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鐵人生銹——害自身
【第2句】:半路上的新聞——道聽途說
【第3句】:【尖底甕兒——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甕不穩,撞一下就倒;轉以形容立足不穩或虛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第4句】:【兩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無所有,一點兒也不剩。
【第5句】:【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里頭苦】(歇)黃柏:即黃檗,落葉喬木,木材堅硬,味苦。磬:佛教打擊樂器,似缽,多用銅制。體面:本指好看,轉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困難。指表面看起來似乎很體面,實際上卻有許多難處。
【第6句】:【惡人先告狀】(諺)指惡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為轉移目標,洗脫自己的罪名,往往搶先告狀。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輿論,指責別人。 也作“壞人先告狀”。
【第7句】:【朋友莫交財,交財仁義絕】(諺)朋友之間不可在錢財上糾纏不清,一旦成了金錢朋友,就沒有仁義情分了。指交友重在情義,切忌錢財交往。
【第8句】:溫室里育種苗——新道道
【第9句】:獵人槍下的野獸——跑不掉
【第10句】:【過了秤又過戥子】(慣)戥(deng)子:測量貴重物.品或某些藥品重量的小秤。比喻再三權衡、比較。 也作“過了秤又過尺”。
【第11句】:妹妹吃饅頭時,吃半塊扔半塊,媽媽心疼地說:“浪費猶如河決口,節約好似燕銜泥。你從小要養成節約的習慣啊!”(山東·夏津)
【第12句】:馬籠頭給牛戴——生搬硬套
【第13句】:【打橫炮】(慣)比喻橫加干涉,制造麻煩。
【第14句】:【磨扇壓住手】(慣)磨扇:石磨的上下兩片圓盤。磨扇壓住手,動彈不得。比喻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第15句】:【說出話來,落地有聲】說話有分量,有價值,頂用。浩然 《艷陽天》:“年輕人的話,句句都是實實在在,落地有聲,連 福聽了都愣愣地沒話可說。”
【第16句】:【好鼓不用重錘敲】(諺)響亮的鼓用不著重錘敲打。比喻聰明人悟性高,一點就明,不用多說。 也作“響鼓不用重錘”。
【第17句】:竹林里的筍子——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18句】:黃鼠狼拜月亮——裝神弄鬼
【第19句】:【上門不見土地】(慣)土地:土地爺,迷信指掌管一個小地區的神。 指有事找人,對方卻不在。
【第20句】:【潑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
【第21句】:【從來好事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諺)指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好事不會長久,就像彩云一閃就過,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樣。
【第22句】:【錢可通神】(諺)錢財可以買通鬼神,極言金錢作用大。 也作錢神有靈。 錢可通神,財能役鬼。
【第23句】:【芝麻摔八瓣】形容極小。電視劇:“芝麻摔八瓣的官,你 真有癮呀?”
【第24句】:【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風刮走,無定所。指人沒有固定的住處或去處。
【第25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入伍兵】(諺)招軍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號召,就有人聞風響應。 也作“插起招軍旗,自有吃糧人”。 吃糧:當兵的吃公家的糧餉。
【第26句】:【民以食為天】(諺)老百姓把糧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指糧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類社會物質生活的重中之重。
【第27句】:【螳螂捕蟬,黃雀隨后】(諺)螳螂一意捕蟬,不防身后的黃雀又來捕它。比喻人往往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的禍患。 也作螳螂捕蟬,黃雀伺后。 螳螂捕蟬,不顧身后。
【第28句】:【胸口上掛笊籬——撈心】(歇)撈:諧“勞”。指費心勞神,操心。
【第29句】:大麥芽做飴糖——好料子
【第30句】:【人不傷心不落淚】(諺)傷心:內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淚,是感情受到傷害的表現。
【第31句】:鞭打綿羊過火焰山——往死里逼
【第32句】:【五谷不分,四體不勤】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第33句】:【從龍王嘴里奪食】.釋義:龍王:傳說中掌管興云降雨、統領水族的王。比喻同風雨災害作斗爭,奪取糧食豐收。例句:滿祥反駁說:“咱們辦社凈靠風調雨順可不行,要從龍王嘴里奪食。”
【第34句】:干活休息時,大家談起了弟兄幾人中,常常會有一個不爭氣的,并且還舉了一些例子。張大爺結語似的說:“‘三斑出一鷂,三虎出一豹’,看來是很有道理的。”(河南·西平)
【第35句】:隔皮選西瓜——難識貨
【第36句】:【莊家老兒讀祭文——難】(歇)莊家老兒:老農。祭文:祭祀神靈、祖先,或祭奠死者時朗讀的文章。指某事做起來很困難。
【第37句】:【當家三年狗也嫌】(諺)當家的時間長了,連家中的狗都會嫌棄。指當家人和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直接的利害沖突,有意見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眾對領頭人總少不了有意見。 也作“當家三年,貓狗都嫌”。
【第38句】:【擺門面】(慣)門面:商店房屋沿街的一面,比喻外表。指講究排場,過于追求外表的體面。
【第39句】:【借債容易還債難】(諺)借債雖不怎么費事,但歸還債務,連本帶利會無力承受,那卻不容易。誡人不可輕易借債。
【第40句】:【黃忠人老心不老】釋義:比喻人老志不衰。例句:好啊!咱說這年紀上了,再趕不上世道兒。誰知道又要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日本鬼子,你來吧!咱黃忠人老心不老!
