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到奶奶家去玩,看到奶奶賣的蘋果又大又紅,饞得直流口水。于是,我忍不住了,向奶奶要蘋果吃。奶奶笑著說:“賺錢不嫌錢,落個肚子圓。”說著,就拿了一個大蘋果給了我。(河南·信陽)
【第2句】:【錢過北斗,米爛陳倉】(慣)金錢堆得高過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爛在以前堆放的糧倉里。 形容極其富有。 也作“錢過北斗,米爛成倉”。
【第3句】:【網(wǎng)兜舀水】釋義:用疏網(wǎng)兜舀水,一下子就漏光了。比喻計劃或努力完全落空。例句:眼瞅著今年果松是豐年,皮子稠,一茬收入說不定能頂兩三年。一搬家,豈不成了網(wǎng)兜舀水。
【第4句】:【三日賣不得一擔(dān)真,一日賣了三擔(dān)假】(諺)三天連一擔(dān)真貨也賣不了,一天卻能賣出三擔(dān)假貨。指在商業(yè)道德淡薄的社會里,真的背時,假的走紅。
【第5句】:【熱狗】現(xiàn)在,“熱狗”在城市小吃市場上很流行,這種吃法簡單方便,很受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歡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進口貨”。據(jù)說,最早出售熱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國巴伐利亞移民。他在19世紀(jì)80年代中期擺賣香腸,因為剛烤的香腸燙手,他便用兩片面包把它包起來,以方便顧客拿著吃。約20年之后,一個賣這種夾香腸面包的小販在馬球場上高聲叫賣一種德國小臘狗香腸,一位漫畫家靈機一動,畫了一幅兩條人物化的香腸,樣子好像兩只狗在相互對吠,非常有趣。他的這幅名為“熱狗”的漫畫在報上發(fā)表后,人們便開始把這種夾香腸面包叫做熱狗了。
【第6句】:【虎門無犬種】出自名門的人,不會太差。相關(guān)的:將門出 虎子。茅盾《子夜》:“這就出山了!我原說的,虎門無犬 種!—一自然要請客羅!”
【第7句】:【耍嘴皮子】(慣)指夸夸其談或能說會道,口才出眾。 也作耍嘴皮。 賣嘴皮。
【第8句】:【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釋義:比喻沒有多少好處可圖。例句:如今新社會,有錢人家過日子,是寸步難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沒有什么大事頭了。
【第9句】:【狗熊掰棒頭,掰一個丟一個】狗熊掰棒頭,不知道收藏,謂 得而復(fù)失,一無所獲。狗熊,也說:猴子。古華《芙蓉鎮(zhèn)》: “民政干事隱約聽人說過,區(qū)長的外甥女在縣里搞戀愛像猴 子扳苞谷,扳一個丟一個,生活太不嚴(yán)肅。”
【第10句】:【一粒良種,千粒好糧】(諺)農(nóng)作物中選得一粒好種子,就會產(chǎn)生千粒好谷物。指要想取得糧食高產(chǎn),選好優(yōu)良品種是關(guān)鍵。
【第11句】:【往槍頭上碰】(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12句】:【八個金剛也抬不動】(慣)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為手執(zhí)金剛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難請得動。 也作“八個大金剛還抬不動”。
【第13句】:不吃桑葉的老蠶——凈是絲(私)
【第14句】:騎馬上獨木橋——回不得頭
【第15句】:【東扯葫蘆西扯瓢】釋義:比喻說話沒有中心,東拉西扯。“東扯”又作“東拉”、“東搭”。例句:你少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發(fā)癲,想起去查賬了?
