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玉皇大帝調(diào)兵馬——天兵天將
【第2句】:【把狼羔子當(dāng)親人】釋義:比喻把壞人當(dāng)成好人。例句:你這會兒迷著,回去趴在被窩里想想,你是個什么人,像不像個隊長,像不像個復(fù)員軍人,你別把狼羔子當(dāng)親人看。
【第3句】:【龍的傳人】“龍”一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也常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這源于中華民族對共同的圖騰神——龍的崇拜。當(dāng)然,龍也是人們想象中的動物,是根據(jù)古代神話中的蛇的圖騰演化而來。 “龍的傳人”還有考古文物為證。在山東嘉祥縣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東漢時期的石刻中,有“歷代帝王”畫像,唯有伏羲形象奇異,人頭人身而龍尾,仿佛由龍轉(zhuǎn)化而成一且與女媧氏畫在一起。而女媧是奉蛇為圖騰的民族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龍是根據(jù)蛇的圖騰演化而來的。傳說伏羲和女媧成婚而生人類,始祖是龍繁衍的后代,當(dāng)然是龍的子孫,故而稱作“龍的傳人”。
【第4句】:【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釋義:比喻一件困難的事,總會有它的解決辦法。例句:何老板總會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會干死了?總有辦法,總有辦法。
【第5句】:毛毛的自行車還沒騎多久,就又要買新的。他老爹說:“你都二十多了,還不知道鍋是鐵打的?”(河南·郟縣)
【第6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慣)卻:不接受,拒絕。拒絕別人的好意顯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覺得慚愧。 接受別人饋贈或邀請時的客套話。
【第7句】:【 好漢顧三村,好狗顧三鄰】謂應(yīng)該照顧?quán)l(xiāng)鄰,幫助他人。 張孟良《兒女風(fēng)塵記》:“沒說的!好人護三村,好狗護三鄰。 兄弟盡力而為。”
【第8句】:李大叔在院中責(zé)備女兒,正好被剛過門的兒媳婦聽見了。兒媳婦誤以為是說她的,一賭氣騎著車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說:“這真是打馬騾子驚啊!”(山西·屯留)
【第9句】:長篇小說——干言萬語
【第10句】:【 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指好東西不被賞識,沒有派上用 場。陳登科《赤龍與丹鳳》:“這才是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 我怎么也嘗不出一個樂趣來。” 瞎子點燈,白費蠟指沒有必要,浪費。浩然《艷陽天》: “我看咱們多余這一手,瞎子點燈,白費蠟,不如來個干脆 的!”
【第11句】:【戶口本】中國人一出生便要落戶口,否則就是“黑人”。戶口本以戶為單位,登記全家所有的人口,是國家戶籍管理的重要依據(jù)。人口登記,歷朝歷代都有,但類似于現(xiàn)在戶口本一樣的,則是在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開始在全國清丈土地、核查人口。此時,寧國知府陳灌創(chuàng)建的“戶帖制”在南京試行。朱元璋遂取以為式,頒行天下。由戶部制作“戶帖”(即登記表),統(tǒng)一格式和內(nèi)容,逐一下發(fā)。主要內(nèi)容有:戶主姓名、籍貫及丁口數(shù);記載全家其他成員的“花名冊”,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及與戶主的關(guān)系;“事產(chǎn)”一項,詳載該戶土地、房屋、山林、河塘、耕畜等不動產(chǎn)和動產(chǎn)情況;最后是“戶別”,即屬于“軍戶”、“民戶”、“匠戶”等。“戶帖”登好后,集中“存轉(zhuǎn)”,封存于戶部。由此可見,“戶帖”實質(zhì)上已是一種比較嚴謹?shù)摹皯艨诒尽保姹痊F(xiàn)在的戶口本還詳細,拿來那時的“戶帖”,就完全可以當(dāng)現(xiàn)在的“戶口本”用。
【第12句】:【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不能常十八】總要長大,借指不會 停滯不前。李準《李雙雙小傳》:“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 不能常十八,雙雙,我孫喜旺今后一定要趕趕你,食堂炊具 改革這件事,我要下點工夫。”
【第13句】: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衣服。一個攤主拿著衣服,說了一大堆好話,可媽媽拿起來檢查一下后就拉著我走了。我問媽媽為什么不買,媽媽說:“她是關(guān)老爺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江蘇·錫山)
【第14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15句】:【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來萬里云】釋義:雨打嬌花,烏云遮月。比喻好人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例句:趙氏玉貞衣不解帶,晝夜伺候,不想大限已到,古語說的是:“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來萬里云。”李文元一病不起,嗚呼哀哉,竟自死去。
