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現做好工作的規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篇一
9月23日,浙江嘉興南湖區湘家蕩農業公園,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此舉行。《紅船》《豐收之歌》等鄉村文化藝術表演首先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在欣賞表演之余,人們沿田間步道,領略優質稻數字化生產示范方、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成果展、金秋消費季特色農產品展銷、農創客“雙創”展示推介以及采菱、裹粽等慶豐收傳統民俗的魅力。
智慧農業數字營銷,是豐收的底色。在金秋消費季特色農產品展銷環節,微信視頻號助農直播向全國網友推薦優選農產品,柞水木耳、滁州菊花、石城白蓮等農產品悉數上架。在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成果展上,自動采摘、自動巡檢、自動噴藥等機器人讓人耳目一新,國家、省、市三級農業數據平臺應用成效顯現。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特色農產品現場展示展銷,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促消費活動,還組織頭部主播開展農產品公益直播帶貨。
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是豐收的底氣。這幾天,在江西省定南縣嶺北鎮梅香葡萄園,一串串葡萄懸掛枝頭玲瓏剔透,游客穿梭藤架間忙著采摘,一派喜人場景。“趕上陽光玫瑰葡萄豐收,不少顧客前來采摘和訂購新鮮葡萄。”葡萄園負責人曾小軍說,進入葡萄采摘期以來,游客采摘絡繹不絕,明年將引種更加優質的葡萄品種,讓葡萄豐收帶動更大經濟效益。定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黎先建說,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雙豐收,種植業與畜牧業齊發展,豐收節成為展現鄉村產業素質的大舞臺。
農耕文明深入人心,是豐收的底蘊。從豐收大集、農事絕活到體育比賽、文藝匯演……今年的豐收節突出文化底蘊,融合農耕文化、聚焦農時農事,展示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資源。連日來,各地堅持農民主體、城鄉共慶、全民共享,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群眾性特色活動,激發廣大農民和市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感。不少地方開展農民歌會、鄉村攝影、豐收詩歌朗誦活動,讓豐收節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文化韻味。
豐收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說,今年豐收節主場活動安排在長江流域的浙江嘉興、湖南長沙、四川德陽,長江經濟帶11省份參加,呼應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長江大保護戰略,有利于帶動各地辦好豐收節。組委會的教育、文旅、體育等18個成員單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開展文化研學、產品促銷、民俗節慶、農民賽事等近百項慶豐收活動。各地因地制宜,舉辦一系列極具鄉土氣息、現代元素的產品展示、民俗表演、為農服務等活動。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豐收時節的華夏大地,笑容寫在農民臉上,幸福留在農民心里。
?
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篇二
五谷豐登,稻菽卷起千層浪;嘉禾遍野,千畦黍香萬家富。為慶祝第_屆“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4日下午,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在第六運動場以“頌歌獻黨添錦繡,稻麥流金慶豐收”為主題舉辦學校第_屆豐收節。
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委員袁德勝,學校副校長王進軍,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種業處處長駱鳳玲出席開幕式,學校研究生工作部、學生工作部、團委、人力資源部、教務處、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有關負責人以及各學院師生代表參加開幕式,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共謀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開幕式上,王進軍向奮斗在農業戰線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慰問,并對第_屆豐收節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王進軍指出學校擁有勸課農桑的優良傳統,115年來始終以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為己任,肩負科技強農的歷史使命。經過學校多年努力,近年來也涌現出許多富有朝氣的“超級新農人”。王進軍表示學校將繼續秉承“頂天立地”“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成果送進千萬農戶家”的理念,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攻堅克難,擔起責任,著力培養農業現代化的領跑者,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努力奮斗。
開幕式節目包括舞蹈《我們都是追夢人》、詩歌朗誦《豐收賦》和《寫給袁爺爺的一封信》、歌伴舞節目《萬疆》、師生合唱《我有一個夢》。師生代表用優美的歌聲、歡愉的舞蹈和感人的朗誦播種希望、收獲理想,將豐收的喜悅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精彩節目點燃現場氣氛,臺下觀眾與臺上表演者互動、歌唱,為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歡呼喝彩。歌聲與舞蹈的交織,掌聲與歡笑聲的交匯,亦是新農人汗水與理想的交融。
表演結束后,袁德勝致開幕詞,他從國家政策趨勢、重慶市農業發展狀況、學校農業科技研究貢獻等多角度發表講話,袁德勝肯定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在農科專業人才培養和農業發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宣布學校_屆豐收節開幕。
全體師生們一起體驗傳統打糍粑活動,只見蒸好的糯米迅速放入石槽,被碩大的木杵一下一下地舂至綿軟柔韌,新鮮軟潤的面團就成形了。“原來糍粑是這樣制作出來的,以前從未親手做過。”參加活動的同學們驚喜地說道,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活動現場其樂融融。