【第16句】:娃兒們在一塊兒玩,盧二奶總說自家孫子心善要吃虧。王三嬸聽不慣,嘴一撇說:“黃鼠狼只說它娃兒香,刺猬總覺它娃兒光。誰家的娃兒誰看不順溜?”.(河南·南陽)
【第17句】:【好郎沒好妻,瘌痢配花枝】(諺)郎:男子。瘌痢:黃癬,長滿黃癬的頭,形容形象丑陋。俊美的男子娶不到嬌妻,丑陋的男子偏配上美女。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稱。 也作好漢無好妻,賴漢娶嬌枝。 好漢無好妻,賴漢娶仙女。
【第18句】:【 沒三頓飽飯,有三頓飽氣】謂凈生氣,過不了好日子。西 戎《賴大嫂》:“唉,著實年歲大了,要是年輕二十年,我也得 和你離婚。跟上你,整天沒三頓飽飯,有三頓飽氣。”
【第19句】:【懷里揣著兔子】(慣)形容心里害怕、慌亂。
【第20句】:【大丈夫四海為家】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21句】:【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釋義:不走艱險的山路,顯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經(jīng)過比較,不知道哪個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說:“當(dāng)然嘍,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你們兩人和好如初,還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第22句】:李明在做數(shù)學(xué)作業(yè)時,該寫單位的沒有寫,不需寫單位的卻寫上了。老師說:“你是正當(dāng)不當(dāng),豆腐里面放姜。”(江西·萍鄉(xiāng))
【第23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24句】:【經(jīng)手三分肥】經(jīng)手一件事情,總要得些好處。臺灣林語 堂《京華煙云》:“國庫收入高,自然油水大,下由小吏,上至 牛大人,豈止過手三分肥。”
【第25句】:【沒請來財神,倒貼了些香表紙銀】(慣)財神:財神爺,迷信指能使人發(fā)財致富的神。香表紙銀:迷信的人用來燒化敬神用的香和紙錢等物。比喻沒賺上錢,反而受了損失。
【第26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慣)指不會受到什么損傷或損失。
【第27句】:【抓住籠頭就是馬】(慣)籠頭:套在騾馬等牲畜頭上用來系韁繩的東西,用皮條或繩子做成。比喻不管合不合要求,有一個算一個。
【第28句】:【人生一盤棋】釋義:指人的一生像一盤棋一樣變化莫測。例句:唉!人生一盤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穩(wěn)啊!
【第29句】:我小嬸嬸懷孕了,奶奶讓她多吃點,說:“老母豬壯,小豬崽胖。”(安徽·蚌埠)
【第30句】:耗子拉秤砣——自塞門路
【第31句】:【行動有三分財氣】(諺)指只要肯勞作,或多或少總會有幾分報酬。
【第32句】:大炮打跳蚤——小題大做:不惜代價
【第33句】:【誰家鍋底沒有黑】釋義:誰家都有不光彩的事。例句:唉!這也是劫數(shù)啊!其實這也沒有關(guān)系,誰家鍋底沒有黑?
【第34句】:【老伴】“老伴”這個稱呼,現(xiàn)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婦之間,在城市這種稱呼比較普遍,在鄉(xiāng)下還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個民工,我說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對老太監(jiān)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九歲的兒子為太子,派在宮中服役多年的太監(jiān)覃吉做典璽局的郎官,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xué)業(yè)。覃吉為人正派,忠于職守,太子極為尊敬和愛護他,稱他作“老伴”。后來,“老伴”才轉(zhuǎn)化為老夫老妻之間的稱呼。
【第35句】:趴在屋頂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第36句】:【死了張屠夫,不吃渾毛豬】沒有內(nèi)行人,也沒有什么大不 了,事情照樣進行。類似的:離了王屠夫,也不能帶毛吃豬/ 沒有張屠夫,也不能吃全毛豬/殺豬的死了,也不能連毛吃 豬/死了王廚子,也不能帶毛吃雞。劉彥林《東風(fēng)浩蕩》:“他 封鎖他的,我們照樣干我們該干的活。死了張屠夫,不吃渾 毛豬。”
【第37句】:【清如水,明如鏡】(慣)l形容為官清廉公正。2形容關(guān)系純潔、清白。3形容話說得清楚明白。
【第38句】:妹妹吃飯時,常是碗里留飯根,吃饃剩饃頭。奶奶心疼地說:“一塊饃,半碗飯,都是農(nóng)民的血汗換。萬萬不能隨意亂扔啊!”(河南·鹿邑)
【第39句】:【鼻子是鼻子,眼是眼】i(慣)本指人長得有模有樣,比喻做事情條理清楚,有水平,夠標(biāo)準(zhǔn)。
【第40句】:【把心放在肚子里】(慣)指心里踏實,沒有牽掛和憂慮。 也作“把心擱在肚里”。
【第41句】: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臊
【第42句】:國泰民可安,國強民也富。
【第43句】:啄木鳥治樹——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第44句】:【聽見風(fēng),就是雨】釋義:比喻做事輕率,盲目。也指輕信。例句:“這號人哪,都是氣象大學(xué)畢業(yè)的,聽見風(fēng),就是雨,看見閃,就是雷,……”
【第45句】:【腦袋上沒疤拉,屁股上沒癤子】(慣)比喻沒有辮子可抓,沒有短處可指摘。
【第46句】:【吃的鹽和米,講的情和理】(諺)吃飯菜,要有米,要有鹽;說話,要合情,要合理。指有米有鹽,是做飯菜的基本條件;講情講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47句】:【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諺)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臥床旁邊,哪容得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nèi),不容許有異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第48句】:【血盆里抓飯吃】(慣)比喻從事危及生命的工作。
