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有位“書圣”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遷居無錫洛社(今江蘇無錫)、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他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他的字天下人贊不絕口,其“書圣”之名流傳千古。
迎新年有個傳統的習慣,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上春聯,使新年吉祥,萬事順心。可是“書圣”王羲之家過春節他自己門上許多年都沒有春聯,書法家為什么不給自家門上寫春聯?自己家的春聯他都懶得寫嗎?真是忙得沒有時間來寫?令人難理解了,寫字萬萬千千的他自家的對聯能用多長時間而成?
有人說木匠一家人沒有凳子坐,這不是說木匠懶,自己會做凳子,卻懶得連自己家的凳子都不做,而是說這木匠手藝精,木匠被別人請到家中給別人家做凳子,做了千萬張凳子都是別人家的。就是木匠自己家做的凳子也會被別人買走,這樣致使木匠自己家里沒有了凳子坐。
“書圣”王羲之其實他是寫了春聯貼在門上的,因為有許多人愛他寫的字,就趁黑夜里將他門上的春聯揭走,這樣就造成了他家的門上沒有了春聯。
這一年又是臘盡新年到,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副春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他叫家人貼在大門兩側,聯一貼出,圍觀看他字的人眾多,個個都豎起大拇指,都說他的好書法名不虛傳。
天黑此春聯又被人揭走了。
家中人見門上貼的春聯不存在了,沒有了春聯連忙告訴王羲之:“我們家的春聯又像往年一樣被人揭走了。”
王羲之聽了也不生氣,心想這春聯被揭走,揭者太愛他的字,自己立即又重新寫一副。他又來到桌前,右手提筆十多個字片刻揮毫而就。這副春聯寫的是:“鶯啼北里,燕語南郊。”
他叫家人立即貼到門上去。可是次日一早來觀看,門上哪里還有春聯,他寫的春聯又被人揭走了。這一天已經是年三十了,除夕之夜而過就是大年初一。家人說:“我們家的對聯總是被人揭走,看看都貼上了春聯的左鄰右舍,自己這家門上今年又會是空空落落。怎樣才不能使春聯不揭走呢?難道說要站在門前來通宵守候著這春聯?”
“歡歡喜喜送別舊歲,高高興興迎接新年。寒冷的黑夜里站在門前通宵守春聯?這算過了一個快樂的年嗎?”王羲之對家人說。
家人答道:“如果不守這春聯又會被人揭走的。”
王羲之皺眉想了想,在屋里來回走動了數趟,過了一會兒他就笑了。他提筆又寫了一副春聯,寫的是:“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寫完后,讓家人找來剪刀,他要把這副春聯剪去一截,只用上半截張貼于門上,這就成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家人不理解問他:“我們家為何要貼不吉利的半截春聯?”
他說:“這樣就再沒有人揭走了。”
這半截春聯貼在他家門上,夜里果然又有人來偷揭春聯。可是來者點亮燭火一看,這字寫得很好,這春聯文字意義就令人擺頭,寫得太不吉利了,這是副充滿不祥預言的對聯,如果取走拿回家門上張貼,那才會被人談說,將會在新的一年里出現不吉利的事情。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立即回轉身子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新年初一天剛亮,王羲之叫家人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春聯分別用粘料貼好。新年里不少人來“書圣”門前圍觀,大家一看個個齊聲喝彩起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拍掌稱贊說:妙!妙!妙!……不但是書法精美,文字對得工整,而且文字也是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