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鴨子浮水——面上不動暗里在動】(歇)浮水:在水里游。指表面上不露聲色,卻在暗中行動。
【第2句】:【懷著鬼胎】(慣)比喻心里有不能告人的想法和隱情。 也作“懷著一肚子鬼胎”。
【第3句】:【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慣)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4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言行自相矛盾,出丑。或表示悔恨。 相關的:自己打耳光。老舍《四世同堂》:“大家都說一樣的 話,別你說東,他說西,打自己的嘴巴!”
【第5句】:我們家來了個客人,可我不認識。客人點著我的鼻尖說:“這小鬼,沒見過我吧?我們兩家可是扒攏筷子能吃飯的人呢!”(湖南·株洲)
【第6句】:大水沖過的鵝卵石——沒有了棱角
【第7句】:張大伯對張大娘說:“明天是老劉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點錢,我們也去。”張大娘一聽,氣沖沖地說:“自己沒錢還借錢去,真是外頭死面子,里頭煮糨子。”(四川·成都)
【第8句】:媳婦堂前拜,公婆背利債。
【第9句】:【 上一個新臺階】有了提高,有了進步。電視新聞:“這條 遠洋漁輪的制造,標志著我國造船技術越上了一個新臺 階。”
【第10句】:爸爸和爺爺一樣性情暴躁,稍有不順心的事,就大發雷霆。奶奶常無可奈何地說:“唉,真是什么谷子碾什么米,什么老子有什么樣的兒啊!”(河北·行唐)
【第11句】:李大爺去年種藥材賠了八百元。今年改種西瓜,不想一場大雨,碗大的西瓜都保不住了。李大爺嘆息道:“人不走運,鹽罐里生蛆,放個屁也會砸爛腳后跟。”(河南·南召)
【第12句】:海瑞見皇帝——拼著一死
【第13句】:【人生地不熟】(慣)指到了一個新地方,對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第14句】:【村無大樹,蓬蒿為林】(諺)蓬蒿:刺蓬和蒿草。村中沒有大樹,刺蓬蒿草也被視為林木。指沒高的就顯出矮的,沒大的就顯出小的。比喻沒有出眾的人才,稍有能力的人就很顯眼。
【第15句】:吃了一肚子賬本——心中有數;肚里有數
【第16句】:雞鴨共一籠——語言不相通
【第17句】:【爭得貓兒丟了牛】(慣)比喻得不償失。
【第18句】:【磨扇壓住手指】遇到危難,需要援助。梁斌《紅旗譜》: “當天下午,嚴志和想來想去,無處借取,只好找到李德才, 說:德才哥,我磨扇壓住手了!”
【第19句】:【除了死法有活法】(諺)除去原本固定的辦法,更有許多靈活變通的辦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規,只要放開思路,辦法很多。
【第20句】:【表壯不如里壯】釋義:事物的外表強壯不如事物的內里強壯。也可以比喻妻子善于持家,比男子更重要。例句:“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看覷他。常言道:‘表壯不如里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么?……”
【第21句】:叔叔養雞發了家。奶奶提醒說:“孩子,你爹這輩子可是一分錢破成八瓣花。如今咱富了,錢也得計算著用啊!”(河北·邢臺)
【第22句】:爸爸聽說我考試不及格,就說:“這真是笑人前,落人后啊!上次你還笑話人家小軍呢。”(湖南·保靖)
【第23句】:【好肉里挑刺】故意找毛病。劉云若《紅杏出墻記》:“往后 我做出來你瞧,可不許我明明是紅,你卻瞞心昧己的好肉里 挑刺。”
【第24句】:【愛他的,著他的】(諺)對誰偏愛、溺愛,就不免要受誰的制約,甚至受騙上當。指偏愛與溺愛,必定落得個被動的結局。
【第25句】:【一根筷子吃蓮菜——挑眼兒】(歇)挑:本讀tia。,指一根筷子不能夾,只能挑蓮藕的眼兒,轉讀tia。,指挑剔。眼兒:本指蓮萊里的小孔,轉指缺點。指故意挑毛病。 也作一根筷子吃蓮菜——專門挑眼。 一根筷子吃藕——專挑眼。
【第26句】:掃帚寫生——大畫(話)
【第27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釋義:如果沒有謀生的辦法,即使有斗量黃金的家業也無濟于事。例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無處掙錢,作何生意以為糊口之計?”
【第28句】:【肉骨頭敲鼓——葷咚咚】(歇)葷:葷腥,諧“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聲音,轉以形容昏沉沉的樣子。形容人昏頭昏腦,十分糊涂。
【第29句】:【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打得貼天飛】釋義:比喻自家人被打,還在自己家里;外人被打,就會離家而去。例句:“常言道:‘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貼天飛。’你就把奴兒打死了,也只在這屋里,敢往那里去?”
