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沒有不倒的捻】捻轉捻捻轉,兒童玩具,用手捻中軸,使迅 速旋轉。借指人不會永遠走運。李準《黃河東流去》:“天下 沒有不倒的捻捻轉,總有一天,要叫老蔣知道知道老百姓是 不能得罪的!”
【第2句】:【破磨對瘸驢】見“瘸驢配破磨”。
【第3句】:雙休日的一天早上,媽媽叫我抓住清晨好時光讀半個小時的書,可我讀不到幾分鐘就或者走動一下,或者喝口水,或者翻一下書包。媽媽說:“種田勿離田頭,讀書勿離案頭。你可好,一會兒都坐不安穩。”(江蘇·海安)
【第4句】:【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慣)不管對方有理沒理,都打一頓。指不問是非曲直,有理的沒理的都一樣懲處。 也作“有理沒理三扁擔”。
【第5句】:【更上一層樓】釋義:比喻再提高或再前進一步。這是王之渙《登鸛雀樓》詩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張作霖再不甘心蟄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層樓”了。
【第6句】:【有鹿就無虎】(諺)指有鹿群的地方,周圍必定無虎,因為有虎的話,鹿會遠逃他處。
【第7句】:我因家庭作業寫錯了一個字。爸爸照著我的屁股就是兩腳。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進來,我忙向奶奶告狀。奶奶撫摸著我的頭說:“這就叫虧了想說,疼了想摸。”我一聽,反倒破涕為笑了。(山東·棗莊)
【第8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歇)八仙:道教傳說中的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 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備的神妙莫測的能力,今指特別高超的本領。相傳八仙渡海到蓬萊山赴蟠桃會,一路上能行風的行風,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領,或各有各的一套好辦法。 也作八仙過海——各使神通。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第9句】:一塊塊磚頭砌起墻,一條條小河匯大江。
【第10句】:【小麥剃了頭,高梁沒過牛】釋義:小麥收割完時,高梁長得像牛那樣高了。例句:這里的小麥大部已經收割完了。“小麥剃了頭,高梁沒過牛。”四下一片片的秋高梁,腰身高大,郁郁蔥蔥,一棵棵頭頂上,像伸出了把槍,葉子支繃著,像大叫驢耳朵。
【第11句】:【寅時吃了卯時糧】寅時約在早晨五時,卯時約在早晨七 時,指提前消費,生活超支。成語:寅吃卯糧。古華《浮屠 嶺》:“也就是說,浮屠嶺的子民們寅時吃了卯時糧。現在是 一九七一年,口糧卻吃到了一九七六年!”
【第12句】:黃鼠狼遇上對頭——有三個救命屁
【第13句】:【臨死拉個墊背的】謂連累別人,或不能饒恕仇人。或說: 自己該死,別拉著別人墊背。梁斌《紅旗譜》:“咱滿有理的 事,這輩子翻不過案來,死的時候也得拉他墊背,我就是這 個脾氣!”
【第14句】:【豆棚瓜架,搭起來就行】要求不高,初步有個框架就可以 了。語文圖書:“說文章結構是豆棚瓜架,搭起來就行,那是 一種極大的誤解。沒那么容易。”
【第15句】:【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釋義:不聽老年人的話,橫禍就會到來。因為年老人閱歷廣,生活經驗豐富,他們的話是經驗之談。例句:這可好,鬧出毛病來沒有?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這簡直把祁家的臉丟透了。
【第16句】:【 假氏大家族】指各種偽劣產品。《工人日報》( 1989,1, 22):“近幾年,在諸如假化肥、假農藥、假種子、假煙、假酒等 眾多的‘假氏大家族’中,又悄悄派生了一對雙胞胎:假糧 食,假原料。”
【第17句】:鯨魚的鼻子一眼朝上
【第18句】:【說真方,賣假藥】話是真的,東西是假的,無法兌現。或 說:方是真的,藥是假的。歷史圖書:“當時很多人說他的辦 法是說真方,賣假藥。”
【第19句】:【打狗看主人面】做事要看背景,考慮人事關系、后臺。香 港梁鳳儀《千堆雪》:“香港當然是個打狗也看主人面的社 會。”
【第20句】:【膠粘著胯】(慣)譏諷人走不動或行動遲緩。
【第21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琢芝麻】釋義:比喻人不不在大小,有本事就辦得成事。例句:楊叔叔,有什么事,你就吩咐吧。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別聽哥哥的話,他總是說我年齡小。
【第22句】:餓貓銜魚——嘴緊
【第23句】:一個碟子摔九塊——四分五裂
【第24句】:鴨棚老漢睡懶覺——不簡單(撿蛋)
【第25句】:【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里頭苦】(歇)黃柏:即黃檗,落葉喬木,木材堅硬,味苦。磬:佛教打擊樂器,似缽,多用銅制。體面:本指好看,轉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困難。指表面看起來似乎很體面,實際上卻有許多難處。