【第41句】:盤山公路——凈兜圈子;凈繞彎子
【第42句】:【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諺)樵:木柴。糴(df):買入(谷物)。 古時交通不便,商人不從百里之外販木柴,不從千里之外販糧食。指不長途販運無利可圖的粗重貨物。
【第43句】:【趁熱打鐵,趁早治病】見“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
【第44句】:茶館里的買賣——滴水不漏;點滴不漏
【第45句】:癩蛤蟆想飛——不是上天的料
【第46句】:小表妹穿的衣服十分合身,也很整潔,上身和下身衣服的顏色搭配得也很好看。頭上扎著羊角辮,辮梢上用紅綢布系了兩個蝴蝶結,顯得特別有精神。大人們見她常說:“真是孩子往哪兒走,帶著媽媽兩只手。”(山東·臨沂)
【第47句】:冷水泡茶——不起色
【第48句】:喝飽了黃連水——滿肚的苦
【第49句】:【趨名者于朝,趨利者于市】(諺)趨:追求。要想爭名,那就到朝中去當官;要想奪利,那就到市場去貿易。指要爭名利,就要找對獲取名利的場所。
【第50句】:【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釋義:吃過騙子的虧,不再相信別人的花言巧語。例句:那些妖怪聞此言,魂飛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爺方便方便!我等有眼無珠,誤捉了你師父……”八戒搖手道:“莫說這話!俗語說得好:‘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耙,各人走路!”
【第51句】:奶奶說:“六月的韭菜沒有九月的韭菜好吃,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九朵菊花下燒酒。”(云南·祥云)
【第52句】:【出恭】“出恭”是人廁的雅稱。“恭”是尊敬之意,這么一個高雅的詞兒怎么會和入廁扯在一起呢?這要從明代科舉考試說起。明代科舉考試的考場,設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離座位,有事經批準,領“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時考試時間頗長,人總會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領“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點去解決,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寫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輕去輕回,不得喧嘩,保持試場安靜,以防影響他人考試。因考生上廁所時必須領此牌,故后世習稱大小便為“出恭”,并謂大便為“大恭”,小便為“小恭”,連放屁也稱“虛恭”,可見讀書人真能整詞。
【第53句】:【飛蛾撲火——自討死吃】(歇)飛蛾向火焰撲去,必定被火焰燒死,指自招禍害,自去送死。
【第54句】:挖耳勺掏灶炕——小摳
【第55句】:【按著葫蘆摳子兒】(慣)比喻用強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財物。
【第56句】:【鄉有鄉規,民有民俗】(諺)鄉里有鄉里的規程,地方有地方的風俗,不可忽視,也不可混同。指進入一個新的地域環境,必須順從地方風俗民情。
【第57句】:【吃秤砣,鐵了心】釋義:比喻下了決心,毫不動搖。例句:二朵大嬸將杜秋葵喊價一半,只跟安天寶要五百塊的孝心錢,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鐵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58句】:【慢櫓搖船捉醉魚】(慣)櫓:人力搖的使船前進的工具,比槳長而大。醉魚: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從容施計,穩步達到目的。
【第59句】:小紅學習成績好,但很驕傲,經常自稱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人。媽媽知道后,對小紅說:“別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爛冬瓜。學問知識無止境,一山還比一山高。你是不能驕傲的。”(廣東·龍門)
【第60句】:【狼精狐貍怪,兔子跑得快】釋義:狼機靈,狐貍狡猾,兔子跑得快。用來說人跑得快或應該快跑。例句:“狼精狐貍怪,兔子跑得快。閑話少說,快走嘍!”一匪徒神色惶恐地叫著,跟另一匪徒強把觀望勢態的鷹嘎頭人擁上滑竿。
【第61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釋義:誰敢干誰就得利。多指壞人得便宜,好人吃虧。例句:懶蟲說:“你用不著害怕。這年頭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62句】:【眼不見為凈】沒有親見,不知道臟不臟,只當是干凈的。 凈,原指清潔,也指心中清靜。臺灣瓊瑤《船》:“你還不如不 回來,讓我眼不見為凈!”