【第49句】:鹽廠的伙計——多管咸(閑)事
【第50句】:爸爸是局長,叔叔又有錢,我經(jīng)常向別人夸耀。可媽媽卻說:“有人不仗人勢,有錢不恃錢勢。你要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靠自己的本領(lǐng)做事。”(河北·易縣)
【第51句】:【籠中之鳥,網(wǎng)中之魚】釋義:關(guān)在籠子里的鳥,進入網(wǎng)內(nèi)的魚,比喻很難逃走。例句:求你老人家,念著與我們員外八拜之情,如今既住在這里,就如籠中之鳥,網(wǎng)內(nèi)之魚,若要報仇,不費吹灰之力,要錯過這個機會,可就無處去找了。
【第52句】:老水牛拉馬車——不合套
【第53句】:在診所,媽媽問醫(yī)生:“我整天在屋加工服裝,連門也沒有出過,咋還會感冒呢?”醫(yī)生聽了笑著說:“海風(fēng),風(fēng)行一大片;室風(fēng),風(fēng)走一條線。所以,你不出屋門有時也會感冒啊!”(河南·許昌)
【第54句】:布機上的棉線——干頭萬緒
【第55句】:弟弟的成績剛剛好了一些,便有些驕傲,媽媽生氣地說:“你太驕傲了,得了些顏色,就開起染房來了。比起人家第一名,你還差得遠呢!”(安徽·阜南)
【第56句】:【三頭不辨兩】(慣)連三個兩個都分不清楚。形容人分辨不出好壞。
【第57句】:【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悚,無能。借指領(lǐng)導(dǎo)不力,連累 全體。類似的:主將無謀,累死千軍。社會學(xué)圖書:“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話,道是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誠為古今經(jīng) 驗之談。從某種意義講,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 著整個班子的水平和性質(zhì)。”
【第58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第59句】:一天晚上,我在興致勃勃地看電視節(jié)目,媽媽卻催我上床睡覺,她說:“睡得早,起得早,聰明健康身體好。”(河南·許昌)
【第60句】:【吃癟子】(慣)比喻受到打擊、遭到拒絕或辦事嚴(yán)重受阻。 也作“吃癟果子”。
【第61句】:發(fā)犟勁的驢子一人拉也不往前
【第62句】:【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諺)田奴:耕田的男奴。織婢:織絹的婢女。指要學(xué)耕田,就向田奴請教;要學(xué)織絹,就向織婢請教。泛指做事必須虛心向內(nèi)行學(xué)習(xí)。 也作耕當(dāng)問奴,織當(dāng)訪婢。 耕問奴,織問婢。 耕問仆,織問婢。
【第63句】:扁擔(dān)上睡覺——難翻身;翻不了身;想得寬
【第64句】:【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不能茍且偷生。成語:寧死不 屈。《萬山紅遍》題記:“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于是人 們又像祖先那樣,不顧過去失敗的教訓(xùn),一次又一次揭竿而 起,作殊死的斗爭。”
【第65句】:【萬年歷】在歷法中,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萬年歷”可推算出前、后若干年的具體日期。由于前后跨度時間長,人們稱之為“萬年歷”。其實,這是對“萬年歷”一詞來源的誤解。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dāng)時節(jié)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jié)令定準(zhǔn)的打算,但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蔭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shè)計了一個測日影計時間的日晷,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fā)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fù)一遍。當(dāng)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fēng)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祖乙講了日月運行的道理。于是,祖乙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dāng)他登上天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fù)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fù)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jié)吧。”據(jù)說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冬去春來,年復(fù)一年,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zhǔn)確的太陽歷,當(dāng)他把太陽歷呈奉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頭銀發(fā)。國君深為感動,為紀(jì)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說就是為了紀(jì)念德高望重的萬年。原來,《萬年歷》是以創(chuàng)立者的名字命名的。
【第66句】:【貨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商品需要裝潢。商業(yè)圖書:“貨 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生意人在包裝上所花費的精力,卻 遠遠超過食品本身,簡直是本末顛倒。”