【第30句】:【擺陣勢】(慣)指拉開架勢,準備較量。
【第31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釋義:受人一點點好處,要多多地報答。例句:人家對我們的恩情……哪管是一點好處,都不能忘記的。老人常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啊!”
【第32句】:【縮著脖子】(慣)喻做人老實、謹慎、膽小。
【第33句】:聽見貓叫身發抖——膽小如鼠
【第34句】:做做力出,縮縮病出。
【第35句】:一次小測驗,我語文、數學都考了100分。張老師對我說:“先胖不算胖,后胖壓塌筐。你可不能驕傲啊!”(河南·許昌)
【第36句】:打開西窗看風光——晚景;夕陽無限好
【第37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諺)熊:窩囊,無能。當兵的無能,只是一個人,影響不大;將領無能,就會影響全軍的戰斗力。指軍隊戰斗力的強弱,將領的指揮是關鍵。也泛指凡是領頭人無能,事業就非破敗不可。
【第38句】:【 拆東墻,補西壁】挪用這個,補充那個,臨時應付。類似 的:撕衣衫補褲子。西戎《蓋馬棚》:“為了護社投資,把一輛 新買的飛鴿自行車也賣了,鬧起個小小的粉坊。這么拆東 墻補西墻的鬧了幾個月。”
【第39句】:爸爸準備去鋤花生地,媽媽說:“天不下雨,地里沒草,苗都快旱死了,不要鋤了。”爸爸接過話頭說:“鋤頭有墑,杈頭有風,還是鋤鋤好。”(河南·商丘)
【第40句】:【一富敗三村】(諺)一家升官發財或暴富,周圍村莊人家都會因為受到剝削而貧窮衰敗。指舊時富人的發家是建筑在窮人破產的基礎之上。
【第41句】:三歲小孩貼對聯——不知上下
【第42句】:【破家縣令,滅門刺史】(諺)縣令:一縣之長。刺史:一州之長。 一縣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破人亡,一州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族毀滅。指舊時地方官的權力是極大的,百姓惹不起。 也作“滅門刺史,破家縣令”。
【第43句】:【三杠子壓不出個響屁來】(慣)形容人非常老實、膽小,從不多說話。 也作三棒都打不出個響屁來。 三槍打不出一個悶屁來。
【第44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金錢可以鼓勵人冒險。香港金庸《笑傲 江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誰去背回尸首,賞三十兩銀子。”
【第45句】:【打赤腳不怕穿鞋的】(諺)打赤腳:光著腳。指窮百姓和有錢有勢的人斗,不怕丟掉什么,沒有什么顧慮。
【第46句】:對著舞臺找對象——相情愿
【第47句】:【堂上一呼,階下百諾】(慣)諾:答應。廳堂之上主人一聲喊,臺階下眾多的侍從一齊答應。形容權勢極盛,從者甚多。 也作“廳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48句】:神龕上掛糞桶——糟蹋神像
【第49句】:【國色】“國色”常用來比喻美女,如稱古代四大美女為國色天香,傾城傾國。那么,“國色”是怎么來的呢?它起源于唐代。 “國色”原指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傳說,一天,唐文宗在內殿里賞花,時至牡丹盛開,爭奇斗艷,芳香四溢。唐文宗興致很高,問身邊的近臣:“現在京城里傳唱的牡丹詩,誰作的最好?”近臣回答:“李正封作的好,其中兩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這兩句詩是用來形容牡丹花為花國里的絕色,天外邊的奇香。唐文宗聽后贊嘆良久。傾城傾國的絕色美女,用國色天香的牡丹作比,再合適不過了,所以,古人常用來比喻女子,直達今天。
【第50句】:奶奶六十多歲了,總愛說一些有趣的民謠。一天,吃飯的時候,她看見桌上擺著一碗蒸熟的大蝦,就高興地說道:“蝦吹簫,蟹打鼓,螳螂拿旗舞呀舞,水蛙坐轎眼凸凸。”我們聽了,都樂得哈哈大笑起來。(福建·羅源)
【第51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52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釋義:多向幾個老師求教就會本領高強。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入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53句】:【鋼要用在刀刃上】見“好鋼使在刀刃上”。
【第54句】:【歪嘴吹喇叭——一股斜氣】(歇)斜:諧“邪”。氣:本指氣體,轉指風氣、作風。指不正當的風氣或作風。 也作“歪嘴和尚吹喇叭——一股邪氣兒”。
【第55句】:【天上少有,地下無雙】(慣)形容人才出眾,非常難得。也形容東西珍貴、稀有。 也作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天上難找,地下難尋。
【第56句】:神堂里的雞子兒——寶貝蛋
【第57句】:一個書法家伯伯來我家看我寫字。我怕寫不好不敢寫,伯伯說:“寫字不怕丑,只要筆筆有。”(河南·博愛)
【第58句】:關公走麥城——死到臨頭
【第59句】:【 沒了王屠,連毛吃豬】沒有行家,事情辦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對人說的,自從他死了,好應心的菜也沒一碟 兒。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60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釋義:比喻不受任何限制,到處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領,發揮自己的才能。 “憑”又作“從”。“天高”又作“天空”、“天寬”。例句:石華忽然覺得心胸異常開闊。他暗暗地在心里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請黨放心,我決不會辜負您的希望!”
