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美應急人先進事跡簡介篇一
“為百姓‘守夜’,我無怨無悔。”柔中帶剛的話語,一下子就讓人感受到了應急人的那種堅定和果敢。
作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韓沂妗與水搏斗過,從不畏懼;與火拼搏過,絕不退卻;與疫情鏖戰過,沒有猶豫。
主動擔當,急百姓所急
“應急管理,就是急百姓所急。疫情防控是全社會的大事,我們應急人必須承擔起相應職責。”韓沂妗說。
2023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肆虐,韓沂妗就地下沉社區,守大門、測體溫、協助團購、分發物資……韓沂妗與社區干部群眾共同扛起了社區疫情防控的重擔。
“這么冷的天,要是有頂帳篷就好了。”2月的寒風有些刺骨,冷風直往身體里鉆,與韓沂妗一道值守的防控人員隨口說道。
“這事交給我,我來落實。”韓沂妗主動攬下這個任務。當天,她協調來了帳篷、棉大衣、棉被、折疊床等防疫應急物資,解了社區值守干部群眾的燃眉之急。
一天,韓沂妗值守的小區,有個年輕人堅持要外出買東西,并聲稱“出了問題自己負責,不用你們管”。年輕人的父親也趕到小區門口助陣,“憑什么不讓我兒子出門”。
面對沖動的父子倆,韓沂妗沒有因害怕退卻,而是耐心勸阻:“小區至今沒有確診和疑似病例,這是全體居民同心抗疫的結果。今天為你開了先例,以后大家都要出門,這工作就沒法做了。再說,病毒六親不認,我們守住了小區就守住了整座城市,萬一有個意外,前面所有的堅守都白做了。你們生活上有何需要,我們一定想辦法解決。”一番勸解后,父子倆回了家。
疫情防控期間,防疫物資緊張。夷陵區兩個小區出現確診和疑似病例。得知情況后,韓沂妗與同事一道,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協調職能作用,為2個小區送去急缺的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
最美應急人先進事跡簡介篇二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每個詞都讓人對危化品望而卻步。2023年“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宜昌市應急管理局總工程師程偉卻無所畏懼,用專業、專心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作為一名從事危化品安全生產監管的應急人,無論多苦多累多危險,程偉必須到危險化學品生產車間、到應急救援一線。
從事危化品監管工作十八年來,程偉先后參與了109起事故的處理和11起危險化學品泄漏、道路運輸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在我的電腦里,有一個被命名為‘事故’的文件夾。我總是不愿意輕易地打開這個文件夾。因為,那里面的文字和圖片,記錄的是慘烈的事故現場和令人深思的事故原因。”
“這樣的事故,在我的文件夾里,共有76個。”程偉說,文件夾里的每一個文檔都意味著至少一個生命的消失,一個家庭的破裂。正是因為參與處理過這么多事故,每當他困了、累了的時候,他總是默默打開這些文件夾,激勵自己,工作要主動一點、再細一點、要再嚴格一點。
從事安全監管工作18年來,程偉曾在近40℃酷暑高溫下堅守危化品車輛事故現場,指導倒罐、轉運,也曾在無數個節假日深入危化企業生產現場查風險、除隱患,已記不清多少次到醫院看望事故中的受傷者,為困難的受傷者買藥送飯。
通過對一百多起事故科學分析,2023年3月,程偉在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危化品企業檢維修和特殊作業九個步驟,并命名為“九步工作法”,將復雜的特殊作業規范簡單化,通過一張票證,九個步驟,讓工人看得懂,讓企業查得了,讓執法人員可追溯。“九步工作法”自2023年在宜昌市推行以來,全市化工領域實現“零死亡事故”!
十四五時期,全省要打造萬億化工產業。宜昌也將是主戰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守護好全市25414名危險化學品企業一線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完整!”程偉說,群眾的需要,就是他前赴后繼的方向!