【第67句】:【餓出來的見識,窮出來的聰明】(諺)饑餓能使人增長見識,窮困能使人變得聰明。指忍饑受餓的貧困生活往往迫使人明察是非,升華智慧。
【第68句】:王某出外打工,沒有掙到幾個錢,家里的地卻荒了。他妻子說:“到外掙塊板,家里卻丟扇門。”(遼寧·大連)
【第69句】:師字去了橫——真帥
【第70句】:【赤腳的趕鹿,著靴的吃肉】(諺)赤腳的:光著腳板的窮苦人。著靴的:穿著官靴的權(quán)勢者。指窮苦人辛辛苦苦勞作,權(quán)勢者則坐享其成。 也作“赤腳攆兔,穿靴吃肉”。
【第71句】:魚大吃蝦,蝦大吃魚——弱肉強食
【第72句】:【紅藍鉛筆兩頭挨削】釋義:比喻兩頭不討好,兩頭受指責(zé)。例句:動不動就把黑鍋一家伙捆在我的頭上,我成了你的替死鬼,紅藍鉛筆兩頭挨削,風(fēng)箱里的老鼠前后受氣。
【第73句】:【開弓不放箭】(慣)比喻只造聲勢而不行動。 也作“只拉弓,不放箭”。
【第74句】:太陽地里點燈——不增光
【第75句】:【先說斷,后不亂】先把話說明確,以免發(fā)生糾葛。明代 《金瓶梅》:“官人在上,不當(dāng)老身意小。自古先說斷,后不 亂。”
【第76句】:【露口風(fēng)】(慣)指從言談話語中透露出某種不為人知的信息。 也作漏口風(fēng)。 透口風(fēng)。
【第77句】:【水淺藏不住魚】釋義:比喻條件不好,無法躲藏。例句:我們這里就沒有這個條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雖說也有點用,到底水淺藏不住魚。
【第78句】:【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歇)指有苦楚,說不出來。 也作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口里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第79句】:【盡地主之誼】“盡地主之誼”指客人來了,總要盛情款待,熱情招待。它源出《左人·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貢日:‘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杜預(yù)注:“侯伯致禮,以禮賓也。地主所會,主人也。餼,生物。”指的是主人對所到來的客人要以禮待之。后來演變成“地主之誼”。意思是當(dāng)?shù)氐闹魅藢砜徒哟亩Y節(jié)和飲食饋贈等情誼,而“地主”也就是指主人。簡言之,就是盡主人之情誼。
【第80句】:【驚開六葉連肝肺,唬壞三魂七魄心】(慣)形容極其害怕、震驚。
【第81句】:【口頭禪】“口頭禪”是指一個人習(xí)慣在有意無意間時常說的話語,多無實際意義。口頭禪一詞來源于佛教的禪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領(lǐng)悟,而把一些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掛在口頭上,沒有把禪理踐行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禪,是要用心去學(xué),用心來悟的,是需三關(guān)悟漸,閉關(guān)打七的功夫。禪宗的末流,好取現(xiàn)成的經(jīng)語,掛在口頭上。如果單單靠從口中滔滔不絕說出來的禪學(xué),那就不是真正的禪,而是“口頭禪”。口頭禪完全違背了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今天,口頭禪已經(jīng)完全成了個人習(xí)慣用語的意思了。
【第82句】:腳打拍子不跳舞——原地踏步
【第83句】:老驢吃荊條——肚里會編
【第84句】:【有錢難買子孫賢】(諺)指子孫的賢良,是一個家庭最難得的財富,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第85句】:【公元】“公元”是“公歷紀(jì)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jì)年體系。在我國稱之為“公歷”或“陽歷”,是相對于我國的“農(nóng)歷”或“陰歷”而言。 “公歷紀(jì)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平為公歷元年,相當(dāng)于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產(chǎn)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jì)。當(dāng)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tǒng)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yù)先推算七年后復(fù)活節(jié)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狄奧克列顛紀(jì)元之前284年的說法,并主張以耶穌誕生作為紀(jì)元。這一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jì)元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并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xù)采用了這種紀(jì)年法。我國是辛亥革命后開始引入公歷的,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才完全使用公元紀(jì)年。
【第86句】:【爆冷門】(慣)冷門:原指賭博時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門。比喻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突然發(fā)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87句】:【 荷花出水見高低】荷花開在水面上,有高有低。高低,兼 指優(yōu)劣勝負。借指最后看出高低勝負。《人民文學(xué)》(1962, 4):“荷花出水見高低,同是五尺漢子,莊稼一割,你為什么 比別人收得少呢?你為什么比別人貢獻小?”