【第61句】:我村的王某答應給我買本字典,可十來天過去了,還沒見影子。媽媽說:“你就別信他的話,十個跟頭不落地。”(江西·吉安)
【第62句】:【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不能茍且偷生。成語:寧死不 屈。《萬山紅遍》題記:“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于是人 們又像祖先那樣,不顧過去失敗的教訓,一次又一次揭竿而 起,作殊死的斗爭。”
【第63句】:【內藏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慣)指人內心兇殘狠毒,外表卻裝出溫良恭謙的樣子。
【第64句】:【有雞子叫天明,沒有雞子叫天也要明】(諺)天明不靠雄雞報曉。比喻離開了某個人,事情照樣進行。
【第65句】:【病不瞞醫】(諺)指病人對醫生不隱瞞真實病情,以便醫生對癥下藥。
【第66句】:【狗攆鴨子——呱呱叫】(歇)本指鴨子發出“呱呱”的叫聲,轉以形容極好。多用來稱贊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趕鴨子——呱呱叫。 狗咬鴨子——呱呱叫。
【第67句】:【亂王年年改號,窮士日日更名】(諺)亂王:亂世的國君。號:年號。亂王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年號,不走運的讀書人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名字。諷嘲人不從根本上下功夫,總喜歡在表面上做文章。
【第68句】:住在我家前邊的兩戶本家大嬸常為些瑣事爭吵,可沒兩天就又好到一塊兒了。我媽媽常笑她倆是“狗臉親家公”。她們打趣說:“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江蘇·海安)
【第69句】:狗戴禮帽——不像人
【第70句】:我放學后貪玩,天黑了才回家,挨了媽媽的一頓訓。奶奶見我難過的樣子,悄悄地哄我:“你媽呀,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她心疼著你呢!”(江西·興國)
【第71句】:【村無大樹,蓬蒿為林】釋義:蓬蒿:蓬草與蒿草。村里無大樹,蓬蒿便被視為林木。形容沒有出眾的人,稍有能力的人便很顯眼。例句:解結問僚佐:“河北何少人士?”答日:“英偉大賢,多出山澤;河北土平地均,蓬蒿才高三尺,不足成林故也。”按:今諺村無大樹,蓬蒿為林,當由此演。
【第72句】:【金榜】科舉時代俗稱殿試錄取的榜為“金榜”。金榜是相對于桂榜、杏榜而言的,沒有前二榜,也不會有金榜,因為鄉試、會試、殿試是層次遞進的。古代科舉考試先后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黃榜。桂榜是鄉試錄取舉人的公告榜,因為放榜時正值桂花盛開而得名;杏榜是會試錄取貢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時正值杏花盛開而得名;黃榜則是殿試之后朝廷發布的錄取進士的公告榜,因該榜用黃紙書寫而得名。黃榜也叫金榜,且有大小之分。小金榜由奏事處進呈于內,大金榜則由內閣學士加蓋“皇帝之寶”的大印后張掛于外。大金榜就是通常所說的黃榜。
【第73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釋義:形容實現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歡樂。例句:駱宏勛聽得,舉目一觀,正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第74句】:棺材鋪的買賣——死活都要錢
【第75句】:我參加了數學興趣小組,自以為學得差不多了,媽媽說:“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還有聰明人在前頭等著呢,你可別太自大了。”(河南·臨潁)
【第76句】:【大意失荊州】關云長鎮守荊州,因驕傲輕敵,荊州失守。 現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荊州,我們不靠圩邊走,奔南河底去。” 擔遲不擔錯意為要慎重,不可出錯。擔,也說: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靈柩、家小、箱籠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嘍羅怎了?寧可耽遲不耽錯。”
【第77句】:【虎死不倒威】(諺)指猛虎雖然死去,但威風依然存在。比喻英雄豪杰身處厄運之中,仍然表現出昂揚的斗志,凜凜不可犯。 也作虎死不落架。 虎倒雄風在。
【第78句】:媽媽每次炒苦瓜都放很多油,并說:“苦瓜沒油苦啾啾,茄子有油滑溜溜。”(江西·信豐)
【第79句】:凳子比桌子還高——沒大沒小
【第80句】:頭頂磨盤——不知輕重
【第81句】:鄰居家的孩子又聰明又懂事,干什么事都像模像樣,根本不需要老師和家長費心。媽媽看著調皮的我說:“人家燒了哪門子高香,得了這么好的娃兒!真是成材料的樹不用修,發權樹苗多費勁。”(河南·內鄉)
【第82句】:【一槌打雙鼓】釋義:比喻一語雙關。例句:鳳梨見石生道出心意了,一槌打雙鼓說:“日蘭中午會做出好香好香的飯菜,送到田頭給你吃的。”