【第16句】:【物以稀為貴】數(shù)量少,供不應(yīng)求,相對的顯得珍貴。海外 張愛玲《相見歡》:“女留學(xué)生物以稀為貴,一出國門身價十 倍。”
【第17句】:【愛叫的麻雀不長肉】(諺)比喻輕浮而不務(wù)實的人,不會有什么作為。
【第18句】:早上,媽媽叫我起床,我求媽媽讓我再睡一會兒,媽媽嘆口氣說:“瞌睡沒本,越睡越狠。”(甘肅·臨夏)
【第19句】:【 草怕嚴霜霜怕日】指一物怕一物。浩然《艷陽天》:“草怕 嚴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這一回,有人整他了,他就 要垮臺了。”
【第20句】:【穿小鞋】釋義:比喻暗中玩弄手段,使人受到刁難、打擊報復(fù),又無法說出口。例句:“咱們倆一齊心,處處找她的毛病,老給她小鞋穿,她就不敢再美了!”、
【第21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釋義:好藥吃起來雖苦,但對治病有好處;忠誠的勸告聽起來雖不愉快,但對行動確有好處。例句:“竊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22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諺)指做事不能急躁,沒耐心的人是什么事情也難做得成的。
【第23句】:【兩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無所有,一點兒也不剩。
【第24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長處看】(歇)指過日子要往遠處著想。也指看問題目光要遠大。
【第25句】:【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原為商店謹防假冒的用語,引申為 唯一的意思。成語:獨一無二、絕無僅有。老舍《四世同 堂》:“說真的,她的咖啡,點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無分號,在咱們這條胡同里!”
【第26句】:【不成器】(慣)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比喻沒出息,不成材。
【第27句】:我們班上有的同學(xué),遇到稍難一點的題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張老師耐心地說:“身怕不動,腦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河南·長葛)
【第28句】:【丈八的燈臺——照遠不照近】(歇)照:本指照射、照耀,轉(zhuǎn)指照顧、照管。指照管好了遠處的或別人的事情,卻不照管近處的或自家的事情。常比喻名聲、影響等傳播、擴大到遠處,而不在近處。
【第29句】:【拉墊背的】(慣)1比喻找人頂替自己的錯誤或拉人一起去干壞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第30句】:水面上的影子——清高
【第31句】:高個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第32句】:天上飛的雁——當(dāng)不了盤中菜
【第33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第34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錯誤影響太大,無法挽回,貽害終生。 臺灣林海音《曉云》:“更告誡:社會是險惡的,談愛情要注 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不可漠視!”
【第35句】:【結(jié)為秦晉之好】這句話的意思是兩家聯(lián)姻,結(jié)為親家。此俗語出自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秦晉一直交好,而且以婚姻來促進秦晉之間的關(guān)系。那個時候,秦國與晉國不僅是相交之邦、禮儀之邦,也是婚姻走得最頻繁的兩個國家,兩國王室之間常會出現(xiàn)秦晉聯(lián)姻事件,后來秦晉就被稱為親人關(guān)系,一直沿用到今天。結(jié)秦晉就是促成男女雙方,使之交好,暗含結(jié)婚之意。
【第36句】:海市蜃樓,天涯彩虹——虛的虛,空的空
【第37句】:【吃柿子單揀軟的捏】釋義:比喻專找軟弱的欺侮。例句:段雨國大眼一瞪:“吃柿子單揀軟的捏,你就看我好欺侮!面對上帝起誓,誰扔的誰是烏龜?shù)埃 ?/p>
【第38句】:縛在樁上的叫驢——繞圈轉(zhuǎn)
【第39句】:師字去了橫——真帥
【第40句】:【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認為對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職業(yè)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區(qū)分評價。最初,“三教”與“九流”并未聯(lián)袂,而是各自流行。所謂“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較明確,只是排序有爭執(zhí)。儒教排第一,都能認可。道與佛的爭執(zhí)延續(xù)了很長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佛道之爭日趨激烈,甚至連帶了儒家學(xué)說。為此各代帝王傷透腦筋,不得不費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爭執(zhí)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qū)矣凶儎印D媳背瘯r期周武就滅佛,明文規(guī)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級。