪子。形容人心煩意亂,心神不定。
【第91句】:鄰居張嬸來家里還錢,奶奶客氣地推辭了一下,沒想到張嬸把錢揣進懷里就走了。過后,奶奶尷尬地說:“虛意思碰見熱沾皮,客氣話被聽成了圣旨法律,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河南·汝陽)
【第92句】:【好話不背人】(諺)指光明正大的話,不會避著人說。 也作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好話不瞞人,瞞人無好話。
【第93句】:人老還穿兒時衣——過時貨
【第94句】:人皮包骨頭——心里臟
【第95句】:【燈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諺)指油燈不亮,需要人剔去燈花;人一時糊涂,需要別人從旁提醒。
【第96句】:鉆了空子的魚——漏網
【第97句】:我們上課要是搗亂,數學老師就說我們是:“犁溝渠渠埋秤砣——不是好籽兒”。(陜西·永壽)
【第98句】:小車不拉——推(忒)好;推行
【第99句】:木偶談戀愛——呆頭呆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