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說得出,做得到】(慣)指人信守諾言,敢作敢為。 也作說得出來,干得出來。 說得出來就做得出來。
【第2句】:鄰家的一個女孩愛偷拿別家的東西,好多次被抓住,可總也不改。奶奶嘆息說:“人要臉,樹要皮,土墻還要抹層泥。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要面子?”(內蒙古·準格爾)
【第3句】:【勤儉免求人】(諺)勤儉:勤勞而節儉。指勤儉能積累財富,避免因生活無著落而向人求助。
【第4句】:【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諺)家當:家產。毛毛細雨能把衣裳淋濕,酒盅雖小能把家產吃光。指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宗浪費,積累起來就能使家業破敗。 也作“毛毛雨打濕衣裳,杯杯酒吃敗家當”。
【第5句】:【 飛不上天,鉆不進地】逃不走。或說:不怕他飛上天去。 浩然《艷陽天》:“放了他,飛不上天,鉆不進地,隨時可以再 捉起來,不會有什么不好。”
【第6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釋義:防止可能性極小的意外情況,勸人做事要格外謹慎。例句:“不能大意。”老常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第7句】:奶奶背糧食去磨,我奪過來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個勁兒說“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卻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說:“你這孩子,真是寧讓累死牛,不叫擱住車。”(河南·偃師)
【第8句】:星期天,我看見一個賣肉的割了很大的一塊肉硬往鄉長的兒子手里塞。我問爸爸為什么賣肉的不收錢,爸爸說:“這就叫大人當官小孩嬌,男人當官老婆高。”(河南·淮陽)
【第9句】:【千般易學,一竅難通】(諺)指各種各樣的本事都容易學,但要達到精熟的程度卻很難。
【第10句】:【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歇)指在場的都是自家人。
【第11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釋義:相互牽連,榮辱與共。例句:“《紅樓夢》里有句話:‘—榮俱榮,—損俱損’,反正我是跟定了。”
【第12句】:媽媽常對我說起她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她外祖母家很窮,外祖母還常生病。外祖母就對媽媽說:“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這兩件事都讓咱攤上了。”(山東·臨清)
【第13句】:【桃花運】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歡或情事順暢謂之走“桃花運”。那么,為什么把男女情事與桃花連在一起?古人在贊美或祝賀某人婚姻時,常用“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天之詩”這樣的文案,其出處是《詩經》,在《詩經·周南·桃天》中有這樣的描寫:“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姑娘出嫁的情景,對她進行全面贊美,在桃花盛開的日子,有個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樣艷麗,她能生兒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孫像桃樹果實一樣繁茂累累,她嫁給這個新郎,非常適合做他的妻子。詩中借用桃花的嬌美和艷麗,形象而又貼切地贊美了這個美貌多情的女子。從此,桃花就和女人結下不解之緣,如唐詩“人面桃花相映紅”。現在有時甚至把緋聞和“桃色”聯系起來,叫“桃色”新聞。弄清挑花與女人的緣分,這“桃花運”又從何說起呢?原來,“桃花運”一詞是傳統的算命術語,源于中國傳統命理學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數”,“桃花運”就是出于命理學中所謂的“運程”。人生的“運程”,又叫“大運”,每十年便行一個干支;人生的歲數運程(流年)。這兩個結合起來便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運氣好壞。命理中的“桃花運”是根據“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處“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的位置而言。如果大運和流年行運到“沐浴”階段就是“行桃花運”。算命術認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運”。 “桃花運”帶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為真。當然,得遇“窈窕淑女”,還是“君子好逑”,不要放過機會。
【第14句】:鏡子里的影子——空虛
【第15句】:【門口掛笊籬——小店】(歇)舊時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籬代替招牌,懸掛在門口。指小客店。
【第16句】:【不是吃素的】(慣)比喻不是好對付的。
【第17句】:【誰走的路長遠,誰能到西天佛地】(諺)西天:佛教指佛祖所在的地方。誰不怕路途遙遠,誰就能到西天見到佛祖。指誰有毅力有志氣,誰就能達到目的。
【第18句】:【酒能成事,酒能敗事】(諺)偏指飲酒過量,能使人失去理智,以致把事情搞糟。
【第19句】:【鼻子長,礙了嘴】拉不開情面,不好說話。劉澍德《橋》: “不錯,他開了工錢,可是別人割地開七千,他給大家開五 千,鼻子長,礙了嘴,大家誰也不好意思爭。”
【第20句】:【 哪個廟里沒有屈死的】鬼謂不可能絕對公平合理,吃虧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清代《醒世姻緣傳》:“虧了這個好人拾 了,要不是,那廟里沒有屈死的鬼。”