【第26句】:【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借東西要守信用。明代《西游記》: “老孫可是那當面騙物之人?這叫做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27句】:【頭發不剪,總要長的】(諺)比喻事情發生了,要及時解決,不然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28句】:【神歸廟,鬼歸墳】(慣)比喻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第29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馬昭:三國時魏國大將軍,司馬懿的兒子,魏帝曹髦在位時專國政,企圖謀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 也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30句】:你吹喇叭我吹號一各吹各的調
【第31句】:【寧拆七座廟,不破一樁婚】(諺)寧肯拆毀七座神廟,也不破壞一家婚事。指婚姻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也作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對婚。 寧拆一座廟,不拆一家人。
【第32句】:弟弟和我常常在一起打鬧,惹得媽媽心煩意亂,她說:“你倆呀,是彎刀對著瓢切菜,瘸驢馱個破口袋,杏摻南瓜對色了。”(內蒙古·開魯)
【第33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諺)五谷:指稻、黍、稷、麥、菽。指五谷雜糧都吃遍,還想吃更難得的糧種。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遠不可能徹底滿足的。
【第34句】:河伯娶親——坑害民女
【第35句】:順坡推轱轆——滾得快
【第36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釋義;比喻虛心好學,多向人請教,學到的知識就多。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人們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37句】:【羨人吃飯,不如趕緊淘米】(諺)羨:羨慕,眼熱。指想望不如立刻動手實干。
【第38句】:上課鈴響了,我慢慢地走進教室。這時,老師已經把考試卷發下來,同學們都開始做了。我拿出鉛筆慢慢地削起來,老師說:“你真是大火燒了眉毛還不著急。”(湖北·荊門)
【第39句】:【大姐做鞋,二姐有樣】(諺)大姐做好鞋,二姐就有樣可學著去做。 指前人做出榜樣,后人跟著學。也指前人取得經驗教訓,可供后人借鑒。 也作“大姐做鞋,二姐照樣”。
【第40句】:【房頂的獸狗子——喝西北風】(歇)獸狗子:舊式房屋屋脊兩端安置的形似狗的裝飾物,姿態各異。 本指獸狗子盡挨西北風吹,轉喻人吃不上飯,受饑挨餓。
【第41句】:【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見“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
【第42句】:【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諺)能給別人提供方便的,自己也會得到方便。指幫人和自幫是互為因果的事,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也作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與人方便,方便自己。
【第43句】:接生婆動刀——要孩子的命
【第44句】:沙鍋挑子掉到山溝里——個也不剩
【第45句】:跳蚤脾氣——碰就跳
【第46句】:家里的生活條件好了,奶奶卻又發起愁來:“這有了金窩卻養不出靈鳥,有了果樹卻結不出甜桃。咱家啥時能出個大學生啊?”(河北·海興)
【第47句】:【懶驢上磨屎尿多】諷刺人懶惰,做事情不抓緊時間。尤 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就指責他故意磨洋工,還罵了句懶 驢上磨屎尿多。”
【第48句】:【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諺)困:睡覺。指豬吃了睡,還有助于長肉;人要是像豬一樣懶,就必定窮困潦倒,連住房都會賣光。
【第49句】:【 會偷吃不會抹嘴】指被抓住把柄,或露馬腳。陳殘云《香 飄四季》:“可水生真像個偷了油吃不會揩嘴的人,樣子尷尬 得厲害,使他一眼就明白是什么回事。”
【第50句】:【老虎掉進山澗里——傷人過重】(歇)山澗:山間的水溝。重:諧“眾”。指傷害的人太多。 也作“老虎掉在山澗里——傷人太重”。
【第51句】:麻雀吃不下二兩谷——肚(度)量小
【第52句】:【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釋義:比喻母親疼愛兒女。例句:正像俗話說的: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少有少疼,多有多疼;就算最不待見的那個也十指連心!