但之后又經(jīng)過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順序確定三教地位。查閱資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沒有明確的內(nèi)容。不過,后來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卻很明確。一般認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閣老、宰相、進士、舉人、解元等,基本上為神為官,是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也有人將九流分為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nóng)、工、商等,也是在當(dāng)時被認為地位優(yōu)越或正當(dāng)職業(yè)的群體;“中九流”是舉子、醫(yī)生、相士、畫家、書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順口溜排序為:一流秀才二流醫(y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舉的舉人外,這部分都是技巧藝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藝掙錢或靠神靈吃飯;“下九流”是: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這些基本上是職業(yè)低賤、頗受歧視的群體,在舊社會屬于最下層的百姓。后來“三教”、“九流”聯(lián)袂,詞義發(fā)生了變化.泛稱江湖上各種各樣的人。
【第41句】:【 光許愿,不供獻】說空話,不兌現(xiàn)。成語:輕諾寡信。馬 烽《太陽剛剛出山》:“我知道你這個人光許愿,不供獻。”
【第42句】:爬高樓摘月亮——空想
【第43句】:【露馬腳】(慣)比喻隱瞞著的事露出了痕跡。
【第44句】:爸爸的鋼筆丟了,媽媽問他丟在哪兒了,他說:“拾東西清楚,丟東西迷糊,我這四方塊腦子記不得了!”(河南·郟縣)
【第45句】:【人怕落蕩,鐵怕落爐】(諺)鐵落入熔爐,不熔化也得熔化;人落入圈套,不上鉤也得上鉤。指人一旦陷入圈套,就完全不能自主。
【第46句】:【 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凡是壞人都要害人,沒有 例外。或說:世上沒有不吃人的老虎。張賢亮《河的子孫》: “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入。吳尚榮是個壞熊,王一 虎也不是個好東西。”
【第47句】:【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見“肩膀端著一個腦袋”。
【第48句】:【哪塊黃土不埋人】見“何處黃土不埋人”。
【第49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頭】釋義:比喻再好的偽裝也掩蓋不住壞的本質(zhì)。例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頭!一點都不錯!”老馬這氣昂昂的態(tài)度,使我渾身都來了勁。
【第50句】:【兵隨將令草隨風(fēng)】(諺)兵士要隨著將領(lǐng)的指揮行動,就像草隨著風(fēng)向而擺動一樣。指在戰(zhàn)斗中,士兵必須堅決服從指揮。 也作“兵隨將轉(zhuǎn)”。
【第51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團結(jié)一致,就能興旺發(fā)達。反 義說:一人一條心,窮斷骨頭筋。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有些人羨 慕郭振山,說他弟兄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第52句】:駿馬是英雄的翅膀,群眾是領(lǐng)袖的眼睛。
【第53句】:【東西】“東西”合成一個詞的時候,“東西”非東非西,它指的是物品。來源于朱熹與他人對話的一段妙語。在南宋,朱熹和盛溫如都是大學(xué)問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溫如,正巧在街頭相遇。朱熹見他手里提一只新編的竹籃,便隨口問道:“拿這籃子去干什么?”盛溫如回答道:“去買東西。”朱熹聽后便開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為己任,為何不買‘南北’,只買‘東西’呢?” 盛溫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和火我這竹籃是不能盛的。而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木和金裝在籃里卻不要緊,所以,我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啊!” 盛溫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說,解釋了買“東西”的道理,從此傳開,“東西”一詞使用至今。
【第54句】:【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諺)一樹結(jié)的果子酸的甜的都有,一母生的孩子愚的賢的都有。指同胞兄弟性格、智力各有差異。也泛指人與人不會一樣。
【第55句】:【會讓路的不是癡漢】(諺)走路時,能主動給人讓路的,絕不是癡呆的表現(xiàn)。比喻見機行事的人,聰明機靈。