【第63句】:【大槐樹】槐樹是個很普通的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緣何只有洪洞縣的大槐樹聞名于世?在國內許多地方和海外華僑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原來,在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二里處,有座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的廣濟寺,寺旁有株漢代古槐,“樹身數圍,蔭蔽數畝”,長勢十分旺盛。槐樹上老鴰窩層層疊疊,無數鳥兒在此盤旋聒噪,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風景。明代初年,就在這棵大槐樹底下,發生了一件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憑照川資”,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為何要大移民?元末明初,由于連綿不斷的戰爭,致使冀魯豫蘇和兩淮一帶,十室九空。而且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從《元史》記載看,元末較大的水旱災害,山東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顆粒無收的蝗災竟有18次之多,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荒涼局面。明朝建國后,有些州縣人煙稀少,形同虛設。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縣者十二,縣并者十六。”七年之后,又把全國不足3000戶的30余州降為縣。為此,朱元璋做出了千里移民以充實各地的決定。當時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風調雨順,沒有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人口激增。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1381年)統計,當時的河南人口為1【第89句】:1萬人,河北人口1【第89句】:3萬,而山西人口多達40【第3句】:04萬人,比河北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出30萬人。要實現向中原一帶的移民方針,山西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地。洪武九年(1376年)移民開始。《洪洞縣志》記載:當時政府規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一律外遷。移民主要來自大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太原、臨汾、長治、晉城、沁縣、汾陽一帶),因洪洞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被政府定為移民集散中心,從此名留青史。據傳,在孩子臨行前,父母把其小腳趾咬為兩瓣,留為記號以備以后認親,從此全都成了復形小腳甲。傳說,凡長“猴指甲”的都是洪洞縣來的。現在,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日為“尋根祭祖節”,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祖先故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蔭庇群生”的大槐樹永遠扎根在無數炎黃子孫的心中。
【第64句】:我扯下連衣裙上的紐扣讓奶奶給綴到襯衣上。“唉,你可真是拆了西墻補東墻,要用生鐵了就去砸破鍋。這怎么行?快,再去買幾個紐扣來!”奶奶說。(湖北·鐘祥)
【第65句】:【未學爬,先學走】學習上操之過急,未能循序漸進。類似 的:走道不好,倒要學跑/未上樓梯三步,就想一步登天。清 代《何典》:“只見那活死人已經未學爬,先學走,一路扶墻摸 壁的行來。”
【第66句】:【歪竹子節多】指人品不好,容易產生麻煩,惹是生非。雜 文集《歪竹子節多》:“好竹子節少,歪竹子節多。過日子,我 看也是一樣的。”
【第67句】:【拉到老虎當馬騎】(慣)比喻把危險的事情看得過于簡單了。
【第68句】:牛皮飯碗——打不破
【第69句】:【落在蜜缸里】(慣)比喻生活甜蜜,非常幸福。 也作泡在蜜罐里。 生在蜜罐里。
【第70句】:【牢門口的匾——后悔遲】(歇)舊時監獄門口的匾上常題“后悔遲”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錯了事才悔悟,已經來不及了。
【第71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釋義:傳遞閑話,會招來咒罵。例句:“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發阿嬸跟你談談有事,就莫向別人講噦!”