最美應急人先進事跡簡介篇三
“干應急管理工作,首先具備的就是責任心。必須時時刻刻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作為石首市應急管理局長,羅天文時刻把“責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年來,在安全監管戰線上,羅天文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特別是2023年機構改革后,作為石首市應急管理局首任“掌舵人”,他更是把“家”搬到了辦公室,24小時待命。
對待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他始終堅持零容忍;面對安全生產違法違規,他鐵面無私嚴厲查處。他用執著堅守、辛勤努力,詮釋了“責任”的真諦,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成績。在他的帶領下,該局績效考核年年優勝,幾乎拿到了石首市組織評比的所有獎牌,石首安全生產工作連續兩年全市目標考核第一名。
當好群眾“守夜人” 筑牢應急“安全線”
羅天文待人溫和,可有時也是“狠角色”。機構改革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他用初心踐行使命,用“鐵腕”治隱患,“鐵紀”守底線,做好群眾守夜人。
“出一起事故,便會毀一個家庭,所以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要落到實處,確保打得精準,治出實效。越是抓得嚴、抓得緊,越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幸福負責。”在羅天文的筆記本,用紅筆記錄著這樣一句話。
調任新崗位后,他以18個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為抓手,突出重點,從嚴查處,用兩年時間,切切實實把“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落到了實處。2023年至2023年,石首共上報“打非治違”行動案例2107起,關閉非法違法企業36家,行政拘留29人,罰款244萬元。
大事難事看擔當。作為一名應急人,羅天文不僅當好了父老鄉親的“守夜人”,關鍵時刻他更是沖得上,頂得住,打的贏。
2023年春節,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突然襲來。羅天文迅速取消了全員休假,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統籌抓好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與此同時,他積極向上爭取救災物資,先后9次赴荊州拉運防控物資,共發放帳篷262頂、棉被718床、棉大衣639件、折疊床113張。
哪里危險,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石首市朝天口楚源花園責任小區確診病例3人,隔離14人的情況下,他主動帶隊深入一線,嚴格管控流動人員,對發熱病人開展“地毯式”摸排,為每位居民建檔立卡、監測體溫,共摸排住戶759戶。一支不足30人的隊伍,硬是把3個小區,2000余人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有條不紊。同時,他還自籌資金為留守老人購買口罩2000個、體溫計300支,開展9次小區公共區域消殺及垃圾清掃工作,得到了小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越是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安全生產工作越不能拖政府后腿”。為切實保障6家已復工復產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他先后派出多名監管骨干進駐楚源高新、鑫慧化工等6家化工企業,通過現場辦公,全力指導服務企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企業復工復產跑出了“加速度”,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 50萬字筆記“寫”初心
常人眼里,安全監管工作不僅苦和累,而且責任重大。羅天文雖在鄉鎮工作了30多年,但安全監管卻是一個“新兵”。
“打鐵必須自身硬,干安全監管工作,我們不能讓外行指導內行,既然要管安全,我們自己要懂安全。”這成了每次培訓會上,羅天文強調最多的一句話。
“小時候家庭條件差,兄弟姊妹多,我又是長子,高中沒畢業便開始參加了工作,雖然學歷不高,但我對待學習的熱情與日俱增。”羅天文說,為了盡快適應新崗位,他一頭扎進學習中,法律法規、監管知識,他一篇篇地讀,一頁頁地啃,不斷豐富積累新時期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知識。靠著一股拼勁,3年寫下5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足足15本。
不僅如此,“機關干部一堂課”他帶頭講,廉政黨課他帶頭上,業務知識培訓他擠時間參加……他時刻牢記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認真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充分展現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年來,雖然家到單位的直線距離只有500米遠,羅天文卻沒有回家吃過一次午飯,睡過一次午覺。餓了在食堂對付一口,困了在椅子上打個盹。每天早上提前半個小時進入工作狀態,每個周末在辦公室梳理下周例會的工作安排,硬是將習慣刻進了骨子里。
接管安全監管工作以來,他跑遍了全市大大小小98家危化品生產經營企業、加油站、液化氣站及煙花爆竹經營單位,107家規模以上工貿企業,轄區大大小小的安全隱患,他都了然于胸。三年的堅持,也讓他從當初的“門外漢”成長為“政治強、業務精”的行家里手。
心系職工當“家長” 鍛造“鐵軍”顯擔當
2023年機構改革后,應急管理涉及整合職能最多、牽涉范圍最廣、調整幅度最大,難度可想而知。炎炎烈日下、寒風冷雨中,這個“掌舵人”把自己擋在僥幸面前,站成一條醒目的“紅線”。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無私敬業的奉獻精神,高尚勤勉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
2023年6月,全省“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在石首舉辦,持續的高壓工作,讓羅天文的身體出了問題。為了不讓同事擔心,他還是強忍著把活動辦完后才去檢查。6月18日,拿到檢查結果后,因全市正處在防汛備汛的關鍵時刻,他又帶病堅持了一個多月。7月30日,身體扛不住的他突發心臟病住進了醫院。在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一周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你要工作不要命了是不是?”“我的身體我自己清楚,不礙事,應急管理局今年才掛牌成立,正需要我。”第一次,他和妻子為工作爭吵得不可開交。妻子和女兒雖然心疼,卻還是拗不過他,只能每天堅持提醒他吃降壓藥,可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拼命。
2023年夏天,石首一食品公司發生液氨泄露事故。接報后,羅天文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啟動應急預案、組建搶險救援現場指揮部……在指揮護送多名中毒員工的同時,他立即組織鎮政府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村社區干部對附近企業員工和居民進行疏散。經過2兩小時應急處置,成功堵漏4處液氨管道泄漏點,未造成次生事故。
此次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置,離不開日常高頻次的演練。石首涉氨冷庫較多,近年來,全國各地涉氨制冷企業液氨泄漏事故頻發,作為局長的羅天文敏銳地察覺出潛在的危險,提出“多一次演練,多一次安全”的理念,并在全行業領域推廣。2023年,石首市組織開展了天然氣(液氨)泄漏爆炸事故應急演練。正是這次演練積累了經驗,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應急預案體系,為此次事故成功處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只要發生突發事件,不論級別崗位,第一件事就是要趕赴現場。”這是羅天文對全局干部的要求,更是他的真實寫照。
工作之外的8小時,大家更喜歡叫他“大家長”,只因他關心下屬,把干部家屬的事當做自己的事。誰家有個病痛不適,他總看望慰問,自己的病痛卻絕口不提。為了讓機關干部工作沒有后顧之憂,他想盡辦法,先后幫助3名機關干部家屬解決了就業問題。為了讓工作出成績、出亮點,他集思廣益,組織開展年輕干部座談會、股室負責人座談會,通過真心、真誠的交流,聽取大家的好點子。
“一支隊伍,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單位和個人才會有長足的發展,才會有為、有味。”羅天文說。
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隊伍也鍛造成了一支勇于實干擔當的“應急鐵軍”。
上一篇:2023年晚安的朋友圈說說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