【第56句】:【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形容人心意堅決或地位穩(wěn)固。 也作“八抬大轎也抬不動”。
【第57句】:【露頭角】(慣)比喻顯示才華或能力。 也作“顯露頭角”。
【第58句】:【三過家門而不入】(慣)傳說夏朝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為公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第59句】:死人托夢——陰魂不散
【第60句】:【手無縛雞之力】沒有氣力,軟弱無能。老舍《四世同堂》: “我不考慮那個!我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去殺敵雪恥,我只 能臨危不茍,兒子怎死,我怎么陪著。”
【第61句】: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第62句】:【吃大鍋飯】釋義:許多人合伙在一個大灶里吃飯。比喻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論干好干壞、干多干少都拿一樣報酬。例句: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并不是什么“吃大鍋飯”。
【第63句】:【狐貍尾巴露出來了】(慣)民間故事說,狐貍修煉成精后,能變?yōu)槿诵危舶蛥s變不了,常常會露出來。比喻露出了本來面目或暴露了事情真相。
【第64句】:【泰斗】人們常用“泰斗”來比喻那些眾人所敬仰的人。如說魯迅是中國文壇泰斗,牛頓是美國科學(xué)泰斗。“泰斗”原意是泰山和北斗。 “泰”即泰山,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曾多次到這里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更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斗”即北斗星。它屬大熊座七顆明亮的星,都排列在北天,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古人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組成斗身;玉衡、開陽、搖光組成斗柄。北斗七星常用來辨別方向,定季節(jié):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泰山,古人認為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星能用來辨別方向,在眾星中又是最亮的。因此,古人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用來比喻為眾人所尊崇的偉大人物。那么,此比喻源自何處?出自《新唐書·韓愈傳》:“自愈沒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就是說韓愈是被稱為“泰斗”的第一個人,他當(dāng)之無愧,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見,只有學(xué)問和威望極高的人才能被稱為“泰斗”。
【第65句】:【矮子過河——越盤越深】(歇)盤:涉水。矮子過河,越向前走,沒入水中越深。喻遇事不知回頭,越陷越深。
【第66句】:【顧頭不顧尾】(慣)比喻只考慮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也比喻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終,或不能通盤安排。 也作顧前不顧后。 顧腦袋不顧屁股。
【第67句】:【九娘娘的天書——誰也看不懂】(歇)九娘娘:神話中的九天玄女娘娘,傳說是黃帝的老師,曾降臨人問,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形容文字難以辨認,或文章難以讀懂。
【第68句】:好船兒也要好掌舵。
【第69句】:怒畫竹,喜畫蘭,不喜不怒畫牡丹。
【第70句】:大年初一借案板——大家都忙
【第71句】:【人將禮樂為先】(諺)禮樂:禮節(jié)和音樂。指待人處世,要有禮貌,講文明。 也作人將禮樂為先,樹將花果為圓。 人將禮儀為先,樹將枝葉為圓。
【第72句】:【 小鬼見閻王】謂大有遜色,比不上。也形容害怕。成語: 相形見絀。魯迅《阿Q正傳》:“即如未莊的鄉(xiāng)下人不過打 三十二張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夠叉‘麻醬’.城里卻連小 烏.龜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 幾歲的小烏龜子手里,也就立刻小鬼見閻王。”
【第73句】:【丟了三魂,喪了七魄】見“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國名,即今南洋群島的爪哇島,古人視為遼遠虛無之地。本指扔得遠遠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凈。