【第88句】:【男兒當(dāng)自強】(諺)指好男兒應(yīng)努力奮進,自強不息。
【第89句】:皇帝祠堂——太廟(妙)了
【第90句】:哥哥近來貪玩、講穿、愛打扮,學(xué)習(xí)成績卻急劇下降。爸爸說他是驢糞蛋外面光,媽媽說他是繡花枕頭一包糠。爺爺教訓(xùn)哥哥:“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鳥靠的是羽毛,人靠的是學(xué)問。只有好好學(xué)習(xí),有真本領(lǐng),大家才看得起。”(新疆·烏魯木齊)
【第91句】:米篩擋房門——心眼多;心眼不少
【第92句】:【大水沖了龍王廟】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因為誤會,本是一家人或親朋好友鬧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語也來自一個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園子,菜園子緊挨著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倆聊天時,老頭神秘地對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經(jīng)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當(dāng)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井口不遠的地方藏起來觀察動靜。天快亮?xí)r,忽聽“咔嚓”一聲,從井內(nèi)射出一道白光,接著“撲棱”一下從井里飛出一只像鵝似的怪物。只見它兩只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間,那只怪物又飛人井內(nèi)。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園已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里都是如此。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憑借武功,帶了把寶劍,等那個怪物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人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也成了一片汪洋。龍王大怒,帶領(lǐng)水兵前來與怪物交戰(zhàn),戰(zhàn)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xiàn)了原形。原來他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贖罪,想在凡間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zhàn)時又不敢泄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后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第93句】:大伙都在搬磚頭,七歲的華華也擠在人群里湊熱鬧,有時還一次搬兩塊呢。她媽媽笑著對大伙說:“她是沒牙齒偏喜歡吃硬豆,我們想歇還歇不成呢!”(江蘇·寶應(yīng))
【第94句】:唐僧上西天——心取經(jīng)
【第95句】:【 抱著粗腿不放】一心投靠某種勢力。從維熙《大墻下的 紅玉蘭》:“可是,事情總得有個界限,你要是總抱著他的粗 腿不放,盲人騎瞎馬,那你可離懸崖不遠了。”
【第96句】:【剪牡丹喂牛】(慣)比喻糟蹋、浪費貴重的東西。
【第97句】:【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諺)尾巴梢上的毛發(fā)白,表明這匹狼已經(jīng)很老,老奸巨猾,不好對付。 比喻歲數(shù)大、經(jīng)驗多的敵人,難以制服。
【第98句】:【把別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慣)比喻把別人的事攬到自己身上,替別人吃苦頭。 也作“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口哭”。
【第99句】:【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深受食客歡迎。“麻婆豆腐”的來歷,連老外都知道,他們在譯中國菜名時鬧了許多笑話,如“童子雞”,被譯為“沒有性交的雞”。而“麻婆豆腐”則一譯就準(zhǔn),他們隨口譯為“臉上長麻子的老婆制作的豆腐”。可見“麻婆豆腐”通俗易懂,且吃起來大有滋味。它用料講究,一碟豬肉末(或牛羊肉)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紅淑油、豆瓣醬等佐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濃、辣、軟、滑,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思之垂涎欲滴。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成都萬寶醬園溫掌柜,有個滿臉麻子的女孩,名叫溫巧巧。她成年后嫁給馬家碾一個油坊掌柜陳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運油途中發(fā)生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子的生活就成了問題。運油工和鄰居每天都拿來米和菜幫助她們。巧巧的左右鄰居分別是豆腐鋪和羊肉鋪,所以送來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肉配上豆腐燉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鄰居嘗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倆就把住屋改為店鋪,前鋪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徠顧客。由于好吃不貴,生意頗興隆。巧巧寡居后沒有改嫁,一直經(jīng)營羊肉豆腐來維持生計。她死后,人們?yōu)榱思o(jì)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用至今。
上一篇:微信朋友圈最火的說到心坎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