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珍是《水滸傳》中的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他為什么被逼上梁山,是因為獵虎一事,然后受到毛太公一家的誣陷構陷,最后被登州知府用了大刑,屈打成招之下,被迫認罪,這才下了獄。
被人救出之后,解珍一行人徑直往毛家莊而去,在毛家眾人毫無防范的情況下,滅了毛家莊滿門,斷掉了自己的退路,只能上梁山落草為寇。一切的源起都在獵虎一事上,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呢? 話說山東海邊有一個叫做登州的地方,登州城外有一座山,山上多豺狼虎豹,經常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出來傷人。過往的商人和山腳下的住戶都深受其害,此事被登州知府知道,決定除掉虎患。 登州知府將全州的獵護都召集了起來,當廳委了杖限文書捉捕登州上山大蟲,又仰山前山后里之家也要捕虎文狀:限外不行解官,痛責枷號不恕。 解珍那哥哥七尺以上身材,紫棠色面皮,腰細膀。這兄弟更是利害,也有七尺以上的身材,面圓身黑,兩只腿上刺著飛天夜叉;有時性起,恨不得拔樹搖山,騰天倒地。一看就不是一個沒有本事的人,解珍和弟弟解寶是獵護出身,弟兄兩個都使渾鐵點鋼叉,有一身驚人的武藝以打獵為生,是登州第一號獵護。 解珍和弟弟拿了官府的文書之后,回到家中將彈藥弓箭都準備妥當,弩子鐺叉,穿了豹皮褲,虎皮套體。前期工作做好之后。便與自己的弟弟直往登州山上奔去,以完成官府的交代。 兩人上了山,便開始設陷阱。兩個逕奔登州山上,下了窩弓,去樹上等了一日,不濟事了,收拾窩弓下去;次日,又帶了干糧,再上山伺候。?
一連這么過了三天兩夜,仍然沒有動靜,這下子兩人著急了。為什么呢?因為官府是下了命令的,若是不能抓到老虎是要受責的。限三日內要納大蟲,遲時須用受責,是怎地好! 就這樣一直等到第三天夜里的四更時分,一連這么幾天,兩兄弟已經是累到極致,正在兩個背靠著且睡,未曾合眼之時,聽見了窩弓發出的聲響。 解珍兄弟哪里不知道是有獵物著了道了,當即清醒的跳了起來,拿了鋼叉,四下里一看。便見一碩大的老虎中了他們事先設置好的毒箭,現下正痛的在地上打滾呢! 兩人拿了鋼叉,想上去補上一刀。那大老虎見有人過來,當下也顧不上疼痛了,身上還插著箭呢,就四處逃跑。老虎在前面一個勁兒的跑,兩兄弟在后面自顧自的追,也不管山中其他危險,只一心想著將老虎抓住,好拿回去向官府交差。 就這樣過了許久,早先射在老虎身上的毒箭,藥力徹底發揮了作用。老虎無法抵擋,只能痛苦的大嚎一聲,就這樣骨碌碌的滾下了山去。 解珍解寶兄弟是水滸中為數不多的逼上梁山的好漢,到了梁山,兄弟倆雖然沒有立下赫赫戰功,但也克盡職守,哨探情報,摸索道路,做了不少貢獻,最后也犧牲戰場上。說明解珍雖然并不是天生的反人,但是對待自己的工作卻是矜矜業業,有著極好的責任心。 解珍是一個還算老實的漢子,官府讓他們緝捕老虎,三日內不抓住就要受刑。他們等了三天兩夜,一直沒有等到老虎。要是一些心思活泛的人,只怕是早就想好退路了。偏偏他雖然擔心會承擔罪責,仍然堅持到最后一刻。而后來因為毛太公等人的誣陷,被冤枉下獄,兩兄弟也沒有想過要找人救自己出獄,從這兒可以看出兩人還是有著老實的性格特點的。?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三十六人,多數并無名字記載。解珍此人最早見于宋元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在這本書中解珍是宋江手下的三十六個人之一,有贊詩:左齒右噬,其毒可畏。逢陰德人,杖之亦斃。《宋江三十六人贊》是《水滸傳》最早的藍本之一。