【第72句】:玻璃罩里的蒼蠅——看到光明無出路;處處碰壁
【第73句】:媽媽對她們單位那個好逢迎領導、溜須拍馬的人非常討厭,說:“這個人,領導說砂鍋能搗蒜,他說搗不爛;領導說公雞能下蛋,他說親眼見。”(甘肅·張掖)
【第74句】:【東莊的土地到西莊不靈】(諺)土地:土地爺,迷信稱掌管一個地域的神。指東莊的土地爺只掌管東莊,到西莊便不靈驗。比喻權勢人物在自己這一方可以施展權勢,到另外的地方便施展不開了。
【第75句】:【心眼子長到肋條骨上】(慣)形容人心術不正,心眼兒太壞。
【第76句】:【坐蠟】“坐蠟”比喻陷入為難境地;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坐蠟”有時也寫作“坐臘”。北方口語中常用。 “坐蠟”一詞源自佛教中的“坐夏”。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里記載:“(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澤經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臘。”這里提到的坐夏,是指佛教僧人每年定期的誦經活動。根據佛家的戒律,每月望晦日即農歷十五和三十,眾僧人應齊集一處,誦讀《戒本》,而且每人都要對照進行自我反省。如有違犯清規戒律之處,則要按情節輕重依法懺悔。一年之中,農歷四月十五至農歷七月十五的期間(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夏季,誰坐都難受),僧人們須定居三個月,潛心修行,自省自律接受批評。經過這樣的修煉之后,受戒的年頭才算增長一歲,也叫“一臘”。因為臘月在農歷中為最末,過了臘月即是新的一年,所以佛教中就用“一臘”來表示受戒了一歲的意思。由此,這種“坐夏”活動就又叫“坐臘”了。后來,“坐臘”這個詞逐漸由佛教用語轉入口語當中,詞義也由原來的“受戒自律”轉變成了“為難、受困”的意思了。
【第77句】:【刀子嘴,豆腐心】釋義:比喻嘴硬心軟。例每:村里人都知道,別看秀英姑娘說話厲害,心里卻善良,都說她是刀子嘴,豆腐心。
【第78句】:【人急了造反,狗急了跳墻】(諺)人逼急了,就會死命反抗;狗逼急了,就會跳過高墻。指人被逼到無路可走時,什么冒險事都做得出來。 也作人急懸梁,狗急跳墻。懸梁:繩子掛在梁上,上吊自盡。 人急燒香,狗急跳墻。 人急拼命.狗急跳墻。
【第79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慣)明知有危險,仍然冒險前行。比喻無所畏懼,敢于冒險。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邊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第80句】: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第81句】:【大路不平有人踩】有人主持公道,打抱不平。陳登科《風 雷》:“路不平,有人踩,做事不公,誰都有意見。” 大水沖了龍王廟傳說龍王管水,廟被水沖,借指自己人 發生沖突。成語:自相火并。清代《三俠五義》:“呀!真是 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就是歐陽爺智公 子,亡夫俱是好相識。”
【第82句】:【拿話當經念】(慣)比喻把他人說的話當作行為準則。
【第83句】:【當官的動動嘴,當兵的跑折腿】(諺)折(she):斷。當官的只要一動嘴,當兵的就得跑個沒完沒了。 舊指官兵關系嚴重對立,當兵的處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當官的一動嘴,當兵的跑斷腿。 當官的一張嘴,小兵癩子兩條腿。
【第84句】:【好人不長壽,賴人活不夠】(諺)指好人安分守己,正道直行,卻往往早死;壞人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卻往往長壽。 也作好人沒長壽,賴人活不夠。 好人命短,壞人命長。
【第85句】:【趁我十年運,有病早來醫】在形勢好的時候,及早辦理。 清代《十二樓》:“俗語道得好:趁我十年運,有病早來醫。焉 知我得意一生,沒有個倒運的日子?”
【第86句】:哥哥初中畢業后,整天游手好閑,不肯找工作。奶奶批評他說:“陽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臘月喝北風!耕田有谷,養豬有肉,你得趁著年輕力壯,多干點活兒。”(廣東·龍門)
【第87句】: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風——無拘無束;無影無蹤
【第88句】:老天爺不下雨——靠自澆(覺)
【第89句】:【護犢子】(慣)犢子:小牛。指偏愛自己的孩子,不許外人欺負。
【第90句】:冬天不戴帽子一凍(動)腦
【第91句】:【前言不答后語】(慣)指說話前后對接不上。也指話說得很亂,沒有條理和層次。 也作前言不搭后語。 前言不對后語。 前言不接后語。
【第92句】:【笨鳥兒先飛】釋義:比喻能力低下,比別人先走一步。“笨烏”又作“笨雀”。例句:錢要少花,力氣要多賣。笨鳥兒先飛,兩條腿勤快些。
【第93句】:【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諺)是非:糾纏不清的麻煩事。麻煩事是由制造麻煩的人帶來的,還得由制造麻煩的人把它解決。指誰惹的是非,還得由誰來解決。
【第94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仁義道德比財富重要。明代 《警世通言》:“后人評論世俗倚富欺貧,已定下的婚姻猶有 圖賴者,況以宦家之愛女,下贅貧家之孤兒,支翁真盛德之 人也!這才是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第95句】:【吃個雞蛋還得挑四棱的】(慣)棱:棱角。形容過分挑剔苛求。
【第96句】:爛了腳丫子一該歇了
【第97句】:【雞長起牙,狗長起角】(慣)比喻事情不可能發生。
【第98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順風耳】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本領。例句:但事后一想,又笑了起來:“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順風耳;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這次算個平局。”
【第99句】:【下坡容易上坡難】(諺)人走下坡路不費力,要走上坡路卻是每一步都得使勁的。比喻退步容易進步難。
上一篇:最新俗語經典歇后語,精辟透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