【第21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慣)指有什么貢獻什么,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心意。 也作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有人的出入,有錢的出錢。
【第22句】:離開人民找不到幸福,愛祖國才有好生活。
【第23句】:【風不搖,樹不動】(諺)風如果不刮動,樹枝就不會搖擺。借指凡事總有個起因,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 也作“風不吹不響,樹不搖不動”。
【第24句】:高明的謊言——算卦
【第25句】:【冷在三九】意思是說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將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為9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為9天,并按次序定名為頭九(即一九)、二九、三九……九九。不過,夏九九在民間沒有流行起來,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還有九九。通常所謂九九或數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冬天最冷的時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約為陽歷一月中下旬,陰歷多在臘月上旬。這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故農諺有“熱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說法,還有“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九九與氣候密切相關,有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冬天的大冷天,確實在“三九”。
【第26句】:【碰釘子】(慣)比喻遭人拒絕、斥責或遭受失敗、挫折。
【第27句】:哥哥當年上學時不用功,現在吃盡了文憑低的苦頭。父親說:“這叫過了那個村沒那個店,想吃那號餃子沒那號餡兒。”(河南·新野)
【第28句】:忍渴上床,起身健康。
【第29句】:帶刺的鮮花——好看又扎手
【第30句】:老鼠給貓祝壽——獻媚也不看看對象
【第31句】:【水清見底,明鏡照心】釋義:比喻以誠相見。例句:嘿!頭回李書記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話說的:水清見底,明鏡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覺悟。
【第32句】:【憑三寸不爛之舌】具有游說的口才。明代《水滸》:“小生 必須親自去那里青樹林文案館網,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入伙。”
【第33句】:【洗耳】現在有個成語叫“洗耳恭聽”,意為洗凈耳朵認真謙虛地聽別人講話。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凈耳朵,是怕聽了別人的話臟了自己的耳朵。洗耳典出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說的是堯舜時代有個賢人名叫許由,字仲武,陽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當時人們的推崇。相傳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處尋訪賢人時,發現了許由。堯曾多次向許由請教,認為他確實是難得的賢士,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然而許由自認為自己才德趕不上虞舜,在聽到堯要讓位于自己時,便連夜逃到箕山隱居起來。堯認為這是許由謙虛的表現,便對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請他,并對他說:如果堅持不接受帝位,則希望他能擔任“九州長”。不料,許由聽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掬水洗耳。這時,他的朋友巢父牽著牛來飲水,看見許由在洗耳,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許由說:“堯想召我為九州長,我覺得這話污穢了我的耳朵,所以來這里洗耳。”巢父聽后,冷笑一聲道:“你若隱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誰能知道你呀,你四處游蕩就是想讓人知道你,求得名聲,別在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說著,牽著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飲水了。
【第34句】:看著同班同學都穿得非常漂亮,我也纏著讓媽媽給我買漂亮的衣服。媽媽則說:“人美不在穿,馬俊不在鞍。”(湖北·丹江口)
【第35句】:【刑傷過犯,終身之玷】(諺)玷(dian):玉上的斑點。指人一旦觸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終身洗刷不凈的污點。
【第36句】:【無糧不聚兵】(諺)沒有充足的糧草,就不能聚集軍隊。指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必須糧草先行。也泛指沒糧食就無法舉事。
【第37句】:【愛在心里,狠在面皮】(諺)長輩對子孫只可心里慈愛,管教起來要嚴格。
【第38句】:【以貌取人,失之千里】(諺)從人的外表上選取人材,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失錯。指選取人材,重在德才與實踐,不在外貌。
【第39句】:【哭了半天,還不知道是誰死了】謂不了解實情,瞎擔憂。浩 然《艷陽天》:“真是大馬虎,哭了半天,還不知道是誰死了! 我們說的是分麥子的事兒!”