【第53句】:【拉硬屎】(慣)比喻不愿向人示弱或不肯主動接近人。
【第54句】:【 稂不稂,莠不莠】稂,莠,均為田中類似禾苗的野草。比 喻人沒出息,不成材。成語:不稂不莠。清代《儒林外史》: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成飯,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 幾時?”
【第55句】:狗嘴里拋骨頭——投其所好
【第56句】:【人有失錯,馬有失蹄】見“馬有失蹄,人有失足”。
【第57句】:殺豬的改行——放下屠刀
【第58句】:【破天荒】“破天荒”有開天辟地頭一回的意思,意為打破常規,首先出現的事物。源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孫光憲《北夢瑣言》等文獻。據記載,唐代的荊州南部地區(今湖北),雖然文人書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選送)舉人進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稱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沒有一個考中。意同現在某中學高考無人考上戲稱“剃光興”一樣。唐宣宗大中四年,終于有一個名叫劉蛻的舉人考中了進士,這才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鉉鎮守荊南,他感謝劉蛻為荊南爭了光,贈給劉蛻“破天荒”錢70萬以示資助。劉蛻從不輕易接收別人饋贈,遂謝絕了崔鉉的好意,并回信感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日天荒。”大意是說,五十年來是人們荒廢學業造成荊南地區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荊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稱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對“破天荒”之說有意見,不能接受。由于劉蛻脫穎而出的“破天荒”壯舉,使人們改變了對荊南地區的偏見,而“破天荒”也成為一個典故流傳下來。
【第59句】:【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謂出了問題,臨時應付,不作根本解 決。或說:頭冷顧頭,腳冷顧腳。《燕山夜話》:“臨時治標的 方法當然也不應該放棄,不過那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罷 了。”
【第60句】:【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歇)曹操:東漢末期魏王,善于權謀。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足智多謀。指曹操和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聰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第61句】:【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動,使對方來不及準備,無法 做出反映。成語: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迅 雷不及掩耳。咱們就是要像迅雷一樣奔入河南,使敵人措 手不及。”
【第62句】:【還債容易還情難】(諺)情:人情。指人際間的情誼比錢財更寶貴。
【第63句】:【騎馬一世,驢背上失腳】(慣)騎了一輩子馬,卻在騎驢時出了岔。 比喻經驗豐富的老手,在不該出錯的地方失手出錯。
【第64句】:【裝一佛像一佛】(慣)比喻裝什么人像什么人。
【第65句】:【說大話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慣)譏諷人吹牛皮、說大話毫無顧忌。
【第66句】:【寒天不凍勤織女,饑荒不餓苦耕人】(諺)指人只要勤苦勞動就不怕受饑受寒受災荒。
【第67句】:【兒行千里母擔憂】(諺)指兒女出門,不論遠近,母親總是牽腸掛肚,放心不下。 也作“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
【第68句】:【千年的房舍換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諺)千年的老房是不斷更換主人的,經過修整,照樣和新房一樣。指房舍沒有定主,只要修整,自會舊貌換新顏。
【第69句】:【話不傳六耳】(諺)六耳:一人兩耳,六耳是三個人。指機密的話只可你知我知,不可傳到第三者的耳里。
【第70句】:背著虎皮進村寨——嚇唬老百姓
【第71句】:【 甘蔗沒有兩頭甜】難以兩全其美。《人民日報》(1991,12, 27):“我何嘗不愛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孩子,何嘗不想讓他 們生活得美滿一些呢?但是,甘蔗沒有兩頭甜,作為一個法 官,我只有舍棄一頭,用全副精力為群眾排難解憂!”