【第83句】: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第84句】:公雞戴帽子一冠上加冠(官上加官)
【第85句】:【二姑娘倒貼】在愛情婚姻關系中,一般是男方花錢多,女 方倒貼是不正常的。謂本應該得到好處,反而賠錢,不上 算。陳登科《風雷》:“我們呢?一個銅扣子未見,還來個二 姑娘倒貼,欠你兩壺酒錢。”
【第86句】:十盞明燈熄五盞——半明半暗
【第87句】:【光砍樹,不造林】釋義:比喻只耗費,不建立基業。例句:第二件,飆字軍需要有個家,戰士們說得對,不能“光捉魚,不建船”,不能“光砍樹,不造林”。
【第88句】:穿著孝衣拜天地——悲喜交加;又悲又喜
【第89句】:張老師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他說:“時間好比東流水,只有流去無流回;水流東海不回頭,誤了少年空發愁。”(安徽·肥西)
【第90句】:【磨洋工】“磨洋工”一詞,一般多指消極怠工,干活磨磨蹭蹭。但它原來的含義不含有磨蹭、懶散的意思,而是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中國舊式房屋,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磚,就是對磚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共耗資500萬美元,占地33公頃,建筑質量要求很高,外觀上采取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琉璃瓦頂。由于這項工程是外國人出資、設計,中國人稱之為“洋工”。協和醫院有主樓14座,又都是高層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工程質量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細致,“慢工出細活”,耗時很長,參加建筑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為“磨洋工”。 “磨洋工”可不是應付洋人,是轉義為貶義。
【第91句】:【看準狍子再摟火】釋義:摟火:開槍射擊。比喻看準對象,摸清情況后再進攻。例句:二雪沖出門:“大駱駝,你看準狍子再摟火!心邪歪胡放炮也不怕缺德損壽!”
【第92句】:【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慣)指明知是圈套,卻還是禁不住誘惑上了鉤。
【第93句】:【談天】“談天”一詞,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到家事,大到國事,無所不聊。那么,“談天”一詞源出哪里呢?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孟荀列傳》:“鄒衍之述,迂大而宏辯……故齊人頌日:‘談天衍’。”戰國末期,齊國的哲學家、陰陽學家鄒衍曾經游歷許多諸侯國,針對各國的現狀,他常常發表大膽的言論,并寫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論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點,其研究方法是從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無邊際。人們聽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絕,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論卻是感到非常困難。后來齊國的人都稱鄒衍為“談天衍”。《史記》集解引劉向《別錄》說:“鄒衍之所言……盡言天事,故日‘談天’。”這就明確指出“談天”的初義和出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就把隨便的閑談稱作“談天”或“聊天”了。
【第94句】:【行家眼,如夾剪】(諺)夾剪:像剪刀形狀的夾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觀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銳而準確。
【第95句】:村里有兩個鄰居為一點兒小事發生了口角,找王大嬸評理。王大嬸對兩人說:“我這個人是肚子里有半斤,嘴上就會倒五兩,有啥說啥,你們可不要怪我。”(江蘇·海安)
【第96句】:火焰駒上路——日行千里
【第97句】:閉眼撕皇歷——瞎扯
【第98句】:【望鄉臺上打蓮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鄉臺:迷信傳說陰間有望鄉臺,人死后,鬼魂登此臺可望見陽間家鄉情況。蓮花落:曲藝的一種,用竹板擊出節拍以輔唱,舊時常有乞丐用以乞討。指不知自己處境的險惡或不知死到臨頭,還一意孤行的人。含譏諷、責罵意。
【第99句】:【一身槍眼兒】成為射擊的目標、攻擊的對象。成語:眾矢 之的。《小說月報》(1980,2):“說得有道理。我看還不夠, 我知道自己是一身槍眼兒,仇人多。”
上一篇:論壇2024排名榜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