活動還設置農事競賽活動,包括團體賽和個人賽。在比賽現場,“顆粒歸倉”“春耕秋收”“金玉滿堂””等充滿農村農事特色的競賽項目輪番上演,整個運動場歡笑聲、加油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氣氛十分熱烈。此次競賽項目全部源于農村的日常農事,展示農業生產的不易以及農民朋友日常活動的趣味性。參與的師生們通過親自參與、親身體驗,從中領悟勞作的艱辛、分享收獲的喜悅,使大家真正懂得珍惜糧食、熱愛勞動,在體驗中找到快樂,彰顯光榮勞動風范,另一方面,也在歡呼雀躍中讓傳統農耕文化活起來,增強專業認同感,堅定了農科專業自信。
據了解,本屆豐收節特設有農業展覽區。各個科研團隊紛紛拿出各自團隊的優秀科研成果和產品,農業展覽區包含“五谷豐登”食品展區、“大有可為”高科技農產品展區,“鄉村振興”家鄉特色農產品展區等。
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篇三
今年農歷秋分(9月__日)是__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后迎來的第__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我國第_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從此,全國億萬農民有了專屬自己的節日。我市為慶祝改革開放__周年,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主題,堅持農民主體、因地制宜、節儉熱烈、開放搞活五大原則辦節日,通過各種形式隆重組織開展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在有關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20__年是以農村改革發端的改革開放__周年,各地要切實提高認識,深刻領會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意義,認真組織協調,創新形式和內容,確保把我市“慶豐收”系列活動辦成精品盛會。市農業局(市委農辦)聯合市直有關部門,成立__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指導委員會,協調組織市委文明辦、林業、漁業、商務、司法、文廣新、旅游、教育、民宗、體育以及團市委、婦聯、工會、文聯等有關部門,做好對各地的指導、支持和組織、協調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部門通力配合。
農業、工商、糧食、供銷社、衛生計生、氣象等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參加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結合各自部門職能與工作實際,制定周密、具體、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案,將責任落實到人,任務落實到位。各責任單位對所牽頭的活動任務負總責,強化責任意識和保障措施,確保活動過程中不發生意外和事故。
三、加強輿論宣傳。
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從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成就、農民生產生活巨大變化、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當代農村新風俗、新時代“三農”先進人物事跡等多視角切入,開展全方位、立體式、持續性宣傳報道,使“中國農民豐收節”成為最有特色、最有人氣、最為豐富、最有影響的農民自己的節日。通過_____線上發布等方式為節慶活動宣傳造勢、營造濃厚氛圍。
四、精心謀劃各項主題活動
(一)曬豐收,產銷對接紅火熱鬧。“大同好糧”與京東集團簽署“互聯網+”鄉村振興合作創新框架協議;右玉縣馬營河村,金黃的玉米棒掛在糧屯上閃著金光,曬秋活動和手機攝影賽引得大家踴躍參與;偏關縣組織農民現場觀摩馬鈴薯高產栽培示范片、高粱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片;陽曲縣、清徐縣農產品展銷會在山西省展覽館舉辦,陽曲縣展銷會兩天就銷售260萬元,簽訂意向訂單8000萬元;陽高縣“西紅柿紅了農業嘉年華”活動20多個展臺將今秋塞北的豐收盛況充分展現,北京新發地蔬菜供應基地在陽高揭牌;原平市農委以“趕集”的形式展銷農副產品;平順縣舉辦綠色有機旱作蔬菜種植交流活動;保德縣特色花卉、特菜栽培、南果北種等特種項目花樣展示。
(二)話豐收,農耕文明永久話題。長治市舉辦炎帝農耕文化論壇,展示神農炎帝農耕文化和上黨文化的獨特魅力;晉中市榆次區舉辦鄉村振興戰略論壇暨什貼特色小鎮藍圖繪就研討會;陽曲縣召開第_屆中國小米產業發展大會;平遙縣農業生產托管秋收現場會上,合作社整合的旋耕、播種、施肥、收割、秸稈返田等新型農機一一亮相!
(三)頌豐收,華彩樂章精彩呈現。晉城皇城相府農民《夸夸咱的新農村》等節目用最質樸、最生動的表演展示了農村的變化;陽泉市鼓舞《五谷豐登》表達著農民的喜悅之情;翼城縣《掛畫》等蒲劇經典唱段讓農民朋友大飽耳福;柳林縣《棗鄉八月歌如潮》等節目抒發著農民的喜悅與幸福;朔城區舉辦“塞上綠洲·月圓神頭”系列活動;首屆“趙樹理杯”山西省曲藝說唱優秀節目展演在沁水舉辦,農民作家寫農村,農民演員演農民,用特殊方式弘揚文化、振興鄉村。
(四)慶豐收,花式呈現趣味橫生。豐收節上,舞龍舞獅、割禾比賽等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活動相繼登場,營造出濃厚的豐收歡樂氛圍,展示了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好多地方舉辦農民趣味體育比賽、書畫攝影作品展、詩歌朗誦會、特色美食節、農機具展等特色活動,全方位展示農村改革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新時代農業新業績、農村新面貌、農民新風尚。曲沃縣在史村鎮西海村磨盤嶺介園廣場舉辦廚藝展示;潞城縣“摸石頭過河插秧苗”趣味比賽,加油聲和吶喊聲此起彼伏;吉縣“巧手都來削蘋果”,聞喜縣“美麗鄉村收獲忙”等賽事緊扣農事、農趣、農情,不僅展示了農耕生活的樂趣,更展現了當代農民昂揚向上的干勁。
我市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按照“務實、開放、共享、簡約”的要求,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廣大鄉村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弘揚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在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的同時,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營造了幾十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的濃厚節日氛圍,把“農民豐收節”辦成宜都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臺。
上一篇:最新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體會警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