【第72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第73句】:【銅鈴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銅鈴打鼓,除了鼓聲,還有鈴聲;轉喻話里有話,另有用意。
【第74句】:孫猴子過火焰山——顯真本領的時候了
【第75句】:半天云里的風箏——半點不由己
【第76句】:【樹要直,人要實】(諺)樹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為人要誠實,誠實才能立足社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指誠實是做人的根本。
【第77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鍵。
【第78句】:【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諺)八字衙門:舊時官署衙門的門墻呈八字形。舊時進衙門打官司全憑花錢,沒錢即使再有理也打不贏官司。指過去的衙門是只認錢不認理的。 也作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 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
【第79句】:【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歇)名色:名稱,名聲。指名稱或名聲不好已是客觀存在。 也作“是個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
【第80句】:八卦陣里騎馬——不好找出路
【第81句】:布袋里裝牛角——內中有彎
【第82句】:出了土的陶俑——總算見了天日
【第83句】:扁擔無扎——兩頭失塌;兩頭滑脫;兩頭耍滑
【第84句】:【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巴】(諺)耗子:老鼠。貓離開了家,老鼠就張狂得緣墻上房。比喻主管的人不在,下屬人員就失去管束。也指內部失防,就會招來里憂外患。 也作老貓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老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
【第85句】:我偷花了家里五元錢,爸爸知道了問我,我支支吾吾。爺爺在一旁說:“大膽說吧,別鯉魚喝水,吞吞吐吐的。”(山西·平陸)
【第86句】:【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釋義:借指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為人處世的艱難。例句:“你從小沒爹,渾拙猛愣的,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說話不知深淺,咱家的日子又這么窮,你干啥,啥不行,一個錢也掙不來,將來可怎么辦呢?”
【第87句】:算盤子進位——以一當十
【第88句】:小偷進牧場——順手牽羊
【第89句】:【好伙計勤算賬】(諺)伙計:商場中合伙經商的人。合作者關系處得再好,也要經常結算賬目。指在錢財上必須做到賬目公開,有透明度。
【第90句】:【磨刀不誤砍柴工】釋義:準備工作做得好,工作才能順利。例句:“趕趟兒!”紅臉漢子滿不在乎地一捋,“磨刀不誤砍柴工。吃飽了,喝足了,一個頂倆!……”
【第91句】:【人望幸福樹望春】(諺)比喻人總希望過上幸福生活,享受人生。
【第92句】:【長兄如父,長嫂比母】釋義:年長的兄嫂如同父母。例句:長兄如父,長嫂比母,可是他們也五男二女,一窩九口,家無隔夜之糧,吃了上頓愁下頓,有心無力幫不了他。
【第93句】:【太太】“太太”現在多指對已婚婦女的尊稱。 “太太”一詞源自漢朝。在漢哀帝時,“太太”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后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在漢代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明代對“太太”的稱謂限制較嚴。據《辭源》載,明胡應麟(1551-1602年)的《甲乙剩言·邊道詩》中說,明時中丞以上官員的妻子始得稱“太太”。但據何良俊(1506-?)的《四友齊叢》中記述:“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前輩未有此。” “太太”稱呼最大眾化的時期,大致開始于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泛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其眷屬都可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 “太太”的稱呼始終沒有下放到老百姓之中,老百姓也不屑于“太太”的稱謂,所以,“太太”于老百姓是有距離的。
【第94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慣)曹營:東漢末曹操的軍營。漢:因劉備后來建立蜀漢國,故用來代指東漢末劉備一方。《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的盟弟關羽在與劉備失散后,被曹操收降,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向劉備。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95句】:【狗咬狗——兩嘴毛】(歇)本指雙方都咬下對方一嘴的毛,轉喻壞人互相爭斗,都沒有好結果。
【第96句】:【 愛吃蘿卜不一定愛吃梨】人的愛好、需要,各有不同。《人 民日報》(1981,4,7):“俗話說,愛吃蘿卜不一定愛吃梨。很 多人因職業、年齡、氣質、生活習慣不同,而有獨特的消費要 求,怎可強求一律?”
【第97句】:【聾子愛打岔,傻子愛說話】(諺)指耳聾的人聽不清,和人對話時常常打岔;呆傻的人話說起來沒完沒了。對愛打岔和愛多嘴者的嘲笑語。 也作“聾子愛打岔,啞巴愛哇哇”。
【第98句】:百靈牡丹——鳥語花香
【第99句】:【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慣)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