【第40句】:見人先作揖——禮多人不怪
【第41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的得力工具。
【第42句】:【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慣)指馬上就要死了也不放過別人。也指自己倒霉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也作臨死還要拉人墊背。 死也要拉個墊背的。
【第43句】:臨近考試了,復習很緊張。我對媽媽說:“要是不用復習就能考試好,那就好了!”媽媽說:“想吃爛肉又不愿多燒柴,那怎么行呢?”(河南·林州)
【第44句】:【一丈水,退八尺】(慣)比喻滿腔的怒氣消了一大半。
【第45句】:【生日吹蠟燭】孩子們過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開始贈送生日蠟燭。生日那天,吃著蛋糕,又吹蠟燭,別提有多高興了。不過,過生日吹蠟燭的來歷恐怕孩子們不知道。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新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圣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后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燒著的蠟燭,并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們要求一個心愿,并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們便可以如愿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第46句】:兒子多次勸爹媽要孝敬爺爺,可他們就是不聽。兒子氣呼呼地說:“跟著啥人學啥人,比著葫蘆還畫不出瓢?當心將來你們是我的榜樣。”這招兒還真靈,從此父母對老人百般地敬愛。(河南·鄲城)
【第47句】:【紙糊的燈籠——一戳就破】(歇)用紙糊成的燈籠經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種勢力十分虛弱,不堪一擊。 也作“紙扎的燈籠——一戳就破”。
【第48句】:【老鼠掉到風箱里受夾板氣】氣,兼指氣流、氣惱,指受雙 重的指責。老鼠,也說:耗子。申躍中《掛紅燈》:“可人家還 是說我膽小怕事,不像個造反派的樣子 。我是老鼠掉到 風箱里,兩頭受氣”
【第49句】:【喝洋墨水】(慣)比喻上過大學或出國留過學。
【第50句】:【貧極無君子】(諺)舊指人窮到極度,就不會再顧及道德禮儀。
【第51句】:【刀尖上過日子】(慣)形容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過日月”。
【第52句】:鄰居們都來幫我家收麥,媽媽感激地說:“人心齊,泰山移;靠集體,是力無比呀!多虧了大伙。”二嬸笑著說:“一塊磚頭難砌墻,一根椽子難蓋房;一家有困難,百家來幫忙。還客氣啥?”(河北·石家莊)
【第53句】:傳送密件——不可開交
【第54句】:【抖威風】(慣)指在人前故意顯示讓人敬畏的氣派或氣勢。
【第55句】:【只要人手多,牌樓抬過河】(諺)牌樓:舊時街市要沖豎立的高大建筑物。只要人多,連高大的牌樓也能抬過河去。泛指人多力量大,什么困難也不怕。
【第56句】:【這個耳朵進來,那個耳朵出去】(慣)比喻不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也作這個耳朵聽進去,那個耳朵跑。 左耳進,右耳出。
【第57句】:【不憂年儉,但憂廩空】(諺)年儉:農業歉收的年景。廩(IIn):糧倉。不愁當年的農作物歉收,只愁囤里無積糧。指糧食的積貯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
【第58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慣)乘興:趁著一時高興。敗興: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情緒低落。指高高興興地來,掃興地回去。
【第59句】:河邊沒青草——不要多嘴驢
【第60句】:【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把子親】(諺)藝:專指習武行。刀把子:習武人手握的刀柄。指人和人即使不熟,但只要同是習武的,便會使人親熱起來。也泛指只要是同行,就有同情心。 也作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柄親。 人不親藝親,藝不親祖師爺親。祖師爺:創建武藝行的鼻祖。
【第61句】:【菩提樹】“菩提樹”是經常碰到的一個名詞,特別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菩提樹是佛教中的圣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么一首關于菩提樹的偈子,流傳甚廣。那么,菩提樹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覺樹”、“道樹”、“思惟樹”、“佛樹”,屬于桑科,原產于東印度,為常綠喬木。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于球形花囊中,花為囊熟時呈暗橙色,內藏小果。 “菩提”為古印度語(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菩提樹與佛教淵淵頗深,據傳說,兩千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輕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佗。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第62句】:【百靈鳥不忘樹,梅花鹿不忘山】(諺)指百靈鳥不忘它生活著的樹林,梅花鹿不忘它生活著的深山。 比喻人無論生活環境怎樣變化,都絕不可忘本。
【第63句】:劉大媽讓兒子小衛跟王師傅學習鐵匠技術。沒干多長時間,小衛覺得太吃苦,要求改學建筑。可干著干著,小衛又抱怨說建筑這活太臟,想改行學別的。劉大媽生氣地說:“我看你呀,就像那三條腿木板凳,放到哪里都不行。”(河南·長葛)
【第64句】:【自屋里做大】(慣)比喻在家里稱王稱霸。
【第65句】:毛筆吞進肚——胸有成竹
【第66句】:【爭著不足,讓著有余】(諺)相互爭奪,既傷感情,又損財物;相互謙讓,既有情義,又物盡其用。指與人相處應相互體諒,謙讓和氣。
【第67句】:船上邁步——越走越窄
【第68句】:燈草搓繩——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69句】:鵝咬雞——不認親;六親不認
【第70句】:口袋里盛米湯——裝糊涂
【第71句】:老鷹不抓兔——吃飽撐的
【第72句】:【做夢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卻不切實際。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73句】:【騎狗爛褲襠,騎貓爛眼窩】(諺)眼窩:眼睛。騎在狗背上玩,狗會咬爛他的褲襠,騎在貓背上玩,貓會抓爛他的眼睛。勸誡小孩不要玩狗玩貓的謔語。
【第74句】:【 鍋里沒攪的,碗里沒舀的】局部依賴整體。類似的:鍋巴 不稠碗里稀|鍋里沒有,勺子舀不出。韓志君等《籬笆·女人 和狗》:“鍋里沒攪的,碗里沒舀的;爛麻搓成繩,也能拉千 斤!”