【第74句】:【結(jié)束】事情到了最后階段稱之為“結(jié)束”。如快開學(xué)了,暑假即將結(jié)束。 “結(jié)束”一詞,源自古代少女結(jié)婚。現(xiàn)在只要看到女子的左手無名指上戴了戒指,就表示她已經(jīng)訂婚或結(jié)婚了。而在我國古代,女子把頭發(fā)束起來也就意味著她已經(jīng)訂婚或嫁為人婦了。“結(jié)束”一詞的由來跟古代婦女結(jié)婚有密切的關(guān)系。“結(jié)束”就是把頭發(fā)盤結(jié)束起來.“結(jié)發(fā)夫妻”也是來源于此。我國儒家傳統(tǒng)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因此,頭發(fā)也被認為是人體最珍貴、最神圣的一部分,古代女子一生是不能剪發(fā)的,頭發(fā)也就越長越長。大約到十五歲的時候,就必須把頭發(fā)盤起來,要舉行笄禮,也就是成年禮。這時候家里人會把及笄女子的頭發(fā)盤成發(fā)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此女子成年了。而且一般來說,女子在“及笄”之前,父母就已經(jīng)給她訂下了婚事,到“及笄”那一年出嫁。束發(fā)結(jié)簪就表示女子已為人婦,為閨閣之女的完結(jié),為之結(jié)束,這就是“結(jié)束”一詞的由來。同時,又是該女子新生活的開始。
【第75句】:老太婆喂公雞——不撿蛋(不簡單)
【第76句】:【挖墻腳】(慣)墻腳:墻根。比喻拆集體或他人的臺,使其利益受損或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第77句】:【事不過三】(諺)指凡事不宜重復(fù)三次。也指一件事情可以一敗再敗,到第三次就會見效。 也作事不過三,過三難辦。 事不過三,事難過三。
【第78句】:【好事不在忙】(諺)指好的事情做起來不必急躁忙亂。
【第79句】:【狂風(fēng)不竟日,暴雨不終朝】(諺)竟日:整整一天。終朝(zha。):從早到晚。狂風(fēng)暴雨雖然猛烈,但不會持續(xù)一整天。比喻苦難的日子不會長久。也比喻人力量越猛,越不能持久。
【第80句】:葵花的盤子一老轉(zhuǎn)向
【第81句】:【秤桿不離秤砣】經(jīng)常在一起,形影相隨。類似的:砣不離 秤,影不離身/針不離線,線不離針。成語:形影不離。駱賓 基《罪證》:“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錘不離秤桿,人家誰不笑 話。”
【第82句】:【蔫人出豹子】蔫人,指性情溫和,老實巴交的人。這樣的 人有時也會大發(fā)脾氣,或有驚人之舉。韓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網(wǎng)》:“蔫人,出豹子啊!小豆倌兒這家伙,你可千萬不 能小瞧!”
【第83句】:不是魚死,便是網(wǎng)破——有你無我
【第84句】:春節(jié)過后,我叔叔要去南方打工。因為他從未到外地去過,臨出門時奶奶擔(dān)心他的暴躁脾氣會惹事,就對他說:“眼是攔路石,嘴是開山斧。出門在外矮三分,遇到事時,嘴要活動點兒。”(河南·商丘)
【第85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釋義:比喻問題的產(chǎn)生必定有根源。例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看來,他們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這個事,搞什么把戲,居心叵測,葫蘆里不定裝著什么毒藥呢!
【第86句】:【雨天背蓑衣——越背越重】(歇)蓑衣:一種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易浸水。本指蓑衣遭雨淋后會越來越重,轉(zhuǎn)以形容負擔(dān)越來越重。
【第87句】:【一日官司十日打】(諺)十日:泛指多日。只要進了衙門打官司,就不會干干脆脆結(jié)束的。指打官司是耗時間的事。
【第88句】:【做文章】(慣)比喻抓住某件事借題發(fā)揮或在上面打主意。
【第89句】:【千軍萬馬難過獨木橋】謂人多機會少,事情難辦。即所謂 瓶頸效應(yīng)。《中國青年》(1981,23-24):“片面追求升學(xué)率 確實把中學(xué)生的路搞得越走越窄。正如有的同志說的:這 樣下去,簡直是驅(qū)趕著千軍萬馬去過獨木橋。”
【第90句】:【賣關(guān)節(jié)】(慣)指利用職務(wù)之便,暗中受人賄賂,給人辦事。
【第91句】:【蝎子放屁——毒氣大】(歇)毒氣:本指有毒的氣體,轉(zhuǎn)指毒辣的手段。形容人非常狠毒。
【第92句】:回家看見爺爺正在劈柴,我試著劈了一根,結(jié)果累得滿頭大汗也沒有劈開。爺爺拿過來,手起刀落,一下劈成了兩半,然后,他笑瞇瞇地對我說:“砍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河南·淅川)
【第93句】:宋江的綽號——及時雨
【第94句】:【搞鬼把戲】(慣)指暗中使用陰險的手段或計策。 也作“搞鬼名堂”。
【第95句】:【求出來的雨點是不大的】(諺)向神靈求雨,降下的雨點不會大。 比喻向別人求助,是不能徹底解決自己的困難的。
【第96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諺)比喻做事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能主觀臆斷。 也作看菜吃飯,量布裁衣。 量體裁衣,看菜吃飯。
【第97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fā)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zhuǎn)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zé)罵意。
【第98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諺)行軍打仗,沒有固定的陣勢,就像水的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指打仗要隨機應(yīng)變,不能死守教條。
【第99句】:【上卦不靈下卦靈】釋義:這次不行下次行。例句:“闖蕩江湖總得冒點風(fēng)險,免不了有個三長兩短。上卦不靈下卦靈,只要實權(quán)在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