【第75句】:爸爸的鋼筆丟了,媽媽問他丟在哪兒了,他說:“拾東西清楚,丟東西迷糊,我這四方塊腦子記不得了!”(河南·郟縣)
【第76句】:嬸嬸不愛做家務。這不,天都冷了,被子還沒有拆洗,整天忙著打麻將。奶奶說:“燒火需根好火棍,當家需個好女人。”(河南·內鄉)
【第77句】:【可著頭做帽子】比喻根據實際情況,盡量節省,不要浪 費。類似的:比著肚子裁褲子。清代《紅樓夢》:“如今都是 可著頭做帽子了,要一點兒富裕也不能的!”
【第78句】:【得飯望飽,鬧事望了】(諺)得到飯食,總想著吃飽肚子;鬧起事來,總希望事情有個了結。指鬧事人的共同心理是盼望有人來調解。
【第79句】:【變卦】已定的事忽然改變,被稱作“變卦”。 “變卦”源自《周易》。變卦是占筮兩爻次所得到的兩個卦。如,先占一次得到觀卦,又占一次得到否卦。第二次占卦不是在第一次占卦的基礎上動一根爻,而是重新完整地占一次,占得的卦為本卦或正卦,所變之卦為之卦或變卦。后來,人們把說話不算數叫做“變卦”。
【第80句】:【太華之下,白骨狼藉】(諺)太華:西岳華山。白骨狼藉:遍地都是死人的白骨。上華山原為求藥避世,卻多有死在山下的。指華山不易攀登,十分兇險。
【第81句】:【 兔子尾巴,長不了】兔子尾短。指不會持久。張賢亮《河 的子孫》:“此刻,他大腦計算機輸出的第一個數據就是:這 伙人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第82句】:【三眼銃打兔子——沒準】(歇)三眼銃:一種有三個槍眼的舊式火器,用于出殯時放禮炮。本指射擊沒有準確性,轉指說話、辦事沒有目標,沒個準頭。 也作“三眼銃打兔子——沒準頭”。
【第83句】:含著冰塊說話——冷冰冰:硬邦邦
【第84句】:【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諺)指人免不了要吃五谷雜糧,也就免不了要生百病。 也作“人吃五谷生百病”。
【第85句】:【豬八戒玩老雕——各好一路】(歇)老雕:猛禽,嘴成鉤狀。指各人有各人的愛好。
【第86句】:【城隍廟里賣假藥——哄鬼】(歇)指用編造假話或玩弄手段欺騙人。
【第87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諺)苦海:深重的苦難。岸:彼岸,佛家把得到正果叫到達彼岸。原指苦難無論多么深重,只要一心向佛,就能得到正果;后多指無論犯的罪惡多大,只要改惡從善,就有出路。
【第88句】:【房頂開門,灶炕打并】不與周圍環境發生關系,自顧自。 或說:屋地下打井,房頂上開門。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我這個壞人跟你這個好人再不來往,行吧?咱們兩 家,都屋地打井,房頂扒門兒,行吧?”
【第89句】:每天早晨梳頭發的時候,我總是這兒跑跑那兒遛遛,全家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我脫落下來的頭發。媽媽拖地的時候,見地上都是頭發,就說:“你看,你的足跡遍布全家了!”(河南·焦作)
【第90句】:【 人嘴快如風】形容傳話快。清代《歧路燈》:“又道入嘴快 如風,登時內外男女,都知道譚紹聞家鬧出搜賭亂子來了。”
【第91句】:【見了龍王爺】(慣)指人被淹死。 含詼諧意。
【第92句】:半空踩鋼絲——左右搖晃
【第93句】:【數核桃打棗】(慣)比喻責罵這個,訓斥那個。
【第94句】:【無娘兒,天照應】(諺)沒有親娘照料的孩子,無人疼愛,只靠老天關照。指沒娘的孩子很可憐,沒有母愛。也指沒娘的孩子過早地懂得人間的辛酸苦難。
【第95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96句】:【門門都懂,樣樣不通】(諺)在學問或技藝方面,每一門都懂得點,但沒有一門是專長的。指知識面廣泛的人,往往缺乏專業特長。 也作“樣樣都通,樣樣不精”。
【第97句】:芙蓉開花——慢慢紅
【第98句】:【車走車路,馬走馬路】(諺)車和馬各走各的路,互不碰撞。比喻人事上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也比喻做事各有各的門路。
【第99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釋義:下輩照著上輩的樣子學。例句:說話的婦女學著老頭腔:“……你們壞良心,將來你們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上一篇:民間俗語俗話文案,獲贊無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